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啟蒙運動教案_第1頁
高中歷史啟蒙運動教案_第2頁
高中歷史啟蒙運動教案_第3頁
高中歷史啟蒙運動教案_第4頁
高中歷史啟蒙運動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歷史啟蒙運動教案

高中歷史啟蒙運動教案1

新高中課程標準在明確高中培養(yǎng)目標、優(yōu)化課程結構、確保教學內容、促進教學方式轉變等方面作了積極的改革探索,在教學中我們應緊跟高中課程改革的步伐前進。為適應這一新形勢,確保高中教育質量的穩(wěn)步前進,我們的教學要切實有利于廣大學生的自主發(fā)展;針對這一新形勢,我們提出了“培養(yǎng)具有中國靈魂、世界眼光的現代人”這一口號。要培養(yǎng)這樣的跨世紀人才,首先要求教師自身應該胸懷祖國,放眼世界。

高中歷史新課程這一高中歷史教育的實驗田,對我們教師來講既是一個挑戰(zhàn),也是一個機遇。只有認真研究,深入思考,努力實踐才能贏得主動,取得事業(yè)和人生的雙重進步。在接下來的教學實踐中,我們要本著拓展教學思路、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技能、放寬教學視野的指導精神,積極摸索和總結教學規(guī)律,盡快提升學生在歷史學習中的認知能力和求知興趣,實現望亭中學歷史教學的新突破。

二、學生情況分析:

高一年級共六個班近三百四十個學生,重點班生源質量相對較好,普通班生源質量相對差一些,高一新生一方面由于初次來到一個新環(huán)境,心理和作息習慣都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另一方面由于初中的歷史基礎知識都比較薄弱,所以高一歷史教學應注重基礎的培養(yǎng)和興趣的培育。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穿插一些與歷史教學相關的歷史典故,盡量多地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將歷史知識與歷史發(fā)展脈絡通過生動活波和直觀淺顯的方式呈現給學生。

三、教學方法:

綜合考點內容,突出學科內的知識銜接,注重學科間的貫通,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基礎訓練,重在運用;拓展訓練,重在提高;綜合訓練,重在發(fā)展。使學生既從“點”上拓展,又能對所學知識點結合,融會貫通。

高中歷史教材的主體結構按“學習專題”構建。歷的政治活動是豐富多彩、極其復雜的,他與經濟活動、文化活動一起構成了人類歷多彩的生活活動。只要同學們潛心學習,細心探究,就一定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感悟許多歷史的真諦。

四、重點工作及具體措施:

(一)、重點工作:

(1)明確教學任務、抓好教學常規(guī)、注重基礎知識、培養(yǎng)學生興趣。

(2)精心備課,把每一堂課當成優(yōu)質課來準備,注重教學設計的探索。

(3)注意教學方法的改進,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更能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

(二)、具體措施:

1、增加歷史教學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

高中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相較于初中生來說,已經開始發(fā)生重大轉變,理性思維的能力大幅提升。但是由于畢竟高一年級的學生還沒有完全過渡到成熟的理性思維,完全枯燥和單一的理性分析還不完全適合他們的認知層次。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既要培養(yǎng)他們對于事件本質和事件規(guī)律的認識和分析,也要糅合趣味性較強的歷史典故和歷史逸聞,輔助學生對當時歷史環(huán)境和歷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

2、轉變教學方式,力求做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1)每堂課均采取1+2+1的模式。前3—5分鐘復習上一節(jié)內容;30分鐘講課;最后3—5分鐘檢測本節(jié)課學習情況。做到日日清。

(2)每兩周一次小考,把兩周內所學主要內容以提問形式或試卷形式考察一遍。

高中歷史啟蒙運動教案2

教學目標

1.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有:洋務派和頑固派的出現及爭論;洋務運動興起的時間、目的、代表人物、主要活動;洋務運動失敗原因;評價洋務運動

2.⑴通過學習洋務派發(fā)動洋務運動的目的、洋務派的活動,使學生認識到洋務運動是地主階級在外國資本主義侵華加劇的情況下進行的一場自救運動,雖以失敗而告終,但它引進了近代生產方式,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⑵通過分析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使學生認識到不徹底變革封建制度中國是無法走上獨立富強之路的;列強不愿見一個強大的中國,對中國的自救運動只會起消極作用。

3.⑴通過對洋務派和頑固派爭論的分析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洋務派和頑固派觀念上的異同與時代變革的關系,從而對學生進行發(fā)展地看待事物的教育。

⑵通過對洋務運動的評價,使學生科學地認識洋務運動在中國近代的積極與消極作用,從而對學生進行辨證地看待歷史事物的教育。

教學建議

教材地位分析

19世紀60-90年代的洋務運動,是地主階級洋務派以“自強”、“求富”為旗號進行的一場自救運動。它引進了西方國家的近代生產方式,培養(yǎng)了一批技術人員,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也對外國經濟勢力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是,由于洋務運動并沒有從根本是變革封建制度,而且存在著各種消極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受洋人的控制,最終以失敗而告終。雖然這次自救運動失敗了,但是因它而產生的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無產階級和受過近代西方教育的人才為接下來的中國革命奠定了基礎。

重點分析

洋務運動的興起和發(fā)展是本課重點。洋務運動是晚清統治階級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而進行的一場自救運動,對近代中國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要正確地評價洋務運動和分析其失敗的原因,必須較全面地了解洋務運動的概況,因而洋務運動的興起和發(fā)展是本課重點。

重點突破方案

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閱讀課文中有關“洋務運動的興起和發(fā)展”的內容,經小組討論制作洋務運動活動一覽表和洋務運動分期示意圖。之后,各組學生派代表展示本組所做的表與圖,大家共同討論,制定最為合理的表與圖。

難點分析

對洋務運動的評價是本課的難點。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洋務運動也不例外。雖然洋務運動的興起是封建統治階級為了維護其統治而進行的,具有消極影響,但是,它對中國近代歷史所起得積極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歷史的觀點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還不是很強,因此,在評價洋務運動時會有一定的困難。

難點突破方案

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洋務派和頑固派的異同,慈禧支持洋務派的原因,“師夷長技以自強”的含義,洋務派興辦民用工業(yè)的根本目的,洋務運動中的成就和存在的困難、問題,新式學校的興建會產生的影響等問題,使學生能正確的評價洋務運動以及分析出導致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

課內探究活動

⑴讓學生仔細觀看“江南制造總局”和“開平煤礦”兩張圖片,通過比較兩者建筑物外觀的特點的異同,分析洋務派的思維方式,以及這種思維方式會導致的后果。

⑵詳見“重點突破”。

高中歷史啟蒙運動教案3

重點:洋務運動的興起和發(fā)展

難點:對洋務運動的評價

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師講解、學生分析為主的綜合法;教學用具;相關圖片和視頻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讓學生回憶“19世紀60年代的清政府面臨什樣的局面?面對這樣的局面,清朝政局出現了怎樣的變化?”由此導入新課。

二、洋務派與頑固派

讓學生閱讀“洋務派與頑固派”一目,回答:面對如何解決內憂外患的問題,清政府內部出現了怎樣的變化?各派的代表人物是誰?他們的主張是什么?統治者慈禧在這件事上采取了什么樣的態(tài)度,為什么會采取這種態(tài)度?

引導學生分析洋務派和頑固派的主張,討論他們主張的異同,并根據當時的社會狀況比較兩者哪一個較進步。并思考為什么會在19世紀60年代興起洋務運動,即洋務派掀起洋務運動的前提條件。

三、洋務運動的興起和發(fā)展

組織學生分組學習討論“洋務運動的興起和發(fā)展”一目,制作洋務運動活動一覽表和洋務運動分期示意圖,并記錄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

由學生概括“洋務”和“洋務運動”的概念,教師進行總結。

各組展示本組所做的洋務運動活動一覽表和洋務運動分期示意圖,集各組所長,總結出的洋務運動活動一覽表和洋務運動分期示意圖。

各組提出本組的問題,教師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或由學生自己回答,或由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得出答案,或由教師講解。

引導學生分析“師夷長技以自強”的含義,強調“長技”主要指西方的先進技術,“自強”體現強兵、創(chuàng)辦軍事工業(yè)。對比“師夷長技以制夷”與“師夷長技以自強”的異同,并分析出現這種不同的原因,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清政府對待列強侵略的態(tài)度由堅決抵抗轉變?yōu)橥讌f求和,認清清政府逐漸被洋人控制的時代特征。并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洋務派以創(chuàng)辦近代軍事工業(yè)為洋務運動的開始?

出示“江南制造總局”和“開平煤礦”兩幅歷史照片,讓學生分析兩張照片中的建筑物外觀的特點的不同之處,由此深入分析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在其活動中的體現。簡單介紹洋務運動的基礎理論-“中體西用”論。

由學生回答:洋務派興辦近代民用工業(yè)的根本目的。并向學生介紹,此時李鴻章等人已經認識到:西方列強利用中國廉價的原料生產商品,并以高價出售給中國。因此,洋務派此時興辦近代民用工業(yè)也有抵制外國商品傾銷的意圖。

引導學生分析歸納洋務派創(chuàng)建近代工業(yè)過程中取得了哪些成就、遇到哪些困難、存在哪些問題?并使學生認識到,洋務派在興辦近代工業(yè)和建立近代海軍時,是地方的幾名大員干吏各自為政并無領導核心。通過讓學生分析興建近代海軍的目的,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抵御列強入侵也是洋務派掀起洋務運動的一個重要原因。

四、洋務運動的破產

在分析列強對待洋務運動的態(tài)度時,教師要強調列強一方面希望中國創(chuàng)辦近代工業(yè),這樣有利于其商品在中國的傾銷(中國的自給自足自然經濟使其商品在最初一段時間很難在中國打開市場),另一方面,他們不希望中國富強,因而,只向中國提供已經落后的技術和淘汰的產品。其他導致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和正確評價洋務運動,學生可以根據對前面兩目的分析得出。

教學設計思想

通過學生閱讀課文、制作洋務運動活動一覽表和洋務運動分期示意圖等,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洋務派和頑固派的異同、洋務運動失敗原因、評價洋務運動,實現教師的主導作用。

板書設計

第二節(jié)洋務運動

一、洋務派與頑固派

二、洋務運動的興起和發(fā)展

1.洋務派創(chuàng)辦的軍事工業(yè)(19世紀60年代-90年代)

2.洋務派創(chuàng)辦的民用工業(yè)(19世紀70年代-90年代)

3.洋務派創(chuàng)建的海軍(北洋、南洋、福建水師)

4.新式學堂的出現

三、洋務運動的破產及其影響

高中歷史啟蒙運動教案4

教學目標

1.了解和掌握帝國主義的所謂“嚴守中立”“南北議和”,袁世凱出山的背景和目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成立及對內對外政策,《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頒布及其性質,清帝退位,袁世凱篡奪辛亥革命成果,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失敗原因和教訓。

2.通過分析帝國主義“嚴守中立”的實質,認識西方列強對待中國人民革命一貫采取敵視和破壞的態(tài)度;通過辛亥革命從基本成功到最終失敗的全過程的學習,認識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通過對辛亥革命歷史功績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歷一次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不僅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社會的發(fā)展,而且在國際上也產生了比較廣泛的影響;通過對辛亥革命失敗原因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不能走西方資本主義的道路,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在中國行不通。

3.通過分析《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使學生理解這部憲法在中國歷的價值和進步意義;通過對袁世凱篡奪革命果實有關內容的教學,使學生認識中國的特殊國情決定了中國革命的曲折性和復雜性。

教學建議

本節(jié)教材地位分析

本節(jié)內容主要講述了辛亥革命的最終成果、結局和歷史功績與教訓。此后,中國進入了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時期。

重點分析

①中華民國的成立是重點。中華民國是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歷經十幾年的艱苦斗爭建立起來的資產階級共和國。它的成立,是中國近代的重大事件,在國際上也產生了重要影響。掌握這一內容,對于學生從宏觀上把握辛亥革命的發(fā)展脈絡,特別是對于辛亥革命失敗原因的認識有重要的幫助作用。

②辛亥革命的功績和歷史教訓是重點。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歷一次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不僅__了清朝的腐朽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而且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辛亥革命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這次革命對近代亞洲各國的民族解放運動也產生了較為廣泛的影響。然而,從本質上講,它又是一次失敗的革命。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了,更為重要的是,這場革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沒有得到根本改變。這一結局出現的主觀原因,在于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學習和掌握上述內容。有助于學生正確認識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民族資產階級的特點和帝國主義本性的認識,樹立正確的歷史觀。

重點突破方案

關于“中華民國的成立”:

建議教師強調以下幾點:a任何階級進行革命的首要目的和基本問題都是建立政權和掌握政權。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夢寐以求的就是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武昌起義的勝利,全國各省的響應為中華民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b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是中國革命的必然選擇。自1894年孫中山成立興中會到1905年成立中國同盟會,以及他組織和領導的多次反清武裝起義,這些已使孫中山在廣大群眾中,尤其是在資產階級革命派中享有極高的威望,孫中山當選為中華民國第一屆大總統,是眾望所歸。c南京政府是一個以資產階級革命派為主體的資產階級革命政府。政府的組成是以同盟會為主,大總統孫中山掌握政府的全部大權,陸軍總長兼參謀長黃興,外交總長王寵惠,教育總長蔡元培,法制局長宋教仁等均為同盟會員,其他六部總長雖然是舊官僚或立憲派充任,但他們未到南京就職,實際工作由擔任次長的革命黨人負責。具有立法權的參議院共有議員43人,同盟會員占33人。d南京臨時政府的性質是資產階級的共和國。e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是中國近代的重大事件。

關于“辛亥革命的功績和歷史教訓”:

關于功績,建議教師應讓學生先閱讀課文,然后歸納總結出幾個方面:國內政權和政治體制的變化;人民的權力和觀念;社會經濟(主要是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對國際社會的影響。要注意讓學生弄清__清朝統治和結束封建君主專制是兩個不同概念,要弄清雖然袁世凱竊取了辛亥革命成果,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在此后一段時間內有了長足發(fā)展?!靶梁ジ锩驌袅说蹏髁x的侵略勢力”這一功績主要體現在__了“洋人的朝廷”,使他們無力在中國建立比較穩(wěn)定的統治秩序。可以把辛亥革命前后40年中國的政治狀況做一比較,加深學生對此點的認識。辛亥革命對亞洲各國民族解放運動的影響,要講明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地域遼闊的亞洲大國,其政局政體的變化及革命運動必然會影響周邊國家。關于教訓,建議教師讓學生結合前面所學內容,自由發(fā)言,教師做出相應的補充。

難點分析

①分析和認識資產階級的軟弱性是難點。限于認識和理解能力,學生對于資產階級的軟弱性的表現及其原因的認識較為困難。教師應聯系學生的已有知識并結合教材中的有關史實、材料,啟發(fā)學生思考并輔之以必要的簡明分析。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認識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及其原因。

②認識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功績和教訓是難點。轟轟烈烈的辛亥革命,__了統治中國二百六十多年的清朝腐朽統治,結束了中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然而,中國的封建統治依然在繼續(xù)。學生往往忽略結束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同結束封建統治的區(qū)別,這是一個重要的概念問題。同時,他們對于辛亥革命從本質上講是一次失敗革命的結論,也缺乏深刻的理解。因此,教師應從辛亥革命前后中國的社會狀況等方面,分析、說明辛亥革命的巨大影響、不足之處及留給后人的慘痛教訓。

難點突破方案

①關于“分析和認識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建議教師補充資產階級的軟弱性的表現:a資產階級革命派始終沒有一個徹底的反帝綱領。三民主義沒有提出反對中華民族的主要敵人帝國主義。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還幻想得到帝國主義的支持。沒有認清真正的敵人,是資產階級革命派終歸失敗的原因之一。b資產階級革命派始終沒有一個徹底的反封建綱領。三民主義沒有徹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資產階級革命派沒有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因此得不到農民的支持。農民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力量,沒有農民的支持就無法戰(zhàn)勝強大的敵人。c資產階級革命始終沒有建立起自己的武裝力量。辛亥革命中,資產階級革命派發(fā)動的武裝斗爭都是短期的。d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政黨也是松散的。同盟會建立后并沒有嚴密的組織和紀律,武昌起義勝利后又吸收舊官僚和立憲黨人。袁世凱能夠竊取辛亥革命果實,也與同盟會的渙散、領導成員政見不一有關。辛亥革命后,孫中山雖然力圖以中華革命黨重新組織,挽救失敗,但未成功。

②關于“認識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功績和教訓”,請參考“重點突破方案”相關部分。

課內探究活動的設計

討論:①你如何認識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相關內容參見“擴展資料”部分。②你認為辛亥革命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相關內容參見“習題精選·答案”部分。

教學設計方案

第四節(jié)中華民國的成立和清朝的覆亡

重點:①中華民國的成立;②辛亥革命的功績和歷史教訓。

難點:①分析和認識資產階級的軟弱性;②認識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功績和教訓。

教學手段:①教學方法:講解法;②電教手段應用:電影資料剪輯《中華民國成立》、《清帝退位》。

教學過程:

首先提問學生:“以前我們曾講述過太平天國和義和團運動。請同學們思考一個問題:這兩次革命運動失敗的客觀原因是什么?”學生回答后,教師補充說明:帝國主義對中國人民的革命斗爭一貫采取仇視和鎮(zhèn)壓的政策,太平天國、義和團運動就是在列強的武力鎮(zhèn)壓下失敗的。辛亥革命爆發(fā)后,帝國主義仍然采取了這種政策。只不過隨著形勢的發(fā)展變化,他們也在不斷地變換干涉、鎮(zhèn)壓的手段。引入本課主題。

一、“嚴守中立”和“南北議和”

關于“帝國主義‘嚴守中立’的偽裝及實質”,教師首先揭示,所謂的“嚴守中立”,只不過是一種無奈的選擇而已——因為革命形勢發(fā)展得太快了。他們已經來不及干涉了。然后出示他們企圖干涉中國革命得相關圖片。然后讓學生依據教材分析“嚴守中立”的實質。引出袁世凱上臺出任清朝政府的內閣總理大臣一事和“中外反動勢力壓力下的‘南北議和’”。

關于“中外反動勢力壓力下的‘南北議和’”,教師要重點強調南方革命黨人同意議和的原因,以呼應上節(jié)課的內容。然后提醒學生注意談判地點和相關人物。

二、南京臨時政府和《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關于“中華民國的成立”,是本課重點。教師首先讓學生簡單掌握教材相關內容,然后放映電影資料剪輯《中華民國成立》,最后重點強調:①任何階級進行革命的首要目的和基本問題都是建立政權和掌握政權。②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是中國革命的必然選擇。③南京政府是一個以資產階級革命派為主體的資產階級革命政府。④南京臨時政府的性質是資產階級的共和國。⑤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是中國近代的重大事件。

關于“中華民國對內對外政策”,強調以下兩點:①對內政策反映出中華民國是一個資產階級政權;②對外的妥協反映出這個民族資產階級政權的軟弱性。

關于“《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頒布和性質”:重點強調:1912年3月11日,孫中山以臨時大總統的名義正式公布了參議院制定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簡稱《臨時約法》。該約法的出臺,其主要目的在于防范袁世凱的專制獨裁,確保中國走上民主政治的軌道。該約法的指導思想是孫中山的民權學說。約法確定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制度和資產階級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約法規(guī)定參議院行使立法權,有彈劾總統的權力等?!杜R時約法》反映了革命黨人用議會民主制來限制袁世凱、維護辛亥革命成果的正義愿望。同時它代表了大多數資產階級革命黨人對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認識水平。應當指出,這些民主內容,只是汲取了近代西方國家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起碼原則,但這些原則在中國第一次以根本大法的形式肯定下來,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是中國政治民主化歷程中的一塊光輝里程碑。

三、袁世凱篡奪革命果實

關于“袁世凱篡奪革命果實”,建議教師首先讓學生看教材分析袁世凱篡權的有利條件:①中外反動勢力的支持;②革命派的妥協退讓;③袁世凱的反革命兩手。中間穿插放映電影資料剪輯《清帝退位》。最后說明袁世凱篡權的標志。

四、辛亥革命的功績和教訓

關于“辛亥革命的性質”,教師直接告訴學生。

關于“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教師讓學生先閱讀課文,然后歸納總結出幾個方面:國內政權和政治體制的變化;人民的權力和觀念;社會經濟(主要是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對國際社會的影響。

關于“辛亥革命的失敗原因和教訓”,學生結合前面所學內容對于失敗標志、失敗原因、教訓三個方面自由發(fā)言,教師做出相應的補充。

教學設計思想

①通過學生對于辛亥革命的功績和教訓的分析,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②通過教師對于中華民國成相關知識內容的補充,關于電影資料剪輯《中華民國成立》、《清帝退位》,相關答問的補充說明,實現教師的主導作用。

板書設計

第四節(jié)中華民國的成立和清朝的覆亡

一、“嚴守中立”和“南北議和”

1.帝國主義“嚴守中立”的偽裝及實質

2.中外反動勢力壓力下的“南北議和”

二、南京臨時政府和《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1.中華民國的成立

2.中華民國對內對外政策

3.《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頒布和性質

三、袁世凱篡奪革命果實

1.中外反動勢力的支持

2.革命派的妥協退讓

3.清帝退位

4.袁世凱篡奪革命果實

四、辛亥革命的功績和教訓

1.辛亥革命的性質

2.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

3.辛亥革命的失敗原因和教訓

高中歷史啟蒙運動教案5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腐朽的清政府被迫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進一步加深。本課的內容為綜合考察鴉片戰(zhàn)爭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提供了思維素材,,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而且能夠促進學生整體把握知識的結構和內在聯系。從而貫徹“以學生發(fā)展為主”的新課標理念。

教學目標

1、掌握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原因、性質和影響;《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