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學校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1頁
湖北省部分學校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2頁
湖北省部分學校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3頁
湖北省部分學校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4頁
湖北省部分學校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絕密★啟用前湖北省部分學校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一、現(xiàn)代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鄉(xiāng)土社會可以說這是個“無法”的社會,假如我們把法律限于以國家權力所維持的規(guī)則,但是“無法”并不影響這社會的秩序,因為鄉(xiāng)土社會是“禮治”的社會。讓我先說明,禮治社會并不是指文質彬彬,像《鏡花緣》里所描寫的君子國一般的社會。禮并不帶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見了人點個頭”、不窮兇極惡的意思。禮也可以殺人,可以很“野蠻”。譬如在印度有些地方,丈夫死了,妻子得在葬禮里被別人燒死,這是禮。又好像在緬甸有些地方,一個人成年時,一定要去殺幾個人頭回來,才能完成為成年禮而舉行的儀式。我們在舊小說里也常讀到殺了人來祭旗,那是軍禮?!Y的內容在現(xiàn)代標準看去,可能是很殘酷的。殘酷與否并非合禮與否的問題?!白迂曈ジ嫠分q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睈烹[之心并沒有使孔子同意于取消相當殘忍的行為。禮是社會公認合式的行為規(guī)范。合于禮的就是說這些行為是做得對的,對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單從行為規(guī)范一點說,本和法律無異,法律也是一種行為規(guī)范。禮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維持規(guī)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國家的權力來推行的?!皣摇笔侵刚蔚臋嗔Γ诂F(xiàn)代國家沒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權力。而禮卻不需要這有形的權力機構來維持。維持禮這種規(guī)范的是傳統(tǒng)。傳統(tǒng)是社會所累積的經驗。行為規(guī)范的目的是在配合人們的行為以完成社會的任務,社會的任務是在滿足社會中各分子的生活需要。人們要滿足需要必須相互合作,并且采取有效技術,向環(huán)境獲取資源。這套方法并不是由每個人自行設計,或臨時聚集了若干人加以規(guī)劃的。人們有學習的能力,上一代所試驗出來有效的結果,可以教給下一代。這樣一代一代地累積出一套幫助人們生活的方法。從每個人說,在他出生之前,已經有人替他準備下怎樣去應付人生道上所可能發(fā)生的問題了。他只要“學而時習之”就可以享受滿足需要的愉快了。鄉(xiāng)土社會是安土重遷的,生于斯、長于斯、死于斯的社會。不但是人口流動很小,而且人們所取給資源的土地也很少變動。在這種不分秦漢,代代如是的環(huán)境里,個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經驗,而且同樣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經驗。前人所用來解決生活問題的方案,盡可抄襲來作自己生活的指南。愈是經過前代生活中證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于是“言必堯舜”,好古是生活的保障了。我自己在抗戰(zhàn)時,疏散在昆明鄉(xiāng)下,初生的孩子,整天啼哭不定,找不到醫(yī)生,只有請教房東老太太。她一聽哭聲就知道牙根上生了“假牙”,是一種寄生菌,吃奶時就會發(fā)痛,不吃奶又餓。她不慌不忙地要我們用咸菜和藍青布去擦孩子的嘴腔。一兩天果然好了。這地方有這種病,每個孩子都發(fā)生,也因之每個母親都知道怎樣治,那是有效的經驗。只要環(huán)境不變,沒有新的細菌侵入,這套不必講學理的應付方法,總是有效的。既有效也就不必問理由了。像有效的經驗這一類的傳統(tǒng),不必知之,只要照辦,生活就能得到保障的辦法,自然會隨之發(fā)生一套價值。我們說“靈驗”,就是說含有一種不可知的魔力在后面。依照著做就有福,不依照了就會出毛病。于是人們對于傳統(tǒng)有了敬畏之感了。如果我們在對行為和目的之間的關系不加推究,只按著規(guī)定的方法做,而且對于規(guī)定的方法帶著不這樣做就會有不幸的信念時,這套行為也就成了我們普通所謂“儀式”了。禮是按著儀式做的意思。禮并不是靠一個外在的權力來推行的,而是從教化中養(yǎng)成了個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禮是主動的。禮是可以為人所好的,所謂“富而好禮”。孔子很重視服禮的主動性,在下面一段話里說得很清楚: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弊釉唬骸胺嵌Y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边@顯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謂道德。法律是從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罰是由特定的權力所加之于個人的。道德是社會輿論所維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見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棄,是恥。禮則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禮,不但不好,而且不對、不合、不成。這是個人習慣所維持的,即使在沒有人的地方也會不能自已。禮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們行為不受規(guī)律拘束而自動形成的秩序。其實自動的說法是不正確的,只是主動地服于成規(guī)罷了。禮治的可能必須以傳統(tǒng)可以有效地應付生活問題為前提。鄉(xiāng)土社會滿足了這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用禮來維持。在一個變遷很快的社會,傳統(tǒng)的效力是無法保證的。盡管一種生活的方法在過去是怎樣有效,如果環(huán)境一改變,誰也不能再依著老法子去應付新的問題了。所應付的問題如果要由團體合作的時候,就得大家接受個同意的辦法,要保證大家在規(guī)定的辦法下合作應付共同問題,就得有個力量來控制各個人了。這其實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謂“法治”。法治和禮治是發(fā)生在兩種不同的社會情態(tài)中。這里所謂禮治也許就是普通所謂人治,但是“禮治”一詞不會像“人治”一詞那樣容易引起誤解,以致有人覺得社會秩序是可以由個人好惡來維持的了。禮治和這種個人好惡的統(tǒng)治相差很遠,因為禮是傳統(tǒng),是整個社會歷史在維持這種秩序。禮治社會并不能在變遷很快的時代中出現(xiàn),這是鄉(xiāng)土社會的特色。(摘編自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禮治秩序》)材料二曾子寢疾,病。樂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執(zhí)燭。童子曰:“華而皖,大夫之簀與?”子春曰:“止!”曾子聞之,瞿然曰:“呼!”曰:“華而皖,大夫之簀與?”曾子曰:“然。斯季孫之賜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簀。”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變。幸而至于旦,請敬易之。”曾子曰:“爾之愛我也不如彼。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斃焉斯已矣?!迸e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沒。(選自《禮記·檀弓上》)(大體意思:病危的曾子認為自己的身份不適合使用大夫才能享用的席子,不顧弟子的勸阻執(zhí)意更換。他回到自己的席子上,還沒躺安穩(wěn)就去世了。)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禮治”社會,雖然“無法”,但是不代表沒有規(guī)則,并不影響社會運行的秩序??梢娫卩l(xiāng)土中國中禮治優(yōu)于法治。B.“禮治”并非文明的代名詞。“禮”其實很野蠻,其與“法”的不同在于維持規(guī)范的力量,前者來自傳統(tǒng),后者來自國家權力。C.“禮”的形成與發(fā)揮作用和鄉(xiāng)土社會安土重遷的特點有關,它從傳統(tǒng)社會經驗與教化中養(yǎng)成了人主動而非自動的敬畏與服從。D.道德和禮是個人習慣所維持的。如果做了不道德的事情,即使在沒有人的地方也會不能自已。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鄉(xiāng)土社會的禮有自己的形成過程:從經驗到傳統(tǒng),從傳統(tǒng)到儀式。B.鄉(xiāng)土社會滿足了禮治實施的前提,因此它的秩序可以用禮來維持。C.傳統(tǒng)是社會積累的為了滿足社會中各分子的生活需要的經驗方法。D.禮是從教化中養(yǎng)成了個人的敬畏之感,要靠一個外在的權力來推行。3.下列選項中,最適合作為論據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A.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荀子·修身》)B.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告子》)C.金窩銀窩,不如家里的草窩。(中國諺語)D.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是所,而眾星拱之。(《論語·為政》)4.材料一主要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請簡要分析。5.結合材料一,談談你對材料二中“曾子易簀”這個故事的理解?!敬鸢浮?.C2.D3.A4.①舉例論證。作者舉自己在昆明的真實經歷來證明傳統(tǒng)是鄉(xiāng)土社會積累的經驗,是一種生活的保障,增強論證效果,更有說服力。(或以“殺了人來祭旗”為例,目的是證明禮即便殘忍,只要符合社會公認的行為規(guī)范,便是對的。)②對比論證。文章把禮和法律進行對比,目的是證明禮是社會公認合式的行為規(guī)范,維持禮這種規(guī)范的是傳統(tǒng)。(或將“禮治”與“人治”“法治”進行比較,突出鄉(xiāng)土社會中“禮治”的特點。)③引用論證。引用了《論語》中“顏淵問仁”來論證禮不是靠一個外在的權力來推行的,人服禮是主動的。5.①“曾子易簀”這個故事體現(xiàn)了“什么身份使用什么器物”,說明禮在當時是社會公認合式的行為規(guī)范;②曾子在病重之際還堅持更換與自己身份和地位不符的床席,這表現(xiàn)了曾子恪守禮法的堅定信念;③哪怕弟子勸阻曾子,病危不必更換席子,但曾子出于內在服禮的主動與自覺,認為必須服禮,否則他就不能自已?!窘馕觥俊?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可見在鄉(xiāng)土中國中禮治優(yōu)于法治”曲解文意。文中只是說“但是‘無法’并不影響這社會的秩序,因為鄉(xiāng)土社會是‘禮治’的社會”,并沒有“禮治”和“法治”的比較。B.“‘禮’其實很野蠻”錯,原文是“禮可以很野蠻”,“可以”只是指出了一種可能性。選項表意絕對。D.“道德和禮是個人習慣所維持的”表述錯誤,原文中是“道德是社會輿論所維持的”,“禮則有甚于道德??這是個人習慣所維持的”。故選C。【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多個信息進行比較、辨析的能力。D.“要靠一個外在的權力來推行”錯,文中說“禮并不是靠一個外在的權力來推行的”。故選D。【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材料一觀點是鄉(xiāng)土社會是一個禮治的社會。A.意思是人不守禮就沒法生存,做事沒有禮就不能成功,國家沒有禮則不安寧。強調禮治的重要性。B.意思是仁義禮智是人性所固有的。C.強調鄉(xiāng)土社會安土重遷不流動性。D.孔子說:“(周君)以道德教化來治理國政,自己便會像北極星一般,在一定位置上,別的星辰都環(huán)繞它?!边@句話一方面體現(xiàn)了自我主義的相對性和伸縮性,說明孔子是會推己及人的,雖然放之四海,中心還是在自己,在《鄉(xiāng)土中國》中用來說明差序格局。另一方面,“為政以德”這句話還在《鄉(xiāng)土中國》中用來和“苛政猛于虎”的橫暴權力作對比,說明權力的教化性。故選A。【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①舉例論證?!啊霉攀巧畹谋U狭恕N易约涸诳箲?zhàn)時,疏散在昆明鄉(xiāng)下,初生的孩子,整天啼哭不定,找不到醫(yī)生,只有請教房東老太太。她一聽哭聲就知道牙根上生了‘假牙’……”,作者舉自己在昆明的真實經歷來證明傳統(tǒng)是鄉(xiāng)土社會積累的經驗,是一種生活的保障,增強論證效果,更有說服力。(或“我們在舊小說里也常讀到殺了人來祭旗,那是軍禮?!Y的內容在現(xiàn)代標準看去,可能是很殘酷的”,以“殺了人來祭旗”為例,目的是證明禮即便殘忍,只要符合社會公認的行為規(guī)范,便是對的。)②對比論證?!岸Y是社會公認合式的行為規(guī)范。合于禮的就是說這些行為是做得對的,對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單從行為規(guī)范一點說,本和法律無異,法律也是一種行為規(guī)范。禮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維持規(guī)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國家的權力來推行的?!畤摇侵刚蔚臋嗔?,在現(xiàn)代國家沒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權力。而禮卻不需要這有形的權力機構來維持。維持禮這種規(guī)范的是傳統(tǒng)”,文章把禮和法律進行對比,目的是證明禮是社會公認合式的行為規(guī)范,維持禮這種規(guī)范的是傳統(tǒng)。(或“法治和禮治是發(fā)生在兩種不同的社會情態(tài)中。這里所謂禮治也許就是普通所謂人治,但是‘禮治’一詞不會像‘人治’一詞那樣容易引起誤解,以致有人覺得社會秩序是可以由個人好惡來維持的了。禮治和這種個人好惡的統(tǒng)治相差很遠,因為禮是傳統(tǒng),是整個社會歷史在維持這種秩序”,將“禮治”與“人治”“法治”進行比較,突出鄉(xiāng)土社會中“禮治”的特點。)③引用論證?!翱鬃雍苤匾暦Y的主動性,在下面一段話里說得很清楚: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釉唬骸嵌Y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仠Y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引用了《論語》中“顏淵問仁”來論證禮不是靠一個外在的權力來推行的,人服禮是主動的?!?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運用文中信息的能力。①材料一“禮是社會公認合式的行為規(guī)范。合于禮的就是說這些行為是做得對的,對是合式的意思”。曾子之所以在臨死之前堅持更換席子,是因為這個席子不合自己的身份,不符合“禮”。“曾子易簀”這個故事體現(xiàn)了“什么身份使用什么器物”,說明禮在當時是社會公認合式的行為規(guī)范;②曾子在病重之際還堅持要更換與自己身份和地位不符的床席,乃至在更換床席的過程中死去,表現(xiàn)了曾子恪守禮法的堅定信念,更體現(xiàn)儒家禮法至上的觀念。③材料一“禮并不是靠一個外在的權力來推行的,而是從教化中養(yǎng)成了個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禮是主動的”?!霸唬骸蜃又「镆?,不可以變。幸而至于旦,請敬易之。’”,“曾子曰:‘爾之愛我也不如彼。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斃焉斯已矣?!e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沒”,哪怕弟子勸阻曾子,病危不必更換席子,但曾子出于內在服禮的主動與自覺,認為必須服禮,否則他就不能自已。二、小說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文本一:我擋住了什么劉亮程又刮起了風,天空什么都沒有。這片大地早已經被風搜刮干凈,只剩下土。那些殘墻上的土,一點一點地被風摳下來,刮走,讓我看著心疼。我知道我無法阻止——許多年前我把房后面的一棵榆樹移到屋前面,把紛涌向西的一群羊迎頭攔住,趕向東邊河灣的草灘時,我以為我能改變許多東西,能阻擋住那些事物的流散與消逝。我確實曾經阻擋住了什么。至少,我止住了我的心,讓它永留在這個村莊里。我止住了我日漸淡忘的記憶——我自己不能留住的,我扔在風里。這個世界無法留存的,我存放在心中。我不管別的。我的心中只存放一個村莊,完完整整,那些牲畜、人、草木、陽光雨水和腳印,連夕陽下彌漫的塵土都一粒不少。我走過院子,站在以前院門的豁口處時,吹到身上的風突然猛烈了,風扯我的衣服,往后扭我的頭,發(fā)著狂要把我推開——許多年前的那些深夜里,風就是這樣在推刮那兩扇院門。它們支撐不住了,便猛地敞開,風呼嘯著灌進院子,踢翻地上的筐,扯走繩子上的衣服,一把一把撕垛上的干草往天上扔……院門拼命扇動、啪啪直響,像個嚇傻的人亂揮著雙手大聲喊叫:風進院子啦!風進院子啦!我們在夢中迷迷糊糊聽到喊聲。“院子里有響動?!比苣媚_蹬醒我。我推醒大哥。大哥壓低嗓子喊父親。母親醒來了,正摸火柴點燈。多少年后我知道那扇風中的院門承受了什么?,F(xiàn)在,幾乎所有的院子不復存在,院門消失。村莊大敞在曠野。只有不多的一些舊土墻仍在阻擋和挽留著什么。我想再看一眼這個村子。我真的該離開了。村里已經沒有我的事情。他們一車一車往家里收東西,拉過去一車苞谷棒子,運過去一車草,再拉過去一車苞谷桿。我站在路邊上,閑甩著手。他們見了我總要拉一把牛韁繩,車停下來跟我說幾句閑話。有時牛不愿意停,一甩頭,走過去幾丈遠才慢騰騰停下?!暗椒孔永锶ヂ铩!彼麄儗ξ液啊!安涣?。我沒事??烀δ愕陌?。”我說。“也沒啥忙的。就一點點糧食?!彼麄冋f著車又開始走動了。我讓他們的收獲遲緩了一會兒。我輕腳慢踏地走過村莊走向那片田地時,還是驚動了他們。他們停住摘棉花的手、掰苞谷的手、割草平埂子的手,目光遲疑地望著我——秋天在這一刻慢了下來,像一輛車緩緩停住,其他地方的秋天如期運行,為同樣一點點糧食那里的人們忙個不停。只有在黃沙梁,這車裝得滿滿的玉米棒子會晚幾步走進院子。那幾朵雪白的棉花在人手邊多開放了一會兒。剩在地里的半車棒子會多等一陣子,或許會留在地里過夜。我一個人站在路邊,就讓一個村莊的秋收稍稍推遲。那時候,許許多多的樹木站在村里村外,許許多多的墻和門,許許多多的人和牲畜們,它們延遲了什么,讓早該發(fā)生的哪些事情,遲遲沒有發(fā)生。每一場風后,看那些偎在墻根院角沒有刮跑的土、草葉、布條、蟲子和雞,我就知道村莊留住的比這更多。而我,只留住了一個村莊。文本二:作為“鄉(xiāng)村哲學家”,劉亮程的散文透過對村莊事物的觀察,顯示出獨有的家園意識,并以人的存在為前提,揭露出人生在世不可避免所要面對的孤獨感和宿命感。作家還將目光聚焦在家園的生態(tài)上,凸顯了萬物平等的生態(tài)意識和與時俱進的生態(tài)智慧。面對家園的荒蕪之景,作家從時間、空間維度對現(xiàn)代性進行了深刻反思,劉亮程將這種反思建立在“時間觀”上,建構了“黃沙粱時間”,同時,作家還在空間維度上用文字建構了一座可供靈魂棲居的精神家園,以期達到精神還鄉(xiāng)的永恒追求。作家對藝術形式的追求集中在語言風格的詩化方面,以強調“萬物有靈”的生態(tài)思想以及表現(xiàn)村莊從“熱鬧”到“荒蕪”的變化。劉亮程散文“詩化”的語言風格呈現(xiàn)出簡潔凝練的特點,又飽含深厚質樸的地方風韻,使得散文透露出理性的思考。(摘自杜一諾《劉亮程散文創(chuàng)作論》)6.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多次寫村莊的人和物,表達了作者對歲月的追懷,流露出作者對時間流逝的傷感,字里行間透露著些許苦澀。B.“這片大地早已經被風搜刮干凈,只剩下土”,形象具體地展現(xiàn)了時光流逝的過程,直接表達了記憶之于生命的重要意義。C.本文賦予各種事物以生命,被風推刮的院門終究阻擋不了時光的侵襲,文章通過村莊的事物傳達一種對時代、自然、生命的深刻理解。D.文章以“而我,只留住了一個村莊。”結尾,含蓄雋永,發(fā)人深思,引發(fā)了讀者對于村莊的沒落與時代的發(fā)展的思考。7.下列對文本一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看那些偎在墻根院角沒有刮跑的土、草葉、布條、蟲子和雞”,運用了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現(xiàn)在村莊日子的悠然自在。B.“院門拼命扇動、啪啪直響,像個嚇傻的人亂揮著雙手大聲喊叫”,運用了比喻等手法,生動地描摹了風突然猛烈的情狀,表達對過去的時光無可挽回的傷感。C.本文句子整散結合,錯落有致,有一種舒卷自如、無拘無束的的美感。許多句子獨立成段,借助這一方式使文章節(jié)奏舒緩有致。D.本文語言平實質樸、真切深刻、平易近人,用最簡單的方式傳遞最細膩深沉的情感,意味深長,引人入勝。8.文中畫線句是否矛盾?結合文章內容談談你的理解。9.請結合兩則文本,談談“鄉(xiāng)村哲學家”劉亮程的散文藝術特色。【答案】6.B7.A8.不矛盾?!拔抑牢覠o法阻止”,指“我”在多年前所做的阻擋住那些事物的流散與消逝的努力,沒有真正的阻止時間的流逝、村莊的沒落?!拔掖_實曾經阻擋住了什么”是指“我”將我能記住的完整的村莊留在了心里。時間終將過去,人力無法改變,但記憶可以留存。作者以看似沖突的語句表達對生命、時間的思考,所以不矛盾。9.①顯示出獨有的家園意識。文本一中“我”試圖阻擋時間,阻擋村莊的沒落,最終只能帶著記憶看著村莊在新的時代里走向沒落,揭示了孤獨感和宿命感。②建構了“黃沙梁時間”和精神家園?!捌渌胤降那锾烊缙谶\行”,“只有在黃沙梁”慢下腳步,作者用慢下來的時間,給讀者帶來有關時代文明更深層的哲學思考。③語言風格詩化,又飽含深厚質樸的地方風韻。作者運用簡練生動的語言,將鄉(xiāng)村中常見事物展現(xiàn)給讀者,營造出鄉(xiāng)土氣息的蒼涼氛圍,使得散文透露出理性的思考。④聚焦家園的生態(tài)。作者將事物人格化,時間無差別地對待村莊里的人和事物,凸顯了萬物平等的生態(tài)意識?!窘馕觥俊?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與分析的能力。B.“直接表達了記憶之于生命的重要意義”錯誤。結合原文“這片大地早已經被風搜刮干凈,只剩下土。那些殘墻上的土,一點一點地被風摳下來,刮走,讓我看著心疼”,可知本句作者對時間流逝的心痛和傷感。選項“直接表達”應為“間接表達”。故選B。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與鑒賞的能力。A.“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現(xiàn)在村莊日子的悠然自在”錯誤。結合原文“我就知道村莊留住的比這更多。而我,只留住了一個村莊”,可知此處是把村莊和我對比,表現(xiàn)我的孤獨感和宿命感。故選A?!?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與分析的能力。結合原文“我知道我無法阻止——許多年前……我以為我能改變許多東西,能阻擋住那些事物的流散與消逝”,可知句中破折號起補充說明的作用,作者舉許多年前移樹、攔養(yǎng)的事例,表達了“我”在多年前所做的阻擋住那些事物的流散與消逝的努力,沒有真正的阻止時間的流逝、村莊的沒落的傷感。結合原文“我確實曾經阻擋住了什么。至少,我止住了我的心,讓它永留在這個村莊里……我的心中只存放一個村莊”,可知我把記憶留存在心里,把一個完整的村莊留在了心里。綜合來看,“我知道我無法阻止”側重于寫“我”無法阻止時間的流逝和村莊的沒落,“我確實曾經阻擋住了什么”側重于強調面對時光流逝和村莊的沒落,“我”要留存好對村莊的記憶。兩句話都體現(xiàn)了對生命和時間的思考,所以不矛盾?!?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本的文體特征和主要表現(xiàn)手法的能力。文本二從四個方面介紹了劉亮程的散文藝術特色,一是顯示出獨有的家園意識,二是聚焦家園的生態(tài),三是建構了“黃沙梁時間”和精神家園,四是語言風格詩化,又飽含深厚質樸的地方風韻。根據題干要求,要結合文本一的內容,分析以上四個藝術特色的表現(xiàn)。結合原文“我以為我能改變許多東西,能阻擋住那些事物的流散與消逝”“只有不多的一些舊土墻仍在阻擋和挽留著什么”“我想再看一眼這個村子。我真的該離開了。村里已經沒有我的事情”“我一個人站在路邊,就讓一個村莊的秋收稍稍推遲”“它們延遲了什么,讓早該發(fā)生的哪些事情,遲遲沒有發(fā)生”“只留住了一個村莊”,可知“我”試圖阻擋時間,阻擋村莊的沒落,最終只能帶著記憶看著村莊在新的時代里走向沒落,揭示了孤獨感和宿命感,顯示出獨有的家園意識。結合原文“它們支撐不住了,便猛地敞開,……院門拼命扇動、啪啪直響,像個嚇傻的人亂揮著雙手大聲喊叫”“多少年后我知道那扇風中的院門承受了什么”“看那些偎在墻根院角沒有刮跑的土、草葉、布條、蟲子和雞,我就知道村莊留住的比這更多”,可知作者聚焦家園的生態(tài)。作者將事物人格化,時間無差別地對待村莊里的人和事物,凸顯了萬物平等的生態(tài)意識結合原文“其他地方的秋天如期運行,為同樣一點點糧食那里的人們忙個不停。只有在黃沙梁,這車裝得滿滿的玉米棒子會晚幾步走進院子”“剩在地里的半車棒子會多等一陣子,或許會留在地里過夜”,可知作者用“其他地方的秋天如期運行”,“只有在黃沙梁”慢下腳步,建構了“黃沙梁時間”和精神家園,給讀者帶來有關時代文明更深層的哲學思考。結合原文“又刮起了風,天空什么都沒有。這片大地早已經被風搜刮干凈,只剩下土。那些殘墻上的土,一點一點地被風摳下來,刮走,讓我看著心疼”使用短句和簡潔的斷句,語言簡潔,富有詩意;通過“它們支撐不住了,便猛地敞開,……院門拼命扇動、啪啪直響,像個嚇傻的人亂揮著雙手大聲喊叫”“看那些偎在墻根院角沒有刮跑的土、草葉、布條、蟲子和雞”擬人化描寫,充滿詩意;“正摸火柴點燈”“苞谷棒子”“割草平埂子的手”等方言俗語,將鄉(xiāng)村中常見事物展現(xiàn)給讀者,營造出鄉(xiāng)土氣息的蒼涼氛圍,使得散文透露出理性的思考。三、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甲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暴,不復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節(jié)選自《荀子·勸學》)乙人之性惡,其善者偽①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順是,故爭奪生而辭讓亡焉;生而有疾惡焉,順是,故殘賊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聲色焉,順是,故淫亂生而禮義文理②亡焉。然則從人之性,順人之情,必出于爭奪,合于犯分亂理,而歸于暴。故必將有師法之化,禮義之導,然后出于辭讓,合于文理,而歸于治。用此觀之,然則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偽也。故枸木必將待櫽栝③蒸矯然后直,鈍金必將待礱礪然后利。今人之性惡,必將待師法然后正,得禮義然后治。今人無師法,則偏險而不正;無禮義,則悖亂而不治。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惡以為偏險而不正悖亂而不治是以為之起禮義制法度以矯飭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教化人之情性而導之也。始皆出于治,合于道者也。今人之化師法、積文學、道禮義者為君子,縱性情、安恣睢而違禮義者為小人。用此觀之,然則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偽也。(節(jié)選自《荀子·性惡》)【注】①偽:通“為”,人為努力。②文理:禮法。③櫽栝(yǐnguā):矯正竹木彎曲的工具。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惡/以為偏險而不正/悖亂而不治/是以為之起禮義/制法度/以矯飭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教化/人之情性而導之也/B.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惡/以為偏險/而不正悖亂而不治/是以為之起禮義/制法度/以矯飭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教化人之情性而導之也/C.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惡/以為偏險而不正/悖亂而不治/是以為之起禮義/制法度/以矯飭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教化人之情性而導之也/D.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惡/以為偏險/而不正悖亂而不治/是以為之起禮義/制法度/以矯飭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教化/人之情性而導之也/11.下列對選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勸學》選文開篇即提出中心觀點,接著有條理、有層次地闡述了學習對人的重要作用。B.《性惡》選文中認為人性之所以為惡,是因為人生來而有好利等人性,而這些人性會令禮義辭讓等德行消失。C.《性惡》選文中認為人一定要靠師法,得到禮義,然后得到安定,才能成為君子。否則,放縱性情,違背禮義,會成為小人。D.《勸學》選文善用比喻闡述道理,說理透徹?!缎詯骸愤x文在闡釋相似道理時,所用的手法卻完全不同。1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3)用此觀之,然則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偽也。13.選文乙中的觀點,能否論證選文甲的中心論點?請作出判斷并闡明你的理由。【答案】10.C11.D12.(1)君子廣博地學習,并且每天檢驗反省自己,那么他就會智慧明理并且行為沒有過錯了。(2)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卻可以橫渡長江黃河。(3)由此看來,既然這樣人的本性是邪惡的道理就很明顯了,那些善良的行為是人們后天的作為。13.可以論證。甲的中心論點是“學不可以已”,分論點是“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選文乙的主要觀點是“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今人之性惡,必將待師法然后正,得禮義然后治”,意在強調人為努力、后天學習對改善性惡的重要作用。這和甲文是一致的。【解析】【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古代的圣王因為人的性惡,因為偏險而不端正,悖亂而不安定,為此而建立禮義,制定法度,用來整治人的情性,改正人的情性,馴服教化人的情性,引導人的情性?!捌U而不正”與“悖亂而不治”結構一致,句意相關,中間斷開,排除BD?!耙猿C飭人之情性而正之”與“以教化人之情性而導之”結構一致,句意相關,中間斷開,排除A。故選C。1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D.“手法卻完全不同”錯,《勸學》中荀子用了大量的比喻說明人只有通過后天的學習才能改變惡性;在《性惡》節(jié)選的這些文字中同樣可以看到這種手法,如:“故枸木必將待櫽栝蒸矯然后直,鈍金必將待礱礪然后利。”故選D?!?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博學”,廣泛地學習;“參省”,檢查、省察;“知”通“智”,智慧。(2)“假”,借助;“水”,游泳;“絕”,橫渡。(3)“然則”,這樣那么;“明”,明顯;“偽”,通“為”,人為努力?!?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思想觀點的能力。甲的中心論點是“學不可以已”,即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分論點是“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人可以通過后天的努力,提高自己,改變自己。選文乙的主要觀點是“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今人之性惡,必將待師法然后正,得禮義然后治”,意為人的本性是惡的,而所謂善的,是人為努力;現(xiàn)在人的性惡,一定要靠老師、法制,然后才能改正,有禮義然后才能治理安定。即“人性本惡,師法、禮義的教化可以端正惡的性情”,意在強調人為努力、后天學習對改善性惡的重要作用。這和甲文是一致的。故可以論證。參考譯文:甲君子說: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從藍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藍草的顏色更深;冰是水凝結而成的,卻比水還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線,用煣的工藝把它制成車輪,那么木材的彎度就合乎圓的標準了。即使又被風吹日曬而干枯了,木材也不會再挺直,是因為經過加工使它成為這樣的。所以木材用墨線量過再經斧鋸加工就能取直,刀劍在磨刀石上磨過就能變得鋒利,君子廣博地學習并且每天檢驗反省自己,那么他就會智慧明達而且行為沒有過失了。我曾經整天思索,卻不如片刻學到的知識多;我曾經踮起腳遠望,卻不如登到高處看得廣闊。登到高處招手,胳膊沒有加長,可是別人在遠處也能看見;順著風呼叫,聲音沒有變得洪亮,可是聽的人在遠處也能聽得很清楚。借助車馬的人,并不是腳走得快,卻可以達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卻可以橫渡江河。君子的資質秉性跟一般人沒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罷了。乙人的本性是惡的,而所謂善的,是人為努力?,F(xiàn)在的人性,有生下來而貪好私利的,順著這個性,會出現(xiàn)爭奪,而辭讓的德行就消失了。有生下來而嫉妒、憎恨的,順著這個性,會有對人的傷害,而忠信的德行就消失了。有生下來而有耳目的欲望,有喜歡聲色欲望的,順著這個性,會有淫亂出現(xiàn),而人的禮義文理秩序就消失了。那么,放縱人的本性,依從人的情欲,就一定導致爭搶掠奪,一定跟違犯等級名分、擾亂禮義法度的行為相合,而最終回到亂動局面。所以一定要有老師法制的教化,禮義的教導,然后才會有辭讓的德行出現(xiàn),合乎文理秩序,最后歸于治理安定。由此看來,人的性是惡的,就很明顯了,而善就要人為努力了。所以彎曲的木材,一定要靠櫽栝蒸熱矯正,然后才直;不鋒利的刀劍,一定要磨礪,然后才鋒利;現(xiàn)在人的性惡,一定要靠老師、法制,然后才能改正,有禮義然后才能治理安定。現(xiàn)在的人沒有老師、法制,就會偏邪險惡而不端正;沒有禮義,就會悖亂而不安定。古代的圣王因為人的性惡,因為偏險而不端正,悖亂而不安定,為此而建立禮義,制定法度,用來整治人的情性,改正人的情性,馴服教化人的情性,引導人的情性。今人的性情都是由安定而表現(xiàn),合乎道統(tǒng)?,F(xiàn)在的人,接受老師、法制的教化,積累文化知識,實行禮義的人,便是君子;放縱性情,安于恣肆放蕩,違背禮義的人,便是小人。由此看來,人的性是惡的,就很明顯了,而善就要人為努力了。四、古代詩歌閱讀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秋風(其二)杜甫秋風淅淅吹我衣,東流之外西日微。天清小城搗練急,石古細路行人稀。不知明月為誰好,早晚孤帆他夜歸。會將白發(fā)倚庭樹,故園池臺今是非。14.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的前四句重在寫景,詩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見到的,耳中所聽到的,天地四方,暮景處處,寒冷凄絕。B.第一句直陳題目,寫秋風的聲響,又以“我衣”二字引人入境,讓人似感身上寒意,為全詩奠定基調。C.第二句為詩人遠望所見,逝水滾滾東流,殘日西墜,光線微弱,讓人頓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傷。D.第三、四兩句寫秋風起天氣清,風中傳來聲聲急促的戍軍練兵之聲,山高路窄,小徑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15.有人說,詩歌的后四句詩人抒發(fā)思歸之情,“悲中有樂,樂而更悲”,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敬鸢浮?4.D15.①最后四句,句句飽含悲情,悲望月思歸而難歸、悲掛帆可還鄉(xiāng)卻不是今夜、悲他日歸家卻已漂泊一生滿頭白發(fā)、悲故園池臺不知是否已殘毀。②悲情中也有樂筆,詩人想象早晚有一天會在月夜乘舟歸鄉(xiāng),會倚靠庭院舊樹欣然滿足,飽含希望之樂。③樂筆更添悲情,現(xiàn)實與想象形成對比,雖有想象中的歸家之樂,但對照眼前不得歸的現(xiàn)實處境,讓人更覺不歸的心酸?!窘馕觥俊?4題詳解】此題考核詩歌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個選項一個考點,幾乎涵蓋詩歌的所有內容,注意結合全詩進行分析,主要的錯誤是意象的含義不對,手法不準確,手法的解說和藝術效果的分析不對,語言方面主要是風格不正確,內容一般為曲解詩意,答題時注意仔細辨析。本題中,D項,“風中傳來聲聲急促的戍軍練兵之聲”理解有誤,“搗練”是搗洗絲絹,意指家中人為遠行人備置寒衣。不是急促的戍軍練兵之聲。故選D?!?5題詳解】此題考核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重點考核詩歌的情感,分析詩歌的情感注意以詩歌的抒情方式、注釋、標題和詩中的表情達意的重點詞句作突破口,答題時先答出情感,然后結合詩歌的內容解說。答題時要明確題干的要求“悲中有樂,樂而更悲”,根據詩中的重點詞句分析“悲”和“樂”。首先根據“早晚孤帆他夜歸”“故園池臺今是非”分析“思鄉(xiāng)”的悲情,“不知明月”句用語俏皮,似乎在妒忌他人團圓美好,淚中含樂;“白發(fā)倚庭樹”

想象歸鄉(xiāng)的情景,飽含希望之樂。頸聯(lián)“不知明月為誰好,早晚孤帆他夜歸”不知道明月是為了誰照路,反正遲早他會乘坐小舟歸來?!安恢髟隆本溆谜Z俏皮,妒忌他人團圓美好,淚中含樂。想象早晚有一天會在月夜乘舟歸鄉(xiāng),會倚靠庭園舊樹欣然滿足,飽含希望之樂。種種想法,牽動了詩人無限的悲哀之情。雖有想象中的歸家之樂,但對照眼前不得歸的現(xiàn)實處境,悲情是主調。尾聯(lián)“會將白發(fā)倚庭樹,故園池臺今是非”頭發(fā)慢慢白了依靠在庭樹旁邊,原來庭院和水池已經和原來不一樣。等到白首回家的那天,在庭中體味世事人生。但故園池臺如今是否還在?展現(xiàn)對故園的憂慮。白發(fā)之時要回家,但有家可回嗎?體現(xiàn)出杜甫悲劇意識的特征。最后四句,望月思歸而難歸,掛帆可還鄉(xiāng)卻不是今夜,他日歸家卻因一生漂泊而華發(fā)滿頭,牽掛故園池臺不知是否殘毀?!军c睛】詩歌的情感分析的題目一直是考試的重點,但是考核的難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不知道答題的突破口,答題時要注意結合詩中標題、注釋和詩中表情達意的重點句子作答,重點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詩歌中的重點詞語,這樣就能和給的答案無限接近,還要注意詩歌的抒情方式,根據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題時情感都要求結合詩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棄詩句。五、語言文字運用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既要提得起,又要放得下。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所以,我們不要為得到而大喜,也不要為失去而大悲。當遭遇挫折和失敗時,我們當然可以用恰當的方式來宣泄內心的苦悶,但不可頹廢,人生路上充滿,某一次失敗是不足為怪的,何必過分去計較呢?失敗后,我們不要氣餒,不要灰心,不要放棄,更不能、自暴自棄,因為時間是創(chuàng)傷的最好療藥。善待自己吧,因為善待自己是上帝賦予我們每個人的一種權力。當收獲成功時,我們當然可以歡呼雀躍,但不可,因為往往驕兵必敗。我們大可以盡快放下成功的花束,摒棄逆境的干擾,重新設置挑戰(zhàn)目標,并為之不懈努力。雖然不至于,但我們可以收獲另一個人生的成功。笑對人生,以既定的目標為出發(fā)點,奏響每一個生命中的音符,奮然前行。盡管未來的路是否充滿泥濘,我們都要風雨兼程。如果成功了,那是人生的幸事;如果沒有成功,那也是難能可貴的經歷。16.下列應補寫在文中括號內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A.人生需要一種厚度。B.人生需要一種高度。C.人生需要一種態(tài)度。D.人生需要一種長度。17.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成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A.風風雨雨自怨自艾得意忘形立竿見影B.五風十雨自怨自艾得意揚揚立竿見影C.風風雨雨期期艾艾得意揚揚馬到成功D.五風十雨期期艾艾得意忘形馬到成功18.文中劃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A.笑對人生,以既定的目標為出發(fā)點,奏響生命中的每一個音符,奮然前行。盡管未來的路是否充滿泥濘,我們都要風雨兼程。B.笑對人生,以既定的目標為出發(fā)點,奏響生命中的每一個音符,奮然前行。不管未來的路是否充滿泥濘,我們都要風雨兼程。C.笑對人生,從既定的目標為出發(fā)點,奏響每一個生命中的音符,奮然前行。盡管未來的路是否充滿泥濘,我們都要風雨兼程。D.笑對人生,從既定的目標為出發(fā)點,奏響每一個生命中的音符,奮然前行。不管未來的路是否充滿泥濘,我們都要風雨兼程?!敬鸢浮?6.C17.A18.B【解析】【1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的連貫性。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設題的形式,如本題是從文中抽出一句話讓考生進行選擇,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語境,明確主語的一致性,明確句式的對稱性,明確前后內容的照應。本題中,根據后面“我們不要為得到而大喜,也不要為失去而大悲”“我們當然可以用恰當的方式來宣泄內心的苦悶”“笑對人生”可知,括號內填入的內容應該是如何正確對待人生,表達一種人生看法和人生態(tài)度,而“厚度”“高度”“長度”都是說“人生”,與后面的內容不一致,故選C項?!?7題詳解】本題考查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語的意思,再結合語境辨析正誤。“五風十雨”,指五天刮一次風,十天下一場雨,形容風調雨順。“風風雨雨”比喻經歷過的各種艱難困苦。第一處,根據“某一次失敗”可知,此處是指人生路上的坎坷,應選填“風風雨雨”?!捌谄诎保稳菘诔??!白栽棺园北玖x是悔恨自己的錯誤,自己改正,現(xiàn)在只指悔恨。第二處與“不要氣餒,不要灰心,不要放棄”構成遞進,后面又有“自暴自棄”,故應選填“自怨自艾”。“得意忘形”,形容淺薄的人稍稍得志,就高興得控制不住自己?!暗靡鈸P揚”,形容稱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樣子。第三處,從前面“收獲成功”可知,此處是形容稍稍得志的表現(xiàn),使用“得意忘形”更為準確?!榜R到成功”,戰(zhàn)馬一到就取勝,形容事情順利,很快取得成果?!傲⒏鸵娪啊保陉柟庀掳迅妥迂Q起來,立刻就看到影子。比喻立刻見到功效。第四處,是說不至于很快成功,但可以收獲另一個人生的成功,兩個成語都可以使用。故選A項?!?8題詳解】本題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瀏覽劃線句,然后按照主謂賓的成分壓縮句子,先觀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當、殘缺等問題,再分析修飾成分?!靶θ松?,以既定的目標為出發(fā)點,奏響每一個生命中的音符,奮然前行。盡管未來的路是否充滿泥濘,我們都要風雨兼程”,選項語病有兩個語病,一是“奏響每一個生命中的音符”語序不當,應將“每一個”放在“音符”前,排除CD兩項;二是關聯(lián)詞語運用不當,“盡管……都”應改為“不管……都”,排除AC兩項;且CD兩項中“從既定的目標為出發(fā)點”句式雜糅,“從……為出發(fā)點”把“從……出發(fā)”和“以……為出發(fā)點”兩句雜糅到一起,改為“以……為出發(fā)點”。故選B項?!军c睛】此題屬于語言表達連貫的語句復位題,既考查語言表達連貫的能力,也考查選用句式的能力。語句復位題指根據所提供的語境,選擇與語境最相符、與上下文銜接最連貫的一句話。語句復位題一般是定位選句,大多采用選擇題的形式。做好語句復位題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察:話題是否統(tǒng)一。要注意陳述主體、陳述內容、敘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連。要關注形成句群或復句的各分句之間存在的順承、因果、假設、并列等關系,做到思路清晰,層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既要注意注意邏輯關系,如因果、條件、并列、遞進、總分、先后、大小、多寡、快慢、輕重、難易、表里等的思維順序,又要注意符合生活的事理;意境是否協(xié)調。要注意畫面、情調、風格的和諧統(tǒng)一?;蜿幊疗鄾觯驓g樂熱烈,或簡潔明快,或隱晦曲折等,文段中所體現(xiàn)的情感意蘊,同其中的物象要高度契合統(tǒng)一;句式是否一致。如句子的結構、關聯(lián)詞的搭配等,所選的句子要和語段信息前后照應,表意上形成一個完美的整體;音節(jié)是否和諧。要考慮語句前后句子的字數、音節(jié)、句式、平仄等。對于詞語題,第一要辨析詞義,包括詞語的語義側重點、詞語的詞義輕重、詞義范圍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義。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習慣、語法功能、使用對象等方面。解答詞語題,第一、逐字解釋詞語,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詞語潛在的感情色彩和語體色彩;第三、要注意詞語使用范圍,搭配的對象;第四、弄清所用詞語的前后語境,盡可能找出句中相關聯(lián)的信息;第五、從修飾與被修飾關系上分析,看修飾成分跟中心詞之間是否存在前后語義矛盾或者前后語義重復的現(xiàn)象。語病主要分為兩大類:結構性語病和語義性語病。對于結構性病句,考生應多從語法角度分析,先壓縮,再看搭配。要認真細致審讀每個選項,重點注意分析并列短語作句子成分與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將并列短語拆開逐一與其他成分搭配,驗證其當否。對于句式雜糅的句子,先憑語感判定其不協(xié)調,再分別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驗證其當否。對于語序不當的句子,先也要憑語感檢測,再將不協(xié)調的詞語或句子調換位置,看是否通暢自然。對因不明詞義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語句,應盡力推敲出這個關鍵詞語的含義,推敲方法是拆字組詞。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人治和法治有什么區(qū)別呢?如果人治是法治的對面,意思應當是“不依法律的統(tǒng)治”了。統(tǒng)治如果是指社會秩序的維持,我們很難想象人和人的關系可以不必無需依據什么規(guī)定而自行配合。如果不根據法律,根據什么呢?地說來,人治好像是指有權利的人任憑一己的好惡來規(guī)定社會上人和人關系的意思。如果共同生活的人們,相互的行為、權利和義務,沒有一定的規(guī)范可守,依著統(tǒng)治者的好惡來決定。而好惡也無法預測的話,社會必然會混亂。鄉(xiāng)土社會秩序的維持,有很多方面和現(xiàn)代社會秩序的維持是不相同的??墒撬煌牟⒉皇钦f鄉(xiāng)土社會是“”,或者說“無需規(guī)律”。的確有些人這樣想過。的老子覺得()。就是在現(xiàn)代交通之下,全世界的經濟已密切相關到成為一體時,美國還有大多數人信奉著古典經濟學里的自由競爭的理想,反對用人為的“計劃”和“統(tǒng)制”來維持經濟秩序,而認為在自由競爭下,冥冥之中,自有一雙看不見的手,會為人們理出一個合于道德的經濟秩序來的。(選自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有刪改)19.從下面的幾個成語中,選三個最合適的成語依次填入原文橫線中。①言簡意賅②望文生義③無法無天④天馬行空⑤故步自封⑥返璞歸真我選(只需填序號):__________________20.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21.在文中括號內填入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①就能相安無事了②在雞犬相聞而不相往來的小國寡民的社會里③單憑每個人的本能或良知④這種想法也并不限于老子⑤社會秩序無需外力來維持⑥只要把社區(qū)的范圍縮小A.⑥④②⑤③① B.⑥②⑤③①④C.⑤④⑥②③① D.⑤⑥①②③④【答案】19.②③⑥20.統(tǒng)治如果是指社會秩序的維持,我們很難想象人和人的關系可以不必依據什么規(guī)定而自行配合。21.B【解析】【1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①言簡意賅:語言簡練;意思完備而透徹。形容說話寫文章簡明扼要。②望文生義:不了解某一詞句的確切涵義或來源緣由,光從字面上去牽強附會,做出不確切的解釋。③無法無天:多形容違法亂紀,不受管束。④天馬行空:天馬奔馳神速,像是騰起在空中飛行一樣。多比喻詩文氣勢豪放,不受拘束。多比喻人浮躁;不踏實。也有說明不切實際之意。⑤故步自封:指把自己限制在原來的地方;比喻因循守舊,安于現(xiàn)狀,不求創(chuàng)新進取,含貶義。⑥返璞歸真:指除去外飾,恢復原來的質樸狀態(tài),形容恢復淳樸的本性。第一處,根據語境,文中解釋“人治”指有權利的人任憑一己的好惡來規(guī)定社會上人和人關系,是從字面意思來分析的,所以填充“望文生義”;第二處,根據語境,鄉(xiāng)土社會秩序的維持和現(xiàn)代社會秩序的維持不相同,可是并非沒有秩序規(guī)則,故填充“無法無天”;第三處,根據語境,此處是對“老子”的修飾,其主要思想特征是見素抱樸,道法自然,希望回歸到雞犬相聞而不相往來的小國寡民的社會,因此此處填充“返璞歸真”?!?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語病有:語義重復。語義重復,原句“……人和人關系可以不必無需依據什么規(guī)定而自行配合”,其中“不必無需”意思重復,據此可去掉“無需”。因此修改為:統(tǒng)治如果是指社會秩序的維持,我們很難想象人和人的關系可以不必依據什么規(guī)定而自行配合。?!?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句子銜接排序的能力。此段主要意思是老子返璞歸真思想下小國寡民的社會狀態(tài),社會秩序憑人的本能或良知來維持運轉。根據前文“可是所不同的并不是說鄉(xiāng)土社會是‘無法無天’,或者說‘無需規(guī)律’”。的確有些人這樣想過”,然后說老子理想的社會狀態(tài)就是小國寡民,故⑥②在前面;然后介紹維持社會秩序的方式,故⑤③排在其后;然后是這種社會狀態(tài)的結果就是相安無事,所以①排在之后;又根據下文內容“就是在現(xiàn)代交通之下,全世界的經濟已密切相關到成為一體時,美國還有大多數人信奉著古典經濟學里的自由競爭的理想,反對用人為的‘計劃’和‘統(tǒng)制’來維持經濟秩序”,可看出由上文“這種想法也并不限于老子”引出,因此④排在最后。故選B。四、作文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在近日舉辦的中非農業(yè)合作發(fā)展研討會上,89歲高齡的袁隆平用英文致辭,且全程脫稿,發(fā)音清晰,顛覆了人們印象中挽著褲腿、俯身在稻田里的形象。除了英語流利,袁隆平俄語也不差,還會拉小提琴、跳踢踏舞……網友們紛紛點贊道:原來你是這樣的袁隆平。在致辭中,袁隆平表示自己正致力于研究超級雜交水稻,并非常愿意幫助其他發(fā)展中國家解決糧食短缺的問題。為了更多地與國際友人溝通,能夠更好地幫助世界解決糧食問題,袁隆平勤于練習英語。把大部分時間都放在科研中的袁隆平,依舊會堅持自己的愛好,空閑時練習小提琴,跳踢踏舞。上述材料引發(fā)你怎樣的聯(lián)想與感悟?請結合材料內容,寫一篇發(fā)言稿,參與振華中學團委與學生會聯(lián)合舉辦的“致敬大師,放飛青春”的主題座談會,體現(xiàn)你的思考,表達你的看法?!敬鸢浮坷模阂越K身學習為翼,讓夢想飛得更遠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很榮幸能夠參加由振華中學團委與學生會聯(lián)合舉辦的以“致敬大師,放飛青春”為主題的座談會。我發(fā)言的題目是《以終身學習為翼,讓夢想飛得更遠》。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風流袁隆平。其實,說起袁隆平,我們都不會陌生,他是從中國稻田里走出的一位世界級的農業(yè)科學家,曾獲得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泥腿子院士”,一生獲獎無數。在前段時間舉辦的中非農業(yè)合作發(fā)展研討會上,袁隆平用英文致辭,且全程脫稿,他真摯地表示“自己正致力于研究超級雜交水稻,并非常愿意幫助其他發(fā)展中國家,解決糧食短缺的問題?!闭沁@樣一位德高望重的學術泰斗,一個不斷學習,永遠不知疲倦的人,贏得了網友的紛紛點贊,“原來你是這樣的袁隆平”!其實,袁隆平能夠取得今天這樣偉大的成就,這與他的學習態(tài)度是分不開的,他以終身學習為翼,讓夢想飛得更遠。從他的身上,我看到了學習對事業(yè)的影響,更看到了夢想是依附在學習上面的。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普遍發(fā)生的饑饉深深地刺痛了正在湖南安江農校任教的袁隆平,他發(fā)誓要“拼盡畢生精力,用農業(yè)科技戰(zhàn)勝困難?!彼J真鉆研孟德爾、摩爾根的遺傳學,耐心找尋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專心撰寫論文,從《水稻雄性不育性》到《雜交水稻育種的戰(zhàn)略設想》再到《雜交水稻超高產育種》,他證明了培育雜交水稻的理論設想是科學的,斷定雜交水稻的研究是有光輝的前景的。正是在他的不斷學習、不懈研究之下,雜交水稻才在中國和世界的大地上播種和收獲,創(chuàng)造著一個個神話般的奇跡。袁隆平有兩個夢想:一是把超級雜交稻合成,二是讓雜交稻走向世界。第一個夢想現(xiàn)在已經基本實現(xiàn),早在2017年的時候,有報道稱,“超級雜交稻畝產1149.02公斤,遙遙領先于全世界。”第二個夢想,袁隆平正努力地去實現(xiàn)。于是,我們便在視頻中看到了那感人的一幕,你能想象到,一個年近90的老人,可以自由用英語在研討會上交流嗎?袁隆平可以!因為,為了更多地與國際友人溝通,能夠更好地幫助世界解決糧食問題,袁隆平勤于練習英語。可有誰知道,老人在背后付出的艱辛呢。如袁隆平般“以終身學習為翼,讓夢想飛得更遠”的人是不勝枚舉的。如蘇洵,年逾二十七的他,有一天大徹大悟了,他摒棄了以往吊兒郎當的習慣,一心只讀圣賢書,經過二十多年的奮斗,在寫作方面終有建樹,位居唐宋散文八大家之列。再如美國的摩西奶奶,76歲才開始拿起畫筆學習畫畫,80歲首開畫展,她堅持創(chuàng)作,產量驚人,質量可人,最后以101歲的高齡畫上人生的句號。她雖然離開塵世很久了,但她的事跡卻感動了無數人。正是他們,讓我們懂得了學習的重要性……試想,如果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