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專題13簡單機械(講義)(原卷版)
目錄
考情分析..............................................................................2
知識建構(gòu)..............................................................................2
考點一杠桿..........................................................................4
夯基?必備基礎(chǔ)知識梳理.............................................................3
提升?必考題型歸納.................................................................7
考向01杠桿、杠桿五要素與杠桿作圖........................................................7
考向02杠桿平衡條件......................................................................8
考向03杠桿平衡條件的應(yīng)用...............................................................9
考向04杠桿分類.........................................................................10
考點二滑輪.........................................................................11
夯基?必備基礎(chǔ)知識梳理............................................................11
提升?必考題型歸納................................................................14
考向01定滑輪與動滑輪...................................................................14
考向02滑輪組及其繞繩方式...............................................................15
考向03滑輪組的計算.....................................................................16
考向04斜面與輪軸.......................................................................17
一、課標考點分析
考點內(nèi)容課標要求命題預(yù)測
杠桿及其應(yīng)用《簡單機械》是人類社會在生產(chǎn)生活中所經(jīng)常
杠桿作圖使用的工具,對本單元的學習和考查應(yīng)立足于社會
杠桿的分類了解人類使用機械的歷程,了解實踐。所以,考題也會從社會實踐中對這些工具的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機械的使用對社會發(fā)展的作用,使用入手。
知道簡單機械,會使用簡單機械本單元常考題型有:選擇題、填空題、作圖題、
定滑輪、動滑輪與滑輪組
改變力的大小和方向,通過實驗實驗探究題、計算題和綜合題等。
滑輪組的應(yīng)用
探究并了解杠桿的平衡條件主要命題點有:杠桿及其應(yīng)用、杠桿作圖、探
滑輪組的相關(guān)計算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滑輪與滑輪組、滑輪組的應(yīng)用
斜面及其應(yīng)用與計算、斜面等
二、考情分析
《簡單機械》是力學的重點內(nèi)容,也是必考內(nèi)容。本單元考題在中考試卷中所占分值一般在2-6分之
間。對本單元的考查,從出現(xiàn)概率看,主要有:杠桿及其應(yīng)用、杠桿作圖、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滑輪組的應(yīng)用與計
算、滑輪與滑輪組、斜面等。
定義:有用功與總功之比
即
公式:"=試)膽定義:在力的作用下繞著固定點轉(zhuǎn)動的硬棒
特點:任何機械的效率
:杠桿的平衡條件:KL=FJz
機械效率都小于1y
/上右上」特點:省力、
特點:不省力,省2杠桿:*賽距離
改變力的方向:/動力臂>阻力臂一—y
F4=G*,s=h)—q先處啟瓶器
特點:南力、M\燈,特點:不省力、
'&1;費力杠桿:省距離
改變力的方向且費距離
/桿N類動力臂蒸實例:釣魚竿
特點:既可以省力,/等臂杠桿:特點葭攙、
\\動力臂=阻力臂,-不省距離
又可以改變力的方向1
一1-----------------------'、滑輪組/;\、———〈實例:天平
尸m一方(G++G他),s=nh)、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
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考點一杠桿
■夯基-必備基礎(chǔ)知識梳理
一、杠桿
1.認識杠桿
概念釋義
杠桿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0轉(zhuǎn)動,這根硬棒就是杠桿
(1)要有力的作用;例如,撬棒在沒有使用時只是一根硬棒,而不是一個杠桿;
硬棒成為杠桿的
(2)能繞固定點轉(zhuǎn)動。杠桿在力的作用下,是繞固定點轉(zhuǎn)動的,不是整體向某個方向運動的;
條件
(3)是硬的。受力不發(fā)生形變或不易發(fā)生形變
支點:杠桿繞著轉(zhuǎn)動的點,用“0”表示杠桿五要素
動力:使杠桿轉(zhuǎn)動的力,用“E”表示
杠桿五要素阻力:阻礙杠桿轉(zhuǎn)動的力,用“FJ表示卡,
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用“L”表示
阻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用“1」表示:A
2.對杠桿五要素的理解
3.杠桿作圖
(1)力臂的畫法
步驟畫法圖示
先假設(shè)杠桿轉(zhuǎn)動,則杠桿上相對
第一步:確定支點0
靜止的點即為支點
從動力、阻力作用點沿力的方向
第二步:確定動力和阻力的?
分別畫直線或反向延長線即動
作用線
力、阻力的作用線尸2
第三步:畫出動力臂和阻力從支點向力的作用線作垂線段,
臂,并標注在垂線段旁標注力臂的名稱
壯2
(2)畫杠桿的力臂時需要注意的事項
①力臂是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是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線段,不能把力的作用點到支點的距離
作為力臂,不要出現(xiàn)如圖所示的錯誤。
不是作用點到支點不是支點到作用線端點不是垂足到作用點
的距離的距離的距離
②如圖所示,當表示力的線段比較短時,過支點無法直接作出垂線段,可將力的作用線延長,然后過
支點作延長線的垂線段,即為力臂。注意延長部分要用虛線表示,相當于數(shù)學作圖中的輔助線。
(3)已知力臂畫力
步驟畫法圖示
根據(jù)動力作用線必然經(jīng)過動力臂的末端點(支點0是動
力臂的起始端點)并且與動力臂垂直,畫一條經(jīng)過動力
第一步:確定力的作用線
臂末端點且垂直于動力臂的直線,這就是動力作用線
動力必然作用在杠桿上,所以動力作用
第二步:確定力的作用點
線與杠桿的交點就是動力作用點
動力與阻力使杠桿轉(zhuǎn)動的方向相反,而該杠桿的阻力
第三步:畫出力的方向,并
F?使杠桿逆時針轉(zhuǎn)動,則動力F應(yīng)使杠桿順時針轉(zhuǎn)動,
標注x
即Fi的方向向下
二、杠桿平衡條件
1.杠桿平衡:當杠桿處于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繞支點轉(zhuǎn)動狀態(tài)時,說明杠桿處于平衡狀態(tài)。
2.實驗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1)知道什么是杠桿的平衡;
實驗?zāi)康?2)通過實驗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
(3)體驗利用歸納法得出杠桿平衡條件的過程
|在學習二力平衡時,如果作用在物體上的幾個力相互平衡,物體就處于平衡狀態(tài)。因為杠桿會轉(zhuǎn)動,
提出問題所以杠桿在動力和阻力作用下靜止時,與二力平衡的情況是不同的,杠桿平衡不僅與力的大小有關(guān),
I還可能與力的作用位置有關(guān)
一一般情況下,當杠桿靜止或勻速轉(zhuǎn)動時,我們就說此時杠桿處于平衡狀態(tài),對杠桿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間存在的關(guān)系,我們可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與假設(shè)A.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B.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C.POD.動力X動力臂=阻力又阻力臂
動力臂阻力臂
杠桿是否平衡是由動力、阻力、動力僻和阻力臂共同決定的。為了探究其平衡條件,可以在杠桿處于
實驗設(shè)計靜止狀態(tài)時,分別測出動力Fx、阻力F,、動力臂L和阻力臂然后經(jīng)過大量數(shù)據(jù)的對比、分析、歸
納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
⑴調(diào)節(jié)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不掛鉤碼時,在水平位置保
持平衡;
⑵在支點兩側(cè)掛上不同數(shù)量的鉤碼,移動鉤碼的位置,使杠桿再
一次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圖所示。這時杠桿兩側(cè)受到的作用力分別
等于兩側(cè)鉤碼所受的重力,力臂為懸掛點到支點的距離;
⑶設(shè)右側(cè)鉤碼對杠桿施加的力為動力F?左側(cè)鉤碼對杠桿施加的力為阻力F,測出杠桿平衡時的動
力臂11和阻力臂%把Fi、F2、1八七的數(shù)值填入表格中。
實驗步驟
實驗動力Fi/N動力臂li/cm動力X動力阻力阻力臂阻力X阻力臂
序號臂/(N?cm)F/Nl/cm/(N,cm)
11.010100.52010
22.015301.52030
34.010402.02040
⑷改變鉤碼個數(shù)和位置,多做幾次實驗(避免偶然性),將實驗得到的數(shù)據(jù)填入表格中
I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每次杠桿平衡時,動力與動力臂的乘積總是等于阻力與阻力臂的乘積,即動力
實驗結(jié)論
X動力臂=阻力X阻力臂,或F111=F212
3.杠桿的平衡條件:動力義動力臂=阻力X阻力臂。用字母表示:Fil『Fzl2;變形式:二。
尸2,2
4.杠桿平衡條件的應(yīng)用
(1)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F]1I=F212可知,若知道了四個量中的三個,則可以計算出第四個量,若知道了兩
個力的比值與一個力臂,則可以計算出另一個力臂(/1=4或4=J);若知道了兩個力臂的比值和一
耳一F2
個力,則可以計算出另一個力(片=}&或尸2=人4)。
/112
(2)應(yīng)用杠桿平衡條件時需注意的問題
①應(yīng)用公式計算時,單位要統(tǒng)一,即動力和阻力的單位要統(tǒng)一,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單位要統(tǒng)一;
②當杠桿平衡且力和力臂的乘積一定時,動力和動力臂的大小成反比,即動力臂越長,越省力。
5.杠桿最小力作圖
要用最小的力使得杠桿AB在如圖甲所示的位置平衡,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FJI=FZ12可知,F(xiàn)、=”,因為
k
此時的阻力和阻力臂是固定的,所以只要此時的動力臂最大,則動力就最小。如圖乙所示,當力的作用點
在B點,且力垂直于0B,方向向上時,動力臂最大,動力最小。
在求解最小力問題時,我們不能受思維定式的影響,只想到F要作用在A0段,出現(xiàn)如圖丙所示的錯誤。
實際上,在討論杠桿中的最小力問題時,如果力的作用點沒有預(yù)先設(shè)定,可以在杠桿上任意處選擇。
三、杠桿平衡條件
杠桿的分類:根據(jù)動力臂與阻力臂的關(guān)系,可將杠桿分為三類一一省力杠桿、費力杠桿、等臂杠桿。
不同的杠桿可以滿足人們不同的需求。
省力杠桿費力杠桿等臂杠桿
ZK意圖
%
力臂的大小關(guān)系/]=12
力的大小關(guān)系Fg用工F\=F]
杠桿轉(zhuǎn)動時力所移動動力E移動的距離大于阻力動力R移動的距離小于阻力動力M移動的距離等于阻力
距離的大小關(guān)系F,移動的距離F2移動的距離論移動的距離
即不省力也不省距離,既不費
特點省力但費距離費力但省距離
力也不費距離
撬棒、開酒瓶的起子、扳手、釣魚竿、鏡子、筷子、理發(fā)剪托盤天平、蹺蹺板
應(yīng)用
鋼絲鉗等子等。
4提升?必考題型歸納
考向01杠桿、杠桿五要素與杠桿作圖
方法技巧
(1)支點是杠桿繞固定點轉(zhuǎn)動的點,所以判斷支點位置關(guān)鍵是看杠桿繞著哪個點轉(zhuǎn)動;
(2)力臂作圖(畫力臂的方法):1)找到支點,確定力的作用點和方向;2)作出力的作用線;3)從支點向力
的作用線作垂線段;4)標出力臂???/p>
(3)最小力作圖:找最長動力臂的方法: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畫出最小力的實質(zhì)是尋找最長力臂。1)如果動力作
用點已經(jīng)給出,則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就是可作出的最長的動力臂;2)如果動力作用點沒有確定,則選擇杠桿上
離支點最遠的點作為動力作用點,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即為可作出的最長的動力臂。
【例1】如圖所示,開瓶器開啟瓶蓋時,可看作是()。
A.以A為支點的費力杠桿B.以A為支點的省力杠桿
C.以B為支點的費力杠桿D.以B為支點的省力杠桿
【變式1-11請在圖中畫出使杠桿ABC保持平衡的最小動力R及其力臂L的示意圖。
【變式1-2】用一根鋼棒撬動地面上的一塊大石頭,如圖所示,請你在圖中作出最省力時的動力方向F
并標出相應(yīng)支點。的位置。
考向02杠桿平衡條件
探究杠桿平衡條件考向:
(1)試驗前杠桿不平衡應(yīng)如何調(diào)節(jié):調(diào)節(jié)兩端平衡螺母;
(2)橫梁不在水平位置,左端翹起:平衡螺母左移;
(3)杠桿的支點在中間位置目的:為了消除杠桿自重影響;
(4)兩側(cè)掛上鉤碼后判斷是否平衡:根據(jù)平衡條件判斷;
(5)力或力臂的計算: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進行計算;
(6)讓杠桿處于靜止狀態(tài):方便進行實驗。
【例2】如圖是小李和小王利用刻度均勻的輕質(zhì)杠桿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
(1)實驗前沒掛鉤碼時,杠桿靜止的位置如圖甲所示,此時應(yīng)將螺母向調(diào)節(jié),使杠桿在水平位
置平衡;
(2)杠桿平衡后,小李在左右兩側(cè)分別掛上鉤碼,如圖乙所示,松手后杠桿的端會下沉;
(3)接著,小李和小王又分別設(shè)計了兩種實驗方案,小李的方案如圖丙所示,小王的方案如圖丁所示。
你認為的實驗方案更好,請說明你的理由;
(4)實驗中小王發(fā)現(xiàn):如果在杠桿的。點用彈簧測力計施加一個向上的力,這個力在探究實驗時是否
影響到杠桿的平衡?請說明理由_____o
【變式2-1】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實驗中:
(1)如圖甲所示,應(yīng)調(diào)節(jié)杠桿兩端的,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圖乙所示,在4點懸掛4個鉤碼,在8點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下拉杠桿,使杠桿再次水平平衡,
此時測力計示數(shù)為N?
(3)如圖丙所示,在杠桿左邊。點掛3個鉤碼,要使杠桿再次水平平衡,應(yīng)在杠桿右邊,點掛個
鉤碼。(實驗中所用鉤碼均相同)
【變式2-2]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
B
a5°
iH5
圖1圖2
(1)為方便測量力臂,實驗前應(yīng)先調(diào)節(jié)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之在_____位置平衡;
(2)如圖T,此時杠桿處于平衡狀態(tài),如果在杠桿兩端各掛一個相同的鉤碼,杠桿將(選填“保
持平衡”“順時針轉(zhuǎn)動”或“逆時針轉(zhuǎn)動”);
(3)如圖-2是一個加寬的杠桿裝置,此時杠桿處于平衡狀態(tài)。若只將左側(cè)的鉤碼改掛到A點正上方的
B點,力臂是線段(選填“OA”“0B”或“AB”),此時杠桿(選填“仍能”或“不能”)保
持平衡。
考向03杠桿平衡條件的應(yīng)用
方法技巧
利用杠桿平衡條件解決實際問題的步驟:
(1)轉(zhuǎn)化:分析受力情況,找出支點,然后找出動力和阻力、動力臂和阻力臂,將實際物體轉(zhuǎn)化成杠桿模型;
(2)標量:畫出杠桿模型示意圖,在圖中標明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
(3)計算:根據(jù)已知條件,利用杠桿平衡條件分析求解[
【例3】如圖甲所示,力6為輕質(zhì)杠桿,/C為輕質(zhì)硬棒且與力傳感器相連,圖乙是物體M從4點開始向
右勻速運動過程中力傳感器讀數(shù)大小與時間的關(guān)系圖像,則物體M的質(zhì)量大小為g;已知勿的長
度為30cm,/足夠長,/C能承受的最大彈力大小為15N,若要桿不斷,物體從/點開始運動時間最長為
s(5=10N/kg)。
【變式3-1】“節(jié)約用水,人人有責”,應(yīng)養(yǎng)成隨手關(guān)閉水龍頭的好習慣。水龍頭手柄可視為如圖所示
杠桿,媯支點,萬為阻力,分別用力沿a、b、c、昉向關(guān)閉水龍頭,其中用力最小的是()。
A.AB.BC.CD.d
【變式3-2】桿秤是人類發(fā)明的各種衡器中歷史最悠久的一種,映射出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
如圖是桿秤的示意圖,秤鉤上不掛物體,提起秤紐,當秤在移動到C點時,桿秤剛好水平平衡,。點就是桿
秤的,桿秤上的刻度是(選填“均勻”或“不均勻”)的。某標準桿秤的秤坨質(zhì)量為1kg,
秤和秤鉤的總質(zhì)量為0.5kg,。點為提紐懸點,。e4cm,〃廬10cm,要稱量真實質(zhì)量為2.0kg的物體,則秤
此離。點cm。如因長期使用,秤坨磨損,質(zhì)量變?yōu)?.8kg,再測真實質(zhì)量2.0kg的物體時,稱
出來的質(zhì)量為kgo
考向04杠桿分類
方法技巧
判斷杠桿種類的方法:
⑴通過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關(guān)系判斷:對于較復(fù)雜的杠桿,可先在圖上找到動力臂和阻力臂,然后比較力臂
的大小關(guān)系;
(2)從應(yīng)用目的上進行判斷:省力杠桿一般在阻力很大的情況下使用,以達到省力的目的,而費力杠桿在阻力不
大的情況下使用,目的是省距離。
【例4】如圖是常用的一些工具,它給我們帶來了很多便利。其中屬于費力杠桿的是()。
【變式4-11學校舉行升旗儀式時,旗桿上端的滑輪相當于一個杠桿,下列工具和它是同一類的是
)O
【變式4-2】如圖所示,一塊厚度、密度均勻的長方形玻璃板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分別用豎直向上的拉
力戶外戶z拉在長短不同的兩端的中央位置,使該端抬離地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甲乙
A.FeF乙,因為甲方法的動力臂短B.F8F乙,因為乙方法的動力臂長
C.F粉F乙,因為乙方法的阻力臂短D.F聲F乙,因為動力臂都是阻力臂的2倍
考點二滑輪
?夯基?必備基礎(chǔ)知識梳理
一、定滑輪與動滑輪
1.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實質(zhì)
種類定義實質(zhì)示意圖作用分析
///////,,
如圖所示,定滑輪兩邊的力的方向與輪相切,定
/2ST\
輪的中心軸
能夠連續(xù)轉(zhuǎn)動滑輪的中心為杠桿的支點,動力臂和阻力臂相等,
定滑輪不隨物體移
的等臂杠桿且都等于輪的半徑r,所以使用定滑輪時不省力,
動
但可以改變力的方向
G
,,,/.//U.如圖所示,重物的重力作用線通過滑輪中心軸,
尸
輪的中心軸滑輪的“支點”位于繩與輪相切的點0,因此動力
動力臂是阻力05=
動滑輪隨物體一起口臂等于直徑(2r),阻力臂等于半徑r,動力臂是阻
臂二倍的杠桿1
移動力臂的二倍,所以理論上動滑輪能省一半的力,
但不能改變力的方向
2.幾種常見情況中的等量關(guān)系(圖中物體均做勻速直線運動,忽略繩重及摩擦)
二、滑輪組
1.滑輪組: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在一起的裝置。使用滑輪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變力的方向,但要
費距離。
2.確定承擔物重繩子段數(shù)n的方法:在動滑輪與定滑輪之間畫一條虛線,將它們隔離開,只計算繞在
動滑輪上的繩子段數(shù),在圖甲中,有兩段繩子吊著動滑輪,n=2,圖乙中有三段繩子吊著動滑輪,n=3?
3.省力情況:使用滑輪組時,不計繩重及摩擦,則滑輪組用幾段繩子提起物體,提起物體所用的力就
是物重和動滑輪重的幾分之一,即動力尸=包嗎,若再忽略動滑輪重,則尸=",其中n為承擔物重
nn
的繩子段數(shù)。
4.費距離情況:用滑輪組提升物體時,雖然省了力,但是費距離,滑輪組用幾段繩子提起物體,繩子
自由端移動的距離就是物體升高距離的幾倍。設(shè)物體升高的距離為h,則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為s=nh(n
表示該擔物重的繩子段數(shù))。
5.滑輪組的組裝
(1)確定繩子的段數(shù):根據(jù)省力情況,用w=C來求,或根據(jù)移動距離的關(guān)系,用〃=上來求。當n不是
Fh
整數(shù)時,要采用只入不舍的“進一法”處理小數(shù)位。
(2)滑輪組的繞繩方法:滑輪組繞繩采用“奇動偶定”的原則.即當承重繩子的段數(shù)為奇數(shù)時,繩子的
固定端在動滑輪上;當承重繩子的段數(shù)為偶數(shù)時,繩子的固定端在定滑輪上。
三、輪軸與斜面
1.輪軸
(1)輪軸:由具有共同轉(zhuǎn)動軸的大輪和小輪組成的簡單機械。通常把大輪叫輪,小輪叫軸。使用輪軸能
省力,還能改變力的方向(如圖所示)。
門把手削筆刀的搖把晾衣架的搖把自行車的傳動裝置
(2)輪軸的實質(zhì):輪軸相當于一個可連續(xù)轉(zhuǎn)動的杠桿,支點在輪軸的軸線上,如圖所示。
爛?
(3)輪軸的平衡公式:FiR=F2r或區(qū)=E。即輪半徑為軸半徑的幾倍,作用在輪上的力就為作用在軸上
F2R
的力的幾分之一。
(4)輪軸的特點:當動力作用在輪上,阻力作用在軸上時,因1/1》故FWFa此時使用輪軸省力,費距
離;當動力作用在軸上,阻力作用在輪上時,因b故F/F2此時使用輪軸費力,但省距離。
注意:不要錯誤地認為使用輪軸一定省力,關(guān)鍵要看動力是施加在輪上還是施加在軸上。
2.斜面
(1)如圖所示,向車上裝重物時常用木板搭成斜面,把重物推上車。斜面是一種可以省力的簡單機械,
但費距離。
(2)特點:如圖所示,設(shè)斜面長度為1,高為h,重物重力為G,在理想情況下,不考慮斜面摩擦,即斜
面是光滑的,則沿斜面向上的推力尸=?。葱泵骈L是斜面高的幾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因l>h,
故F〈G。即在斜面高度一定時,斜面越長越省力。
■L提升?必考題型歸納
考向01定滑輪與動滑輪
方法技巧
判斷滑輪類型的方法判斷滑輪是定滑輪還是動滑輪,關(guān)鍵看它的軸是否和被拉物體一起移動,若一起移動,則
滑輪為動滑輪;若不一起移動,則為定滑輪。另外,定滑輪常常會固定在其他不動的物體上,我們也可依據(jù)這一特
點來判斷滑輪是否為定滑輪。
【例1】關(guān)于動滑輪和定滑輪的特點,下列結(jié)論正確的是()。
A.動滑輪不能改變施力方向B.定滑輪不能改變施力方向
C.動滑輪不能省力D.定滑輪能省一半力
【變式1T】如圖,甲、乙實驗可以得出“定滑輪不能省力”這一結(jié)論。小敏想通過一次實驗既得出結(jié)
論,又能直接顯示出鉤碼的重力大小,于是在左側(cè)加上一個相同的彈簧測力計(彈簧測力計重力不能忽略、
繩和滑輪之間摩擦不計)。下列四套裝置中能實現(xiàn)的是()。
¥
B1
3
【變式「2】如圖所示,小明在“探究動滑輪工作特點”的實驗中,滑輪第一次受到月的作用,第二次
受到豎直向上笈的作用,物體都被勻速向上提起。已知物體重力為G物。若不計摩擦和繩重,則下列說法正
確的是()。
,//《〃〃〃〃〃〃,
A.該實驗中,需要測量的物理量只有物重G物和測力計示數(shù)F;
B.F產(chǎn)JG物:
C.3的力臂為0A;
D.F/F,
【變式『3】如圖所示,升旗桿頂部有一個滑輪(“定”或“動”),使用它((選填:“能”、
“不能”))省力,它的優(yōu)點是o
考向02滑輪組及其繞繩方式
【例2】如圖所示,要求通過滑輪組用最小的力提升重物,請用筆畫線組裝滑輪組。
〃/////
【變式2-1】如圖所示,小寶同學想把被臺風刮倒的甲樹拉正,他把繩子的一端系在乙樹上,然后繞過
甲樹用力拉繩子,這樣做有段繩子拉甲樹。如果不計繩重和摩擦,甲樹受到300牛拉力,則小寶對
繩子的拉力為牛,乙樹受到的拉力為______牛。
【變式2-2】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勻速提起重1000N的物體,每個滑輪重100N,拉力F為N;如
果要用275N的拉力提升同一個重物,滑輪組承擔重物的繩子的段數(shù)應(yīng)為段。(不計摩擦和繩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B/T 45210-2025增材制造標準測試件增材制造系統(tǒng)幾何成形能力評估
- 離婚協(xié)議與財產(chǎn)分割合同范本
- 地鐵建設(shè)項目施工及設(shè)備安裝合同
- 新車購銷合同書
- 施工合同安全責任書:版
- 客戶預(yù)收款退款合同擔保
- 4感官幫助我 教學設(shè)計-2024-2025學年科學一年級上冊冀人版
- 人力資源服務(wù)合同(二)
- 7 不甘屈辱奮勇抗爭 第一課時 教學設(shè)計-2023-2024學年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下冊統(tǒng)編版
- 度員工派遣合同范本
- 員工培訓、考試、積分記錄表
- 風冷熱泵主機改造-模塊機匯總
- 烏司他丁課件
- 職業(yè)衛(wèi)生工程控制技術(shù)課件
- 部編人教版九年級下冊初中歷史全冊同步練習(作業(yè)設(shè)計)
- 孔子仁學思想
- 六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活動教案(II)
- 高中英語常用詞匯表(動詞、名詞、形容詞和副詞)
-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靜脈置管溶栓術(shù)后-用藥及出血觀察護理-PPT
- 16萬噸_年液化氣綜合利用裝置廢酸環(huán)保綜合利用項目環(huán)境報告書
- T∕CAEPI 43-2022 電絮凝法污水處理技術(shù)規(guī)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