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期末試卷_第1頁
2022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期末試卷_第2頁
2022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期末試卷_第3頁
2022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期末試卷_第4頁
2022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期末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最新2022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期末試卷(完整版)

(時間:60分鐘分數(shù):100分)

班級:姓名:分數(shù):

一、選擇題(共25個小題,每題2分,共50分)

1、亞洲地勢的特點是()

A.西部高、東部低B.東部高、西部低

C.中部高、四周低D.中部低、四周高

2、滴滴打車被稱為打車神器,司機能夠準確接送乘客通常會使用哪種地圖

()

A.中國政區(qū)圖B.當?shù)氐匦螆DC.電子地圖D.當?shù)鼐皡^(qū)導游圖

3、陸地主要集中在()

A.北半球與西半球B.北半球與東半球

C.南半球與西半球D.南半球與東半球

4、南亞面積最大且人口居世界第二位的國家是()

A.俄羅斯B.印度C.巴基斯坦D.中國

5、解決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的有效措施是()

A.跨流域調水B.防治水污染C.興修水庫D.節(jié)約用水

6、下列四幅局部等高線地形圖中,有可能發(fā)育河流的是()

C.丙

7、亞洲與北美洲的洲界線、俄羅斯與美國的國界線以及國際日期變更線都穿過

的海峽是()

A.馬六甲海峽B.直布羅陀海峽C.白令海峽D.黑海海峽

8、歌曲《亞洲雄風》歌詞:“我們亞洲I,山是高昂的頭;我們亞洲,河像熱血

流……”“我們亞洲,河像熱血流”是說亞洲河流眾多,奔流不息,下列關于

亞洲河流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都發(fā)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狀流入海洋

B.亞洲水量最大、長度最長的河流是長江

C.亞洲流經(jīng)國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

D.亞洲內流區(qū)域面積廣大

9、世界上流經(jīng)國家最多的河流是()

A.多瑙河B.萊茵河C.塞納河D.伏爾加河

10、世界大多數(shù)農(nóng)作物和動植物都能在我國找到適合生長的地區(qū),是因為我國

()

A.氣候復雜多樣B.季風氣候顯著

C.夏季普遍高溫D.雨熱同期

11、亞洲南面三大半島從東向西依次是()

A.中南半島、印度半島、阿拉伯半島B.中南半島、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

C.阿拉伯半島、中南半島、印度半島D.印度半島、阿拉伯半島、中南半島

12、能緩解華北平原春旱用水緊張狀況且符合可持續(xù)發(fā)展原則的措施是

)

A.增加地下水的開采量B.縮減農(nóng)田面積以降低農(nóng)業(yè)用水量

C.直接利用工業(yè)和生活污水灌溉D.推廣噴灌、滴灌發(fā)展節(jié)水農(nóng)業(yè)

13、位于亞洲、非洲、大洋洲、南極洲之間的大洋是()

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

14、下列河流注入印度洋的是()

A.密西西比河B.葉尼塞河C.長江D.恒河

15、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人種是()

A.白種人B.黃種人C.黑種人D.混血種人

16、下列圖例中,表示長城的是()

A.I=1B.|C.|_nn_r|D.i-----------

17、我們所生活的亞洲有眾多的大江大河,它們大多呈放射狀流向周邊的海

洋,由此可推斷亞洲的地勢特點是()

A.南高北低B.西高東低C.中部高四周低D.東低西高

18、南極地區(qū)和北極地區(qū)的代表動物分別是()

A.企鵝、鯨B.企鵝、磷蝦C.磷蝦、北極熊D.企鵝、北極熊

19、亞洲季風氣候區(qū)水旱災害頻繁的主要原因是()

A.不同年份冬季風的強弱不同B.不同年份夏季風的強弱不同

C.緯度位置的影響D.地形的影響

20、下列國家中屬于經(jīng)濟大國、資源小國的是()

A.中國B.俄羅斯C.日本D.印度

21、美國“硅谷”最重要的工業(yè)部門是()

A.電子工業(yè)B.汽車工業(yè)C.鋼鐵工業(yè)D.宇航工業(yè)

22、日本人20歲時,要舉行“成人節(jié)”儀式,這時她們會穿上心愛的

A.唐裝B.西裝C.和服D.牛仔服

23、下圖中能正確反映美國中部自西向東地勢起伏的剖面圖是()

(*)(*)

24、世界上最大的半島和群島是(

A.阿拉伯半島和馬來群島B.印度半島和菲律賓群島

C.中南半島和日本群島D.朝鮮半島和南沙群島

25、下列說法指氣候的是()

A.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B.昆明四季如春

C.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D.風和日麗

二、綜合題(第1題12分,第2題10分,第3題15分,第4題13

分,共50分)

1、黃色是黃土高原的主色調,經(jīng)過治理,現(xiàn)已披上了綠裝。左圖是黃土高原范

圍圖,右圖是我國蘋果帶分布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釉盛海深<米)

?行政中心岡草果帶山脈

------行政區(qū)界線.....黃土離原界線Mft

(1)黃土高原位于(山脈)以西,(山脈)以北,主要分布在

和等省。

(2)下列屬于黃土高原傳統(tǒng)民居的是()

A.碉樓B.竹樓C.窯洞D.蒙古包

資料1:20世紀50年代當?shù)匦盘煊沃谐?,“雨澇流泥漿,沖成萬條溝,

肥土順水流,籽苗連根丟?!?/p>

(3)信天游中反映出了該地區(qū)的生態(tài)問題。完成下列框架圖,認識該生態(tài)問題

產(chǎn)生的原因和危害。

①夏季多暴雨②土壤貧瘠③黃土土質疏松④水土流失

資料2:“山坡坡栽樹:崖畔畔青,黃土高坡有了好風景,黃沙那個不起塵

少見,林果繞村綠滿山”。經(jīng)過幾十年的治理,黃土高原由黃變綠,已成為我

國最大的蘋果產(chǎn)區(qū)之一。蘋果喜冷涼、干燥、日照充足的氣候條件。

(4)黃土高原蘋果帶與沿海蘋果帶相比,突出優(yōu)勢是()(雙選)

A.氣候溫暖濕潤B.降水集中C.海拔較高,氣溫低

D.降水少,光照強

(5)關中平原地勢(平坦/崎嶇),依靠河的充足水

源,成為(糧食作物)的重要產(chǎn)區(qū),是我國最早被稱為“天府之

國”的地方。

2、讀''東南亞中南半島和南亞部分地區(qū)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由圖可見,中南半島山脈與河流的分布特點是

(2)下列關于中南半島旅游資源的敘述,錯誤的是o

A.迷人的熱帶風光B.多姿多彩的民俗風情

C.壯闊的沙漠風光D.極富宗教色彩的名勝古跡

(3)形成南亞北部高大山脈的原因是板塊(碰撞擠壓或張

裂拉伸)

(4)影響南亞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主要氣象災害是o

(5)兩地主要稻米產(chǎn)區(qū)種植水稻的有利條件是:地形,氣候

(6)關于兩地的敘述正確的是o

①兩地是相鄰的②兩地都是華人華僑集中的地區(qū)③兩地都與我國接壤④

兩地都是天然橡膠的主要產(chǎn)區(qū)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3、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勻,但又有一定的規(guī)律。根據(jù)下圖,回答問題。

(1)讀右上圖,從地形類型來看,世界56%左右的人口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

的地區(qū)。

(2)讀右下圖,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南/北)半球的(中低/

中高)緯度。

(3)讀左圖,ABCD地區(qū)為世界人口(稠密/稀疏)區(qū),A地區(qū)主要是

人種,而C地區(qū)主要是人種。

(4)讀左圖,①②③④均為世界人口稀疏區(qū),但人口稀少的原因不同;其中,

①地區(qū)主要是因為該地區(qū)氣候過于(干旱/濕熱);而④地區(qū)是因為該地

區(qū)氣候過于—(干旱/濕熱)。

4、讀下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A點的地理坐標是,所屬的半球是,所屬的緯度地帶是

(2)圖中C點的地理坐標是,所屬的半球是o

(3)圖中F點的地理坐標是,所屬的半球是,所屬的緯度地

帶為,F點在E點的方向。

(4)圖中A點在C點的方向,E點在C點的方向。

七、關于我國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確的是()

A.位于亞洲東部,大西洋西岸

B.地跨寒、溫、熱三帶,北回歸線穿過南部

C.最北端位于黑龍江與烏蘇里江匯合處

D.東西跨經(jīng)度廣,產(chǎn)生了時間上的差異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共25個小題,每題2分,共50分)

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