三色堇栽培技術規(guī)程DB41-T 1020-2015_第1頁
三色堇栽培技術規(guī)程DB41-T 1020-2015_第2頁
三色堇栽培技術規(guī)程DB41-T 1020-2015_第3頁
三色堇栽培技術規(guī)程DB41-T 1020-2015_第4頁
三色堇栽培技術規(guī)程DB41-T 1020-2015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5.020

B62

DB41

河南省地方標準

DB41/T1020—2015

三色堇栽培技術規(guī)程

2015-03-02發(fā)布2015-06-01實施

河南省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發(fā)布

DB41/T1020—2015

前言

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guī)則起草。

本標準由河南省林業(y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提出并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濟源市農業(yè)科學院。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王梅、尹航、劉星明、郝浩浩、李銘、湯曙光、尹國紅。

本標準參加起草人:胡景梅、張慶社、成東梅、牛立平、陳麗、牛小沛、閆妞、田瑞昌、李冰。

I

DB41/T1020—2015

三色堇栽培技術規(guī)程

1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三色堇的術語和定義、生產設施、品種、育苗、移栽、移栽后管理和病蟲害防治。

本標準適用于三色堇容器栽培,大田栽培可參照使用。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4285農藥安全使用標準

GB/T15063復混肥料(復合肥料)

LY/T1712-2007三色堇種子生產技術規(guī)程

NY/T469肥料合理使用準則通則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三色菫ViolatricolorL.

堇菜科堇菜屬的一年生或短期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三色堇菜(中國植物圖鑒)、蝴蝶花、三色紫

羅蘭、人臉花、阿拉葉-尼勒-其其格(蒙語),有三種顏色對稱地分布在五個花瓣上,構成圖案,在

歐洲是常見的野花,也常栽培與公園中;三色堇以露天栽種為宜,花壇、庭園、盆栽皆適合;是一種常

見的園藝地被觀花植物。

4生產設施

4.1場地選擇

選擇地勢平坦、通風良好、光照充足、不易積水、交通便捷的場地進行設施建設。

4.2設施類型

設施類型可選擇塑料大棚或能調節(jié)光照、溫度、濕度的日光溫室。

5品種

選擇花色鮮艷、株型緊湊、花期長、觀賞性狀優(yōu)良、適應性廣的抗寒、抗病的優(yōu)良品種。適宜河南

省三色堇栽培的大花型品種主要有阿特拉斯、賓果、皇冠等,中花型品種主要有寶貝賓果、水晶宮、包

羅萬象等,小花型品種主要有紫雨等。

1

DB41/T1020—2015

6育苗

6.1種子

選擇純度高、飽滿、發(fā)芽率高、無病蟲害且大小一致的種子,并應符合LY/T1712-2007表1中良種

的規(guī)定。

6.2播種時間

三色堇從播種到開花需120d~140d,依據(jù)不同的供花目標時間選擇播種時間。

6.3基質配制

采用穴盤育苗。將穴盤用清水沖洗干凈,用百菌清800倍液殺菌后待用。用多菌靈1000倍液消毒過

的過篩草炭和珍珠巖按3:1比例拌勻后裝入穴盤,并將穴盤整齊擺放在苗床上,待用。

6.4播種方法

每穴播種2?!?粒,播后覆蓋0.5cm左右配制好的基質;播種后立即澆透水,保持基質濕潤。

6.5播種后管理

種子發(fā)芽最適溫度為18℃~22℃,最低溫度不低于15℃,最高溫度不超過25℃,空氣濕度為75%~

85%,避光,控制基質pH在5.5~6.5之間,7d~10d出苗。真葉開始展露時,最適溫度為17℃~22℃。苗

期逐漸增加光照強度到25000Lx~30000Lx,空氣濕度保持在40%~70%,適當通風。在具3片~4片真葉時,

溫度控制在15℃~20℃,進行壯苗。

7移栽

7.1基質配置

基質應疏松透氣、保水保肥,不易分解,不含有毒物質,能固定植物,常采用腐葉土、河沙、田園

土、蛭石、珍珠巖、草炭等,可選用不同的種類和配比,如腐葉土:田園土:河沙為4:4:2,并控制

pH在5.8~6.5之間。

7.2容器選擇

采用10cm×8cm或10cm×10cm的軟質黑色營養(yǎng)缽。

7.3種苗選擇

挑選具4片~5片真葉且生長健壯、無病蟲害、根系發(fā)達、長勢均勻一致的種苗。

7.4移栽

在營養(yǎng)缽底部填放4cm~6cm的基質后,將挑選的種苗置于營養(yǎng)缽中央,填入基質,輕輕壓實,澆透

水以定根。

8移栽后管理

8.1光照管理

2

DB41/T1020—2015

用遮陰網庇蔭緩苗3d~4d。緩苗后去掉遮陰網,日光溫室應利用人工輔助光照,逐漸增加光照時

間和光照強度,達到日光水平。塑料大棚控制鋪蓋遮陰網的時間和層數(shù),來控制光照時間和光照強度,

逐漸達到日光水平后完全去掉遮陰網。

8.2水肥管理

移栽后保持營養(yǎng)缽中基質偏濕。待進入生長旺盛期應保持基質半干半濕,盛花期要見干見濕,空氣

相對濕度保持在40%~70%。施肥應符合GB/T15063和NY/T469的規(guī)定,施肥原則為薄肥勤施。緩苗期間,

噴施0.1%硝態(tài)氮肥1次;緩苗后,噴施硫酸鉀復合肥800倍液1次;每20d~30d施1500倍液(N:P:K為20:

10:20或14:0:14)水溶性復合肥料1次;開花前和盛花期追施氮磷鉀復合肥(15:15:10)各1次,

用量為每盆5g~10g,結果期葉面噴施0.2%磷酸二氫鉀。

8.3溫度管理

生長適宜溫度為15℃~25℃,最高溫度不得超過30℃,最低溫度不得低于12℃,現(xiàn)蕾后保持溫度在

18℃~24℃。溫度過高時可通過打開通風口或加蓋遮陰網等措施進行降溫;溫度過低時可加蓋草氈,或

用暖風機等設備進行保溫。

9病蟲害防治

主要病蟲害防治參見附錄A,農藥安全使用應符合GB4285的規(guī)定。

3

DB41/T1020—2015

AA

附錄A

(資料性附錄)

主要病蟲害防治藥劑

主要病蟲害防治藥劑推薦見表A.1。

表A.1

藥劑用量使用

名稱農藥名稱劑型發(fā)生時間癥狀

倍液方法

聚砹·嘧霉胺可濕性粉劑600-800噴霧植株呈水漬狀發(fā)病,發(fā)生倒伏,嚴

枯萎病生長初期

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噴霧重時全株死亡。

戊唑醇可濕性粉劑2000噴霧

炭疽病生長中后期葉片水漬狀小斑點,有同心輪紋。

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400~600噴霧

嗎呱·乙酸銅可濕性粉劑3000噴霧葉片畸形,植株矮小,花瓣形成黃

碎色病生長中期

寧南霉素可濕性粉劑800~1000噴霧白碎色條斑。

苯醚甲環(huán)唑干懸浮劑1000噴霧葉片形成褐色至淺白色斑駁,并有

葉斑病生長初期

嘧菌酯干懸浮劑1000噴霧褐色邊際。

苯醚甲環(huán)唑可濕性粉劑1000噴霧皮層腐爛壞死,皮成(呈)紅褐色,

腐爛病生長后期

嘧菌酯可濕性粉劑1000噴霧后期莖部變黑褐色。

溴氰菊酯乳油4000~4500噴霧葉片呈現(xiàn)密集白點,葉片失綠,嚴

紅蜘蛛生長中后期

阿維菌素乳油1500~2000噴霧重時整葉灰白。

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3000噴霧幼葉卷曲,葉片上布滿蜜露,嚴重

蚜蟲啶蟲脒乳油2000~3000噴霧生長中后期

除蟲菊素乳油1000~1500噴霧時產生煤污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DB41/T1020—2015

前言

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guī)則起草。

本標準由河南省林業(y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提出并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濟源市農業(yè)科學院。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王梅、尹航、劉星明、郝浩浩、李銘、湯曙光、尹國紅。

本標準參加起草人:胡景梅、張慶社、成東梅、牛立平、陳麗、牛小沛、閆妞、田瑞昌、李冰。

I

DB41/T1020—2015

三色堇栽培技術規(guī)程

1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三色堇的術語和定義、生產設施、品種、育苗、移栽、移栽后管理和病蟲害防治。

本標準適用于三色堇容器栽培,大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