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刑法總論知到智慧樹章節(jié)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華東師范大學緒論單元測試
“法律不應當被嘲笑,而應當被信仰”,所以,解釋刑法比批判刑法更為重要。
A:錯B:對
答案:錯視頻中提到了哪些關注、研究司法判例的途徑?
A:翻閱“兩高”發(fā)布的指導性案例B:查閱中國裁判文書網C:翻閱最高人民法院編纂的《刑事審判參考》D:翻閱《人民法院案例選》
答案:翻閱“兩高”發(fā)布的指導性案例;查閱中國裁判文書網;翻閱最高人民法院編纂的《刑事審判參考》;翻閱《人民法院案例選》法律具有穩(wěn)定性,不可能“朝令夕改”。
A:對B:錯
答案:對
第一章單元測試
嚴格說來,下列哪種情形屬于刑法立法解釋(
)
A:國家立法機關工作人員撰寫的刑法釋義B:國家立法機關在刑法的起草說明中對具體刑法條文所做的解釋性說明C:國家立法機關對刑法條文在實施過程中發(fā)生的歧義所做的解釋D:刑法典中相關條文對刑法規(guī)范用語所作的解釋
答案:國家立法機關對刑法條文在實施過程中發(fā)生的歧義所做的解釋關于刑法解釋,下列說法哪一項是錯誤的(
)
A:貫徹罪刑法定原則,就要合理解釋刑法。無論采取什么解釋方法,其解釋結論都必須符合罪刑法定主義,符合刑法的目的B:將強制拐賣婦女罪中的“婦女”解釋為包括男性在內的人,屬于類推解釋C:根據《刑法》第111條的規(guī)定,為境外的機構、組織、人員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或者情報的,構成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情報罪。我國相關司法解釋將其中的“情報”解釋為“關系國家安全和利益、尚未公開或者依照有關規(guī)定不應公開的事項”,這屬于縮小解釋D:法律解釋就是闡述立法者在立法時所表達的意思,因而刑法解釋的目的就在于,找出并符合立法者制定刑法規(guī)范時的立法原意
答案:法律解釋就是闡述立法者在立法時所表達的意思,因而刑法解釋的目的就在于,找出并符合立法者制定刑法規(guī)范時的立法原意對于1997年《刑法》第116條中的“汽車”一詞,學理上往往解釋為包括作為交通工具使用的大型拖拉機,這一解釋屬于(
)
A:擴張解釋B:歷史解釋C:當然解釋D:限制解釋
答案:擴張解釋立法解釋是(
)對刑法的含義所作的解釋。
A:全國人大常委會
B:全國人大
C:最高人民法院
D: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
答案:全國人大常委會
一般認為,廣義上的刑法包括(
)
A:單行刑法B:刑法典(刑法修正案)C:附屬刑法D:刑法立法解釋
答案:單行刑法;刑法典(刑法修正案);附屬刑法刑法與其他部門法相比有兩個顯著的特點(
)
A:調控范圍的廣泛性B:鮮明的階級性C:強制手段的嚴厲性D:穩(wěn)定性
答案:調控范圍的廣泛性;強制手段的嚴厲性有權進行司法解釋的主體包括(
)
A:最高人民檢察院B:公安部C:司法部D:最高人民法院
答案: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
第二章單元測試
關于罪刑法定原則及其內容,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
A:罪刑法定原則禁止適用不利于行為人的事后法,但不禁止適用有利于行為人的事后法B:罪刑法定原則要求刑法規(guī)范必須明確到不允許解釋的程度C:罪刑法定原則禁止類推解釋與擴大解釋,但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類推解釋D:罪刑法定原則禁止司法機關進行類推解釋,但不禁止立法機關進行類推解釋
答案:罪刑法定原則禁止適用不利于行為人的事后法,但不禁止適用有利于行為人的事后法甲男與乙女于某日中午公開在某公園內發(fā)生性關系,引起游客的極大憤慨,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關于甲、乙行為的認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構成組織淫穢表演罪B:構成聚眾淫亂罪C:屬于法無明文規(guī)定的情形,應認定為無罪D:構成尋釁滋事罪
答案:屬于法無明文規(guī)定的情形,應認定為無罪我國《刑法》第28條規(guī)定:“對于被脅迫參加犯罪的,應當按照他的犯罪情節(jié)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痹撘?guī)定體現了哪項刑法基本原則(
)
A:罪刑法定原則B:刑法適用人人平等原則C:罪責刑相適應原則D:罪責自負,反對株連原則
答案:罪責刑相適應原則下列哪些情形體現出罪責刑相適應原則(
)
A:對累犯從重處罰B:對安樂死殺人的一般要明顯輕于普通殺人C:對中止犯的處罰要寬大于未遂犯、預備犯D:對自首、立功的從寬處罰
答案:對累犯從重處罰;對安樂死殺人的一般要明顯輕于普通殺人;對中止犯的處罰要寬大于未遂犯、預備犯;對自首、立功的從寬處罰下列關于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的說法哪些是正確的(
)
A:罪責刑相適應原則要求刑法不溯及既往B:罪責刑相適應原則要求刑事立法制定合理的刑罰體系C:罪責刑相適應原則要求刑罰與犯罪性質、犯罪情節(jié)和犯罪分子的人身危險性相適應D:罪責刑相適應原則要求在行刑中合理地運用減刑、假釋等制度
答案:罪責刑相適應原則要求刑事立法制定合理的刑罰體系;罪責刑相適應原則要求刑罰與犯罪性質、犯罪情節(jié)和犯罪分子的人身危險性相適應;罪責刑相適應原則要求在行刑中合理地運用減刑、假釋等制度我國《刑法》第4條規(guī)定:“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其基本內容包括以下哪幾個方面(
)
A:平等地認定犯罪,不因當事人地位、身份、職業(yè)、財產狀況等的不同而區(qū)別對待B:平等地裁量刑罰,對實施了相同犯罪的人必須判處相同的法定刑C:對犯罪危害程度和人身危險性相同的犯罪行為,應依據行為人財產狀況的不同而判處不同的罰金D:平等地保護法益
答案:平等地認定犯罪,不因當事人地位、身份、職業(yè)、財產狀況等的不同而區(qū)別對待;平等地保護法益要貫徹罪刑法定原則的人權保障觀念,在刑法的溯及力上應優(yōu)先采用從舊原則。
A:錯B:對
答案:對刑法適用平等原則并不意味著同罪同罰。
A:對B:錯
答案:對罪刑法定原則本質上是一個出罪原則,旨在限定國家刑罰權,保障人權。
A:錯B:對
答案:對罪刑法定原則不僅禁止不利于被告人的類推解釋,也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類推解釋。
A:對B:錯
答案:錯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的基本內涵是刑罰的輕重不僅要和犯罪分子所犯罪行的客觀危害程度相適應,而且要和犯罪人的主觀惡性、人身危險性相適應。
A:錯B:對
答案:對為罪刑法定原則提供理論根據的預測可能性原理要求禁止事后法和禁止類推解釋。
A:對B:錯
答案:對根據為罪刑法定原則提供理論根據的民主主義原理,可以派生出禁止處罰不當罰的行為、禁止任意解釋刑法和禁止不均衡、殘酷的、不人道的刑罰等原則。
A:對B:錯
答案:對
第三章單元測試
開往A國的我國國際列車行駛于B國境內時,A國公民甲某與C國公民乙某發(fā)生斗毆,甲某憤怒之下用刀將乙某捅死。對甲某的犯罪行為(
)
A:應當適用我國刑法B:不能適用我國刑法C:可以適用我國刑法D:通過外交途徑解決
答案:不能適用我國刑法我國《刑法》第12條關于溯及力的規(guī)定采取的是(
)
A:從新原則B:從舊原則C:從舊兼從輕原則D:從新兼從輕原則
答案:從舊兼從輕原則甲系巴西公民,因多次組織在本國實施恐怖活動,被巴西有關當局通緝。甲于2014年到中國旅游。巴西方面通過國際刑警組織通報中國警方,請求中國警方予以逮捕甲。經查,甲從未針對中國公民或國家實施過犯罪活動,也未在中國實施過犯罪。我國對甲采取的下列措施錯誤的是(
)
A:在本國對甲進行起訴和審判B:將甲驅逐出境C:將其引渡至巴西D:將甲逮捕
答案:將甲驅逐出境外國人在我國領域外對我國國家或者公民實施犯罪,我國有條件地依法對犯罪的外國人行使管轄權,其根據的原則是(
)
A:屬地原則B:普遍原則C:屬人原則D:保護原則
答案:保護原則甲國公民比爾等人,在乙國領海劫持了一艘懸掛丙國國旗的貨輪后,駕駛該貨輪途經我國領?;丶讎鴷r,被我國警方抓獲。我國參加了懲治海盜行為的國際公約,據此,對于比爾等人的海盜行為,我國司法機關(
)
A:可適用甲國、乙國或者丙國刑法追究其刑事責任B:應將犯罪嫌疑人引渡給有關國家追究其刑事責任C:可按照我國刑法的規(guī)定追究其刑事責任D:應按國際條約的規(guī)定追究其刑事責任
答案:可按照我國刑法的規(guī)定追究其刑事責任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所規(guī)定的罪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所承擔條約義務的范圍內行使刑事管轄權的,適用(
)
A:犯罪地國家的刑法B:犯罪人國籍國的刑法C: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D:國際條約締約地國家的刑法
答案: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雖然某犯罪案件不是發(fā)生在中國領域,且該案犯罪人不是中國公民、被害人也不是中國國家或者中國公民,但中國對此案仍能行使刑事管轄權,是基于(
)
A:屬人管轄原則B:保護管轄原則C:屬地管轄原則D:普遍管轄原則
答案:普遍管轄原則下列選項中哪些情況屬于在我國領域內犯罪(
)
A:行為地和結果地都在我國B:行為地不在我國,但結果地在我國C:行為地和結果地都不在我國D:行為地在我國,結果地不在我國
答案:行為地和結果地都在我國;行為地不在我國,但結果地在我國;行為地在我國,結果地不在我國中國公民李某在美國強奸了中國公民黃某(女),被美國法院以強奸罪追究刑事責任。李某回到中國后,依中國刑法該如何處理(
)
A:不受該外國判決約束,仍然可以依照我國刑法追究B:鑒于李某在外國已受刑罰處罰,可以免除或者減輕處罰C:受一事不再理原則的約束,不能依照中國刑法再行追究D:鑒于李某在外國已受過刑罰處罰,應當免除處罰
答案:不受該外國判決約束,仍然可以依照我國刑法追究;鑒于李某在外國已受刑罰處罰,可以免除或者減輕處罰中國(
)在我國領域外犯我國刑法規(guī)定之罪,不論罪行輕重,法定刑高低,均適用我國刑法
A:公民B:國家工作人員C:軍人D:公派出國人員
答案:國家工作人員;軍人
第四章單元測試
《刑法》第13條規(guī)定,“情節(jié)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對這一規(guī)定的理解錯誤的是(
)
A:這是犯罪的一般定義,是對刑法謙抑性的強調,在判斷一個行為是否構成犯罪時并不能用它取代構成要件B:“不認為是犯罪”意味著是犯罪但不作為犯罪處罰C:“不認為是犯罪”意味著不構成犯罪D:這是從反面說明了什么不是犯罪
答案:“不認為是犯罪”意味著是犯罪但不作為犯罪處罰下列關于犯罪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刑法的任務與目的是保護法益,所以刑法所干預的只能是侵犯法益的行為B:如果行為人對行為造成的危害社會結果既沒有故意也沒有過失,就不能受刑罰處罰C:未被類型化為構成要件的行為,即使危害了社會,也不應受到刑罰處罰D: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都具有刑事違法性
答案: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都具有刑事違法性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已滿14周歲的人和未滿14周歲的人故意實施的殺人行為均符合構成要件,均侵犯了他人的生命法益B:13歲的甲實施的殺人行為不構成犯罪,因此其行為不是不法C:甲試圖殺乙,乙反擊致甲重傷,乙的行為不是不法D:17周歲的甲為15周歲的乙入戶盜竊放風,兩人的行為均具有違法性
答案:13歲的甲實施的殺人行為不構成犯罪,因此其行為不是不法以下屬于四要件體系內容及特點的有(
)
A:犯罪內涵的單一性B:評價的階層性C:否認“沒有責任的不法”D:評價上的平面性和一次性
答案:犯罪內涵的單一性;否認“沒有責任的不法”;評價上的平面性和一次性下列屬于犯罪構成對刑事司法的意義的有(
)
A:區(qū)分重罪與輕罪B:區(qū)分此罪與彼罪C:區(qū)分一罪與數罪D:區(qū)分罪與非罪
答案:區(qū)分重罪與輕罪;區(qū)分此罪與彼罪;區(qū)分一罪與數罪;區(qū)分罪與非罪以下關于四要件體系與三階層體系的比較正確的有(
)
A:四要件體系將正當防衛(wèi)置于體系外;階層體系中,正當防衛(wèi)屬于違法阻卻事由,在階層體系內B:四要件體系和階層體系均有主觀阻卻事由C:四要件體系中犯罪客體是構成犯罪的必備要件之一,階層體系中犯罪客體不是犯罪構成要件要素D:四要件的犯罪主體包括行為主體和責任年齡、責任能力;階層體系中,行為主體屬于構成要件,責任年齡和責任能力屬于責任階層
答案:四要件體系將正當防衛(wèi)置于體系外;階層體系中,正當防衛(wèi)屬于違法阻卻事由,在階層體系內;四要件體系中犯罪客體是構成犯罪的必備要件之一,階層體系中犯罪客體不是犯罪構成要件要素;四要件的犯罪主體包括行為主體和責任年齡、責任能力;階層體系中,行為主體屬于構成要件,責任年齡和責任能力屬于責任階層按照三階層體系,僅有客觀的不法行為,還不足以成立犯罪。只有在可以就客觀不法行為對行為人進行非難時,才能將這種行為認定為犯罪。
A:對B:錯
答案:對犯罪是不法且有責的行為。
A:對B:錯
答案:對行為對法益的侵害性不包括對法益的危險性。
A:對B:錯
答案:錯無刑事責任能力人實施的殺人行為仍然是具有法益侵害性的行為。
A:錯B:對
答案:對
第五章單元測試
下列關于行為主體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如果國家工作人員并非利用該身份及其形成的職務便利侵吞財物,則其不會因為國家工作人員的身份成立貪污罪B:強奸罪的主體是男性,因此女性不可能觸犯強奸罪C:誣告陷害的實施者可以是一般主體,但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誣告陷害罪的從重處罰,因此誣告陷害罪屬于不真正身份犯D:構成刑訊逼供罪的只能是司法工作人員
答案:強奸罪的主體是男性,因此女性不可能觸犯強奸罪下列關于行為主體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行為人的身份既可能影響定罪,也可能影響量刑B:不具有定罪身份的人不能就該犯罪與有定罪身份者成立共同犯罪C:定罪身份不要求在開始犯罪時就具有,在犯罪過程中形成的身份也屬于定罪身份D:非法拘禁罪的定罪身份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
答案:行為人的身份既可能影響定罪,也可能影響量刑下列關于行為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受到完全的外力強制的行為也在刑法規(guī)制范圍內B:睡夢中的動作不具備有意性C:精神病人實施的“行為”都不是刑法意義上的行為D:甲開槍射擊乙,但乙竟然因穿了防彈背心而毫發(fā)無傷,由于甲的行為不具有危害性,因此不是刑法意義上的行為
答案:睡夢中的動作不具備有意性下列關于行為和因果關系的說法錯誤的是(
)
A:不真正不作為犯的罪名既可以由作為構成,也可以由不作為構成B:若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間有介入因素,則因果關系被否定C:在行為人教唆被害人自陷風險的情況下,若被害人對危險既有認識能力也有控制能力,則被害人應當對結果負責D:“應為、能為而不為”只是成立不作為犯的定性要求,滿足這些條件并不意味著就要科處刑罰
答案:若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間有介入因素,則因果關系被否定關于不作為犯罪,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不作為犯罪既可以由故意構成,也可以由過失構成B:不作為犯罪既可以有完成形態(tài),也可以有未完成形態(tài)C:不作為既可以單獨構成,也可以共同構成D:不存在作為和不作為競合的現象
答案:不存在作為和不作為競合的現象關于因果關系,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行為與結果間存在條件關系即可實現歸責B:相當因果關系說認為,若根據一般社會經驗,在通常情況下某種行為產生某種結果是相當的場合,就可以肯定因果關系C:刑法中的因果關系不僅是一個事實問題,更重要的是一個法律問題D:依照條件說,若無前者,則無后者,那么前者與后者之間有因果關系
答案:行為與結果間存在條件關系即可實現歸責關于危害結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作為構成要件要素的結果并不一定是刑法分則條文規(guī)定的結果,可以泛指一切結果B:行為本身的危險也是一種結果C:對人格和名譽的損害是無形的,因而不屬于危害結果D:具體危險是一種造成實害結果發(fā)生的現實可能性
答案:具體危險是一種造成實害結果發(fā)生的現實可能性關于因果關系,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因果關系解決的是實害結果的歸屬問題B:因果關系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C:被害人存在特殊體質的場合,如能肯定因果關系,則能肯定刑事責任
D:兩個條件單獨都能導致結果發(fā)生,相互無意思聯絡,各自同時發(fā)生作用,競合在一起導致結果發(fā)生,則兩個條件與結果都有因果關系
答案:被害人存在特殊體質的場合,如能肯定因果關系,則能肯定刑事責任
在刑法中,下列關于行為主體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國家工作人員屬于一類特定身份B:所有的自然人,只要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都可以成為一般主體C:自然人主體包括一般主體與特殊主體D:身份犯是刑法規(guī)定的以行為人實施犯罪行為時已具有的特定身份作為定罪或量刑的主體要素的犯罪
答案:國家工作人員屬于一類特定身份;所有的自然人,只要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都可以成為一般主體;自然人主體包括一般主體與特殊主體;身份犯是刑法規(guī)定的以行為人實施犯罪行為時已具有的特定身份作為定罪或量刑的主體要素的犯罪下列關于行為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不作為意味著行為人一定沒有任何身體動作B:作為,在法律上表現為對禁止性法律規(guī)范的違反C:行為必須通過一定的身體舉止表現于外,刑法不懲罰內心思想D:成立不作為犯需要行為人有作為義務
答案:作為,在法律上表現為對禁止性法律規(guī)范的違反;行為必須通過一定的身體舉止表現于外,刑法不懲罰內心思想;成立不作為犯需要行為人有作為義務下列選項中可以成為作為義務產生來源的有(
)
A:基于自愿接受行為產生的保護義務B:對他人危險行為的監(jiān)督義務C:先行行為D:基于特定領域產生的保護義務
答案:基于自愿接受行為產生的保護義務;對他人危險行為的監(jiān)督義務;先行行為;基于特定領域產生的保護義務關于不作為犯的說法,錯誤的有(
)
A:不作為犯違反了命令性規(guī)范B:《消防法》要求民眾發(fā)現火災立即報警,因此不報警就是不履行作為義務,成立不作為犯C:結果避免可能性不是不作為犯成立的條件D:不作為犯包括真正不作為犯和不真正不作為犯
答案:《消防法》要求民眾發(fā)現火災立即報警,因此不報警就是不履行作為義務,成立不作為犯;結果避免可能性不是不作為犯成立的條件關于因果關系的說法,正確的有(
)
A:因果關系所要關注的是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而不是行為與結果本身B:客觀歸責理論認為歸因是一種事實判斷,而歸責是一種規(guī)范判斷C:不能以因果關系的認定取代對危害行為本身的認定D:有因果關系就有刑事責任
答案:因果關系所要關注的是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而不是行為與結果本身;客觀歸責理論認為歸因是一種事實判斷,而歸責是一種規(guī)范判斷;不能以因果關系的認定取代對危害行為本身的認定關于作為義務,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
A:某小孩兒落水,路過的路人甲有救助義務B:肇事者將受傷者搬入出租車內準備送往醫(yī)院,途中肇事者借故下車逃離,出租車司機不能將傷者遺棄C:丈夫貪污,妻子有阻止的義務D:甲遞給乙一把刀,讓乙觀賞。乙觀賞時,忽然用來刺傷丙。甲對丙沒有救助義務
答案:肇事者將受傷者搬入出租車內準備送往醫(yī)院,途中肇事者借故下車逃離,出租車司機不能將傷者遺棄;甲遞給乙一把刀,讓乙觀賞。乙觀賞時,忽然用來刺傷丙。甲對丙沒有救助義務關于危害結果與因果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因果關系討論的危害結果是指實害結果B:因果關系討論的實害結果是規(guī)范保護范圍內的結果C:因果關系討論的實害結果是指現實發(fā)生的結果D:因果關系討論的實害結果包括假設的結果
答案:因果關系討論的危害結果是指實害結果;因果關系討論的實害結果是規(guī)范保護范圍內的結果;因果關系討論的實害結果是指現實發(fā)生的結果關于客觀歸責理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降低危險的行為不是危害行為B:如要實現客觀歸責,行為必須實現了法所不允許的風險C:生活行為沒有對法益創(chuàng)設法律不允許的危險,不屬于危害行為D:如要實現客觀歸責,結果不能超出構成要件的保護范圍
答案:降低危險的行為不是危害行為;如要實現客觀歸責,行為必須實現了法所不允許的風險;生活行為沒有對法益創(chuàng)設法律不允許的危險,不屬于危害行為;如要實現客觀歸責,結果不能超出構成要件的保護范圍行為具有界限功能,任何舉動,如果不是行為,一開始就會被排除出刑法的考查范圍。(
)
A:對B:錯
答案:對以希望飛機失事的心態(tài)勸說他人乘飛機,結果飛機果然失事墜毀,這種勸說行為屬于刑法上的危害行為。
A:錯B:對
答案:錯如果履行了作為義務,危害結果仍然會發(fā)生,就沒有必要譴責行為人的不履行了。
A:對B:錯
答案:對在結果加重犯中,加重結果必須是基本犯罪行為所導致的,而不能是其他犯罪行為導致的。
A:對B:錯
答案:對成立不作為犯要求行為人具有作為可能性。
A:對B:錯
答案:對行為人故意唆使動物去傷害他人,行為人這是利用動物實施的作為形式的犯罪。
A:錯B:對
答案:對甲欲殺乙,破壞了乙汽車的剎車,乙開車出門,15分鐘后必會墜崖身亡,但乙出門5分鐘就被山上落石砸中身亡,甲的行為與乙的死亡之間仍有因果關系。
A:對B:錯
答案:錯危害結果僅包括物質性結果,對人的精神性損害不是結果。
A:錯B:對
答案:錯對于抽象危險犯,立法者只描述行為,一般認為實施了該行為就會產生抽象危險。
A:錯B:對
答案:對對路邊棄嬰視而不見不構成犯罪,如果撿回家就有繼續(xù)救助的義務。
A:對B:錯
答案:對
第六章單元測試
甲遭乙追殺,情急之下奪過丙的摩托車騎上就跑,丙被摔骨折。乙開車繼續(xù)追殺,甲為逃命飛身跳下疾駛的摩托車奔入樹林,丙一萬元的摩托車被毀。關于甲行為的說法,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
A:屬于緊急避險B:構成故意傷害罪、故意毀壞財物罪C:屬于正當防衛(wèi)D:構成搶奪罪
答案:屬于緊急避險孫某持刀搶劫趙某財物,趙某奪下孫某的刀,并將孫某推倒在水泥地上,孫某頭部著地,當即昏迷。趙某隨后持刀將孫某殺死。關于趙某行為的性質,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
A:趙某將搶劫犯殺死,屬于正當防衛(wèi)B:趙某前面的行為是正當防衛(wèi),后面的行為是防衛(wèi)過當C:趙某前面的行為是正當防衛(wèi),后面的行為是故意殺人D:趙某的行為屬于防衛(wèi)過當
答案:趙某前面的行為是正當防衛(wèi),后面的行為是故意殺人一貨輪在海上航行,突起大風,并收到強臺風警報,當時靠岸避風已無可能,而氣象臺預報臺風中心正要經過貨輪航行的海域,為使貨輪和船員的生命免遭損害,船長下令拋去部分貨物(價值30萬元),以減輕貨輪的負載。但當臺風剛接近貨輪航行海域時,突改方向,并未殃及貨輪安全。因此,該船長的行為可視為(
)。
A:假想避險B:緊急避險C:故意毀壞財物罪D:避險過當
答案:緊急避險被告人王某,男,工人。某日傍晚,王某出門接自己的女朋友黃某來家,在路上,看見兩個男青年在調戲自己的女友,就立即上前指責,遭到其中一個男青年的毆打。王被迫還手,在打斗過程中,身著便衣的民警何某路過,見有人打架,便上前制止。何某抓住王某的左肩,但未表明其公安人員身份,王誤以為其是對方的幫兇,情急之下拔出隨身攜帶的小刀刺中何某的手臂,后逃跑。何某鳴槍示警,王停下被抓獲。則王某的刑責為(
)
A:防衛(wèi)過當,按照故意傷害罪處罰B:正當防衛(wèi),不構成犯罪C:故意傷害罪D:假想防衛(wèi),按照意外事件處理
答案:假想防衛(wèi),按照意外事件處理王某與李某素有仇怨,一日,李某攔住王某,百般辱罵,王某揮舞拳頭作勢欲打李某,李某逃跑,王某緊追不舍。李某從屠戶徐某處搶得一把殺豬刀,王某不敢再追,李某用言刺激王某,王某又追。待王某追近時,李某用殺豬刀捅了王某一刀,導致王某心臟破裂而死,李某的行為屬于(
)。
A:正當防衛(wèi)B:防衛(wèi)過當C:故意殺人
D:緊急避險
答案:故意殺人
甲準備進山狩獵,在山腳下的酒館里遇到了同樣準備去狩獵的乙,兩個人因為瑣事發(fā)生口角,沒想到暴躁的乙突然抽出懷中的匕首向甲刺去,甲情急之下抓起桌上的獵槍,用槍柄進行抵擋,沒想到手指誤觸了扳機,獵槍走火擊中了乙,導致乙死亡。則甲的行為屬于(
)
A:正當防衛(wèi)B:防衛(wèi)挑撥C:緊急避險D:防衛(wèi)過當
答案:正當防衛(wèi)下列哪些屬于正當防衛(wèi)與緊急避險的區(qū)別(
)
A:危險來源不同B:損害對象不同C:違法阻卻的根據不盡相同D:防衛(wèi)或避險時間的緊迫性程度不同
答案:危險來源不同;損害對象不同;違法阻卻的根據不盡相同;防衛(wèi)或避險時間的緊迫性程度不同下列哪些情況中,甲的行為屬于正當防衛(wèi)(
)
A:乙抓起酒館里價值不菲的香檳向甲頭上砸去,甲迫不得已用盤子擊碎了香檳酒瓶,價值3萬元的香檳灑了一地B:甲與乙有過節(jié),一次甲在一群人面前侮辱了乙,一個月之后,乙在見到甲時突然掏出刀具向他沖過來,甲順手撿起地上的磚頭砸傷了乙C:乙暗示甲,表示自己知道他監(jiān)守自盜的事實,如果向他交付足夠的“封口費”就不向公安機關舉報。甲幾次哀求乙未果后,偷偷在乙回家的路上將其殺死D:甲在商店里買了自己最喜歡的一種布丁,放在辦公室自己的桌子上,在甲低頭找東西的時候,乙抓起布丁就跑出去了,甲隨即用桌上的咖啡杯砸傷了乙的頭部,致其重傷
答案:乙抓起酒館里價值不菲的香檳向甲頭上砸去,甲迫不得已用盤子擊碎了香檳酒瓶,價值3萬元的香檳灑了一地;甲與乙有過節(jié),一次甲在一群人面前侮辱了乙,一個月之后,乙在見到甲時突然掏出刀具向他沖過來,甲順手撿起地上的磚頭砸傷了乙下列哪種行為是正當的(
)
A:為了保住一名昏迷不醒的車禍傷者的生命,醫(yī)生緊急為傷者做了截肢手術,但醒來后的傷者表示寧愿死也不愿意肢體殘缺B:男人發(fā)現自己的女友和母親同時落入水中時,首先救起了女友,但是卻來不及救母親了C:父親在看到兒子與女兒同時落入水中時,由于平時重男輕女的思想,他首先救起了兒子,但等他返回去救女兒時,已經來不及了D:甲是某種罕見血型的擁有者,在其因病住院期間,醫(yī)生為了挽救另一位危重病人的生命(其也是該血型患者),強制抽取了甲400CC的血液
答案:為了保住一名昏迷不醒的車禍傷者的生命,醫(yī)生緊急為傷者做了截肢手術,但醒來后的傷者表示寧愿死也不愿意肢體殘缺;父親在看到兒子與女兒同時落入水中時,由于平時重男輕女的思想,他首先救起了兒子,但等他返回去救女兒時,已經來不及了甲駕駛車輛正常行駛在路上,突然從甲車的斜前方跑出一個行人,甲車躲閃不及即將撞在行人身上。下面哪種情況是合法的(
)
A:與甲并排行駛的乙車立刻扭轉方向盤撞向甲車,希望通過撞擊使甲偏離方向,這導致甲車傾覆,甲也因此受到重傷B:甲努力向旁邊打方向盤,雖然與行人擦身而過,但車輛撞上路旁的綠化帶隔離墻,使車輛嚴重受損。而這輛車并不屬于甲C:即將被撞上的行人是一名攜槍的便衣警察,他立刻掏出手槍向甲開了一槍,擊中甲的肩膀使車輛失去控制改變了方向D:即將被撞上的行人在千鈞一發(fā)之際,撲向旁邊的綠化帶,躲過一劫。但猛撲使得身邊的另一個行人肩膀被撞骨折
答案:甲努力向旁邊打方向盤,雖然與行人擦身而過,但車輛撞上路旁的綠化帶隔離墻,使車輛嚴重受損。而這輛車并不屬于甲;即將被撞上的行人在千鈞一發(fā)之際,撲向旁邊的綠化帶,躲過一劫。但猛撲使得身邊的另一個行人肩膀被撞骨折緊急避險的危險來源可以包括(
)
A:自然原因B:精神病患者的攻擊C:意外事件D:正常人的攻擊
答案:自然原因;精神病患者的攻擊;意外事件;正常人的攻擊下列哪種情況不屬于正當化事由(
)
A:學生因沒交作業(yè)被老師下課后關在教室里補寫作業(yè),但之后老師就忘了這件事回家了,學生為了離開教室,用椅子砸壞了教室的門B:乙向甲借了一筆錢,但經甲屢次催要也不返還。甲找人闖入乙家里,將其綁在凳子上,搜走了欠款C:一個不速之客闖入正在上課的教室,通過坐在地上大聲嚷嚷擾亂課堂,并且堅決不肯退出。上課的教師無奈下找了兩個身強力壯的學生將來人拖出了教室,并在此過程中造成該人腳踝扭傷D:一個租客在房租合約到期后拒不搬走,房主帶著幫手將租客趕出了房子并將其物品扔到外面
答案:乙向甲借了一筆錢,但經甲屢次催要也不返還。甲找人闖入乙家里,將其綁在凳子上,搜走了欠款;一個租客在房租合約到期后拒不搬走,房主帶著幫手將租客趕出了房子并將其物品扔到外面正當防衛(wèi)必須發(fā)生在無法躲避不法攻擊的情況下,在能夠安全躲避攻擊時,不允許實施防衛(wèi)。
A:錯B:對
答案:錯被害人承諾的有效性僅依賴于被害人意思表示的真實性。
A:錯B:對
答案:錯在防御性緊急避險的限度性條件中,完全可以不用考慮法益衡量的比例。
A:錯B:對
答案:錯作為正當事由的緊急避險在法益衡量上要求保護的法益在重要性上大于或等于被犧牲的法益,所以緊急狀況下,犧牲他人的生命以挽救自己的生命的避險行為也是合法的。
A:對B:錯
答案:錯對于符合特殊防衛(wèi)權條件的防衛(wèi)行為,不存在防衛(wèi)過當的可能性。
A:對B:錯
答案:對假想防衛(wèi)僅能由過失行為構成。
A:對B:錯
答案:錯只要雙方都互相對對方進行了攻擊,就不可能出現某一方行為屬于正當防衛(wèi)的情況。
A:錯B:對
答案:錯為了防衛(wèi)可能出現的非法入侵,事先在自家住宅內設置反擊裝置的,就屬于事前防衛(wèi),不構成正當防衛(wèi)。
A:對B:錯
答案:錯針對由他人豢養(yǎng)的動物攻擊進行反擊的,由于危險來自于動物,所以屬于緊急避險。
A:錯B:對
答案:錯針對違法的不作為,一概不能實施防衛(wèi)。
A:對B:錯
答案:錯
第七章單元測試
甲患抑郁癥欲自殺,但無自殺勇氣。某晚,甲用事前準備的刀猛刺路人乙胸部,致乙當場死亡。隨后,甲向司法機關自首,要求司法機關判處其死刑立即執(zhí)行。對于甲責任能力的認定,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
A:抑郁癥屬于嚴重精神病,甲沒有責任能力,不承擔故意殺人罪的責任B:抑郁癥不是嚴重精神病,但甲的想法表明其沒有責任能力,不承擔故意殺人罪的責任C:甲雖患有抑郁癥,但具有責任能力,應當承擔故意殺人罪的責任D:甲具有責任能力,但患有抑郁癥,應當對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答案:甲雖患有抑郁癥,但具有責任能力,應當承擔故意殺人罪的責任甲販運假煙,駕車路過某檢查站時,被工商執(zhí)法部門攔住檢查。檢查人員乙正登車檢查時,甲突然發(fā)動汽車奪路而逃。乙抓住汽車車門的把手不放,甲為擺脫乙,在疾駛時突然急剎車,導致乙頭部著地身亡。甲對乙死亡的心理態(tài)度屬于下列哪一選項(
)
A:直接故意B:間接故意C:疏忽大意的過失
D:過于自信的過失
答案:間接故意下列哪一行為構成故意犯罪(
)
A:司機急于回家,行駛時闖紅燈,把馬路上的行人撞死B:做客的朋友在家中吸毒,主人裝作沒看見C:誤將熟睡的孿生妻妹當成妻子,與其發(fā)生性關系D:他人欲跳樓自殺,圍觀者大喊“怎么還不跳”,他人跳樓而亡
答案:做客的朋友在家中吸毒,主人裝作沒看見關于故意的認識內容,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
A:乙以非法占有財物的目的竊取軍人的手提包時,明知手提包內可能有槍支仍然竊取,該手提包中果然有一支手槍。乙沒有非法占有槍支的目的,故不成立盜竊槍支罪B:成立猥褻兒童罪,要求行為人知道被害人是或者可能是不滿14周歲的兒童C:成立販賣毒品罪,不僅要求行為人認識到自己販賣的是毒品,而且要求行為人認識到所販賣的毒品種類D:流浪漢盜竊他人院子里摩托車(價值5000元),不料摩托車坐凳下面有1萬元現金。應認為流浪漢對該1萬元現金有認識
答案:成立猥褻兒童罪,要求行為人知道被害人是或者可能是不滿14周歲的兒童關于過失犯的論述,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
A:過失犯的刑事責任一般輕于與之對應的故意犯的刑事責任B:只有實際發(fā)生危害結果時,才成立過失犯C:過失犯罪,法律有規(guī)定的才負刑事責任。這里的“法律”不限于刑事法律D:認識到可能發(fā)生危害結果,但結果的發(fā)生違背行為人意志的,成立過失犯
答案:過失犯罪,法律有規(guī)定的才負刑事責任。這里的“法律”不限于刑事法律甲想殺害身材高大的乙,打算先用安眠藥使乙昏迷,然后勒乙的脖子,致其窒息死亡。由于甲投放的安眠藥較多,乙吞服安眠藥后死亡。對此,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
A:甲雖已著手實行殺人行為,但所預定的實行行為(勒乙的脖子)并未實施完畢,故只能認定為未實行終了的未遂B:甲的預備行為導致了乙死亡,僅成立故意殺人預備C:甲已著手實行殺人行為,應認定為故意殺人既遂D:甲的行為是故意殺人預備與過失致人死亡罪的想象競合犯,應從一重罪論處
答案:甲已著手實行殺人行為,應認定為故意殺人既遂甲在從事生產經營的過程中,不知道某種行為是否違法,于是以書面形式向法院咨詢,法院正式書面答復該行為合法。于是,甲實施該行為,但該行為實際上違反刑法。關于本案,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
A:甲既可能成立故意犯罪,也可能成立過失犯罪B:甲沒有違法性認識的可能性,所以不成立犯罪C:由于違法性認識不是故意的認識內容,所以,甲仍然構成故意犯罪D:甲雖然不成立故意犯罪,但成立過失犯罪
答案:甲沒有違法性認識的可能性,所以不成立犯罪對下列哪些情形應當追究刑事責任(
)
A:15周歲的丙販賣海洛因8000克B:15周歲的乙非法拘禁他人使用暴力致人傷殘C:15周歲的丁使用暴力奸淫幼女D:15周歲的甲在聚眾斗毆中致人死亡
答案:15周歲的丙販賣海洛因8000克;15周歲的乙非法拘禁他人使用暴力致人傷殘;15周歲的丁使用暴力奸淫幼女;15周歲的甲在聚眾斗毆中致人死亡下列哪些案件不構成過失犯罪(
)
A:路人見義勇為追趕小偷,小偷跳河游往對岸,路人見狀離去,小偷突然抽筋溺斃B:老師因學生不守課堂紀律,將其趕出教室,學生跳樓自殺C:汽車修理工惡作劇,將高壓氣泵塞入同事肛門充氣,致其腸道、內臟嚴重破損D:鄰居看見6樓兒童馬上要從陽臺摔下,遂伸手去接,因未能接牢,兒童摔成重傷
答案:路人見義勇為追趕小偷,小偷跳河游往對岸,路人見狀離去,小偷突然抽筋溺斃;老師因學生不守課堂紀律,將其趕出教室,學生跳樓自殺;汽車修理工惡作劇,將高壓氣泵塞入同事肛門充氣,致其腸道、內臟嚴重破損;鄰居看見6樓兒童馬上要從陽臺摔下,遂伸手去接,因未能接牢,兒童摔成重傷關于犯罪故意、過失與認識錯誤的認定,下列哪些選項是錯誤的(
)
A:甲本欲用斧子砍死乙,事實上卻拿了鐵錘砸死乙。甲的錯誤屬于方法錯誤,根據法定符合說,應認定為故意殺人既遂B:甲、乙在路邊爭執(zhí),甲推乙一掌,致其被路過車輛軋死。甲的行為構成故意傷害(致死)罪C:甲、乙是馬戲團演員,甲表演飛刀精準,從未出錯。某日甲表演時,乙突然移動身體位置,飛刀擲進乙胸部致其死亡。甲的行為屬于意外事件D:甲見樓下沒人,將家中一塊木板扔下,不料砸死躲在樓下玩耍的小孩乙。甲的行為屬于意外事件
答案:甲本欲用斧子砍死乙,事實上卻拿了鐵錘砸死乙。甲的錯誤屬于方法錯誤,根據法定符合說,應認定為故意殺人既遂;甲、乙在路邊爭執(zhí),甲推乙一掌,致其被路過車輛軋死。甲的行為構成故意傷害(致死)罪;甲見樓下沒人,將家中一塊木板扔下,不料砸死躲在樓下玩耍的小孩乙。甲的行為屬于意外事件甲與乙因情生仇。一日黃昏,甲持鋤頭路過乙家院子,見甲妻正在院內與一男子說話,以為是乙舉鋤就打,對方重傷倒地后遂發(fā)現是乙哥哥。甲心想,打傷乙哥哥也算解恨。關于甲的行為,下列哪些選項是錯誤的(
)
A:甲的行為屬于對象錯誤,成立過失致人重傷罪B:甲的行為屬于方法錯誤,成立故意傷害罪C:根據法定符合說,甲對乙成立故意傷害(未遂)罪,對乙哥哥成立過失致人重傷罪D:甲的行為不存在任何認識錯誤,理所當然成立故意傷害罪
答案:甲的行為屬于對象錯誤,成立過失致人重傷罪;甲的行為屬于方法錯誤,成立故意傷害罪;根據法定符合說,甲對乙成立故意傷害(未遂)罪,對乙哥哥成立過失致人重傷罪;甲的行為不存在任何認識錯誤,理所當然成立故意傷害罪劉某基于殺害潘某的意思將潘某勒昏,誤以為其已死亡,為毀滅證據而將潘某扔下懸崖。事后查明,潘某不是被勒死而是從懸崖墜落致死。關于本案,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
)
A:劉某在本案中存在因果關系的認識錯誤B:劉某構成故意殺人罪未遂與過失致人死亡罪C:劉某構成故意殺人罪既遂D:劉某在本案中存在打擊錯誤
答案:劉某在本案中存在因果關系的認識錯誤;劉某構成故意殺人罪既遂責任又稱有責性,就是指行為人的主觀惡性。
A:錯B:對
答案:錯責任論的基礎是意志自由問題,刑法對具有相對意志自由的人,是能夠對其實施的不法行為進行非難的。
A:錯B:對
答案:對附條件的故意不是故意,因為行為人是否決意實施犯罪行為的態(tài)度并不確定。
A:對B:錯
答案:錯成立犯罪故意,要求行為人原則上認識到構成要件客觀方面的所有要素,比如結果加重犯中的加重結果。
A:對B:錯
答案:錯具體的事實認識錯誤包括對象錯誤、打擊錯誤以及因果關系的錯誤,而抽象的事實認識錯誤則僅包括對象錯誤與打擊錯誤兩種情況。
A:錯B:對
答案:對根據我國《刑法》第17條第2款的規(guī)定,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只對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致人重傷罪、搶劫罪、強奸罪、販賣毒品罪、放火罪、爆炸罪、投放危險物質罪等八個罪名負刑事責任,對除此之外的犯罪均不負刑事責任。(
)
A:對B:錯
答案:錯身無分文的乞丐盜竊他人財物得以維持生存的,因為缺乏期待可能性,不應認定為盜竊罪。
A:對B:錯
答案:錯在司法實踐中,對于因遭受自然災害外流謀生而重婚的,之所以不以重婚罪論處,是因為缺乏期待可能性。
A:對B:錯
答案:對
第八章單元測試
甲與一女子有染,其妻乙生怨。某日,乙將毒藥拌入菜中意圖殺甲。因久等未歸且又懼怕法律制裁,乙遂打消殺人惡念,將菜倒掉。關于乙的行為,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
A:犯罪未遂B:犯罪實行階段的犯罪中止C:犯罪預備D:犯罪預備階段的犯罪中止
答案:犯罪預備階段的犯罪中止甲潛入乙的住宅盜竊,將乙的皮箱(內有現金3萬元)扔到院墻外,準備一會兒翻墻出去再撿。偶爾經過此處的丙發(fā)現皮箱無人看管,遂將其拿走,據為己有。15分鐘后,甲來到院墻外,發(fā)現皮箱已無蹤影。對于甲、丙行為的定性,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
A:甲成立盜竊罪(未遂),丙成立盜竊罪(既遂)B:甲成立盜竊罪(既遂),丙無罪C:甲成立盜竊罪(既遂),丙成立侵占罪D:甲成立盜竊罪(未遂),丙成立侵占罪
答案:甲成立盜竊罪(既遂),丙成立侵占罪甲欲殺乙,將乙打倒在地,掐住脖子致乙深度昏迷。30分鐘后,甲發(fā)現乙未死,便舉刀刺乙,第一刀刺中乙腹,第二刀扎在乙的皮帶上,刺第三刀時刀柄折斷。甲長嘆“你命太大,整不死你,我服氣了”,遂將乙送醫(yī),乙得以保命。經查,第一刀已致乙重傷。關于甲犯罪形態(tài)的認定,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
A:故意殺人罪的未遂犯B:故意殺人罪的不能犯
C:故意殺人罪的中止犯D:故意傷害罪的既遂犯
答案:故意殺人罪的中止犯甲因父仇欲重傷乙,將乙推倒在地舉刀便砍,乙慌忙抵擋喊著說:"是丙逼我把你家老漢推下糞池的,不信去問丁。"甲信以為真,遂松開乙,乙趁機逃走。關于本案,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
A:甲成立故意傷害罪未遂(不能犯)B:甲的行為具有正當性C:甲不成立故意傷害罪D:甲成立故意傷害罪中止
答案:甲成立故意傷害罪中止甲欲槍殺仇人乙,但早有防備的乙當天穿著防彈背心,甲的子彈剛好打在防彈背心上,乙毫發(fā)無損。甲見狀一邊逃離現場,一邊氣呼呼地大聲說:"我就不信你天天穿防彈背心,看我改天不收拾你!"關于本案,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
)
A:甲構成故意殺人中止B:甲的行為具有導致乙死亡的危險,應當成立犯罪C:甲構成故意殺人未遂D:甲不構成犯罪
答案:甲構成故意殺人未遂;甲不構成犯罪下列哪些選項不構成犯罪中止(
)
A:丁為國家工作人員,挪用公款3萬元用于孩子學費,4個月后主動歸還B:乙使用暴力綁架被害人后,被害人反復向乙求情,乙釋放了被害人C:甲收買1名兒童打算日后賣出。次日,看到拐賣兒童犯罪分子被判處死刑的新聞,偷偷將兒童送回家D:丙加入某恐怖組織并參與了一次恐怖活動,后經家人規(guī)勸退出該組織
答案:丁為國家工作人員,挪用公款3萬元用于孩子學費,4個月后主動歸還;乙使用暴力綁架被害人后,被害人反復向乙求情,乙釋放了被害人;甲收買1名兒童打算日后賣出。次日,看到拐賣兒童犯罪分子被判處死刑的新聞,偷偷將兒童送回家;丙加入某恐怖組織并參與了一次恐怖活動,后經家人規(guī)勸退出該組織下列哪些選項中的甲屬于犯罪未遂(
)
A:甲讓行賄人乙以乙的名義辦理銀行卡,存入50萬元,乙將銀行卡及密碼交給甲。甲用該卡時,忘記密碼,不好意思再問乙。后乙得知甲被免職,將該卡掛失取回50萬元B:乙欲盜竊汽車,讓甲將用于盜竊汽車的鑰匙放在乙的信箱。甲同意,但錯將鑰匙放入丙的信箱,后乙用其他方法將車盜走C:甲、乙共謀傍晚殺丙,甲向乙講解了殺害丙的具體方法。傍晚乙如約到達現場,但甲卻未去。乙按照甲的方法殺死丙D:甲、乙共同殺害丙,以為丙已死,甲隨即離開現場。一個小時后,乙在清理現場時發(fā)現丙未死,持刀殺死丙
答案:乙欲盜竊汽車,讓甲將用于盜竊汽車的鑰匙放在乙的信箱。甲同意,但錯將鑰匙放入丙的信箱,后乙用其他方法將車盜走;甲、乙共同殺害丙,以為丙已死,甲隨即離開現場。一個小時后,乙在清理現場時發(fā)現丙未死,持刀殺死丙下列有關犯罪預備的說法哪些是正確的(
)
A:對于預備階段的中止犯,除了適用中止犯的規(guī)定減免刑罰之外,還應同時適用預備犯的減免規(guī)定B:犯罪預備階段的行為既可能成立犯罪中止,也可能成立犯罪預備C:犯罪預備既可以是為了自己實行犯罪而預備,也可以是為了他人實行犯罪而預備D:實施預備行為后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著手實行的,屬于犯罪預備
答案:犯罪預備階段的行為既可能成立犯罪中止,也可能成立犯罪預備;犯罪預備既可以是為了自己實行犯罪而預備,也可以是為了他人實行犯罪而預備;實施預備行為后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著手實行的,屬于犯罪預備間接故意也存在犯罪未遂與犯罪中止形態(tài)。
A:錯B:對
答案:錯某種未完成形態(tài)只能發(fā)生在相應的犯罪階段。在犯罪預備階段只可能成立預備犯罪一種未完成形態(tài)。
A:對B:錯
答案:錯間接正犯的著手原則上應以被利用者現實地實施相關不法行為時,才能認定間接正犯著手實行犯罪。
A:錯B:對
答案:對結果加重犯只存在是否成立的問題,并不存在成立犯罪未遂的問題,比如故意傷害致死的場合。
A:錯B:對
答案:錯成立犯罪中止要求行為人必須自愿放棄犯罪。在夜間實施強奸行為時,發(fā)現被害婦女是隔壁鄰居而放棄犯罪的,是因意外的原因導致行為人迫不得已而不得不放棄犯罪,因此,不屬于犯罪中止。
A:對B:錯
答案:錯犯罪中止的成立要求中止行為的有效性,行為人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采取措施防止犯罪結果發(fā)生。因此,中止行為與犯罪結果沒有發(fā)生之間必須存在因果關系。
A:對B:錯
答案:錯對法益侵害的現實危險是未遂犯的處罰根據。
A:對B:錯
答案:錯
第九章單元測試
甲、乙共謀傷害丙,進而共同對丙實施傷害行為,導致丙身受一處重傷,但不能查明該重傷由誰的行為引起。對此,下列哪一說法是正確的(
)
A:由于證據不足,甲、乙成立故意傷害(輕傷)罪的共犯,但都不對丙的重傷負責B:由于證據不足,認定甲、乙成立過失致人重傷罪較為合適C:由于證據不足,甲、乙均無罪D:甲、乙成立故意傷害(致人重傷)罪的共犯
答案:甲、乙成立故意傷害(致人重傷)罪的共犯16周歲的甲應邀為15周歲的乙的入室盜竊行為望風,乙竊得了大量財物。關于甲乙二人的行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甲是從犯、乙是主犯B:甲乙二人應當構成違法層面上的共同犯罪C:很難認為甲將乙當做工具,支配了犯罪進程,因而不能認為甲是間接正犯D:由于參與人乙未達法定年齡,不能與甲構成共同犯罪。為了避免處罰上的漏洞,應認定甲構成盜竊罪的間接正犯
答案:由于參與人乙未達法定年齡,不能與甲構成共同犯罪。為了避免處罰上的漏洞,應認定甲構成盜竊罪的間接正犯根據我國刑法規(guī)定,下列關于首要分子的表述哪一項是正確的(
)
A:首要分子都是主犯B:首要分子只能是組織、領導犯罪集團的人C:首要分子只能是在聚眾犯罪中起組織、策劃、指揮作用的犯罪分子D:首要分子既可以是主犯,也可以不是主犯
答案:首要分子既可以是主犯,也可以不是主犯關于教唆犯,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
A:甲唆使不滿16周歲的乙強奸婦女丙,但乙只是盜竊了丙的財物一萬元后即離開現場,甲構成強奸罪的未遂犯(教唆犯)B:教唆未達法定年齡之人實施危害行為的,教唆者未必都構成間接正犯C:教唆犯都是主犯D:基于共犯從屬性原理,教唆犯和正犯的罪名應具有同一性
答案:教唆未達法定年齡之人實施危害行為的,教唆者未必都構成間接正犯關于共同犯罪的論述,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
A:在片面的對向犯中,雙方都成立共同犯罪B:持不同犯罪故意的人共同實施危害行為的,不可能成立共同犯罪C: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但不能據此否認片面的共犯亦能成立共犯D:無責任能力者與有責任能力者共同實施危害行為的,有責任能力者均為間接正犯
答案: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但不能據此否認片面的共犯亦能成立共犯關于共同犯罪的判斷,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
A:丙以為錢某要殺害他人為其提供了殺人兇器,但錢某僅欲傷害他人而使用了丙提供的兇器。丙對錢某造成的傷害結果不承擔責任B:丁知道孫某想偷車,便將盜車鑰匙給孫某,后又在孫某盜車前要回鑰匙,但孫某用其他方法盜竊了轎車。丁對孫某的盜車結果不承擔責任C:乙為吳某入戶盜竊望風,但吳某入戶后實施搶劫行為。乙是盜竊罪的共犯D:甲教唆趙某入戶搶劫,但趙某接受教唆后實施攔路搶劫。甲是搶劫罪的共犯
答案:丙以為錢某要殺害他人為其提供了殺人兇器,但錢某僅欲傷害他人而使用了丙提供的兇器。丙對錢某造成的傷害結果不承擔責任甲、乙、丙三人預謀要揍丁一頓。一日,甲、乙、丙三人來到丁家。按照分工,丙在樓下放風,甲、乙進屋揍丁。結果由于丁實施了激烈的反抗行為,甲、乙二人當場將丁打死。應當如何認定甲、乙、丙的行為(
)
A:甲、乙、丙都構成故意殺人罪B:丙構成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罪C:甲、乙構成故意殺人罪D:甲、乙、丙都構成故意傷害罪
答案:丙構成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罪;甲、乙構成故意殺人罪周某為搶劫財物在某昏暗場所將王某打昏。周某的朋友高某正好經過此地,高某得知真相后應周某的要求提供照明,使周某順利地將王某錢包拿走。關于本案,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
)
A:高某是共同犯罪中的從犯B:周某構成搶劫罪,高某構成盜竊罪,屬于共同犯罪C:周某是共同犯罪中的主犯D:高某與周某構成搶劫罪的共同犯罪
答案:高某是共同犯罪中的從犯;周某是共同犯罪中的主犯;高某與周某構成搶劫罪的共同犯罪下列對脅從犯的理解正確的是(
)。
A:脅從犯可以轉化為主犯B:脅從犯在主觀上不愿意或者不完全愿意參加犯罪C:脅從犯參與犯罪是自己的意志所無法抗拒的D:脅從犯在客觀方面表現得比較消極
答案:脅從犯可以轉化為主犯;脅從犯在主觀上不愿意或者不完全愿意參加犯罪;脅從犯在客觀方面表現得比較消極醫(yī)生甲與患者乙結有仇恨。一日,醫(yī)生甲故意在患者乙所需注射的藥劑中加入了毒物,交給不知情的護士丙。護士丙按照正常的操作規(guī)則給患者乙注射完藥劑后,患者乙死亡。甲和丙的行為(
)
A:丙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B:不構成共同犯罪C:構成共同犯罪D:甲構成故意殺人罪的間接正犯
答案:丙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不構成共同犯罪;甲構成故意殺人罪的間接正犯甲欲去乙的別墅盜竊,擔心乙的別墅結構復雜難以找到貴重財物,就請熟悉乙家的丙為其標圖。甲入室后未使用丙提供的圖紙就找到乙價值20萬元的珠寶,即攜珠寶逃離現場。但甲欺騙丙說未竊得財物。關于本案,下列哪些說法是正確的(
)
A:丙未能參與分贓,丙無需對甲盜竊的20萬元珠寶結果負責B:丙不構成犯罪,因為客觀上沒能為甲提供實質的幫助C:由于丙的行為和甲盜竊的違法結果之間存在心理上的因果性,丙構成盜竊罪的幫助犯D:甲、丙構成盜竊罪的共犯,甲是主犯,丙是幫助犯,二人均需對20萬元的盜竊違法結果負責
答案:由于丙的行為和甲盜竊的違法結果之間存在心理上的因果性,丙構成盜竊罪的幫助犯;甲、丙構成盜竊罪的共犯,甲是主犯,丙是幫助犯,二人均需對20萬元的盜竊違法結果負責正犯違法,共犯一定違法
A:錯B:對
答案:錯共犯的成立以正犯行為符合構成要件、違法且有責為前提。
A:對B:錯
答案:錯共同犯罪中的教唆犯既可以是主犯,也可以是從犯。
A:錯B:對
答案:對國家工作人員甲利用職務之便為他人謀取利益,后讓不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妻子乙收受賄賂,甲和乙構成受賄罪的共同正犯。
A:對B:錯
答案:錯共同犯罪是數人基于同一故意實施同一犯罪。
A:錯B:對
答案:錯甲教唆乙強奸丙,結果乙誤將甲當成丙強奸的,甲構成強奸罪的既遂(教唆犯)。
A:錯B:對
答案:錯甲事先答應,在乙實施盜竊之后幫助銷售贓物。乙構成盜竊罪,甲構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
A:錯B:對
答案:錯甲見賣淫穢影碟的小販可憐,便給了小販1500元,買下了100張淫穢影碟。由于甲的行為客觀上促進了甲的淫穢物品販賣行為,因而構成販賣淫穢物品牟利罪的幫助犯。
A:對B:錯
答案:錯乙基于敲詐勒索的故意恐嚇丙,在丙交付財物時,知情的甲中途加入幫乙取得財物。甲構成敲詐勒索罪的(承繼的)共犯。
A:對B:錯
答案:對乙因妻丙外遇而決意殺之。甲對此不知曉,出于其他原因慫恿乙殺丙。后乙殺害丙。甲構成對乙的故意殺人罪的幫助犯。
A:錯B:對
答案:對王某為劫財將陳某打成重傷,陳某拼死反抗。張某路過,幫王某掏出陳某隨身財物。王某和張某構成搶劫罪的共犯,均需對陳某的重傷結果負責。
A:對B:錯
答案:錯甲男、乙女二人通奸。甲教唆乙毒殺其丈夫丙。并提供乙毒藥。乙回家后在丈夫的飲料中下了毒,丈夫飲用之后,毒性發(fā)作,非常痛苦。乙女心生憐憫,便將丈夫送到醫(yī)院,丈夫因此免于一死。乙女構成故意殺人罪的中止,甲男構成故意殺人罪的未遂。
A:對B:錯
答案:對
第十章單元測試
甲、乙二人于某日晚將私營業(yè)主丙從工廠綁架至市郊的一空房間,將丙的雙手銬在窗戶的鐵欄桿上,強迫丙答應交付3萬元的要求。約2小時后,甲、乙強行將丙帶回工廠,丙從保險柜內取出僅有的17000元交給甲、乙。甲、乙的行為構成何罪(
)
A:非法拘禁罪B:敲詐勒索罪C:綁架罪D:搶劫罪
答案:搶劫罪甲盜割正在使用中的鐵路專用電話線,在構成犯罪的情況下,對甲應按照下列哪一選項處理()
A:破壞交通設施罪
B:盜竊罪與破壞公用電信設施罪中處罰較重的犯罪C:破壞公用電信設施罪D:盜竊罪與破壞交通設施罪中處罰較重的犯罪
答案:盜竊罪與破壞交通設施罪中處罰較重的犯罪下列哪些情形不屬于結果加重犯(
)
A:侮辱他人導致他人自殺身亡B:遺棄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致其死亡C:強制猥褻婦女致人死亡D:監(jiān)管人員對被監(jiān)管人進行毆打與體罰虐待致人死亡
答案:侮辱他人導致他人自殺身亡;遺棄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致其死亡;強制猥褻婦女致人死亡;監(jiān)管人員對被監(jiān)管人進行毆打與體罰虐待致人死亡下列哪些情形屬于吸收犯(
)
A:盜竊他人汽車后,謊稱所盜汽車為自己的汽車出賣他人的B:制造槍支、彈藥后又持有、私藏所制造的槍支、彈藥的C:套取金融機構信貸資金后又高利轉貸他人的D:制造毒品后又持有該毒品的
答案:制造槍支、彈藥后又持有、私藏所制造的槍支、彈藥的;制造毒品后又持有該毒品的下列哪些情形屬于想象競合犯(
)
A:盜竊數額較大的、正在使用中的通訊設備的B:對正在執(zhí)行國家安全工作任務的警察實施暴力,使之受輕傷的C:行為人在繳納10萬元稅款后,一次性假報出口騙取國家20萬元退稅款的D:竊取國家所有的、具有歷史價值的檔案的
答案:盜竊數額較大的、正在使用中的通訊設備的;對正在執(zhí)行國家安全工作任務的警察實施暴力,使之受輕傷的;行為人在繳納10萬元稅款后,一次性假報出口騙取國家20萬元退稅款的;竊取國家所有的、具有歷史價值的檔案的繼續(xù)犯作用的對象可以是兩個不同的對象。
A:錯B:對
答案:錯只存在異種類的想象競合,而不存在同種類的想象競合。
A:對B:錯
答案:錯我國刑法上沒有結合犯。
A:對B:錯
答案:錯我國《刑法》第303條規(guī)定:“以營利為目的,聚眾賭博或者以賭博為業(yè)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罰金?!睋?,賭博罪屬于營業(yè)犯。
A:錯B:對
答案:錯連續(xù)犯連續(xù)實施的數個行為必須是性質相認同的行為。
A:對B:錯
答案:對牽連犯一律按照從一重處斷的原則處理。
A:對B:錯
答案:錯結果加重犯的場合,行為人加重結果只能是過失。
A:錯B:對
答案:錯
第十一章單元測試
我國現行刑法所采用的附加刑不包括(
)
A:剝奪政治權利B:沒收財產C:管制D:罰金
答案:管制我國現行刑法所采用的主刑不包括(
)
A:有期徒刑B:管制C:拘留D:死刑
答案:拘留下列屬于相對不定期刑的是(
)
A:宣告刑罰時只宣告刑期不宣告刑種B:宣告刑罰時宣告刑種并同時宣告最低服刑期限C:宣告刑罰時宣告刑種并同時宣告最低服刑期限以及最高服刑期限D:宣告刑罰時只宣告刑種不宣告刑期
答案:宣告刑罰時宣告刑種并同時宣告最低服刑期限以及最高服刑期限下列措施具有保安處分性質的是(
)
A:假釋B:緩刑C:強制醫(yī)療D:社區(qū)矯正
答案:強制醫(yī)療下列關于刑罰的描述錯誤的是(
)
A:刑罰需要遵循責任主義原則B:刑罰是一種剝奪公民一定權利的措施C:刑罰是國家公權力的體現D:有責任就有刑罰
答案:有責任就有刑罰現代刑罰應該遵守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
A:責任主義原則B:人道主義原則C:明確性原則D:預防主義原則
答案:責任主義原則;人道主義原則;明確性原則我國現行刑罰可以剝奪的公民權利包括(
)
A:財產B:生命C:人身自由D:生育
答案:財產;生命;人身自由下列關于我國罰金刑的描述正確的是(
)
A:我國的罰金沒有上限規(guī)定B:判處罰金,可以根據犯罪情節(jié)適用緩刑C:我國沒有采用日額罰金制度D:判處罰金,應當根據犯罪情節(jié)決定罰金數額
答案:我國的罰金沒有上限規(guī)定;我國沒有采用日額罰金制度;判處罰金,應當根據犯罪情節(jié)決定罰金數額關于我國有期徒刑錯誤的是(
)
A:所有的有期徒刑都可以適用緩刑和假釋、減刑的規(guī)定B:拘役屬于短期有期徒刑的一種C:有期徒刑的執(zhí)行以犯罪人的社會回歸為目的D:所有的有期徒刑都必須在監(jiān)獄里面執(zhí)行
答案:所有的有期徒刑都可以適用緩刑和假釋、減刑的規(guī)定;拘役屬于短期有期徒刑的一種;所有的有期徒刑都必須在監(jiān)獄里面執(zhí)行下列關于刑罰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刑罰需要遵循必要性原則B:刑罰是一種預防措施C:刑罰是一種報應措施D:刑罰需要遵循責任主義原則
答案:刑罰需要遵循必要性原則;刑罰是一種預防措施;刑罰是一種報應措施;刑罰需要遵循責任主義原則死刑緩期二年是一種刑罰。
A:對B:錯
答案:錯刑罰的最終手段性,是指刑罰具有補充性質,只能在其他制裁方式都達不到效果的前提下實施。
A:錯B:對
答案:對我國承認單位屬于犯罪的主體。
A:錯B:對
答案:對我國的罰金刑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減免。
A:對B:錯
答案:對社區(qū)矯正是指在社區(qū)當中執(zhí)行有期徒刑。
A:對B:錯
答案:錯對單位犯罪可以適用罰金刑。
A:錯B:對
答案:對現代刑罰對于公民而言是一種人格減等的措施。
A:錯B:對
答案:錯開除黨籍是一種附加刑。
A:錯B:對
答案:錯
第十二章單元測試
下列刑罰不屬于我國刑法所規(guī)定的主刑的是(
)
A:管制B:拘役C:罰金D:有期徒刑
答案:罰金被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執(zhí)行期間所遵守的規(guī)定不包括下列哪項(
)
A:按照執(zhí)行機關規(guī)定報告自己的活動情況B:遵守法律、行政法規(guī)、服從監(jiān)督C:不得行使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權利D:遵守執(zhí)行機關關于會客的規(guī)定
答案:不得行使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權利下列關于拘役錯誤的是(
)
A:拘役執(zhí)行期間,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兩天B:被判處拘役的犯罪分子,判決執(zhí)行以前先行羈押的,羈押一日折抵刑期二日C:被判處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機關就近執(zhí)行D:拘役的期限,為一個月以上六個月以下
答案:被判處拘役的犯罪分子,判決執(zhí)行以前先行羈押的,羈押一日折抵刑期二日下列關于死刑錯誤的是(
)
A:審判的時候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但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B:死刑緩期二年執(zhí)行由最高人民法院核準C: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D:死刑只適用于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
答案:死刑緩期二年執(zhí)行由最高人民法院核準下列關于死緩正確的是(
)
A:因故意殺人被對被判處死刑緩期執(zhí)行的,人民法院根據犯罪情節(jié)等情況可以同時決定對其限制減刑和假釋B:死刑緩期二年執(zhí)行期間如果變更為死刑立即執(zhí)行,應當由最高人民法院核準C:死刑緩期二年執(zhí)行期間如果犯罪,死緩改為死刑立即執(zhí)行D:對被判處死刑緩期執(zhí)行的累犯,人民法院根據犯罪情節(jié)等情況可以同時決定對其限制減刑和假釋
答案:死刑緩期二年執(zhí)行期間如果變更為死刑立即執(zhí)行,應當由最高人民法院核準剝奪政治權力的期限一般為(
)
A:一年以上三年以下B:六個月以上五年以下C:六個月以上三年以下D:一年以上五年以下
答案:一年以上五年以下我國有期徒刑的上限是(
)
A:十五年B:二十五年C:二十年D:三十五年
答案:十五年緩刑的適用條件不包括(
)
A:沒有再犯的危險B:有悔罪表現C:犯罪情節(jié)顯著輕微D:宣告緩刑對所居住社區(qū)沒有重大不良影響
答案:犯罪情節(jié)顯著輕微下列刑罰屬于我國現行刑法所規(guī)定的主刑的是(
)
A:拘留B:有期徒刑C:死刑D:罰金
答案:有期徒刑;死刑下列刑罰屬于我國現行刑法所規(guī)定的附加刑的是(
)
A:社區(qū)矯正B:褫奪公權C:剝奪政治權利D:罰金
答案:剝奪政治權利;罰金剝奪政治權利的內容包括(
)
A:擔任國家機關職務的權利B: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權利C:選舉和被選舉權D:擔任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和人民團體領導職務的權利
答案:擔任國家機關職務的權利;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權利;選舉和被選舉權絕對不能適用死刑的對象包括(
)
A:審判時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B:審判時懷孕的婦女C:精神病患者D:犯罪時未滿十八周歲的人
答案:審判時懷孕的婦女;犯罪時未滿十八周歲的人下列刑罰一般在監(jiān)獄里面執(zhí)行的是(
)
A:死刑立即執(zhí)行B:無期徒行C:死刑緩期二年執(zhí)行D:拘役
答案:無期徒行;死刑緩期二年執(zhí)行下列刑罰可能適用緩刑的是(
)
A:拘役B:有期徒刑C:罰金D:管制
答案:拘役;有期徒刑罰金屬于我國現行刑法所規(guī)定的主刑之一。
A:對B:錯
答案:錯罰金只應當根據犯罪情節(jié)決定罰金數額。
A:對B:錯
答案:錯判處管制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剝奪政治權利的期限與管制的期限相等,同時執(zhí)行。
A:錯B:對
答案:對對本國國民可以適用驅逐出境的刑罰。
A:錯B:對
答案:錯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在監(jiān)獄里面執(zhí)行。
A:對B:錯
答案:錯附加刑只能附加適用不能單獨適用。
A:對B:錯
答案:錯數罪中有判處有期徒刑和拘役的,執(zhí)行有期徒刑。數罪中有判處有期徒刑和管制,或者拘役和管制的,有期徒刑、拘役執(zhí)行完畢后管制仍須執(zhí)行。
A:錯B:對
答案:對管制的期限,是三個月以上二年以下,數罪并罰時不得超過三年。
A:對B:錯
答案:對被判處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監(jiān)獄或者其他執(zhí)行場所執(zhí)行;凡有勞動能力的,可以參加勞動,接受教育和改造。
A:對B:錯
答案:錯死刑只適用于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對于應當判處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須立即執(zhí)行的,可以判處死刑同時宣告緩期二年執(zhí)行。
A:對B:錯
答案:對
第十三章單元測試
刑法中關于中止犯的規(guī)定,屬于(
)量刑情節(jié)。
A:從重B:法定C:從輕D:酌定
答案:法定下列哪項不屬于我國刑法規(guī)定的累犯成立條件(
)
A:行為人所犯的前后罪均為故意犯罪B:后罪發(fā)生在前罪的刑罰執(zhí)行完畢或赦免后的3年之內C:前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罰D:后罪應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罰
答案:后罪發(fā)生在前罪的刑罰執(zhí)行完畢或赦免后的3年之內關于自首的內容,正確的是(
)
A:只要犯罪嫌疑人不是獨自投案,都不應視為自動投案B:如果在投案時,犯罪嫌疑人不是真心悔罪,就不能成立自首C:一般自首投案的時機可以發(fā)生在嫌疑人被司法機關進行調查時D:在交代犯罪事實時,嫌疑人由于犯案時間過長對犯罪具體地點、時間交待錯誤的,不應視為沒有如實供述
答案:在交代犯罪事實時,嫌疑人由于犯案時間過長對犯罪具體地點、時間交待錯誤的,不應視為沒有如實供述坦白與自首的區(qū)別在于(
)
A:自首是法定的從寬情節(jié),坦白是酌定從寬情節(jié)B:準自首和坦白沒有區(qū)別C:自首是主動交待犯罪事實,坦白是被動交待犯罪事實D:自首是主動投案交待犯罪事實,坦白是強制歸案主動交待犯罪事實。
答案:自首是主動投案交待犯罪事實,坦白是強制歸案主動交待犯罪事實。下列不屬于立功的情節(jié)的(
)
A:提供偵破共同犯罪案件的重要線索,經查證屬實的B:阻止他人犯罪活動的C:犯罪分子到案后具有檢舉、揭發(fā)他人犯罪行為,經查證屬實的D:協(xié)助司法機關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
答案:提供偵破共同犯罪案件的重要線索,經查證屬實的哪一項不屬于我國數罪并罰原則(
)
A:并科原則B:擇一原則C:吸收原則D:限制加重原則
答案:擇一原則我國數罪并罰的限制加重原則中,最高刑期不得超過(
)
A:25年B:30年C:20年D:35年
答案:25年哪一項不屬于緩刑與死緩制度的區(qū)別(
)
A:緩刑考驗期結束后,犯罪人的刑罰不再予以執(zhí)行;死緩考驗期結束后,犯罪人減為無期徒刑或有期徒刑B:緩刑能夠體現刑罰對犯罪人的再社會化;死緩能夠體現刑罰的人道性C:緩刑是實際上沒有對犯罪人判處刑罰;死緩是對犯罪人已經判處了刑罰D:緩刑適用于罪行比較輕微的犯罪;死緩適用于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
答案:緩刑是實際上沒有對犯罪人判處刑罰;死緩是對犯罪人已經判處了刑罰以下關于緩刑的適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如果在緩刑考驗期內發(fā)現犯罪分子有漏罪,應當撤銷緩刑,實行數罪并罰B:緩刑只適用于罪行輕微的犯罪分子C:適用緩刑需要考察犯罪人是否確實不致危害社會D:適用緩刑的犯罪分子不是累犯或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
答案:如果在緩刑考驗期內發(fā)現犯罪分子有漏罪,應當撤銷緩刑,實行數罪并罰;緩刑只適用于罪行輕微的犯罪分子;適用緩刑需要考察犯罪人是否確實不致危害社會;適用緩刑的犯罪分子不是累犯或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哪些條件體現為適用緩刑不致再危害社會(
)
A:對所居住的社區(qū)沒有重大的不良影響B(tài):沒有再犯罪的危險C:犯罪情節(jié)較輕D:有悔罪表現
答案:對所居住的社區(qū)沒有重大的不良影響;沒有再犯罪的危險;犯罪情節(jié)較輕;有悔罪表現軍人戰(zhàn)時緩刑的條件和效果是(
)
A:判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B:不執(zhí)行原判刑罰C:確有立功表現D:沒有現實危險
答案:判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確有立功表現;沒有現實危險我國數罪并罰適用的具體情況包括(
)
A:判決宣告以前一人所犯數罪實行并罰的情況B:在刑罰執(zhí)行完畢之前,發(fā)現漏罪的情況C:前罪的刑罰執(zhí)行完畢以前,又發(fā)現存在漏罪,同時犯罪人又犯新罪的情況D:在刑罰執(zhí)行期間又犯新罪的情況
答案:判決宣告以前一人所犯數罪實行并罰的情況;在刑罰執(zhí)行完畢之前,發(fā)現漏罪的情況;前罪的刑罰執(zhí)行完畢以前,又發(fā)現存在漏罪,同時犯罪人又犯新罪的情況;在刑罰執(zhí)行期間又犯新罪的情況數罪并罰時,適用吸收原則的情形有(
)
A:對數罪判處的附加刑中有沒收全部財產、驅逐出境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的,吸收其他附加刑B:對數罪中包含有期徒刑和拘役的,只執(zhí)行有期徒刑C:對于數罪中包含著無期徒刑和其他主刑的,執(zhí)行一個無期徒刑D:對數罪中包含著死刑和其他主刑的,執(zhí)行一個死刑
答案:對數罪判處的附加刑中有沒收全部財產、驅逐出境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的,吸收其他附加刑;對數罪中包含有期徒刑和拘役的,只執(zhí)行有期徒刑;對于數罪中包含著無期徒刑和其他主刑的,執(zhí)行一個無期徒刑;對數罪中包含著死刑和其他主刑的,執(zhí)行一個死刑特別累犯適用的犯罪類型包括(
)
A:毒品犯罪B:恐怖活動犯罪C:危害國家安全犯罪D: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
答案:恐怖活動犯罪;危害國家安全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在我國,只有法院才是刑罰裁量的有權機關。
A:對B:錯
答案:對“以案件事實為原則”中的案件事實包括:犯罪事實、犯罪的性質、定罪情節(jié)和對于社會的危害程度
A:對B:錯
答案:錯我國法律規(guī)定的從嚴情節(jié)包括從重情節(jié)和加重情節(jié)。
A:錯B:對
答案:錯刑法規(guī)定的從寬情節(jié)類型包括免除處罰、減輕處罰、從輕處罰情節(jié)。
A:錯B:對
答案:對犯罪嫌疑人協(xié)助司法機關抓捕共同犯罪中的同案犯的,屬于立功。
A:錯B:對
答案:對我國數罪并罰制度中的并科僅包括附加刑間的并科,而不包括主刑間的并科。
A:對B:錯
答案:錯適用緩刑的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可以包括拘役、管制、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A:錯B:對
答案:錯能夠適用緩刑的犯罪分子不可以是累犯、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和積極參加者。
A: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金色的魚鉤教案范文10篇
- 半年個人工作計劃
- 元宵大班教案
- 2021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設計
-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4篇
- 等待高中作文(集錦15篇)
- 幼兒園畢業(yè)實習報告3篇
- 在外貿公司實習報告集合8篇
- 上半年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總結
- 天宮課堂第三課300字作文10篇參考
- 廣東省珠海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語文期中試卷(含答案)
- 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qū)(五四制)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英語試題(含答案無聽力原文及音頻)
- GB/T 44317-2024熱塑性塑料內襯油管
- 七年級道德與法治期末復習計劃范文兩篇
- 酒店英語會話(第六版)教案全套 李永生 unit 1 Room Reservations -Unit 15 Handling Problems and Complaints
- 創(chuàng)傷失血性休克中國急診專家共識2023解讀課件
- 大學英語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海南經貿職業(yè)技術學院
- 執(zhí)行力神經機制與腦成像研究
- 冷鏈物流高質量發(fā)展“十四五”規(guī)劃
- 2024年新疆烏魯木齊市選調生考試(公共基礎知識)綜合能力題庫完美版
- 2024年中荊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沖刺題(帶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