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過秦論》練習(xí)(含答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
修中冊
11.1《過秦論》練習(xí)
一、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慮天下者,常圖其所難而忽其所易,備其所可畏而遺其所不疑。
然而,禍常發(fā)于所忽之中,而亂常起于不足疑之事。豈其慮之未周與?
蓋慮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當(dāng)秦之世,而滅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為周之亡在乎諸侯之強(qiáng)
耳,變封建而為郡縣。方以為兵革不可復(fù)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
不知漢帝起隴畝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漢懲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
孽而為諸侯,以為同姓之親,可以相繼而無變,而七國萌篡弒之謀。
武、宣以后,稍削析之而分其勢,以為無事矣,而王莽卒移漢祚。光
武之懲哀、平,魏之懲漢,晉之懲魏,各懲其所由亡而為之備。而其
亡也,蓋出于所備之外。唐太宗聞武氏之殺其子孫,求人于疑似之際
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見五代方鎮(zhèn)之足以制其君,
盡釋其兵權(quán),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孫卒困于敵國。
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蓋世之才,其于治亂存亡之幾。思之詳而
備之審矣。慮切于此而禍興于彼,終至亂亡者,何哉?蓋智可以謀人,
而不可以謀天。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變,非智慮之所能周,非法
術(shù)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謀詭計,而惟積至誠,用大德以結(jié)乎天心,
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釋。故其子孫,雖有至愚不肖者
足以亡國,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慮之遠(yuǎn)者也。
(節(jié)選自明?方孝孺《深慮論》)
材料二:
秦王足己而不問,遂過而不變。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
禍。子嬰孤立無親.危弱無輔。三主之惑,終身不悟,亡,不亦宜乎?
當(dāng)此時也,世非無深慮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盡忠指過者,秦俗多
忌諱之禁也,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沒矣。故使天下之士傾耳而聽,重
足而立,圈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諫,智士不謀也。故
秦之盛也繁法嚴(yán)刑而天下震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內(nèi)叛矣。
野諺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師也。"是以君子為國,觀之上古,
驗之當(dāng)世,參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審權(quán)勢之宜,去就有序,變化因
時,故曠日長久而社稷安矣。
(節(jié)選自西漢?賈誼《過秦論》)
1.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
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
故A秦之盛也B繁法C嚴(yán)刑D而天下震E及F其G衰也H百姓I
怨J而K海內(nèi)L叛矣
2.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
是()
A.“豈其慮之未周與”中的“周”,與《離騷》“競周容以為度”
中的“周”意思相同。
B."而滅諸侯,一天下”的“一”與《蘭亭集序》“一死生為虛誕”
中的“一"意思不同。
C.“而不知子孫卒困于敵國”中的“卒”,與《鴻門宴》中的“旦
日饗士卒”中的“卒”意思不同。
D.“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師也”的“師”,與《師說》中的“圣
人無常師”的“師”意思不同。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開篇指出籌劃國家大事之人常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這在
《五代史?伶官傳序》中也有所提及。
B.材料一列舉了秦、漢、唐等歷代君主的事例,指出他們沒有
吸取前代君王失敗的教訓(xùn)。
C.材料二中秦王、二世剛愎自用,暴虐天下,忌諱繁多,士人
言未盡而身死,不敢竭忠盡智指出過失。
D.材料二中比較了秦國強(qiáng)盛時期和衰弱時期的不同表現(xiàn),闡明
了秦國不察納諫言導(dǎo)致亡國的道理。
4.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慮天下者,常圖其所難而忽其所易,備其所可畏而遺其所
不疑。
(2)雖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國,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慮之遠(yuǎn)
者也。
5.兩則材料都在論述使國家安定的治國之道,具體有哪些方法,
請概述。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材料一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吞二周而亡諸侯,
履至尊而制六合,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
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長城
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
怨。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聰名城,殺豪杰,收
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銅,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
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jù)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良將勁
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
為關(guān)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也。
始皇既沒,余威震于殊俗。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
遷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
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shù)百之眾,轉(zhuǎn)而攻
秦;斬木為兵,揭竺為旗,天下云集響應(yīng),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
并起而亡秦族矣。
(節(jié)選自《過秦論》)
材料二
侯生、盧生相與謀曰:“始皇為人,天性剛戾自用,起諸侯,并
天下,意得欲從,以為自古莫及己。專任獄吏,獄吏得親幸。博士雖
七十人,特備員弗用。丞相諸大臣皆受成事,倚辦于上。上樂以刑殺
為威,天下畏罪持祿,莫敢盡忠。秦法,不得兼方,不驗輒死。然侯
星氣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諱諛,不敢端言其過。天下之事無小
大皆決于上,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貪于權(quán)
勢至如此,未可為求仙藥J于是乃亡去。始皇聞亡,乃大怒曰:“吾
前收天下書不中用者盡去之。悉召文學(xué)方術(shù)士甚眾,欲以興太平,方
士欲練以求奇藥。今聞韓眾去不報,徐市等費以巨萬計,終不得藥,
徒奸利相告日聞。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以重吾不德也。
諸生在咸陽者,吾使人縻問,或為妖言以亂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
問諸生,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陽,
使天下知之,以懲后。益發(fā)謫徙邊。始皇長子扶蘇諫日:“天下初定,
遠(yuǎn)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
之?!笔蓟逝?,使扶蘇北監(jiān)蒙恬于上郡。
(節(jié)選自《史記?秦始皇本紀(jì)》)
6.文中畫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
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
諸A生B皆C誦D法E孔F子G今H上I皆J重K法L繩M之N
臣0恐P天Q下R不S安T唯U上V察W之
7.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黔首,是秦朝對百姓的稱呼。黔為黑色,秦朝百姓用黑色頭
巾包頭,故稱“黔首”。
B.山東,指靖山以東,代指東方諸國,而現(xiàn)在則指山東省。
C.博士,古代官名。秦漢時是掌管書籍文典、通曉史事的官職。
D.“不中呈不得休息,,的“中”意思和《勸學(xué)》中的“木直中繩”
的“中”意思不同。
8.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秦始皇以武力統(tǒng)一天下。他奮力發(fā)展六世遺留下來的功叱,
吞并二周,消滅諸侯,登上皇帝的寶座控制天下。
B.秦始皇鉗制百姓思想。統(tǒng)一天下后,他廢除先王的治國之道,
焚燒各學(xué)派的著作,目的就是為了愚化百姓,控制百姓。
C.秦始皇為人殘暴。始皇聽說侯生、盧生逃走后非常生氣,不
經(jīng)查問就把犯禁的四百六十多人全部坑殺在咸陽。
D.秦始皇獨斷專行。丞相等各位大臣都必須按照皇帝的意志做
事,甚至連公子扶蘇也因進(jìn)諫而被調(diào)派到北方。
9.把文中的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
②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以重吾不德也。
10.侯生、盧生為何不愿為秦始皇求取仙藥?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吞二周而亡諸侯,
履至尊而制六合,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
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長城
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
怨。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狼名城,殺豪杰;收
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鎬,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0然
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jù)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良將勁
弩而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
以為關(guān)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也。
始皇既沒,余威震于殊俗。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
遷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
躡足行伍之間而倔是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shù)百之眾,轉(zhuǎn)而攻秦,
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yīng),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并起
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靖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
非尊于齊、楚、燕、趙、韓、魏、宋、衛(wèi)、中山之君也;鋤梭棘矜,
非鉆于鉤戟長錢也;謫戍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深謀遠(yuǎn)慮,行軍
用兵之道,非及鄉(xiāng)時之士也。然而成敗異變,功業(yè)相反,何也?試使
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紫大,比權(quán)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然秦以區(qū)
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為
家,靖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攜,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
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節(jié)選自賈誼《過秦論》)
11.對下列文段斷句,最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ǎ?/p>
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而立私愛
焚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后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
A.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而立
私愛/焚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后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
B.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而
立私愛/焚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后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
C.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而立
私愛/焚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后仁義/次暴虐為天下始/
D.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而
立私愛/焚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后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后使用殘暴的方式進(jìn)行統(tǒng)治,聲威傳遍天下,
以致死后,邊遠(yuǎn)的地方還能感受到他的余威。
B.秦始皇認(rèn)為愚民、弱民、防民能確保自己的子孫后代萬世稱
帝。
C.“且夫”一句,寫秦朝江山依舊,險關(guān)如故。照應(yīng)課文第一段,
說明秦非亡于地理形勢的變化。
D.強(qiáng)大的秦朝迅速土崩瓦解,引發(fā)讀者思考。作品結(jié)尾也道明
了秦朝滅亡根本上還是因為攻守的形勢發(fā)生了變化。
13.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正確的一項是()
A.“山東”,太行山以東,指東方諸國。“山東”作為一個地理區(qū)
域的名稱,最早始于戰(zhàn)國時期,秦以外其他六國都在山東。
B.“六合”,指天地和東西南北四方,與《孔雀東南飛》中“六
合正相應(yīng)”意義相同。
C.“七廟,古代天子的宗廟,我國的宗廟制度是儒教祖先崇拜
的產(chǎn)物,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庶人不準(zhǔn)設(shè)廟。
D.“八州”指兗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荊州、揚(yáng)州、梁
州。古時天下分九州,秦居涼州,六國分居其他八州。
1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yīng),贏糧而景從。
(2)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
年矣。
15.最后一段主要從哪幾個方面作對比來論證中心論點的,請分
條列舉。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始皇既沒,余威震于殊俗。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
遷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
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shù)百之眾,轉(zhuǎn)而攻
秦;斬木為兵,揭竺為旗,天下云集響應(yīng),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
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靖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
非尊于齊、楚、燕、趙、韓、魏、宋、衛(wèi)、中山之君也;鋤梭棘矜,
非鉆于鉤戟長錢也;謫戍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深謀遠(yuǎn)慮,行軍
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然而成敗異變,功業(yè)相反,何也?試使
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絮大,比權(quán)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然秦以區(qū)
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為
家,靖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驟,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
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節(jié)選自《過秦論》
秦始皇帝二十六年,王初并天下,自以為德兼三皇,功過五帝,
乃更號曰"皇帝”,命為“制”,令為“詔[自稱曰“朕二追尊莊襄
王為太上皇制曰死而以行為謚則是子議父臣議君也甚無謂。自今以來,
除謚法,朕為始皇帝,后世以計數(shù),二世、三世至于萬世,傳之無窮。
”二十八年,始皇東行郡縣,上鄒峰山,立石頌功業(yè)。于是召集魯儒
生七十人,至泰山下,議封禪。諸儒或曰:“古代封禪,為蒲車,惡
傷山之土石、草木;掃地而祭祀,席因范桔J議各乖異,始皇以其
難施用,由此處儒生。而遂除車道,上自太山陽至顛,立石頌德;從
陰道下,禪于梁父。其禮頗采太祝之祀雍上帝所用,而封藏皆秘之,
世不得而記也。
——節(jié)選自《通鑒紀(jì)事本末?豪杰亡秦》
1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追尊莊襄王/為太上皇/制曰/死而以行為謚/則是子議父臣議
君也/甚無謂
B.追尊莊襄王為太上皇/制曰/死而以行/為謚/則是子議父臣議
君也/甚無謂
C.追尊莊襄王為太上皇/制曰/死而以行為謚/則是子議父/臣議
君也/甚無謂
D.追尊莊襄王/為太上皇制曰/死而以行為謚/則是子議父/臣議
君也/甚無謂
1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阡陌,指田間小路,與“阡陌交通”的“阡陌”同義。阡,南
北向小路;陌,東西向小路。
B.七廟,天子供奉歷代祖先的宗廟,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
夫三廟,百姓一廟C
C.封禪,封為“祭天”,禪為“祭地”,意思是指中國古代帝王
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時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禮,一般由帝王親自
舉行。
D.陽,古人多用“陽”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用“陰”指山的
北面或水的南面。文中“上自太山陽至顛”指從泰山的南坡一直到達(dá)
頂峰。
18.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且夫”一句,寫秦朝江山依舊,險關(guān)如故。說明秦非亡于地
理形勢的變化。
B.選文一通過多組比喻論證,揭示了秦從極盛而一統(tǒng)天下到迅
速土崩瓦解的歷史事實,突出了“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這一中
心。
C.秦始皇認(rèn)為謚號制度不合理,于是他便廢除了謚號制度,自
他之后的皇帝依照順序來計數(shù),稱為二世皇帝、三世皇帝等。
D.秦始皇準(zhǔn)備到泰山封禪,有的儒生認(rèn)為要用蒲草包裹車輪,
使用草席,最終秦始皇沒有采納。
1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議各乖異,始皇以其難施用,由此細(xì)儒生。
20.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博聞強(qiáng)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
出號令。
(2)蘇武益愈,單于使使曉武,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靖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
非尊于齊、楚、燕、趙、韓、魏、宋、衛(wèi)、中山之君也;鋤梭棘矜,
非鉆于鉤戟長鏤也;謫戍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深謀遠(yuǎn)慮,行軍
用兵之道,非及鄉(xiāng)時之士也。然而成敗異變,功業(yè)相反,何也?試使
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紫大,比權(quán)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然秦以區(qū)
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為
家,靖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聰,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
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賈誼《過秦論》節(jié)選)
夫絳侯親握天子璽而授之文帝,灌嬰連兵數(shù)十萬,以決劉、呂之
雌雄,又皆高帝之舊將,此其君臣相得之分,豈特父子骨肉手足哉?
賈生,洛陽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間,盡棄其舊而謀其新,亦已難矣。
為賈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絳、灌之屬,優(yōu)游浸漬而深交
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舉天下而唯吾之所欲為,不過十年,
可以得志。安有立談之間,而遽為人“痛哭”哉!觀其過湘為賦以吊
屈原,纖郁憤悶,超然有遠(yuǎn)舉之志。其后以自傷哭泣,至于天絕,是
亦不善處窮者也。夫謀之一不見用則安知終不復(fù)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
變而自殘至此嗚呼賈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識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遺俗之累。是故非聰明睿智不惑之主,
則不能仝其用。古今稱苻堅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盡斥去其舊臣,
而與之謀。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比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備
論之。亦使人君得如賈生之臣,則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見用,則憂
傷病沮,不能復(fù)振,而為賈生者,亦慎其所發(fā)哉!
(蘇軾《賈誼論》節(jié)選)
2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八州”指兗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荊州、揚(yáng)州、梁
州。古時天下分九州,秦居涼州,六國分居其他八州。
B.“七廟”指天子的宗廟,我國的宗后制度是儒教祖先崇拜的產(chǎn)
物,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庶人不準(zhǔn)設(shè)廟。
C.洛陽,地名,在今河南。古代以山南、水北為陽,以山北、
水南為陰。由此可知,“洛陽”應(yīng)在洛水的北面。
D.愚,謙辭,用于自稱,可譯為“我如,“愚謂大計不如迎
之、古代表示謙稱的詞還有“家”“舍”“小”“老”“拙”“鄙”“敝”
“屈”等。
2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雍州之地又皆高帝之舊將
B.非鉆于鉤戟長鏤也至于天絕
C.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以決劉、呂之雌雄
D.為天下笑者,何也為賈生者,上得其君
23.下列對選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過秦論》節(jié)選部分闡述了秦王朝滅亡的原因。以“仁義不施
而攻守之勢異也”攻束全篇,點明主旨。
B.《過秦論》節(jié)選部分在對比陳涉和九國時,都使用了排比的修
辭手法,語言氣勢磅礴,語意酣暢淋漓,讀起來看一瀉千里之感。
C.《賈誼論》節(jié)選第一段寫了絳侯、灌嬰等人與漢文帝的深厚情
誼,說明當(dāng)時漢文帝不用賈誼的客觀原因,由此蘇軾認(rèn)為賈誼應(yīng)該從
容地、逐漸地與他們結(jié)交,使天子無疑慮,大臣無猜忌,這樣就可以
實現(xiàn)自己的主張了C
D.《賈誼論》節(jié)選第二段作者再次討論君主與賢人之間的關(guān)系,
千里馬必須遇到伯樂才能有施展大志的機(jī)會,因此賢臣要有明主才能
大展抱負(fù)。苻堅用王猛之例說明漢文帝不能用賈誼是因為賈誼性格比
王猛怪異。
2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夫/謀之一不見用/則安知終不復(fù)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變而
自殘至此/嗚呼/賈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識不足也
B.夫謀之一不見用/則安知終不復(fù)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變/而自
殘至此/嗚呼/賈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識不足也
C.夫/謀之一不見用/則安知終不復(fù)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變/而
自殘至此/嗚呼/賈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識不足也
D.夫謀之一不見用/則安知終不復(fù)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變而自
殘至此/嗚呼/賈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識不足也
2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粼大,比權(quán)量力,則不可同年而
語矣。
(2)古今稱苻堅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盡斥去其舊臣,而與
之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材料一:
始皇既沒,余威震于殊俗。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
遷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
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shù)百之眾,轉(zhuǎn)而攻
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yīng),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
遂并起而亡秦族矣C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靖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
非尊于齊、楚、燕、趙、韓、魏、宋、衛(wèi)、中山之君也;鋤橫棘矜,
非鉆于鉤戟長錢也;謫戍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深謀遠(yuǎn)慮,行軍
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然而成敗異變,功業(yè)相反,何也試使
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窠大,比權(quán)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然秦以區(qū)
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為
家,靖函為宮;一天作難而七廟糜,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
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節(jié)選自《過秦論》上篇)
材料二:
秦王足己而不問,遂過而不變。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
禍。子嬰孤立無親,危弱無輔。三主之惑,終身不悟,亡不亦宜乎?
當(dāng)此時也,也非無深謀遠(yuǎn)慮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盡忠指過者,秦
俗多忌諱之禁也,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沒矣。故使天下之士傾耳而聽,
重足而立,闔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諫,智士不謀也。
天下已亂,奸不上聞,豈不悲哉!先王知壅蔽之傷國也,故置公卿、
大夫、士,以飾法設(shè)刑而天下治。其強(qiáng)也禁暴誅亂而天下服其弱也五
伯征而諸侯從其削也內(nèi)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嚴(yán)刑而天
下震: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內(nèi)叛矣。故周王序得其道,千余載不絕;
秦本末并失,故不能長。由是觀之,安危之統(tǒng)相去遠(yuǎn)矣。
鄙諺日:“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師也?!笔且跃訛閲?,觀之上古,
驗之當(dāng)世,參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審權(quán)勢之宜,去就有序,變化因
時,故曠日長久而社稷安矣。
(節(jié)選自《過秦論》下篇)
26.下列對材料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其強(qiáng)也禁暴/誅亂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諸侯從/其削
也/內(nèi)守外附而社稷存
B.其強(qiáng)也禁暴/誅亂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諸侯從其削
也/內(nèi)守外附而社稷存
C.其強(qiáng)也/禁暴誅亂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諸侯從/其
削也/內(nèi)守外附而社稷存
D.其強(qiáng)也/禁暴誅亂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諸侯從其削
也/內(nèi)守外附而社稷存
27.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
是()
A.“而倔起阡陌之中”與“越陌度阡”(《短歌行》)兩句中的“阡
陌”含義不同。
B.“致萬乘之勢”與“以致天下怨謗也”(《答司馬諫議書》)兩句
中的“致”含義不同。
C.七廟,指天子供奉、祭祀祖先的場所,常用作國家的代稱,
天子七廟,諸侯五廟。
D.“先王知壅蔽之傷國也”與“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諫太
宗十思疏》)兩句中的“壅蔽”含義相同。
28.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善用對比論證,把秦與六國對比、秦與陳涉對比、陳
涉與山東諸國對比等。
B.秦設(shè)置公卿、大夫和士,專門來整治法律,設(shè)立刑罰,導(dǎo)致
百姓怨恨,天下背叛。
C.周朝的政治制度合理并且合乎根本大道,所以國家才能夠傳
承一千多年而不斷絕。
I).材料二告誡后人,想要國家長治久安,就要吸取經(jīng)驗教訓(xùn),
取舍有序,變化適時。
2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yīng),嬴糧而景從。
(2)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諫,智士不謀也。
30.秦一統(tǒng)天下,四海歸一,但二世而亡,請你根據(jù)選文概括秦
亡的原因。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延及孝文王、莊襄王,享國之日淺,國家無事。及至始皇,奮六
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zhí)
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
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
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于是廢先王之道,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狼名城,殺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
銷鋒鎬,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
據(jù)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
陳利兵而誰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guān)中之固,金城千里,
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也。
始皇既沒,余威震于殊俗。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
遷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
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shù)百之眾,轉(zhuǎn)而攻
秦;斬木為兵,揭竺為旗,天下云集響應(yīng),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
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靖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
非尊于齊、楚、燕、趙、韓、魏、宋、衛(wèi)、中山之君也;鋤梭棘矜,
非錯于鉤戟長鏤也;謫戍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深謀遠(yuǎn)慮,行軍
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然而成敗異變,功業(yè)相反,何也?試使
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粼大,比權(quán)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然秦以區(qū)
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為
家,靖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窠,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
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選自賈誼《過秦論》)
(乙)
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
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孝文皇帝初立,聞河南守吳公治平為
天下第一,故與李斯同邑而常學(xué)事焉,乃征為廷尉。廷尉乃言賈生年
少,頗通諸子百家之書。文帝召以為博士。是時賈生年二十余,最為
少。每詔令議下,諸老先生不能言,賈生盡為之對,人人各如其意所
欲出。諸生于是乃以為能不及也。孝文帝說之,超遷,一歲中至太中
大夫。賈生以為漢興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當(dāng)改正朔,易
服色,法制度,定官名,興禮樂,乃悉草具其事儀法,色尚黃,數(shù)用
五,為官名,悉更奏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謙讓未遑也。諸律令所更
定,及列侯悉就國,其說皆自賈生發(fā)之。于是天子議以為賈生任公卿
之位。絳、灌、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害之,乃短賈生日:“洛陽之人,
年少初學(xué),專欲擅灰,紛亂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議,
乃以賈生為長沙王太傅。
(選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31.下列對乙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
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
B.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
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
C.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
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
D.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
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
3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敲撲是古代的刑具,長的叫“敲”,短的叫"撲二
B.后人常用“陶朱”作為富人的代稱,陶朱就是范蠡,他幫助
越王勾踐滅吳。
C.秦時,“山東”指靖山以東,即東方諸侯國。
D.詔令作為古代的文體名稱,是以皇帝的名義所發(fā)布的各種命
令、文告的總稱。
33.下列對甲文《過秦論》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
項是()
A.“且夫”一句,寫秦朝江山依舊,險關(guān)如故。照應(yīng)課文第一段,
說明秦非亡于地理形勢的變化。
B.“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勸說后
世統(tǒng)治者施行仁義以安民。
C.“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這一段是在前文鋪敘基礎(chǔ)上的集中議論,
大量的史實使作者的論點水到渠成。
D.對比論證是“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這一段的鮮明特色,陳性與
山東六國進(jìn)行對比,說明比陳勝強(qiáng)大的山東六國未能戰(zhàn)勝秦國的原因
以及秦亡于陳勝首倡的起義均在于他們不施行仁政。
3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2)乃短賈生三:“洛陽之人,年少初學(xué),專欲擅權(quán),紛亂諸事?!?/p>
閱讀《過秦論》回答下列各題。
過秦論
賈誼
秦孝公據(jù)靖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
下,包舉字內(nèi),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當(dāng)是時也,商君佐之,
內(nèi)立法度,務(wù)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外連衡而斗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
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沒,惠文、武、昭襄蒙故業(yè),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
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不愛
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從締交,相與為一。當(dāng)此之時,
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
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約從離衡,兼韓、魏、燕、楚、齊、
趙、宋、衛(wèi)、中山之眾。于是六國之士,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
之屬為之謀,齊明、周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之
徒通其意,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之倫
制其兵。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眾,叩關(guān)而攻秦。秦人開關(guān)延敵,九
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jìn)。秦?zé)o亡矢遺鑲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于
是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
萬,流血漂櫓;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強(qiáng)國請服,弱國入
朝。延及孝文王、莊襄王,享國之日淺,國家無事。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吞二周而亡諸侯,
履至尊而制六合,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
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長城
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
怨。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攜名城,殺豪杰;收
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銅,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
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jù)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良將勁
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
為關(guān)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也。
始皇既沒,余威震于殊俗。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
遷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
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shù)百之眾,轉(zhuǎn)而攻
秦,斬木為兵,揭竺為旗,天下云集響應(yīng),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
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靖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
非尊于齊、楚、燕、趙、韓、魏、宋、衛(wèi)、中山之君也;鋤梭棘矜,
非鉆于鉤戟長錢也;謫戍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深謀遠(yuǎn)慮,行軍
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然而成敗異變,功業(yè)相反,何也?試使
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窠大,比權(quán)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然秦以區(qū)
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為
家,靖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猿,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
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35.對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用法歸類正確的一項是()
①天下云集響應(yīng)②外連衡而斗諸侯③卻匈奴七百余里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⑤序八州而朝同列⑥囊括四海⑦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
言,以愚黔首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⑦/②⑥/③④/⑤
C.①⑦/②③④⑤/⑥D(zhuǎn).①⑥/②③⑤⑦/④
36.下列句子中句式特點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為天下笑者,何也?
A.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
B.謫戍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
C.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qiáng)。
D.若屬皆且為所虜!
37.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務(wù)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務(wù):從事
B.奮六世之余烈烈:功業(yè)
C.惠文、武、昭襄蒙故業(yè)蒙:遭受
D.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振:舉起
二、選擇類
38.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A.一夫作難而七廟糜
B.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C.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D.靖函之固,自若也
39.對下面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振:舉起。B.卻匈奴七百余里卻:
擊退。
C.狼名城,殺豪杰果:毀壞。D.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踐:
踐踏。
40.下列加點詞活用類型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序八州而蒙同列B.內(nèi)立法度,外連衡而斗諸侯
C.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D.天下云集響應(yīng)
41.下列加點詞含義和用法都相同的是()
A.秦孝公據(jù)靖函之固—據(jù)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
B.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詵何
C.孝公既沒,惠文、武、昭襄蒙故業(yè),因遺策秦?zé)o亡矢遺
鑲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
D.內(nèi)立法度,務(wù)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
長粼大,比權(quán)量力
42.對下列各句中加線用法歸類正確的一項是()
①履至尊而制六合—②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
③卻匈奴七百余里—④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
黔首
⑤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下之民⑥天下云集響應(yīng),贏糧而
景從
⑦囊括四海⑧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⑨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A.①⑥⑦'②④⑤、③⑧⑨B.①③④'②⑥⑦⑤⑧、⑨
C.①⑦'②④⑥'③⑤⑧⑨D.①?②⑥⑦'③④⑤⑧'⑨
43,下列句中和線詞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銷鋒鎬,鑄以為金人十二—以為桂林、象郡
B.秦孝公據(jù)靖函之固—君臣固守以窺周室
C.因利乘便因河為池
D.趙奢之倫制其兵聚之咸陽
44.下列句子中詞語的解釋,全都不正確的一項是()
A.奮六世之余烈—烈:功業(yè)
天下云集響應(yīng),贏糧而景從贏:擔(dān)負(fù)
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倫:輩,類
B.俯首系頸,委命下吏委:交給
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振:舉起
C.非及鄉(xiāng)時之士也鄉(xiāng):家鄉(xiāng)
斬木為兵,揭竿為旗揭:揭發(fā)
享國之日淺享:分享
D.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池:護(hù)城河
君臣固守以窺周室窺:探看
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眾嘗:曾經(jīng)
三、材料作文
45.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個不少于300字的議論性文
段。
某新學(xué)期伊始,時任湖北隨州二中校長的王桂蘭以“不讀書,不
吃苦,你要青春干嗎”為主題,為學(xué)生做了開學(xué)后的第一次講話?!芭?/p>
逆和瘋狂的青春當(dāng)然可以,但幾年的放縱,換來的可能就是一生的卑
微和(活在)底層!”“怕吃苦,苦一輩子;不怕苦,苦一陣子?!薄叭?/p>
想成為非常之人必須學(xué)會吃非常之苦。要知道,青春最好的營養(yǎng)就是
刻苦!”
她的講話迅速在網(wǎng)絡(luò)走紅,大家紛紛轉(zhuǎn)發(fā)、討論關(guān)于“吃苦”的
話題,王校長犀利的言辭也引發(fā)了社會廣泛熱議,有贊成的,當(dāng)然也
有質(zhì)疑的。
對于王桂蘭校長的觀點,你怎么看?請寫一個議論性文段,表明
你的態(tài)度,闡述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
1.BE112.A3.B4.(1)籌劃國家大事的人,常考
慮艱難危險的一面,而忽略素常容易的一面,防范隨時會出現(xiàn)的可怕
事件,而遺漏不足疑慮的事件。
(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個人住房按揭貸款抵押合同標(biāo)準(zhǔn)文本
- 7 什么比獵豹的速度更快 教學(xué)設(shè)計-2024-2025學(xué)年語文五年級上冊(統(tǒng)編版)
- 建設(shè)貸款合同范本
- 8安全地玩《我是安全警示員》教學(xué)設(shè)計-2023-2024學(xué)年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下冊統(tǒng)編版
- 承包沙灘合同范本
- 6 景陽岡(教學(xué)設(shè)計)-2023-2024學(xué)年統(tǒng)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
- 掘進(jìn)開拓合同范本
- 15 金色的魚鉤 教學(xué)設(shè)計-2024-2025學(xué)年統(tǒng)編版語文六年級上冊
- 2023-2024學(xué)年電子工業(yè)版(內(nèi)蒙古)小學(xué)信息技術(shù)四年級下冊獲取圖像信息(教學(xué)設(shè)計)
- Unit 1 what's the matter Section A 3a-3c 教學(xué)設(shè)計 2024-2025學(xué)年人教版八年級英語下冊
- 網(wǎng)絡(luò)營銷講義網(wǎng)絡(luò)營銷產(chǎn)品策略課件
- 《小型混凝土預(yù)制件標(biāo)準(zhǔn)化生產(chǎn)管理辦法》
- 六年級上冊英語教案-Culture 2 Going Green 第二課時 廣東開心英語
- 警察叔叔是怎樣破案的演示文稿課件
- 青年教師個人成長檔案
- 2021譯林版高中英語選擇性必修三課文翻譯
- 2022年華中科技大學(xué)博士研究生英語入學(xué)考試真題
- 《網(wǎng)店運營與管理》整本書電子教案全套教學(xué)教案
- 打印版 《固體物理教程》課后答案王矜奉
- 中考《紅星照耀中國》各篇章練習(xí)題及答案(1-12)
- Q∕GDW 11612.43-2018 低壓電力線高速載波通信互聯(lián)互通技術(shù)規(guī)范 第4-3部分:應(yīng)用層通信協(xié)議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