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江蘇省南京市五校聯(lián)盟高二(上)期末考試語文試卷及答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3/0E/3F/wKhkGWeao5mAcnqUAAL-fZeM2Ks288.jpg)
![2024-2025學年江蘇省南京市五校聯(lián)盟高二(上)期末考試語文試卷及答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3/0E/3F/wKhkGWeao5mAcnqUAAL-fZeM2Ks2882.jpg)
![2024-2025學年江蘇省南京市五校聯(lián)盟高二(上)期末考試語文試卷及答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3/0E/3F/wKhkGWeao5mAcnqUAAL-fZeM2Ks2883.jpg)
![2024-2025學年江蘇省南京市五校聯(lián)盟高二(上)期末考試語文試卷及答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3/0E/3F/wKhkGWeao5mAcnqUAAL-fZeM2Ks2884.jpg)
![2024-2025學年江蘇省南京市五校聯(lián)盟高二(上)期末考試語文試卷及答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3/0E/3F/wKhkGWeao5mAcnqUAAL-fZeM2Ks288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江蘇省南京市五校聯(lián)盟高二(上)期末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9分)1.(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材料一我們的文藝,既然基本上是為工農(nóng)兵,那末所謂普及,所謂提高,也就是從工農(nóng)兵提高。用什么東西向他們普及呢?用封建地主階級所需要、所便于接受的東西嗎?用資產(chǎn)階級所需要、所便于接受的東西嗎?用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所需要、所便于接受的東西嗎?都不行,就先有一個學習工農(nóng)兵的任務。提高的問題更是如此。提高要有一個基礎。比如一桶水,不是從地上去提高,是從什么基礎上去提高呢?從封建階級的基礎嗎?從資產(chǎn)階級的基礎嗎?從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的基礎嗎?都不是,只能是從工農(nóng)兵群眾的基礎上去提高。也不是把工農(nóng)兵提到封建階級、資產(chǎn)階級、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的“高度”去,沿著無產(chǎn)階級前進的方向去提高。而這里也就提出了學習工農(nóng)兵的任務。只有從工農(nóng)兵出發(fā),我們對于普及和提高才能有正確的了解一切種類的文學藝術的源泉究竟是從何而來的呢?作為觀念形態(tài)的文藝作品,都是一定的社會生活在人類頭腦中的反映的產(chǎn)物。革命的文藝,則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頭腦中的反映的產(chǎn)物。人民生活中本來存在著文學藝術原料的礦藏,是粗糙的東西,但也是最生動、最豐富、最基本的東西,它們使一切文學藝術相形見絀,它們是一切文學藝術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這是唯一的源泉,此外不能有第二個源泉。有人說,書本上的文藝作品,不也是源泉嗎?實際上,過去的文藝作品不是源而是流,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東西,作為我們從此時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學藝術原料創(chuàng)造作品時候的借鑒。有這個借鑒和沒有這個借鑒是不同的,粗細之分,高低之分,哪怕是封建階級和資產(chǎn)階級的東西。但是繼承和借鑒決不可以變成替代自己的創(chuàng)造,這是決不能替代的。文學藝術中對于古人和外國人的毫無批判的硬搬和模仿,有出息的文學家藝術家,必須到群眾中去,到火熱的斗爭中去,到唯一的最廣大最豐富的源泉中去,一切階級,一切群眾,一切文學和藝術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進入創(chuàng)作過程。否則你的勞動就沒有對象,或空頭藝術家。(選自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1942年5月)材料二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人民是文藝創(chuàng)作的源頭活水,一旦離開人民,文藝就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人民生活中本來就存在著文學藝術原料的礦藏人民的需要是文藝存在的根本價值所在。能不能搞出優(yōu)秀作品,最根本的決定于是否能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一切轟動當時、傳之后世的文藝作品,反映的都是時代要求和人民心聲。我國久傳不息的名篇佳作都充滿著對人民命運的悲憫、對人民悲歡的關切,文藝只有植根現(xiàn)實生活、緊跟時代潮流,才能發(fā)展繁榮,才能充滿活力。人民不是抽象的符號,而是一個一個具體的人,有血有肉,有愛恨,有夢想,而是要虛心向人民學習、向生活學習,從人民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yǎng),不斷進行美的發(fā)現(xiàn)和美的創(chuàng)造。要始終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樂傾注在自己的筆端,刻畫最美人物,堅定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文藝要熱愛人民。有沒有感情,對誰有感情,決定著文藝創(chuàng)作的命運。如果不愛人民,表露他這一心跡最有名的詩句就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文藝工作者要想有成就,歡樂著人民的歡樂,憂患著人民的憂患,也是作家藝術家最大的幸福。文藝的一切創(chuàng)新,歸根到底都直接或間接來源于人民?!笆朗露疵鹘詫W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彼囆g可以放飛想象的翅膀,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關在象牙塔里不會有持久的文藝靈感和創(chuàng)作激情。我們要走進生活深處,在人民中體悟生活本質、吃透生活底蘊。只有把生活咀嚼透了,才能變成深刻的情節(jié)和動人的形象,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才能激蕩人心。(摘自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2014年10月)(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D)A.我們的文藝,是人民的文藝,無論戰(zhàn)爭年代還是建設時期B.人民生活是一切文藝的源泉,古代和外國的文藝作品只是“流”而非“源”,所以對其要批判地吸收與借鑒。C.文藝教條主義者不能投入到火熱的人民生活進行觀察、體驗、研究,分析和創(chuàng)作,他們只會生搬硬套古人和外國人。D.優(yōu)秀的文藝工作者能感受到人民的喜怒哀樂、能反映人民的心聲和時代需求,自覺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D)A.材料一材料二都明確指出文藝要為人民服務,材料一里的人民主要是指工農(nóng)兵,材料二的人民所指范圍相對更廣。B.材料一和材料二都高屋建瓴,理論聯(lián)系實際。既提出問題又指明了解決問題的路線,二者有各自不同的出發(fā)點和針對性。C.材料一指出了特定歷史時期文藝普及和提高的內涵,材料二強調了新時代文藝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D.材料一舉魯迅遺囑之例是為了論證創(chuàng)作的批判與繼承關系,材料二引用魯迅名言則論證了“文藝要熱愛人民”的觀點。(3)下列選項,不適合作為論據(jù)支撐材料二第3段觀點的一項是(C)A.“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B.“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白居易《賣炭翁》)C.“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薪三折肱”(黃庭堅《寄黃幾復》)D.“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鄭燮《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丞括》)(4)材料一第一段多處使用了設問句、反問句,請簡要分析其論證效果。(5)兩篇講話時代背景不同,但兩位領袖都向文藝工作者發(fā)出“向人民學習”的號召,請結合兩則材料【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材料內容的能力。這類題目首先要速讀題干,明確對象及要求,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尤其是對選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還要辨明檢索區(qū)間,確定對應語句,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答題前先通讀原文,整體理解把握文本的內容,明確文章的觀點是什么,文章從哪些角度和層面進行分析論證的,使用了哪些論據(jù),然后結合選項所給的材料進行分析,找出符合題干的選項。(3)本題考查分析論據(jù)與論點之間關系的能力。論據(jù)是用來論證論點的材料,它包括事實論據(jù)和理論論據(jù)。事實論據(jù),指有代表性的事例、確鑿的證據(jù)、可靠的史實等。理論論據(jù),指經(jīng)過時間檢驗的格言、原理、定律及人們公認的道理等。(4)本題考查分析設問反問句的論證效果的能力。在論證過程中使用設問句,能夠打破常規(guī)的陳述方式,引起讀者的好奇心和閱讀興趣,促使他們主動去思考問題的答案。反問句通常不需要回答,因為其答案已經(jīng)在問句中得到了暗示,通過反問可以表達強烈的情感和態(tài)度,增強語言的氣勢和說服力。(5)本題考查多材料的分析比較能力。幾則材料之間有一個內在邏輯主題,但不同材料各有側重角度,從不同的角度指向一個共同的話題。幾則材料雖然內容相對獨立、側重角度不同,但彼此形成互補關系。【解答】(1)D.“優(yōu)秀的文藝工作者能感受到人民的喜怒哀樂、能反映人民的心聲和時代需求,同呼吸共命運”表述不準確,而不是已經(jīng)做到這些。故選D。(2)材料一舉魯迅遺囑之例是為了論證文藝工作者必須到群眾中去,否則會成為空頭文學家或藝術家。故選D。(3)材料二第3段的觀點是優(yōu)秀作品要反映人民命運、人民悲歡、抒情。A.“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表達了對民生艱難的哀嘆,可作為論據(jù)。B.“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體現(xiàn)了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可作為論據(jù)。C.“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薪三折肱”主要是對友人生活貧困和有才華的描述、悲歡以及為人民抒寫等方面。D.“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體現(xiàn)了對人民生活細節(jié)的關切,可作為論據(jù)。故選C。(4)通過一系列設問句,如“用什么東西向他們普及呢、所便于接受的東西嗎、所便于接受的東西嗎、所便于接受的東西嗎?”,依次對不同階級所需,然后作者明確指出“都不行、所便于接受的東西”,讓讀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普及的內容應是工農(nóng)兵自己所需和便于接受的。設問句能夠引發(fā)讀者的主動思考,促使讀者思考普及和提高的正確內容和基礎,引導讀者思考普及的對象,使讀者在思考過程中逐步認識到文藝的普及和提高不能基于封建,而應從工農(nóng)兵群眾的基礎出發(fā)。這些問題讓讀者參與到對文藝普及和提高問題的思考中,從而更深刻地理解作者所闡述的正確方向,使讀者在思考中更深入地理解文藝工作的本質和正確方向。這些設問句和反問句能夠將重要內容凸顯出來,通過不斷的提問和回答、向工農(nóng)兵普及和從工農(nóng)兵基礎上提高的重要性,使正確的方向和基礎更加突出,從工農(nóng)兵的基礎上去普及和提高,避免為其他階級服務或從其他階級的基礎上去進行文藝工作。故答案為:設問句的效果:作者通過設問句“用什么東西向他們普及呢?用封建地主階級所需要?用資產(chǎn)階級所需要?用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所需要?”引導讀者思考普及的對象應該是什么,只有用工農(nóng)兵自己所需要,這種自問自答的方式使論證過程清晰明了,引發(fā)讀者思考,增強了說服力,通過設問句“提高要有一個基礎,不是從地上去提高?那末所謂文藝的提高?從封建階級的基礎嗎?從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的基礎嗎,使論證層層深入,強化了提高的基礎只能是工農(nóng)兵群眾的基礎這一觀點。反問句的效果:文中使用反問句“不是從地上去提高,難道是從空中去提高嗎?從資產(chǎn)階級的基礎嗎?”等,不容置疑,突出了正確的觀點,讓讀者更容易接受作者的觀點,讓讀者對普及和提高的正確基礎和方向有更深刻的印象。(5)兩篇講話發(fā)出“向人民學習”號召的原由如下:文藝服務對象的要求:材料一:毛澤東所處的時代,文藝基本是為工農(nóng)兵服務的,要為工農(nóng)兵服務,就需要向工農(nóng)兵學習,才能知道他們所需要,才能找到普及和提高的正確方向和基礎,就無法為工農(nóng)兵提供合適的文藝作品,所以要先學習工農(nóng)兵。材料二:習近平強調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是人民的文藝,人民是文藝創(chuàng)作的源頭活水。為了更好地為人民創(chuàng)作,了解人民的感受,否則文藝就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無魂的軀殼,所以要向人民學習,為人民服務。文藝創(chuàng)作源泉的角度:材料一:指出人民生活中存在著最生動、最豐富,是一切文學藝術取之不盡。文藝工作者只有向人民學習,到火熱的斗爭中去,獲得創(chuàng)作的原始材料,否則將缺乏創(chuàng)作對象。因此。材料二:再次強調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學藝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chuàng)作源泉,就必須向人民學習,只有扎根人民,才能創(chuàng)作出反映時代要求和人民心聲的作品,也無法實現(xiàn)文藝的發(fā)展繁榮。文藝創(chuàng)新的角度:材料二:指出文藝的一切創(chuàng)新,歸根到底都直接或間接來源于人民,走進生活深處、吃透生活底蘊,才能創(chuàng)作出有創(chuàng)新的作品,變成深刻的情節(jié)和動人的形象。若關在象牙塔里,就不會有持久的文藝靈感和創(chuàng)作激情。文藝工作者情感態(tài)度的要求:材料二:文藝工作者要熱愛人民,只有向人民學習、共命運,歡樂著人民的歡樂,才能為人民創(chuàng)作。向人民學習可以讓文藝工作者更好地樹立對人民的感情,創(chuàng)作出充滿人民情感的作品。故答案為:材料一的時代背景與“向人民學習”的原由:毛澤東發(fā)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時,正處于抗日戰(zhàn)爭的特殊時期,為工農(nóng)兵服務,他們對工農(nóng)兵的生活和需求了解有限,是最廣大的群體,推動革命文藝的發(fā)展,走向工農(nóng)兵,普及需要讓工農(nóng)兵接受,這就要求文藝工作者了解工農(nóng)兵的需求。同時,人民生活是最基本的源泉,才能獲得最生動,避免成為脫離實際的空頭文學家或藝術家。材料二的時代背景與“向人民學習”的原由:在習近平的時代,社會主義建設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文藝要反映時代特征和人民的心聲,文藝創(chuàng)作需要緊跟時代潮流、反映人民關切。而且,需要從人民的實踐和生活中汲取靈感和營養(yǎng),扎根人民,否則文藝作品將缺乏生命力和感染力,文藝工作者需要對人民充滿感情,才能與人民建立深厚感情、抒情,從而創(chuàng)作出充滿人民情感,推動社會主義文藝的繁榮發(fā)展??傊瑑善v話雖然處于不同時代,從不同方面闡述了向人民學習是做好文藝工作、推動文藝創(chuàng)作源泉。答案:(1)D(2)D(3)C(4)設問句的效果:作者通過設問句“用什么東西向他們普及呢?用封建地主階級所需要?用資產(chǎn)階級所需要?用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所需要?”引導讀者思考普及的對象應該是什么,只有用工農(nóng)兵自己所需要,這種自問自答的方式使論證過程清晰明了,引發(fā)讀者思考,增強了說服力,通過設問句“提高要有一個基礎,不是從地上去提高?那末所謂文藝的提高?從封建階級的基礎嗎?從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的基礎嗎,使論證層層深入,強化了提高的基礎只能是工農(nóng)兵群眾的基礎這一觀點。反問句的效果:文中使用反問句“不是從地上去提高,難道是從空中去提高嗎?從資產(chǎn)階級的基礎嗎?”等,不容置疑,突出了正確的觀點,讓讀者更容易接受作者的觀點,讓讀者對普及和提高的正確基礎和方向有更深刻的印象。(5)材料一的時代背景與“向人民學習”的原由:毛澤東發(fā)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時,正處于抗日戰(zhàn)爭的特殊時期,為工農(nóng)兵服務,他們對工農(nóng)兵的生活和需求了解有限,是最廣大的群體,推動革命文藝的發(fā)展,走向工農(nóng)兵,普及需要讓工農(nóng)兵接受,這就要求文藝工作者了解工農(nóng)兵的需求。同時,人民生活是最基本的源泉,才能獲得最生動,避免成為脫離實際的空頭文學家或藝術家。材料二的時代背景與“向人民學習”的原由:在習近平的時代,社會主義建設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文藝要反映時代特征和人民的心聲,文藝創(chuàng)作需要緊跟時代潮流、反映人民關切。而且,需要從人民的實踐和生活中汲取靈感和營養(yǎng),扎根人民,否則文藝作品將缺乏生命力和感染力,文藝工作者需要對人民充滿感情,才能與人民建立深厚感情、抒情,從而創(chuàng)作出充滿人民情感,推動社會主義文藝的繁榮發(fā)展??傊?,兩篇講話雖然處于不同時代,從不同方面闡述了向人民學習是做好文藝工作、推動文藝創(chuàng)作源泉?!军c評】閱讀社會科學類非連續(xù)性復合文本,首先,應梳理文本的結構,辨析清楚文本一共由幾部分組成;其次,要根據(jù)材料的出處,從標題要素入手,整體把握各則材料的大致內容;最后,聚焦圖表中的數(shù)據(jù)、報告中的結論、評論中的觀點等關鍵信息,多元組合,整體把握非連續(xù)性文本的核心要義。有些文段沒有明顯中心句,必須對幾個互有關聯(lián)的句子進行意義整合,進而明確文本的主要觀點。(二)現(xiàn)代文閱讀II(本題共1小題,16分)2.(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邊境徐則臣來到這個國家,基金會給我挑了一個叫莫托瓦的安靜小鎮(zhèn)。北京太吵,換一處安靜的地方待著當然很好。莫托瓦之于邊境,完全就在邊境線上。從我的住處出來,跑步十分鐘就到了鐵絲網(wǎng)前。繞了一圈一圈又一圈帶倒刺的鐵絲網(wǎng)對面,遠看建筑和市容,應該要落后一些。兩座城鎮(zhèn)相距如此之近,我偶爾能聽見對面小城隱約的嘭嘭聲,像有人在冷不丁地打鼓。兩個國家間隔著各自領土上的鐵絲網(wǎng),鐵絲網(wǎng)之間是一條寬闊洶涌的界河。貼著鐵絲網(wǎng)是一條一車寬的水泥路,車極少,偶爾能遇到的,也多是邊境巡邏兵。只要不下雨我跑步的聲音有時會驚起對面國家荒草和灌木中的鳥雀。這次出來的不是鳥,是一個人,他突然從草木叢中彈出來,那張臉上突發(fā)的茫然和驚慌透過鐵絲網(wǎng)清晰可見。一個黑瘦的小伙子,一米七左右,腦袋上貼著一層黑色的小卷毛,像中東人??匆娢遥趯γ鎳业倪吘尘€上,貼著鐵絲網(wǎng)的土路。那是年深日久過了兩天再次見到他,他在慢跑。跟我不同,他是隨心所欲地亂來,一會兒又換另一個方向。我改變了方向,跟他平行跑在了不同國家的邊境線上?!班?,”他扯起嗓門,用彈舌嚴重的生澀英語問我“不是,”我也停下,“我只是個跑步愛好者?!彼蝗粡澫卵l(fā)出一陣大笑。一回生二回熟,過幾天再見,他老遠就沖我“嗨”了。他在跑步?!澳阋才苌狭耍俊薄跋蚰銓W習,”他說,“要把身體練好。我還以為你是巡邏的?!薄把策壱惭膊坏侥銈兊念I土上啊?!蔽艺f。其實是喊,我們倆說話都是在向對方喊。他從另外一個國家來。他的國家現(xiàn)在正打仗,炮火連天的那種戰(zhàn)爭,半個國土都像燒紅的烙鐵,這是他說的。更荒唐的是,除了打仗雙方,移民、難民收容、流竄、偷渡,他們把古往今來能夠離開一個地方的所有方法都用盡了。他們一家六口人,送了出去,也只有三口人從戰(zhàn)火里逃出條命來?!拔遥蔽覀冊诮绾幼钫牡胤矫鎸γ嬲局?,他拍著胸口對我喊,不知去了哪里?!薄八阅阋憻挕!薄拔也荒芩涝诼飞希彼f,“我剛到這個國家我給他買了一雙跑步鞋,在兩國距離最近的地方,我把兩只鞋拴在一起國內過重陽節(jié)的那天下午,我們竟溜溜達達來回跑了近二十公里,一直跑到我這方的邊境哨所跟前。那座細瘦的建筑里常駐五人,站崗的士兵立在哨所的最高處,逆光里像一張薄薄的剪影。他抬頭挺胸,他回了個軍禮,然后繼續(xù)抬頭挺胸。在對岸,他也向高處的哨兵敬了個軍禮。大雨之前我們跑了最后一次。這個區(qū)域每年秋天都會來幾場大雨,不是雨季勝似雨季。那天我從一條垂直的水泥路跑到邊境線上,他已經(jīng)在對面的國土上等著我了。秋草黃,水色變暗,洶涌的流水聲溢出了兩邊的國境線。他剛做完禮拜,條件有限,禮拜也沒法按時按點,心到神知??赡芤驗樘礻幊?,他的話有點多。我就聽他在對面一個勁兒地喊,逐漸壯大的風聲把他絕大多數(shù)的聲音都吹走了。有一句話聽清了,他說:“就算隔著邊境,兩個人跑步也比一個人好?!焙霸挄r還向我揮手致意。那場雨夠大,豪雨如注,漫山遍野。碩大的雨點把石頭房子都敲出了金屬聲雨停后,天朗氣清,艷陽高照,下午我就換上運動裝出了門。跑到邊境線上,對面駛來巡邏車。車里伸出一個腦袋,就是那天背負整個天空在高處站崗的士兵,他死了?!弊谂赃叺能姽傩绷怂谎邸N覄×业囟秳觾上?,涼風吹過汗津津的皮膚,瞬間起了一身的雞皮疙瘩。因為是我的朋友,他們希望我最好能去確認一下。盡管此地天空湛藍,晴得近乎虛無,界河仍然洪流滾滾讓我確認的是他的遺物。極少,但看第一件我就知道是他。我送他的跑步鞋,兩三個月下來已經(jīng)磨損得不成樣子了,為防止被大水沖走,他把鞋系在了腰上。還有一張折疊的地圖,再封進塑料保鮮袋里。那是一張我所在的這個國家的地圖。尸體已經(jīng)送走了。他們給尸體拍了照,問我要看嗎。打開他的面部特寫時,我閉上了眼。照軍官的說法,每年這時候都會有人試圖從對面過來。他們趁著漫天大雨,從某一處壞掉的鐵絲網(wǎng)的空隙里鉆進來軍官點上煙,我也要了一根。“你們是朋友?”軍官問。“算是吧。”“他叫什么名字?”“不知道?!薄罢堗嵵乜紤]后再回答?!避姽儆糜沂烛榍闹兄盖昧饲米烂妫八惺裁疵??”“真不知道?!保ㄓ袆h改)(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B)A.文中的界河,既實指兩國之間寬闊洶涌的河流,又喻指突破人生困境時遇到的阻隔。B.從隨心所欲地亂跑到有意識地鍛煉,說明在我的影響下“他”也變成了跑步愛好者。C.“就算隔著邊境,兩個人跑步也比一個人好”,可見當時“他”的內心正充滿孤獨。D.把地圖用油紙包好并封進塑料保鮮袋,能夠看出“他”對未來生活有所期待和規(guī)劃。(2)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D)A.“像發(fā)炮彈一樣扔到了對面的國土上”,比喻貼切,寫出界河的寬闊B.小說以“邊境”為題,既交待出故事發(fā)生的地點,又以其特有的荒涼感烘托人物命運的悲涼與無助。C.作為故事的親歷者,“我”增強了小說的真實性;作為小說的敘述者,留下想象空間。D.小說主旨與《百合花》相同,都是通過描寫戰(zhàn)爭背景下人們的互幫互助,來表現(xiàn)人性美和人情美。(3)小說最后才交待“他”試圖偷渡,但前文已有多處細節(jié)予以暗示,請找出相關細節(jié)。(4)小說以“我”不知道“他”的名字結尾,這樣處理有怎樣的藝術效果?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痉治觥浚?)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本內容的基本能力。本題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從考查的范圍來看,既涉及全篇,又側重局部;解答此類題首先要通讀全文,整體感知;其次明確主旨,關注手法;最后結合文章主旨做出準確判斷。(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本藝術特色的基本能力。本題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從考查的角度來看,既有對主旨的探究,也有對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類題首先要通讀全文,整體感知;其次明確主旨,關注手法;最后結合文章主旨做出準確判斷。(3)本題考查概括小說中相關細節(jié)的基本能力。包括肖像、衣著和動作描寫,寫出了人物的心靈世界,揭示出人物心理及性格特征。(4)本題考查分析小說結尾的基本能力。可以從人物形象、故事情節(jié)、文章線索、思想主旨和表現(xiàn)手法等角度來分析。【解答】(1)B.“說明在我的影響下‘他’也變成了跑步愛好者”錯誤,無中生有。故選B。(2)D.“小說主旨與《百合花》相同”錯誤,本文表現(xiàn)的是不同國家陌生人之間的感情。故選D。(3)①結合“我跑步的聲音有時會驚起對面國家荒草和灌木中的鳥雀。這次出來的不是鳥,他突然從草木叢中彈出來。轉向我時,轉向我時。②結合“過了兩天再次見到他。跟我不同,一會兒朝這方向,他是隨心所欲地亂來,一會兒又換另一個方向,’他說,我得掙錢養(yǎng)活自己’”可知?!雹芙Y合“在對岸,在對岸。⑤結合“可能因為天陰沉,可能因為天陰沉。(4)①結合“不知道”“真不知道”可知,情節(jié)具有戲劇性,出乎意料;②結合“不知道”“真不知道”可知,他默默死去,強化了人物的悲劇命運,強化悲劇的普遍性,強調這不僅是某個人的悲?。虎芙Y合“不知道”“真不知道”可知,喚醒讀者同情心。答案:(1)B(2)D(3)①轉向我時,那張臉上突發(fā)的茫然和驚慌透過鐵絲網(wǎng)清晰可見,一會兒朝這方向。③“我不能死在路上,他也向高處的哨兵敬了個軍禮,他的話有點多。(4)①情節(jié)具有戲劇性,我與他相識很久卻不知其姓名,使故事陡生波瀾,他默默死去,強化了人物的悲劇命運,沒有具體名字,更是某類人的悲劇,喚醒讀者同情心?!军c評】“規(guī)范作答”不能忘記的三個原則:(1)答案在文中(直接來源于文中或從文中提煉);(2)選擇并重組文中關鍵詞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與設問角度是否一致);(3)分點分條作答。二、古代詩文閱讀(41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0分)3.(2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疚囊弧孔怨呕抡邅y人之國,其源深于女禍。女,色而已,非一端也。蓋其用事也近而習,其為心也專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親之。待其已信,而人主以為去己疏遠,不若起居飲食、前后左右之親可恃也。故前后左右者日益親,而人主之勢日益孤。勢孤,則懼禍之心日益切,禍患伏于帷闥,則向之所謂可恃者,乃所以為患也?;家焉疃X之,欲與疏遠之臣圖左右之親近,緩之則養(yǎng)禍而益深,不能與謀。謀之而不可為,為之而不可成,則俱傷而兩敗。故其大者亡國,其次亡身,至抉其種類,盡殺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此前史所載宦者之禍常如此者夫為人主者非欲養(yǎng)禍于內而疏忠臣碩士于處蓋其漸積而勢使之然也。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而禍斯及矣。使其一悟,雖欲悔悟,而勢有不得而去也①之事是已。故曰“深于女禍者”,謂此也??刹唤湓??(節(jié)自歐陽修《五代史?宦者傳論》)【注釋】①唐昭宗:即李曄。晚唐時期宦官專政,對皇帝有廢立大權。昭宗是僖宗之弟,即由宦官擁立為帝的。后來昭宗與宰相崔胤謀誅宦官,后雖得神策軍解救,重新復帝位,唐朝因之覆滅?!疚亩竣賳韬簦∈⑺ブ?,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可以知之矣。②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于廟。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及凱旋而納之。(節(jié)選自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1)下列對文本一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D)A.夫為人主者非欲養(yǎng)禍/于內而疏忠臣碩士/于外蓋其漸積/而勢使之然也/B.夫為人主者非欲養(yǎng)禍/于內而疏忠臣/碩士于外/蓋其漸積/而勢使之然也/C.夫為人/主者非欲養(yǎng)禍于內/而疏忠臣碩士于外/蓋其漸積而勢使之然也/D.夫為人主者/非欲養(yǎng)禍于內/而疏忠臣碩士于外/蓋其漸積而勢使之然也/(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A.“端”,文中指萌芽、發(fā)端,與《孟子》中“惻隱之心B.“中”,文中指符合,與《勸學》“木直中繩”的“中”含義相同。C.“患”,文中指禍害、災難,與“患得患失”的“患”含義不同。D.“少牢”,文中指祭祀用羊、豬各一頭。一般是諸侯、卿大夫祭祀宗廟時所用。(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D)A.【文一】開頭說自古以來,宦官擾亂國家,比女人造成的禍患還要嚴重?!疚亩块_頭提出盛衰由于人事論點B.【文一】宦官獲得了君主的完全信任后,就用禍福來恐嚇他、挾制他?!段宕?伶官傳序》提到莊宗衰敗的時候,幾十個伶人圍困他。C.【文一】當?shù)溁家焉?,皇帝想和疏遠的大臣們一起除掉親隨,但快慢難把握?!疚亩康诙纬薪由衔腄.【文一】宦官造成的禍患,只要君王有所悔悟,就可以有辦法把他們除掉?!段宕?伶官傳序》篇末引出歷史教訓,闡述的事理具有普遍性和現(xiàn)實意義。(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則向之所謂可恃者,乃所以為患也。②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宦官得以亂國的原因是什么?歐陽修在其《五代史》中為宦者立傳的目的是什么?請簡要概括。【分析】(1)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解答該題可以根據(jù)句意、虛詞和結構判斷。(2)本題考查識記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以及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文化常識題的作答關鍵在于平時的積累與識記。文言實詞題的作答,考生要根據(jù)課內的積累并結合語境,認真分析,確認詞義。(3)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將選項和原文進行比較。(4)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5)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時明確題目要求,篩選正確信息,用簡明的語言概括?!窘獯稹浚?)“于內”是“養(yǎng)禍”的后置狀語,二者不能斷開、B;“人主”是一個詞,中間不能斷開。句子翻譯為:作為君主,在朝堂之上疏遠忠臣賢士,是形勢發(fā)展使他自然而然地走入此途的。故選:D。(2)A.“含義相同”錯??刹恢挂环矫?。端:萌芽。故選:A。(3)D.“只要君王有所悔悟,就可以有辦法把他們除掉”錯誤,雖欲悔悟,說的是雖然有所悔悟,除去宦官造成的禍患很難。故選:D。(4)①向之:過去;所以:……的原因,正是現(xiàn)在為患的根源。②與:給;其:一定;無忘:不要忘記,你不要忘記你父親報仇的志向?。?)根據(jù)文一原文“使人主必信而親之……故前后左右者日益親,而忠臣碩士日益疏,原因:君王寵信宦官,導致宦官專權。根據(jù)文一原文“宦者之為禍,雖欲悔悟?”可知。答案:(1)D(2)A(3)D(4)①于是過去認為可以依靠的人,正是現(xiàn)在為患的根源。②交給你三支箭,你不要忘記你父親報仇的志向?。?)原因:君王寵信宦官,疏遠賢才。參考譯文:文一:自古以來,比女人造成的禍患還要嚴重,只不過是使君主沉溺于美色罷了。宦官所擔當?shù)穆氊熅褪鞘谭钤诰魃磉?,他們的用心專一并且毒辣,能用小忠小信獲得君主的信任、親近他們,然后就用禍福來恐嚇他。這時候雖然有忠臣賢士在朝中,不如侍奉他起居飲食。所以君主與成天在左右侍奉自己的人日益親密,君主便會日益變得勢單力孤,那么懼怕發(fā)生禍患的心理就更加嚴重。君主的安危;而禍患就潛伏在他的內廷之中,正是現(xiàn)在為患的根源。當發(fā)覺禍患已深的時候,行動慢了就會使禍患日益嚴重,又會使那些親隨挾持自己作為人質,也不能與他共商對策了,也很難實際著手去做,也有可能不成功,很可能產(chǎn)生兩敗俱傷的后果,次一點的會讓自己喪命,把宦官與其同黨盡皆除掉。過去歷史上記載的宦官之禍往往如此。作為君主,在朝堂之上疏遠忠臣賢士,是形勢發(fā)展使他自然而然地走入此途的,如果不幸一直執(zhí)迷不悟;但是一旦醒悟。而宦者造成的禍患,但已經(jīng)形成的形勢使得自己沒有辦法把他們除掉。所以說“比女人造成的禍患還要嚴重”,怎能不有所戒懼呢?(節(jié)自歐陽修《五代史?宦者傳論》)文二唉!盛衰的道理,難道說不是人事造成的嗎,與他失去天下的原因。世人傳說晉王臨死時,并告訴他說:“梁王朱溫是我的仇敵,契丹與我約為兄弟。這三件事是我的遺恨,你不要忘記你父親報仇的志向,把它收藏在祖廟里,便派手下的隨從官員,從宗廟里恭敬地取出箭來,背著它走在前面。(節(jié)選自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點評】文言翻譯最基本的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書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衡單位、古代專有名詞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2.補:補出省略成分。3.刪:刪去不譯的詞語。文言中凡是無實在意義,只表語氣、停頓、補足音節(jié)和舒緩語氣等的虛詞,都可略去。4.換:替換。用現(xiàn)代詞匯替換相應的古代詞匯。5.調:調整倒裝句句序,按現(xiàn)代漢語習慣句式將其調整過來。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則和方法,翻譯時還必須有步驟:解詞——串意——順句。注:直譯即逐字逐字地譯。意譯即譯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譯不通時,用意譯。(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4.(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各題。獵罷夜飲示獨孤生①陸游關輔何時一戰(zhàn)收,蜀郊且復獵清秋。洗空狡穴銀頭鶻,突過重城玉腕騮。賊勢已衰真大慶,士心未振尚私憂。一樽共講平戎策,勿為飛鳶念少游②?!咀ⅰ竣侏毠律宏懹卧谑裰薪Y識的一位年輕奇?zhèn)ブ?。②典故出自《后漢書?馬援傳》,馬援從弟少游曾戲說馬援:讀書人一生但求衣食豐足,做一個郡吏也就可以了,只是自討苦吃。馬援南征時環(huán)境惡劣,見到天上飛鷹掉入水中,心有戚戚。(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D)A.首聯(lián)起筆先抒心聲,表達對國事的牽掛,然后以“獵清秋”呼應題目。B.頷聯(lián)獵鷹掃凈狡兔洞穴,駿馬沖過重重城墻,表現(xiàn)出獵者威武豪邁的氣概。C.頸聯(lián)寫賊寇大勢已衰,值得慶賀,但將士雄心尚未振作D.全詩語言含蓄委婉,手法靈活多樣,結構整飭嚴謹(2)全詩包含了詩人哪些情感?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痉治觥浚?)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能力,答題時要全面理解詩歌,仔細比對各個選項,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2)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思想感情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詩歌,結合具體內容進行分析?!窘獯稹浚?)D.“語言含蓄委婉”“感情蘊藉深沉”理解錯誤。詩歌語言并不含蓄,因而感情也并不蘊藉。故選D。(2)①對國家命運的深切關注和憂慮:“關輔何時一戰(zhàn)收”,關輔地區(qū)指的是長安及其附近的地方?!昂螘r一戰(zhàn)收”直接提出疑問,時刻牽掛著國家的命運走向。②對英勇殺敵、建功立業(yè)的渴望:“洗空狡穴銀頭鶻,銀頭鶻和玉腕騮都是獵鷹和駿馬的名稱,駿馬突破重重城池的壯觀場景,更通過這種激烈的狩獵場面隱喻自己渴望像這樣沖鋒陷陣,建立功勛。③對將士士氣不振的擔憂:“士心未振尚私憂”,此句直抒胸臆,“尚私憂”則強調詩人對此深感憂慮。④對收復失地的堅定信念和樂觀態(tài)度:“賊勢已衰真大慶”,表明敵人的勢力已經(jīng)衰弱,顯示出詩人對形勢有所好轉的認可和欣喜,詩人要與友人舉杯共同商討平定敵寇的策略,展現(xiàn)出樂觀的態(tài)度。⑤對功名利祿的超脫與淡泊:“勿為飛鳶念少游”,借用馬援和少游的典故。詩人借此典故表明在當前為國家收復失地的關鍵時刻,要一心一意為國效力。答案:(1)D(2)①對國家命運的深切關注和憂慮:“關輔何時一戰(zhàn)收”表達了對國家山河尚未收復的關切與憂慮。②對英勇殺敵、建功立業(yè)的渴望:“洗空狡穴銀頭鶻,也隱喻了自己希望上陣殺敵的豪情壯志。③對將士士氣不振的擔憂:“士心未振尚私憂”直接表達了對當前將士們士氣低落、缺乏斗志的憂慮。④對收復失地的堅定信念和樂觀態(tài)度:“賊勢已衰真大慶”以及“一樽共講平戎策”體現(xiàn)了詩人與友人共商國是、對未來充滿信心的樂觀精神。⑤對功名利祿的超脫與淡泊:借用“勿為飛鳶念少游”的典故,告誡自己和友人不要被個人的功名利祿所束縛?!军c評】詩歌鑒賞選擇題解題方法:選擇題綜合考查詩歌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內容等,每一個選項都是一個考點。本題幾乎涵蓋詩歌的所有內容,注意結合全詩進行分析,注意:錯誤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義不對,手法不準確,手法的解說和藝術效果的分析不對,語言方面主要是風格不正確,內容一般為曲解詩意或只答表層含義,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顯的錯誤。(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12分)5.(12分)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我們讀屈原的《離騷》,發(fā)現(xiàn)屈原在文章中經(jīng)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關于這一點(節(jié)選)》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釋:“其志潔,故其稱物芳?!保?)高適的《燕歌行》中揭露“漢軍”將軍和士兵苦樂不均、生死迥異的地位和待遇,暗示了必敗的原因的句子是: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李憑箜篌引》中“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兩句正面寫樂聲,不僅可以耳聞,而且可以目睹。真是構思奇特(4)李商隱在《錦瑟》一詩中回環(huán)曲折地表達自己地無限悵惘的句子是:“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保?)《五代史?伶官傳序》中,“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兩句與孟子的名句“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有異曲同工之妙。(6)陸游在《書憤》中形象地概括了水、陸兩路大軍進攻敵人的壯觀場面的詩句是: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痉治觥勘绢}考查學生對名句名篇的識記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為兩類:識記式默寫、情景式默寫(理解性默寫),其中識記式默寫考查字形默寫,情景式默寫(理解性默寫)主要考查在語境中的具體運用,具有一定難度,理解能力和記憶力都同時考查到了?!窘獯稹抗蚀鸢笧椋海?)其志潔故其稱物芳(重點字:芳)(2)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重點字:帳)(3)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重點字:泣)(4)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重點字:惘)(5)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重點字:逸(6)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重點字:渡)【點評】名篇名句的背誦和默寫,不應機械古板地死記硬背,要聯(lián)系上下文,在具體語境中分析品味和識記一些關鍵的詞語,從而使自己對名句既有感性的記憶,又有理性的思考。例如: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如果不聯(lián)系“琵琶女本不愿為人彈奏,是千呼萬喚的情況下才出來”的具體語境,就會把“始”寫成“使”。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1小題,14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1小題,6分)6.(6分)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小題。時代發(fā)展如大江大河奔涌門前,將無數(shù)家庭、個人的命運卷入浪潮中。面對來自時代的沖擊,《人世間》中的每個人物都作出了不同的選擇
的人生答卷,由此誕生出了人世間的悲歌與歡笑。這使觀眾陷入思考——人的一生,究竟要怎么“活”。比如,鄭娟命運坎坷,遭遇養(yǎng)母去世、中年喪子、丈夫入獄等多重打擊,照顧公婆,教育孩子,
中堅持對幸福生活的守望。還有正直的肖國慶,直爽的曲秀貞,賢惠的于虹
,或在漫長歲月里堅持忍耐,穿越坎坷,向陽而生
的奮斗精神,也奠定了全劇溫暖的精神基調。這其實也是近年來現(xiàn)實題材電視劇“爆款”的共同底色。從《山海情》到《人世間》,都以溫暖為主題,雖不掩飾生活中艱難甚至苦難的部分(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成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牵˙)A.多姿多彩不疾不徐一如既往堅貞不屈B.千差萬別不疾不徐一往無前堅韌不拔C.多姿多彩不溫不火一往無前堅貞不屈D.千差萬別不溫不火一如既往堅韌不拔(2)下列句子中的引號與文中畫波浪線句中引號用法相同的一項是(D)A.放眼全球,從世界各國的抗疫成效來看,只有堅持“動態(tài)清零”才能掌握抗疫主動。B.一家名為“宜汀園藝”的花店正式入駐花市,這里不僅銷售鮮花,還設置培訓課程。C.游客可以在服務區(qū)休憩時,逛一逛便利店,帶走自己心儀的“冰墩墩”“雪容融”。D.數(shù)千只反嘴鷸擦水飛行,經(jīng)過長途跋涉,這群“貴客”從南方北歸【分析】(1)本題考查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此類試題答題時要熟記所有成語含義,然后結合語境弄清所用成語的前后語境含義,盡可能找出句中相關暗示信息。(2)本題考查分析引號作用的能力。做此題需要學生對標點符號的作用有一定的了解,在平時學習中注意積累?!窘獯稹浚?)多姿多彩:形容顏色形態(tài)多種多樣。干差萬別:指事物有各種各樣的差別或差別很大,不是顏色。不疾不徐:指速度或節(jié)奏拿握適當。不溫不火:形容人的性格平和或商品銷售沒有起色、教育孩子等事時候的不緊不慢,故洗“不疾不徐”。一往無前:比喻意志堅定,勇往直前。語境是強調他們每個人或在與命運搏擊時的意志品質。堅韌不拔:形容意志堅定,堅貞不屈:堅定而有氣節(jié)。語境是強調他們漫長歲月里堅持忍耐,向陽而生,故選“堅韌不拔”故選:B。(2)畫線句引號的作用是特殊含義。A.引號的作用是特定稱謂;B.引號的作用是特定稱謂,C.引號的作用是特定稱謂:D.引號的作用是特殊含義。故選:D。答案:(1)B(2)D【點評】語段綜合考查立足于段,主要關注語文基礎知識的綜合性考查。一是通過一段文字考查包括拼音、漢字、詞語、句子等在內的各項基礎知識;二是不僅考查語文知識,還考查其他學科的相關知識。試題主要涉及這幾個方面:①在語段內根據(jù)拼音寫出漢字或給漢字注音或改正句子中的錯別字;②理解和運用語段內的詞語、成語和熟語;③判斷標點符號使用是否正確;④在語段中調整句子順序或把從語段中抽出的句子歸位;⑤改正語段中的病句;⑥分析語段的基本內容歸納語段主旨??疾榭忌谝粋€語段中掌握基礎知識的狀況,試題材料可以來自于考生所學教材,也可來自于課外生活。(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8分)7.(8分)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小題。固態(tài)電池技術是一種能源儲存的新技術。相比傳統(tǒng)鋰電池,固態(tài)電池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固態(tài)電池的能量密度也遠超傳統(tǒng)鋰電池。能量密度是指單位體積或單位質量內能量的儲存量對于電子設備的續(xù)航能力至關重要。手機、電動車等電子設備在使用固態(tài)電池后,A
,大大方便了人們的生活。①固態(tài)電池還具有更長的使用壽命。②在鋰電池使用了一段時間后,③電池容量會逐漸降低,④人們需不斷頻繁地更換電池。⑤而由于固態(tài)電池采用了穩(wěn)定的材料固態(tài)電池技術的發(fā)展還可以為可再生能源的推廣提供強有力的支撐??稍偕茉窗ㄌ柲芎惋L能等,它們的能源輸出具有波動性,B
。而利用固態(tài)電池作為能源儲存裝置,可以將多余的可再生能源存儲起來,并在需要時釋放出來(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每處不超過12個字。(2)文中第三段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給文段補寫恰當語句的能力,答題時要通讀語段,結合語境進行補寫,要做到語言簡明、連貫、得體,并注意字數(shù)限制。(2)本題考查學生對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答題時要讀懂題干涉及的句子,找出有語病的地方,正確修改?!窘獯稹浚?)A處,根據(jù)“固態(tài)電池的能量密度也遠超傳統(tǒng)鋰電池。對于電子設備的續(xù)航能力至關重要”“手機,此處可填“可以延長續(xù)航時間”。B處,根據(jù)“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和風能等,可以將多余的可再生能源存儲起來,以滿足人們的能源需求”可知。(2)④句成分贅余,去掉“不斷”或“頻繁”,“由于”放在“固態(tài)電池”后(或去掉“由于”)。答案:(1)A.可以延長續(xù)航時間B.無法時刻滿足人們的需求(2)④去掉“不斷”或“頻繁”;⑤“由于”放在“固態(tài)電池”后(或去掉“由于”)?!军c評】常見的病句類型: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結構混亂、不合邏輯、表意不明。四、作文(本題共1小題,60分)8.(60分)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習慣會使我們的雙手伶俐而頭腦笨拙。——尼采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痉治觥勘绢}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這是一道引語式材料作文題。材料引用的是尼采的名言,尼采的這句話深刻地揭示了習慣對人類行為與能力的影響,尤其強調了習慣在塑造我們身體技能(雙手伶俐)與思維能力(頭腦笨拙)方面的雙重作用。首先,“習慣使我們的雙手伶俐”,從正面陳述了習慣的積極作用,強調了習慣對于我們生活、學習、工作的重要意義。其次,后半句“而頭腦笨拙”則在前半句基礎上指出習慣對于大腦的消極影響。兩個作用,一正一反,材料暗含轉折關系,暗示表述重心在后半句,考生可以著力對后半句進行探索。首先理解關鍵詞,“習慣”一詞的含義有多種,結合材料,主要是指從環(huán)境中逐漸養(yǎng)成的——以相同的方式,一而再,再而三地從事相同的事情,不斷重復、不斷思考同樣的事情,從而形成的一定的行為方式,而且習慣一旦養(yǎng)成之后,就很難改變了。這種習慣包括勞動習慣、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思維習慣等。“雙手伶俐”,指通過反復練習,我們的手部動作可以變得非常熟練和敏捷,無論是寫字、打字還是進行手工藝等駕輕就熟、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3八年級數(shù)學上冊 第2章 三角形2.5 全等三角形第5課時 SSS說課稿 (新版)湘教版
- 2024年九年級語文上冊 第五單元 第17課《草房子》說課稿 鄂教版
- 25《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說課稿)-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
- 2024-2025學年高中物理 第一章 電磁感應 4 楞次定律說課稿 教科版選修3-2
- 2025深圳市途安汽車租賃有限公司租賃合同
- 2025地區(qū)代理合同樣式詳細版
- 2024年四年級英語下冊 Unit 5 What will you do this weekend Lesson 27說課稿 人教精通版(三起)
- 2023八年級生物下冊 第七單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續(xù)和發(fā)展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發(fā)育第2節(jié) 昆蟲的生殖和發(fā)育說課稿 (新版)新人教版
- 個人消防安裝合同范例
- 俄羅斯電梯采購合同范例
- 胎兒性別鑒定報告模板
- 大學生就業(yè)指導PPT(第2版)全套完整教學課件
- 家具安裝工培訓教案優(yōu)質資料
- 湖南大一型抽水蓄能電站施工及質量創(chuàng)優(yōu)匯報
- 耳穴療法治療失眠
- 少兒財商教育少兒篇
- GB 1886.114-2015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紫膠(又名蟲膠)
- 初二上冊期末數(shù)學試卷含答案
- envi二次開發(fā)素材包-idl培訓
- 2022年上海市初中語文課程終結性評價指南
- 西門子starter軟件簡易使用手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