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嵐下中學2021年高三語文測試題含解析_第1頁
福建省南平市嵐下中學2021年高三語文測試題含解析_第2頁
福建省南平市嵐下中學2021年高三語文測試題含解析_第3頁
福建省南平市嵐下中學2021年高三語文測試題含解析_第4頁
福建省南平市嵐下中學2021年高三語文測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福建省南平市嵐下中學2021年高三語文測試題含解析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共3題)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漢字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漢字形體在從甲骨文到小篆、隸書、草書、楷書的發(fā)展歲月中,大體上經(jīng)歷了從圖形化到線條化,再到筆劃化三個階段的演變,這個演變過程是一個從難到易、從繁到簡、從不規(guī)范到較規(guī)范的進步過程,漢字演變的總趨勢是不斷簡化,不斷規(guī)范化。漢字之所以要簡化,一方面是由于漢字自身的發(fā)展需要。漢字起源于圖畫,本身就存在著筆畫繁多,結構復雜、難認難寫的缺點;另一方面是由于社會不斷發(fā)展,漢字的使用者和使用范圍不斷增加和擴大,要求漢字能夠認寫迅速、運用方便,而漢字的復雜繁難卻使各種抄寫、印刷事務不能快捷。正是在這種矛盾之下,漢字不能不適應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生活的需要而趨速就簡。所以,漢字簡化是人們在使用漢字過程中自然生長出來的要求,是社會發(fā)展的訴求,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當然,漢字的簡化決不是隨心所欲的簡化,而是要根據(jù)漢字規(guī)律,逐步地科學地簡化,簡化的目的是使?jié)h字有規(guī)范可循,更利于漢字在全社會的流通。漢字之所以要規(guī)范化,首先從文字的特性看,文字是代替語言的交際工具,為了適應人們相互交際的需要,必然要求文字使用的規(guī)范化。其次,從漢字字形演變和漢字使用看,漢字字形的演變是以產(chǎn)生變異為前提的,無變異就無全部漢字的發(fā)展史,而異體的產(chǎn)生是漢字使用者的群眾性行為,漢字使用越普及,異體也就越多。但存在過多的異體,將影響漢字在全社會的統(tǒng)一使用。為整理異體字繁亂的現(xiàn)象,使?jié)h字的使用規(guī)范化,我國歷史上繼秦“書同文”以后,每隔幾百年就要做一次漢字正字法的整理工作。建國后,黨和政府有領導、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了漢字簡化、規(guī)范化工作,并建立起了現(xiàn)代的漢字規(guī)范。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同世界各國在經(jīng)濟、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交流日益密切頻繁,尤其是在人類已經(jīng)進入了大數(shù)據(jù)信息時代的今天,文字與社會的關系從未有過如此的密切;同時,伴隨著世界各地孔子學院的開辦,世界上出現(xiàn)了新一波“漢語熱”,漢語在全球的影響力越來越高,規(guī)范簡化漢字在國際上的影響也愈來愈大,棄繁就簡已成為現(xiàn)在和未來的大趨勢。反觀國內(nèi),社會上漢字使用的規(guī)范化意識仍然不太理想,在一些報刊、影視、商標、廣告、牌匾上,濫用繁體字、異體字,生造簡化字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所以,要求漢字簡化的規(guī)范化、標準化,比任何時代都顯得迫切。(摘編自鄧雪琴《關于漢字簡化規(guī)范化的歷史回顧與思考》)1.下列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漢字始終在發(fā)展變化,每個漢字形體都有甲骨文、小篆、隸、草、楷的演變過程。B.漢字形體不斷演變,不斷進步,讓漢字成為了世界上最古老、使用者最多的文字。C.漢字自身的發(fā)展和社會的發(fā)展要求漢字要簡易好用,漢字簡化是必然的發(fā)展趨勢。D.異體字在漢字的規(guī)范化過程中,總體表現(xiàn)為消極作用,嚴重阻礙漢字的統(tǒng)一使用。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善于從多角度展開論證分析,如分析論證“漢字簡化、規(guī)范化”的原因。B.文章在分析“漢字簡化”的原因之后,又提出了漢字簡化的要求,條理清晰。C.文章論證“漢字規(guī)范化”的原因時,按照從內(nèi)因到外因的順序逐層推進分析。D.文章尾段立足時代,又聯(lián)系國內(nèi)外具體背景,指出了規(guī)范簡化漢字的迫切性。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起源于圖畫的漢字,它的發(fā)展變化是必然的,從群眾中產(chǎn)化字應該得到推廣。B.文字在使用過程中都有規(guī)范和變異兩個方面,文字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范,就會失去交際作用。C.我國每個時期都有漢字正字法,它促進了漢字的發(fā)展,如秦朝“書同文”和現(xiàn)代漢字規(guī)范。D.漢字的簡化和規(guī)范化,兩者互有聯(lián)系,相互約束,共同推動著漢字不斷地向前發(fā)展變化。參考答案:1.C

2.C

3.D【1題詳解】本題主要考查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此類試題解答時,一般先瀏覽選項,然后到文中找到與選項相關的語句,進行比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題要辨明檢索區(qū)間,確定對應語句;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要死摳字眼。A項“每個漢字形體都有”錯,太絕對,原文第一段中“漢字形體在從甲骨文到小篆、隸書、草書、楷書的發(fā)展歲月中,大體上經(jīng)歷了從圖形化到線條化,再到筆劃化三個階段的演變”;B項“漢字形體不斷演變,不斷進步,讓漢字成為了世界上最古老、使用者最多的文字”錯,強加因果,不能由原文推出“漢字形體不斷演變,不斷進步”是“漢字成為了世界上最古老、使用者最多的文字”的原因;D項“異體字”錯,從文中第三段“但存在過多的異體,將影響漢字在全社會的統(tǒng)一使用”可知“總體表現(xiàn)為消極作用,嚴重阻礙”的應是“過多的異體”,而不是“異體字”。故選C?!?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梳理文章的內(nèi)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觀點、論據(jù),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的關系,論點和論據(jù)之間的關系,論證方法的類型,重點考核為論點是否正確,論據(jù)證明的是什么觀點和論證的方法。C項“從內(nèi)因到外因的順序逐層推進”錯誤,無中生有,都是文字本身發(fā)展的原因,是內(nèi)因,并無外因。故選C?!?題詳解】本題考查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此類試題解答時,命題的手段為改變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內(nèi)容,此題主要從概念的內(nèi)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內(nèi)容較難,答題時首先閱讀題干,在文中找到題干對應的區(qū)位,然后仔細分析。A項“從群眾中產(chǎn)生的簡化字應該得到推廣”絕對化,原文第二段“漢字的簡化決不是隨心所欲的簡化”;B項“文字在使用過程中都有規(guī)范和變異兩個方面”錯,擴大范圍,文中第三段只指出“漢字具有變異性”,而不是“文字”;C項“每個時期都有漢字正字法”錯,原文第三段“每隔幾百年就要做一次漢字正字法的整理工作”。故選D。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8題。網(wǎng)絡暴力網(wǎng)絡暴力是一種不同于傳統(tǒng)意義上侵害他人生命權、身體權的新型的暴力行為。就形態(tài)而言,它多局限于輿論范圍,主要以言語攻擊、形象惡搞、隱私披露等形式呈現(xiàn),并具有以下特征:(1)主體的不確定性。基于網(wǎng)絡的開放性、匿名性,網(wǎng)絡空間往往聚集著非組織化、陌生化的群體,因此,在多主體參與的網(wǎng)絡暴力事件中,一般很難確定具體行為主體。(2)過程的易操作性。隨著“復制”、“粘貼”等網(wǎng)絡信息編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任何掌握網(wǎng)絡技術的行為主體都可以通過文字、圖像、聲音、視頻等數(shù)字化形式實施網(wǎng)絡暴力。(3)后果的實在性和難控性。網(wǎng)絡暴力以當事人的名譽權、隱私權等人格權益為行為客體,其后果都具有一定的人身依附性,并往往導致非虛擬性的后果。同時,由于網(wǎng)絡的交互性和即時性等特點,網(wǎng)絡信息傳播極具流動性、擴散性,其影響范圍一般難以被人們所掌控。網(wǎng)絡暴力的產(chǎn)生,根源于多種風險的交疊和共振。一方面,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既有基于職業(yè)、籍貫等聯(lián)系紐帶而形成的地緣、業(yè)緣群體,更有基于生活娛樂、資源共享等個體偏好而形成的趣緣群體。他們借助網(wǎng)絡交互空間(QQ、Blog等),可以隨性發(fā)出自己的聲音,猶如置身于一個個眾聲喧囂的“網(wǎng)絡廣場”。同時,互聯(lián)網(wǎng)本身繁雜難辨的海量信息強化了網(wǎng)絡受眾的風險感知度,加之信息內(nèi)容的易編輯性以及信息散播的可操控性,網(wǎng)絡信息質量往往參差不齊、真?zhèn)坞y辨。另一方面,當下中國網(wǎng)絡暴力的頻發(fā),其背后大都潛藏著“仇富”、“仇官”的社會心態(tài)。經(jīng)濟社會“重效率而輕公平”的脫序式發(fā)展,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的趨勢,加劇了社會認同的分化。致使社會情緒不斷郁積并涌向網(wǎng)絡空間。再加上商業(yè)化運作模式的普遍嵌入,催生了數(shù)量龐大的“網(wǎng)絡推手”,他們以廣告收入為經(jīng)濟來源,以”點擊為王”作營銷規(guī)則,通過制造噱頭、吸引眼球、積聚聲勢等進行輿論操控。對他們而言.“網(wǎng)絡暴力”往往就是“網(wǎng)絡暴利”。另外,網(wǎng)民群體突出表現(xiàn)出年輕化的特點:青少年由于心理品性尚未成熟,社會辨認和自我控制能力較低,而且。傳締中國是個倫理本位的社會。對弱者的同情往往占據(jù)社會輿論的制高點;而在青年網(wǎng)民身上,則體現(xiàn)為懲惡揚善、除暴安良的俠義情結,他們以“道德審判”為武器,以伸張正義為目標,渴望獲得充滿認同的“網(wǎng)絡回音”,叉常常游走在暴力與正義之間,一旦嫉妒、怨恨與公憤等在網(wǎng)絡上無序宣泄,網(wǎng)絡空間就處于“多數(shù)人的暴政”之下。應對網(wǎng)絡暴力,釜底抽薪之策便是通過減少風險交疊頻率,以散化風險。在特定的歷史階段,以技術創(chuàng)新規(guī)避網(wǎng)絡技術風險仍不失為行之有效的方法。當然,社會轉型風險是網(wǎng)絡暴力產(chǎn)生的現(xiàn)實根源,我們應建立以政府部門為主導、以社會力量為主體、網(wǎng)民自主參與的多元化治理結構加以應對。

(節(jié)選自《浙江學刊》2011年第6期,有刪改)6.下列關于“網(wǎng)絡暴力”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由于網(wǎng)絡空間具有開放性、匿名性等特點,因此,網(wǎng)絡暴力事件目前還無法確定具體的行為主體。B.隨著網(wǎng)絡信息編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網(wǎng)絡暴力成為任何人都可以通過數(shù)字化形式實施的行為。C.網(wǎng)絡暴力以當事人的人格權益為行為客體,其后果都具有一定的人身依附性,并往往帶來實質性損害。D.網(wǎng)絡暴力的行為主體一般難以被人們所掌控,這是由網(wǎng)絡交往的交互性和即時性等特點決定的。7.下列對網(wǎng)絡暴力產(chǎn)生根源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開放的網(wǎng)絡交互空間,猶如眾聲喧囂的“網(wǎng)絡廣場”,由網(wǎng)絡技術本身所帶來的風險特性成為催生網(wǎng)絡暴力的技術根源。B.“仇富”、“仇官”的社會心態(tài)使社會情緒不斷郁積,加劇了社會認同的分化,成為網(wǎng)絡暴力現(xiàn)象在中國頻發(fā)的現(xiàn)實動因。C.大量的“網(wǎng)絡推手”為獲取更多的廣告收入,通過制造噱頭、吸引眼球、積聚聲勢等進行輿論操控,成為網(wǎng)絡暴力的助燃劑。D.網(wǎng)民群體年輕化的特點和懲惡揚善、除暴安良的俠義情結。使他們常常游走在暴力與正義之間,是催生網(wǎng)絡暴力的重要因素。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內(nèi)容的一項是A.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基于多種聯(lián)系紐帶或個體偏好而形成的地緣、業(yè)緣群體和趣緣群體往往都具有非組織化和陌生化的特點。B.面對質量參差不齊、真?zhèn)坞y辨的網(wǎng)絡信息,年輕化的網(wǎng)民群體很可能成為信息風險的接受者,同時也可能成為信息風險的傳播者。C.網(wǎng)絡空間的言語攻擊、形象惡搞、隱私披露等都屬于輿論范圍,不會直接對他人的生命權、身體權構成侵害D.建立以政府部門為主導、以社會力量為主體、網(wǎng)民自主參與的多元化治理結構.是規(guī)避網(wǎng)絡技術風險,應對網(wǎng)絡暴力現(xiàn)象的必然選擇。參考答案: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魏晉時代的“嘯”魏晉名士,風流倜儻,雅好長嘯。然而嘯卻不是由他們所首倡,早在《詩經(jīng)》里就屢次提到嘯,《小雅·白華》中就有“嘯歌傷懷,念彼碩人”之語。嘯,鄭玄說它的意思是“蹙口而出聲”,也就是現(xiàn)代所說的吹口哨。值得注意的是《詩經(jīng)》里出現(xiàn)的嘯者多是女性,她們心懷憂怨,發(fā)而為嘯。在其他記載中也常提到婦女作嘯,如《古今注·音樂篇》說商陵牧子婚后五年無子,將別娶,妻聞之,中夜起,倚戶而悲嘯。婦女用吹口哨來舒其不平之氣,大概是古代所常見而現(xiàn)代已較陌生的一種習俗。不過,嘯也不完全是抒情的,它也用在某些行施巫術的場合中。葛洪的《神仙傳》記西漢人劉根學成道術,郡太守知道后,命劉召鬼,如召不來,將加刑戮。劉根于是“長嘯”,嘯音非常清亮,“聞者莫不肅然,眾客震悚”。忽然南壁裂開數(shù)丈,有許多兵護送一輛車出來,車上以大繩縛著郡守已亡故的父母。至東漢時,這種音調(diào)既清越、用意又含有若干神秘色彩的嘯,逐漸從婦女和巫師那里進入文士的生活圈。魏晉以后,關于吟嘯的記事更加常見。這時的吟嘯不僅出現(xiàn)在情緒激動的場合,而且當其意趣恬適、心境曠放、談玄揮麈、登高臨遠之際,也常常且吟且嘯。但于大庭廣眾之前放聲長嘯,自然有點旁若無人的樣子??墒窃凇拔簳x之際,天下多故”犖卓不群之士由主張達生任性而走向逸世高蹈的時代背景下,這卻正是他們很欣賞的一種姿態(tài)。所以吟嘯之風,不脛而走,廣泛流行,成為名士風度的一個組成部分。其實嘯只是形式,倨傲狂放才是它的靈魂;《世說新語》用“傲然”來形容周顗嘯詠時的神態(tài),可謂搔中癢處。而這種動作和神態(tài)又可被簡稱為“嘯傲”,即郭璞《游仙詩》所說的“嘯傲遺世羅,縱情任獨往”,陶淵明《飲酒詩》所說的“嘯傲東軒下,聊復得此生”。至于《歸去來兮辭》中的“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雖不言傲,而傲世之態(tài),已盡在其中。但魏晉時的吟嘯,現(xiàn)代卻有時把它理解為“唉聲長嘆”(新版《辭源》)或“感慨發(fā)聲”(新版《辭?!罚缡?,它就只不過是一種哼哼唉唉的聲音,既談不上什么音樂性,也和講風骨、講談吐的魏晉名士的氣質頗不相投了。實際上并非如此?!妒勒f新語·任誕篇》說劉道真少時“善歌嘯,聞者留連”,《陳留風俗傳》說阮籍的歌嘯“與琴聲相諧”,都反映他們的嘯聲是帶有旋律且相當優(yōu)美的。嘯之發(fā)聲的特點不是唱,而是吹。正像《嘯旨》中說的:“夫氣激于喉中而濁,謂之言;激于舌而清,謂之嘯?!蔽氖恳鲊[的習俗在唐代尚有孑余。王維《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李白《游太山》“天門一長嘯,萬里清風來”等句便可為證。唐以后,此風漸息。到了宋代,學者講義理,士子重舉業(yè),沒有誰再像魏晉時那樣動不動就長嘯了。詩文中偶或提到嘯,多半是在掉書袋,不一定實有其事。在宋、金至元的雜劇演出中,吹口哨是丑角行當?shù)囊豁椫匾硌菁记伞5臀簳x之長嘯的藝術風格和社會意義,已經(jīng)完全不同。經(jīng)過長時間的隔膜,現(xiàn)代人對魏晉之嘯不甚了然,也就不足為奇了。1.下列關于“嘯”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嘯”雖不是由魏晉名士首倡,但卻成為魏晉名士風度的一個組成部分。B.“嘯”先秦時代即已有之,“嘯”音調(diào)清越,發(fā)聲特點是吹而不是唱。C.古代婦女作“嘯”主要是舒其不平之氣;術士作“嘯”主要是用來召鬼。D.文士“吟嘯”的習俗在唐代尚有孑余,唐之后,“吟嘯”之風漸漸平息。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詩經(jīng)》里出現(xiàn)的嘯者多是女性,在記載中常常提及的婦女作嘯大概是古代所常見而現(xiàn)代已較陌生的一種習俗。B.因為嘯的用意含有若干神秘色彩,所以至東漢時,嘯逐漸從婦女和巫師那里進入文士的生活圈。C.魏晉時的“吟嘯”并不是一種哼哼唉唉的聲音,而是帶有旋律的、相當優(yōu)美的聲音,有一定的音樂性。D.宋代詩文中偶或提及的嘯多半是在掉書袋,大多并不像魏晉長嘯那樣反映著一代風流犖卓不群的氣質了。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內(nèi)容的一項是(

)A.魏晉時吟嘯之風廣泛流行。究其原因,“魏晉之際,天下多故”,長嘯應該是魏晉士人精神苦悶的一種象征和心靈倨傲的一種表達。B.魏晉時吟嘯不僅出現(xiàn)在情緒激動的場合,也可以出現(xiàn)在意趣恬適、心境曠放之際,但于大庭廣眾之前放聲長嘯卻不被人接受。C.嘯是形式,倨傲狂放才是它的靈魂。王維《竹里館》、李白《游太山》、陶淵明《歸去來辭》等都體現(xiàn)了作者的傲世之態(tài)。D.在宋、金至元的雜劇演出中,吹口哨已經(jīng)失去魏晉時代長嘯的藝術風格和社會意義,吹口哨在雜劇演出中已經(jīng)是可有可無了。參考答案:1.C2.B3.A1.“術士作‘嘯’主要是用來召鬼”原文沒有依據(jù),無中生有。2.強加因果。3.B,“大庭廣眾之前放聲長嘯卻不被人接受”屬無中生有;C,王維《竹里館》、李白《游太山》只是證明吟嘯的習俗在唐代尚有孑余;D,“可有可無”并不準確,原文吹口哨是丑角行當?shù)囊豁椫匾硌菁记?。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題。(15分)蘇廷評①行狀蘇

軾公諱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公幼疏達不羈,讀書,略知其大義,即棄去。謙而好施,急人患難,甚于為己。衣食稍有余,輒費用,或以予人,立盡。以此窮困厄于饑寒者數(shù)矣,然終不悔。旋復有余,則曰:“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币娌粡蛺巯А茨赍髌涮镆詽囌?,既豐,人將償之,公曰:“吾固自有以鬻之,非爾故也。”人不問知與不知,徑與歡笑造極,輸發(fā)府藏。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懲,人亦莫能測也。李順反,攻圍眉州。公年二十有二,日操兵乘城。會皇考病沒,而賊圍愈急,居人相視涕泣,無復生意。而公獨治喪執(zhí)禮,盡哀如平日。太夫人憂甚,公強施施解之曰:“朝廷終不棄,蜀賊行破矣?!睉c歷中,始有詔州郡立學,士歡言,朝廷且以此取人,爭愿效職學中。公笑曰:“此好事,卿相以為美觀耳?!苯渥訉O,無與人爭入學。郡吏素暴苛,緣是大擾,公作詩并譏之。

慶歷七年五月十一日終于家,享年七十有五。聞之,自五代崩亂,蜀之學者衰少,又皆懷慕親戚鄉(xiāng)黨,不肯出仕。公始命其子渙就學,所以勸導成就者,無所不至。及渙以進士得官西歸,父老縱觀以為榮,教其子孫者皆法蘇氏。自是眉之學者,日益至千余人。然軾之先人少時獨不學,已壯,猶不知書。公未嘗問?;蛞詾檠?,公不答,久之,曰:“吾兒當憂其不學耶?”既而,果自憤發(fā)力學,卒顯于世。公之精識遠量,施于家、聞于鄉(xiāng)閭者如此。公之無傳,非獨其僻遠自放終身,亦其子孫不以告人之過也。故條錄其始終行事大略,以告當世之君子。謹狀。(節(jié)選自《蘇軾文集·卷十六》,有刪節(jié))【注】①廷評,即廷尉平,又稱廷平。蘇序:蘇軾之祖父,蘇洵之父,一生都未踏入仕途。蘇軾在“行狀”中稱其為“蘇廷評”,估計是父因子貴。行狀:古文體名,蘇廷評事略,就是講關于蘇廷評這個人的一些軼事!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日操兵乘城

乘:登B.公獨治喪執(zhí)禮

執(zhí)禮:遵奉禮制C.會皇考病沒

沒:通“歿”,去世D.所以勸導成就者

所以:……的原因3.下列句子中,表現(xiàn)蘇序有見識或有雅量的一組是(3分)

①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

②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懲

③朝廷終不棄,蜀賊行破矣

④此好事,卿相以為美觀耳

⑤公始命其子渙就學

⑥果自憤發(fā)力學,卒顯于世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蘇序自幼性格豁達開朗,不拘禮法。他讀書只求大體了解重要意旨就棄書而去,正因如此,到了壯年之后還不能熟知詩書。B.蘇序只要衣食上稍有盈余,就增加日常支出或者把它贈與他人,即使因為這樣而使自己在生活上屢次陷入困頓,他也始終不悔。C.蘇序盡管身份卑微,但目光長遠,為把兒子蘇渙培養(yǎng)成才,他極盡勸導之能事。蘇渙的學有所成,深深影響了眉州人的思想觀念。D.蘇序一生都沒有功名,這與他的個性不無關系。蘇軾為他寫作這篇“行狀”,目的是讓當世君子借此了解蘇序為人行事的大致情況。5.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1)人不問知與不知,徑與歡笑造極,輸發(fā)府藏。(3分)

(2)郡吏素暴苛,緣是大擾,公作詩并譏之。(3分)

參考答案:2.(3分)D(用來……的方法)3.(3分)C(①表現(xiàn)其為人灑脫;③表現(xiàn)其有孝心及遇事從容鎮(zhèn)定;⑥表現(xiàn)的不是蘇序,而是蘇洵)4.(3分)A(“到了壯年還不能熟知詩書”的不是蘇軾的祖父蘇序,而是蘇軾的父親蘇洵)5.(1)(3分)不管是了解的還是不了解的人(或:人不管是了解的還是不了解的),(祖父)都徑自與他們談笑且敞開心扉,相談甚歡。評分建議:語意通順,1分;徑與歡笑造極,省主語,1分;輸發(fā)府藏(fǔzàng,肺腑),1分。(2)(3分)郡中的官吏一向殘暴苛刻,因為這個(百姓)受到嚴重侵擾,祖父(就)寫詩來譏刺官吏。評分建議:語意通順,1分;素,1分;緣是大擾,省略句,1分。參考譯文:祖父,名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幼年時豁達開朗,不拘禮法,讀書只求大體了解文中的要旨,就放棄不讀。他為人謙遜,樂善好施,急人所困,甚于對待自己。衣食稍微有了結余,就增加日常開支,或者把財物施給他人,立即用完。因為這個多次在饑餓寒冷中過著窮困的生活,然而始終不后悔。不久又有了盈余,就說:“我本來知道這些終究不能困住人(或:使人受困)?!备硬辉倭呦ВㄥX財)。災荒之年,(他)賣掉自己的田地來救濟饑餓的人,豐收后,那些被救濟的人準備償還他,祖父說:“我本來自己就有賣掉它的想法,并不是因為你們的緣故啊?!辈还苁橇私獾倪€是不了解的人(或:人不管是了解的還是不了解的),(祖父)都徑自(或:隨性地)與他們談笑,且敞開心扉,相談甚歡。小人有時侮辱欺負他,祖父終沒有懲治他們,人們也不能揣測他的心理。李順叛亂,圍攻眉州。祖父當年二十二歲,每天拿著兵器登上城樓。恰逢他的父親病逝,叛賊圍攻更加緊急,城里的居民彼此看著對方哭泣,沒有再活下去的念頭??墒亲娓釜氉赞k理喪事執(zhí)守禮節(jié),竭盡哀思就像平常一樣。太夫人非常擔憂,祖父打起精神慢慢寬慰她說:“朝廷終究不會放棄我們,蜀州的叛賊將要被打敗了?!睉c歷年間,(朝廷)才下詔在州郡設立學館,讀書人歡快地談論(這件事),朝廷將根據(jù)這個選拔人才,他們爭著希望到學館里盡職(或,學習)。祖父笑著說:“這是件好事,官員把這個當著美觀罷了。”祖父告誡子孫,不要和別人爭著進學館讀書??ぶ械墓倮粢幌驓埍┛量蹋驗檫@個(百姓)受到嚴重的侵擾,祖父(就)寫詩來譏刺官吏。慶歷七年五月十一日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五歲。(我)聽說,自從五代動亂以來,蜀州求學的人減少,又因都留戀家鄉(xiāng),不愿意出來做官。祖父才讓他的兒子蘇渙到學館讀書,他用來勸導蘇渙成材的方法,沒有不用到的。等到蘇渙憑進士的身份得到官位回到家鄉(xiāng),眉州的百姓爭相觀看,把這作為榮耀的事,都效仿蘇氏的方法教導他們的子孫。從這以后,眉州求學的人,一天天的增加,增到千余人。然而我的父親小時候獨獨不愿學習,到了壯年以后,還不能熟知詩書。祖父從來沒有過問(他的學習)。有人拿這件事問他,祖父沒有回答,過了很長時間,他說:“我的兒子還要擔心他不學習嗎?”不久,(我的父親)果然自己發(fā)憤努力學習,最終在世上名聲顯揚。祖父見解精確,有遠大的器量,在家中施行的、在家鄉(xiāng)出名的事,如此等等。祖父的聲名、事跡(之所以)沒有流傳,不只是(因為)一生自我放逸(或:灑脫不羈)、遠離功名,也是他的子孫沒有把他的聲名、事跡告訴他人的過失。所以分條記下他一生行事的大概情況,來告知當世君子。恭謹陳述。5.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蘭陵武王長恭,文襄第四子也,累遷并州刺史。突厥入晉陽,長恭盡力擊之。邙山之敗,長恭為中軍,率五百騎再入周軍,遂至金墉之下,被圍甚急,城上人弗識,長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謠之,為《蘭陵王入陣曲》是也。歷司州牧、青瀛二州,頗受財貨。后為太尉,與段韶討柏谷,又攻定陽。韶病,長恭總其眾。邙山之捷,后主謂長恭曰:“入陣及深,失利悔無所及?!睂υ唬骸凹沂掠H切,不覺遂然。”帝嫌其稱家事,遂忌之。及在定陽,其屬尉相愿曰:“王既受朝寄,何得如此貪殘?”長恭未答。相愿曰:“豈不以邙山大捷,恐以威武見忌,欲自穢乎?”長恭曰:“然?!毕嘣冈唬骸俺⑷艏赏?,于此犯便當行罰,求福反以速禍?!遍L恭泣下,前膝請以安身術。相愿曰:“王前既有勛,今復告捷,威聲太重,宜屬疾,在家勿預事。”長恭然其言,未能退。及江淮寇擾,恐復為將,嘆曰:“我去年面腫,今何不發(fā)!”自是有疾不療。武平四年五月,帝使徐之范飲以毒藥。長恭謂妃鄭氏曰:“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鴆也?”妃曰:“何不求見天顏?”長恭曰:“天顏何由可見!”遂飲藥薨。贈太尉。長恭貌柔心壯,音容兼美。為將躬勤細事,每得甘美,雖一瓜數(shù)果,必與將士共之。初在瀛州行參軍陽士深表列其贓免官及討定陽陽士深在軍恐禍及長恭聞之曰吾本無此意乃求小失杖士深二十以安之。嘗入朝而仆從盡散,惟有一人,長恭獨還,無所譴罰。武成賞其功,命賈護為買妾二十人,唯受其一。有千金責券,臨死日,盡燔之。

(節(jié)選自《北齊書·高長恭傳》)4.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長恭總其眾

總:統(tǒng)領

B.為將躬勤細事

躬:親自C.今何不發(fā)

發(fā):發(fā)作

D.求福反以速禍

速:加速5.文中劃斜線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初在瀛州/行參軍陽士深表列其贓/免官/及討定陽/陽士深在軍/恐禍及/長恭聞之曰/無此意/乃求小失/杖士深二十以安之B.初在瀛州/行參軍陽士深表列其贓免/官及討定陽/陽士深在軍/恐禍及/長恭聞之曰/本無此意/乃求小失/杖士深二十以安之C.初在瀛州/行參軍陽士深表列其贓/免官/及討定陽/陽士深在軍/恐禍及長恭/聞之曰/本無此意/乃求小失/杖士深二十以安之D.初在瀛州行參軍/陽士深表列其贓/免官/及討定陽/陽士深在軍/恐禍及/長恭聞之曰/本無此意/乃求小失/杖士深二十以安之6.對文中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高長恭作戰(zhàn)勇敢,在邙山之戰(zhàn)中,他率領五百騎兵,兩次殺入敵軍陣中,同城中齊軍將士聯(lián)合將敵軍打得大敗,齊軍將士歌頌此事,后成為《蘭陵王入陣曲》這首曲子。B.高長恭因是文襄帝的四兒子,所以在回答齊后主的問話時引起齊后主的忌憚,又不能聽從尉相愿的勸告而隱退,被賜飲毒酒而死。C.高長恭在任瀛州刺史時,曾被行參軍陽士深告發(fā)貪贓枉法,所以被免職。在進攻定陽的戰(zhàn)斗中,高長恭把陽士深打了二十杖,但并不是報復。D.高長恭聲音和容貌都很美,心志雄壯,在軍中為將,能關心士卒,表明了他品行中良善的一面。但是他貪愛錢財,為人所垢。7.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長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謠之,為《蘭陵王入陣曲》是也。(5分)

(2)相愿曰:“王前既有勛,今復告捷,威聲太重,宜屬疾,在家勿預事。長恭然其言,未能退。(5分)

參考答案:4.D(“速”的意思是“招致”)5.A6.D“貪愛錢財”錯7(1)高長恭脫去頭盔,露出臉來,(城上的守軍)才派出弓弩手下城救援。將周軍打得大敗。齊軍將士一起歌頌此事,成為一曲,即《蘭陵王入陣曲》。

(2)相愿說:“大王以前既有功勛,現(xiàn)在又獲大捷,威名太重,應當借口生病回家,不要再干預政事。”高長恭認為此言有理,但最終沒有撤身退步。文言文參考譯文:蘭陵武王高長恭,是文襄皇帝(高澄)的第四個兒子,多次升遷作了并州刺史。突厥人侵晉陽,高長恭率軍盡全力反擊。齊軍在邙山之役中失利時,高長恭在中軍,率領五百騎兵再次殺入周軍,沖到金墉城下,被周軍包圍,形勢十分危急,而城上的齊軍不認識高長恭。高長恭脫去頭盔,露出臉來,城上的齊軍認出是他,才派出弓弩手下城救援,將周軍打得大敗。齊軍將士一起歌頌此事,成為一曲,即《蘭陵王入陣曲》。以后他歷任司州牧、青州、瀛州刺史,收受了不少賄賂。后來作太尉,和段韶率軍攻柏谷,又攻定陽。段韶生病,高長恭總領其軍。齊軍在邙山大捷時,齊后主(高緯)對高長恭說:“你殺入敵陣內(nèi)太深了,一旦失利,后悔都來不及?!备唛L恭說:“一想到這是和自己有切身關系的家事,我就不自覺地沖進去了?!焙笾飨訍焊唛L恭說的“家事”一詞,從此對他猜忌起來。等到高長恭在定陽,其部下相愿對高長恭說:“大王既然受朝廷重任,為什么如此貪婪?”高長恭未加回答。相愿說:“莫不是因為邙山大捷,恐怕因威武被嫉恨,便自我玷污嗎?”高長恭說:“是。”相愿說:“朝廷如果嫉恨大王,在這些事情上就可以處罰您,您本為求福,反而易招來禍患。”高長恭流下眼淚,上前跪下,向相愿請教安身之術。相愿說:“大王以前既有功勛,現(xiàn)在又獲大捷,威名太重,應當借口生病回家,不要再干預政事。”高長恭認為此言有理,但最終沒有撤身退步。等到陳國進攻江淮地區(qū),高長恭害怕重又為將帶兵作戰(zhàn),嘆息說:“我去年得了臉腫病,現(xiàn)在為何不發(fā)病呢!”從此以后,有病也不再治療。武平四年五月,后主派徐之范去毒殺高長恭。高長恭對妃子鄭氏說:“我竭盡忠誠侍奉皇上,有什么事辜負了上天,而讓我遭此毒手?”鄭氏說:“你為何不求見皇上?”高長恭說:“我哪里還能夠見到皇上!”便欽毒酒而死。死后追贈太尉的官職。高長恭外貌溫柔,但內(nèi)心豪壯,聲音和容貌都很秀美。在軍中為將,親自處理一些小事。每次得到甘美的食物,哪怕是一個瓜幾個水果,也一定和將士們分吃。當初在瀛州時,行參軍陽士深上表告發(fā)高長恭貪贓枉法,高長恭因此被免官,等到進攻定陽時,陽士深也在高長恭的軍營中,他很害怕高長恭會借機殺了自己。高長恭聽說此事后道:“我本來就沒有這種想法。”便找一個小過失,打了陽士深二十板子,讓他安下心來。一次,高長恭入朝,仆人們都走散了,只有一個人跟在身邊。高長恭回來后,誰也沒有責罰。武成皇帝(高淇)獎賞高長恭的功軍,命賈護為他買了二十個小妾,高長恭只受了一個。家中有價值上千金的債券,臨死的那天,高長恭將它們?nèi)紵袅恕?/p>

略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韋放,字元直,車騎將軍睿之子。初為齊晉安王寧朔迎主簿,高祖臨雍州,又召為主簿。放身長七尺七寸,腰帶八圍,容貌甚偉。天監(jiān)元年,為盱眙太守,尋為輕車晉安王中兵參軍,遷鎮(zhèn)右始興王諮議參軍,以父憂去職。服闋,襲封永昌縣侯,出為輕車南平王長史、襄陽太守。轉假節(jié)、明威將軍、竟陵太守。在郡和理,為吏民所稱。六年,大舉北伐,以放為貞威將軍,與胡龍牙會曹仲宗進軍。普通八年,高祖遣兼領軍曹仲宗等攻渦陽,又以放為明威將軍,帥師會之。魏大將費穆帥眾奄至,放軍營未立,麾下止有二百余人。放從弟洵驍果有勇力,一軍所仗,放令洵單騎擊刺,屢折魏軍,洵馬亦被傷不能進。放胄又三貫流矢。眾皆失色,請放突去。放厲聲叱之曰:“今日唯有死耳?!蹦嗣怆邢埋R,據(jù)胡床處分。于是士皆殊死戰(zhàn),莫不一當百。魏軍遂退,放逐北至渦陽。魏又遣常山王元昭、大將軍李獎、乞佛寶、費穆等眾五萬來援,放率所督將陳度、趙伯超等夾擊,大破之。渦陽城主王緯以城降。放乃登城,簡出降口四千二百人,器仗充牣;又遣降人三十,分報李獎、費穆等。魏人棄諸營壘,一時奔潰,眾軍乘之,斬獲略盡。擒穆弟超,并王緯送于京師。中大通二年,徙督北徐州諸軍事、北徐州刺史,增封四百戶,持節(jié)、將軍如故。在鎮(zhèn)三年,卒,時年五十九。放性弘厚篤實輕財好施于諸弟尤雍睦初放與吳郡張率皆有側室懷孕因指為婚姻。其后各產(chǎn)男女,未及成長而率亡,遺嗣孤弱,放常贍恤之。及為北徐州,時有勢族請姻者,放曰:“吾不失信于故友?!蹦艘韵ⅲ▋鹤樱┽⒙逝?,又以女適率子,時稱放能篤舊。(選自《梁書?韋放傳》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性弘厚篤實/輕財好施/于諸弟尤雍睦/初/放與吳郡張率皆有側室/懷孕因指為婚姻B.放性弘厚/篤實輕財/好施于諸弟/尤雍睦/初放與吳郡張率皆有側室懷孕/因指為嬌姻C.放性弘厚篤實/輕財好施/于諸弟尤雍睦/初/放與吳郡張率皆有側室懷孕/因指為婚姻D.放性弘厚篤實/輕財好施于諸弟/尤雍睦/初放與吳郡張率皆有側室/懷孕因指為婚姻1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太守,中國古代的一種地方官職,州郡最高行政長官,始設于戰(zhàn)國時期,稱郡守,西漢時改稱太守。B.服闋,古時指服喪期滿除服;闋,終了。古代官員遭逢父母去世時,按照規(guī)定需要離職居家守喪。C.從弟,我聞古代指與自己共曾祖父而不共父親又年幼于己的同輩男性,包括從祖弟(共曾祖父而不共祖父)和從父弟(共祖父)。D.冑,古代戰(zhàn)士穿的鎧甲,常與“甲”(古代戰(zhàn)士戴的頭盛)合稱“甲冑”,多由金屬、革或藤制成,是古代將士作戰(zhàn)時用的防護性用具。1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韋放為官頗具才干。他擔任明威將軍、竟陵太守時,治理有方,所管轄的郡政通人和,為當?shù)乩裘袼Q道。B.韋放臨危不亂。在攻打渦陽的戰(zhàn)斗中,他被流矢射中,但拒絕突圍并且嚴厲處置了勸他突圍的士兵,鼓舞了士氣。C.韋放用兵頗有計謀。渦陽城主率城投降以后,他派投降的人去敵軍報信,趁敵軍慌亂潰退之際,乘勢掩殺,大獲全勝。D.韋放篤實守信。當初與吳郡張率指腹為婚,后來張率去世,他拒絕了權勢人家的提親,履行前約,受到人們的稱贊。1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高祖遣兼領軍曹仲宗等攻渦陽,又以放為明威將軍,帥師會之。(2)放令洵單騎擊剌,屢折魏軍,洵馬亦被傷不能進。參考答案:11.C

12.D

13.B

14.(1)梁武帝派遣兼領軍曹仲宗等攻打渦陽,又任命韋放為明威將軍,率領軍隊與他會師。(2)韋放讓韋洵單槍匹馬沖擊刺殺,多次挫敗魏軍,韋洵的馬也受傷不能再前進。11.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斷句。這種題型可用排除法,結合前后文,“弘厚篤實”是一個方面的品德,“輕財好施”是一個方面的品德,不難分開搭配,所以排除B;而且這兩個品質都是修飾“韋放”的,所以排除D;“懷孕”的主語應該是“側妃”,不是“放”,所以選C。點睛:對于文言斷句類型的題目,不要急于答題,應當先誦讀這個篇段,通過誦讀,力求對全文的內(nèi)容有個大體的了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范圍,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后難的原則。找虛詞、察對話、依總分、據(jù)修辭、對稱、反復、辨句式。抓虛詞看位置:①“夫、惟、蓋、凡、竊、請、敬”等發(fā)語詞和表敬副詞,經(jīng)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語氣詞“其、蓋、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斷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對獨立的嘆詞,如嗟夫、嗟乎、嗚呼等,前后都可斷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聯(lián)詞,如“茍”“縱”“是故”“于是”“向使”“然而”“無論”“至若”“是以”“繼而”“縱使”“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常在句首的時間詞,如“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幫助斷句。②“乎、哉、也、矣、歟、焉”等語氣詞經(jīng)常放在句尾;句末語氣詞“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斷句。③“以、于、為、而、則”等連詞經(jīng)常放在句中。(2)對話、引文標志:文言文的對話、引文常常用“曰”、“云”為標志,兩人對話,一般第一次對話出現(xiàn)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語。關于利用虛詞斷句,這里有一個口訣,或許對同學們斷句會有些幫助:“曰”后冒(:),“哉”后嘆(!),“夫”“蓋”大都在句前。“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畫圓圈(。)“耶”“乎”經(jīng)常表疑問(?),“也”“者”作用要停頓?;蚓?。)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記牢。12.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學常識的熟記能力。D“甲”“冑”釋義顛倒。13.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B“嚴厲處置了勸他突圍的士兵”錯。14.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翻譯句子的能力。要字字落實,直譯為主。注意關鍵字詞,(1)“遣”:派遣;“以……為”:任命……作;“帥”同“率”,率領;“會”:會師。(2)“令”:讓、派遣;“屢”多次;“折”:挫?。弧氨弧保涸馐?。參考譯文:韋放,字元直,是車騎將軍韋睿的兒子。起初他任齊代晉安王寧朔迎的主簿,高祖到雍州,又召為主簿。韋放身高七尺七寸,腰粗八圍,容貌很偉岸。天監(jiān)元年(502),做盱眙太守,不久任輕車將軍晉安王中兵參軍,升遷擔任鎮(zhèn)右將軍始興王諮議參軍,因父親去世離職,服喪期滿,承襲先人的封爵擔任永昌縣侯,出任輕車將軍南平王長史、襄陽太守。轉任假節(jié)、明威將軍、竟陵太守。所管轄的郡政通人和,為吏民所稱道。天監(jiān)六年,梁武帝大舉北伐,任命韋放為貞威將軍,和胡龍牙與曹仲宗會合進軍。普通八年,梁武帝派遣兼領軍曹仲宗等攻渦陽,又任命韋放為明威將軍,率兵與他會師。魏大將費穆率兵突然到來,韋放軍營還未安置好,部下只有二百余人。韋放的堂弟韋洵矯健果敢有氣力,是全軍的倚仗。韋放派韋洵單槍匹馬迎敵,多次挫敗魏軍,韋洵的馬也被刺傷不能再進攻。韋放的頭盔中了三枝亂箭。眾兵士皆驚恐失色,請求韋放突圍出去。韋放厲聲呵斥道:“今天只有拼死了!”于是脫下頭盔下馬,倚著胡床指揮戰(zhàn)斗。這時士兵都殊死奮戰(zhàn),無不以一當百,魏軍退去。韋放向北追趕魏軍到渦陽,魏又派常山王元昭、大將軍李獎、乞佛寶、費穆等人帶兵五萬前來支援,韋放率領他的戰(zhàn)將陳度、趙伯超等夾擊魏軍,大敗魏軍。渦陽城主王緯交城投降。韋放登上城頂,檢閱出來投降的人四千二百人,武器充盈;又派投降過來的人三十個,分別送信給李獎、費穆等。魏人放棄了諸多營壘,一時奔潰,韋放軍乘勝追擊,敵人幾乎被捉盡了。韋放生擒費穆的弟弟費超,把他和王緯一起押送到京師。中大通二年,調(diào)任去監(jiān)管北徐州諸軍事,任北徐州刺史,增加食邑四百戶,持節(jié)、將軍等職依然在身。在任三年死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