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通州高級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三次階段測試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1頁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高級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三次階段測試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2頁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高級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三次階段測試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3頁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高級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三次階段測試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4頁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高級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三次階段測試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高級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年級第三次階段測試語文試卷一、現(xiàn)代文閱讀(本大題共2小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人天生就有一種不愿意看見自己同類受苦的厭惡心理,使他不至于過于為了謀求自己的幸福而損害他人,因而可以在某種情況下克制他的強烈的自尊心,或者在自尊心產(chǎn)生之前克制他的自愛心。我認為這是人類唯一具有的天然的美德。憐憫心是我們這樣柔弱和最容易遭受苦難折磨的人最應具備的稟性,是最普遍的和最有用的美德;人類在開始運用頭腦思考以前就有憐憫心了;它是那樣地合乎自然,甚至動物有時候也有明顯的憐憫之心的表現(xiàn)。且不說母獸對幼獸的溫情和在危險時刻不惜犧牲性命保護它們,我們經(jīng)常看到,就連馬也是不愿意踩著一個活著的生物的身體跑過去的。我們很欣慰地看到《蜜蜂的寓言》的作者已不得不承認人是一個有感情和同情心的生物。他以平淡和細致的筆調(diào)描述了一個動人的事例:一個被囚禁的人看見一頭猛獸從一個母親的懷抱里搶走了她的孩子,用尖銳的牙齒咬孩子的肢體,用爪子掏取他還在跳動的內(nèi)臟。他看到的這件事情雖與他個人無關,但他心中的感受是何等悲傷啊;目睹這種情景,而自己卻不能對暈過去的母親和垂死的孩子一伸援手,他難道不難過嗎?……可以肯定的是,憐憫心是一種自然的感情,它能緩和每一個人只知道顧自己的自愛心,從而有助于整個人類的互相保存。它使我們在看見別人受難時毫不猶豫地去幫助他。在自然狀態(tài)下,憐憫心不僅可以代替法律、良風美俗和道德,而且還有這樣一個優(yōu)點:它能讓每一個人都不可能對它溫柔的聲音充耳不聞。它能使每一個身強力壯的野蠻人寧可到別處去尋找食物,也不去搶奪身體柔弱的孩子或老人費了許多辛苦才獲得的東西。在訓導人們方面,它摒棄了“你們愿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這樣一句富于理性和符合公正原則的精辟格言,而采用“在謀求你的利益時,要盡可能不損害他人”這樣一句出自善良天性的格言,盡管這句格言沒有前一句格言完善,但也許更有用處??偠灾痪湓挘覀儾粦斣诟呱畹睦碚撝卸鴳斣谶@種自然的感情中去尋找人即使沒有受過教育的熏陶也不愿意做惡事的原因。(摘編自盧梭《憐憫是人的天性》)材料二: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并,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節(jié)選自《孟子·公孫丑上》)材料三:孟子十分強調(diào)惻隱之心的政治意義,甚至從作為人性善端的“不忍人之心”中直接推導出了“不忍人之政”。這可以理解為,他將理想政治建立在惻隱之心這種自然情感之上,在他這里,政治情感與自然情感表現(xiàn)出一種天然的同構性,政治情感是人對自身天然具有的情感的回歸、發(fā)掘和充實。統(tǒng)治者不斷“反身而誠”,回歸到自己的本心,基于天然地為他人的痛苦感到痛苦的情感,就會不忍心看到百姓受苦,其政令便有一個良善的出發(fā)點。孟子相信,基于不忍人之心這種良善情感和動機的政治具有巨大的感召力,能使施政者和人民結成一個從上至下、同時由下而上基于情感意愿的情感共同體,從而成就理想政治——“王道”。但是,如果將以上分析視為孟子關于理想政治的全部圖景則是對孟子的過度簡化。在他看來,惻隱之心作為一種基本的道德敏感性,確實是面向所有可能的對象的,但這并不表明人的情感對于所有對象是同等無差的。他以“愛有差等”這一命題作為重要補充,將情感根本上落實于家庭這一具體語境中,從而主張通過對家庭情感的“推恩”來成就理想政治。孟子認為人的道德敏感性應在具體、特殊的家庭關系語境中具體地得到培育和擴充,主張人通過體會對家庭成員的情感感受,從而將心比心,推恩于家庭關系外的人。他相信,當家庭情感得以良好培育的時候,人的道德敏感性會相應得到發(fā)展,行為也會得到相應的規(guī)范,所謂“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北R梭政治哲學所彰顯的精神則與儒家的仁政情感主義形成了鮮明對照。雖然在極度強調(diào)理性精神的西方政治哲學傳統(tǒng)中,盧梭可被列為為數(shù)不多的重視情感的大師之一,這從其關于憐憫心之道德意義的深度挖掘剖析可見一斑;但較諸情感,其政治哲學依然更突出地映射出契約理性精神的烙印。在肯定憐憫心可能具有的道德意義的同時,他反思了包括憐憫心在內(nèi)的自然情感的不穩(wěn)定性,甚至認為它可能與正義相沖突,因而在他看來情感——至少自然情感——無論如何不足以作為政治制度之根基。在他看來,通過遵守契約,人們做判斷和行動時訴諸的是理性,而不再是內(nèi)心本能性的情感沖動,從而正義才得以取代了本能。在這種理想政治中,契約不僅具有非情感所能取代的地位,而且最值得推崇的情感恰是那種基于契約、由契約塑造的情感。在此我們甚至可以看到他與柏拉圖的遙遠呼應,激情、情感被視為善變、不穩(wěn)定的,惟有理性才是不變、恒定的,“理想國”中正義的根基在于理性。盧梭的社會契約本質(zhì)上正是這種理性精神的體現(xiàn)。(摘編自武云《憐憫之心與理想政治一盧梭“憐憫心”與孟子“惻隱之心”之比較》)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因為憐憫心往往先于人的自尊心和自愛心產(chǎn)生,所以能克制人們不至于過于為了謀求個人幸福而損害他人。B.盧梭認為憐憫心能代替法律、良風美俗和道德,這也是即使沒有受過教育熏陶的野蠻人也不愿作惡的原因。C.孟子認為政治情感與自然情感兩者本質(zhì)上是同構的,而后者往往就是前者在不同領域的回歸、擴充與深化。D.在盧梭的理想政治中,比起善變、不穩(wěn)定的自然情感,基于契約的理性精神,更適合作為政治制度的基礎。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盧梭所舉孩子被猛獸搶走、傷害與孟子“孺子入井”的故事情境構造是相似的,都強化了讀者對“憐憫心”的想象和體驗。B.盧梭認為“在謀求你的利益時,要盡可能不損害他人”之所以更有用處,是因為其更強調(diào)人憐憫的善良天性而非自私自愛。C.孟子所謂“愛有差等”是指人的情感會由于對象不同而產(chǎn)生差異,將情感由家庭向外擴展“推恩”是實現(xiàn)“王道”的途徑。D.在對情感和理性關系的認識上,盧梭明顯受到柏拉圖的影響,兩人都肯定理性對于正義的價值,而否認了情感的地位。3.下列說法中,不能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三所論孟子“惻隱之心”的政治意義的一項是(

)A.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B.愛人若愛其身,猶有不孝者乎?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D.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4.盧梭“憐憫之心”和孟子“惻隱之心”有許多相似之處,請結合材料一、二簡要分析。5.孟子和盧梭關于惻隱(憐憫)情感的政治哲學,對于當下調(diào)節(jié)人際關系,構建和諧社會依然可資借鑒。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理解。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在泥土中誕生張煥軍我與周起翔老師相識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周老師話少,課余時間,通常一個人在美術室里擺弄泥土。有一年暑假,我見了他,模樣又黑又瘦,高高的個頭越發(fā)單薄,像是變了個人。問他是不是病了。他笑笑,輕松地說,去了一趟西藏。西藏!我感到驚詫。那時,旅行還是個新鮮事兒,去西藏更是不可想象。在我追問下,周老師講述道——去西藏,一方面,是為了寫生,搞美術的,不外出寫生是不行的;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磨煉自己的意志,看看在苦難面前自己的承受力。于是,我懷揣五十塊錢,只身一人進藏。路上遇到的艱辛不勝枚舉……到了藏區(qū)已身無分文。長時間的顛簸,使得渾身酸疼。頭發(fā)瘋長,如野人一般。鞋底子幾乎磨破,加之紫外線的照射,皮膚被曬得黝黑,眼窩凹陷。有一天,身體實在快堅持不住了??匆娺h處有幾間房子,我拖著無力的腿慢慢挪了過去,倒在了一戶人家的門前。隨著倒地的聲響,由門里出來一個男人。男人看上去50多歲,看見這種情形,似乎嚇了一跳。他警覺地問:你是什么人,干什么的?我虛弱地說:我是個畫畫的。說著本能地打開了隨身的挎包,里面只有筆和紙??吹竭@里,男人急忙扶我進屋。我請求他給我一碗飯吃。我已經(jīng)兩天沒有吃東西了。我說:我沒有錢。男人沒有說話,轉(zhuǎn)身進了廚房,不多時,端出一碗帶肉的飯。我就著淚水狼吞虎咽地吃完了這碗飯。男人說:你給我孩子畫張像吧,算是你的飯錢,可以不要錢住下。講到這兒,周老師眼睛噙滿了淚水。改革開放,喚醒了沉睡的經(jīng)濟,同時,也激發(fā)了人們心中的夢想。為了追夢,大家各奔前程。當時通信不便,彼此間的聯(lián)系就中斷了。幾年前,去韓城司馬遷祠,遠遠望見祭祀廣場上矗立著一座巨大的司馬遷塑像。司馬遷手握書卷,眺望遠方,峨冠博帶,須發(fā)飄逸,一副剛直不阿、威武不屈的神態(tài)。在《報任安書》一文中,司馬遷講述了他遭受腐刑的經(jīng)過,回答了他為什么要忍受常人不能忍的奇恥大辱,訴說了他的悲憤,闡釋了他的生死觀。人固有一死,或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作為人,“活”的司馬遷已經(jīng)死了,而“死”了的司馬遷還活著,他要用“死”的生命,撰寫完成千古絕唱《史記》。剛正的面頰、堅毅的眼神、威武的胡須、飄舞的發(fā)帶,這不正是人們心中那個風骨凜然的司馬遷嗎!一個鐵骨錚錚、敢于直言的史官,一個千人吾往正直無畏的人。這是一座賦予司馬遷生命和靈魂的雕像??戳说裣裾f明,才知是周起翔先生的作品。多年未見了,他竟然已是蜚聲海內(nèi)外的雕塑大家??磥?,這個世界,在成功與平凡之間,不是誰輸在了起跑線,而是誰對夢想的追求更執(zhí)著。我的一本散文集需要題寫書名。我想到了周起翔。電話那頭傳來了愉快的話語,他滿口答應?!皻g迎、歡迎?!睍粤嵘┳右廊皇强煅钥煺Z。我向她問好,并打趣兒地與她拉話?!吧┳邮怯l(fā)的年輕了?!薄白∵@兒是被動養(yǎng)生。”“養(yǎng)生還分主動與被動?”“耕讀,作畫,書寫。粗茶淡飯。思無慮,行無阻,鴻儒往來,談笑風生。自然生息,生養(yǎng)自來,這就是被動?!甭犃T,我豁然開朗。老子云,道法自然。“被動”是順應。順天應人,抱樸守拙。這實際是一種生活上的“主動”回歸。周老師一如往常。足蹬布鞋,一襲休閑裝束。頭發(fā)過耳,胡須三寸,略有花白。氣色紅潤,舒展,輕松。架子上擺著幾件新近創(chuàng)作的雕塑,造型卻是獨特。其中一件是,一個弓背坐在凳子上的男人。手臂擱在腿上。人腿和凳子腿化為一體。奇怪的是脖子上沒有了腦袋,腦袋在凳子腿旁放著。另外三件也是有趣,慵懶地斜躺在椅子上的人;耷拉著腦袋站立在框架中的人;兩個向上攀爬又相互蹬踏的人?!斑@是一組生活中的寫實雕塑?!敝芾蠋熯呎f邊拿起其中的一件。他接著說,“有些事情,就是把腦袋想掉了也不會想明白的,因為人與物已經(jīng)化為一體,逃脫不了的?!苯?jīng)他這么一說,我似乎明白了點。我們又聊起了司馬遷。我說,那座雕塑已經(jīng)成為司馬遷塑像的經(jīng)典。我個人覺得,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不是你的自畫像。我說,我指的是精神層面。周老師沉思了一下。他說,這件作品整整耗費了他三年時間。為了把司馬遷還原為那個時代的人物,賦予雕塑以生命,他在精神上一直處于亢奮中,仿佛活在漢代,不斷地在與司馬遷對話,為此,體重下降了12斤。嫂子插話說,她見過周老師在塑造司馬遷像時的狀態(tài),有一次在雕塑架上正雕著呢,突然,他抱著塑像的頭部失聲大哭起來,我和他的學生在下面看著心疼不已。知道是周老師與作品又對上話了。雕像揭幕前,周老師請了徐村的村民來看。這些都是司馬遷的后裔,看見塑像,他們撲通、撲通地紛紛下跪,對著塑像——他們近乎兩千年前的先祖三叩九拜。他們含淚對周老師說,這就是他們心中的先祖啊。返回的路上,我想,周老師手中的那團泥土,不僅是他快樂的源泉,而且更是他“創(chuàng)造”的過程。他要目睹和感知手中的泥土有呼吸、有靈魂。周老師的使命就是給這些泥土賦予生命。每個人或高貴或平庸或低賤,都是帶著各自使命而來。圣賢們說,橄欖只有通過不斷地萃取才能榨取出它的馨香之氣。一個賦泥土以馨香的人,內(nèi)心一定是干凈純粹的人。(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韓城的司馬遷塑像作品,是周老師在改革開放后創(chuàng)作的,該作品使他一下子成為“蜚聲海內(nèi)外的雕塑大家”。B.作者提到“夢想”,從時代激發(fā)夢想到大家各奔前程追逐夢想,再到周老師對夢想的執(zhí)著追求,具有啟迪之意。C.對于居家生活中的周老師,作者用了一連串簡潔明快的短句描寫其衣著、須發(fā)和氣色,從中透露著樸拙與自然。D.周老師家里架子上的一組雕塑,不僅具有獨特的造型,還蘊含著深刻的象征意義,意在表達對生活的思考。7.關于文中周老師敘述去西藏的經(jīng)歷,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去西藏旅行在當時是個新鮮事,所以敘述這段經(jīng)歷才能突出人物形象的獨特性。B.周老師的經(jīng)歷說明,美術家既要堅持寫生,又要磨煉自己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zhì)。C.周老師的這段敘述,是為了表現(xiàn)藏區(qū)人的善良,與本文主題關系不大,可刪去。D.這段文字主要用肖像描寫和簡潔的對話再現(xiàn)了周老師在藏區(qū)對苦難的深刻體驗。8.文章有兩處提及曉玲嫂子,各有何用意?9.作者為什么認為司馬遷雕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周老師的自畫像?請結合文本簡要說明。二、文言文閱讀(本大題共1小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材料一:初,武與李陵俱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單于使陵至海上,為武置酒設樂。因謂武曰:“單子聞陵與子卿素厚,故使陵來說足下,虛心欲相待。終不得歸漢,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乎?前長君為奉車,從至雍械陽宮,扶輦下除,觸柱折轅,劾大不敬,伏劍自刎,賜錢二百萬以葬。孺卿從祠河東后土,宦騎與黃門駙馬爭船,推墮駙馬河中溺死,宦騎亡,詔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飲藥而死。來時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陽陵。子卿婦年少,聞已更嫁矣。獨有女弟二人,兩女一男,今復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時、忽忽如狂,自痛負漢,加以老母系保宮。子卿不欲降,何以過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復誰為乎?愿聽陵計,勿復有云?!蔽湓唬骸拔涓缸油龉Φ?,皆為陛下所成就,位列將,爵通侯,兄弟親近,常愿肝腦涂地。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亡所恨,愿勿復再言!”(節(jié)選自班固《蘇武傳》)材料二:昔高皇帝以三十萬眾,困于平城。當此之時,猛將如云,謀臣如雨,然猶七日不食,僅乃得免。況當陵者,豈易為力哉?而執(zhí)事者云云,茍怨陵以不死。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視陵,豈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寧有背君親、捐妻子,而反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為也。故欲如前書之言報恩于國主耳誠以虛死不如立節(jié)滅名不如報德也。昔范蠡①不殉會稽之恥,曹沫②不死三敗之辱,卒復勾踐之仇,報魯國之羞,區(qū)區(qū)之心,竊慕此耳。何圖志未立而怨已成,計未從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ü?jié)選自李陵《答蘇武書》)注釋:①〔范蠡〕春秋末期越國大夫。范蠡曾向勾踐獻策,請降吳國,以存實力。后勾踐帶著范蠡入?yún)菫橘|(zhì),在吳國為奴三年,范蠡為了勾踐受盡屈辱。勾踐臥薪嘗膽,終使越國強盛起來,后興兵滅吳,報了會稽之恥。②〔曹沫〕春秋時期魯國人,魯莊公任命他為將軍。曹沫領兵和齊國侵略軍交戰(zhàn),結果三戰(zhàn)三敗,喪師失地。曹沫為此羞愧不已,主動向魯莊公請罪。魯莊公卻以“齊魯強弱懸殊,非戰(zhàn)之罪”為由安慰曹沫,非但沒有治他的罪,還讓他繼續(xù)做統(tǒng)兵大將。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故欲如前A書之言B報恩C于國主耳D誠以虛E死不如F立節(jié)G滅名H不如報德也。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素,指一向、平素,與《鴻門宴》中“素善留侯張良”的“素”意思相同。B.斧鉞,本指兵器,有時也被用作刑具,泛指刑罰;文中的“斧鉞”即指刑罰。C.亡,沒有,與《過秦論》中“秦無亡矢遺鏃之費”的“亡”意思相同D.區(qū)區(qū),指誠摯,與《答司馬諫議書》“不任區(qū)區(qū)向往之至”的“區(qū)區(qū)”意思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李陵認為蘇武歸漢的希望十分渺茫,不如投降“虛心相待”的單于,畢竟白白地在無人之地受苦是沒有什么意義的。B.盡管李陵將蘇武家人的悲慘遭遇一一相告,但蘇武卻感懷君恩,心甘情愿為國家犧牲一切,果斷拒絕了李陵的勸降。C.高皇帝親率三十萬大軍,被匈奴圍困,盡管軍中有眾多猛將謀臣,但也只能勉強勝敵,由此可知李陵與匈奴作戰(zhàn)的艱難。D.李陵也曾想像范蠡、曹沫那樣忍辱負重來報答皇帝恩德,但志向沒有實現(xiàn)、計劃尚未實行就已經(jīng)招致當權者的怒責。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復誰為乎?(2)而執(zhí)事者云云,茍怨陵以不死。14.李陵雖有“報恩國主”之言,卻無“報恩國主”之行,材料中是如何體現(xiàn)的?三、古代詩歌閱讀(本大題共1小題)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小題。江城子·江景①蘇軾湖上與張先同賦,時聞彈箏。鳳凰山下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慕娉婷。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含情,遣誰聽。煙斂云收,依約是湘靈②。欲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shù)峰青。[注]①本詞寫于作者任杭州通判時。鳳凰山,位于西湖邊。②湘靈:湘水女神,相傳原為舜妃。《楚辭·九歌》有《湘夫人》。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與《春江花月夜》中的“江”不同,本詞中的“江”主要起到了烘托作用。B.箏聲幽怨,傳達出豐富的感情,“苦”字直接點明了詞人內(nèi)心的凄楚悲苦。C.“依約是湘靈”既言箏聲好似非人間所有,又隱喻彈箏人有如湘靈之美好。D.“數(shù)峰青”與首句形成照應,描寫雨過山青的景象,自然貼切又不露痕跡。16.有人認為,本詞上闋表面寫景,實則已有對彈箏女的贊美,請結合詞句談談你的理解。四、名篇名句默寫(本大題共1小題)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司馬遷《屈原列傳》中“”和“”兩句概括了屈原寫作《離騷》的緣由。(2)賈誼《過秦論》中,“,”兩句描寫了陳涉起兵攻秦時天下人的反應。(3)孟子有“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名句,在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中意思與之相近的一句話是:“,?!保?)暑期研學之旅,同學們來到湖北省博物館,見到了越王勾踐劍、吳王夫差矛以及戈、戟等多種兵器,腦海中浮現(xiàn)出中國古代詩、詞、文里將士揮舞兵器的熱血場景,不由地朗誦道“,”。五、語言文字運用(本大題共1小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門多薩(以下簡稱“門”):你說過,(甲),究竟應該怎么看?加西亞·馬爾克斯(以下簡稱“加”):兩種說法都對。我在開始的時候,剛剛著手探索寫作的奧秘,心情欣喜愉快,曾經(jīng)一口氣寫完一個短篇小說??涩F(xiàn)在一天能寫完一個大段落就算萬幸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寫作已經(jīng)變成一件苦差。門:為什么呢?你已經(jīng)嫻熟地掌握了駕馭文字的技巧,寫起來應該A了。加:原因很簡單,就是責任心越來越強了?,F(xiàn)在我覺得,每寫一個字母,都會引起更大的反響,對更多的人產(chǎn)生影響。門:對你來說,(乙)?加:我認為,別的作家有了一個想法、一種觀念,就能寫出一本書來,而我總是得先有一個視覺形象才可動手寫作。比如《百年孤獨》就是基于這樣一個視覺形象:一個老頭兒帶著一個小男孩去見識冰塊,他讓香蕉公司的人打開一箱冰凍鲗魚,把小男孩的手按在冰塊里。門:老頭兒是你的外祖父馬爾克斯上校吧?加:是的。門:那就是說,你是從現(xiàn)實中擷取素材的了。加:在我的小說里,可沒有一行字不是建立在現(xiàn)實的基礎上的。門:《百年孤獨》里可愛的美人兒蕾梅黛絲呢?你曾經(jīng)說過,美人兒蕾梅黛絲飛上天空可不容易。加:我當時實在想不出辦法打發(fā)她飛上天空,很著急。①有一天,一個來我們家洗衣服的高大漂亮的黑女人在繩子上晾床單。②當時風很大,她怎么也晾不好,卻讓風給刮跑了。這時,我B,美人兒蕾梅黛絲有了床單就可飛上天空了。門:這就是所謂的靈感吧!加:③我認為,靈感既不是一種才能,也不是一種天賦。④它是作家堅韌不拔的精神和精湛的技巧同他們要表達的主題達成一種和解。因為寫作的人要設法探究主題,但主題則力圖設置種種障礙。有時候,因為某種契機所有的障礙一掃而光,這時你會感到,寫作是人生最美好的事情。這就是我所認為的靈感。(摘編自加西亞·馬爾克斯、門多撒合著《番石榴飄香》)18.請在文中畫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19.請在文中括號內(nèi)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20.文中標序號的句子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21.本學期你所在班級研究性學習的課題是匯編一本《多義詞小詞典》,你的任務是整理“可”字的用法,請結合文中加點的“可”字,完成下面的表格。例句義項①例1:國產(chǎn)游戲《黑神話:悟空》融合實景3D技術,玩家可沉浸式體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梢浴⒛軌蛭闹欣洌憾铱偸堑孟扔幸粋€視覺形象才可動手寫作。②例2:電影《志愿軍:存亡之戰(zhàn)》中志愿軍戰(zhàn)士可貴的犧牲精神戳中無數(shù)觀眾“淚點”。文中例句:《百年孤獨》里可愛的美人兒蕾梅黛絲呢?③例3:對于今年9月在武漢開幕的長江文化藝術季,游客們可是帶著滿滿期待來的。文中例句:22.畫線句中加點的三種人所指的都是“作者”,請問這三種稱呼方式各有何效果?六、作文(本大題共1小題)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論語》有云:“往者不可諫?!笨扇藗兠鎸^往時,卻總喜歡說“如果我當初……”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江蘇省南通市通州高級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年級第三次階段測試語文試卷答案及簡析一、現(xiàn)代文閱讀1.答案:D簡析:A項,原文是憐憫心“可以在某種情況下克制他的強烈的自尊心,或者在自尊心產(chǎn)生之前克制他的自愛心”,并非因為先產(chǎn)生而能克制,因果關系錯誤;B項,盧梭說的是在自然狀態(tài)下憐憫心可代替法律等,選項缺少條件;C項,原文是政治情感是人對自身天然具有的情感(自然情感)的回歸等,選項中“前者”“后者”指代錯誤。D項,根據(jù)材料三“盧梭可被列為為數(shù)不多的重視情感的大師之一……但較諸情感,其政治哲學依然更突出地映射出契約理性精神的烙印……情感——至少自然情感——無論如何不足以作為政治制度之根基”等內(nèi)容,可知該項正確。2.答案:D簡析:D項,“盧梭明顯受到柏拉圖的影響”于文無據(jù),且盧梭并未完全否認情感的地位,只是認為理性更適合作為政治制度的基礎。A項,盧梭和孟子所舉事例都讓讀者更易感受“憐憫心”;B項,從材料一可知該選項表述正確;C項,符合材料三對孟子“愛有差等”及“推恩”的闡述。3.答案:B簡析:B項“愛人若愛其身,猶有不孝者乎”強調(diào)的是“孝”在家庭范圍內(nèi)的愛,未涉及“惻隱之心”的政治意義。A項體現(xiàn)統(tǒng)治者與民同樂、憂民之憂,能體現(xiàn)“惻隱之心”的政治意義;C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推恩”的體現(xiàn),有政治意義;D項“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強調(diào)道德規(guī)范在家庭和社會中的作用,與“惻隱之心”的政治意義相關。4.答案:①都是人天生具有的情感。盧梭認為人天生有憐憫心,孟子認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②都具有自然性。盧梭的憐憫心是自然的感情,先于思維;孟子的惻隱之心是天然的,見到孩童將入井會自然產(chǎn)生。③都超越功利。盧梭的憐憫心能緩和自愛心,不基于功利;孟子的惻隱之心不是為了私利,如見孺子入井不是為了結交其父母等。④都促使人們幫助受苦者。盧梭的憐憫心讓人見別人受難會幫助,孟子的惻隱之心會讓人對他人苦難有救助的意愿。簡析:從材料一盧梭和材料二孟子對各自情感的闡述中,從產(chǎn)生根源、性質(zhì)、動機和結果等方面對比分析相似之處。如從“人天生就有一種不愿意看見自己同類受苦的厭惡心理”和“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可知都與生俱來;從“這是純粹的天性的運動”和“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可知都具自然性等。5.答案:①利用人天生的憐憫之心,克制自私自利,促進人與人和諧相處,維護社會穩(wěn)定。②培養(yǎng)和擴充“不忍人之心”,先在家庭中培育,再推己及人,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③施政者和民眾都秉持“不忍人之心”,相互理解,形成情感共同體,推動社會和諧發(fā)展。簡析:結合材料一盧梭憐憫心的作用、材料三孟子“不忍人之心”在家庭和政治中的意義來分析。如材料一憐憫心可克制自愛心利于人類保存;材料三提到“不忍人之心”在家庭和社會中的推恩作用。6.答案:A簡析:A項,“該作品使他一下子成為‘蜚聲海內(nèi)外的雕塑大家’”錯誤,文中只是說看到雕像說明才知道是他的作品,且他已蜚聲海內(nèi)外,但未表明是因這一作品“一下子”成名。B項,文中對“夢想”的描述體現(xiàn)其對人物和主題的作用;C項,對周老師的描寫符合其形象特點;D項,對雕塑造型和意義的分析正確。7.答案:D簡析:A項,去西藏旅行只是體現(xiàn)人物獨特性的一方面,不是主要原因;B項,“美術家”范圍擴大,這是周老師個人的追求;C項,這段經(jīng)歷與主題相關,可體現(xiàn)周老師的品質(zhì),不能刪。D項,這段文字通過肖像和對話描寫展現(xiàn)周老師在藏區(qū)的苦難經(jīng)歷,正確。8.答案:①第一次提及曉玲嫂子,通過她的話透露周老師“主動”回歸的生活狀態(tài),為理解周老師的作品和藝術追求做鋪墊。如“耕讀,作畫,書寫……自然生息,生養(yǎng)自來,這就是被動”體現(xiàn)其生活方式,暗示其藝術追求。②第二次提及,補充司馬遷雕像創(chuàng)作細節(jié),“他抱著塑像的頭部失聲大哭起來”,增強作品感染力,豐富周老師形象,體現(xiàn)他對作品投入的情感和執(zhí)著。簡析:從兩次提及曉玲嫂子的不同語境出發(fā),結合其話語和相關情節(jié),分析對展現(xiàn)周老師形象、推動情節(jié)和表達主題的作用。9.答案:①精神信念相似。司馬遷忍辱負重著《史記》,周老師歷經(jīng)苦難堅持藝術追求,如去西藏磨煉自己,他們都有堅定的信念。②使命感相似。司馬遷有著書立說的使命,周老師有賦予雕塑生命和靈魂的使命,都為自己的使命全力以赴,如周老師為創(chuàng)作司馬遷雕像耗費三年,體重下降。③對生命價值的思考相似。司馬遷用“死”的生命成就千古絕唱,周老師用作品展現(xiàn)對生活的思考,他們都在創(chuàng)作中升華了生命價值,周老師的作品像司馬遷的《史記》一樣,能給人啟示。簡析:從精神信念、使命感和對生命價值的思考等方面,結合兩人的事跡和周老師的創(chuàng)作過程進行分析。二、文言文閱讀10.答案:BDG簡析:“故欲如前書之言”表達目的,“報恩于國主耳”表意完整,“誠以虛死不如立節(jié)”“滅名不如報德也”結構相似,應在“言”“耳”“節(jié)”后斷開,即BDG處。11.答案:C簡析:C項,“秦無亡矢遺鏃之費”中“亡”是“失,丟失”,與“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中“沒有”意思不同。A項,“素”都是“一向、平素”;B項,“斧鉞”解釋正確;D項,“區(qū)區(qū)”意思不同,解釋正確。12.答案:C簡析:C項,“僅乃得免”是勉強脫身,不是勉強勝敵。A項,符合李陵勸降蘇武的內(nèi)容;B項,蘇武的回應體現(xiàn)其態(tài)度;D項,與李陵《答蘇武書》內(nèi)容相符。13.答案:(1)大臣無罪而全家被殺的就有幾十家,安危無法預知,您還為誰守節(jié)呢?(2)而當權者卻議論紛紛,隨意地因為我沒有殉國而埋怨我。簡析:(1)“亡”通“無”;“大臣亡罪夷滅者”是定語后置,正常語序是“亡罪夷滅大臣”;“誰為”是賓語前置,應為“為誰”。(2)“執(zhí)事者”指當權者;“云云”表示議論紛紛;“茍”是隨意;“以”是因為。14.答案:①李陵勸降蘇武時,說“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流露出對大漢朝廷的不滿,與其報恩之心矛盾。②他認為單于會“虛心”以待蘇武,說明他對單于有認可,未堅守對漢朝的忠誠,沒有報恩的實際行動。簡析:從李陵勸降蘇武的話語和對單于的態(tài)度中分析,如他對漢朝法令和皇帝的評價,以及對單于“虛心”的描述,可看出其言行與報恩不符。三、古代詩歌閱讀15.答案:B簡析:B項,“‘苦’字直接點明了詞人內(nèi)心的凄楚悲苦”錯誤,“苦”在這里是“極、甚”的意思,形容箏聲飽含深情,不是說詞人內(nèi)心凄楚悲苦。A項,“江”在本詞主要起烘托作用;C項,對“依約是湘靈”的理解正確;D項,“數(shù)峰青”與首句照應分析正確。16.答案:①“開過尚盈盈”一語雙關,既寫荷花美麗輕盈,又借荷花比喻彈箏女,贊美其美麗。②寫白鷺“如有意,慕娉婷”,將白鷺人格化,用白鷺對荷花(彈箏女)的仰慕,側面襯托彈箏女的美麗和樂曲的動聽,贊美彈箏女。(也可答:雙白鷺喻指蘇軾與張先二客,他們聽到被箏聲打動,仰慕彈箏女,側面襯托出彈箏女水平高超。)簡析:從“開過尚盈盈”的雙關含義和白鷺形象的襯托作用兩方面分析,結合詩句具體內(nèi)容,說明是如何贊美彈箏女的。四、名篇名句默寫17.答案:(1)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蓋自怨生也(2)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3)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4)示例: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或“修我戈矛,與子同仇”“修我矛戟,與子偕作”“修我甲兵,與子偕行”“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鋤耰棘矜,非铦于鉤戟長鎩也”“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jié)從來豈顧勛”等)簡析:根據(jù)平時積累,準確填寫。注意“幽”“贏”“景”“逸豫”“偕”“耰”“矜”“勁”“勛”等字詞的正確書寫。五、語言文字運用18.答案:A.得心應手(或:如魚得水/駕輕就熟)B.茅塞頓開(或:恍然大悟/靈機一動)簡析:A處,根據(jù)“嫻熟地掌握了駕馭文字的技巧”,應填表示寫作熟練順手的成語;B處,結合前文“想不出辦法”后文想到辦法,應填表示突然明白的成語。19.答案:甲:寫作是樂事也是苦差乙:具備什么條件才能動手寫作(或:什么情況下才能開始寫作)簡析:甲處,從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回答可知是關于寫作感受的問題;乙處,從回答內(nèi)容可知是詢問開始寫作的條件。20.答案:語句②,“卻讓風給刮跑了”前加“床單”;語句④,“達成一種和解”改為“達成的一種和解”。簡析:②句中途易轍,應添加“床單”作主語;④句“它是……達成一種和解”搭配不當,應改為“達成的一種和解”。21.答案:①表示值得。②表示強調(diào)。③美人兒蕾梅黛絲飛上天空可不容易。(或:在我的小說里,可沒有一行字不是建立在現(xiàn)實的基礎上的。)簡析:結合例句和文中句子,分析“可”的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