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標惡意注冊的認定標準探究》11000字(論文)_第1頁
《商標惡意注冊的認定標準探究》11000字(論文)_第2頁
《商標惡意注冊的認定標準探究》11000字(論文)_第3頁
《商標惡意注冊的認定標準探究》11000字(論文)_第4頁
《商標惡意注冊的認定標準探究》11000字(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商標惡意注冊的認定標準研究摘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與經(jīng)濟利益驅(qū)動下出現(xiàn)大量惡意注冊商標的行為,甚至出現(xiàn)了職業(yè)化、規(guī)?;内厔?。商標惡意注冊行為在嚴重破壞市場經(jīng)濟秩序的同時沖擊了我國商標的相關制度。2019年我國針對惡意注冊問題修訂《商標法》,進一步明確了商標使用義務以及增加了對惡意注冊的處罰規(guī)定。在現(xiàn)行商標法體系中存在諸多針對惡意注冊問題的規(guī)范,如誠實信用原則、不以使用為目的惡意注冊予以駁回、禁止以不正當手段搶先注冊等規(guī)定,但現(xiàn)有的司法解釋和審查標準存在著不明確的地方,這就導致司法實踐中審查和裁判的認定依據(jù)不一致,需要進一步完善。本文在對商標惡意注冊行為的認定現(xiàn)狀進行調(diào)查之后,結合法律規(guī)范對惡意注冊的相關理論進行梳理,介紹了我國實踐中認定“惡意”的因素。充分參考現(xiàn)有研究成果,結合具體案例指出商標惡意注冊認定標準存在的問題,并對其進行分析。最后針對上述問題分別提出相應的完善措施,期以達到遏制惡意注冊商標行為的目的。關鍵詞:商標;惡意注冊;認定標準目錄TOC\o"1-3"\h\u1緒論 11.1研究背景和意義 11.1.1研究背景 11.1.2研究意義 11.2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 21.2.1國內(nèi)研究現(xiàn)狀 21.2.2國外研究現(xiàn)狀 21.3研究內(nèi)容與方法 31.3.1研究內(nèi)容 31.3.2研究方法 31.4創(chuàng)新與不足 32我國關于商標惡意注冊的現(xiàn)狀 42.1基本理論 42.1.1誠實信用原則與商標法 42.1.2惡意行為與商標注冊 42.2商標惡意注冊認定標準的立法現(xiàn)狀 52.2.1惡意注冊的范圍與類型 52.2.2惡意的判定因素 62.3商標惡意注冊認定標準的司法現(xiàn)狀 63商標惡意注冊認定標準存在的問題 83.1商標惡意注冊認定的主觀要件不明確 83.1.1使用意圖認定標準和要素不清 83.1.2主觀惡意的認定標準不明確 83.2商標惡意注冊的客觀要件不完善 93.2.1“在先權利”難以認定 93.2.2忽視事后行為對商標惡意注冊認定的影響 104完善商標惡意注冊認定標準的建議 114.1明確商標惡意注冊認定的主觀要素 114.1.1完善使用意圖的判斷標準 114.1.2建立明確的主觀惡意認定標準 114.2統(tǒng)一商標惡意注冊認定的客觀要素 124.2.1完善“在先權利”認定標準 124.2.2考量事后行為以認定商標惡意注冊行為 12結語 14參考文獻 151緒論1.1研究背景和意義1.1.1研究背景面對社會對惡意注冊的高度關注,商標局積極做出回應,匯總出典型的案件對實踐中面臨多樣的惡意注冊問題提供引導,并且公布駁回的惡意申請案件對公眾起到震懾作用。以2019年《商標法》針對惡意注冊問題進行修改,進一步規(guī)定了商標的使用義務,增加了商標代理人的義務,并且對惡意申請人作出行政處罰的規(guī)定。新法中規(guī)定不以使用為目的的惡意注冊予以駁回,這作為一種新的絕對禁止注冊的事由主要針對囤積型注冊問題,加強對擾亂商標秩序與侵占商標資源的規(guī)制。該條規(guī)定體現(xiàn)我國為加強對惡意注冊的規(guī)制將規(guī)制關口前移?,F(xiàn)行的《商標法》關于惡意注冊的規(guī)定主要有非使用惡意注冊的規(guī)制、誠實信用原則、對惡意注冊馳名商標的規(guī)制、對具有特殊關系惡意注冊的規(guī)制、對損害他人在先權利惡意注冊的法律規(guī)制。2019年底頒布了《規(guī)范商標申請注冊行為若干規(guī)定》,其中對申請注冊商標行為進行進一步的規(guī)定,尤其對《商標法》中新增條款進行詳細規(guī)定。盡管在現(xiàn)有的商標體系中已經(jīng)存在著各種規(guī)制惡意注冊的條款,但是商標惡意注冊的認定標準仍然沒有統(tǒng)一規(guī)定。1.1.2研究意義對商標惡意注冊認定標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與現(xiàn)實意義。雖2019年對《商標法》進行修改,但新《商標法》在遏制惡意注冊行為方面依舊存在著不足,因此對商標惡意注冊規(guī)制進行研究可以為今后修改《商標法》提供理論基礎,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在新公布的2019年商標評審典型案例中,5件典型案件中有4件都是商標惡意注冊案件既包括囤積型也包括搶注型。這體現(xiàn)了我國現(xiàn)在惡意注冊的問題的嚴峻性,因此對商標惡意注冊規(guī)制的研究具有現(xiàn)實意義。筆者希望通過本論題的研究對商標惡意注冊規(guī)制的不足提出建議達到遏制惡意注冊行為的目的。本文通過對惡意注冊現(xiàn)狀入手,重點分析了惡意注冊的認定標準,提出《商標法》的惡意注冊認定中存在的問題并且提出完善建議,望達到遏制惡意注冊商標行為的目的。1.2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1.2.1國內(nèi)研究現(xiàn)狀對于商標惡意注冊的概念界定、產(chǎn)生緣由以及具體的規(guī)制措施等問題上,仍然存在不同的學術觀點。尤其是關于商標惡意注冊的規(guī)制,存在兩種思路截然不同的研究路徑:其一,從商標惡意注冊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根源出發(fā),對其形成的原因進行系統(tǒng)化梳理,找出“病根”,然后通過制度的重塑和完善提出相應的對策,試圖從根本上解決商標惡意注冊的問題。比如,西南政法大學田曉玲副教授和張玉敏教授、湘潭大學劉鐵光教授等提出,商標惡意注冊現(xiàn)象之所以如此猖獗,主要是由于現(xiàn)行制度下商標惡意注冊的成本低廉且牟利空間巨大。因此,想要根除該不法現(xiàn)象,必須一方面引入民事賠償制度,同時根據(jù)惡意注冊的危害性課以相應的行政責任,從而加大商標惡意注冊的違法成本;另一方面,通過有條件地限制已注冊卻未使用的商標的轉讓,堵住商標惡意注冊的牟利通道,使其無利可圖。其二,考量到制度重塑和設計的巨大成本,試圖在不改變現(xiàn)行制度或者無需重大修法的前提下,通過對現(xiàn)有法律制度進行理解和解釋,爭取在個案中發(fā)揮司法的能動性、拓展現(xiàn)行法律適用的空間,以實現(xiàn)通過司法規(guī)制商標惡意注冊問題的良好效果。例如,部分學者及法官(中山大學李揚教授、黃暉博士以及深圳中院祝建軍副庭長等)認為,現(xiàn)行法律存在的問題,在出臺新法律之前,以司法彌補漏洞,可以通過法官在個案中適用相關原則性條款進行審判,從而遏制商標惡意注冊行為。1.2.2國外研究現(xiàn)狀在如何認定“惡意”方面,Alexander學者在其著作中寫道“惡意是一個大詞”,其認為惡意注冊是每個國家都重視的的問題,但“惡意”卻是個難以界定的概念。[1]SeeTsoutsanisAlexander,TradeMarkRegistrationsinBadFaithTowardsaUniformApproachforBadFaith,OxfordUniversityPress:2010,p300各國在認定“惡意”時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在歐盟,商標申請人明知他人在先使用商標并企圖獲取該商標,其行為大概率會被認定為惡意注冊。歐盟在認定“惡意”時會考慮的主要因素有三方面,一是商標之間的相似性,二是明知商標在先使用,三是申請人具有欺詐意圖。對于上述因素的判斷不能認定申請人是否具有“惡意”時需要參考更多的因素來認定,如雙方之間的關系、商標知名度等。美國是典型的適用商標使用取得制度的國家,對于“惡意”的認定雖然沒有明確規(guī)定,但在司法實踐中通常對惡意證據(jù)的判斷來認定其是否具有惡意意圖,同時會考察是否具有混淆可能性這一因素。根據(jù)日本的《商標法》可知,商標申請的前提為“善意使用或者是善意使用意圖”,對《商標法》第三條解讀可知商標申請需要使用意圖并且要與其經(jīng)營的商品或服務相關。日本在對惡意的審查中引入了反不正當競爭的目的,只要在先使用的商標具有一定知名度,惡意申請人的申請會導致相關公眾的混淆均會被認定為惡意。對于惡意注冊的規(guī)制方面,AnnetteKur學者認為惡意申請的商標應該被拒絕或者是取消。[1]SeeTsoutsanisAlexander,TradeMarkRegistrationsinBadFaithTowardsaUniformApproachforBadFaith,OxfordUniversityPress:2010,p300[1]AnnetteKur.NotinTime,ButSuperinRight-HowTrademarkRegistrationscanbeAffectedbyThirdPartyInterestsinaSign[J].IIC-InternationalReviewofIntellectualPropertyandCompetitionLaw,2013,44(7):790-81[2]楊興富.商標惡意注冊的法律規(guī)制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8

1.3研究內(nèi)容與方法1.3.1研究內(nèi)容第一部分緒論從研究背景、研究意義以及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等內(nèi)容著手;第二部分我國關于商標惡意注冊的現(xiàn)狀,分析基本理論和商標惡意注冊的立法現(xiàn)狀以及司法現(xiàn)狀;第三部分商標惡意注冊中的認定標準問題分析;第四部分完善商標惡意注冊認定標準的建議;最后為結語。1.3.2研究方法1.比較分析法。比較分析的對象涉及美國、日本等國的商標立法,通過借鑒他國的立法及司法實踐,借鑒其在商標惡意注冊認定方面的經(jīng)驗,為我國建立統(tǒng)一明確的商標惡意注冊認定標準提供應對思路。2.案例分析法。惡意注冊行為的研究需要大量相關案例的支撐,對典型案例進行分析研究此類案件的普遍性是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本文將通過對我國商標法實踐中的典型案件進行分析,揭示我國在認定商標惡意注冊方面存在的問題。1.4創(chuàng)新與不足目前,很少有文獻針對商標惡意注冊的認定標準進行深入的討論與分析。本篇論文的創(chuàng)新點在于,針對惡意注冊的相關因素進行深入的研究,明確了惡意注冊的判定標準,梳理了惡意注冊的認定思路,并在此基礎上為遏制惡意注冊行為提供解決路徑,以期對商標法的理論研究和司法實踐提供有益借鑒。2我國關于商標惡意注冊的現(xiàn)狀2.1基本理論2.1.1誠實信用原則與商標法目前,誠實信用原則還沒有一個普遍認同的定義,誠實信用原則的內(nèi)涵與外延都過于廣泛而很難確定下來,當今民法學界對于誠實信用原則多采“一般條款說”,該說認為:“誠信原則是不確定但具有強制性效力的一般條款,除了指導當事人正確進行民事活動外,還具有授予法官自由裁量權填補法律漏洞、引導法律與時俱進的作用。”[1]林輝[1]林輝.我國誠實信用原則研究現(xiàn)狀評析[J].

蘭州商學院學報期刊,2005

第一,誠實信用原則對道德與法律具有高度蓋然性。經(jīng)濟市場要形成正常化必須遵循誠實信用原則,該原則在我們的日常生產(chǎn)活動中擔負著彌補成文法缺陷的功能。在經(jīng)濟發(fā)展過程中,誠實信用原則也展現(xiàn)出了能夠處理好復雜社會關系的功效性,所以該原則成為帝王條款是當之無愧的。至此,《商標法》才將誠實信用原則寫入第七條,法官根據(jù)案件情形與所處當?shù)厥袌霏h(huán)境獲得自由裁量的權限。誠實信用原則寫入《商標法》中是期望誠實信用原則能夠發(fā)揮其道德與法律包容性的功效,使得在打擊注冊商標惡意申請這一違法行為過程中不僅在法律層面上禁止人們作惡,也能夠在道德層面上促使人們向善。第二,誠實信用原則能夠使不同的部門法相協(xié)調(diào)。我國商標法領域中的誠實信用原則能夠使《商標法》與《反不正當競爭法》形成了有效的銜接,這兩部法律的共同目的都是為了保護商標申請人的合法權益。第三,誠實信用原則集中體現(xiàn)了守法與司法原則。誠實信用原則要求商標申請人基于主觀上的善意而進行商標申請活動,具有誠實的道德品格,主觀上不能有侵害他人權利的心理。此外,《商標法》中關于誠實信用原則的規(guī)定,目的在于授予法院自由裁量權以彌補法律的滯后性所帶來的問題,穩(wěn)定了法律與社會發(fā)展之間所產(chǎn)生的矛盾與沖突2.1.2惡意行為與商標注冊與使用取得商標權制度相比,注冊取得解決了其固有缺陷,使商標權比較穩(wěn)定,其存在也比較容易為社會公眾知悉。但同時注冊取得制度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垢病,即容易滋生商標惡意注冊行為,尤其是在絕對奉行注冊制度的情況下。因此,從更深層次來看,商標注冊中的惡意行為阻礙了商標的識別功能的發(fā)揮。而且過于絕對的注冊取得模式,一方面會助長搶先注冊尤其是惡意注冊他人馳名商標的行為,另一方面又導致積案如山,審查質(zhì)量難以保證,轉而又為惡意注冊提供了可乘之機,形成惡性循環(huán)。因此,正是注冊取得制度的固有弊病使得商標注冊中的惡意開始滋生,這是制度上的缺陷。而誠信的缺失卻使得惡意注冊行為屢禁不止。是以,為解決商標惡意注冊問題,商標法中需要誠實信用原則來制約注冊取得制度,并避免該制度的絕對化。2.2商標惡意注冊認定標準的立法現(xiàn)狀我國通過三次修訂《商標法》《商標法實施條例》和多次修改《商標審査及審理標準》,不斷完善對商標惡意注冊行為的規(guī)制?,F(xiàn)行商標法不僅規(guī)定了具體的惡意注冊行為,而且還規(guī)定了比較具體的判定惡意行為的考量要素。2.2.1惡意注冊的范圍與類型由于我國是成文法國家,加之歷經(jīng)商標法的多次修改,惡意注冊的范圍也經(jīng)歷著一個從無到有、到更加完備的過程,可以說我國在遏制商標惡意注冊方面己經(jīng)建立起相對完善的立法體系。我國的第一部商標法,1982年《商標法》并未對商標惡意注冊進行法律明文上的規(guī)定?;蛘呤钦f在當時的情況下惡意注冊情況較少,也就未能引起立法者相當?shù)闹匾?。到?993年《商標法》才開始涉及到這個問題,在第四十一條規(guī)定"以欺騙手段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取得注冊的,由商標局撤銷該注冊商標;其他單位或者個人可以請求商標評審委員會裁定撤銷該注冊商標。”《商標法》雖然己對惡意注冊問題有了明確的規(guī)則指引,但在商標實踐卻存在理解上的偏差,其中最主要的是對2001年《商標法》第15條代理人或者代表人的認定有過爭論,其范圍應該多大,是否僅限于商標代理人或者商標代表人,還是應將民法意義上的代理人、代表人一同納入進來。不過,《商標審理及審理標準》與最高人民法院均是采取擴張解釋方法,代理人不僅包括民法意義上的民事代理人,還擴張至基于商事往來而可以知曉被代理人標識的經(jīng)銷商;代表人則是依據(jù)存有附屬于被代表人的特定身份、執(zhí)行某些職務而可以知曉被代表人標識之個人,涵蓋了公司中法定代表人、經(jīng)理、董事、監(jiān)事、合伙事務執(zhí)行人等。此外,2013年《商標法》在原有第15條的基礎上增加了第2款,將除代理人、代表人之外的存在契約、業(yè)務往來關系或其他相關關系而知道商標的申請注冊行為也納入惡意注冊之列,進一步擴大了惡意注冊的范疇。2.2.2惡意的判定因素對于商標注冊中惡意的判定因素,體現(xiàn)在國家商標局與商標評審委員會制定的《商標審査及審理標準》中。判定訴爭商標申請人是否具有惡意可依下列因素進行考量:(1)訴爭商標申請人與馳名商標所有人是否曾有交易往來或者商業(yè)合作;(2)訴爭商標申請人與馳名商標所有人共處地域是否相同或者雙方的商品/服務所在地域范圍、銷售渠道是否重合;(3)訴爭商標申請人與馳名商標所有人是否曾存在其他糾紛,進而知道該馳名商標的存在;(4)訴爭商標申請人與馳名商標所有人是否在內(nèi)部曾有人員交流往來;(5)訴爭商標申請人取得商標注冊后是否基于不當目的以謀取非法利益,或者假借馳名商標之良好信譽和廣泛影響力進行誘導性宣傳,或者逼迫馳名商標所有人與其達成商業(yè)貿(mào)易,向馳名商標所有人或者相關人員索取高價轉讓費、授權使用費或者損害賠償金等行為;(6)馳名商標具有較高原創(chuàng)性;(7)可判定為惡意的其他情形。[1][1]《商標審査及審理標準》第四節(jié)綜上,我國商標行政管理機關在判定申請注冊人是否存在馳名商標的惡意注冊行為主要是從行為人的主觀認知上知曉在先標識的存在、主觀意圖上存在不正當之動機以及客觀上標識的原創(chuàng)性等三方面進行判定的。2.3商標惡意注冊認定標準的司法現(xiàn)狀隨著對商標惡意注冊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改進與完善,對于商標惡意注冊的認定有了較為實用的法規(guī)依據(jù),但是商標惡意注冊現(xiàn)象仍然是一個嚴峻且會長期存在的問題。司法實踐中,由于缺乏統(tǒng)一明確的標準,對于訴爭商標權利人主觀上是否具有“惡意”的認定,仍然是一個難題。有一種兩個步驟判斷惡意注冊的認定方法,先是判斷引證商標是否在先使用及其影響,然后判斷申請人是否具有惡意。另外一種認定方法是將對“惡意”的認定轉化為對主觀上是否為“明知或應知”的認定,通過判斷引證商標的知名度判斷是否為惡意注冊行為。除了商標的知名度,法院在判決中還存在考慮其他因素綜合判斷的情況。在“優(yōu)衣庫”商標糾紛案中,南山法院認定被告是否侵權標準是訴爭商標的相似程度,因兩商標的相似程度較高所以認定迅銷公司侵權并且承擔賠償責任。[1]深圳市南山區(qū)人民法院(2014)深南法知民初字第754號。[1]而上海二審法院則以原告是否具有實際使用意圖為標準,認定原告的權利收到法律保護。[2][1]深圳市南山區(qū)人民法院(2014)深南法知民初字第754號。[2]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2014)滬二中民五(知)初字第93號民事判決書。3商標惡意注冊認定標準存在的問題3.1商標惡意注冊認定的主觀要件不明確3.1.1使用意圖認定標準和要素不清“使用意圖”一詞出現(xiàn)在商標惡意注冊的相關司法解釋及相關文件中,申請人的使用意圖是否“真實”被作為重要依據(jù),用來認定是否構成商標惡意注冊行為。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出臺的相關文件明確指出,沒有對商標或者服務取得商標專用權的實際需要,是一種非正常申請商標注冊的行為,此種行為是缺乏真實使用意圖的。學界中存在“真誠使用意圖”的說法,并將其解釋為權利人未來實際使用商標的主觀態(tài)度。這充分說明目前對于“使用意圖”缺少統(tǒng)一的定義。在具體案件中,對于使用意圖的認定還缺乏確定的判斷標準。在上海名遠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商標異議案中,商標評審委員會僅以申請人是否有使用商標的合法的主體資格為依據(jù),認定名遠電子公司的使用意圖。商標評審委員會認為被吊銷營業(yè)執(zhí)照不影響名遠電子公司商標主體使用資格,被異議商標核準注冊。而在在宜家商標糾紛案中,商標評審委員會認定商標申請人缺乏真實使用意圖的依據(jù)是申請人搶注商標的客觀行為。該申請人大量注冊了與知名商標近似或者相似的商標,所以認定其具有主觀惡意,缺少真實使用意圖。僅考慮單一的案件事實或者片面依據(jù)部分事實判定“使用意圖”,極容易造成錯誤司法,而錯誤的司法結果會對商標權利人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會因此導致權利人維權困難,惡意注冊行為屢禁不止等危害。若想防止錯誤的裁判結果,確立統(tǒng)一的判斷標準,明確“使用意圖”認定的要素是必須的。3.1.2主觀惡意的認定標準不明確商標注冊申請人注冊時是“惡意”還是“善意”為其內(nèi)在主觀心態(tài),要判定申請人是否存在主觀“惡意”要結合其客觀行為表現(xiàn)綜合進行判斷。我國現(xiàn)行《商標法》中并未規(guī)定惡意注冊的概念,對惡意注冊行為的規(guī)制分散在法律條文中,仔細分析條款中“惡意”含義不難發(fā)現(xiàn)并未有一個確定的判定標準。新《商標法》第4條規(guī)定“不以使用為目的的惡意注冊予以駁回”,其中將“不以使用為目的”歸為“惡意”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但仔細分析二者并非是一個等同的概念?!胺且允褂脼槟康摹钡姆烙宰圆粚儆凇皭阂狻?,搭便車的“惡意”存在使用意圖,二者為交叉概念。第32條規(guī)定“不得以不正當手段搶注他人具有一定影響的商標”,其中“不正當手段”是“惡意”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但是其只是“惡意”的其中一種表現(xiàn)形式,并不等同于“惡意”。第7條規(guī)定了誠實信用原則,所有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的注冊都為“惡意”,但該條款作為兜底性的條款,規(guī)定過于抽象與模糊不具有操作性。[1]魏麗麗:《商標惡意搶注法律規(guī)制路徑探究》,《政法論叢》2020年第一期,第114頁在《商標法》其他規(guī)制惡意注冊的條款中也具有相同的特點,不論是“復制翻譯摹仿馳名商標”還是“代理人注冊他人商標”都只是“惡[1]魏麗麗:《商標惡意搶注法律規(guī)制路徑探究》,《政法論叢》2020年第一期,第114頁[2]申岳玫:《商標惡意注冊的法律規(guī)制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商業(yè)大學.2020[3]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2012)一中知行初字第3344號行政判決書《商標法》及相關法規(guī)是認定商標惡意注冊的依據(jù),未給出認定商標惡意注冊的明確標準,甚至缺乏概念上的定義。存在對商標惡意注冊的各種表現(xiàn)形式的規(guī)定,但分散在司法解釋及部門規(guī)章當中,而且這些規(guī)定不具有普遍適用性,僅對某種形式有效。這就導致在司法實踐中,法官具有較大的自由裁量權,不同法院對于同一類案件會做出不同的判決。3.2商標惡意注冊的客觀要件不完善3.2.1“在先權利”難以認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標授權確權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十八條規(guī)定“在爭議商標申請注冊之前當事人享有的民事權利以及其他應當予以保護的合法權益共同構成了,<商標法>第三十二條規(guī)定的在先權利?!痹摋l款為“在先權利的認定及保護”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據(jù),但是并未有效的發(fā)揮其作用,在司法實踐中很多案件多因“證據(jù)不足”而不予支持,缺乏可操作性。“熊本熊及其英文名稱”案件中,商標評審委員會以證據(jù)不足為由,認定熊本熊商標及其英文名稱的知名度不能及于爭議商標指定使用的餐廳等服務或其所屬行業(yè),并認定在先權利的商品化權不成立。此案中“在先權利”的認定標準及法律依據(jù)并未得到明示,商評委并未解釋否定在先權利的原因。該案反映出現(xiàn)有法律法規(guī)并沒有給出具體的可操作的標準來認定在先權利。當今社會飛速發(fā)展,日新月異,新型權利不斷產(chǎn)生,在先權利的類型越來越多,現(xiàn)有法律缺乏針對高新技術行業(yè)、影視行業(yè)新出現(xiàn)的權利類型的規(guī)定。在先權利僅限于著作權、版權等幾種類型,“商品化權利”的取得保護方面缺少有力的法律依據(jù)支撐。再加上在先權利的范圍和判斷標準的不明確,個案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缺少事實依據(jù)”不予認定的情形,然而缺少的法律依據(jù)卻未曾釋明。3.2.2忽視事后行為對商標惡意注冊認定的影響不同時間階段商標申請人的客觀行為是有所不同的,客觀行為是行為人主觀心理狀態(tài)的外在體現(xiàn),不用階段的行為表現(xiàn)應該成為認定商標惡意注冊行為的因素。在司法實踐中,訴訟時對惡意注冊行為的認定應該局限于注冊審查階段的行為,還是應該考慮商標權取得后的實際使用行為,目前并無定論。在商標審查階段,如果申請人存在大量注冊商標的情況,那么可以認為該申請人存在不正常的申請行為,其存在商標惡意注冊的可能性較大,應該進行進一步的審查。對商標惡意注冊行為進行認定時,很“惡意”在取得注冊商標之后才能體現(xiàn)出來,比如權利人取得商標權后進行高價轉讓、惡意訴訟等行為。而則在具體案件中,注冊后的行為在認定商標惡意注冊過程中往往被忽視。在“優(yōu)衣庫”商標系列糾紛案中,南山法院以訴爭商標之間的相似度為認定依據(jù);上海二院以原告無實際使用意圖且存在轉讓目的為由認定惡意注冊行為;而北京知識產(chǎn)權法院審理之時綜合考慮了相關情況及原告獲得商標后的實際使用情況,最終認定其行為屬于惡意注冊行為。由此可見即使是面對同一案件,申請后的行為并未作為統(tǒng)一的標準應用于商標惡意注冊的認定中。目前,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專門出售商標的網(wǎng)絡平臺,行為人搶注商標后或高價轉讓或提起惡意訴訟,索要賠償,給在先權利人造成巨大的損害。4完善商標惡意注冊認定標準的建議4.1明確商標惡意注冊認定的主觀要素4.1.1完善使用意圖的判斷標準使用意圖是主觀要素的一種,其認定要考慮主觀心理狀態(tài)也需要客觀行為予以佐證。認定商標申請的使用意圖要綜合考慮申請商標的使用目的、申請商標的動機以及申請人是否具有使用計劃。首先,商標申請的目的是使用,這種“使用”是“真實”的使用,既不包括象征性使用也不能是僅以持有商標為目的的使用。象征性使用是指偶爾或小規(guī)模的運用商標,不是為了能夠有效的運用商標進行商業(yè)活動。將商標小規(guī)模的運用到商品或服務商,后續(xù)并未正常的投入市場使用是象征性使用的一種。無正當理由,時間上不具有連續(xù)性的使用商標也可以定性為象征性使用。以上兩種情況的結合也是象征性使用。非象征性使用包括《商標法》第四十八條“將商標用于商品、商品包裝、或者容器以及商品交易文書上,或者將商標用于廣告宣傳、展覽以及其他商業(yè)活動中,用于識別商品來源?!钡囊?guī)定。參考美國的商標法,對申請人的使用目的進行明確的限制,申請人申請商標的使用目的不包括單純地持有商標權。申請商標并非是將商標運用到商業(yè)活動中,只是為了排除競爭或者為了向他人出售及許可,不該認定為有真實使用意圖。4.1.2建立明確的主觀惡意認定標準在判定“惡意”時對五個因素進行考察,分別為商標的知名度、商標的近似程度、商標核定使用商品之間的關聯(lián)性、訴爭雙方之間的關系及商標的使用等因素??紤]商標知名度的,對于馳名商標推定申請人為明知的主觀狀態(tài),明知為馳名商標還要進行注冊,對無法提出合理解釋的,認定申請人具有主觀惡意;對于具有一定影響的商標,在影響力范圍之內(nèi)具有已知可能性,申請人若無合理理由,通??梢哉J定具有惡意意圖??紤]商標相似度的,若商標之間相似程度極高,足夠混淆相關公眾,又無法給出合理理由的,申請人多數(shù)具有主觀惡意。若商標本身相似度過高,商標核定使用的商品又相同或者類似,則申請人主觀惡意明顯。若考慮雙方之間具有特殊關系,通過這種關系其可以獲取商標的相關信息,存在“惡意”的可能性。考慮商標使用,對于大多數(shù)的囤積商標行為,申請人在獲取商標權之后并不會投入使用,并會頻繁進行商標轉讓,因此商標使用行為也可作為判斷申請時是否具有惡意的一個因素。但是由于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各個法院在認定“惡意”時判定的重點有所不同。應構建“惡意”認定的基本范式,適當區(qū)分行為人的“主觀認知”和“內(nèi)心意圖”。司法實踐中面臨的諸多與“惡意”相關的行為或事實要么屬于論證行為人主觀上“明知”或“應知”的認知范疇,要么是屬于論證行為人內(nèi)心意圖不正當?shù)膭訖C范疇,或者處于兩者的交叉地帶。新修正的《商標法》明確將“不以使用為目的”作為駁回申請、提出異議和請求宣告無效的事由,這顯示出立法者對行為人申請注冊商標所持有的“內(nèi)心意圖”的關注和重視。因此,為避免裁判邏輯混亂、法律概念使用錯誤,建議個案裁判時應注重從這兩個概念出發(fā)分別認定案件中紛繁復雜的事實要素和行為要素,并對其與“惡意”之間的關聯(lián)度進行深入分析,說明各自對“惡意”成立所施加的影響因子大小,在充分說理的前提下得出“惡意”與否的結論。另外,應明確他案“惡意”相關要素的采納標準。本文認為,為統(tǒng)一司法裁判的口徑和強化司法規(guī)制的效果,他案惡意相關要素是否與本案有直接關系均不能改變其“惡意”本質(zhì),都應該成為本案司法認定“惡意”的考量因素之一。4.2統(tǒng)一商標惡意注冊認定的客觀要素4.2.1完善“在先權利”認定標準認定標準應該以明確具體具有可操作性為出發(fā)點,遵循基本規(guī)律及法律原則,靈活的予以規(guī)定。將電影角色、在先知名作品名稱等以列舉的方式列入相關條款中,立足實際以開放精神確定“在先權利”的范圍。在“知名度”、“影響力”、“混淆因素”的認定等方面給出確定的標準,為相關權利人舉證提供指導,改變多以“證據(jù)不足”不予支持結案的現(xiàn)狀。參考美國法律中關于“商品化權”的規(guī)定,對“商品化權”予以保護,彌補我國法律在這方面的缺失,在司法實踐產(chǎn)生問題的基礎上更新“在先權利”的認定標準,保護在先權利人的合法權益,維護司法公正。4.2.2考量事后行為以認定商標惡意注冊行為在商標審查、異議階段,根據(jù)申請人的行為判斷是否屬于商標惡意注冊行為,從而進行打擊,從源頭阻截商標惡意注冊行為卓有成效,對于司法程序中,通過事后行為認定商標惡意注冊行為對合法權益進行補救同樣刻不容緩。實踐中存在將事后行為作為認定因素的具體案例,在“錦竹”商標案中,法院考察了不同時期權利人的行為,并且綜合了爭議商標的轉讓情況,用以認定商標注冊行為屬于惡意。對注冊后權利人的行為進行考察,從而得出權利人是否具有主觀惡意的論斷。如果申請人取得商標之后并未將商標實際投入使用,而是將商標轉讓或者進行商標挾制,則應認定其為商標惡意注冊行為。權利人取得商標后進行的一系列不正當行為對他人的權利造成了侵害,應當被認定為惡意。結語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商標注冊數(shù)量一路攀升,與此同時商標惡意注冊行為呈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嚴峻。我國商標惡意注冊問題頻頻發(fā)生,使得我國商標權注冊取得制度異化為惡意注冊者謀取不正當利益的不法工具。因此,明確商標惡意注冊的認定標準已經(jīng)成為我國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在對商標惡意注冊行為的認定現(xiàn)狀進行調(diào)查之后,結合法律規(guī)范對惡意注冊的相關理論進行梳理。通過對“優(yōu)衣庫”案、“熊本熊”案等具體案例的分析,總結出我國目前在商標惡意注冊認定方面存在的問題。在主觀認定方面,“使用意圖”及“主觀惡意”的認定標準不明確;在客觀認定方面,“在先權利”的認定缺乏依據(jù),并且忽視注冊后行為對商標惡意注冊認定的影響。最后針對上述問題提出建議:在判斷“主觀意圖”方面,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判定標準;建立明確的主觀惡意認定標準,構建“惡意”認定的基本范式;完善“在先權利”的認定標準,彌補法律的缺失;在認定惡意注冊行為時,將注冊后行為納入考量標準。本文在寫作過程中參考了大量的現(xiàn)有研究成果及司法實例,但由于本人在理論方面的不足以及實踐經(jīng)驗的缺乏,對惡意注冊認定問題的研究仍然不夠深入,提出建議的可操作性仍待考證。商標在促進品牌進步經(jīng)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