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總復習物理(人教版)練習單元質(zhì)量檢測06_第1頁
高考總復習物理(人教版)練習單元質(zhì)量檢測06_第2頁
高考總復習物理(人教版)練習單元質(zhì)量檢測06_第3頁
高考總復習物理(人教版)練習單元質(zhì)量檢測06_第4頁
高考總復習物理(人教版)練習單元質(zhì)量檢測06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單元質(zhì)量檢測(六)動量教師用書獨具一、選擇題(每小題6分,共48分.1~5題為單選題,6~8題為多選題)1.(2017·河北唐山模擬)如圖所示為某運動員用頭顛球,若足球用頭頂起,每次上升高度為80cm,足球的重量為400g,與頭頂作用時間Δt為0.1s,則足球一次在空中的運動時間t及足球?qū)︻^部的作用力大小FN分別為(空氣阻力不計,g=A.t=0.4s,F(xiàn)N=40NB.t=0.4s,F(xiàn)N=36NC.t=0.8s,F(xiàn)N=36ND.t=0.8s,F(xiàn)N=40N解析:選C足球自由下落時有h=eq\f(1,2)gteq\o\al(2,1),解得t1=eq\r(\f(2h,g))=0.4s,豎直向上運動的時間等于自由下落運動的時間,所以t=2t1=0.8s;設(shè)豎直向上為正方向,由動量定理得(F-mg)Δt=mv-(-mv),又v=gt=4m/s,聯(lián)立解得F=36N,由牛頓第三定律知足球?qū)︻^部的作用力FN=36N,故C正確.2.物體在恒定的合力F作用下由靜止開始做直線運動,在時間Δt1內(nèi)速度的變化量是Δv,緊接著在時間Δt2內(nèi)速度的變化量仍是Δv.設(shè)物體在Δt1內(nèi)動能改變量是ΔEk1,動量變化量是ΔP1,在Δt2內(nèi)動能改變量是ΔEk2,動量變化量是ΔP2,那么()A.ΔP1<ΔP2,ΔEk1=ΔEk2B.ΔP1<ΔP2,ΔEk1<ΔEk2C.ΔP1=ΔP2,ΔEk1=ΔEk2D.ΔP1=ΔP2,ΔEk1<ΔEk2解析:選D由動量定理ΔP=m·Δv,故ΔP1=ΔP2;又a=eq\f(Δv,Δt1)=eq\f(Δv,Δt2),Δt1=Δt2,物體做加速運動,x1<x2.恒力做的功W1<W2,故ΔEk1<ΔEk2,D正確.3.(2018·北京西城區(qū)聯(lián)考)甲、乙兩人靜止在光滑的冰面上,甲沿水平方向推了乙一下,結(jié)果兩人向相反方向滑去.已知甲的質(zhì)量為45kg,乙的質(zhì)量為50A.甲的速率與乙的速率之比為10∶9B.甲的加速度大小與乙的加速度大小之比為9∶10C.甲對乙的沖量大小與乙對甲的沖量大小之比為9∶10D.甲的動能與乙的動能之比為1∶1解析:選A因兩人靜止在光滑的冰面上,故他們所受合力為零,由動量守恒定律可知當甲推乙時,有m甲v甲=m乙v乙,則eq\f(v甲,v乙)=eq\f(m乙,m甲)=eq\f(50,45)=eq\f(10,9),選項A正確;二人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甲的加速度大小與乙的加速度大小之比為二人質(zhì)量的反比,即10∶9,選項B錯誤;二人相互作用的時間相等,且作用力大小相等,故甲對乙的沖量大小與乙對甲的沖量大小之比為1∶1,選項C錯誤;由動量守恒定律可知,甲、乙的動量大小相等,根據(jù)動能的定義式Ek=eq\f(1,2)mv2可知甲、乙的動能不相等,選項D錯誤.4.(2018·臨滄一中調(diào)研)如圖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矩形長木板,木板左端放一小物塊,已知木板質(zhì)量大于物塊質(zhì)量,t=0時兩者從圖中位置以相同的水平速度v0向右運動,碰到右面的豎直擋板后木板以與原來等大反向的速度被反彈回來,運動過程中物塊一直未離開木板,則關(guān)于物塊運動的速度v隨時間t變化的圖象可能正確的是()解析:選A木板碰到擋板前,物塊與木板一直做勻速運動,速度為v0;木板碰到擋板后,物塊向右做勻減速運動,速度減至零后向左做勻加速運動,木板向左做勻減速運動,最終兩者速度相同,設(shè)為v,設(shè)木板的質(zhì)量為M,物塊的質(zhì)量為m,取向左為正方向,則由動量守恒得:Mv0-mv0=(M+m)v,得v=eq\f(M-m,M+m)v0<v0,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5.(2018·湖北師大附中質(zhì)檢)如圖所示,長為L、質(zhì)量為M的木板靜置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木板上放置一質(zhì)量為m的物塊,物塊與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物塊以v0從木板的左端向右滑動時,若木板固定不動時,物塊恰好能從木板的右端滑下.若木板不固定時,下面敘述正確的是()A.物塊仍能從木板的右端滑下B.對系統(tǒng)來說產(chǎn)生的熱量Q=μmgLC.經(jīng)過t=eq\f(Mv0,M+mμg)物塊與木板便保持相對靜止D.摩擦力對木板所做的功等于物塊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解析:選C木板固定不動時,物塊減少的動能全部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木板不固定時,物塊向右減速的同時,木板要向右加速,物塊減少的動能轉(zhuǎn)化為系統(tǒng)產(chǎn)生的內(nèi)能和木板的動能,所以產(chǎn)生的內(nèi)能必然減小,物塊相對于木板滑行的距離要減小,不能從木板的右端滑下,故A錯誤;對系統(tǒng)來說,產(chǎn)生的熱量Q=fs相對=μmgs相對<μmgL,故B錯誤;設(shè)物塊與木板最終的共同速度為v,滑塊和木板系統(tǒng)動量守恒,取向右為正方向,根據(jù)動量守恒定律,有:mv0=(m+M)v,對木板M,由動量定理得:μmgt=Mv,聯(lián)立解得t=eq\f(Mv0,M+mμg),故C正確;由于物塊與木板相對于地的位移大小不等,物塊對地位移較大,而摩擦力大小相等,所以摩擦力對木板所做的功小于物塊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故D錯誤.6.(2017·安徽合肥二模)一質(zhì)點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現(xiàn)對其施加水平外力F,力F隨時間按正弦規(guī)律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第2s末,質(zhì)點的動量為0B.第4s末,質(zhì)點回到出發(fā)點C.在0~2s時間內(nèi),力F的功率先增大后減小D.在1~3s時間內(nèi),力F的沖量為0解析:選CD由題圖可知,0~2s時間內(nèi)F的方向和質(zhì)點運動的方向相同,質(zhì)點經(jīng)歷了一個加速度逐漸增大的加速運動和加速度逐漸減小的加速運動,所以第2s末,質(zhì)點的速度最大,動量最大,故A錯誤;該質(zhì)點在2~4s內(nèi)F的方向與0~2s內(nèi)F的方向不同,0~2s內(nèi)做加速運動,2~4s內(nèi)做減速運動,所以質(zhì)點在0~4s內(nèi)的位移均為正,故B錯誤;0~2s內(nèi),質(zhì)點速度在增大,力F先增大后減小,根據(jù)瞬時功率P=Fv得,力F瞬時功率開始為0,2s末時為0,所以在0~2s時間內(nèi),力F的功率先增大后減小,故C正確;在F—t圖象中,圖線與橫軸所圍的面積表示力F的沖量大小,由題圖可知,1~2s內(nèi)的面積與2~3s內(nèi)的面積大小相等,一正一負,則在1~3s時間內(nèi),力F的沖量為0,故D正確.7.(2018·河南信陽統(tǒng)考)如圖所示,三小球a、b、c的質(zhì)量都是m,都放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小球b、c與輕彈簧相連且靜止,小球a以速度v0沖向小球b,碰后與小球b粘在一起運動.在整個運動過程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三球與彈簧組成的系統(tǒng)總動量守恒,總機械能不守恒B.三球與彈簧組成的系統(tǒng)總動量守恒,總機械能也守恒C.當小球b、c速度相等時,彈簧彈性勢能最大D.當彈簧恢復原長時,小球c的動能一定最大,小球b的動能一定不為零解析:選ACD在整個運動過程中,三球與彈簧組成的系統(tǒng)的合外力為零,系統(tǒng)的總動量守恒,a與b碰撞過程中機械能減少,故A正確,B錯誤.當小球b、c速度相等時,彈簧的壓縮量或伸長量最大,彈簧彈性勢能最大,故C正確.當彈簧恢復原長時,小球c的動能一定最大,根據(jù)動量守恒和機械能守恒定律可知,小球b的動能不為零,故D正確.8.某研究小組通過實驗測得兩滑塊碰撞前后運動的實驗數(shù)據(jù),得到如圖所示的位移—時間圖象.圖中的線段a、b、c分別表示沿光滑水平面上同一條直線運動的滑塊Ⅰ、Ⅱ和它們發(fā)生正碰后結(jié)合體的位移變化關(guān)系.已知相互作用時間極短,由圖象給出的信息可知()A.碰前滑塊Ⅰ與滑塊Ⅱ速度大小之比為7∶2B.碰前滑塊Ⅰ的動量大小比滑塊Ⅱ的動量大小小C.碰前滑塊Ⅰ的動能比滑塊Ⅱ的動能小D.滑塊Ⅰ的質(zhì)量是滑塊Ⅱ的質(zhì)量的eq\f(1,6)解析:選BD根據(jù)s—t圖象的斜率等于速度,可知碰前滑塊Ⅰ速度為v1=-2m/s,滑塊Ⅱ的速度為v2=0.8m/s,則碰前速度大小之比為5∶2,故A錯誤;碰撞前后系統(tǒng)動量守恒,碰撞前,滑塊Ⅰ的動量為負,滑塊Ⅱ的動量為正,由于碰撞后總動量為正,故碰撞前總動量也為正,故碰撞前滑塊Ⅰ的動量大小比滑塊Ⅱ的小,故B正確;碰撞后的共同速度為v=0.4m/s,根據(jù)動量守恒定律,有m1v1+m2v2=(m1+m2)v,解得m2=6m1,由動能的表達式可知,eq\f(1,2)m1veq\o\al(2,1)>eq\f(1,2)m2veq\o\al(2,2),故C錯誤,D正確.二、實驗題(共2小題,共16分)9.(8分)某同學用下圖的裝置做“驗證動量守恒定律”的實驗,操作步驟如下:(1)先將斜槽軌道的末端調(diào)整水平,在一塊平木板表面先后釘上白紙和復寫紙,并將該木板豎立于靠近槽口處,使小球a從斜槽軌道上某固定點處由靜止開始滾下,撞到木板在記錄紙上留下壓痕O.(2)將木板向右平移適當距離,再使小球a從原固定點由靜止釋放,撞到木板在記錄紙上留下壓痕B.(3)把半徑相同的小球b靜止放在斜槽軌道水平段的右邊緣,讓小球a仍從原固定點由靜止開始滾下,與b球相碰后,兩球撞在木板上,并在記錄紙上留下壓痕A和C.①本實驗必須測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填選項序號,要求驗證方法簡捷可行)A.小球a、b的質(zhì)量ma、mbB.小球a、b的半徑rC.斜槽軌道末端到木板的水平距離xD.球a的固定釋放點到斜槽軌道末端的高度差hE.記錄紙上O點到A、B、C的距離y1、y2、y3②放上被碰小球,兩球相碰后,小球a在圖中的壓痕點為____________.③若兩球碰撞動量守恒,則應滿足的表達式為________________.(用①中測量的量表示)④若兩球發(fā)生的是彈性碰撞,則還應滿足的表達式為______________.解析:①小球離開軌道做平拋運動有y=eq\f(1,2)gt2,x=vt,聯(lián)立得v=xeq\r(\f(g,2y)),可知v∝eq\f(1,\r(y)),小球在碰撞過程中水平方向動量守恒,有mav0=mav1+mbv2,根據(jù)落點可得maxeq\r(\f(g,2y2))=maxeq\r(\f(g,2y3))+mbxeq\r(\f(g,2y1)),故選A、E.②a球碰后速度v1既小于初速度v0又小于b球速度v2,平拋發(fā)生相同水平位移x所用的時間最長,故豎直位移最大,壓痕點為C.③由上式可得動量守恒表達式為eq\f(ma,\r(y2))=eq\f(ma,\r(y3))+eq\f(mb,\r(y1)).④若發(fā)生彈性碰撞,應滿足eq\f(1,2)maveq\o\al(2,0)=eq\f(1,2)maveq\o\al(2,1)+eq\f(1,2)mbveq\o\al(2,2),化簡后得eq\f(ma,y2)=eq\f(ma,y3)+eq\f(mb,y1).答案:(3)①AE②C③eq\f(ma,\r(y2))=eq\f(ma,\r(y3))+eq\f(mb,\r(y1))④eq\f(ma,y2)=eq\f(ma,y3)+eq\f(mb,y1)(③④中含有x、g同樣對)10.(8分)如圖甲,用“碰撞試驗器”可以驗證動量守恒定律,即研究兩個小球在軌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動量關(guān)系.甲(1)實驗中,直接測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過僅測量____________(填選項前的序號),間接地解決這個問題A.小球開始釋放高度hB.小球拋出點距地面的高度HC.小球做平拋運動的射程(2)圖甲中O點是小球拋出點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實驗時,先讓入射球m1多次從斜軌上S位置靜止釋放,找到其平均落地點的位置P,測量平拋射程OP,然后,把被碰小球m2靜止于軌道的水平部分,再將入射小球m1從斜軌上S位置靜止釋放,與小球m2相撞,并多次重復.接下來要完成的必要步驟是____________(填選項的符號)A.用天平測量兩個小球的質(zhì)量m1、m2B.測量小球m1開始釋放高度hC.測量拋出點距地面的高度hD.分別找到m1,m2相碰后平均落地點的位置M、NE.測量平拋射程OM,ON(3)若兩球相碰前后的動量守恒,其表達式可表示為____________(用(2)中測量的量表示);若碰撞是彈性碰撞.那么還應滿足的表達式為____________(用(2)中測量的量表示).(4)經(jīng)測定,m1=45.0g,m2=7.5g,小球落地點的平均位置距O乙碰撞前、后m1的動量分別為p1與p1′,則p1∶p1′=____________∶11;若碰撞結(jié)束時m2的動量為p2′,則p1′∶p2′=11∶____________實驗結(jié)果說明,碰撞前、后總動量的比值eq\f(p1,p1′+p2′)為____________.(5)有同學認為,在上述實驗中僅更換兩個小球的材質(zhì),其他條件不變,可以使被撞小球做平拋運動的射程增大.請你用(4)中已知的數(shù)據(jù),分析和計算出被撞小球m2平拋運動射程ON的最大值為____________cm.解析:由于實驗中小球平拋運動時間相同,將速度測量轉(zhuǎn)化為水平位移測量,由動量守恒定律和彈性碰撞前后動能相等可得m1·OM+m2·ON=m1·OP,m1·OM2+m2·ON2=m1·OP2.設(shè)小球平拋運動時間為t,碰撞前m1的動量為p1=45.0×10-3×44.80×10-2/t,碰撞后m1的動量為p1′=45.0×10-3×35.20×10-2t,則p1∶p1′=14∶11;碰撞后m2的動量為p2′=7.5×10-3×55.60×10-2/t,則p1′∶p2′=11∶2.9.實驗結(jié)果說明,碰撞前、后總動量的比值eq\f(p1,p1′+p2′)=eq\f(14,11+2.9)=eq\f(14,13.9).在上述實驗中僅更換兩個小球的材質(zhì),使它們做彈性碰撞,其它條件不變,由m1·OM+m2·ON=m1·OP,m1·OM2+m2·ON2=m1·OP2可得ON=eq\f(2m1,m1+m2)OP,代入(4)中已知的數(shù)據(jù)得ON=76.8cm.答案:(1)C(2)ADE或DEA或DAE(3)m1·OM+m2·ON=m1·OP,m1·OM2+m2·ON2=m1·OP2(4)142.91∶1(5)76.8三、計算題(共2小題,共36分)11.(16分)如圖甲所示,質(zhì)量M=1.0kg的木板B靜止放在水平地面上,質(zhì)量m=0.5kg的電動玩具小車A位于木板的左端.小車從靜止啟動后勻加速地向木板右端駛?cè)?,小車對木板的作用力使木板也同時開始運動,取小車A的運動方向為正方向,小車A和木板B的v-t圖象如圖乙所示.經(jīng)過t=0.6s時小車與擋板相碰,碰后兩者立刻黏合在一起運動,且碰后小車電動機的電源被切斷.g=10圖甲圖乙(1)開始時小車A與木板右端擋板的距離L.(2)木板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3)從小車啟動到最終木板停下全過程,木板的總位移sB.解析:(1)t=0.6s時小車A和木板B的速度大小分別為vA=2.4m/s、vB=0.3開始時小車A與木板右端擋板的距離L=eq\f(1,2)(vA+vB)t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L=0.81(2)小車A在木板上運動過程,受木板的作用力F=maA木板受力向左加速運動,有F′-μ′(M+m)g=MaBF′=F小車A和木板B的加速度大小分別為aA=eq\f(vA,t)aB=eq\f(vB,t)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木板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1.(3)小車與擋板碰后立刻黏合,動量守恒,有mvA-MvB=(m+M)v碰后滑行過程,由動能定理得μ(m+M)gs′=eq\f(1,2)(m+M)v2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碰后位移s′=0.18m(而木板碰前的位移sB1=eq\f(1,2)vBt=0.09m(向左)因此木板的總位移sB=s′-sB1=0.09m(答案:(1)0.81m(2)0.1(312.(20分)(2017·江西師大附中期中)如圖所示,一輛質(zhì)量為M的小車靜止在水平地面上,車面上右端點有一可視為質(zhì)點的滑塊1,水平地面上有與車右端相距為4R的固定的eq\f(1,4)光滑圓弧軌道,其圓周半徑為R,圓弧軌道E處的切線是豎直的,車上表面與地面平行且與圓弧軌道的末端D等高,在圓弧軌道的最低點D處,有另一個可視為質(zhì)點的滑塊2,兩滑塊質(zhì)量均為m.某人由靜止開始推車,當車與圓弧軌道的豎直壁CD碰撞后人立即撤去推力并離開小車,車與豎直壁碰撞后靠著豎直壁靜止但不粘連,滑塊1和滑塊2發(fā)生碰撞,碰后兩滑塊牢牢粘在一起不再分離.不計車與地面間的摩擦,滑塊1、2與車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均為μ,重力加速度為g,滑塊與車面間的最大靜摩擦力可認為等于滑動摩擦力.(1)若人推車的力沿水平方向且大小為F=eq\f(1,2)μ(M+m)g,則在人推車的過程中,滑塊1與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