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師大新版選擇性必修1地理下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1頁
2025年北師大新版選擇性必修1地理下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2頁
2025年北師大新版選擇性必修1地理下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3頁
2025年北師大新版選擇性必修1地理下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4頁
2025年北師大新版選擇性必修1地理下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nèi)…………○…………裝…………○…………內(nèi)…………○…………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nèi)※※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北師大新版選擇性必修1地理下冊階段測試試卷578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8題,共16分)1、下圖為某一河段的剖面,面對河流下游,左手方視為左岸,右手方視為右岸。讀圖回答下題。

此河流位于A.南半球B.北半球C.赤道上D.回歸線上2、我國某公路長500多千米,南北貫穿了多冰川的山脈,并跨越了多條河流。公路南端海拔約1070米,為山前洪積平原上的綠洲。該公路山區(qū)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該公路北端海拔約750米,其所處的自然帶是A.針葉林帶B.山地草原帶C.高寒草甸帶D.灌叢荒漠帶3、讀歐洲北部日德蘭半島農(nóng)業(yè)區(qū)分布示意圖;回答下題。

圖示地區(qū)優(yōu)勢可再生能源是()A.太陽能B.可燃冰C.風能D.石油4、厄爾尼諾現(xiàn)象是發(fā)生在熱帶南太平洋東部海溫異常增暖的一種現(xiàn)象,大范圍熱帶太平洋海水增溫,會造成全球氣候的變化。厄爾尼諾年份()A.低緯信風增強B.秘魯漁場減產(chǎn)C.馬來群島洪災D.南美西岸少雨5、下列地貌的成因與斷層有關的是()A.華山、廬山、泰山B.華山、廬山、富士山C.華山、廬山、長白山主峰D.長白山主峰、富士山、華山6、下圖為某天氣系統(tǒng)示意圖;讀圖可知,從該天氣系統(tǒng)所處半球和氣壓分布看,它屬于()

A.北半球,低氣壓B.北半球,高氣壓C.南半球,低氣壓D.南半球,高氣壓7、讀世界某區(qū)域圖(圖Ⅰ)及圖中甲、乙兩城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圖Ⅱ),甲、乙兩城氣候類型不同,但夏季降水均少,共同的原因是()

A.受冷高壓控制B.地處背風坡C.受信風控制D.盛行下沉氣流8、河道形態(tài)與地形;地質(zhì)、流量、含沙量等因素有關。下圖為某河道和河谷示意圖;圖中沙洲的位置和形態(tài)易發(fā)生變化。讀下圖,回答第下題。

圖中A.甲乙兩處受侵蝕作用明顯B.河道的位置較穩(wěn)定C.河流流量變化大,含沙量大D.地貌多見于峽谷地區(qū)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共8題,共16分)9、途徑:通過大氣環(huán)流與大洋環(huán)流,驅(qū)使________在不同地區(qū)傳輸。10、自轉(zhuǎn)速度。

(1)自轉(zhuǎn)角速度:除南北極點外,任何地點均為____。

(2)自轉(zhuǎn)線速度:因緯度不同而有差異,赤道最大、兩極最小。11、鋒與天氣。

(1)冷鋒與暖鋒。

圖甲為____,它的顯著特點是:。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后強勢氣團____________氣溫狀況____________氣壓狀況____________天氣狀況____________

圖乙為____,它的顯著特點是:。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后強勢氣團____________氣溫狀況____________氣壓狀況____________天氣狀況____________

(2)準靜止鋒。代表性天氣準靜止鋒名稱梅雨____貴州冬無三日晴____天山北坡持續(xù)雨雪____華南冬季降水____12、自轉(zhuǎn)方向:____(如圖A)。

(1)從北極上空看;呈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如圖B)。

(2)從南極上空看,呈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如圖C)。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2017年8月8日,在四川九寨溝發(fā)生7級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材料二我國部分及周邊地區(qū)某日某時海平面氣壓形勢圖(單位:hpa)。

(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____(地球內(nèi)部圈層)。

(2)甲山脈是由板塊碰撞后隆起形成,屬于____(褶皺或斷塊)山脈,周邊巖漿活動頻繁,因此____(能源)豐富。

(3)圖中①地以____天氣為主,未來幾天③地可能出現(xiàn)陰天、____、____;雨雪等天氣現(xiàn)象。

(4)與②相比,④的風力更____,理由是____。14、讀南美洲附近海洋表面鹽度分布示意圖回答問題。

(1)ABCD四海區(qū)鹽度由高到低的排序是________。

(2)C海區(qū)較B海區(qū)鹽度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

(3)D海區(qū)較A海區(qū)鹽度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

(4)E海區(qū)鹽度與北半球同緯度海區(qū)的鹽度相比偏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5)安第斯山脈是縱貫南美洲西部的高大山脈,南段山脈以東為草原和荒漠,南段山脈以西為森林,產(chǎn)生差異的原因是________。15、下圖為“某地區(qū)的地質(zhì)剖面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從地質(zhì)構造看,丁為_______;從地貌類型看,甲為____________。

(2)乙處的地貌類型為___________,主要形成原因為__________(地質(zhì)作用類型),該地貌形成的物質(zhì)組成分布特征為________。

(3)乙地與丙地均有地下水(泉)出露,根據(jù)圖中信息可知,泉的形成常與___________(地質(zhì)構造類型)有關。

(4)如果該圖的陸地地處歐亞板塊、東部的海洋地處太平洋板塊,則這兩個板塊交界處會形成________、_________地貌。16、河流地貌對聚落分布的影響。

(1)河流地貌對聚落分布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

。河流對聚落形成的作用。

提供充足的生產(chǎn)、生活用水;方便對外______聯(lián)系和運輸;提供豐富的農(nóng)副產(chǎn)品。

河流對聚落規(guī)模的影響。

河網(wǎng)密布區(qū),耕地破碎,鄉(xiāng)村規(guī)模相對較______;河網(wǎng)稀疏區(qū);耕地連片,鄉(xiāng)村規(guī)模相對較大。

河流對聚落分布的影響。

平原低地區(qū),聚落一般沿河成______帶狀分布;山區(qū)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沖積平原向山坡過渡的地帶。

(2)AB兩個聚落哪個更容易發(fā)展成為城市______。評卷人得分三、判斷題(共7題,共14分)17、氣壓帶和風帶位置的季節(jié)移動,是形成東亞季風的重要成因。(_____)A.正確B.錯誤18、我國北方夏季暴雨主要是冷鋒造成的。(_____)A.正確B.錯誤19、內(nèi)力作用的能量主要來自地球內(nèi)部的熱能。(_____)A.正確B.錯誤20、不同的氣候類型一定對應不同的自然帶。(_____)A.正確B.錯誤21、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梅雨”、“伏旱”均與副熱帶高壓有關。(_____)A.正確B.錯誤22、氣壓帶和風帶位置的季節(jié)移動,是形成東亞季風的重要成因。(_____)A.正確B.錯誤23、北半球冬季,副極地低氣壓帶被大陸上的熱高壓切斷。(_____)A.正確B.錯誤評卷人得分四、綜合題(共2題,共6分)24、讀下圖;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題。

(1)此刻該太陽直射點的坐標是__________。

(2)圖中甲乙兩地均位于晨昏線中的__________線上,乙地日出時刻是__________點鐘。

(3)按圖中所示情況,世界時是__________月__________日__________時,我國南極中山考察站的黑夜長__________小時。

(4)圖中的這一天,北京正午太陽高度是__________。(北京市39oN)

(5)按圖中所示時刻能看到北極星的地點是()

A.北京B.倫敦C.悉尼D.洛杉磯2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雅魯藏布江地處青藏高原南部,該流域?qū)俑珊蛋敫珊禋夂蛳虬霛駶櫄夂虻倪^渡區(qū),年均降水量為252-580mm,集中于5-9月。年平均風速1.6~3.3m/s,大風集中于冬春兩季(12月至次年5月)。圖為加查—米林段河谷部分區(qū)域示意圖。

(1)分別指出該區(qū)域河漫灘與沙丘形成的外力作用。

(2)說明河漫灘1的形成過程。

(3)夏季是圖中沙丘一年中面積增長最慢的季節(jié),分析其原因。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8題,共16分)1、B【分析】【詳解】

面對河流下游就是順河流流向;右岸較陡,說明地轉(zhuǎn)偏向力向右偏,右岸受侵蝕,此河流位于北半球,B正確。

【點睛】

由于地球自轉(zhuǎn),地球表面的物體在沿水平方向運動時,其運動方向發(fā)生一定的偏轉(zhuǎn)。在北半球向右偏轉(zhuǎn);在南半球向左偏轉(zhuǎn);在赤道上沒有偏轉(zhuǎn)。這種現(xiàn)象在氣流和水流的水平運動中表現(xiàn)的最為明顯。我們把促使物體水平運動方向產(chǎn)生偏轉(zhuǎn)的力,稱為地轉(zhuǎn)偏向力。順河流流向看,地轉(zhuǎn)偏向力向哪岸偏,哪岸受侵蝕。2、D【分析】【詳解】

根據(jù)材料;該公路跨越山河,南端海拔約1070米,為“山前洪積平原上的綠洲”可知,該公路位于我國新疆。結(jié)合材料與題干,公路長500多千米,南端海拔約1070米,南北貫穿了多冰川的山脈,北端海拔約750米,說明公路南北兩端海拔較低,中間穿越橫亙在新疆中部的天山山脈,溝通了南疆與北疆。公路北端海拔約750米,其應位于北疆,地處天山北坡;準噶爾盆地南緣的位置,氣候干旱,降水稀少,故其所處的自然帶是灌叢荒漠帶,D正確;針葉林帶應位于天山北坡降水豐富的山腰地帶,海拔較高,A錯誤;山地草原帶與高寒草甸帶分布的位置海拔更高,B、C錯誤,據(jù)此分析選D。

【點睛】

根據(jù)材料及時政可知,該公路最可能是新疆獨庫公路,該公路的貫通,使南北疆路程縮短了近一半,溝通了南疆與北疆兩地的經(jīng)濟與文化的交流,在促進民族繁榮與穩(wěn)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3、C【分析】【分析】

【詳解】

結(jié)合材料和圖示信息可知;該地區(qū)位于歐洲西部,地處盛行西風帶,常年吹西南風,且海面開闊,風能資源豐富,C正確。該區(qū)域緯度較高,降水豐富,光熱資源不足,A錯誤;可燃冰為深海能源,并未大規(guī)模開發(fā),且不是該地區(qū)優(yōu)勢能源,B錯誤;石油屬于非可再生能源,D錯誤。故選C。

【點睛】

海洋生物資源開發(fā)利用存在問題。

1.過渡捕撈;魚的種類和數(shù)量不斷衰減;

2.沿海灘涂圍墾和人工天海造陸;海洋動物失去棲息地;產(chǎn)卵地育苗場、索餌場,生物多樣性減少;

3.海洋污染及某些海洋工程造成的近岸海域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導致海洋生物資源衰減。

海洋生物資源開發(fā)利用措施。

合理捕撈;捕養(yǎng)結(jié)合;

實行禁漁休漁制度;

保護海洋環(huán)境;防止海洋污染,加強海洋管理。

海洋資源開發(fā)條件評價。

有利:

1.空間廣闊;便于立體利用;

2.地價便宜;不需要搬遷人口;

3.海底隱蔽性能好;海中溫度;壓力比較穩(wěn)定。

不利:

1海上活動要抗御多變的海洋氣象狀況和海水運動;深?;顒右m應黑暗;高壓、低溫、缺氧的環(huán)境;

2.海水腐蝕性強;海冰的破壞性大;對工程設備材料和結(jié)構要求嚴格;

3.開發(fā)利用技術難度大,資金投入大,風險大。4、B【分析】【分析】

【詳解】

厄爾尼諾暖流;太平洋一種反常的自然現(xiàn)象。在南美洲西海岸;南太平洋東部,自南向北流動著一股著名的秘魯寒流,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正是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海域水溫普遍升高,向西流動的赤道暖流得到加強。恰逢此時,全球的氣壓帶和風帶向南移動,東北信風越過赤道受到南半球自偏向力(也稱地轉(zhuǎn)偏向力)的作用,向左偏轉(zhuǎn)成西北季風。西北季風不但削弱了秘魯西海岸的離岸風——東南信風,使秘魯寒流冷水上泛減弱甚至消失,而且吹拂著水溫較高的赤道暖流南下,使秘魯寒流的水溫反常升高。這股悄然而至、不固定的洋流被稱為“厄爾尼諾暖流”。因此厄爾尼諾年份低緯信風減弱,秘魯漁場減產(chǎn),馬來群島持續(xù)干旱,南美西岸降水增強。故B正確,A、C、D錯誤。

【點睛】

厄爾尼諾是一種自然發(fā)生的現(xiàn)象,主要指太平洋東部和中部熱帶海洋的海水溫度異常變暖,使世界氣候模式發(fā)生變化,造成部分地區(qū)干旱,部分地區(qū)降雨量過多。5、A【分析】【分析】

【詳解】

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華山;廬山、泰山均是斷層組合——地壘形成的塊狀山地,成因與斷層密切相關,長白山主峰和富士山屬于火山,是由于火山噴發(fā)形成,與斷層關系不大。由此判斷,A符合題意,排除BCD。故選A。

【點睛】6、B【分析】【詳解】

從天氣系統(tǒng)圖中可以看出;圖示中間氣壓高,四周氣壓低,為高壓中心;氣流順時針由中心向四周輻散,為北半球的反氣旋,B正確,ACD錯誤。故選B。

【點睛】

氣旋和反氣旋比較。

7、D【分析】【詳解】

據(jù)圖可知,甲乙兩地均位于30oN到40oN大陸西岸,夏季都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下沉氣流,不易帶來降水,降水偏少,D正確。副熱帶高氣壓帶不是冷高壓,A錯誤。甲乙兩城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氣流下沉,風力較弱,迎風背風不明顯,B錯誤。甲乙位于中緯度地區(qū),不受信風控制,C錯誤。故選D。8、C【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河流地貌的形成。讀圖分析可知;甲處為兩河道的交匯處,甲處位置為沙壩,主要表現(xiàn)為河流的沉積,A錯誤;由于河流在流動過程中,在地轉(zhuǎn)偏向力的作用下,泥沙沉積,容易導致河流改道,B錯誤;由圖分析可知,該河網(wǎng)密布,沙洲較多,而且沙洲是河流流速減緩,泥沙沉積而成,說明該河的流量變化大,河流的含沙量較大,C正確;峽谷流速較快,多為侵蝕地貌,該地貌多為沉積地貌,D錯誤。故答案選C項。

點睛:河流與地形的關系:

(1)地貌對河流的影響。

①地勢影響河流的流向和流速;水能的多少等。

②地貌影響水系特點和流域范圍:形成山地型河流;平原型河流流經(jīng)山區(qū);落差大,流速快;水能豐富。但易造成水土流失。流經(jīng)平原區(qū),流速減慢,泥沙淤積;水量豐富,易造成洪澇災害。

(2)河流對地貌的影響。

①河流流經(jīng)山區(qū);流水侵蝕作用顯著,一般形成峽谷;V形谷、瀑布(一般巖層上硬下軟),坡面破碎、溝壑縱橫;在出山口或山麓,流水沉積作用顯著,一般形成山麓沖積扇;山區(qū)水土流失,東南丘陵形成“紅色沙漠化”,云貴高原形成“石漠化”;

②河流流經(jīng)平原地區(qū);流水沉積作用顯著,形成寬谷和沖積平原;

③河流入海口受河流水和海水的相互作用(河流水作用為主),發(fā)育形成河口三角洲。二、填空題(共8題,共16分)9、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水分和熱量10、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15°每時11、略

【分析】(1)

根據(jù)圖示;圖甲冷氣團主動向暖氣團移動,形成冷鋒。冷鋒過境前當?shù)厥芘瘹鈭F控制,此時氣溫較高,氣壓較低,天氣晴朗;冷鋒過境時由于受到冷空氣的影響,出現(xiàn)降溫;氣壓升高、陰天大風等天氣,可能有短時強降雨;過境后當?shù)厥芾錃鈭F控制,氣溫較低,氣壓較高,天氣轉(zhuǎn)晴。根據(jù)圖示,圖乙暖氣團主動向冷氣團移動,形成暖鋒。暖鋒過境前當?shù)厥芾錃鈭F控制,此時氣溫較低,氣壓較高,天氣晴朗;暖鋒過境時由于受到暖空氣的影響,出現(xiàn)升溫、氣壓降低、多出現(xiàn)連續(xù)性降水但強度不大等天氣;過境后當?shù)厥芘瘹鈭F控制,氣溫較高,氣壓較低,天氣轉(zhuǎn)晴。

(2)

我國準靜止鋒主要有4個:6月份,我國江淮地區(qū)受勢力相當?shù)睦渑瘹鈭F影響形成江淮準靜止鋒,受準靜止鋒影響該地形成梅雨天氣;冬季冷空氣遇到云貴高原阻擋形成的昆明準靜止鋒;冷空氣南下遇到天山阻擋形成的天山準靜止鋒;以及華南地區(qū)冬季南下冷空氣偏弱形成的華南準靜止鋒?!窘馕觥?1)冷鋒暖氣團冷鋒冷氣團較高降溫較低較低升高較高天氣晴朗陰天大風;可能有短時強降雨天氣晴朗暖鋒冷氣團暖鋒暖氣團較低升溫較高較高降低較低天氣晴朗多出現(xiàn)連續(xù)性降水強度不大天氣晴朗。

(2)江淮準靜止鋒昆明準靜止鋒天山準靜止鋒華南準靜止鋒12、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自西向東13、略

【分析】【分析】

本題以“我國部分及周邊地區(qū)某日某時海平面氣壓形勢圖”及相關資料為載體;考查地球內(nèi)部圈層的劃分,山脈的形成,天氣系統(tǒng)等相關知識,考查學生獲取和解基本讀地理信息,調(diào)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技能。

(1)

陸地地殼平均厚度為33千米;此次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所以震源位于地殼。

(2)

甲山脈為喜馬拉雅山脈;是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擠壓后形成的,屬于褶皺山脈,周邊巖漿活到比較頻繁,因此地熱能豐富。

(3)

圖中①地位于曖鋒鋒前;以陰雨天氣為主,③地位于冷鋒鋒前,未來幾天將有冷鋒過境天氣,帶來陰天;大風、雨雪等天氣。

(4)

④地比②等壓線更密集;氣壓梯度更大,水平氣壓梯度力更大,所以風速更大。

【點睛】【解析】(1)地殼。

(2)褶皺地熱能(或地熱)

(3)陰雨大風降溫。

(4)大(或強)④地等壓線比②地更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更大。14、略

【分析】【分析】

本題以南美洲附近海洋表面鹽度分布示意圖為主要資料設置試題;涉及影響海水鹽度的因素等相關內(nèi)容,考查學生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

【詳解】

(1)根據(jù)圖中海水等鹽度線可判斷B>A>C>34‰,而D<34‰;所以四海區(qū)鹽度由高到低排序為BACD。

(2)C海區(qū)和B海區(qū)位于同一緯度;且附近都無河流注入,可排除緯度和河流因素。C地有秘魯寒流經(jīng)過,海區(qū)溫度低于B地,蒸發(fā)弱,鹽度低。

(3)D海區(qū)和A海區(qū)位于同一緯度;同樣可排除緯度因素的影響。但D海區(qū)位于近岸處,有陸地河流注入,鹽度被稀釋,所以D海區(qū)鹽度低于A海區(qū)。

(4)E海區(qū)鹽度較北半球同緯度海區(qū)的鹽度高。因為E地緯度接近南緯60°;北半球同緯度地區(qū)陸地廣闊,有較多河川徑流入海,稀釋海水。

(5)安第斯山脈南段受到盛行西風影響;南段山脈以西地區(qū)為迎風坡,降水多;南段山脈以東地區(qū)為背風坡,降水少。

【點睛】【解析】BACDC點附近有寒流經(jīng)過,C處水溫更低,蒸發(fā)弱,鹽度低D位于近岸處,有陸地河流注入,稀釋鹽度高北半球60°附近陸地廣闊,有較多河川徑流入海,對海水有稀釋作用山脈西側(cè)為迎風坡降水多,東側(cè)是背風坡降水少15、略

【分析】【詳解】

(1)從地質(zhì)構造看;丁巖層上拱,是背斜;從地貌類型看,甲為山嶺。

(2)乙處位于出山口;乙處的地貌類型為沖積扇,主要形成原因為流水的堆積作用。由于物質(zhì)的粗細不同,河流的搬運能力不同,該地貌形成的物質(zhì)組成分布特征為由沖積扇頂端到邊緣,堆積物顆粒由粗到細(或由大到?。?/p>

(3)乙地與丙地均有地下水(泉)出露;根據(jù)圖中信息可知,泉的形成常與斷層有關。

(4)本題主要考查板塊構造學說,在大陸板塊和大洋板塊的交界處常形成島弧鏈、海溝地貌。【解析】背斜山嶺沖積扇(或洪積扇)流水堆積作用由沖積扇頂端到邊緣,堆積物顆粒由粗到細(或由大到?。鄬訊u弧鏈海溝(注意是交界處的地貌)16、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1)聯(lián)系和運輸小帶狀。

(2)B三、判斷題(共7題,共14分)17、×【分析】【分析】

【詳解】

東亞季風的形成主要與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有關;南亞夏季風的形成與氣壓帶和風帶位置的季節(jié)移動有關,所以錯誤。

【點睛】18、√【分析】【分析】

【詳解】

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等均是受冷鋒影響而形成;故正確。

【點睛】19、√【分析】【分析】

【詳解】

結(jié)合所學地理知識;內(nèi)力作用的能量主要來自地球內(nèi)部的熱能,而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來自太陽輻射能,故正確。

【點睛】20、×【分析】【分析】

【詳解】

溫帶季風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qū)淖匀粠Ь鶠闇貛淙~闊葉林帶;所以錯誤。

【點睛】21、√【分析】【分析】

【詳解】

“梅雨”產(chǎn)生于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邊緣的鋒區(qū)(可稱梅雨鋒),是極地氣團和副熱帶氣團相互作用的產(chǎn)物。梅雨雨帶的位置和穩(wěn)定性,與副熱帶高壓的位置(脊線一般穩(wěn)定在北緯20°~25°之間)和強度密切相關;大體上從7月中旬到8月中旬,長江中下游地區(qū)被副熱帶高控制,形成“伏”旱。本題描述正確。22、×【分析】【分析】

【詳解】

東亞季風的形成主要與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有關;南亞夏季風的形成與氣壓帶和風帶位置的季節(jié)移動有關,所以錯誤。

【點睛】23、×【分析】【分析】

【詳解】

北半球冬季;陸地降溫較快,空氣下沉,近地面形成冷高壓,副極地低氣壓帶被大陸上的冷高壓切斷,故錯誤。

【點睛】四、綜合題(共2題,共6分)24、略

【分析】【分析】

本題考查了光照圖的判讀;考查了學生考查了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diào)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詳解】

(1)讀圖分析;此時晨昏圈與北極圈相切,且北極圈內(nèi)出現(xiàn)極晝,因此此時太陽直射23°26′N;太陽直射的經(jīng)線平分晝半球,由此可判斷太陽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