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中語文 第四單元《蘇武傳》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20/2B/wKhkGWeSR5iALv8qAAOB--yKVjE801.jpg)
![2025年高中語文 第四單元《蘇武傳》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20/2B/wKhkGWeSR5iALv8qAAOB--yKVjE8012.jpg)
![2025年高中語文 第四單元《蘇武傳》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20/2B/wKhkGWeSR5iALv8qAAOB--yKVjE8013.jpg)
![2025年高中語文 第四單元《蘇武傳》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20/2B/wKhkGWeSR5iALv8qAAOB--yKVjE8014.jpg)
![2025年高中語文 第四單元《蘇武傳》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20/2B/wKhkGWeSR5iALv8qAAOB--yKVjE8015.jpg)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PAGE§·Ⅳ-4班固\蘇武傳蘇武魂銷漢使前,古祠高樹兩茫然。云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厝諛桥_非甲帳,去時冠劍是丁年。茂陵不見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啤赝ン蕖短K武廟》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為郎。稍遷至栘中廄監(jiān)。時漢連伐胡,數(shù)通使相窺觀。匈奴留漢使郭吉、路充國等,前后十余輩。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天漢元年,且鞮(jūdī)侯單于初立,恐漢襲之,乃曰:“漢天子我丈人行也?!北M歸漢使路充國等。武帝嘉其義,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因厚賂單于,答其善意。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幣遺單于。單于益驕,非漢所望也。方欲發(fā)使送武等,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緱王者,昆(hún)邪王姊子也,與昆邪王俱降漢,后隨浞野侯沒胡中。及衛(wèi)律所將降者,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閼氏歸漢。會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漢時素與副張勝相知,私候勝曰:“聞漢天子甚怨衛(wèi)律,常能為漢伏弩射殺之。吾母與弟在漢,幸蒙其賞賜?!睆垊僭S之,以貨物與常。后月余,單于出獵,獨閼氏(yānzhī)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發(fā),其一人夜亡,告之。單于子弟發(fā)兵與戰(zhàn)。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單于使衛(wèi)律治其事。張勝聞之,恐前語發(fā),以狀語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國?!庇詺?,勝、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張勝。單于怒,召諸貴人議,欲殺漢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謀單于,何以復(fù)加?宜皆降之?!眴斡谑剐l(wèi)律召武受辭,武謂惠等:“屈節(jié)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引佩刀自刺。衛(wèi)律驚,自抱持武,馳召毉。鑿地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氣絕半日,復(fù)息?;莸瓤蓿洑w營。單于壯其節(jié),朝夕遣人候問武,而收系張勝。武益愈,單于使使曉武,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劍斬虞常已,律曰:“漢使張勝謀殺單于近臣,當死,單于募降者赦罪?!迸e劍欲擊之,勝請降。律謂武曰:“副有罪,當相坐?!蔽湓唬骸氨緹o謀,又非親屬,何謂連坐?”復(fù)舉劍擬之,武不動。律曰:“蘇君,律前負漢歸匈奴,幸蒙大恩,賜號稱王,擁眾數(shù)萬,馬畜彌山,富貴如此。蘇君今日降,明日復(fù)然??找陨砀嗖菀?,誰復(fù)知之!”武不應(yīng)。律曰:“君因我降,與君為兄弟,今不聽吾計,后雖欲復(fù)見我,尚可得乎?”武罵律曰:“汝為人臣子,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為降虜于蠻夷,何以女為見?且單于信女,使決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兩主,觀禍敗。南越殺漢使者,屠為九郡;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朝鮮殺漢使者,即時誅滅。獨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兩國相攻,匈奴之禍從我始矣?!甭芍浣K不可脅,白單于。單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天雨雪,武臥嚙雪與旃毛并咽之,數(shù)日不死。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乃得歸。別其官屬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杖漢節(jié)牧羊,臥起操持,節(jié)旄盡落。積五、六年,單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網(wǎng)紡繳,檠弓弩,於靬王愛之,給其衣食。三歲余,王病,賜武馬畜、服匿、穹廬。王死后,人眾徙去。其冬,丁令盜武牛羊,武復(fù)窮厄。初,武與李陵俱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單于使陵至海上,為武置酒設(shè)樂,因謂武曰:“單于聞陵與子卿素厚,故使陵來說足下,虛心欲相待。終不得歸漢,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乎?前長君為奉車,從至雍棫陽宮,扶輦下除,觸柱折轅,劾大不敬,伏劍自刎,賜錢二百萬以葬。孺卿從祠河東后土,宦騎與黃門駙馬爭船,推墮駙馬河中溺死,宦騎亡,詔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飲藥而死。來時,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陽陵。子卿婦年少,聞已更嫁矣。獨有女弟二人,兩女一男,今復(fù)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時,忽忽如狂,自痛負漢,加以老母系保宮,子卿不欲降,何以過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復(fù)誰為乎?愿聽陵計,勿復(fù)有云?!蔽湓唬骸拔涓缸油龉Φ拢詾楸菹滤删停涣袑?,爵通侯,兄弟親近,常愿肝腦涂地。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亡所恨。愿勿復(fù)再言。”陵與武飲數(shù)日,復(fù)曰:“子卿壹聽陵言?!蔽湓唬骸白苑忠阉谰靡?!”王必欲降武,請畢今日之歡,效死于前!”陵見其至誠,喟然嘆曰:“嗟乎,義士!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與武決去。陵惡自賜武,使其妻賜武牛羊數(shù)十頭。后陵復(fù)至北海上,語武:“區(qū)脫捕得云中生口,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武聞之,南鄉(xiāng)號哭,歐血,旦夕臨數(shù)月。昭帝即位數(shù)年,匈奴與漢和親。漢求武等,匈奴詭言武死。后漢使復(fù)至匈奴,?;菡埰涫卣吲c俱,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過。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荒澤中。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單于。單于視左右而驚,謝漢使曰:“武等實在?!庇谑抢盍曛镁瀑R武曰:“今足下還歸,揚名于匈奴,功顯于漢室,雖古竹帛所載,丹青所畫,何以過子卿!陵雖駑怯,令漢且貰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奮大辱之積志,庶幾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為世大戮,陵尚復(fù)何顧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異域之人,壹別長絕!陵起舞,歌曰:“徑萬里兮度沙幕,為君將兮奮匈奴。路窮絕兮矢刃摧,士眾滅兮名已聵。老母已死,雖欲報恩將安歸!”陵泣下數(shù)行,因與武決。單于召會武官屬,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詔武奉一太守謁武帝園廟,拜為典屬國,秩中二千石,賜錢二百萬,公田二頃,宅一區(qū)。常惠、徐圣、趙終根皆拜為中郎,賜帛各二百匹。其余六人老歸家,賜錢人十萬,復(fù)終身。常惠后至右將軍,封列侯,自有傳。武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fā)盡白。[譯文]蘇武字子卿,年輕時憑借父親的職位而做官,兄弟幾人一道做郎官,蘇武逐漸被提升為漢宮栘園中管馬廄的官。當時漢朝廷不斷討伐匈奴,多次互派使節(jié)彼此暗中偵察。匈奴扣留了漢使節(jié)郭吉、路充國等前后十余批人。匈奴使節(jié)前來,漢朝廷也扣留了對等的人數(shù)。天漢元年,且鞮剛剛立為單于,唯恐受到漢的襲擊,于是說:“漢皇帝,是我的長輩?!蓖ㄍㄊ?jié)h使路充國等人(回朝)。漢武帝贊許他的道義,于是派遣蘇武以中郎將的身份出使,持旄節(jié)護送扣留在漢的匈奴使者回國,趁便送給單于很豐厚的禮物,以答謝他的好意。蘇武同副中郎將張勝以及臨時委派的使臣屬官?;莸?,加上招募來的士卒、偵察人員百多人一同前往。到了匈奴那里,陳列禮品贈給單于。單于越發(fā)傲慢,不是漢所期望的那樣。單于正要派使者護送蘇武等人歸漢,適逢緱王與長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內(nèi)部謀反。緱王是昆邪王的姐夫,與昆邪王一起降漢,后來又跟隨浞野侯趙破奴重新陷胡地,在衛(wèi)律統(tǒng)率的那些投降者中,暗中共同策劃綁架單于的母親閼氏歸漢。正好碰上蘇武等人到匈奴。虞常在漢的時候,一向與副使張勝有交往,私下拜訪張勝,說:“聽說漢天子很怨恨衛(wèi)律,我虞常能為漢廷埋伏弩弓將他射死。我的母親與弟弟都在漢,希望受到漢廷的照顧?!睆垊僭S諾了他,把財物送給了虞常。一個多月后,單于外出打獵,只有閼氏和單于的子弟在家。虞常等七十余人將要起事,其中一人夜晚逃走,把他們的計劃報告了閼氏及其子弟。單于子弟發(fā)兵與他們交戰(zhàn),緱王等都戰(zhàn)死;虞常被活捉。單于派衛(wèi)律審理這一案件。張勝聽到這個消息,擔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說的那些話被揭發(fā),便把事情經(jīng)過告訴了蘇武。蘇武說:“事情到了如此地步,這樣一定會牽連到我們。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對不起國家!”因此想自殺。張勝、?;菀黄鹬浦沽怂?。虞常果然供出了張勝。單于大怒,召集許多貴族前來商議,想殺掉漢使者。左伊秩訾說:“假如是謀殺單于,又用什么更嚴的刑法呢?應(yīng)當都叫他們投降?!眴斡谂尚l(wèi)律召喚蘇武來受審訊。蘇武對常惠說:“喪失氣節(jié)、玷辱使命,即使活著,還有什么臉面回到漢廷去呢!”說著拔出佩帶的刀自刎,衛(wèi)律大吃一驚,自己抱住、扶好蘇武,派人騎快馬去找醫(yī)生。醫(yī)生在地上挖一個坑,在坑中點燃微火,然后把蘇武臉朝下放在坑上,輕輕地敲打他的背部,讓淤血流出來。蘇武本來已經(jīng)斷了氣,這樣過了好半天才重新呼吸。?;莸热丝奁密囎影烟K武拉回營帳。單于欽佩蘇武的節(jié)操,早晚派人探望、詢問蘇武,而把張勝逮捕監(jiān)禁起來。蘇武的傷勢逐漸好了。單于派使者通知蘇武,一起來審處虞常,想借這個機會使蘇武投降。劍斬虞常后,衛(wèi)律說:“漢使張勝,謀殺單于親近的大臣,應(yīng)當處死。單于招降的人,赦免他們的罪?!迸e劍要擊殺張勝,張勝請求投降。衛(wèi)律對蘇武說:“副使有罪,應(yīng)該連坐到你?!碧K武說:“我本來就沒有參予謀劃,又不是他的親屬,怎么談得上連坐?”衛(wèi)律又舉劍對準蘇武,蘇武巋然不動。衛(wèi)律說:“蘇君!我衛(wèi)律以前背棄漢廷,歸順匈奴,幸運地受到單于的大恩,賜我爵號,讓我稱王;擁有奴隸數(shù)萬、馬和其他牲畜滿山,如此富貴!蘇君你今日投降,明日也是這樣。白白地用身體給草地做肥料,又有誰知道你呢!”蘇武毫無反應(yīng)。衛(wèi)律說:“你順著我而投降,我與你結(jié)為兄弟;今天不聽我的安排,以后再想見我,還能得到機會嗎?”蘇武痛罵衛(wèi)律說:“你做人家的臣下和兒子,不顧及恩德義理,背叛皇上、拋棄親人,在異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隸,我為什么要見你!況且單于信任你,讓你決定別人的死活,而你卻居心不平,不主持公道,反而想要使?jié)h皇帝和匈奴單于二主相斗,旁觀兩國的災(zāi)禍和損失!南越王殺漢使者,結(jié)果九郡被平定。宛王殺漢使者,自己頭顱被懸掛在宮殿的北門。朝鮮王殺漢使者,隨即被討平。唯獨匈奴未受懲罰。你明知道我決不會投降,想要使?jié)h和匈奴互相攻打。匈奴滅亡的災(zāi)禍,將從我開始了!”衛(wèi)律知道蘇武終究不可脅迫投降,報告了單于。單于越發(fā)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蘇武囚禁起來,放在大地穴里面,不給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蘇武臥著嚼雪,同氈毛一起吞下充饑,幾日不死。匈奴認為這是神在幫他,就把蘇武遷移到北海邊沒有人的地方,讓他放牧公羊,說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歸漢。同時把他的部下及其隨從人員?;莸确謩e安置到別的地方。蘇武遷移到北海后,糧食運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儲藏的野生果實來吃。他拄著漢廷的符節(jié)牧羊,睡覺、起來都拿著,以致系在節(jié)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脫盡。一共過了五、六年,單于的弟弟於靬王到北海上打獵。蘇武會編結(jié)打獵的網(wǎng),矯正弓弩,於靬王頗器重他,供給他衣服、食品。三年多過后,於靬王得病,賜給蘇武馬匹和牲畜、盛酒酪的瓦器、圓頂?shù)臍謳づ?。王死后,他的部下也都遷離。這年冬天,丁令人盜去了蘇武的牛羊,蘇武又陷入窮困。當初,蘇武與李陵都為侍中。蘇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訪求蘇武。時間一久,單于派遣李陵去北海,為蘇武安排了酒宴和歌舞。李陵趁機對蘇武說:“單于聽說我與你交情一向深厚,所以派我來勸說足下,愿謙誠地相待你。你終究不能回歸本朝了,白白地在荒無人煙的地方受苦,你對漢廷的信義又怎能有所表現(xiàn)呢?以前你的大哥蘇嘉做奉車都尉,跟隨皇上到雍的棫宮,扶著皇帝的車駕下殿階,碰到柱子,折斷了車轅,被定為大不敬的罪,用劍自殺了,只不過賜錢二百萬用以下葬。你弟弟孺卿跟隨皇上去祭祀河東土神,騎著馬的宦官與駙馬爭船,把駙馬推下去掉到河中淹死了。騎著馬的宦官逃走了?;噬厦钊媲淙プ凡?,他抓不到,因害怕而服毒自殺。我離開長安的時候,你的母親已去世,我送葬到陽陵。你的夫人年紀還輕,聽說已改嫁了,家中只有兩個妹妹,兩個女兒和一個男孩,如今又過了十多年,生死不知。人生像早晨的露水,何必長久地像這樣折磨自己!我剛投降時,終日若有所失,幾乎要發(fā)狂,自己痛心對不起漢廷,加上老母拘禁在保宮,你不想投降的心情,怎能超過當時我李陵呢!并且皇上年紀大了,法令隨時變更,大臣無罪而全家被殺的有十幾家,安危不可預(yù)料。你還打算為誰守節(jié)呢?希望你聽從我的勸告,不要再說什么了!”蘇武說:“我蘇武父子無功勞和恩德,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來的,官職升到列將,爵位封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親近之臣,常常愿意為朝廷犧牲一切。現(xiàn)在得到犧牲自己以效忠國家的機會,即使受到斧鉞和湯鑊這樣的極刑,我也心甘情愿。大臣效忠君王,就像兒子效忠父親,兒子為父親而死,沒有什么可遺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說了!”李陵與蘇武共飲了幾天,又說:“你一定要聽從我的話?!碧K武說:“我料定自己已經(jīng)是死去的人了!單于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么就請結(jié)束今天的歡樂,讓我死在你的面前!”李陵見蘇武對朝廷如此真誠,慨然長嘆道:“啊,義士!我李陵與衛(wèi)律罪孽深重,無以復(fù)加!”于是眼淚直流,浸濕了衣襟,告別蘇武而去。李陵不好意思親自送禮物給蘇武,讓他的妻子賜給蘇武幾十頭牛羊。后來李陵又到北海,對蘇武說:“邊界上抓住了云中郡的一個俘虜,說太守以下的官吏百姓都穿白的喪服,說是皇上死了?!碧K武聽到這個消息,面向南放聲大哭,吐血,每天早晚哭吊達幾月之久。漢昭帝登位,幾年后,匈奴和漢達成和議。漢廷尋求蘇武等人,匈奴撒謊說蘇武已死。后來漢使者又到匈奴,?;菡埱罂词厮娜送黄鹑ィ谝雇硪姷搅藵h使,原原本本地述說了幾年來在匈奴的情況。告訴漢使者要他對單于說:“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獵,射得一只大雁,腳上系著帛書,上面說蘇武等人在北海。”漢使者萬分高興,按照?;菟痰脑捜ヘ焸鋯斡?。單于看著身邊的人十分驚訝,向漢使道歉說:“蘇武等人的確還活著?!庇谑抢盍臧才啪企巯蛱K武祝賀,說:“今天你還歸,在匈奴中揚名,在漢皇族中功績顯赫。即使古代史書所記載的事跡,圖畫所繪的人物,怎能超過你!我李陵雖然無能和膽怯,假如漢廷姑且寬恕我的罪過,不殺我的老母,使我能實現(xiàn)在奇恥大辱下積蓄已久的志愿,這就同曹沫在柯邑訂盟可能差不多,這是以前所一直不能忘記的!逮捕殺戮我的全家,成為當世的奇恥大辱,我還再顧念什么呢?算了吧,讓你了解我的心罷了!我已成異國之人,這一別就永遠隔絕了!”李陵起舞,唱道:“走過萬里行程啊穿過了沙漠,為君王帶兵啊奮戰(zhàn)匈奴。歸路斷絕啊刀箭毀壞,兵士們?nèi)克劳霭∥业拿曇褦摹@夏敢阉?,雖想報恩何處歸!”李陵淚下縱橫,于是同蘇武永別。單于召集蘇武的部下,除了以前已經(jīng)投降和死亡的,總共跟隨蘇武回來的有九人。蘇武于漢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春回到長安。昭帝下令叫蘇武帶一份祭品去拜謁武帝的陵墓和祠廟。任命蘇武做典屬國,俸祿中二千石;賜錢二百萬,官田二頃,住宅一處。?;?、徐圣、趙終根都任命為皇帝的侍衛(wèi)官,賜給絲綢各二百匹。其余六人,年紀大了,回家,賜錢每人十萬,終身免除徭役。?;莺髞碜龅接覍④?,封為列侯,他自己也有傳記。蘇武被扣在匈奴共十九年,當初壯年出使,等到回來,胡須頭發(fā)全都白了?!炬溄印繚h書下酒宋·龔明之《中吳紀聞》:子美豪放,飲酒無算,在婦翁杜正獻家,每夕讀書以一斗為率。正獻深以為疑,使子弟密察之。聞讀《漢書·張子房傳》,至“良與客狙擊秦皇帝,誤中副車”,遽撫案曰:“惜乎!擊之不中?!彼鞚M飲一大白。又讀至“良曰:始臣起下邳,與上會于留,此天以臣授陛下”,又撫案曰:“君臣相遇,其難如此!”復(fù)舉一大白。正獻公聞之大笑,曰:“有如此下物,一斗誠不為多也?!保碛校禾K舜欽字子美,豪放不羈,好飲酒。在外舅杜祁公家,每夕讀書以飲一斗為率。公使人密覘之,聞子美讀《漢書·張良傳》,至“良與客徂擊秦皇帝,誤中副車”,遽撫掌曰:“惜乎!不中!”遂滿引一大杯。又讀至“良曰:‘始臣起下邳;與上會于留,此天以臣授陛下?!庇謸岚冈唬骸熬枷嘤觯潆y如此?!睆?fù)舉一大杯。公聞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足多也?!保注]:覘:chān暗中察看。遽:jù立刻,馬上。牛角掛書《新唐書·李密傳》密以蒲韉乘牛,掛《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越國公楊素適見于道,按轡躡其后,曰:“何書生勤如此?”密識素,下拜。問所讀,曰:“《項羽傳》?!币蚺c語,奇之。歸謂子玄感曰:“吾觀密識度,非若等輩。”玄感遂傾心結(jié)納。大業(yè)九年,玄感舉兵黎陽,遣人入關(guān)迎密。[注]:韉:襯托馬鞍的墊子。帙:書套,指書卷。按轡:按捺住馬鞍。躡:追隨。識度:見識和氣度。非若等輩:不同于你們這些人。若,你,你們。結(jié)納:結(jié)交。隋朝李密,少年時候被派在隋煬帝的宮廷里當侍衛(wèi)。他生性靈活,在值班的時候,左顧右盼,被隋煬帝發(fā)現(xiàn)了,認為這孩子不大老實,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喪,回家以后,發(fā)憤讀書,決定做個有學問的人。有一回,李密騎了一條牛,出門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漢書》掛在牛角上,抓緊時間讀書。(李密)用蒲草作的鞍韉騎牛,在牛角上掛一卷《漢書》,一邊走一邊看書。越國公楊素正巧在路上看見,慢慢地跟在他后面,問:“哪來的書生這般勤奮?”李密認識楊素,從牛背上下來參拜。楊素問他讀的是什么,他回答說:“《項羽傳》?!睏钏赜谑呛退徽?,覺得很驚奇?;丶液髮鹤訔钚姓f:“我看李密的見識氣度,不是你們能比的?!毙幸虼司蛢A心結(jié)交李密。大業(yè)九年,玄感在黎陽舉兵,派人入函谷關(guān)迎接李密?!鲎衷~整理【注音】1.稍遷至栘(yí)中廄(jiù)監(jiān)(jiàn)2.數(shù)(shuò)通使相窺(kuī)觀3.漢天子,我丈人行(háng)也4.既至匈奴,置幣遺(wèi)單于5.后隨浞野侯沒(mò)胡中6.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閼氏(yānzhī)歸漢7.置煴(yūn)火,覆武其上8.擁眾數(shù)萬,馬畜(chù)彌山9.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dī)10.畢今日之驩(huān)【通假字】1.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畔:通“叛”,背叛。2.與旃毛并咽之旃:通“氈”,毛織品。3.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4.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無”,沒有。5.信義安所見乎見:通“現(xiàn)”,顯現(xiàn)。6.法令亡常亡:通“無”,沒有。7.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亡:通“無”,沒有。8.武父子亡功德亡:通“無”,沒有。9.因泣下沾衿,與武決去沾:通“沾”,沾濕。衿:通“襟”,衣襟。決:通“訣”,訣別。10.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經(jīng)。11.蹈其背以出血蹈:通“掏”,叩,輕輕敲打12.畢今日之驩驩:通“歡”。13.與武決去決:通“訣”,辭別。14.女為人臣子,不顧恩義女:通“汝”你15.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縣:通“懸”懸掛【古今異義】1.漢亦留之以相當。相當:古義:抵押。今義:差不多。2.皆為陛下所成就。成就:古義:提拔。今義:業(yè)績。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義:老人,長輩。今義:岳父。4.欲因此時降武。因此:古義:趁這時。今義:相當于所以。5.獨有女弟二人。女弟:古義:妹妹。今義:姐姐(妹妹)和弟弟。6.且陛下春秋高。春秋:古義:年紀。今義: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或指季節(jié)。7.武等實在。實在:古義:確實存在。今義:誠實、老實。8.稍遷至栘中廄監(jiān)。稍:古義:漸漸。今義:稍微。9.既至匈奴,置幣遺單于。遺:古義:送給。今義:丟失、落下。10.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會:古義:正當、適逢。今義:聚會、集合。11.此必及我。及:古義:牽連今義:常作連詞“和”用12.會論虞常。論:古義:判罪今義:常作議論13.以貨物與常。貨物:古義:財物今義:指供出售的物品14.臥起操持古義:為操和持,兩個詞,“拿著“的意思今義:料理,辦理/籌劃【詞類活用】①意動用法單于壯其節(jié)壯:以……為壯。誠甘樂之樂:以……為樂。②使動用法(1)欲因此時降武降:使……投降。(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肥沃。(3)反欲斗兩主斗:使……爭斗。(4)單于愈益欲降之降:使……投降。(5)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受苦。(6)王必欲降武降:,使……投降。(7)盡歸漢使路充國等歸:使……歸(8)屈節(jié)辱命屈:使……屈身辱:使……受辱(9)別其官署?;莸葎e:使……分開③名詞活用(1)天雨雪雨:名詞做動詞,下。(2)羝乳乃得歸乳:名詞做動詞,生子。(3)杖漢節(jié)牧羊杖:名詞做動詞,拄著。(4)武能網(wǎng)紡繳,檠弓弩網(wǎng)、檠:名詞做動詞,結(jié)網(wǎng)、用檠矯正弓弩。(5)惠等哭,輿歸營輿:名詞做動詞,用車子。(6)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詞做狀語,向上。(7)絕不飲食飲食:名詞做動詞,給他吃的、喝的?!疽辉~多義】①使(1)數(shù)通使相窺觀使:使者。(2)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漢者第一個“使”:出使。(3)單于使使曉武第一個“使”:派,第二個“使”:使者。②語(1)以狀語武語:告訴。(2)如惠語以讓匈奴語:說的話。③引(1)虞常果引張勝引:招供。(2)引佩刀自刺引:拔。④食(1)絕不飲食食:給他吃的。(2)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食:吃。(3)廩食不至食:糧食。(4)給其衣食食:食物。⑤發(fā)(1)方欲發(fā)使送武等發(fā):打發(fā)。(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發(fā)發(fā):發(fā)動。(3)恐前語發(fā)發(fā):被揭發(fā)。⑥乃⑴見犯乃死,重負國乃:副詞,才⑵恐漢襲之,乃曰乃:副詞,于是、就【特殊句式】①倒置句(1)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送留在漢者匈奴使”。(2)為降虜于蠻夷。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于蠻夷為降虜”。(3)何以汝為見。賓語前置句和介賓倒置句,正常語序“以何見汝為”(4)子卿尚復(fù)誰為乎。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子卿尚復(fù)為誰乎”。(5)何以復(fù)加。介賓倒置句,正常語序“以何復(fù)加”。(6)募士、斥候百余人俱。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募百余人士、斥候俱”②判斷句(1)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2)非漢所望也。(3)漢天子,我丈人行也。③被動句(1)見犯乃死,重負國(2)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3)皆為陛下所成就(4)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課文鑒賞漢武帝開始對匈奴進行長期的討伐戰(zhàn)爭,其中取得了三次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時間為公元前127年、前121年、前119年。匈奴的威勢大大削弱之后,表示愿意與漢講和,但雙方矛盾還是根深蒂固。所以,到公元前100年,蘇武出使匈奴時,卻被扣留,并迫使他投降?!短K武傳》集中敘寫了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留期間的事跡,熱烈頌揚了他在敵人面前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饑寒壓不倒,私情無所動的浩然正氣,充分肯定了他堅毅忠貞,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民族氣節(jié)。作者塑造蘇武的形象相當成功。文章不是機械地鋪敘歷史事件,而是經(jīng)過高度取舍剪裁,集中筆墨寫蘇武奉命出使匈奴,以及在異國十九年的種種遭遇和表現(xiàn),主題鮮明,形象突出。李陵勸降和送別兩節(jié),用對比和襯托手法刻畫、烘托蘇武,生動地再現(xiàn)了人物的性格和節(jié)操,收到了很好的藝術(shù)效果?!短K武傳》是《漢書》中最出色的名篇之一,它記述了蘇武出使匈奴,面對威脅利誘堅守節(jié)操,歷盡艱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跡,生動刻畫了一個“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愛國志士的光輝形象。作者采用寫人物傳記經(jīng)常運用的縱式結(jié)構(gòu)來組織文章,以順敘為主,適當運用插敘的方法,依時間的先后進行敘述,脈絡(luò)清晰,故事完整。文章大致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即文章的第1、2段,介紹了蘇武的身世、出使的背景及原因。文章一開始寫道:“時漢連伐胡,數(shù)通使相窺觀。匈奴留漢使郭吉、路充國等前后十余輩。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蘇武出使匈奴的這一背景,表明蘇武出使時的嚴酷歷史環(huán)境,同時交代了匈奴盡管“盡歸漢使路充國等”卻只是因為“且鞮侯單于初立,恐漢襲之”的緩兵之計,并非真心和好。所以當漢武帝派蘇武護送扣留在漢朝的匈奴使者還朝,并“厚賂單于”時,“單于益驕”,這也是后來單于悍然扣留蘇武一行的原因。第二部分即文章第3~7段,重點記述了蘇武留胡十九年備受艱辛而堅持民族氣節(jié)的事跡。這部分也是文章著力描寫的部分,以精彩的筆墨描寫了蘇武反抗匈奴統(tǒng)治者招降的種種斗爭情形。具體描寫到匈奴招降共有三次:第一次是衛(wèi)律軟硬兼施想迫使蘇武投降,被蘇武正氣凜然的怒斥所喝退,雙方矛盾斗爭激烈,場面緊張。接著寫匈奴企圖用艱苦的生活條件來消磨蘇武的斗志,把他囚禁于地窖中,使他備受饑寒,接著流放蘇武到荒無人煙的北海讓他牧羊。然而在極端惡劣的環(huán)境中,蘇武不可磨滅的愛國精神再一次粉碎了匈奴的險惡用心。他手握漢節(jié)──國家民族的象征,在九死一生中維持著一個使者的使命。這時斗爭是相對緩和的,直接表現(xiàn)的是蘇武與自然環(huán)境做斗爭。第三次是故友李陵勸降。這段描寫不但表現(xiàn)了蘇武可貴的氣節(jié),同時也刻畫了叛將李陵的復(fù)雜心態(tài)。他那尚未泯滅的愛國之情、羞惡之心在蘇武的崇高境界面前被喚醒了,其內(nèi)心剖白真實感人。李陵在勸蘇武時曾說:“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這是作者借李陵之口表達對漢武帝動輒殺戮大臣的殘忍行為的不滿,也是《漢書》中少有的表現(xiàn)批判統(tǒng)治者的進步思想傾向之處。而蘇武與李陵的對答針鋒相對,波瀾起伏,非常精彩,人物之聲氣躍然紙上。此處蘇武的斗爭對象是交情很深而今已是敵對陣營的故友,雙方的心態(tài)都比較復(fù)雜,而作者的描寫也很到位,是這部分最出彩之處。第三部分即文章最后兩段,介紹了蘇武被放回國的經(jīng)過。課文最后一句“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fā)盡白”,看似平實記述,細細品味卻包含著作者諸多感情。人生不過百年,十九年何其太長!蘇武“強壯出”,出使時正當壯年,及回歸故國時已是“須發(fā)盡白”,一生大好時光都在煎熬中過去了,作者的嘆惋之情溢于言表,而能為信念堅執(zhí)如此確實令人敬佩!幸而雖歷盡磨難,終于完成了使者的任務(wù),維護了國家尊嚴,保持了民族氣節(jié),且榮歸故里,作者欣慰之感也顯而易見??梢哉f這句表達的是作者與讀者共同的心聲。為了表現(xiàn)蘇武的性格、氣節(jié)及始終不渝的愛國精神,文章在記“行”時又著力于環(huán)境及細節(jié)的描寫。如蘇武自刺一節(jié),被置于地坎溫火之上,“蹈背出血,氣絕復(fù)蘇”,充滿悲壯色彩。而周圍人的反應(yīng)是“衛(wèi)律驚,自抱持武”“惠等哭,輿歸營”“單于壯其節(jié)”。這一驚、一哭、一壯的細節(jié)描寫充分襯托出蘇武的錚錚鐵骨及高尚情操。文章語言千錘百煉,儉省精凈,刻畫人物入骨三分,將史家筆法與文學語言較好地結(jié)合起來。自從班固的《漢書》問世以后,蘇武的英名就反復(fù)出現(xiàn)在歷代的詩詞、散文、辭賦、戲曲、小說之中。他的感天地、泣鬼神的愛國主義精神,一直為人們所稱道?!短K武傳》附見于《漢書·李廣蘇建傳》?!独顝V傳》基本上照錄《史記·李將軍列傳》,《蘇建傳》只有短短幾行,而《蘇武傳》則是班固傾全力為之的。在《漢書》中,此傳是最能顯示班固塑造人物形象的藝術(shù)才華的優(yōu)秀篇章之一。全文共有十八個小節(jié),外加一個贊語。按蘇武一生經(jīng)歷的主要關(guān)節(jié),大致可以劃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二兩小節(jié),寫蘇武奉命出使匈奴,以通和好。第二部分共十二小節(jié),寫蘇武在匈奴遇到意外情況而被扣留及后被放回的經(jīng)過。第三部分共四小節(jié),寫蘇武返漢以后受尊寵的情形。贊語主要表彰蘇武的崇高品質(zhì)。蘇武的出使,正當漢朝與匈奴的關(guān)系有所改善、兩國矛盾有所緩和的時期。匈奴方面先做出友好姿態(tài),把以往扣留的漢朝使臣全部放回。漢武帝為了答謝匈奴方面的好意,也采取了同樣的行動,派蘇武護送以往扣留在漢朝的匈奴使臣回國。按常情而言,蘇武是一個和平使者。他的出使應(yīng)該是愉快而順利的,但事情的發(fā)展卻出乎意料。當時,匈奴恰巧發(fā)生了一次情節(jié)嚴重的謀反事件。謀反者的首領(lǐng)緱王計劃綁架匈奴單于的母親閼氏,投奔漢朝。謀反者的另一首領(lǐng)虞常原是漢臣,他企圖刺殺叛漢降敵、當了匈奴大臣的衛(wèi)律。他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副使張勝。張勝沒有向蘇武報告,私下支持他們的行動。從國家關(guān)系上說,張勝的做法損害了漢朝的信義,有悖于兩國通好的宗旨,使?jié)h使處于理虧的地位。虞常曾對張勝說:“聞漢天子甚怨衛(wèi)律,常能為漢伏弩射殺之。吾母與弟在漢,幸蒙其賞賜。”可見其出發(fā)點并不是真正愛國。緱王原是歸附漢朝的匈奴貴族,他重新陷沒匈奴中是因為漢武帝派他隨浞野侯趙破奴去接應(yīng)左大都尉。左大都尉是匈奴貴人,他企圖刺殺單于降漢。單于及時粉碎了這一陰謀,并發(fā)兵俘獲了趙破奴的軍隊。這些不愉快的往事,本該隨著兩國關(guān)系的改善而不再重演,但緱王的思想沒有跟上形勢的發(fā)展,仍然重復(fù)上一次的冒險行動,結(jié)果兵敗被殺,虞常被生擒。事態(tài)的發(fā)展,不可避免地牽涉到了漢朝的使臣。蘇武遇到了一道事先沒有想到的難題,而作者正是抓住了蘇武在解決這道難題的過程中的表現(xiàn),刻畫了他的光輝形象。首先,通過蘇武以死報國的行動,刻畫了他剛烈難犯、義不受辱的堅強個性。蘇武是將門之子,稟性剛烈,視死如歸。他知道,自己是漢朝使臣,使臣受辱,就是國家受辱,所以當他聽到張勝報告以后,立即說:“事如此,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國?!痹趪乐仃P(guān)頭,不是考慮個人的得失,而是立即想到如何才能不辜負國家的重托?!爸刎搰比趾夂苌?。不能預(yù)先發(fā)現(xiàn)和勸阻張勝所干的錯事,一負國;馬上要受到敵國的審訊,給國家丟臉,二負國。這是嚴于責己之意。對于私自種下禍胎的張勝來說,蘇武的話中還包含著什么意思,心里不會不清楚,但他卻像?;菀粯觼韯褡杼K武自殺。蘇武明白,這場亂子必須由他單獨來收拾了,因此只好暫時不死。暫時不死,并不是貪生怕死,而是說明他在“死”的問題上還要權(quán)衡,究竟如何“死”才能對國家有利。在衛(wèi)律開庭審訊的場合,蘇武對?;菡f:“屈節(jié)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這句話有三層意思:一是表白自己沒有參與匈奴的謀反事件,而且也不贊成有人這樣做;二是表明漢廷沒有指使他們這樣做;三是教育副使張勝不要貪生怕死。在說過這番話以后再引刀自刺,情況就不同了。他自殺的行動,大大增強了說話的分量。不僅足以為國雪恥,扭轉(zhuǎn)外交上的被動局面,而且還贏得了敵國的尊敬。這從后來“單于壯其節(jié),朝夕遣人候問武”可以看出。他把本來可能會導(dǎo)致國與國之間發(fā)生誤解與爭端的危機大大縮小了。匈奴單獨“收系張勝”一事,說明匈奴方面已經(jīng)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其次,通過兩次勸降,突出了蘇武不受威逼利誘,對國家、民族忠貞不貳的崇高氣節(jié)。按理說,漢朝方面既然沒有指使蘇武等人參與匈奴國中的謀反事件,預(yù)知此事的僅是副使張勝一人,這純粹屬于他個人的錯誤行為,匈奴方面應(yīng)該單獨留下張勝治罪,而把蘇武等人遣送回國才是。遺憾的是匈奴違背了兩國通好的宗旨,粗暴地把蘇武等人一概扣留,而且要強迫他們投降,企圖以此來羞辱漢朝。這時,理屈的已經(jīng)不是在蘇武方面,而是在匈奴方面。蘇武面臨著新的嚴峻考驗:堅持民族氣節(jié),拒絕投降,就能為國爭光;喪失民族氣節(jié),接受投降,必然給祖國丟臉。蘇武堅定地選擇了前者。為了讓匈奴知道漢使的骨頭有多硬,他不再考慮死,而是要千方百計地活下去。匈奴對蘇武的勸降使盡了解數(shù)。第一次讓衛(wèi)律出面。衛(wèi)律使用的方法比較拙劣。一是威嚇。先將虞常斬首,造成恐怖氣氛,然后脅迫張勝投降,最后硬說副使有罪,正使應(yīng)該連坐,遭到蘇武駁斥后,“復(fù)舉劍擬之”。想把蘇武一舉嚇軟,但蘇武不為所動,威嚇的伎倆遂告破產(chǎn)。二是利誘。衛(wèi)律恬不知恥地炫耀自己投降匈奴后封王賜爵、擁眾數(shù)萬、馬畜彌山的所謂“富貴”,并說“蘇君今日降,明日復(fù)然”。蘇武則不屑一顧,置之不理。利誘的一招也隨之失靈。三是逼迫。衛(wèi)律見蘇武不應(yīng),以為被說動了心,便進而逼迫說:“今不聽吾計,后雖欲復(fù)見我,尚可得乎?”蘇武對此人頭畜鳴的叛國者的丑惡表演實在無法保持沉默,終于狠狠地罵了他一通。衛(wèi)律黔驢技窮,終于認輸。第二次由李陵出面。李陵使用的方法比較高明。他是以老朋友敘舊的方式進行的,著重于從感情上去軟化蘇武。他的談話內(nèi)容,要點有三。一是極力挑撥蘇武與漢武帝之間的感情,訴說蘇武的兄長蘇嘉和弟弟蘇賢被漢武帝逼死的經(jīng)過,又說漢武帝“法令亡?!?,“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即使活著回去,也“安危不可知”。言外之意是說,漢武帝對不起蘇家,又年老昏庸,不值得效忠。二是把蘇武母親去世、妻子改嫁的消息告訴他,又詭稱蘇武在漢朝的兩女一男“存亡不可知”(事實上蘇武的男孩當時未亡),斷絕他對妻兒家室的想念之情。三是宣揚叛徒哲學:“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其時蘇武久處絕域,對來自國內(nèi)的消息當然是喜歡聽的。李陵向他介紹國內(nèi)情形和家庭狀況,正好迎合了蘇武的心理,加上言詞娓娓動聽,感情色彩很濃,因此極易摧毀一個人的意志,但蘇武仍不為所動。他除了針對李陵挑撥君臣關(guān)系作了必要的義正辭嚴的答復(fù)之外,其余一概不理。當李陵再要饒舌的時候,蘇武立即以死相拒,并稱李陵為“王”(李陵當時封右校王),一下子揭去了朋友間敘舊談心的幌子,終于使李陵羞愧交加,無法再談。第三,通過艱苦考驗的描寫,表現(xiàn)了蘇武堅韌不拔、歷久不磨的愛國意志。蘇武在匈奴的十九年,從生活方面說,可謂艱苦備嘗。幽閉大窖時期,斷絕飲食數(shù)天,蘇武嚙雪吞旃,頑強地活下來了。遷至北海時期,斷絕糧食供應(yīng),蘇武掘鼠挖草,又頑強地活下來了。從精神方面說,可謂受盡折磨。先是單獨監(jiān)禁,后又單身流放到無人之地,這已經(jīng)是夠殘酷的了,何況又被判處終身流放:“使牧羝,羝乳乃得歸?!钡K武仍然頑強地活下來了。從遭遇方面說,可謂步步坎坷。好不容易地受到於靬王的賞識,過了三年溫飽的日子,而於靬王又偏偏短命而亡,衛(wèi)律又指使人把蘇武的牛羊搶劫一空。盡管如此,蘇武仍然頑強地活下來了。作者特意點出蘇武在最困難的時候始終“杖漢節(jié)牧羊,臥起操持,節(jié)旄盡落”。這就告訴讀者,強烈的愛國心是蘇武借以戰(zhàn)勝困難的力量源泉。堅強個性、民族氣節(jié)、愛國意志三個方面是構(gòu)成蘇武形象的主要特征。作者在刻畫這些特征時頗費藝術(shù)匠心。首先是剪裁得法。范曄稱贊班固“文贍而事詳”,“詳而有體”(《后漢書·班固傳論》),很為中肯。本文詳敘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留的曲折經(jīng)歷而略敘回國以后的事跡,這有利于突出蘇武的愛國主義精神。蘇武在匈奴一共十九年,作者對這十九年的生活也沒有采用編年紀的方式來描寫,而是詳寫匈奴方面勸降、逼降和蘇武的拒降。至于蘇武在匈奴娶胡婦生子的事情只在文章的后半部分略提一筆。這同樣有利于突出蘇武的愛國主義精神。在略寫的第三部分,作者也不是一味簡略,對于蘇武身后得以畫圖麒麟閣的榮寵就寫得很詳細。由此可見,本文不僅做到了詳其所當詳,略其所當略,而且詳中有略,略中有詳,充分顯示了作者在剪裁方面的精思。其次是對比鮮明。本文安排的對比主要有這樣幾處:一是與張勝對比。作者寫張勝的見利忘義、喪失骨氣,襯托了蘇武的深明大義和富于骨氣;寫張勝的遇事束手無策,對國家不負責任,襯托了蘇武的臨事不懼、對國家高度負責。二是與衛(wèi)律對比。作者暴露了衛(wèi)律賣國求榮的可鄙的內(nèi)心世界,這就更加突出了蘇武的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三是與李陵對比。李陵善于偽裝。他裝出滿肚子委曲的樣子,極力埋怨?jié)h武帝對待臣下太刻薄。宋代呂祖謙曾經(jīng)指出:“當陵之海上說蘇武,陵母固未誅也,而激切捭闔,指斥漢失,若必欲降武者,則此言豈可盡信哉!”(《漢書評林》引)盡管李陵后來又裝出關(guān)心蘇武生活的樣子,賜以牛羊,但蘇武確實沒有相信他的話。李陵斤斤計較于一家一己的恩怨,置國家民族利益于不顧;而蘇武則置一家一己的恩怨于不顧,一心一意為國家民族利益著想。兩種思想,兩種胸懷,有如天淵之別。李陵越說得委婉動聽,就越顯得渺小可鄙;蘇武越沉默寡言,就越顯得可敬可佩。事情發(fā)展到后來,連李陵自己前后的言行也構(gòu)成了對比。開始時甘于充當一名無恥的說客,經(jīng)與蘇武多次交談,方始認識到人間還有“羞恥”二字,不得不自訟道:“嗟乎,義士!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于天!”這是第一層對比。動員蘇武投降時說得頭頭是道,及至看到蘇武回國時又哭得哀哀欲絕。這是第二層對比。他終于認識到自己干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情。對于變節(jié)者來說,只配忍辱偷生,悄悄地茍延殘喘,但他連這點自由也沒有,必須身不由己地去充當說客,結(jié)果是扮演了一個可憐蟲的角色。當蘇武的英名彪炳青史之時,正是他的叛國者的靈魂被公諸于世之日。在李陵餞別蘇武的宴會上,蘇武不會片言不發(fā),但作者卻不著蘇武一語,只是淋漓盡致地刻畫李陵悔恨、懊喪、羞慚的種種表現(xiàn),對比的色彩異常鮮明。就蘇武形象的塑造而言,這也可以說是“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因為蘇武的光輝形象已經(jīng)栩栩如生地活現(xiàn)在讀者的面前了。【鏈接】■姜戎\蘇武傳的特殊背景:蘇武為什么被扣十九年2008年11月24日環(huán)球網(wǎng)讀書頻道《漢書·蘇武傳》里“蘇武牧羊”的故事令古今各代的中國人感動,蘇武不屈的英雄形象也起著對后來很多封建王朝對待“北狄”蠻族的垂范作用——對單于和酋長們“以禮諭之”、“以節(jié)斥之”,這樣的大漢使者們雖然不一定能夠完成外交使命,但在“聲名”上總會有加分,至少可以達到“立言”的效果?!短K武傳》里,大漢的使節(jié)蘇武、張勝、?;荻际呛萌?,而匈奴一邊都是惡棍和奸賊。這是讀課文《蘇武傳》很容易達到的感情效果?!稘h書》的編纂者班固,也正是帶著這個目的而對關(guān)于蘇武、匈奴的史料加以處理的。現(xiàn)代人看歷史,最要不得的是傲慢與偏見,因為讀史的目的,即在于加深對世界與現(xiàn)實的認識,并增益智能??傊覀兊淖x史,終于可以不像古人那樣“為統(tǒng)治階級的利益服務(wù)”了——請讓我們翻開中國與外國史書對這段歷史的記載,比照看看“蘇武牧羊”的真實歷史背景。蘇武到匈奴出使時,正值漢匈戰(zhàn)爭最激烈的第一階段剛剛結(jié)束。新即位的匈奴單于想用緩兵之計改善與漢朝的關(guān)系,爭取時間鞏固內(nèi)部,所以,主動提出雙方互相釋放扣押在己處的外交使節(jié)(間諜)。當時,漢武帝很痛快地就答應(yīng)了。為什么呢?這里邊就有玄機。而且,這個派蘇武出使的時機,從后來的結(jié)果看,是非常險惡的,也是蘇武被扣押在匈奴長達19年的最根本原因。因為,漢武帝當時正在策劃一次對于匈奴的攻擊,而且是規(guī)??涨暗囊淮喂簦康木褪且研倥珡氐紫麥?。而這次攻擊的大的背景,則是當時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持續(xù)最久的戰(zhàn)爭——漢匈百年戰(zhàn)爭。匈奴是漠北一個非常古老的民族。在中原的春秋戰(zhàn)國時代,匈奴還沒有成大氣候,與中原國家也沒有大的交手紀錄。那時,北方的晉(后來是趙)、燕等國,主要對手是山戎;西方的秦國,面對的西戎也呈一盤散沙的狀態(tài)。秦朝統(tǒng)一天下后,著力擴張,四面出擊。其中,對北面用兵最狠,派蒙恬帶精兵30萬,攜當時最先進的復(fù)合兵器——弩機,把匈奴的部落驅(qū)趕出了其世代棲息的河套-鄂爾多斯地區(qū),并在那里設(shè)郡筑城鎮(zhèn)守。失去了水草肥美的家園,匈奴人只好在大草原里漂泊流浪,混了些年。然而后來,匈奴出現(xiàn)了輕騎兵大軍團戰(zhàn)術(shù),這種戰(zhàn)術(shù)的精髓,就是人(智慧)、馬(速度)、弓箭(遠程殺傷)合一,呈現(xiàn)出強大的機動性和殺傷力。本來,那時候沒有馬鐙,騎手很難長時間駕馭馬匹,但匈奴乘用的戰(zhàn)馬很特別,這種馬身量矮、耐力強、跑起來非常平穩(wěn)。匈奴騎兵使用的戰(zhàn)弓,大多數(shù)還是骨質(zhì)箭頭,對冶煉技術(shù)依賴不大。至于匈奴人的戰(zhàn)術(shù),更是非常狠惡:利用旗號和誘擊,牽引出你的主力,等你在追擊中累得差不多了,也被他們的游騎騷擾得心煩意亂的時候,他們利用天氣、地形和箭力,突然把你擠進一個預(yù)先設(shè)置好的“窩子”(屠宰場),然后就是匈奴主力的出擊和宰殺。注意,此戰(zhàn)術(shù)的精髓,不只是騎射,而是成千上萬人組成的騎射兵團的組合運用,和與地形、天候的密切配合。這套戰(zhàn)術(shù)和裝備,從匈奴人一直延用到蒙古人,都非常有效,常把漢軍的車騎混合部隊玩得找不著北,讓歐洲的重甲騎士有勁使不出。漢族人索性修筑長城,步步為營蠶食土地,就是針對這一戰(zhàn)術(shù)的。后來,我在一本當代人寫的暢銷故事集里,發(fā)現(xiàn)了這種戰(zhàn)法的靈感來源:原來,北方的戰(zhàn)士們,是從一種狡猾、強悍而且有點哲學味道的食肉動物身上得到靈感的,那本書名叫《狼圖騰》??恐@一當時世上最強的戰(zhàn)術(shù),匈奴的大英雄冒頓單于統(tǒng)一了北方所有的騎射民族,并組建了多達30萬人騎箭的主力兵團。就此,匈奴迅速重新占據(jù)了河套故地,并伸出“右臂”,降服了西域各國,將當時占據(jù)河西走廊的月氏人趕到中亞養(yǎng)駱駝去了;伸出“左臂”,消滅東胡,一直打到興安嶺以南。然后,匈奴雙臂合攏,準備擁抱中原,卻發(fā)現(xiàn)新興的漢朝十分難纏。漢初,因為打楚漢戰(zhàn)爭而民窮財盡,所以,高呂文景四朝,都對匈奴采取“和親”政策,用美色和奢侈品滿足匈奴上層,延緩戰(zhàn)端,同時,在國內(nèi)不斷積極備戰(zhàn)。匈奴多次犯邊擄掠,漢軍都只是嚴防要塞,堅壁清野而已。經(jīng)過幾十年的經(jīng)營,到武帝時,漢朝已經(jīng)可以一戰(zhàn)了,兩國迅速進入戰(zhàn)爭狀態(tài)。本來,因為多年的和親,匈奴已經(jīng)開始逐漸習慣了和平的局面(當然,這種和平是以漢朝的憋屈為代價的)。當時很多名將,如韓安國、李廣,都不主張以徹底滅掉匈奴為戰(zhàn)略目標,而主張占據(jù)其南下中原、威脅長安的跳板——河套地區(qū)就行了??墒?,漢武帝是一個性格很極端的人,力排眾議,干脆任用了自己的國舅和家奴,像衛(wèi)青、霍去病這樣的人為統(tǒng)帥,給他們最精銳的軍隊和無限制補給——就像有錢人玩網(wǎng)絡(luò)游戲,用重金買最好的裝備,以“無敵模式”進入游戲界面一樣——衛(wèi)青、霍去病連續(xù)對匈奴發(fā)動了不計成本和傷亡的攻擊。衛(wèi)青奪取河套-鄂爾多斯,霍去病占據(jù)河西走廊,打通了通往西域的大門。而且,從霍去病開始,漢軍開始對匈奴境內(nèi)的人口采取了“犁庭掃穴”式的攻擊,也就是開始了對非戰(zhàn)斗人員的滅絕式殺掠。匈奴沒有辦法在漠南立足,于是,全部避往漠北,等待反撲時機。兩國間大的戰(zhàn)事基本停下來了。因為,匈奴已經(jīng)沒有實力威脅漢朝了:戰(zhàn)斗人口銳減,河套和河西走廊丟失,西域各國紛紛倒向漢朝。匈奴在軍事、經(jīng)濟上都已經(jīng)失去了戰(zhàn)爭潛力。而漢軍要與匈奴開戰(zhàn),必須將幾十萬軍隊和民夫開到大漠以北,靡費巨大,并且即使?jié)h軍勝了,也沒法在漠北立足,還得退回來。漢武帝幾次派兵到漠北,連匈奴的人影都沒見到,于是,開始用外交手段,以派使節(jié)交涉的方式,偵察匈奴的虛實,搜集北方的氣候與地理情報。到蘇武出使前夜,武帝已經(jīng)掌握了匈奴的虛實和位置,已經(jīng)準備動手了。還有一個微觀的背景,就是那時漢不光在打擊匈奴,促使匈奴人大批來降,像昆邪王、休屠王,以及后來武帝的托孤重臣金日磾[dī],其實,還有大批的漢人混雜在匈奴中間。漢初,北方幾個諸侯作亂,失敗后逃入匈奴。漢使到匈奴,被扣押后投降成了“漢奸”的也不少:出身胡人的大將趙信,投降匈奴后非常受寵信;衛(wèi)律投降后成為單于心腹,被封“丁令王”;宦官中行說被強迫做了文帝朝和親公主的陪嫁奴仆,到了匈奴立即被“重用”,成為單于的作戰(zhàn)高參。在這樣的背景下,蘇武出使到了匈奴,而且,其副使張勝等還要策劃綁架單于的母親,導(dǎo)致兩國外交形勢急劇惡化。在屠刀面前,張勝投降,蘇武不屈被扣。兩國就此事件展開激烈交涉。而正在這時,不按牌理出牌的武帝,卻突然發(fā)動了對匈奴的新一輪攻勢。當時,霍去病已經(jīng)早殤,武帝就任命了新統(tǒng)帥李廣利。此人是武帝新寵李夫人的哥哥,新得勢的國舅。衛(wèi)青當時還健在,但因為衛(wèi)子夫已經(jīng)失寵,大將軍衛(wèi)青只能負責對東、西、南三面的戰(zhàn)線,不再參與對匈奴的作戰(zhàn)了。李廣利的軍事水平并不次于衛(wèi)青,但為什么他的戰(zhàn)績不如后者呢?因為,當時漢的軍事潛力和后勤供給能力,都已經(jīng)遠遠不如衛(wèi)霍的時候了。新的一輪攻勢兵分兩路:主力由李廣利率領(lǐng)西進,出河西走廊,直撲匈奴與西域的結(jié)合地帶,意圖要掃清匈奴對漢朝準備占據(jù)的西域地區(qū)的威脅;李廣之孫李陵,率領(lǐng)一支步兵(所有好馬都已經(jīng)撥李廣利使用),北上進入匈奴境內(nèi)牽制單于主力。這一戰(zhàn)漢朝失敗,李廣利先告敗績,李陵也基本全軍覆沒。李陵本人投降后,成了匈奴的大將。蘇武因此更不可能回到漢朝。漢朝接下來連年進攻失利,匈奴失去西域的大部分,也感覺疲憊,于是,兩國較量的核心環(huán)節(jié)開始從直接軍事對抗,改為主要在西域各國做外交對抗。武帝晚年,國內(nèi)民窮財盡,上層禍起蕭墻,內(nèi)耗不斷,國家陷入深重危機。主帥李廣利的家眷,因為國內(nèi)的“巫蠱之禍”被滅,廣利本人投降匈奴,被單于當作了祭天的犧牲。而匈奴內(nèi)部也同樣還是天災(zāi)人禍不斷,并沒有因為李廣利作了“犧牲”就有了改善,反而天災(zāi)更劇烈。古人云,大戰(zhàn)之后,必有兇年。窮兵黷武的漢匈雙方,也逃不脫這個規(guī)律。直到武帝駕崩,昭帝即位后,漢才改善了與匈奴的關(guān)系,兩國開始外交談判。但,匈奴一直拒絕承認蘇武還活著。當時,匈奴的單于已經(jīng)換了好幾茬,兩國和議也達成了,為什么還不愿釋放蘇武?因為,蘇武在北海(貝加爾湖地區(qū))牧羊,那里正是匈奴與丁令(即后來的鐵勒)的邊界。我們慣常的認識,是蘇武牧羊的地方非常荒涼,沒有人跡,兔子都不拉屎。其實不然。那里有包括丁令在內(nèi)的很多游牧民族,水草肥美,鳥語花香,草原上歌來歌往,熱鬧得很。后來,蒙古的數(shù)次西征,出發(fā)點都離那里不遠。蘇武在北海生活多年,當然就非常了解匈奴的生態(tài)、氣候與虛實。匈奴給蘇武娶了媳婦(當然是匈奴人),蘇武在那里還有了小孩,其中有個孩子名叫蘇通國,后來隨漢使回國,為蘇武延續(xù)了香火。在匈奴看來,男丁就是戰(zhàn)士,生育人口當然也就是國防建設(shè)的一部分,從這一角度上說,也算是蘇武變相給匈奴做出了“貢獻”。這時的匈奴最不希望看到的,是掌握了匈奴虛實與規(guī)律的漢使們,回到漢朝,再帶著漢軍來攻打他們。尤其是蘇武這樣的杰出人物,回到漢朝,他就是又一個博望侯張騫了。但是,蘇武的部下,小年輕?;荩低蛋烟K武的情況通報給了漢使(這次會面竟然能實現(xiàn),說明了漢在匈奴安插了有效的“內(nèi)鬼”),這樣單于不得不放歸了蘇武。蘇武、?;莼貒院?,理所當然成為漢制定對匈戰(zhàn)略的高參。?;莺髞砀懔艘粋€“匈奴包圍網(wǎng)”,包括匈奴西邊的烏孫、東邊的鮮卑、北面的丁令、南邊的漢朝,都趁一次匈奴內(nèi)部衰落而發(fā)起了對匈聯(lián)合軍事動作。其中,?;荼救俗鳛闉鯇O軍的參謀長,指揮烏孫軍重創(chuàng)匈奴。這一戰(zhàn)直接導(dǎo)致匈奴內(nèi)亂分裂,呼韓邪單于南下投降(王昭君嫁的就是此人)。?;菀虼斯Ρ簧秊橛覍④姡瑓柡Π?。這就是蘇武一行在匈奴的后期,繼續(xù)被扣的主要原因,兩國的前仇倒成了其次了。幾乎同一時代,在亞歐大陸的另一端,羅馬帝國不擇手段,終于滅了迦太基并屠城。相比之下,匈奴人的命運稍微還能好一些。還有一個疑問:漢匈之間真的不能和解嗎?也不是。西漢與匈奴和議達成后,兩國間實現(xiàn)了多年的和平。曾經(jīng)的殺場變成了共同開發(fā)的樂土,直到王莽篡漢。王莽機械地依照儒家經(jīng)典中的“華夷之別”,錯誤地在外交上打壓匈奴(將人家的國名改為“降奴”),而且因為匈奴是親漢室的,所以匈奴與莽新政權(quán)的關(guān)系也全面破裂,直到東漢中后期才開始修復(fù)。到東漢末期,匈奴衰敗,一分為二,北匈奴西遷,南匈奴入塞投漢?;羧ゲ≡暦Q“匈奴未滅,何以家為”。按照霍生的理念,這應(yīng)該算是匈奴的“滅”了。可是,結(jié)果又如何呢?內(nèi)遷的匈奴等部被安置在內(nèi)地與當?shù)厝嘶炀樱瑵h人始終將其列為“劣等人”。壓迫、奴役、歧視、販賣,這些苦難都落在了內(nèi)遷胡人的頭上。而霍去病這個階層的后人們,卻過起了驕奢淫逸的生活。當時執(zhí)政的司馬氏,內(nèi)戰(zhàn)不斷,西晉王朝從內(nèi)部崩潰。原先被壓迫的各種異族紛紜起事,造成了中原“五胡亂華”、北方衣冠大部南渡的亂局。那么,北方呢?匈奴之后還有鮮卑,鮮卑之后還有柔然,柔然之后還有突厥,突厥之后還有回鶻,回鶻之后有契丹,有女真,有蒙古……只要中原王朝守著“華夷之別”的文化成見,不能平等對待之,不能與之同存,而始終以敵視、蔑視的套路來對立北方,那么北方的所謂“邊患”問題就不可能得到真正解決。直到清朝建立,統(tǒng)治者使用多元共存的思路彌合“長城裂痕”,才真正構(gòu)成了今天民族大融合,多民族國家鞏固的基礎(chǔ)?!觥短K武牧羊》歌詞蘇武留胡節(jié)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曙嬔?,饑吞氈,牧羊北海邊。心存漢社稷,旄落猶未還。歷盡難中難,心如鐵石堅。夜在塞上時聽笳聲,入耳痛心酸。蘇武留胡節(jié)不辱。轉(zhuǎn)眼北風吹,雁群漢關(guān)飛。白發(fā)娘,望兒歸,紅妝守空帷。三更同入夢,兩地誰夢誰?任??菔癄€,大節(jié)定不虧。能使匈奴驚心碎膽,共服漢德威?!鰪摹稘h書·蘇武傳》中一窺秦漢人的精神風貌蘇武詩曰:“生當復(fù)來歸,死當長相思?!崩盍暝娫唬骸靶腥穗y久留,各言長相思?!遍L者久遠之辭,言行人久戍,寄書以遺所思也。“長相思”由來已久。而今以長相思為題,此長相思非彼矣,相思的是那已久的秦漢之風,源遠流長,而今遙相企望。秦漢之際的文人風貌,有一種豁然蕭颯的氣派,而今天我想就《漢書·蘇武傳》這個文本,來一窺其中所體現(xiàn)的秦漢人的精神風貌。蘇武牧羊的故事大多數(shù)人在兒時就已聽過。其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已深入民心。公元前100年,蘇武出使匈奴,并被匈奴扣留。匈奴以迫害、利誘等方法,要蘇武投降,蘇武威武不屈。留匈奴十九年,黑發(fā)去白發(fā)還。班固的《漢書·蘇武傳》中,對蘇武留于匈奴十九年的來龍去脈的多個情節(jié)進行了描述。漢武帝時,武使匈奴,牽及刺殺單于之事,深感負國,幾欲自刺。單于欲使使勸降,蘇武不應(yīng),并憤言罵律。單于愈益欲降之,于是就有了眾人皆知的牧羊的情節(jié)。單于仍不甘心,這次是蘇武的老友已經(jīng)降匈奴的李陵,“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此時,已在北海牧羊的蘇武仍一片豪言懇切,李陵只得泣下沾襟。無功而返。昭帝即位,漢求武等。臨別之際,陵起舞,歌曰:“徑萬里兮度沙幕,為君將兮奮匈奴。路窮絕兮矢刃摧。士眾滅兮名已頹。老母已死,雖欲報恩將安歸!”蘇武十九年的匈奴生涯終得結(jié)束,歸返故土。我想說的并不是大家所熟知的威武不屈的豪情,而是這豪情背后的時代,這個時代所造就的這樣一個人。當然,也許會有疑問。同樣的時代,同朝為官的李陵就負國降匈,是不是與其時代不符甚至相悖呢。實際上,李陵的悲苦也有個中緣由,“雖欲報恩將安歸!”的濃情不是三言兩語便能說清的。另外,匈奴是不是就真是所謂的邪惡的野蠻民族呢?大漢是不是真的就是泱泱大國禮儀之邦呢?這個時代的人與物,事與情,不單單是在漢朝的疆土,而是受到整個大中華影響的廣泛地域之中,是不是有它典型的風貌和氣格呢?一、生當復(fù)來歸,死當長相思——蘇武出使背景,武帝時的漢匈之爭李澤厚先生曾提出“歷史行程的二律悖反”,認為“歷史總是在這種矛盾中忍受痛苦”。而漢武帝時期對疆土的擴張,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從社會發(fā)展的角度來看。中原王朝的文明程度要遠遠高于周邊民族地區(qū),中原王朝向周邊地區(qū)的拓展,有利于這些地區(qū)的開發(fā)與進步。因此這種拓展具有積極作用。如果從周邊民族地區(qū)的立場上來看,中原王朝的介入。對當?shù)厥且环N侵略,對當?shù)卣?quán)造成威脅,甚至導(dǎo)致當?shù)卣?quán)的滅亡,于是必然受到當?shù)赝林用竦念B強抵抗,而這種抵抗無疑具有正義的愛國性質(zhì)。如此一來就出現(xiàn)了尖銳的邏輯矛盾,當今的史學家稱其為“歷史悖論”。古人固然不會考慮這么多理論性的悖反,他們正是身處于此種悖論之中的,蘇武更是不例外。蘇武是一名漢使,一個中間人的角色,也同樣是一個無用的中間人的角色。實際上,漢匈的關(guān)系并不取決于這樣的一個或者一批連接人,甚至聯(lián)姻的禮數(shù)也未必管用,蘇武的“信仰”是大漢朝、是國。負國則亡;漢尚在,蘇武就有氣力活下去,蘇武活著,并不是為了“羝乳乃得歸”的可能(所有人都知道這是沒有可能的),蘇武活著,只是因負國欲死不得,留有心中那一片對大漢的遙望,向死而生。當生死失去了本來的意義的時候,蘇武的活著更像是一個符號。盛世中人,或于風口浪尖隨波逐流,或自負一派強烈的民族自尊感,在此種感情的驅(qū)動下,顯得尤為不屈。蘇武不甘降匈奴,骨子里那為人歌頌已久的氣節(jié),糅合了其剛毅的個性、家族的恩怨,重要的是對大漢的決心與信念。這一點也是李陵所沒有的。李陵對大漢無常法令的不安,是其自保的原因之一。二、行人難久留,各言長相思——蘇武與李陵的個人情感蘇武與李陵的感情是復(fù)雜的,或者說是深重的。雖然。二者一個是守節(jié)不屈的典范,一個背負投敵賣國的罵名:仍無法磨滅兩人相交時的光。李陵置酒賀蘇武歸漢,起舞作歌,“徑萬里兮度沙幕,為君將兮奮匈奴。路窮絕兮矢刃摧,士眾滅兮名已頹。老母已死,雖欲報恩將安歸!”歌舞對情感的表達,在此處得到了渲染和升華?!抖Y記》云:“嗟嘆之不足,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可見“歌”與“舞”之間,本就有著天然的聯(lián)系。此處情感的低回宛轉(zhuǎn)無法單一表達,非歌之舞之無法極盡表達。李陵降匈奴之事,追查史實,似乎也并無定論。在當時的大漢朝堂之內(nèi),也有不同的聲音。司馬遷的宮刑之辱恰是因表露了幾分對李陵的同情而招來的。李陵無疑是一名驍勇善戰(zhàn)的將士,但李陵自負將門之后,又對自己的軍事才能過分的相信。他本人曾率八百騎兵深入匈奴勢力地區(qū)兩千里偵查地形,頗有當年驃騎將軍霍去病的風范。李陵夸下??凇盁o所事騎,臣愿以少擊眾,步兵五千人涉單于庭?!倍鴿h武帝又好大喜功。也可能這位年輕將軍讓他想起了霍去病?!吧蠅讯S之”。但是,兵家之事,萬不可掉以輕心,稍稍變動的軍事部署就有可能遭至殺身之禍。也許是戰(zhàn)略部署上本就有的疏漏,也許是李陵本身的豪氣太盛,也許是戰(zhàn)爭期間未能察覺的小插曲,總之在一氣以少勝多的勝利之后。李陵兵敗降敵。對于這樣一位驍勇之將來說,不知心中作何滋味?!敖褡阆逻€歸,揚名予匈奴,功顯于漢室。雖古竹帛所載,丹青所畫,何以過子卿!陵雖駑怯,令漢且貰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奮大辱之積志,庶幾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為世大戮,陵尚復(fù)何顧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異域之人,壹別長絕!”此番一言,似傾吐出李陵胸中未能解的結(jié)。更有后人猜測,李陵原本是想降匈奴,潛伏單于身邊,伺機刺殺歸漢的。而漢武帝殺他老母,滅他滿門,逼他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李陵,一個戰(zhàn)場上的血性漢子,一個離家萬里的兒子,一個無家可歸的游子,心中的痛,無處訴說。而此時,最能體察他的感受的,恐怕只有同在大漠十余載的蘇武了。于是,李陵蘇武詩就這樣的流傳了下來。行人難久留,各言長相思。生當復(fù)來歸,死當長相思。我國古代曾把人分為“中行”“狂”“狷”三大類,認為“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而“中行”介于二者之間。無疑,蘇武應(yīng)是“狂士”,放逐大漠十九年,蘇武的一生有著一種俠義的色彩。“今游俠,其行雖不軌于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蓋亦有足多諸焉。”蘇武一生堅信報國的理想,“言必信,行必果,已諾必誠”;蘇武大漠惶惶,牧羊已生,“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長相思,相思于生死之間的那一份堅持;長相思,相思于人情之間的那一份冷暖:長相思,相思于古今之間的那一份遺失已久的情懷?!咎骄俊?.緱王、虞常謀反牽連漢使情形,頭緒繁復(fù)。試理其線索。緱王是匈奴昆邪王姊之子。緱王降漢,后隨漢浞野侯趙破奴擊匈奴,兵敗被俘降匈奴。虞常原為漢長水校尉,亦降匈奴。二人皆有歸漢之念。衛(wèi)律原為漢官,與協(xié)律都尉李延年善,延年犯罪,衛(wèi)律懼并誅,降匈奴,得且鞮侯單于信任,受封丁靈王,負責統(tǒng)領(lǐng)漢之降匈奴者,虞常居其下。緱王與虞常的謀反計劃是,利用單于出獵機會,誅殺衛(wèi),劫持單于母閼氏歸漢。因人告發(fā),單于子弟發(fā)兵與戰(zhàn),緱王戰(zhàn),虞常受縛——這本是匈奴內(nèi)部事務(wù),然虞常謀殺衛(wèi)律,副使張勝資助;事發(fā),虞常攀引張勝,累及蘇武及漢使團。2.古人云:“死生亦大矣?!碧K武選擇“死”與“不死”是基于何種考慮?漢使卷入謀反事件,蘇武兩次選擇自殺,是認為自己“屈節(jié)辱命”重負國家衛(wèi)律、李陵勸降,蘇武兩次以死明志,是為了國家的利益,也是為了自己的名譽。匈奴扣留蘇武“絕不飲食”,蘇武“臥嚙雪,與旃毛并咽之,數(shù)日不死”。單于徙之北海,揚言“羝乳乃得歸”,蘇武“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杖漢節(jié)牧羊十九年。蘇武忍受絕非常人可以忍受之“窮厄”,選擇不死,出于對漢廷的堅定信念。蘇武是一個十分珍重生命的人,然而,為了國家利益,又可以毫不猶豫獻出生命。蘇武的生死擇基于一個信念:國家利益高于一切!“萬里孤臣致命秋,此身何止一漚?。√釘y漢節(jié)同生死,休問羝羊解乳不?”(范成大《會同館》)蘇武精神之影響最大者,即在其生死價值觀。3.衛(wèi)律、李陵勸降方式有何不同?蘇武拒降態(tài)度又有何不同?衛(wèi)律主動叛國,投身匈奴,厚顏無恥。先欲加之于罪,蘇武據(jù)理力駁;復(fù)欲脅之以死,蘇武巋然不動;繼則誘之以利,蘇武嚴辭痛斥。蘇武直斥衛(wèi)律“畔主背親”的無恥行為和“欲斗兩主”的叵測居心,衛(wèi)律自討沒趣,無可奈何,道義上完全敗。李陵被迫投降,屈身匈奴,良心未泯。勸降蘇武乃奉命行事。先是曉之以理,指出武帝刻薄寡恩,國已負武,武不負國;復(fù)欲動之以情,宣揚人生譬如朝露,不必自苦若此;繼則析之以勢,直言漢廷法令無常,大臣安危莫測,蘇武即令歸漢,前景難以逆料。李陵所言,俱為事實。蘇武避開具體問題,告以儒家君臣大義,表達忠臣死節(jié)之志。在蘇武的浩然正氣面前,李陵真情畢露羞慚自責。4.《蘇武傳》“敘次精彩,千載下猶有生氣”(趙翼《廿二史札記》)。課文成功運用對比烘托手法刻畫蘇武形象,試做分析?!短K武傳》善用對照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其一,與張勝對照。匈奴突發(fā)事變,副使張勝卷入其中。事敗,張勝驚惶失措茫然失計,蘇武痛責自己屈節(jié)辱命。虞常被斬,張勝心驚,衛(wèi)律“舉劍欲擊”,張勝觍顏“請降”。反觀蘇武,衛(wèi)律“舉劍擬之”,蘇武巋然不動。同為使者,一個看重名節(jié)視死如歸,一個急功近利貪生怯死,兩人之素質(zhì)有霄壤之別。其二,與衛(wèi)律對照。衛(wèi)律本是漢朝叛徒,“召武受辭”,自我炫耀趾高氣揚不知人間羞恥。對衛(wèi)律,蘇武先是據(jù)理反駁,衛(wèi)律理屈詞窮,復(fù)又厲聲痛斥,衛(wèi)律顏面掃地。一個忠心赤膽大義凜然,一個色厲內(nèi)荏恬不知恥,兩人如冰炭之不能同爐。其三,與李陵對照。李陵不同衛(wèi)律,蘇、李在漢“俱為侍中”,相處深厚。李陵矢盡道窮,被迫而降。李陵所言句句是實,雖心如鐵石者亦難不為所動。蘇武卻置個人恩怨于不顧,以儒家君臣大義卻之,以死明志折服李陵。一個堅守節(jié)操矢志不渝,一個大節(jié)虧損自慚形穢,兩人在生命價值的取舍上高下立見。正是在這種鮮明對比中,突出了蘇武的氣節(jié)。5.《蘇武傳》的人物描寫向為后人推崇,如對話描寫、細節(jié)描寫、環(huán)境描寫等,皆有可圈可點之處。試選擇一個角度,分析其對刻畫人物性格的作用。如:蘇武的語言極有個性特點,充分展現(xiàn)了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蘇武獲知真相,語副使張勝:“事如此,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國?!睂π蝿莸臏蚀_判斷,對國家的一片赤誠,對同僚的婉轉(zhuǎn)告誡,盡見語中。面臨審判,蘇武語假吏?;荩骸扒?jié)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言畢即自刺。堅持民族氣節(jié),勇于為國獻身,以言為范以身作則,氣凌霄漢義薄云天。同衛(wèi)律交鋒,蘇武詈罵其人“不顧恩義,畔主背親”一段話,富有表情性和動作性,忠貞剛烈咄咄逼人,令叛徒心驚膽戰(zhàn)不敢貿(mào)然相犯?!敖竦脷⑸碜孕?,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答復(fù)李陵的這番話,更是擲地作金石聲,千載而下,仍令志士扼腕長嘆。人物形象的塑造,得力于人物的語言,正是這些個性化的語言,令蘇武的高風亮節(jié)感動了千年歷史。6.從李陵送別蘇武的場面分析李陵之心態(tài),比較蘇、李之為人。于是李陵置酒賀武曰:“今足下還歸,揚名于匈奴,功顯于漢室,雖古竹帛所載,丹青所畫,何以過子卿!陵雖駑怯,令漢且貰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奮大辱之積志,庶幾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為世大戮,陵尚復(fù)何顧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異域之人,壹別長絕!”陵起舞,歌曰:“徑萬里兮度沙幕,為君將兮奮匈奴。路窮絕兮矢刃摧,士眾滅兮名已。老母已死,雖欲報恩將安歸!”陵泣下數(shù)行,因與武決。李陵置酒相送,內(nèi)心充滿矛盾和痛苦,其情感十分復(fù)雜。一是對蘇武氣節(jié)之仰慕:稱其“揚名于匈奴,功顯于漢室”。一是申明降時“曲線報國”之心志:宿昔不忘,欲效“曹柯之盟”(曹劌劫齊桓公)。一是表示而今對漢廷之失望:“為世大戮”,“尚復(fù)何顧”。一是明確已絕日后歸漢之意念:聲名已無顏歸鄉(xiāng)。李陵自剖心跡十分真實,容易引起人們對這位降將的同情。蘇、李訣別,只記李陵之言,無一言正面寫蘇武,卻以李陵的敬和悔烘托、凸現(xiàn)了蘇武氣節(jié)?!安恢蛔?,盡得風流”,《蘇武傳》敘事之峻潔高妙正見于此。(惜乎此段刪去。)蘇、李之為人,錢穆《現(xiàn)代中國學術(shù)論衡》有一評判:“同一時同一事,而參加之人不同,人與人之相比,是非高下,最易從此等處顯。李陵以五千步卒當匈奴八萬騎,可謂不世出之將才矣。蘇武北海牧羊,事若平易……以事論,則海上牧羊與兩軍抗衡難易不能相比。以人論,則李陵之與蘇武,一相比確見其為兩人?!?.閱讀溫庭筠《蘇武廟》,結(jié)合本傳,對頷聯(lián)描寫的畫面作拓展性描述,并簡析尾聯(lián)刻畫的蘇武形象。蘇武魂銷漢使前,古祠高樹兩茫然。云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厝諛桥_非甲帳,去時冠劍是丁年。茂陵不見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霸七呇銛嗪煸隆笔且环巴闼細w圖”。大漠深夜,曠野闃寂,天際高懸一輪明月,蘇武望著雁群從北方飛來,又目送雁群向南方飛去,一直到雁陣消失在南天暗云之中。這幅圖畫,表現(xiàn)了在音訊隔絕的歲月里蘇武的故國之思?!半]上羊歸塞草煙”是一幅“邊塞歸牧圖”?;璋档陌恚B天的塞草,遠近山巒籠罩在一片荒煙之中。從丘隴上走下杖節(jié)的蘇武,孤身一人,相依為伴的只有羊群。這幅圖畫,展示了在人煙稀少的北海蘇武的孤寂凄苦。讀《蘇武傳》可知,漢武帝對蘇武一家是刻薄寡恩的。末聯(lián)寫蘇武歸國后至茂陵拜墓情形。蘇武面對秋天的流水哭陵,惋嘆先帝已不能見其封侯印信。這種追思之情,是融忠君和愛國為一體的真實情感。武帝之千秋功罪,后人自有評說。此聯(lián)將一個帶有一定歷史局限的愛國志士形象,真實感人地展現(xiàn)于讀者面前?!龈剑簻赝ン蓿堋短K武廟》賞析蘇武魂銷漢使前,古祠高樹兩茫然。云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厝諛桥_非甲帳,去時冠劍是丁年。茂陵不見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蘇武是歷史上著名的堅持民族氣節(jié)的英雄人物。武帝天漢元年(前100)他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多次逼降,他堅貞不屈。后被流放到北海牧羊,直至昭帝始元六年(前81),才返回漢朝,前后長達十九年。這首詩就是作者瞻仰蘇武廟后追思憑吊之作。首聯(lián)兩句分點“蘇武”與“廟”。漢昭帝時,匈奴與漢和親。漢使到匈奴后,得知蘇武尚在,乃詐稱漢朝皇帝射雁上林苑,得蘇武系在雁足上的帛書,知武在某澤中,匈奴方才承認,并遣武回國。首句是想象蘇武初次會見漢使時的情景。蘇武在異域渡過漫長歲月,歷盡艱辛,驟然見到來自漢朝的使者,表現(xiàn)出極為強烈、激動、復(fù)雜的感情。這里有辛酸的追憶,有意外的驚愕,悲喜交加,感慨無窮,種種情緒,一時奔集,難以言狀,難以禁受。詩人以“魂銷”二字概括,筆墨精煉,真切傳神。第二句由人到廟,由古及今,描繪眼前蘇武廟景物?!肮澎舾邩洹?,寫出蘇武廟蒼古肅穆,渲染出濃郁的歷史氣氛,透露出詩人崇敬追思之情。李白《蜀道難》:“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泵H患疵烊痪眠h之意。古祠高樹兩茫然,是說祠和樹都年代杳遠。這就為三、四兩句轉(zhuǎn)入對蘇武當年生活的追思緬想創(chuàng)造了條件?!霸七呇銛嗪煸?,隴上羊歸塞草煙。”這是兩幅圖畫。上一幅是望雁思歸圖。在寂靜的夜晚,天空中高懸著一輪帶有異域情調(diào)的明月。望著大雁從遙遠的北方飛來,又向南方飛去,一直到它的身影逐漸消失在南天的云彩中。這幅圖畫,形象地表現(xiàn)了蘇武在音訊隔絕的漫長歲月中對故國的深長思念和欲歸不得的深刻痛苦。下一幅是荒塞歸牧圖。在昏暗的傍晚,放眼遠望,只見籠罩在一片荒煙中的連天塞草,和丘隴上歸來的羊群。這幅圖畫,形象地展示了蘇武牧羊絕塞的單調(diào)、孤寂生活,概括了幽禁匈奴十九年的日日夜夜,環(huán)境、經(jīng)歷、心情相互交觸,渾然一體。頸聯(lián)遙承首句,寫蘇武“回日”所見所感?!稘h武故事》載: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錯雜天下珍寶為甲帳,其次為乙?guī)ぁ<滓跃由?,乙以自居”。上句說蘇武十九年后歸國時,往日的樓臺殿閣雖然依舊,但武帝早已逝去,當日的“甲帳”也不復(fù)存在,流露出一種物是人非、恍如隔世的感慨,隱含著對武帝的追思。史載蘇武“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fā)盡白”。李陵《答蘇武書》中也有“丁年(壯年)奉使,皓首而歸”之句。下句說回想當年戴冠佩劍,奉命出使的時候,蘇武還正當壯盛之年?!凹讕ぁ薄ⅰ岸∧辍鼻蓪?,向為詩評家所稱。此聯(lián)先說“回日”,后述“去時”,詩評家稱之為“逆挽法”,認為可以“化板滯為跳脫”(沈德潛《唐詩別裁》)。其實,由“回日”憶及“去時”,以“去時”反襯“回日”,更增感慨。一個歷盡艱苦、頭白歸來的愛國志士,目睹物在人亡的情景,想到當年出使的情況,能不感慨欷歔嗎?“茂陵不見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蹦┞?lián)集中抒寫蘇武歸國后對武帝的追悼。漢宣帝賜蘇武爵關(guān)內(nèi)侯,食邑三百戶。武帝已經(jīng)長眠茂陵,再也見不到完節(jié)歸來的蘇武封侯受爵了,蘇武只能空自面對秋天的流水哭吊已經(jīng)逝去的先皇。史載李陵勸降時,蘇武曾說:“武父子之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值苡H近,常愿肝腦涂地。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回國后,昭帝“詔武奉一大牢謁武帝園廟”。這種故君之思,是融忠君與愛國為一體的感情。最后一筆,把一個帶著歷史局限的愛國志士的形象,更真實感人地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晚唐國勢衰頹,民族矛盾尖銳。表彰民族氣節(jié),歌頌忠貞不屈,心向故國,是時代的需要。杜牧《河湟》詩云:“牧羊驅(qū)馬雖戎服,白發(fā)丹心盡漢臣?!睖赝ン捱@首詩,正塑造了一位“白發(fā)丹心”的漢臣形象。(劉學鍇)8.教材練習引用了李陵《答蘇武書》部分文字(全文見《古文觀止》)。蘇東坡早已指出,《答蘇武書》“正齊、梁間小兒所擬作,決非西漢文”(《答劉沔都曹書》)。前人辨此信為偽作,主要有三點理由:文體不類,西漢無此種四六駢體;用語蹈襲,《報任安書》后出,而《答蘇武書》類之;《漢書》不錄,此書果為李陵所作,班固立傳斷無不引之理。試運用《蘇武傳》材料,佐證《答蘇武書》為偽書?!洞鹛K武書》的思想核心是李陵為自己的變節(jié)行為辯護。第一,《蘇武傳》中,李陵勸降不成,乃生“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于天”之感嘆,言為心聲,李陵對自己的行為有所認識,不致出爾反爾,作此書為己辯護。第二,武帝時,兄弟自殺,妻子離散,蘇武聞之,不為所動不改其節(jié);昭帝時,蘇武封官晉爵身居高位,更不可能為李陵挑撥君臣關(guān)系之言辭打動:李陵對蘇武心志早有準確的價值判斷?!洞鹛K武書》指責漢廷薄待蘇武之言,明顯表現(xiàn)出作偽者對蘇、李關(guān)系的陌生甚或為情造文故作扭曲。第三,李陵之送別詩“徑萬里兮”五句,“純是武人質(zhì)直粗笨口吻”(梁啟超《中國之美文及其歷史》),而《答蘇武書》文辭典雅語義深曲,可見詩、文非出一人之手?!洞鹛K武書》既不能真切表現(xiàn)李陵心態(tài),也不能翔實反映蘇武際遇,證以本傳,判為偽書,宜矣。■附:李陵\答蘇武書子卿足下:勤宣令德,策名清時,榮問休暢,幸甚幸甚!遠讬異國,昔人所悲,望風懷想,能不依依!昔者不遺,遠辱還答,慰誨勤勤,有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現(xiàn)代醫(yī)療用品的冷鏈物流管理策略
- 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推廣與農(nóng)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
- 媽媽班活動方案國慶節(jié)
- 2023八年級物理上冊 第二章 物質(zhì)世界的尺度、質(zhì)量和密度第二節(jié) 物體的質(zhì)量及其測量說課稿 (新版)北師大版
- 4《同學相伴》第一課時 說課稿-2023-2024學年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下冊統(tǒng)編版
- 《6~9的加減法-用減法解決問題》說課稿-2024-2025學年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人教版001
- 1少讓父母為我擔心(說課稿)-統(tǒng)編版(五四制)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上冊
- 2024-2025學年高中物理 第四章 勻速圓周運動 第3節(jié) 向心力的實例分析說課稿 魯科版必修2
- Unit3《It's a colourful world!》(說課稿)-2024-2025學年外研版(三起)(2024)英語三年級上冊(2課時)
- Unit 4 I have a pen pal Part B Let's learn(說課稿)-2023-2024學年人教PEP版英語六年級上冊
- (二模)遵義市2025屆高三年級第二次適應(yīng)性考試試卷 地理試卷(含答案)
- 二零二五隱名股東合作協(xié)議書及公司股權(quán)代持及回購協(xié)議
- 風電設(shè)備安裝施工專項安全措施
- IQC培訓課件教學課件
- 2025年計算機二級WPS考試題目
- 高管績效考核全案
- 2024年上海市中考英語試題和答案
- 教育部《中小學校園食品安全和膳食經(jīng)費管理工作指引》知識培訓
- 長沙醫(yī)學院《無機化學》2021-2022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eras婦科腫瘤圍手術(shù)期管理指南解讀
- GB/T 750-2024水泥壓蒸安定性試驗方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