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06-秦漢時的文化(通史版)_第1頁
專題06-秦漢時的文化(通史版)_第2頁
專題06-秦漢時的文化(通史版)_第3頁
專題06-秦漢時的文化(通史版)_第4頁
專題06-秦漢時的文化(通史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備戰(zhàn)2023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突出重圍】教學課件(通史版)ThecultureofQinandHandynasties時空觀念秦朝時“焚書坑儒”雖然出發(fā)點是維護統一,但卻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西漢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鞏固了大一統,儒學成為主流思想(官方化)歷史解釋要維護政治上的大一統,必須加強思想上的大一統,因此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實行尊儒政策。史料實證運用文物、文獻史料印證秦漢文化發(fā)展的階段特點。唯物史觀理解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思想是一定時期經濟、政治的反映。家國情懷秦漢時期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鞏固時期,從法家思想到外儒內法,兼收并蓄鞏固國家統一是歷史發(fā)展的要求。突出重圍一、秦漢時期的思想

在先秦列國爭霸的時代,儒家雖然論證了君權的正當性在于行仁政,但當時尚沒有出現大一統帝國,各國任官也沒有特別傾向于儒士。而漢帝國建立后,當務之急就是重新解釋儒家經典,論證家國同構之大一統帝國的正當性,論證皇帝權威的神圣性,論證如何組建以皇權為核心的官僚系統?!瓭h代儒學要實現這些新功能,還必須從儒學原有的價值系統中推導或創(chuàng)造性轉化出若干重要的新觀念。---金觀濤、劉青峰《中國思想史十講》史料導入一、秦漢時期的思想1.秦焚書坑儒:“焚書坑儒”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2.漢初的黃老之學:漢初統治集團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訓,尊奉黃老無為思想,采取“修養(yǎng)生息”的政策,輕徭薄賦,勸課農桑。3.董仲舒的新儒學(1)背景①經濟:漢武帝時期,經濟恢復發(fā)展,國力增強,為中央集權的加強奠定了物質基礎。②政治:諸侯國勢力膨脹,土地兼并劇烈,匈奴為患,威脅西漢的穩(wěn)定。③思想: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已不能滿足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2)內容①針對加強中央集權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統”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主張。②針對加強君權需要,提出“君權神授”和“天人感應”的思想。③針對土地兼并現實,進一步發(fā)揮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張限田、薄斂、省役,以緩和階級矛盾。④針對為人處世標準,提出“三綱五?!弊鳛槿粘I顪蕜t,以穩(wěn)定統治秩序。(3)特點:把道家、法家和陰陽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新的儒學體系;儒學神學化。(4)影響①有利于鞏固大一統國家和穩(wěn)定統治秩序。②儒家思想成為歷代統治者推崇的正統思想,逐漸成為兩千多年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1、“人”“君”“天”關系:為維護君主這種無上權威董仲舒則設計了“以人隨君,以君隨天....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繁露·玉杯》)這樣一種政治結構式,在“人”、“君”、“天”中,“君”“居”“天”之下而“民”之上的核心位置,但在現實中,“天”不過是一種虛化的形象,并不具備實際的政治功能,因之這一結構實際,上是把“君”抬高到了無上位置.【知識拓展】2、“天譴說”:《春秋繁露》中提到:“國家將有失道之敗,而天乃先出災害以譴告之”?!疤熳l論”是一種唯心主義思想。董仲舒對災異緣起論述的核心是,天道與人道統一于仁德,只要“取仁于天”、仁德施政、治國家有道、天下歸心,就會天降祥瑞;反之,如若違背天理、國有失道、民心離散、諸侯背叛,就會招致災禍??梢?,董仲舒一方面主張“君權神授”加強君權,另一方面又通過“天譴論”限制君權,讓君主施“仁政”于天下,以達長治久安。即所謂“君王仁德,老天保佑;君王不仁,老天降災”。4.漢武帝的尊儒措施(1)思想:接受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2)政治:起用儒學家參政;儒學成為選撥人才、任官授爵的標準。(3)教育:為儒學所壟斷①教科書:規(guī)定儒家經典“五經”為教科書。②設立專門研究和傳播五經的“博士”③中央:興辦,大大提高了儒學的地位,④地方:各郡縣設立學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統【知識小結】漢代儒學是對先秦儒學的繼承與發(fā)展(1)繼承:漢代新儒學繼承了先秦儒學的“仁”“仁政”“禮”“為政以德”“民本”等思想。(2)發(fā)展:①增加了“天人感應”“君權神授”理論,更加強發(fā)展“君本”思想;又增加了“大一統、中央集權”思想,這些都符合漢武帝加強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需要②兼收并蓄,融合道家、法家、陰陽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③孔孟儒學強調“教化”“個人思想修養(yǎng)”,而漢代儒學則逐漸官方化,是統治者進行統治的思想工具?!竞献魈骄?】治國理念的探索[史料一]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漢書·董仲舒?zhèn)鳌穂史料二]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權和地上王權的聯系,認為君主受命于天,就應遵守自然規(guī)律,管理好社會人事,使百姓安居樂業(yè)、豐衣足食。---摘編自田昌五、安作璋主編《秦漢史》問:兩則史料體現的是董仲舒怎樣的主張和治國理念?“春秋大一統”、“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天人感應”、“君權神授”治國理念:①以思想上大一統鞏固政治上大一統;②突出君權,體現外儒內法;③突出儒家治國理念,發(fā)展了先秦的民本和“仁政”思想,為社會治理提供導向。材料董仲舒……開啟了儒學神學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進程,為封建統治找到了較為理想的意識形態(tài)。他的學說為穩(wěn)定和鞏固大一統的專制主義中夫集權的統治起了重要作用,對于形成以漢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的心理特征產生了不可估量的積極彩響。

-----田昌五、安作璋主編《秦漢史》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董仲舒新儒學的主要思想主張并概括漢代儒學的主要特點。主張:“春秋大-統”、“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三綱五?!?君權神授或君權至上:天譴說(或天人感應說或天降災異說)。(這一問是借著材料考課本)特點:董仲舒新儒學糅合了道家、法家等多學派的思想(或外儒內法);具有神學傾向(或神化君權).【合作探究2】5.對董仲舒新儒學思想主張的評價:(1)“大一統”的主張反映了中國歷史發(fā)展的主流,加強和鞏固了中央集權,維護了國家統一,對今天祖國統一大業(yè)的完成有重要現實意義。(2)“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雖有利于思想統一,維護中央集權,但限制其他學術流派發(fā)展的做法不可取,應當鼓勵各種學術思想的爭鳴。(3)“君權神授”和“天人感應”學說,屬于唯心主義,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限制君主權力過度膨脹和防止暴政。(4)“三綱”充滿封建意識,應當摒棄?!拔宄!蓖瞥缛?、義、禮、智、信,拋棄其中的封建成分,就是中華傳統美德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的“信”是今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迫切需要。請同學談談董仲舒思想的優(yōu)、缺點特點:1、以維護皇權的絕對性為最終目的,完全淪為官方的統治哲學2、核心是天人感應,在此基礎上以陰陽災異解說時事政治。3、強調王權的合理合法性,君權神授。4、以神權限制王權。5、實現了儒學對各家思想的兼容積極:1.推動儒學發(fā)展,儒學的包容性……

2.有利于國家統一,社會進步,符合大一統趨勢,加強中央集權

3.限制君權方面……一定程度上緩和了階級矛盾.

4.促進了封建社會經濟文化的發(fā)展。消極:

迷信思想;唯心主義;愚民政策;限制學術流派發(fā)展;成為后來歷代封建統治者維護統治的思想工具?!局R拓展】董仲舒新儒學的時代價值與現代意義(1)新儒學具有“經世致用”的實學功能。董仲舒論證了政治的統一性、來源性、現實性、合法性等問題,其中深含智慧,可以為現代國家治理乃至全球治理提供有益借鑒。(2)新儒學有利于大一統局面的鞏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有利于思想統一,這是華夏民族在完成了地理空間大一統的任務后,在精神空間進行的統一。這對今天的祖國統一和民族振興具有現實價值。(3)新儒學體現了創(chuàng)新意識。董仲舒的儒學是真正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政治化、實踐性的儒學思想,積極尋求與政治合作,內圣外王之道兼?zhèn)?,不僅在當時具有現實意義,對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設也有借鑒意義。(4)新儒學是儒學思想體系開放性特征的開創(chuàng)和啟動。董仲舒致力于建立一套完善的人類社會綜合思維體系,著力打造陰陽道德哲學體系,強調天下命運共同體的核心是“和諧”二、秦漢時期的科技二、秦漢時期的科技文化1.科技(1)造紙術:西漢前期已有紙。東漢改進造紙術,推動紙成為主要書寫材料,為中國和世界文化的傳播發(fā)展作出了重大貢獻。(2)數學:《九章算術》約成書于東漢,采用十進位制記數法,匯集許多算術命題。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應用數學著作,標志著中國古代以計算為中心的數學形成完整體系。(3)農學:西漢氾勝之的《氾勝之書》。(4)醫(yī)學①戰(zhàn)國問世、西漢編訂的《黃帝內經》是中醫(yī)學的奠基之作。②東漢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辨證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醫(yī)臨床學的理論基礎。2.史學:代表性成就是《史記》與《漢書》?!妒酚洝肺淖志?,人物刻畫與敘事生動,不虛美,不隱惡,是一部紀傳體通史、具史學和文學特色的不朽名著。東漢班固撰寫的《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3、文學:漢賦(1)特點:一種介于韻文和散文之間的文體,特點是講究、辭藻華麗,表現出大一統時代恢弘的文化氣度。(2)代表作:西漢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上林賦》,東漢張衡的《二京賦》。4.繪畫(1)概況:繪畫門類已很豐富,有壁畫、帛畫、木刻版畫、畫像石、畫像磚等。(2)代表:《夫婦宴飲圖》。5.漢字與書法(1)小篆:秦始皇以為基礎,統一全國文字。字體略長,筆畫圓勻,富于圖案美。(2)隸書: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漢魏時代。字體結構平衡對稱,整齊安定。三、課堂訓練突出重(2018·全國卷Ⅲ,4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東漢史學家班固所撰《漢書·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應等級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中國古代史知識,對上表的內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說明。(要求:看法具體明確,說明須史論結合。)(12分)【解析】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解題的思維過程是,首先認真閱讀材料發(fā)現,班固對歷史人物進行了相應的等級分類,一共九個等級,以德、智、功為依據,并加以品第,而且表格中只有古人,沒有今人(漢代人),明顯,他的目的是要彰顯所表之人的“善”“惡”,以“勸誡后人”。又以同類的古人為準,暗示出今人該列何等的目的。據此可知觀點有:班固按等級評價人物,儒家思想影響重大。例如,秦始皇是一個頗難品評的人人物,他統一六國,結束戰(zhàn)亂,是有功但在位施行暴政,民怨載道,班固把他列于第六品,相對漢朝的皇帝,同樣功過參半的,在《古今人表》中就可以暗示出來,反映出班固把這(些)皇帝列于何等。這種撰述方法,既表達了褒貶人物,微言大義的精神,同時避免政治上的壓力。再對材料進行整體分析后,由此提出看法;可結合中國古代史的相關內容對自己的看法予以說明,也就是寫出原因。如,看法一表中人物按善惡賢愚劃分等級,說明-儒家思想在漢代居主流地位。突出重圍突出重圍突出重圍[答案]觀點:[例一]班固按等級評價人物,儒家思想影響重大。分析:材料將歷史人物分為九等,標準多樣,儒家思想是重要標準之一。例如,秦始皇是一個頗難品評的人物,他統一六國,結束戰(zhàn)亂,是其“功”,但在位施行暴政,民怨載道,班固把他列于第六品;相對漢朝的皇帝,同樣功過參半的,在《古今人表》中就可以暗示出來,反映出班固把這些皇帝列于何等。這種撰述方法,既表達了褒貶人物,微言大義的精神,同時避免政治上的壓力??捶ǎ罕碇腥宋锇瓷茞嘿t愚劃分等級,說明儒家思想在漢代居主流地位。[例二]《古今人表》體現了班固的歷史價值觀,以及鮮明的時代特色。東漢史學家班固以表為載體,“古今為時空界定,“人”是主體。按照人物的德,智,功全方面綜合評價的標準把眾多人物分為三等九品,優(yōu)劣評價寓意其中。無論是對人物的遴選,對品第的區(qū)分,體現了班固對人物與歷史進程關系的思考。如班固把孔子的地位和影響與開天辟地的古代帝王相提并論,說明儒家思想已取得正統地位;把秦始皇列于六品,是因為秦始皇是一個頗難品評的人物,他滅六國,結束戰(zhàn)亂,實現統一,是其“功”,但實行暴政,造成秦二世而亡,亦有其過。夏桀,商紂皆為殘暴荒淫,誤國誤民之人,分列下中,下下。由此看出,作者褒貶人物,勸誡后人,微言大義的思想??傊豆沤袢吮怼敷w現的歷史人物觀,勢必和當時儒家思想的社會正統地位密不可分,也是班固受自身封建政治經濟文化倫理等因素的影響,對后世史學研究和思想發(fā)展產生深遠影響。[例三]中國古代推崇三代時期的明君及孔子,孟子等儒家的代表人物,這說明對如家“仁”的思想的傳承和對民本思想的重視。

對于能夠促進社會發(fā)展,改善民生的群體給予了高度的認可,如范蠡的等。同時,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和包容性,對于諸子百家及建立專制統治的秦始皇也給予一定的肯定。但是對于實行暴政,不注重民本的統治者諸如夏桀,商紂,則將其列為末等,充分說明了作者傳承儒家核心理念的主張,這是唯物史觀在歷史發(fā)展中的具體體現。綜上所述,作者站在文明發(fā)展的角度看待儒學的發(fā)展及其影響,是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1.(2019·新課標全國Ⅱ卷高考·25)西漢初期,道家學說兼采陰陽、儒、墨、名、法各家學說的精髓;后來董仲舒的儒家學說也吸收陰陽五行、法、道等各種思想。促成當時學術思想上呈現這種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王國勢力強大B.百家爭鳴局面的延續(xù)C.現實統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