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養(yǎng)目標】古詩詞誦讀《念奴嬌-過洞庭》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1頁
【核心素養(yǎng)目標】古詩詞誦讀《念奴嬌-過洞庭》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2頁
【核心素養(yǎng)目標】古詩詞誦讀《念奴嬌-過洞庭》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3頁
【核心素養(yǎng)目標】古詩詞誦讀《念奴嬌-過洞庭》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4頁
【核心素養(yǎng)目標】古詩詞誦讀《念奴嬌-過洞庭》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核心素養(yǎng)目標】古詩詞誦讀《念奴嬌-過洞庭》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念奴嬌過洞庭》教學設計

一、核心素養(yǎng)

(1)語言建構與運用:通過疏通疑難字詞,使學生能夠讀懂詩句,提高對古詩文的閱讀理解能力。

(2)思維發(fā)展與提升:理解詞中所說的“妙處"的內(nèi)涵,通過深入分析和思考,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3)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賞析詞中所描寫的洞庭湖恢宏的意境,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

(4)文化傳承與理解:通過學習《念奴嬌·過洞庭》,使學生深入理解古典詩詞的藝術魅力,感受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深厚底蘊。

(5)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詩人豪放、奔放的氣魄,培養(yǎng)學生的浪漫主義情懷,以及在逆境中自我治愈和超拔的精神境界。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梳理詞中的意象,把握雄渾壯闊而又澄澈空靈的意境。

領會詞人“表里俱澄澈”的精神境界及其在詞中的體現(xiàn)。

(2)教學難點

理解詞中景、情、理的融合,感悟詞人超曠的心境背后所蘊含的復雜情感。

探究本詞豪邁風格與屈原、蘇軾等前人作品風格的異同及傳承關系。

三、教學方法

誦讀法: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讓學生初步感知詞的韻律美、節(jié)奏美,為深入理解詞作奠定基礎。

問題引導法:設置層層遞進的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引導他們自主探究詞中的意象、意境、情感與哲理。

小組合作法:組織學生小組討論,促進思想碰撞,培養(yǎng)合作學習能力與團隊精神,共同解決疑難問題。

情境教學法:借助多媒體展示洞庭湖的圖片、視頻資料,創(chuàng)設情境,幫助學生直觀感受詞中描繪的景象,增強學習興趣。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5分鐘)

多媒體展示洞庭湖的壯麗風光圖片或視頻片段,同時播放輕柔舒緩的古典音樂,營造氛圍。教師旁白:“同學們,在華夏大地的中部,有一片浩渺無垠、波光粼粼的水域,它就是洞庭湖。自古以來,洞庭湖以其雄渾壯闊的景致吸引了無數(shù)文人墨客,他們在此留下了諸多傳頌千古的詩篇?!畾庹粼茐魸?,波撼岳陽城’,那是孟浩然筆下洶涌澎湃的洞庭;‘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這是劉禹錫眼中小巧精致宛如盆景的洞庭。那么,在南宋詞人張孝祥的心中,洞庭湖又有著怎樣獨特的風貌呢?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他的《念奴嬌過洞庭》,去探尋其中的奧秘。"

板書課題、作者。

(二)作者及背景介紹(3分鐘)

教師簡要介紹:張孝祥(1132—1170),字安國,號于湖居士,歷陽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zhèn))人,南宋著名詞人。他年少時便才華出眾,二十三歲時廷試第一,狀元及第,授承事郎,簽書鎮(zhèn)東軍節(jié)度判官。但他身處南宋朝廷風雨飄搖之際,主戰(zhàn)派與主和派斗爭激烈,張孝祥力主抗金,卻屢遭排擠、誣陷,仕途坎坷。這首詞是他在乾道二年(1166年),因受政敵讒害而被免職,從桂林北歸,途經(jīng)洞庭湖時所作。在這樣的人生困境下,詞人泛舟洞庭,將內(nèi)心的憤懣、高潔的情懷與對人生的思索融入了這一方天地之中。

(三)初讀感知(10分鐘)

教師富有感情地范讀全詞,要求學生注意字音的準確、節(jié)奏的把握以及韻律的起伏,同時在腦海中勾勒出詞所描繪的畫面。

學生自由朗讀,初步感受詞的內(nèi)容,圈畫出不理解的字詞。之后,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重點字詞的讀音、釋義:

“素月分輝,明河共影”中,“素月"指潔白的月亮,“明河”即銀河,“共影"意為兩者的光影交相輝映。

“表里俱澄澈”的“表里”,在這里指外在與內(nèi)在,“澄澈”意為清澈透明。

“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悠然”是閑適、淡泊的樣子,“心會"即內(nèi)心領悟。

指名學生朗讀,其他同學認真傾聽并評價,重點從讀音、節(jié)奏、情感的初步表達等方面進行點評。

全班齊聲朗讀,整體感知詞的氣勢與基調(diào),初步體會其中蘊含的情感。

(四)文本解讀(25分鐘)

意象與意境賞析(12分鐘)

教師引導:“同學們,詩詞是由一個個意象組合而成的藝術畫卷,本詞開篇就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呢?請大家找出開篇的意象,并描述畫面?!睂W生閱讀思考后回答,教師明確:開篇“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洞庭”“青草"點明地點,洞庭湖與青草湖相連,水域遼闊;“近中秋”點明時間,此時秋高氣爽;“更無一點風色”,描繪出湖面平靜無波,沒有一絲微風的景象。這幾句營造出了一個靜謐、開闊、空靈的環(huán)境,為下文的抒情奠定了基調(diào)。

接著提問:“在這樣的背景下,詞人眼中的月亮和湖水又呈現(xiàn)出怎樣獨特的姿態(tài)呢?請同學們賞析‘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學生分組討論,小組代表發(fā)言。教師總結(jié):潔白的月亮灑下銀輝,銀河的光影與之交相輝映,此時的洞庭湖,天上的月光、銀河映入湖中,湖水與天色融為一體,上下通明,“表里俱澄澈"不僅寫出了洞庭湖湖水清澈透明的外在特點,更暗示了詞人內(nèi)心純凈、毫無雜念的高潔品質(zhì),景與情在此完美交融,營造出雄渾壯闊又澄澈空靈的意境,展現(xiàn)出一種天人合一的境界。

教師進一步追問:“詞中還有哪些意象強化了這種意境?它們起到了怎樣的作用?”引導學生關注“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孤光”指月光,詞人以孤月自比,在這清冷的月光下,自己的內(nèi)心如冰雪般純凈潔白,進一步烘托出詞人孤高、脫俗的形象,強化了澄澈的意境氛圍。

情感與哲理探究(13分鐘)

教師啟發(fā):“面對如此美景,詞人的心境如何?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學生研讀詞作后回答,教師點撥:從“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可見詞人沉醉于眼前美景,內(nèi)心閑適、淡泊,達到了一種物我兩忘的境界,這種悠然自得之情難以用言語向他人傾訴。

繼續(xù)引導:“然而,詞人此時正處于被免職的人生逆境,為何能有這般超脫的心境?大家結(jié)合背景深入思考一下。"學生小組討論后,教師總結(jié):張孝祥雖仕途受挫,但他胸懷大志,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他將個人的得失榮辱置之度外,從洞庭湖的澄澈美景中汲取力量,以自然的純凈來映照內(nèi)心的高潔,達到了精神上的超脫。這種在困境中堅守自我、豁達樂觀的情懷正是本詞的深層意蘊。

最后提問:“詞的結(jié)尾‘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蘊含著怎樣的哲理?請同學們談談自己的理解?!睂W生各抒己見,教師引導歸納:詞人突發(fā)奇想,要舀盡西江之水當作美酒,把北斗星當作酒器慢慢斟飲,邀請?zhí)斓厝f物作為賓客。這幾句展現(xiàn)了詞人豪邁的氣魄與廣闊的胸襟,體現(xiàn)出一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能主宰天地萬物的豪情壯志,同時也暗示了在人生的困境中,只要胸懷寬廣、心境曠達,就能超越自我,從渺小走向偉大,化有限為無限。

(五)藝術特色賞析(10分鐘)

教師引導:“同學們,我們領略了這首詞深邃的意境與豐富的情感,它在藝術表現(xiàn)上也極具特色。請大家回顧一下,詞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來增強藝術感染力呢?"學生思考回答,教師總結(jié):比喻手法的運用精妙絕倫,如“玉鑒瓊田三萬頃”,將湖面比作美玉做成的鏡子、美玉鋪成的田野,形象地寫出了湖水的平靜、澄澈與廣闊;“肝肺皆冰雪"把內(nèi)心比作冰雪,生動地表現(xiàn)出詞人的高潔純凈。

提問:“除了比喻,還有什么手法值得關注?”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對比,如詞中“表里俱澄澈"的純凈與現(xiàn)實世界的污濁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詞人堅守內(nèi)心純凈的可貴;“盡挹西江”的豪邁氣魄與詞人當下被貶的低微處境對比,更凸顯出其豁達樂觀、胸懷天下的精神境界。

教師強調(diào):“這首詞在風格上豪邁奔放又兼具空靈澄澈,與蘇軾的豪放詞有相似之處,又獨具特色。蘇軾的豪放多側(cè)重于人生的曠達,而張孝祥此詞在豪邁中融入了對高潔人格的執(zhí)著追求與對宇宙人生的深沉思索,大家課后可以對比閱讀二人的作品,進一步體會。"

(六)誦讀與背誦(5分鐘)

教師帶領學生再次回顧全詞的意境、情感與藝術特色,然后進行配樂誦讀示范,要求學生跟讀,注意語調(diào)的抑揚頓挫、情感的飽滿充沛。

學生自由誦讀,在理解的基礎上嘗試背誦,教師巡視指導,可讓同桌之間互相檢查背誦情況。

全班齊背,強化記憶,教師給予鼓勵性評價。

(七)課堂小結(jié)(5分鐘)

教師總結(jié):“同學們,今天我們一同走進了張孝祥的《念奴嬌過洞庭》,領略了洞庭湖的雄渾與澄澈,感受到了詞人高潔的人格、豪邁的情懷與曠達的心境。在困境中,張孝祥以天地為懷,與萬物同化,為我們留下了這篇不朽的詞作。希望大家課后能繼續(xù)誦讀品味,汲取古典詩詞中的精神養(yǎng)分,讓這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