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2 光學(解析版)_第1頁
專題2 光學(解析版)_第2頁
專題2 光學(解析版)_第3頁
專題2 光學(解析版)_第4頁
專題2 光學(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2光學【命題重點】光學現象的判斷、光具對光的作用、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與光路可逆的應用、平面鏡成像規(guī)律、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和視覺。題型較分散:選擇、填空、作圖、實驗、證明都會出現?!痉椒ㄒc】不管題目中是否要求畫光路圖,解題時利用好光路圖可以協(xié)助解題?!纠}精析】類型1光的反射如圖是我市南塘印象景區(qū)的夜景,圖中橋洞與水中的倒影組成了一個圓的形狀。若多日下雨造成水位上漲,則橋洞與其倒影大致形狀是()A. B. C. D.【解答】解: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可知,像與物體是等大的、對稱的;當水面上升后,水面以上的橋拱不再是半圓形,所以成的像也不是半圓形,只是半圓的一部分,而且水上部分和水中的像是關于水面對稱的,因此,B圖是正確的。故選:B。如圖所示為水位測量儀的示意圖。從A點發(fā)出的一束激光,該激光與水平面夾角為45°,經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B點形成一個光斑,光斑位置隨水位變化而發(fā)生變化。當A點與水面相距3m時,A與它在水中的像A′之間的距離為6m;若水位下降0.5m,則光斑B向右(選填“向左”或“向右”)移動了1m?!窘獯稹拷猓海?)根據平面鏡成像中的像物等距可知,A點與水面相距3m,則A與它在水中的像A′之間的距離為3m+3m=6m;(2)水位下降了0.5m,因為從A點發(fā)出的一束與水平面成45°角,所以CG=1若光斑B向右移動到E點,如下圖所示:由數學知識可知,BE=OF=2CG=2×0.5m=1m。故答案為:6;向右;1。(多選)如圖所示,平面鏡OM與ON的夾角為θ,一條平行于平面鏡ON的光線經過兩個平面鏡的多次反射后,能夠沿著原來的光路返回。則平面鏡之間的夾角可能是()A.1° B.2° C.3° D.4°【解答】解:根據光的反射定律,畫光的反射光路圖如下圖所示,由圖知:因為第一條入射光線平行于下面平面鏡,所以第一條入射光線與上面平面鏡的夾角為θ,光線第一次反射的入射角為:90°﹣θ;結合幾何知識可知:第二次入射時的入射角為:90°﹣2θ;第三次的入射角為:90°﹣3θ;第N次的入射角為:90°﹣Nθ。要想延原來光路返回需要光線某次反射的入射角為零所以有90°﹣Nθ=0,解得:θ=90°N,由于N為自然數,所以故選:ABC。類型2平面鏡成像為避免汽車在高速行駛時,駕駛員低頭觀看儀表信息造成事故,人們發(fā)明了如圖甲所示的抬頭顯示器。圖乙為其原理圖,水平放置的顯示器上行車數據能通過前擋風玻璃豎直呈現在駕駛員正前方,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前擋風玻璃與水平面的夾角應為60° B.行車數據在前擋風玻璃上所成的是實像 C.前擋風玻璃成數字“6”的像在顯示器屏幕上應為“9” D.前擋風玻璃所成的像過高,可將顯示器沿水平方向靠近擋風玻璃【解答】解:A、車輛抬頭顯示器水平放置在中控臺上,通過擋風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由于像和物關于鏡面對稱,則擋風玻璃與水平面夾角為45度,故A錯誤;B、擋風玻璃相當于平面鏡,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可知,擋風玻璃上所成的像是虛像,故B錯誤;C、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像和物關于鏡面對稱,司機在擋風玻璃上看到的數字6與其在顯示器屏幕上的數字是對稱的,所以不是9,故C錯誤;D、因為像到平面鏡的距離隨著物體到鏡面的距離減小而減小,當發(fā)現擋風玻璃所成的像過高,不便于觀察,這時就需要將顯示器沿水平方向靠近擋風玻璃,故D正確。故選:D。在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小明將玻璃板豎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紙上,沿玻璃板在紙上畫一條直線MN,取兩枚相同的棋子E和F。(1)小明將棋子E放在玻璃板前,移動玻璃板后面的棋子F,直到它看上去與棋子E的像完全重合,如圖甲所示。(2)為了讓坐在右側的小亮也看到棋子E的像,小明把玻璃板沿直線MN向右移動了一段距離,在此過程中,棋子E的像不會(填“會”或“不會”)向右平移。請你在圖乙所示的俯視圖中,利用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畫出小亮看到棋子E的像的光路圖。(D點為小亮眼睛所在位置)。(3)為了證明玻璃板中所成的像是虛像,應采取的具體操作步驟是在像的位置放一張白紙,觀察像能否成在白紙上,若燭焰的像不能成在白紙上;則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為虛像?!窘獯稹拷猓海?)在實驗過程中,小明把玻璃板沿直線MN向右移動了一段距離,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中的像距等于物距可知,棋子E和平面鏡之間的距離不變,根據物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E的像和平面鏡之間的距離也不變,所以鏡中的棋子E的像不移動;作出發(fā)光點E在平面鏡中的像點E′,連接E′D交與平面鏡于點O,連接EO作出入射光線,連接OD作出反射光線,如圖:;(3)為了說明平面鏡中所成的像是實像還是虛像,應采取的具體操作步驟是:在像的位置放一張白紙,觀察像能否成在白紙上,若燭焰的像不能成在白紙上;則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為虛像。故答案為:(2)不會;見上圖;(3)在像的位置放一張白紙,觀察像能否成在白紙上,若燭焰的像不能成在白紙上;則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為虛像。“消失的人體”是一種傳統(tǒng)魔術,觀眾從正前方只能看到演員露出的頭顱,仿佛軀干和四肢消失一般,其奧秘是桌腿間有兩個成一定角度放置的平面鏡,分別用左右背景所形成的像來“遮擋”身體,以形成錯覺,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把兩面鏡子換成玻璃不影響魔術效果 B.左右背景顏色統(tǒng)一替換不影響效果 C.魔術過程中可以任意調整平面鏡的夾角 D.人的軀干被遮擋是由于光的折射【解答】解:A、鏡子是不透明的,玻璃是透明的,若換成玻璃就會看到演員的軀干和四肢,故A錯誤;B、左右背景顏色統(tǒng)一替換,觀眾看到的還是演員露出的頭顱的畫面,只是和后背景顏色不同,但是不影響魔術效果,故B正確;C、魔術過程中不可以任意調整平面鏡的夾角,比如夾角過大,坐在正前方的觀眾甚至會看到自己的像,故C錯誤;D、鏡子是不透明的,由于光的直線傳播,所以正前方的觀眾看不到鏡子后面的物體,人的軀干被遮擋,故D錯誤;故選:B。類型3光的折射為了確定水中物體所成像的位置,小科進行了如下探究:①把一個小燈泡a放在水中某處,觀察a所成像的位置,并用刻度尺測量a到水面的距離la。②將另一個相同的小燈泡b放在水面上方,調整其位置,使它在水中的像與燈泡a的像重合。③用刻度尺測量燈泡b到水面的距離lb。(1)測量時,把刻度尺的零刻度線對準燈泡b,水面處對應的刻度如圖所示,則燈泡b到水面的距離為81.1mm。(2)燈泡a的像到水面的距離等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燈泡b到水面的距離。(3)la與lb之間的大小關系為:la>lb(填“>”“<”或“=”)【解答】解:(1)根據圖可知,燈泡b到水面的距離為8.11cm=81.1mm;(2)因為平面鏡成正立、等大的虛像,并且像到平面鏡的距離和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所以燈泡a的像到水面的距離與燈泡b到水面的距離一定相等;(3)把一個小燈泡a放在水中某處,從燈泡a發(fā)出的光線由水中進入空氣時,在水面上發(fā)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線進入人眼,人眼會逆著折射光線的方向看去,看到是a的虛像,比a的實際位置高一些,a到水面的距離la>Ia像=lb,所以la>lb。故答案為:(1)81.1;(2)等于;(3)>。在探究“光從空氣斜射入水和油時,哪種液體對光的偏折本領較大”的實驗中,小明提出如下實驗方案:先讓一束入射光從空氣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記錄下光斑位置(如圖甲所示);接著分別倒入水和油,記錄對應的光斑位置,再通過分析就可得到實驗結論。經討論,同學們認為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進行了探究實驗。(1)要實現探究目標,他們應選擇圖乙中的B、D(選填字母序號)兩圖示實驗,實驗中用的研究的方法是控制變量。(2)某小組同學正確實驗后,所記錄的三次光斑的相對位置如圖丙所示,經分析可知:光從空氣斜射入水和油時,油對光的偏折本領較大?!窘獯稹拷猓海?)根據控制變量法的思想,要探究水和油對光的偏折本領大小,必須控制入射角和液面的高度相同,只改變光線傳播的介質,因此符合條件的有B、D兩圖;(2)根據記錄,油中光斑的位置距離空氣比較遠,因此油對光線的偏折程度大,對光的偏折本領較大。故答案為:(1)B、D;控制變量;(2)油。如圖所示,一根長度為L的直薄木條上有兩個觀察小孔。兩小孔之間的距離為d,d恰好是一個人兩眼間的距離,當木條水平放置時,此人想通過兩觀察孔看見此木條在平面鏡M里完整的像,那么選用的平面鏡寬度至少是()A.L2 B.d2 C.L+d2【解答】解:用左眼看右邊的,用右眼看左邊的。如圖所示(OQ部分的長度即所求的平面鏡寬度)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以及光的反射定律,AM=BM,AO=BO,CQ=DQ,CN=DN,BD=AC,由圖可知,四邊形BDAC為矩形,過點F作ED的平行線,與平面鏡所在直線交于點P,與BD的延長線交于點G,則四邊形EFGD、EFPO是平行四邊形,則EF=QP=DG=d,OP是△BFG的中位線,OP=12BG又因為OP=OQ+QP,AC=BD=L,所以OQ=OP﹣PQ=12(BD+DG)﹣PQ=故選:D。類型4凸透鏡成像如圖為商場中經常看到的廣告投影燈及其內部結構示意圖,為了在地面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廣告圖標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A.增大投影燈離地距離,適當增大鏡頭到廣告片距離 B.增大投影燈離地距離,適當減小鏡頭到廣告片距離 C.減小投影燈離地距離,適當增大鏡頭到廣告片距離 D.減小投影燈離地距離,適當減小鏡頭到廣告片距離【解答】解:屏幕上的像的大小不取決于屏幕的大小,而是取決于物距和像距,要使像更大一些,要減小物距,增大像距,所以增大投影燈離地距離,同時減小廣告片與鏡頭的距離;故只有B選項說法正確。故選:B。小樂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1)當小樂將三個元件移動到圖示位置時,光屏中心出現了清晰的像,則光屏上像的性質為倒立縮小的實像。(2)在(1)的基礎上,保持凸透鏡不動,將蠟燭移至20cm刻度處,若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應進行的操作是將光屏向右移至合適位置,待光屏上有較清晰像后再左右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的像最清晰。(3)若實驗中用發(fā)綠光的F字形作光源,也恰好在圖示位置,光屏上有清晰的F字形的像,此時,將光源換成大小和形狀都相同、發(fā)紅光的F字形,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理論上應將光屏向右(選填“左”或“右”)移到合適位置,這是因為凸透鏡對紅光的偏折能力更弱(選填“強”或“弱”)?!窘獯稹拷猓海?)根據能在光屏上成像,得出一定是實像,再根據物距大于像距,可知,光屏上的像為倒立縮小的實像;(2)在(1)的基礎上,保持凸透鏡不動,將蠟燭移至20cm刻度處,根據物近像遠像變大的特點,若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應進行的操作是將光屏向右移至合適位置,待光屏上有較清晰像后再左右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的像最清晰;(3)若實驗中用發(fā)綠光的F字形作光源,也恰好在圖示位置,光屏上有清晰的F字形的像,此時,將光源換成大小和形狀都相同、發(fā)紅光的F字形,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紅光的偏折能力沒有綠光的偏折強,理論上應將光屏向右移到合適位置,這是因為凸透鏡對紅光的偏折能力更弱。故答案為:(1)倒立縮小的實像;(2)將光屏向右移至合適位置,待光屏上有較清晰像后再左右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的像最清晰;(3)右;弱。實驗中有時需要將一束粗平行光變成細平行光,這可以利用兩塊透鏡的組合來解決。請在圖的兩個方框中各畫出一種組合方式(要在圖中畫清光束粗細的變化),分別寫出兩塊透鏡間的距離S跟兩塊透鏡到各自焦點的距離f1、f2的關系。s=f1+f2,s=f1﹣f2?!窘獯稹拷猓海?)當最下面的出射光線與最上面的光線相對應時,光線經過凸透鏡折射后要會聚于一點,即其右焦點;此時的光線要過第二個凸透鏡的左焦點,然后平行射出才出現圖示的現象。故答案如圖所示。若設第一個凸透鏡的焦距為f1,第二個凸透鏡的焦距為f2.由此可知兩塊透鏡的距離s跟兩個透鏡到各自焦點的距離f1、f2的關系是:s=f1+f2。(2)當兩條最上面的光線是一條光線時,首先經過凸透鏡的會聚,然后要在經過凹透鏡的發(fā)散才能在最上面。因為出射光線與入射光線都是平行光,所以第一次折射后的折射光線要過凸透鏡的焦點,第二次的入射光線要射向凹透鏡的另一個焦點。且兩個透鏡的焦點重合在F點。答案如圖所示。若設第一個凸透鏡的焦距為f1,凹透鏡的焦距為f2.由此可知兩塊透鏡的距離s跟兩個透鏡到各自焦點的距離f1、f2的關系是:s=f1﹣f2。故答案為:【針對訓練】一.選擇題(共4小題)1.如圖,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小明同學發(fā)現在光屏上呈現一個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像,如果此時小明取下凸透鏡,并將帶有小孔的遮光板換上去(小孔與凸透鏡光心位置重合),此時光屏上()A.看不到像 B.呈現一個倒立、放大的像 C.呈現一個倒立、縮小的像 D.以上現象都有可能【解答】解:由圖可知,物距小于像距,根據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可知,此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由于凸透鏡成像是光的折射,對光線有會聚作用;而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線傳播,所以,此時用一個帶有小孔的紙板替換凸透鏡,小孔的位置恰好為原來凸透鏡的光心處,像到小孔的距離大于物到小孔的距離,此時光屏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實像。故選:B。2.如圖所示,主光軸上有一點光源,在透鏡的另一側有一光屏。光屏、點光源通過凸透鏡在光屏上形成一個光斑,現讓光屏稍微靠近凸透鏡,光斑的面積會減小,設凸透鏡的焦距為f,由此可判斷()A.d一定小于f B.d一定大于2f C.d一定大于f,小于2f D.d可能大于2f,也可能小于f【解答】解:如圖一,點光源在焦點上,點光源射出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軸。(如黑色的光線)當點光源在一倍焦距以內,點光源射出的光線,經凸透鏡之后也會聚一些,但是不會到達平行光線的位置,如紅色光線會聚在光屏上,形成比較大的光斑,光屏向凸透鏡靠近時,光斑會減小。如圖二,點光源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點光源在另一側會形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光屏沒有放在實像的位置,而是放在和點光源距凸透鏡等距離的位置上,光屏靠近凸透鏡光斑會增大。如圖三,點光源在二倍焦距以外,點光源在另一側會形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到達實像位置后,光線繼續(xù)向外傳播,光屏沒有放在實像的位置,而是放在和點光源距凸透鏡等距離的位置上,光屏靠近凸透鏡光斑會減小。所以光屏和點光源與凸透鏡等距離時,當點光源在一倍焦距以內和二倍焦距以外,光屏上形成光斑,光屏靠近凸透鏡時,光斑減小。故選:D。3.城市的很多街口都安裝了360°高清晰攝像頭,由公安局實施24小時監(jiān)控,來保護人民的安全,攝像機的像距幾乎不變,但鏡頭的功能類似于人眼睛的晶狀體,焦距可以調節(jié),如圖所示,某嫌疑犯在成像板上已經成清晰的像,此時鏡頭的焦點在F處,在監(jiān)控此人的過程中(該人在成像板上的像保持清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不管該人走近還是走遠,所成的像都是正立縮小的實像 B.如果該人遠離鏡頭,鏡頭的焦點可能變在a點 C.如果該人靠近鏡頭,鏡頭的焦點可能變在c點 D.如果該人靠近鏡頭,鏡頭的焦點可能變在b點【解答】解:A、人始終在成像板上成像,說明凸透鏡成實像,實像都是倒立的,故A錯誤;B、如果該人遠離鏡頭,物距增大,像距減小,像點更靠近凸透鏡的焦點,在鏡頭和成像板不動的情況下,鏡頭的焦點應該變在c點,故B錯誤;CD、如果該人靠近鏡頭,物距減小,像距增大,像點更遠離凸透鏡的焦點,在鏡頭和成像板不動的情況下,鏡頭的焦點可能變在a點或b點,故C錯誤,D正確。故選:D。4.將焦距為10厘米的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中央50厘米刻度線處,移動蠟燭到光具座的左端并點燃,再移動光屏至如圖所示位置時,在光屏中央得到一個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通過移動蠟燭及光屏的位置,下列成像情況符合實際的是()A.若蠟燭放置在10厘米刻度線處,移動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呈清晰的像 B.若蠟燭放置在35厘米刻度線處,移動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C.若蠟燭放置在45厘米刻度線處,移動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縮小的像 D.若蠟燭和光屏同時向右移動相同的距離,一定不可能在光屏上呈清晰的像【解答】解:凸透鏡的焦距是10cm,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線處,A、小楊將蠟燭移至10cm刻度線處時,蠟燭到透鏡的距離大于2倍焦距,移動光屏,就會得到倒立、縮小的實像,故A錯誤;B、若蠟燭放置在35cm刻度線處,蠟燭到透鏡的距離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移動光屏,就會得到倒立、放大的實像,故B正確;C、若蠟燭放置在45cm刻度線處,蠟燭到透鏡的距離小于1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虛像,在光屏上不能承接,故C錯誤;D、凸透鏡成實像時有物近像遠像變大的特點,也就是成實像時物體和光屏的移動方向一致,所以蠟燭和光屏同時向右移動相同的距離,有可能在光屏上呈清晰的像,故D錯誤;故選:B。二.填空題(共2小題)5.圖甲是傳統(tǒng)激光斜射式光電鼠標簡化光路,這種鼠標在緊貼其底部的反射面1上時,反射光線能被感應器接收到,鼠標能正常工作,但在距離稍遠的反射面2上就會失靈。圖乙是一種采用“針光技術”的光電鼠標簡化光路(為方便讀圖,與反射面垂直的兩條光線特意略錯開),這種鼠標在反射面1和反射面2上都能正常工作。(1)請分析圖甲中反射面2上的反射光線,解釋此時鼠標會失靈的原因:感應器接收不到反射面2上的反射光線。(2)圖乙中,反射面上的光線入射角是0度(3)根據所學的科學知識可知,圖乙的玻璃片上發(fā)生了光的哪些現象?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解答】解:(1)先畫出在反射面2上的入射點O,再根據光的反射定律畫出反射光線,如圖所示:由圖知,此時感應器接收不到反射面2上反射光線,所以鼠標會失靈;(2)圖乙中反射光線沿原路返回,所以入射光線是垂直入射的,則入射角為0°。(3)因為玻璃是透明的,所以光在空氣和玻璃兩種介質的界面上同時發(fā)生反射和折射現象。故答案為:(1)感應器接收不到反射面2上的反射光線;(2)0;(3)光的反射、光的折射。6.(1)在光學中,折射率是這樣定義的,讓光線從真空(或空氣)射入某介質發(fā)生折射,如果入射角是i,折射角是r,則該介質的折射率為n=sinisinr,如圖1為某光線通過等腰三角形三棱鏡(頂角為2α)的光路圖,則該三棱鏡的折射率為cotα(2)將三棱鏡換成如圖2所示平行玻璃磚,平行玻璃磚的厚度為d。某光線斜射到玻璃磚的上表面,α=45°,光線從玻璃磚的下表面射出,玻璃對這種光的折射率為2,則出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間距x為0.3d。(sin15°=0.26)【解答】解:(1)先作左邊界面的斜面的法線,再作右邊斜面的法線,當光線從左邊以α角入射時,此時的入射角i=90°﹣α,讓光線從右邊可逆方向以α角入射求出此時的折射角,發(fā)現兩入射角相等,這說明了中間光線和兩側的斜邊夾角相等,說明和底邊平行,即CD∥BC,則當光線從左邊以α角入射時,此時的折射角為r=90°?180?2α2n=sinisinr=(2)由α=45°,光線從玻璃磚的下表面射出,玻璃對這種光的折射率為2,可得,sinαsinr=sin45°cosr=dOB=∠BOD=∠EOD﹣∠r=45°﹣30°=15°,則sin15°=BD解得BD≈0.3d,x=BD=0.3d。故答案為:cotα;0.3d。三.實驗探究題(共3小題)7.某興趣小組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1)實驗開始前,首先在光具座上依次安裝蠟燭、凸透鏡和光屏并進行調節(jié),使它們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其目的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實驗中,已經在光屏上呈清晰的像,現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將蠟燭向右移動一小段距離,為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應將光屏向右;若保持光屏和凸透鏡的位置不變,應在凸透鏡左側附近安裝一個焦距適當的凸透鏡(選填“凸”或“凹”)?!窘獯稹拷猓海?)實驗開始前,首先在光具座上依次安裝蠟燭、凸透鏡和光屏并進行調節(jié),使它們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處,是為了使燭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實驗中,已經在光屏上呈清晰的像,說明此時成實像;在圖所示情況下,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將蠟燭向右移動一小段距離,物距變小,像距應變大,此時成像于光屏后,所以應向右調節(jié)光屏;若光屏和凸透鏡的位置不變,為了使光屏上仍然成清晰的像,由于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則應在凸透鏡左側附近安裝一個焦距適當的凸透鏡,使光線提前會聚,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故答案為:(1)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右;凸。8.(1)小金在實驗室里做光的反射規(guī)律實驗:他把一張白紙平鋪在木板上,把一個小平面鏡豎直立在白紙上。在白紙上畫出一條垂直于鏡面的直線ON,作為研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的參考直線。用激光筆沿著白紙的表面,讓光斜射到平面鏡上,觀察反射光,然后用筆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徑跡,如圖甲所示。小金讓光沿AO方向照射在平面鏡的O點,他在ON的另一側觀察到了反射光OB.接著他讓白紙沿ON折疊90°,這時他只觀察到了入射光,而反射光在紙上看不到了,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探究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上。(2)小金對平面鏡成像的特點進行研究,他在水平桌面上放一玻璃板按如圖乙所示進行實驗。①實驗中他發(fā)現無論怎樣移動玻璃板后面的蠟燭,都不能與放在玻璃板前的蠟燭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是玻璃板與紙面不垂直。②上述問題解決后,小金順利完成了實驗。這個實驗中,細心的小金透過玻璃板觀察蠟燭的像時,看到像的后面還有一個較模糊、與像有部分重疊的像,出現兩個像的原因是玻璃板太厚。【解答】解:(1)將一束光貼著紙板A沿EO射到O點,若將紙板B向前或向后折,此時在紙板B上看不到反射光,這樣做的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線、法線、入射光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2)①像與物是關于鏡子對稱的,實驗時玻璃板要豎直放置,如果不豎直,成的像就偏高或偏低,后面的蠟燭是擺在桌面上的,不論怎樣移動后面的蠟燭都不可能與前面蠟燭的像完全重合。②由于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普通玻璃太厚,兩面都能反射光,能成兩個像,所以通過玻璃板該同學看到了同一個蠟燭的兩個像。故答案為:(1)探究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上;(2)①玻璃板與紙面不垂直;②玻璃板太厚。9.小金在走近玻璃門的過程中,感覺自己玻璃門中的像越來越大,因此小金認為:物體在平面鏡中像的大小與物體到平面鏡間的距離有關。實驗桌上有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其中的透明薄玻璃為平面鏡),還提供了完全相同的中國象棋棋子8個。小金利用上述器材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觀點,請回答:(1)實驗步驟:將4個疊放的棋子作為物體放在平面鏡前面的白紙上,在平面鏡后面改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