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語文文言文閱讀歷年真題題庫(含答案)_第1頁
小升初語文文言文閱讀歷年真題題庫(含答案)_第2頁
小升初語文文言文閱讀歷年真題題庫(含答案)_第3頁
小升初語文文言文閱讀歷年真題題庫(含答案)_第4頁
小升初語文文言文閱讀歷年真題題庫(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小升初語文文言文閱讀歷年真題題庫(含答案)

學校:姓名:班級:考號:

一、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魯人有好釣者,以桂為餌,鍛黃金之鉤,錯①以很碧,垂翡翠之綸②,其持竿處位

即是③,然其得魚不幾矣。故曰:“釣之務不在芳飾,事之意不在辯言。”

(節(jié)選自《太平御覽》)

【注釋】:①錯:鑲嵌。②綸(lun):釣魚繩。③是:正確。

I.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意思。

(1)魯人有好釣者()

(2)以桂為餌()

⑶敢日()

2.翻譯畫線的句子。

其持竿處位即是,然其得魚不幾矣。

3.讀了這則寓言,你受到了什么啟發(fā)?

閱讀文段,回答問題。

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奚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于是天龍聞而下之,境

頭于牖(ybu,窗),施尾于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

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

4.“棄而還走”中“還”的意思是:。

5.翻譯文中畫線句子。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據(jù)苗助長

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推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日:“今日病矣,子助苗長矣!”

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6.這則故事的主人公是,故事的起因是,故事的結(jié)局是。

7.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8.你能想象出其子見“苗則槁矣”時,是的心情。

9.用“損苗助長”造句:o

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

司馬光

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10.給下面劃線的字注音。

足跌沒水中眾置棄去

II.解釋下面劃線字的意思。

①與群兒戲于庭________

②眾置棄去

③光持石擊甕破之________

12.根據(jù)這個故事用自己的話概括司馬光的特點,并說說你從他身上學到了什么?

匡衡勤學而無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

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保。主人性問衡,衡口:“愿得主人書遍讀之。”

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

13.解釋畫線字的字義。

①鄰居有燭而不逮()②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

③資給以書()④遂成大學()

14.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出自這個故事的一個成語是,從字面上看,這個成語的意思

是,現(xiàn)在用這個成語形容

16.你認為,應該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學習?

閱讀課內(nèi)文段,完成小題。

弈秋,通國之。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為弈秋之為聽;一人

試卷第2頁,共23頁

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o雖與之俱學,。為是其智弗若與?

日:非然也。

17.把課文補充完整。

弈秋,通國之________O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為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

之,一心以為有鴻鵲將至,思。雖與之俱學,。

18.解釋文中劃線的部分。

①通國:________

②為弈秋之為聽:

③誨:________

④為是其智弗若與:

19.本文選自《》,講述了兩個人向弈秋學下棋,因為他們的不同,

所以_______也就不同,從中我們明白了的道理。

顧長康畫人

顧氏康西人,或數(shù)年不點且精。人問其故,顧口:“四體圻去,本無關(guān)尸妙處,傳

神寫照,正在阿堵中。”

注釋:1目精:眼珠2研蚩:美丑3阿堵:此處。

20.“本無關(guān)于妙處“正確的停頓是

A.本/無關(guān)于妙處B.本無/關(guān)于妙處C.本無關(guān)于/妙處

21.寫出下面帶點字詞的意思。

(I)或數(shù)年不點目耕:人問其故:

22.顧長康“不點目精”的原因是,這與成語

“”的意思相近。

智子疑鄰

宋有富人,天雨①墻壞。其子曰:“不筑,必將有盜②?!逼溧徣酥涪垡嘣啤<?/p>

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④,而疑鄰人之父。

一《韓非干,說難》

注釋:①雨(yg的:下雨。②盜:小偷。③父(fU):老人。④智其子:認為他

的兒子很聰明。

23.朗讀下面這句話,停頓正確的是()

A.其家/甚智其/子,而愛/鄰人之父。

B.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C.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部人之父。

D.其家甚/智/其子,而費/鄰人之父。

2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宋有富人,天雨墻壞。

翻譯:宋國有個富人,天下雨毀壞了墻。

B.暮而果大亡其財。

翻譯:晚上,果然丟失了大量錢財。

C.不筑,必將有盜。

翻譯:不把它修好,一定會被偷。

D.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翻譯:那家人認為自己的兒子很嗯明,但他卻懷疑是隔壁那個老人偷了他們的財物。

25.這個故事想告訴我們()

A.聽取意見要看對方是否親近B.富人兒子非常聰明

C.做人不要多管閑事D.評價一個人要客觀公正

古文認讀:

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汶鼓。

26.仿照前兩句,用“尸劃分橫線處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

27.解釋劃線字的意思:

絕:復:

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

據(jù)苗助長

宋人有憫其苗之不長而野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于助苗長矣!”

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注】憫:擔心,憂慮。稿:枯。

28.解釋文中加點字的意思。

圜)予()

29.根據(jù)文中的注釋,翻譯下列語句。

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試卷第4頁,共23頁

30.這篇文章對我們有什么啟示?(不少于20字)

昔者,有饋魚于鄭相者,鄭相不受。或謂鄭相曰:“子嗜魚,何故不受?"對曰:

“吾以嗜魚,故不受魚。受魚失祿,無以食魚?!?/p>

31.解釋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

(1)有饌魚于鄭相者()(2)吾以唱魚()

32.將劃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譯文:

33.鄭相為什么不接受別人送來的魚?(用自己的話回答)

閱讀這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習題。

竭澤而漁

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藪①而田②,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詐偽

之道,雖今偷可,后將無復,非長術(shù)也。

【注釋】①藪(s6u)。②田:通“畋”,打獵。

34.解釋。

①竭::②漁::

③明年::④焚:。

35.翻譯

詐偽之道,雖今偷可,后將無復,非長術(shù)也。

36.成語“竭澤而漁”的比喻意義是什么?

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

液子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①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②。夫?qū)W

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③,險躁④則不能

冶性⑤。年與時馳,意與日去⑥,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⑦,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注】①淡泊:性情恬淡不募名利。②致遠:高畸遠矚。③淫慢則不能勵精:過度

享樂和怠惰就不能振奮精神。④險躁:罪惡暴躁。⑤意與日去:意志同時間一起消磨。

⑦接世:與社會連續(xù)。

37.解解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

A.意與日咨B.年與時馳

38.和“夫君子之行"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輟耕之壟上B.宋何罪之有C.水路草木之花D.愿借子殺之

39.有兩個成語,一個是,一個是o

40.翻譯下列句子。

(I)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

(2)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乜,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41.本文是從哪兩個方面展開論述的?

閱讀文言文《師曠論學》,回答文后問題。

師曠論學

晉平公問于師曠日:“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日:“何不炳燭乎?”

平公日:“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日:“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

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煙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

昧行乎?”平公曰:“善戡!”

42.解釋加點詞的意思

吾年七十,欲學,恐已萼矣:()

臣呼之:()晉哉:()

43.用“I”劃分畫線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

百臣安敢戲其君乎

44.寫出文中師曠連續(xù)運用比喻的句子,并說出它們說明了什么道理。

45.匡衡勤學而無燭,鄰居有燭而不逑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邑人

試卷第6頁,共23頁

②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怪③,問衡,衡日:“愿得主

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④。

注釋:①不逮,指燭光照不到。②邑人:指同縣的人。

③怪:感到奇怪。④大學:很大的學問。

成語“鑿壁偷光”出自這個故事,從字面上看,這個成語的意思是,

現(xiàn)在用這個成語形容O我還知道一個形容刻苦學習的成語

。(至少寫兩個)

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U

默記。暮歸,忘其牛,父怒撻之。已而復如初。母曰:“兒癡如此,曷不聽其所為?”

更因去,依僧寺以居。夜?jié)摮鲎鹣ド?,?zhí)策映長明燈讀之.瑯瑯達旦。佛像多土偶,

獰惡可怖,冕小兒,恬若不知。

46.結(jié)合文意,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磔入學舍②輒默記

③兒堂i如此④佰若不見

⑤父怒挑之⑥的不聽其所為?

47.番羽洋下列句子。

①王冕者,諸暨人。

②夜?jié)摮鲎鹣ド?,?zhí)策映長明燈讀之。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兩小兒辯日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p>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日:“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近,此不為遠者小而遠者大乎?”

一兒日:“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48.文言翻譯——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2)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49.內(nèi)容理解——兩小兒的觀點是什么?各自的依據(jù)是什么"

觀點—:C

依據(jù)是:。

觀點二:。

依據(jù)是:。

50.問題探究一*,孔子不能決也”說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匡衡勤學而無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

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日:“愿得主人書遍讀

之?!敝魅烁袊@,資給以書,遂成大學。

5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令仔居有燭而不逑____________

②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

③資給以書____________

④學成大學____________

52.番羽譯下面的句子。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出自這個故事的一個成語是從字面上看,這個成語的意思

>,

現(xiàn)在用這個成語形容o

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各題

孟子日:“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大時者矣;然而不

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

試卷第8頁,共23頁

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6)民不以封輻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

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

親誠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p>

54.本文節(jié)選自《》一書,是家經(jīng)典0

55.解釋加點詞含義:

(I)型非不深也(2)親戚呼之

56.翻譯句子:

手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注意加點字詞的翻譯)

57.下列理解不當項的一項()

A.本文作者要闡述的觀點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B.“得道者多助”中的“道”在文中指“仁政”。

C.“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之間有遞進關(guān)系,順序不能顛倒。

D.本文多處運用了對比手法,如“多助”與“寡助”的對比。

古文理解。

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①之為聽;一人雖聽②之,一心以為有

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③之。

58.請分別解釋句中三個“之”字。

①②③

59.這句話寫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學習態(tài)度,分別是和:

我們可以想到最終的結(jié)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讀課文《學弈》與課外段《誡子書》,然后回答問題。

誡子書

諸葛亮

夫君子之行,好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好無以致遠。夫?qū)W須替

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儉躁則不能,治性。年

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60.解釋句中劃線詞語。

①非透迫無以明志②淫慢則不能勵精.

③年與時馳④多不接世.

61.給下面語句標上標點符號。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62.寫出下列句子大意。

淫慢則不能勵精,儉躁則不能治性。

63.用精煉的語言概括語段的主要內(nèi)容。

64.比較《學弈》與《誡子書》在內(nèi)容上相同點及不同點。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林,冀復得兔。兔

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林之類也?!鲎?/p>

《韓非子?五蠹》

65.解釋文中加點的詞。

①兔隼觸株()②因修其耒而守株()

③翼復得兔()④而身為宋國笑()

66.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譯文:O

67.為什么宋人不會再得到兔子?

答:。

68.從本文中你獲得了什么啟示?

答: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庇肿u其矛日:“吾矛

之利,于物無不陷也?!被蛟唬骸耙杂谥?,陷子之府,何如?”其人用能應也。

69.填空,理解詞句意思。

濯(yii):o譽:o

其矛:。其人:。

試卷第10頁,共23頁

其人弗能應也:?;颍?。

70.這個寓言告訴我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卜.列文字,回答問題

兩小兒辯日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日:“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p>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日:"_______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迭也。

兩小兒笑日:“趙為汝多知乎?”

71.按原文內(nèi)容填空。

72.解釋文中畫線的詞語。

辯斗:日中:

決:孰:

73.文中兩小兒是因為問題而辯日。

兩小兒各自的觀點是什么。請用原文中的話來回答。

74.“孔子不能決也”這句話反映了孔子對待知識持有的態(tài)度,同時也能從中悟

出_______的道理,由此還可使我們聯(lián)想到孔子的一句話:

75.你能判斷兩個孩子誰對準錯嗎?用你掌握的科學知識說說其中的道理。

簡單文言文閱讀

高陽應造屋

高陽應將為室家①,匠②對日:“未可也,木尚生③,加涂其上④,必將撓⑤。以

生為室.今雖善,后將必敗⑥。”高陽應日:“緣子之言⑦,明宅不敗也——木通⑧拈⑨

則勁⑩,涂益干則輕,以益勁任(11)益輕則不敗。”匠人無辭而對,受令而為之。室之始

成也善,其后果QD敗。

(選自《呂氏春秋卷二十五別類》)

【注釋】①室家:房屋,房舍。②匠:古代專指木工。③生:這里指木材伐下不久,水

分未干。④涂:泥。⑤撓(位O):彎曲。⑥收:毀壞。⑦緣子之言:按照您的話。緣,順

著,按照。子,對人的尊稱,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中的“您”。⑧益:更加,越發(fā)。⑨枯:干。

⑩勁:堅固有力。(11)任:擔負。

76.解解下面句中加點字的意思。

①高陽應將為室家:為:

②以生為室:以:

③今雖普:善:④其后果敗:果:

77.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以生為室,今雖善,后將必敗。

(2)匠人無辭而對,受令而為之。

78.你認為文中的高陽應是個怎樣的人?

閱讀短文,然后回答問題。

菊花盛開,清香四溢。其瓣如絲,如爪。其色或黃,或白,或赭,或紅。種類最多。

性耐寒,嚴霜既降,百花零落,唯菊獨盛。

79.解釋下列劃線的字。

①其色或黃,或白或:

②嚴霜既降既:

80.這篇短文一共有句話,其中第句寫了菊花的種類多,第

句寫了菊花的品性。

81.我知道,“花中君子”是指o

閱讀下列文言文片段,完成下列各題。

……于是舍人相與諫曰:“臣所以去親威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今君與廉頗

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貴匿之,恐懼殊甚。且腐人尚杰?之,況于將相乎!臣等不肖,

請辭去。"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曰:“不若也?!毕嗳缭唬骸胺?/p>

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雖篤,獨畏廉將軍戰(zhàn)?顧吾念之,強秦之

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斗,其勢又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

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p>

試卷第12頁,共23頁

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

此也!“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82.解釋下列帶點字的意思。

①臣所以去親戚()②匿之()③顧吾念之()

83.解釋下列句子的意思。

(1)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

(2)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84.短文選自o

85.根據(jù)這則故事的內(nèi)容寫出相應的成語。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荊有次非者①,得寶劍于干遂②。還反涉江③,至于中流④,有兩蛟央繞其資⑤。

次非謂舟人日⑥:“子嘗見丙蛟繞貂能活者乎⑦?“船人日:“未之見也。“次非擺臂祛衣

⑧,拔寶劍日:“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棄劍以全己,余奚愛焉⑨!”于是赴江刺蛟,殺

之而復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

【注釋】①荊(jing):古代楚國的別稱。②干遂:地名,在今江蘇省吳縣西北。③反:

同“返”,回,歸。④中流:江中心。⑤蛟:傳說蛟屬于龍類,水中的一種兇猛動物。⑥

舟人:駕船人,水手。跟下面的“船人''同義。⑦嘗:曾經(jīng)。卷燃(r^ng)臂袪(qii)衣:

挽起袖子,伸出臂膀,撩起衣服。⑨余奚愛焉:我為什么要多惜它呢。

86.解釋下列加點字。

①千:②反:③冬④復:

87.翻譯。

①子嘗見兩蛟繞船能活者乎?

②此江中之腐肉朽書?也!

88.次非能拯救全船人的生命依靠的是:

小古文閱讀理解。

虎求①百獸而食②之,得狐。狐曰:“子③無敢食我也!大帝使我長④百獸,今子食

我,是逆⑤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⑥,吾為子先行⑦,子隨吾后,現(xiàn)百獸之見我而敢

不走⑥乎?"虎以為然⑨,故⑩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

狐也。

[注釋:①求:搜尋,尋求。②食:名詞作動詞,吃。③子:你。④長:動

詞,做首領(lǐng)。⑤逆:違抗。⑥不信:不誠實。⑦先行:在前頭走為后面人開路。

⑧走:逃跑。⑨然:正確,有道理。⑩故:所以。?遂:就。]

89.翻譯句子。

(1)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

(2)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90.給下列句子中的“之”字選擇正確的注釋。[填序號]

A.它,代狐貍B.助詞,無義C.的

①觀百尊之見我而敢不走乎?()

②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

③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

91.這個故事可用一個成語“”來概括,現(xiàn)在常用來諷刺

的人。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練習。

愚人食鹽

昔有愚人,適友人家,與主人共食。嫌淡而無味。主人既聞,乃益鹽。食之,甚美,

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緣有鹽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曰:“有鹽乎?有鹽乎?”

母出鹽而怪之,但見兒惟食鹽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

味成在鹽中。“愚人食鹽不已,味敗,反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過則非惟無益反害之。

92.給下面的句子斷句,停頓處用畫開,(限斷兩處)

天下之事皆然過則非惟無益反害之。

93.解釋下列劃橫線的詞。

(1)苴有愚人:(2)食之,甚美:

94.翻譯下面的句子。

(1)主人既聞,乃益鹽。

<2)愚人食鹽不已,味敗,反為其患。

試卷第14頁,共23頁

95.這則短文有何寓意?

閱讀訓練營。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識菱①者,仕②于南方,席上食菱,并殼入口。或曰:“食菱須去殼?!?/p>

其人自護所短,曰:“我非不知,并殼者,欲以去熱也?!皢栒呷眨骸氨蓖烈嘤写宋锓??”

答日:“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日土產(chǎn),此坐③強不知以為知也。

96.解釋字的意思。

⑴識:⑵欲;

97.翻譯下列句子。

(1)我非不知,并殼者,欲以去熱也。

(2)此坐強不知以為知也。

98.選擇正確的答案。

北人食菱,并殼入口。是因為()。

A.連殼吃可以清熱。B.他不知道吃菱要去殼。

99.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A.他們那個地方前山后山都有英vB.他不知道芟生長在水里v

100.閱讀本文,說說你對北人的看法。

文言文閱讀。

園中有樹,其①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哪在其②后也;螳螂委身曲時欲

取蟀,而不知黃雀在其③傍也;黃雀延頊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④下也。此三者,

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后之有患也。

101.翻譯劃線處的句子。

102.文中多處出現(xiàn)了“其”字,其中①?③④處的“其"分別指:(把正確答案的

序號填在橫線上)

A.①樹:②蟬:③螳螂:④黃雀B.①樹:②蟬;③黃雀;④螳螂

C.①它們;②蟬:③螳螂:④黃雀D.①它們;②螳螂;③蟬;④黃雀

103.讀了這則故事,我們想到成語:,黃雀在后。

文言文閱讀。

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輕重,不能稱。操冬幼子名沖,告操日:“置象于船上,刻其

水痕所至。去象,將他物積載船中,使水咚原狼。復稱他物,則象重可知矣。”

104.解釋帶點字的意思。

之:及:

105.用自己的話說說曹沖如何使“象重可知”。

文言文閱讀。

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

磨鐵杵,白怪而問之,媼日:“欲作針?!卑兹眨骸拌F杵成針,得乎?”老媼曰:“但需工

深。“太白感其意,還而終業(yè)。

106.翻譯句子:白怪而問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7.讀了這則故事,我們想到成語:,鐵杵磨成針。

文言文閱讀。

是人有鬻盾與矛者,學之曰:“吾盾之堅,物英能照也。”

108.解釋帶點字的意思。

譽:陷:

109.這句話選自寓言故事,你還知道的寓言故事有

文言文閱讀。

伯牙①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挈,志在高山,鐘子期日:“善戡,洋洋②兮若

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

復鼓。

注:①伯牙:即命伯牙。②洋洋:廣大。

110.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

III.由于這個傳說,人們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成語"''比

喻知音難覓或樂曲高妙。

文言文閱讀。

有得鐘者,欲夕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鐘鏗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

試卷第16頁,共23頁

遽掩其耳。

112.解釋帶點字的意思。(每空1分,共2分)

負:遽:

113.這句話選自寓言故事,從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

文言文閱讀。

楚有祠①者,賜其舍人庖②酒。

舍人相謂自:“數(shù)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余。請畫地為蛇,光成者飲酒?!?/p>

一人蛇先成,烈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未成,一人

之蛇成,奪其厄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連飲其酒。

為蛇足者,終亡③其酒,

注:①祠:祭祀。②卮:古代盛酒的器皿。③亡:失掉。

114.解釋帶點字的意思。

引,遂:

115.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6.讀了這則寓言,我們想到了成語:o

117.讀完全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閱讀

師曠論學

晉平公問于師曠日:“吾年七十,欲學,恐巳屈矣。“師曠日:“暮,何不炳墳

?!*十匕日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日:“盲臣

十因曰安敢城其若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

之光;老而好學,如瓶燭之明。煬燭之明,敦與昧行由令國白乎?”平公曰:“甚

哉!”

[注釋]①炳燭:點燭。②盲臣:師曠為盲人,故自稱為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18.解釋文中加橫線詞的意思。

⑴暮:⑵聞:(3)善:

119.用“尸劃分畫線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

盲臣安敢戲其君乎?

120.文中師曠連用了三個比喻,意在說明:

園中有樹,其上有蟀①,蟬高居、悲鳴②、飲露,不知螳螂③在其后也。螳螂委身④曲

附,欲取蟬,而不知黃族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哪,而不知彈丸⑤在其下

也。

「注解]①蟀:昆蟲,又叫知了。②悲鳴:動聽地鳴叫。③螳螂:昆蟲,又叫刀螳,

臂長,善捕小蟲。④委身:曲身。⑤彈丸:彈弓鐵丸。這里指拿彈弓的人。

121.解釋下列句子中的加點字。

⑴欲取蟬()⑵而不知黃雀在其俄乜()

⑶黃雀尊頸()

122.下列句子中的“其”各指代什么?

⑴園中有樹,其上有蟬()⑵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⑶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⑷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

123.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124.出自本文的成語是什么?有何比喻義?

125.這個故事能給我們哪些啟示?

閱讀

文言文

王冕僧寺夜讀

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

記。暮也,忘其牛,父怒撻之。已而復如初。母日:“兒癡如此,曷不聽其所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jié)摮鲎鹣ド?,?zhí)策映長明燈讀之.瑯瑯達旦。佛像多土偶,

獰惡可怖,冕小兒,恬若不見.安陰韓性聞而異之,錄為弟子,學遂為通儒。

126.解釋句中加點的詞。

(1)切入學舍。(2)聽己,娜默記。

(3)父怒林之___________(4)學速為通儒

127.翻譯句子。

①執(zhí)策映長明燈讀之,瑯瑯達旦。

試卷第18頁,共23頁

②兒癡如此,曷不聽其所為?

128.從本文來看,王冕后夫之所以成為著名的畫家、詩人,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對比閱讀,完成練習。

曲突徙(Xi)薪(xin)

原文:客有過主人者,見其灶直突,傍有積薪??椭^主人:“史為曲突,遠徙其薪;

不者,且有火患J'主人嘿(mb,同"次'')然不應。俄而,家果失火,鄰里共救之,幸而得怎。

于是殺牛置酒,謝其鄰人。

[注釋]①曲突液煙囪彎。②徙:迂移,移走。③過:拜訪。④積薪:堆積的柴草。⑤俄而:不

久。,

譯文:有一個人到別人家里做客,看到主人家灶上的煙由砌得很直,旁邊還堆著許

多柴草??腿藙窀嬷魅?“你要把那個煙囪改成彎曲的,把柴草移到遠處,不然會失火的!”

主人裝作沒有聽見。過了幾天,這家果然失火了,街坊鄰居一起幫忙,終于把火撲滅了。

于是,主人殺牛設宴,答謝街坊鄰居,唯獨沒有邀請那住曾經(jīng)提醒過他的客人。假如這

個主人早聽了那位客人的建議,他家的房子根本不會失火,也就不必破費請客了。

根據(jù)《漢書?霍光傳》改寫

129.讀原文,結(jié)合注釋,解釋成語“曲突徒薪”的意思。

130.下列成語與“曲突徙薪”意思不同的一項是()

A.亡羊補牢。B.防患未然。C.未雨綢繆。

131.請在原文中找出表示二列意思的句子,并畫上橫線。

(你)要把那個煙囪改成彎曲的.把柴草移到遠處,不然的話,你家將有發(fā)生火災的隱患。

132.主人家“失火”的直接原因是;火,幸而得息''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中的詞句回答]

133.讀譯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我們從中悟出什么道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不要忘記感激給你忠告和幫助的人。

B.事發(fā)后幫忙救火的人才是恩人,而事前發(fā)出警告的人就算不得恩人。

C.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災禍。

D.要接受不聽忠告的教訓,勇于承認錯誤。

閱讀文言文,完成練習。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

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134.本文選自()

A.《戰(zhàn)國策》B.《韓非子》C.《山海經(jīng)》

135.成語()出自這則文言文。

136.下列成語中的“釋”字與例句中的“釋”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例:因糅其耒而守株

A.解疑程惑。B.冰殍前嫌。C.手不替卷。

137.根據(jù)下面句子的意思,從文中找出相對應的句子,畫上“___”

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的,而他自己卻被宋國人嘲笑。

138.那個農(nóng)夫為什么被宋國人笑話?下列說法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以為每天守在樹樁旁邊就能撿到撞死的兔子。

B.光顧著撿兔子而荒廢了田地,顧此失彼。

C.對于意外的收獲心存僥幸。

D.錯誤地把偶然性當作必然性來看待。

課內(nèi)閱讀。

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翁.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翁破之,水迸,兒得活。

139.解釋下列字詞。

庭:皆:光:棄:

140.“足跌停水中”加點字的讀音是這句話的意思是:o

141.當孩子掉進水缸后,司馬光和其他小朋友的表現(xiàn)有何不同?

其他小朋友:(用原文回答)

司馬光:(用原文回答)

142.“水迸”說明了什么?

143.從這個故事可見司馬光是個怎樣的孩了?:

課外閱讀

刻舟求劍

試卷第20頁,共23頁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日:“是吾劍之所從墜?!敝壑?,

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144.解釋下面加橫線的詞語

楚人有遺江者遽契其舟

舟已丘矣不亦感乎

145.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是吾劍之所從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求劍若此,不亦惑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閱讀

割席分坐

管寧與華歆,俱與東漢末人。初,二人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視而不

見,與瓦石無異。華捉而見毒.竊見管神色,乃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①者

過門,寧讀如故,華廢書出現(xiàn)。寧割席分坐②,曰:“爾非吾友也?!?/p>

【注】①軒冕:就單指車子。②寧割席分坐:后人以“管寧割席”、“割席分坐”喻朋友

絕交。

146.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室見管神色()又學同席讀書()

寧讀如政()冬非吾友也()

147.翻譯文中加橫線的句子。

管揮鋤,視而不見,與瓦石無異。

148.管寧為何要和華歆斷交呢?請結(jié)合文卓內(nèi)容談談你的看法。

讀卜.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司馬光..字君實,陜州夏縣人也。父池.天幸閣待制。光.生七歲.凜然①如成人.

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大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

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其

后京、洛②間畫以為圖。仁宗寶元初,中進士甲科。年甫冠③,性不喜華靡,聞喜宴④

獨不戴花,同列⑤語之曰:“君賜不可違。“乃善一枝。

【注釋】①凜然:穩(wěn)重的樣子。②京、洛:指北宋時的開封和洛陽。③甫冠:指剛

滿20歲。④聞喜宴:朝廷賜宴新科進士及諸科及第的人。⑤同列:這里指同年考中

進士的人。

149.寫出下列加點詞的意思。

(1)退為家人講()(2)眾皆棄去()

<3)光持石擊甕破本()(4)同列埼之日()

150.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自是手不釋卷,至不如饑渴寒暑。

151.從文中看,司馬光是人怎樣的人?

課外閱讀。

曹沖稱象

曹操得巨象。欲知其后■重,不能稱。操之幼子名沖,告操口:“置象于船上刻其水

痕所至。去象,將他物積載船中,使水及原痕。復稱他物,則象重可知矣?!?/p>

152.解釋下列句子中畫線的詞。

欲知其輕重。

使水及原痕。

153.“欲知其輕重”中的“其"指的是。

154.用“尸給下面的句子斷句。

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

155.曹沖想出了什么好辦法稱出大象的重量?

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

斐人學舟

是①人有習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師之是聽。于是小試洲渚之間,所向莫

不如意,遂以為心操舟之術(shù),,遽謝舟師,椎⑤鼓徑進,重犯①在險,乃四顧膽落。墜槳

失相⑤。然則以今日之危者,豈非前日之幸乎?

【注】①是:古國名。②折:調(diào)頭。旋:轉(zhuǎn)彎。③椎:用推敲。古代作戰(zhàn),前進時

以擊鼓為號。④亟:突然。犯:碰至。⑤沱:同“舵

156.解釋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語。

試卷第22頁,共23頁

①其始折旋疾徐________

②乃四題膽落

157.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遂以為盡操舟之術(shù)。

②椎鼓徑進。__________________

158.本文告訴人們的道理是。

閱讀《兩小兒辯日》后,回答下面的問題。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一兒日:“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

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日:“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

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日:“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

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159.找出文中的三對反義詞,寫下來。

160.抄寫文中的一個比喻句,并寫出這個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

參考答案:

1.喜愛魚餌所以

2.他釣魚時擺出的姿勢和所處的位置都很正確,但是他釣到的魚卻很少。

3.那些華而不實者做事往往事與愿違,因此,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從實際出發(fā),注重實際

效果,不要搞花架子,追求形式。

【解析】

1.略

2.略

3.略

4.轉(zhuǎn)身

5.葉公并非真正喜歡龍,而是喜歡那些像龍而又不是龍的東西。

【解析】

4.略

5.略

6.宋人:禾苗長得慢,他著急:禾苗枯死了

7.不論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要穩(wěn)扎穩(wěn)打才能一步一步接近目標

8.傷心、生氣、驚訝

9.你一下子給花施這么多肥,小心搜苗助長,適得其反

【解析】

6.略

7.略

8.略

9.略

10.mojie

11.庭院:全,都:拿

12.機智、遇事沉著冷靜。我從司馬光身上學到面對問題要打破常規(guī),尋找解決辦法。面對

困難既要機智,又要采取行動。

【解析】

10.略

11.略

答案第I頁,共15頁

12.略

13.①到,此指照射過來②報酬③把④就

14.①匡衡就在墻壁上鑿了一個洞,讓鄰居家的光亮照過來,拿著書映著燈光來讀

書。②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報酬。

15.鑿壁借光:鑿開墻壁,借鄰居的燈光來讀書;勤學苦練。

16.①學習耍主動——匡衡鑿壁借光,主動創(chuàng)造條件來學習,其好學的精神值得學習。

②學習要刻苦——雖然家庭貧窮,可是,他不畏艱苦的環(huán)境,并且能以“與其傭作而不求償”

的方式”得主人書遍讀之“,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解析】

13.略

14.略

15.略

16.略

17.善弈者也專心致志援弓繳而射之弗若之矣

18.全國只聽弈秋(的教導)教導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個嗎?

19.孟子?告子學習態(tài)度學習效果學習應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解析】

17.

本題考查古文默寫能力,屬于直接型默寫,結(jié)合提示默寫即可.

18.

學生對文言文中重點詞語的釋義掌握要具體、精確,更要培養(yǎng)課內(nèi)向課外遷移的能力,達到

學以致用,能準確地理解課外文言文的重點字詞。

19.

本題主要考查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記憶能力。解答本題,需要回顧課文的內(nèi)容,然后結(jié)合前后

句(題目提供的信息)進行補充填空即可。

20.A

21.有時原因

22.人身體的美丑本沒什么特別的奧妙之處,眼神是傳神之筆,是無形之物,比較難描

繪,不能不慎重對待畫龍點睛

【解析】

答案第2頁,共15頁

20.略

21.略

22.略

23.B

24.C

25.D

【解析】

23.略

24.略

25.略

26.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27.斷再

【解析】

26.

27.

28.拔我

29.他的兒子急忙到地里去看禾苗(的情況),然而禾苗都枯萎了。

30.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發(fā)展規(guī)律,我們要遵循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循序漸進,否則欲速則不

達。

【解析】

28.略

29.略

30.略

31.贈送愛好

32.你平時愛好吃魚,為什么不接受贈送的魚呢?

33.因為接受別人送來的魚會使他失去官職,沒有俸祿也就沒有魚可吃,不接受,則可清廉,

保官職,可一輩子有魚吃。

【解析】

答案第3頁,共15頁

31.略

32.略

33.略

34.使…干涸捕魚第二年燒毀

35.欺騙和作假的方法,即使今天僥幸有用,以后不會有第二次了,這不是長久的方法。

36.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

【解析】

34.略

35.略

36.略

37.消逝,逝去。年華。

38.C

39.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40.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以節(jié)儉來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

I二來自學習,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干,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

41.從學習和做人兩個方面展開論述的。

【解析】

37.略

38.略

39.略

40.略

41.略

42.晚:聽說:好。

43.盲臣|安敢|戲其君乎?

44.文中師曠連用了:“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

燭之明?!?/p>

這三個比喻。意在說明:學無止境,只要想學習,任何時候都可以學有所獲。

【解析】

42.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