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裝沖突期間環(huán)境保護的國際條約綜述》4900字_第1頁
《武裝沖突期間環(huán)境保護的國際條約綜述》4900字_第2頁
《武裝沖突期間環(huán)境保護的國際條約綜述》4900字_第3頁
《武裝沖突期間環(huán)境保護的國際條約綜述》4900字_第4頁
《武裝沖突期間環(huán)境保護的國際條約綜述》4900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武裝沖突期間環(huán)境保護的國際條約綜述目錄TOC\o"1-2"\h\u10873武裝沖突期間環(huán)境保護的國際條約綜述 111640(一)1949年“日內瓦四公約” 123461(三)其他在武裝沖突期間保護環(huán)境的專門公約 5(一)1949年“日內瓦四公約”學者們習慣把《改善戰(zhàn)地武裝沖突部隊傷者病者境遇的日內瓦公約》、《改善海上武裝沖突部隊傷者病者及遇船難者境遇的日內瓦公約》、《關于戰(zhàn)俘待遇的日內瓦公約》以及《關于戰(zhàn)時保護平民的日內瓦公約》統稱為“日內瓦四公約”。該系列公約于1949年8月12日由蘇、美、英、法等61個國家年簽署并于1950年10月21日正式生效,截至目前已有196個國家和地區(qū)加入其中,是國際人道主義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約束武裝沖突期間敵對各方行為規(guī)則的權威性國際法律文件。這四個公約及其議定書對保護平民和戰(zhàn)斗人員做出了很全面的規(guī)定,但美中不足的是其中沒有任何一個條款是直接規(guī)定了武裝沖突期間的環(huán)境保護方面內容的。在《日內瓦四公約關于保護國際性武裝沖突受難者的附加議定書》(以下簡稱《第一議定書》)中,我們只可以找到兩個條款與保護自然環(huán)境有直接的關系,分別是第三部分“作戰(zhàn)方法和手段、戰(zhàn)斗員和戰(zhàn)俘的地位”的第35條和第四部分“平民居民”的第55條。第35條的基本原則限制和禁止了部分作戰(zhàn)方法和手段,其中第三款就規(guī)定了不能使用會對環(huán)境造成廣泛、長期而嚴重損害的作戰(zhàn)方式;1949年《日內瓦四公約關于保護國際性武裝沖突受難者的附加議定書(第一議定書)》第35條:一、在任何武裝沖突中,沖突各方選擇作戰(zhàn)方法和手段的權利,不是無限制的。二、禁止使用屬于引起過分傷害和不必要痛苦的性質的武器、投射體和物質的作戰(zhàn)方法。三、禁止使用旨在或可能對自然環(huán)境引起廣泛、長期而嚴重損害的作戰(zhàn)方法或手段。第55條對自然環(huán)境的保護則規(guī)定既不能首先使用會嚴重損害環(huán)境的作戰(zhàn)方法和手段,也不能作為報復這么做。1949年《日內瓦四公約關于保護國際性武裝沖突受難者的附加議定書(第一議定書)》第55條:一、在作戰(zhàn)中,應注意保護自然環(huán)境不受廣泛、長期和嚴重的損害。這種保護包括禁止使用旨在或可能對自然環(huán)境造成這種損害從而妨害居民的健康和生存的作戰(zhàn)方法或手段。二、作為報復對自然環(huán)境的攻擊,是禁止的。這兩個條款雖然看起來差不多,但其實關注的是不同的方面。前者作為基本原則能起到中流砥柱的效果,里面的第1、2款重述了1907年《海牙第四公約》中的相關習慣法,第3款直接提到要保護自然環(huán)境,而不只是作為保護人類的輔助功能;后者更加重視的是武裝沖突造成的環(huán)境破壞給人類帶來的不良后果,但也被學者們認為是給締約國施加了保護環(huán)境的注意義務。ThomasandC1949年《日內瓦四公約關于保護國際性武裝沖突受難者的附加議定書(第一議定書)》第35條:一、在任何武裝沖突中,沖突各方選擇作戰(zhàn)方法和手段的權利,不是無限制的。二、禁止使用屬于引起過分傷害和不必要痛苦的性質的武器、投射體和物質的作戰(zhàn)方法。三、禁止使用旨在或可能對自然環(huán)境引起廣泛、長期而嚴重損害的作戰(zhàn)方法或手段。1949年《日內瓦四公約關于保護國際性武裝沖突受難者的附加議定書(第一議定書)》第55條:一、在作戰(zhàn)中,應注意保護自然環(huán)境不受廣泛、長期和嚴重的損害。這種保護包括禁止使用旨在或可能對自然環(huán)境造成這種損害從而妨害居民的健康和生存的作戰(zhàn)方法或手段。二、作為報復對自然環(huán)境的攻擊,是禁止的。ThomasandCarson,“AdvancingtheLegalProtectionoftheEnvironmentinRelationtoArmedConflict:ProtocolI'sThresholdofImpermissibleEnvironmentalDamageandAlternatives,”NordicJournalofInternationalLaw(April2013),p.84.雖然“日內瓦四公約”已經在實踐中的武裝沖突里開始發(fā)揮作用,但這兩個條款規(guī)定的“廣泛、長期和嚴重”地破壞環(huán)境這樣的高標準反而降低了它們的使用效率。我們很難從《第一議定書》的文本甚至相關注釋里找到這三個關鍵詞的具體定義。根據議定書的準備工作資料(travauxpréparatoires),“廣泛”是指“被影響的范圍或區(qū)域”ReportofCommitteeIⅢ,SecondSession,O.R.Vol.XV,CDDH/215/Rev.I,para.27.,但該準備工作資料也并沒有對其具體的范圍做出進一步說明?!皣乐亍保╯evere)這個詞語也有很多不同的評判標準,按照字面理解它的程度應該是要比“重大”(significant)ReportofCommitteeIⅢ,SecondSession,O.R.Vol.XV,CDDH/215/Rev.I,para.27.除了以上兩個條款,《第一議定書》中還有部分在武裝沖突中間接保護自然環(huán)境的條款。第54條是對平民居民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物體進行保護,保護對象包括農作物及牲畜等,雖然這些物品或者設施不能直接等同于自然環(huán)境,但其中的部分內容比如農作物、耕作區(qū)等可以構成自然環(huán)境,所以我們也可以理解為其間接保護了環(huán)境。當然,如果上述物體只是為了維持或促進沖突雙方的軍事行動就另當別論了,此時是可以進行攻擊和破壞它們的,這樣也不會違反第54條的規(guī)定。第56條是對含有危險力量的工程和裝置的保護,如堤壩、水庫及核發(fā)電站等基礎設施。該條款雖然表面上保護的是設施,但背后隱含的其實是避免設施遭到毀壞而釋放出污染嚴重的危害物,在客觀上也能達到避免武裝沖突對自然環(huán)境造成破壞或者污染的良好效果。這一條款的例外情形和第54條差不多,即如果這些基礎設施是為軍事提供“經常、重要和直接”(regular,significantanddirect)的支持,并且只有破壞它們才能切斷這樣的支持,那么此時對其進行攻擊就是完全合法的。1949年《日內瓦四公約關于保護國際性武裝沖突受難者的附加議定書(第一議定書)》第56條第2款?!兜谝蛔h定書》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對武裝沖突期間的環(huán)境保護做出了特別規(guī)定的公約,它的地位和功勞有目共睹。但是自從1977年通過以來,它的締約國數量一直明顯少于“日內瓦四公約”——而后者的締約國數量甚至比《聯合國憲章》的締約國數量還要多,正因如此,該議定書在上個世紀多次國際性武裝沖突中并沒有發(fā)揮出很好的限制戰(zhàn)爭和保護環(huán)境的作用。不過值得高興的是,截至2021年,《第一議定書》的締約國數量已經達到174個,英國、法國、伊拉克、阿富汗等國家也逐漸加入其中,可見它的適用范用和影響力正在逐漸擴大。但缺乏對“廣泛、長期和嚴重”這個適用要求的準確定義著實令人感到遺憾,這樣會使得第35條第3款和第55條很難在常規(guī)武裝沖突中發(fā)揮作用,因為這三個形容詞的疊加使用意味著很難有武裝沖突會達到這樣的違反標準,追究武裝沖突各方的戰(zhàn)爭責任也相當不容易。(二)1976年《禁止為軍事或任何其他敵對目的使用改變環(huán)境的技術的公約》聯合國大會在1971年做出的第2849號決議中指明:“維持和改進環(huán)境是國際社會的責任”,UnitedNationsGeneralAssembly,GeneralAssemblyResolution2849ofDevelopmentandEnvironment,December1971,UNDocA/Res/2849.并在1974年的第3264號決議中強調有必要制定相關之公約有效規(guī)范,UnitedNatUnitedNationsGeneralAssembly,GeneralAssemblyResolution2849ofDevelopmentandEnvironment,December1971,UNDocA/Res/2849.UnitedNationsGeneralAssembly,GeneralAssemblyResolution3264ofProhibitionofActontoInfluencetheEnvironmentandClimateforMilitaryandOtherPurposesIncompatiblewiththeMaintenanceofInternationalSecurity,Humanwell-beingandHealth,9December1974,UNDocA/Res/3264.ENMOD,AnnexotheConvention,UnderstandingRelatingtoArticleⅡ.FauteuxandPaul,“TheGulfWar:theENMODConventionandtheReviewConference,”UnitedNationsInstituteforDisarmamentResearchNewsletter(June1992),pp.6-12.在與《第一議定書》的相關表述作比較后,我們會發(fā)現ENMOD明顯進步了不少。首先,日內瓦裁減軍備委員會對公約中環(huán)境破壞的標準即“廣泛”、“長期”和“嚴重”進行了較為具體的界定。“廣泛”指包含數百平方公里規(guī)模之區(qū)域;“長期”指持續(xù)數月,或者接近一個季度;“嚴重”則指重大或極大地破壞或損害人類生命、自然環(huán)境和經濟資源以及其他有價值的資源。不過上述解釋只針對ENMOD,而沒有意圖影響任何其他國際條約中同樣或類似各詞的解釋,所以這里的術語解釋對《第一議定書》來說是不適用的。其次,ENMOD將環(huán)境破壞的門檻降低為“廣泛長期或嚴重”,使得對環(huán)境的破壞限制更為嚴格,而不是像《第一議定書》那樣,需要同時滿足“廣泛、長期以及嚴重”這三個標準。此外,如果沒有這一公約,那么改變環(huán)境的技術作為一種戰(zhàn)爭手段,在存在軍事必要的情況下,是不違反國際法的。因此,ENMOD另一個重要的意義就是不允許沖突方把“軍事必要性原則”或“比例原則”作為正當性“借口”來援引,我們可以將它視為軍事必要性原則的一項例外情況。但是,ENMOD僅僅是禁止了利用環(huán)境改變的技術作為戰(zhàn)爭手段,并沒有也并不打算規(guī)制其他可能對環(huán)境有害的戰(zhàn)爭手段,例如大家熟知的核武器或者化學武器。同時,它也不適用于那些可能會對環(huán)境造成間接損害的常規(guī)行為。只有當締約國使用這些技術的主觀狀態(tài)需“蓄意”(deliberate)時才算違反該公約,1977年《禁止為軍事或任何其他敵對目的使用改變環(huán)境的技術的公約》第2條。這與《第一議定書》中對可能預見的環(huán)境破壞的禁止不同,ENMOD對主觀意圖設立的證明標準過高,一國只需主張并證明不存在“蓄意”之表現,便可逃脫制裁。對于不是故意使用改變環(huán)境技術的行為所造成的后果與責任,該公約并沒有進行規(guī)定或說明。至于對“廣泛”這一特征的界定,則有可能會造成小國與大國之間的不平等對待局面。在聯合國大會就本公約草案進行咨詢的時候,許多國家就對這一特征進行了強烈的批評,這一特征甚至成為一些國家拒絕簽署公約的重要理由。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共和國(RepublicofTrinidadandTobago)就曾指出這一特征并沒有考慮到到弱小國家的實際1977年《禁止為軍事或任何其他敵對目的使用改變環(huán)境的技術的公約》第2條。周元浙:《論國際法上武裝沖突時期之自然環(huán)境保護》,載《軍法專刊》2008第10期,第67頁。另外,ENMOD在地域上的適用也受到了很大的約束。該公約僅禁止一締約國對另一締約國使用改變環(huán)境的技術,而沒有考慮到環(huán)境改變可能具有跨越國界的效果,可能蔓延至其他非締約國或者國家管轄范圍以外的區(qū)域。而且該公約也不適用于非國際性武裝沖突各方使用環(huán)境改變技術的情形。最后,ENMOD最受詬病的地方在于其未規(guī)定締約國違反公約義務后所應承擔的后果。公約雖賦予締約國向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提出關于其他締約國行動違反公約義務進行申訴的權利,但沒有也并不能給聯合國安理會施加任何實際性的義務,更談不上采取補救措施、進行賠償等事后機制的完善。截至目前為止,僅有七十八個國家成為ENMOD的締約國,ENMOD的適用范圍十分有限,使該公約在保護自然環(huán)境方面很難起到較好的作用。(三)其他在武裝沖突期間保護環(huán)境的專門公約ENMOD是直接因保護環(huán)境而禁止在武裝沖突中使用某些作戰(zhàn)技術,但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一些專門性公約非因保護環(huán)境而限制使用某些武器或者作戰(zhàn)方法,也能在客觀上能起到在武裝沖突期間保護環(huán)境的實際效果。發(fā)起武裝沖突的直接軍事目的是使最大限度數量的敵人失去戰(zhàn)斗力,但如果不必要地以殘酷的作戰(zhàn)武器加深戰(zhàn)斗員的痛苦或死亡,則逾越了軍事需要,有違人道主義的要求。1980年《禁止或限制使用某些可被認為具有過分傷害力或濫殺濫傷作用的常規(guī)武器公約》在序言中回顧了《第一議定書》中禁止使用旨在或可能對自然環(huán)境引起廣泛、長期而嚴重損害的作戰(zhàn)方法或手段的原則。”見1980年《禁止或限制使用某些可被認為具有過分傷害力或濫殺濫傷作用的常規(guī)武器公約》序言。對此美國和法國在簽署公約時曾提出保留,認為該項措辭應僅對《第一議定書》的締約國適用。SchmittandMichael,“HumanitarianLawandtheEnvironment,”DenvorJournalofInternationalLaw&Policy見1980年《禁止或限制使用某些可被認為具有過分傷害力或濫殺濫傷作用的常規(guī)武器公約》序言。SchmittandMichael,“HumanitarianLawandtheEnvironment,”DenvorJournalofInternationalLaw&Policy(March2003),p.288.DinsteinandYoram,“ProtectionoftheEnvironmentinInternationalArmedConflict,”MaxPlanckYearbookofUnitedNationsLaw(May2001),p.537.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交戰(zhàn)各國曾經常性、大規(guī)模地使用化學武器,造成了非常大的危害。1925年的《禁止在戰(zhàn)爭中用窒息性,毒性或其他氣體和細菌作戰(zhàn)方法的議定書》不但禁止窒息性、毒性的其他氣體,還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