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1月期末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1頁
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1月期末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2頁
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1月期末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3頁
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1月期末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4頁
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1月期末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瀘州市古藺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期期末教學質量測試歷史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把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回答非選擇題時,用0.5毫米黑色墨跡簽字筆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60分鐘,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第I卷(選擇題)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50分)1.鴉片戰(zhàn)爭后英國輸華商品總值時有變化,如:在1845年,輸華商品總值為239萬英鎊;1850年則為140萬英鎊;1853年則為100萬英鎊。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經濟的抵制 B.洋務運動的開展C.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fā) D.《天津條約》的簽訂2.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前后,某國先后強迫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侵占中國領土150多萬平方千米。該國家是(

)A.沙俄 B.法國 C.日本 D.英國3.錢穆先生在談到太平天國時曾說:“他們對下層民眾,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淺一些的社會主義,大抵他們是有此想法的。”能夠證明這一觀點的有力證據(jù)是(

)A.發(fā)動金田起義 B.頒布《天朝田畝制度》C.寫出《資政新篇》 D.定都天京4.嫁接是利用植物受傷后具有愈傷的機能來進行的。參與這場“嫁接”的是(

)A.洪秀全 B.康有為 C.李鴻章 D.孫中山5.下圖為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工業(yè)年均注冊工廠數(shù)(家)變化圖。下列對變化原因的表述,正確的有①清政府鼓勵推動②“實業(yè)救國”思潮的影響③辛亥革命的鼓舞④列強忙于戰(zhàn)爭,無暇東顧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6.《馬關條約》簽訂后,帝國主義列強對華經濟侵略由商品輸出轉變?yōu)橐再Y本輸出為主,體現(xiàn)這一危害的條款是(

)A.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B.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C.增開蘇州、杭州、沙市、重慶為通商口岸D.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設工廠7.鴉片戰(zhàn)爭后,西方國家在中國開設銀行,但數(shù)量有限;甲午戰(zhàn)爭后,開設的銀行越來越多,一大批中外“合辦”銀行出現(xiàn),紛紛給予清政府大量借款。這些銀行的設立(

)A.推動了中國金融業(yè)的近代化B.說明西方侵略中國方式有所改變C.解決了民族工業(yè)的資金問題D.加劇中國通貨膨脹影響中國發(fā)展8.戊戌變法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傳統(tǒng)走向近代的系統(tǒng)方案,倡導博愛、平等、自由、人權。這些思想觀念并沒有因變法失敗而消失,相反更加深入人心。這表明戊戌變法(

)A.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 B.推翻了頑固派的統(tǒng)治C.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 D.挽救了中華民族危機9.關于陳勝、吳廣起義的原因,《史記》認為是嚴苛的秦法,“失期,法皆斬”;按照湖北云夢出土的《秦律》規(guī)定,陳勝、吳廣因為大雨而延期,根本不會被斬首。這表明?(

)A.私人修史的主觀性太強可信度低 B.考古資料比文獻資料更加真實可靠C.多重史料互證可以豐富歷史認知 D.最新的考古發(fā)現(xiàn)更接近歷史的真相10.史論結合是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選項,史實與推論對應錯誤的是(

)選項史實推論A公車上書拉開了變法維新運動的序幕B百日維新維新派掌握了國家政權C“明定國是”詔書頒布開始變法D戊戌政變戊戌變法失敗A.A B.B C.C D.D11.“這十三年來,政治上,社會種種黑暗腐敗,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蹦阏J為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來中國政治社會黑暗腐敗的主要原因是(

)A.北洋軍閥的割據(jù)混戰(zhàn) B.日本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C.袁世凱當選臨時大總統(tǒng) D.孫中山繼續(xù)革命12.新文化運動前期,陳獨秀、李大釗等宣傳西方的民主、科學思想。1918年李大釗先后發(fā)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等文章,此后,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出版。這一變化有利于傳播(

)A.啟蒙思想 B.三民主義 C.民主共和 D.馬克思主義13.“鳳凰網”評論:五四運動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向前,我們可以看到歷經數(shù)年積蓄而成的文化、思想洪流;向后,我們同樣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施行主義”和“解決問題”的實踐。這一評論重在突出五四運動(

)A.確立工人階級的領導地位 B.重建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C.是近代救亡圖存的延續(xù)和發(fā)展 D.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14.中共“一大”時,“黨的要求(無產階級專政)懸在半空”,到“二大”時“就腳踏實地了,找到了與中國實際的聯(lián)系并決定了黨要走的道路”。這是指中共“二大”(

)A.決定參加共產國際 B.制定了黨的最低綱領C.決定與國民黨合作 D.制定了黨的最高綱領15.“打到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國民革命成功,國民革命成功!齊歡唱,齊歡唱!”這首軍歌廣為傳唱的歷史時期是(

)A.辛亥革命 B.北伐戰(zhàn)爭 C.南昌起義 D.抗日戰(zhàn)爭16.1929年召開的古田會議在紅軍面臨分裂潰散甚至變色的危急關頭,帶領紅軍找到了馬克思主義建軍方向,為無產階級革命軍隊定了型。古田會議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權,使黨的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初步實現(xiàn)了理論化、制度化、規(guī)范化。這源于這次會議確立了哪一原則(

)A.政治建黨,思想建軍 B.思想建黨,政治建軍C.政權是從槍桿子中取得 D.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yōu)良17.《地球的紅飄帶》一書中說:“地球上曾經有過一條紅飄帶,一頭連著黃土高原,一頭連在瑞金城外。”下列與之相關的是(

)A.“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B.“紅軍不怕遠征難”C.“保衛(wèi)黃河!保衛(wèi)華北!保衛(wèi)全中國!”D.“打土豪,分田地”18.抗日戰(zhàn)爭凝聚了全民族的力量,經過14年艱苦卓絕的抗戰(zhàn),中國人民終于取得抗日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下列抗戰(zhàn)史實與結論之間邏輯關系正確的是(

)選項史實結論①九一八事變中國全民族抗戰(zhàn)的開始②西安事變十年內戰(zhàn)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初步形成③七七事變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的起點④平型關大捷抗戰(zhàn)以來中國正面戰(zhàn)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A.① B.② C.③ D.④19.艾布拉姆斯指出:“歷史本身并不是一系列固定不變的客觀事實,而是像跟它互動的文學一樣,本身是一個需要闡釋的文本?!毕铝惺穼嶊U釋恰當一項的是(

)A.辛亥革命——推動了各地工農革命運動蓬勃發(fā)展B.三灣改編——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原則C.七七事變——侵華日軍有組織、有計劃的大屠殺D.淞滬會戰(zhàn)——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20.下面年代尺所反映的歷史主題是(

)A.日本蓄謀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 B.國民黨正面戰(zhàn)場的抗戰(zhàn)C.國共團結御辱共同抗戰(zhàn)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21.“十四年抗戰(zhàn),艱苦卓絕。北起松花江,南到珠江兩岸,四萬萬同胞同仇敵愾,用血肉之軀筑起了堅不可摧的長城?!痹摬牧媳砻魅〉每箲?zhàn)勝利的最重要因素是(

)A.日本侵華戰(zhàn)爭是非正義的 B.國民黨在正面戰(zhàn)場積極抗戰(zhàn)C.八路軍在敵后積極抗戰(zhàn) D.全民族團結抗戰(zhàn)22.1945年8月29日重慶《大公報》報道:“昨日下午三點多鐘,毛澤東先生到了重慶。毛澤東先生來了!……大家都認為這是中國的一件大喜事。”這反映了當時中國(

)A.對和平的期盼 B.慶??箲?zhàn)勝利C.渴望世界團結 D.聯(lián)合政府成立23.史論結合是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實與結論之間邏輯關系正確的是(

)選項史實結論A《辛丑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B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正式形成C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zhàn)略進攻的序幕D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的召開形成了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A.A B.B C.C D.D24.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工作重心經歷了“城市—農村—城市”的發(fā)展歷程。以“農村”為工作重心位于圖中(

)A.A B.B C.C D.D25.觀察下列圖表,據(jù)此可知,這一時期的中國(

)A.民族工業(yè)陷入絕境 B.外資經濟遙遙領先C.洋務運動宣告失敗 D.自然經濟解體加速第II卷(非選擇題)二、綜合題(共50分)26.(本題18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26年11月底,隨著北伐的勝利進軍,湖南有54個縣建立了農民協(xié)會組織,會員達107萬人,到1927年1月,會員增加到200萬人。1926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特別會議,陳獨秀在會上指責湖南工農運動“過火”“動搖北伐軍心”“妨礙統(tǒng)一戰(zhàn)線”。材料二1927年1月4日至2月5日,毛澤東到湖南的湘潭、湘鄉(xiāng)、衡山、醴陵和長沙等縣考察農民運動。他召集農民和農運工作者開各種類型的調查會,寫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在報告中,他熱烈贊頌農民群眾打翻鄉(xiāng)村封建勢力的偉大功績,尖銳地批駁黨內外責難農民運動的各種謬論,闡明農民斗爭同革命成敗的密切關系。他強調:必須把農民組織起來,“推翻地主武裝,建立農民武裝”。這些認識為毛澤東后來的抉擇提供了幫助。材料三下面是某同學根據(jù)《中國共產黨簡史》等著作,整理的“青年毛澤東的革命事跡(部分)”資料卡。1920年建立起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1921年,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參加黨的創(chuàng)建1927年3月,發(fā)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論述了農村革命的偉大意義1927年9月,領導發(fā)動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在攻打中心城市長沙受挫后,改變計劃,率起義部隊于10月到達井岡山地區(qū),創(chuàng)建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jù)地1930年,總結斗爭經驗,發(fā)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從而形成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思想材料四作為我黨早期“農民運動之王”的毛澤東,心中十分清楚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是農民問題,因為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是群眾的根本利益所在?!苋A源《毛澤東、朱德共同創(chuàng)建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的歷史貢獻》(1)根據(jù)材料一,指出陳獨秀對農民運動的認識。(2分)(2)根據(jù)材料二,指出毛澤東對農民運動的認識。(2分)1927年毛澤東的調查研究幫助其找到了一條怎樣的革命道路。(2分)(3)請根據(jù)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說說毛澤東為什么能找到奪取中國革命勝利的正確道路。(2分)(4)為解決“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中國共產黨進行了艱苦的探索。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實行了怎樣的土地政策?(1分)目的是什么?(1分)中國共產黨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實行了怎樣的土地政策?(2分)對解放戰(zhàn)爭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5)談談你對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歷史時期制定不同土地政策的認識。(4分)27.(本題16分)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進行的一系列抗爭,就是中華民族覺醒的歷史進程,就是中華民族精神升華的歷史進程?!遍喿x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材料一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國蹣跚地走入近代,隨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國人通過條約“合法”地剝奪榨取、管束控制中國,驅使中國社會脫出常軌,改道變形。不僅使中國人民從此陷入苦難的歷程,也促進中國人民覺醒和奮起?!愋衤础督袊鐣男玛惔x》(1)根據(jù)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回答,推動“中國蹣跚地進入近代”的戰(zhàn)爭是什么?(1分)這場戰(zhàn)爭使中國哪一地區(qū)被割讓給外國?(1分)在“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國社會性質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2分)材料二:19世紀末,帝國主義列強激烈爭奪和瓜分中國,造成中國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這種危機感促成了人們的覺醒,救亡圖存成了當時最緊迫的要求。——摘自《山東大學精品課程》(2)結合所學知識回答,19世紀末,列強“瓜分中國”是受哪一條約的直接影響?(1分)由“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引發(fā)的救亡圖存運動是什么?(1分)該運動是由哪一階級領導?(2分)材料三:中國真正的出路在哪里?十月革命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這樣,就使1915年發(fā)起的這場運動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由一個資產階級文化革命運動轉變?yōu)橐粋€廣泛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革命?!腥A書局《中國近代史》第四版(3)材料三中的“這場運動”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據(jù)材料,指出“這場運動”發(fā)生了怎樣的根本性變化?(2分)材料四:日軍侵華暴行,沒能摧毀中華民族的抗戰(zhàn)意志。正是因為“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所以愛國救亡運動風起云涌,抗戰(zhàn)烽火在各地燃燒。地不分南北,人不分民族,喚起了同仇敵愾、共處國難的民族覺醒,這是在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蜃鎴觥犊谷諔?zhàn)爭與中國的民族主義》(4)材料四中所指的“日軍暴行”從哪一事件開始?(2分)根據(jù)材料概括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根本原因?(2分)28.(本題16分)中國近代史不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追求近代化的歷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酒魑镩_先河】材料一

如圖為洋務運動時期創(chuàng)辦的企業(yè)圖1江南制造總局圖2輪船招商局圖3漢陽鐵廠圖4福州船政局材料二

學者王曙光認為洋務運動開啟了中國工業(yè)化的先聲,是中國工業(yè)化進程的起點。——引自《從洋務運動到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的中國工業(yè)化實踐與工業(yè)化思想》【制度求探索】材料三

康有為在《應詔統(tǒng)籌全局折》中指出變法的必要:“變法而強守舊而亡”“能變則全,不變則亡,全變則強,小變仍亡”。他建議光緒帝效法日本,推行新政。“我們必須傾覆滿洲政府,建設民國。革命成功之日……廢除專制,實行共和?!薄獙O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戲院的演說》【思想動根本】材料四

依照學術界的通行理解,五四運動有廣、狹之分。狹義的五四運動指1919年因山東問題而引發(fā)的愛國熱潮;廣義的五四運動則指1919年前后長達十余年的新文化運動,其內涵與外延都相當廣泛,前后期的變化也明顯。正如孫中山所言:“其將來收效偉大且久遠”?!熘屑s《中國近代史》陳獨秀李大釗只有“德先生”和“賽先生”才能改變中國的現(xiàn)狀試看將來的環(huán)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洋務運動的兩大口號是自強和求富,以上企業(yè)分別體現(xiàn)了哪一個口號,請?zhí)钤谙路?。(填寫序號即可)自?/p>

求富(4分)(2)你是否贊同該學者的觀點,請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理由。(4分)(3)依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簡要概括康有為和孫中山為挽救民族危亡所選擇的道路有何異同。(4分)(4)結合材料四和所學,分析說明你對廣義的五四新文化運動“收效偉大且久遠”的理解。(4分)參考答案:題號12345678910答案AABCDDBACB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DCBBBBBDC題號2122232425答案DACCD26.(1)認識:陳獨秀認為農民運動“過火”“妨礙統(tǒng)一戰(zhàn)線”。(2)認識:毛澤東贊頌農民群眾偉大功績,主張建立農民武裝,積極開展農民運動。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井岡山道路)(3)原因: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積極投身中國革命實踐;在革命斗爭中深入了解中國國情,把馬克思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