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揚州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28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4年)_第1頁
江蘇揚州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28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4年)_第2頁
江蘇揚州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28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4年)_第3頁
江蘇揚州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28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4年)_第4頁
江蘇揚州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28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4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蘇揚州歷年中考語文試題(文言文閱讀)(截至2024年)《平山堂記》節(jié)選鄭興裔①天地間無久而不敝之物,其尚有存者,必其為人所注意,而人為存之也。非然,則歷變故、經歲月,雖以金石之質,猶不能與天地以不敝。慶歷間,廬陵歐陽公實守是邦,為堂于蜀岡之上,負高眺遠,江南諸山,拱揖檻前,若與堂平,故名。堂之左右,碧樹參天,清風徐來,雖盛夏亦不知其為暑也。政成之暇,延四方之名俊,摘邵伯之荷蕖,傳花飲酒,分韻賦詩,徜徉乎其中不醉無歸載月而返,亦風流逸事也,心竊向往焉。及蒞任維揚,訪平山故跡,而荊榛②塞道,荒葛胃涂③,頹垣斷棟,率剝爛不可支撐。去隆興④癸未周君淙⑤重新之日,不三十年而凋殘零落,遂至于此。吁嗟乎!自國家多故,戎馬蹂躪,先賢遺地,半為樵牧之區(qū),騷人逸士,罕有過而問焉,又誰為保護而愛惜之,樸斫而丹雘⑥之哉?無怪乎斯堂之旋圮⑦也。(節(jié)選自《鄭忠肅奏議遺集》,有刪減)【注】①鄭興裔,宋朝人,曾任揚州知州,有政績。②荊榛,灌木樹叢。③涂,道路。④隆興,南宋孝宗的年號。⑤周君淙,即周淙,曾在揚州駐軍抗金。⑥樸斫而丹雘,修繕裝飾。⑦圮,毀壞、坍塌。10.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1)為堂于蜀岡之上()(2)延四方之名?。ǎ?)心竊向往焉()(4)無怪乎斯堂之旋圮也()11.用“/”為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兩處)徜徉乎其中不醉無歸載月而返12.翻譯句子。堂之左右,碧樹參天,清風徐來,雖盛夏亦不知其為暑也。13.作者詳細描述平山堂優(yōu)美的風光和歐陽修等先賢的“風流逸事”,有什么作用?【參考答案】10.①.建造②.邀請③.私下④.不久,隨即11.徜徉乎其中/不醉無歸/載月而返12.平山堂的左右,碧綠的大樹聳入云端,清風慢慢地吹來,即使是最炎熱的盛夏,也感覺不到暑熱。13.體現(xiàn)平山堂悠久歷史文化底蘊,同時表現(xiàn)詩人對歷史文化古物被破壞而無人維護的惋惜以及對戰(zhàn)爭的厭倦之情,表達作者對和平安寧生活的渴望。【解析】【10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理解。(1)句意:在蜀岡之上建造了平山堂。為:建造;(2)句意:邀請四面八方的知名才俊。延:邀請;(3)句意:我內心私下很是向往。竊:私下;(4)句意:怪不得這座堂很快就倒塌了。旋:不久,隨即?!?1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句子斷句。句意:安閑自在地在其中游樂,不喝醉不回去,帶著月光返回。“徜徉乎其中”句意完整,寫歐陽修與賓客們盡情沉醉游玩之中的愜意;“不醉無歸”“載月而返”為人們游玩結束返回時描述;故斷句為:徜徉乎其中/不醉無歸/載月而返?!?2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重點詞語有:之:;參天:高懸或高聳于天空;徐:慢慢地;雖:即使;亦:也;暑:酷熱?!?3題詳解】本題考查內容理解概括。結合“慶歷間,廬陵歐陽公實守是邦,為堂于蜀岡之上,負高眺遠,江南諸山,拱揖檻前,若與堂平,故名”可知,描寫歐陽修在鎮(zhèn)守該地時在蜀岡之上建造了平山堂,并解釋平山堂命名的由來,體現(xiàn)平山堂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結合“堂之左右,碧樹參天,清風徐來,雖盛夏亦不知其為暑也。政成之暇,延四方之名俊,摘邵伯之荷蕖,傳花飲酒,分韻賦詩,徜徉乎其中不醉無歸載月而返,亦風流逸事也,心竊向往焉”可知,作者描寫山堂優(yōu)美的風光以及歐陽修與知名才俊們在此采摘邵伯湖的荷花,傳遞花朵飲酒,分韻賦詩,安閑自在地在其中游樂,表達作者對和平安寧生活的渴望與向往之情;結合“訪平山故跡,而荊榛塞道,荒葛胃涂,頹垣斷棟,率剝爛不可支撐。去隆興癸未周君淙重新之日,不三十年而凋殘零落,遂至于此。吁嗟乎!自國家多故,戎馬蹂躪,先賢遺地,半為樵牧之區(qū),騷人逸士,罕有過而問焉,又誰為保護而愛惜之,樸斫而丹雘之哉?無怪乎斯堂之旋圮也”可知,作者描寫去揚州任職后尋訪平山堂,看到平山堂被破壞,滿目衰敗凄涼。進而聯(lián)想到國家動亂對先賢遺跡的影響和破壞,表現(xiàn)詩人對歷史文化古物被破壞而無人維護的惋惜以及對戰(zhàn)爭的厭倦之情?!緟⒖甲g文】天地間沒有長久而不毀壞的東西,那些還有留存的,必定是被人所關注,而人去保存它。不是這樣的話,歷經變故、經過歲月,即使是金石的質地,也還是不能跟天地一樣長久不毀壞。慶歷年間,廬陵的歐陽先生(歐陽修)實際上鎮(zhèn)守這個地方,在蜀岡之上建造了平山堂,背靠著高處眺望遠方,江南的眾多山巒,在欄桿前拱手作揖,好像與堂是平齊的,所以取名叫平山堂。平山堂的左右,碧綠的樹木高聳入云,清風緩緩吹來,即使是盛夏也感覺不到它的暑熱。政事處理完后的閑暇時間,邀請四面八方的知名才俊,采摘邵伯湖的荷花,傳遞花朵飲酒,分韻賦詩,安閑自在地在其中游樂,不喝醉不回去,帶著月光返回,也是風流瀟灑的事跡啊,我內心私下很是向往。等到到揚州任職,探訪平山堂的舊跡,卻是荊棘堵塞道路,荒草覆蓋路途,殘垣斷梁,大多已經破敗腐爛無法支撐。距離隆興癸未年周淙重新修建的日子,不到三十年就凋零殘破到了這種地步。唉!自從國家多有變故,兵馬踐踏,先賢遺留的地方,一半成為砍柴放牧的區(qū)域,文人雅士,很少有經過而詢問的,又有誰去保護和愛惜它,去砍伐整理和涂飾它呢?怪不得這座堂很快就倒塌了。(2024年江蘇揚州)尹昌隆,字彥謙,泰和人。……尚書呂袁方用事,性制忮①。官屬相戒。無敢白事者。昌隆前白事,震怒不應。移時又白之震愈怒拂衣起。昌隆退白太子,取令旨行之。震大怒,奏昌隆假托宮僚,陰欲樹結,潛蓄無君心。逮下獄。尋遇赦復官。謁震,震溫言接之。入,理前奏,復下錦衣衛(wèi)獄,籍②其家。陳諤,字克忠,番禺人。永樂中,以鄉(xiāng)舉入太學,授刑科給事中。遇事剛果,彈動無所避。每奏事,大聲如鐘。帝令餓之數(shù)日,奏對如故。曰:“是天性也。”每見,呼為“大聲秀才”。嘗言事忤③旨,命坎瘞④奉天門,露其首。七日不死,赦出還職。已,復忤旨。罰修象房。貧不能雇役,躬自操作。適駕至。問為誰。諤匍匐前,具道所以。帝憐之,命復官。(選自《明史·列傳》,有刪減)注:①[忮(zhì)]剛愎,狠戾。②[籍]抄沒。③[忤]違逆。④[坎瘞(yì)]挖坑掩埋。10.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1)官屬相戒()(2)尋遇赦復官()(3)躬自操作()(4)適駕至()11.用“/”為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兩處)移時又白之震愈怒拂衣起12.翻譯句子。(1)昌隆退白太子,取令旨行之。(2)諤匍匐前,具道所以。13.尹昌隆、陳諤二人的奏對方式與《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鄒忌有何不同?【答案】10.①.戒:告誡;②.尋:不久;③.躬:親自,親身;④.適:正好11.移時又白之/震愈怒/拂衣起。12.(1)尹昌隆退下去向太子匯報,取得令旨來實行。(2)陳諤匍匐前行,詳細說明了原由13.鄒忌采用類比推理、推己及人的方式,以事設喻,啟發(fā)誘導齊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嚴重性;尹昌隆、陳諤二人的奏對方式剛烈直接,不講究方式方法。【解析】【10題詳解】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1)句意為:屬官互相告誡。戒:告誡;(2)句意為:不久遇上赦令得以復官。尋:不久;(3)句意:就自己親自動手。躬:親自,親身;(4)句意為:正好遇到皇帝路過。適:正好?!?1題詳解】考查劃分文言句子朗讀節(jié)奏的能力。解答時,應了解文言的句讀知識,學會有感情的朗讀文言文,培養(yǎng)語感并能根據(jù)句子中詞語的意思含義來劃分句子節(jié)奏。一般來說,主謂之間應該有停頓,領起全句的語氣詞后應該有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間也應該有停頓。本句句意為:過了一會兒(尹昌?。┰俅畏A報,呂震更加惱怒,拂衣而起?!耙茣r又白之”是說尹昌隆再次稟報,應斷開;“震愈怒”“拂衣起”分別說明表明呂震聽后的神態(tài)和動作,應斷開。故劃分為:移時又白之/震愈怒/拂衣起。【12題詳解】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解答時,注意重點詞語的含義及句式理解,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shù)恼{整,達到詞達意順即可。(1)句重點詞語:退,退下;白,匯報;行,實行。(2)句重點詞語:前,上前,前行;具,詳細;所以,緣故、原因?!?3題詳解】考查內容理解和概括?!多u忌諷齊王納諫》中,鄒忌見威王后,并沒有單刀直入地向威王進諫,而是先講自己的切身體會,用類比推理、推己及人的方式講出“王之蔽甚矣”。他先敘述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從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而至于治國大事,說明齊王處于最有權勢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這里,沒有對威王的直接批評,而是以事設喻,啟發(fā)誘導齊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嚴重性,從而使他懂得廣開言路,虛心納諫的重要性。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依據(jù),推己及人。結合“昌隆前白事,震怒不應。移時又白之震愈怒拂衣起。昌隆退白太子,取令旨行之。震大怒,奏昌隆假托宮僚”“遇事剛果,彈動無所避。每奏事,大聲如鐘。帝令餓之數(shù)日,奏對如故。曰:‘是天性也’”的內容可知,尹昌隆、陳諤二人的奏對方式剛烈直接,不講究方式方法。【參考譯文】尹昌隆,字彥謙,是江西泰和人?!袝鴧握鹫谡茩?,(他)性格刻薄剛愎。屬官互相告誡,沒有人敢來匯報事情。尹昌隆上前稟報事情,呂震惱怒不回應;過了一會兒(尹昌?。┰俅畏A報,呂震更加惱怒,拂衣而起。尹昌隆退下去向太子匯報,取得令旨來實行。呂震大怒,上奏說昌隆假托東宮臣僚(的身份),暗中想結黨,蓄藏無君之心。(尹昌?。┍淮度氇z,不久遇上赦令得以復官。(他)去拜見呂震,呂震溫言接待他。他入宮處理先前的奏章,又被投進錦衣衛(wèi)監(jiān)獄,并被抄了家。陳諤,字克忠,是廣東番禺人。永樂年間,經由鄉(xiāng)里推薦進入太學,后被任命刑科給事中。他遇事剛毅果斷,彈劾事情無所避忌。每次奏事,聲音大如洪鐘。皇帝命令將他餓了幾天,奏對時依然如故。并說,這是自己的天性使然。皇帝每次見他,都稱呼他為“大聲秀才”。曾經他因為上書言事違逆了皇帝的意思,皇帝命人將其挖坑掩埋在奉天門外,只露出他的頭。過了七天陳詞也沒死,就赦免了他,官復原職。過了不久,他再次違逆了皇帝的意思。被罰去修象房。因為貧困不能雇傭勞力,就自己親自動手。正好遇到皇帝路過,皇帝問他是誰。陳諤匍匐前行,詳細說明了原由?;实蹜z憫他,再次赦免他并官復原職。(2023年江蘇揚州)麹祥,字景德,永平人。永樂①中,父亮為金山衛(wèi)百戶。祥年十四,被倭掠。國王知為中國人,召侍左右,改名元貴。遂仕其國,有妻子,然心未嘗一日忘中國也。屢諷王入貢。宣德②中,與使臣偕來。上疏言:“臣夙遭俘掠,抱釁痛心,流離困頓,艱苦萬狀。今獲生還中國,夫豈由人。伏乞賜歸侍養(yǎng),不勝至愿?!碧熳臃綉讶徇h人,不從其請,但許給驛暫歸,仍還本國。祥抵家,獨其母在,不能識,曰:“果吾兒,則耳陰有赤痣?!彬炛?,抱持痛哭。未幾別去至日本啟以帝意。國王允之,仍令入貢。祥乃復申前請,詔許襲職歸養(yǎng)。母子相失二十年,又有華夷之限,竟得遂其初志,聞者異之。(選自《明史·孝義》)[注]①永樂,明第三帝成祖朱棣年號。②宣德,明第五帝宣宗朱瞻基年號。11.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1)父亮為金山衛(wèi)百戶(

(2)屢諷王入貢(

)(3)則耳陰有赤痣(

(4)聞者異之(

)12.

用“/”為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兩處,2分)未幾別去至日本啟以帝意13.

翻譯句子。遂仕其國,有妻子,然心未嘗一日忘中國也。14.

作者肯定了麹祥的哪些品質?【答案】11.

①.

擔任

②.

勸諫

③.

暗面、背面

④.

以……為異12.

未幾別去

/

至日本/

啟以帝意13.

于是在那個國家(倭國)做官,有了妻子、兒女,但是內心不曾有一天忘記中原祖國。14.

作者贊美了麹祥矢志不渝、熱愛祖國、恪守孝道的優(yōu)秀品質?!窘馕觥俊?1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理解。(1)句的意思是:他的父親麹亮擔任金山衛(wèi)百戶。為,擔任,做。(2)句的意思是:(他)多次勸諫倭國國王(讓他)到中國進貢。諷,勸諫。作答時,也可根據(jù)積累,結合課文《鄒忌諷齊王納諫》中“諷”的意思進行遷移。(3)句的意思是:就是(他)耳朵后面(背面)有赤痣。陰,背面。(4)句的意思是:聽到的人都認為這件事很奇異。異:以……為異(認為……奇異)。【12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根據(jù)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層次,然后斷句,反復誦讀加以驗證。本句的意思是:不久(麹祥)告別(母親)離開,到了日本,(向倭國國王)陳述明朝皇帝的意思。根據(jù)句意,正確的斷句應為:未幾別去

/

至日本/

啟以帝意?!?3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翻譯。作答時注意要遵循語境原則(即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和“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的原則,對句中的重點實詞,如“遂(于是)、妻子(妻子和兒女)”等要準確翻譯,翻譯后的句子要做到文通句順?!?4題詳解】本題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作答時要結合人物的言行舉止進行分析。由“遂仕其國,有妻子,然心未嘗一日忘中國也”可知,雖然麹祥遭到倭寇的擄掠,但他一心想著自己的祖國,并且從未忘記祖國,可見他熱愛自己的國家;由“屢諷王入貢”“伏乞賜歸侍養(yǎng),不勝至愿”“母子相失二十年,又有華夷之限,竟得遂其初志”可見與母親分離二十年,麹祥一直渴望回到自己的祖國,并且多次尋找機會回到中原,可見他堅守志向,矢志不移;由“伏乞賜歸侍養(yǎng)”“祥乃復申前請,詔許襲職歸養(yǎng)”可見,麹祥多次請求回去侍養(yǎng)母親,這說明他孝順,雖遭擄掠但仍恪守孝道。據(jù)此分析,概括麹祥的品質即可?!緟⒖甲g文】麹祥,字景德,永平人。永樂年間,他的父親麹亮擔任金山衛(wèi)百戶。在麹祥十四歲的那年,麹祥被倭寇擄走。倭國國王知道他是中原人,詔令他在身邊侍奉,把他改名元貴。于是他在倭國做了官,有了妻子和兒女,但(麹祥)內心沒有一天忘記自己是中原人。(他)多次勸諫倭國國王(讓他)到中原進貢。宣德時期,(他)與倭國使臣一起到明朝來。向皇帝上疏說:“我曾經遭到倭寇的擄掠,處于嫌疑危難之中自責心痛,流離失所困頓不堪,非常艱苦?,F(xiàn)在能夠活著回到中原,怎么還能任由別人安排。我請求您讓我回家侍奉父母,(我)沒有比這更大的愿望了?!被实壅枚鞯率惯h處的人來歸附,不恩準他的請求,但是然他回驛站后可暫且歸家,(然后)仍然返回倭國。麹祥回到家里,只有母親在家,(母親)已不認識他,說:“果真是我的兒子,就是(他)耳后有赤痣?!彬炞C以后果然有,(母子)抱頭大哭。不久告別(母親)離開,到了日本,(向倭國國王)陳述明朝皇帝的意思。倭國國王應允了他,仍讓他進貢。麹祥就再次(向朝廷)請求之前的愿望(侍奉母親),皇帝下詔允許他承襲父親的職位歸養(yǎng)家中。他和母親失散二十多年,又有華夏和蠻夷的限制,最終能夠實現(xiàn)他當初的意愿,聽到的人都認為這件事很奇異。(2022年江蘇揚州)賀鑄,字方回,衛(wèi)州人。喜談當世事,博學強記,工語言。尤長于度曲,掇拾人所棄遺,少加隱括①,皆為新奇。嘗言:“吾筆端驅使李商隱、溫庭筠常奔命不暇?!背?,監(jiān)太原工作,有貴人子同事,驕倨不相下。鑄廉②得盜工作物,摒待吏,閉之密室,以杖數(shù)曰:“來,若某時盜某物為某用,某時盜某物入于家,然乎?”貴人子惶駭,謝:“有之。”鑄曰:“能從吾治,免白發(fā)③?!奔雌鹱蕴黄淠w,杖之數(shù)下,貴人子叩頭祈哀,即大笑釋去。自是諸挾氣力頡頏④者,皆側目不敢仰視。家貧,貸子錢自給,有負者輒折券與之秋毫不以丐人。(節(jié)選自《宋史?文苑列傳》,有刪減)[注釋]①隱括:潤色修改。②廉:查訪,偵查。③白發(fā):告發(fā)。④頡頏(xié

háng);倔強,自傲。(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①少加隱括

②奔命不暇

③杖之數(shù)下

④大笑釋去

(2)用“/”為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有負者輒折券與之秋毫不以丐人(3)翻譯句子。①喜談當世事,博學強記,工語言。②貴人子惶駭,謝:“有之?!保?)簡要說明賀鑄懲罰“貴人子”達到的效果?!緟⒖即鸢浮浚?)①稍微;②空閑;③用杖打;④釋放。(2)有負者/輒折券與之/秋毫不以丐人(3)①賀鑄喜歡議論當朝大事,學識廣博,記憶力特強,善于言辭。②貴族子弟十分驚恐,認錯說:“有這些事?!保?)從此以后,那些依仗權勢目中無人的人,都只能用眼角的余光看他,不敢抬起頭來看?!緟⒖甲g文】賀鑄,字方回,衛(wèi)州(今河南衛(wèi)輝)人,喜歡議論當朝大事,學識廣博,記憶力特強,善于言辭。賀鑄尤其擅長作曲,常常把別人丟掉的曲子搜集起來,稍加潤色修改,便成了新奇的曲子。他曾經說:“我在筆下驅使著李商隱、溫庭筠,常常使他們不停地奔命。”

隋朝建國初,監(jiān)太原工作。有一個貴族子弟和賀鑄是同事,這個人驕縱傲慢,目中無人,賀鑄經過察訪,了解他偷盜公物,于是把仆役和公差們屏退后,把這個貴族子弟關在密室里,賀鑄手里拿著刑杖數(shù)落說:“過來,你在某時盜竊某物去作某用,又某時盜竊某物拿回自己家中,是這樣嗎?”貴族子弟十分驚恐,認錯說:“有這些事?!辟R鑄說:“如果讓我處罰你,就不告發(fā)你了。”貴族子弟于是站起來,自己脫去衣服露出肌膚,他就用杖打了幾下,貴族子弟叩首哀告祈求,賀鑄便大笑著釋放了貴族子弟。從此以后,那些依仗權勢目中無人的人,都只能用眼角的余光看他,不敢抬起頭來看。賀鑄家境貧困,經??拷韪呃J維持生活,有虧欠人家的,便拿地契房券等給人家抵押,絲毫不向別人乞討。(2021江蘇揚州)夏馥,字子治,陳留圉人也。少為諸生,質直不茍,動必依道。同縣高儉及蔡氏,凡二家豪富,郡人畏事之,唯馥閉門不與高、蔡通?;傅奂次唬瑸漠悢?shù)發(fā),詔百司舉直言之士各一人。太尉趙戒舉馥,不詣,遂隱身久之。靈帝即位,中常侍曹節(jié)等專朝禁錮善士謂之黨人。馥雖不交時官,然聲名為節(jié)等所憚,遂與汝南范滂、山陽張儉①等數(shù)百人并為節(jié)所誣,悉在黨中。詔下郡縣,各捕以為黨魁。馥乃頓足而嘆曰:“孽自已作,空污良善。一人逃死,禍及萬家,何以生為?”乃自翦須,變服易形入山中,為冶工客作,形貌毀悴,積傭三年,而無知者。后詔委放,儉等皆出,馥獨嘆曰:“已為人所棄,不宜復齒鄉(xiāng)里矣!”留賃作不歸,家人求不知處。(選自《高士傳》[晉]皇甫謐著)【注】①張儉:黨錮禍起,張儉遭朝廷通緝而逃亡,許多人因收留他而家破人亡。9.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4分)(1)災異數(shù)發(fā)(

(2)悉在黨中(

)(3)詔下郡縣(

(4)變服易形入山中(

)10.用“/”為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兩處,2分)中常侍曹節(jié)等專朝禁錮善士謂之黨人11.翻譯句子。(4分)(1)太尉趙戒舉馥,不詣,遂隱身久之。(2分)(2)馥雖不交時官,然聲名為節(jié)等所憚。(2分)12.概括夏馥的品格特點。(3分)【參考答案】9(1)多次(2)都(3)下達(4)改變10.中常侍曹節(jié)等專朝/禁錮善士/謂之黨人11.太尉趙戒推舉了香馥,香馥沒有到,于是隱藏了自己好長時間。香馥雖然不和當下的官員有交往,但是他的名聲依然讓曹節(jié)等人非常忌憚。12.(1)性格耿直,剛正直言,遵循禮法。(2)不與黑暗的朝廷勢力同流合污。(3)能屈能伸,顧及家小。(4)固執(zhí)己見,難以動搖?!緟⒖甲g文】夏馥,字子治,東漢陳留郡圉縣人(今河南省開封市杞縣圉鎮(zhèn)鎮(zhèn))。年輕時是太學學生,質樸正直為人嚴謹,一舉一動必定遵守規(guī)矩。同縣的高儉以及蔡氏,二人都是豪富之家,郡里的人們都懷著敬畏之心圍著他們轉替他們辦事,唯獨夏馥閉門不與高、蔡往來。漢桓帝即位之初,天災、異象頻頻發(fā)生,桓帝命大臣們各自舉薦一名敢于直言的人士。太尉趙戒推薦了夏馥,(夏馥不但)沒來報到,竟然還隱身了很久。漢靈帝即位后,中常侍曹節(jié)等人專朝,禁止異己的有德之士參與政治,稱他們?yōu)椤包h人(拉幫結派團伙)”。夏馥雖然不與任何在職官員交往,但他的聲名仍然被曹節(jié)等忌憚,于是與汝南的范滂、山陽的張儉等數(shù)百人一起遭到了曹節(jié)的誣陷,全部列在“黨人”名單中。詔書下到有關郡縣,(這些人)以“黨魁(幫派骨干)”罪名先后被捕。夏馥頓足嘆道:“是他們自已在作孽,平白無故陷害善良之人。(我)一人逃避災禍,禍及那么多人(注:逃亡中經歷的地方,凡與他接觸過的人,都被收捕考訊,審訊牽連的人極為廣泛。),將用什么為生呢?”于是自己剪掉胡須,改裝易容躲進林慮山(今河南林州市西北二十里)中,替鑄造師打工,形貌憔悴容顏盡毀,打工共三年,沒人知道他的身世。后來平反的詔書好不容易發(fā)出,張儉等人都恢復了社會活動,夏馥獨自感嘆:“我已經被這個社會拋棄,不適合再在鄉(xiāng)里人面前做事了!”留在山中繼續(xù)打工不回,家人到處尋找也不知他在哪里。(2020江蘇揚州)仇香者,陳留人也。至行①純嘿②,鄉(xiāng)黨無知者。年四十,為蒲亭長。民有陳元,獨與母居。母詣香告元不孝,香驚曰:“吾近日過元舍廬落整頓耕耘以時,此非惡人,當是教化未至耳。母早時守寡,養(yǎng)人遺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棄歷年之勤乎!”母涕泣而起。香乃親到元家,陳人倫孝行。元感悟,卒為孝子??汲橇钔鯅J聞之曰:“枳棘非鸞鳳所集,百里非大賢之路?!蹦艘砸辉路钯Y香,使入太學。香學畢歸鄉(xiāng)里,雖在宴居,必正衣服,竟日不見其喜怒聲色之異。不應征辟③,卒于家。【注】①至行:高尚的德行。②嘿:同“默”,閉口不說話。③征辟(bì):征召、推舉做官。解釋下列加點的詞。(2分)為蒲亭長()(2)枳棘非鸞鳳所集()用“/”為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2處)(2分)吾近日過元舍廬落整頓耕耘以時翻譯句子。(6分)乃以一月奉資香,使入太學。(2分)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彭端淑《為學》)(2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三則》)(2分)仇香有哪些“至行”?請概括。(3分)【參考答案】9、(1)擔任;(2)棲息,停留10、吾近日過元舍/廬落整頓/耕耘以時11、(1)于是(王奐)用一個月的俸祿資助仇香,讓他進入太學學習。(2)一個人立志求學,難道還不如四川邊境上那個窮和尚嗎?(3)富貴不能迷亂他的思想,貧賤不能改變他的操守,強權不能屈服他的意志。12、不偏聽偏信,善于說服別人(2)親民(3)不慕名利(4)講究儀容儀表【參考譯文】有一個叫仇香的陳留人,雖德行高尚,但沉默寡言,鄉(xiāng)里無人知道他。年齡四十歲時,擔任蒲亭亭長。有個叫陳元的老百姓,一個人和母親同住,他的母親向仇香控告陳元忤逆不孝。仇香吃驚地說:“我最近經過陳元的房舍,院落整理得干干凈凈,耕作也很及時,說明他不是一個惡人,只不過沒有受到教化,不知道如何做罷了。你年輕時守寡,撫養(yǎng)孤兒,勞苦一生,而今年紀已老,怎能為了一時的惱怒,拋棄多年的勤勞和辛苦?陳元的母親哭泣著起身告辭。于是仇香親自來到陳元家里,教導倫理孝道,講解禍福的道理。陳元感動省悟,終于成為孝子??汲强h令王奐聽說了這件事,說:“荊棘的叢林,不是鸞鳳棲身之所,百里之內的縣府官職,不是大賢的道路?!庇谑怯靡粋€月的俸祿資助仇香,讓他進入太學。仇香在太學學成,回歸鄉(xiāng)里,即令是在閑暇無事的時候,也一定是衣服整齊。平常,從來看不見仇香因喜怒而改變聲音臉色。他不接受官府的征聘,后來在家里去世。(2019江蘇揚州)藩國名臣[明]朱國楨趙準,藁城人,長身美髯,性剛毅方嚴,終日無惰容,不輕言笑。年二十余,始讀書。時有敏少年,日記數(shù)千言,趙先生恥居其下,日所誦書必與之埒。日不足,竟夜讀忘寢。舉順天鄉(xiāng)試,為學官。王令諸郡王皆受經,為講說甚詳懇,門弟子常數(shù)十。矩矱嚴,諸生步立皆有則。尤重背誦,以身先之,無倦,諸生侍側凜凜。時太守有十子,五子驕縱甚,雖守無如之何。一日,聞趙先生嚴,自領其子來,且遺一樸,廣二寸,厚半寸,書其面曰:“專治五子,毋及余生?!敝T子一望見,即凜然,皆折節(jié)受學守規(guī)。1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1)日記數(shù)千言___________(2)趙先生恥居其下___________(3)諸生侍側凜凜___________(4)且遺一樸___________13.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A.日所誦書必與之埒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B.為講說甚詳懇二蟲盡為所吞C.以身先之太醫(yī)以王命聚之D.書其面曰其真無馬邪14.翻譯句子。(1)五子驕縱甚,雖守無如之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求劍若此,不亦惑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作為學官,趙準有哪些特點?請概括出三點。【參考答案】12.(1).每天(2).以……為恥(3).陪從(4).留下13.C14.(1).五個孩子非常驕慢放縱,即使是太守也沒辦法。(2).像這樣尋找寶劍,不也是很糊涂嗎?(3).這確實已經到了關乎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了。15.勤學,有上進心;以身作則;規(guī)矩嚴明【參考譯文】趙準,藁城人,高個兒,胡須長而美,性情剛強堅毅、方正嚴肅,從早到晚沒有萎靡神色,不茍言笑。二十多歲,才開始讀書。當時有一個聰明的少年,每天能背誦幾千字的書,趙先生以不如他為恥辱,每天所背誦的書一定要和他等同,白天背誦的數(shù)量不足,就整夜讀書以至忘記了睡覺。趙準在順天府鄉(xiāng)試中中舉,做了學官。藩王令諸郡王都(跟隨趙準)學習經學,趙準給他們講解很是詳盡懇切,門下弟子常有幾十人,(趙準)規(guī)矩尺度很是嚴格,諸生走路站立都合乎規(guī)范。趙準尤其重視背誦,他以身作則,不知疲倦,諸生侍奉在側,神情恐懼。當時太守有十個兒子,第五個孩子非常驕慢放縱,即使是太守也沒辦法。一天,太守聽聞趙先生嚴厲,親自帶著第五個孩子來,并且給予趙準一個荊樸,寬二寸,厚半寸,在它上面寫道:“專治第五子一個人,不要涉及其他學生?!敝T子一旦遠遠看見趙準,就很驚恐,都一改常態(tài),認真學習,遵守規(guī)矩。(2018江蘇揚州)記王忠肅公翱三事(節(jié)選)崔鐵公夫人甚愛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而語女曰:“而翁長銓①,遷我京職,則汝朝夕侍母;且遷我如振落葉耳,固吝者乎?”女寄言于母。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公大怒,取案上器擊傷夫人,出,駕而宿于朝房,旬乃還第。婿竟不調。公為都御史,與太監(jiān)某守遼東。某亦守法,與公甚相得也。后公改兩廣,太監(jiān)泣別,贈大珠四枚。公固辭。太監(jiān)泣曰:“是非賄得之,公固知某不貪也?!惫苤椋瑑娶谒\中,紉之。后還朝,求太監(jiān)后③,得二從子。公勞之曰:“若翁廉,若輩得無苦貧乎?”皆曰:“然。”公曰:“如有營,予佐爾賈?!倍有挠?,公無從辦,特示故人意耳。皆陽應曰:“諾?!惫珜掖僦?,必如約。乃偽為屋券,列賈五百金,告公。公拆襖,出珠授之,封識宛然。注:①絟:量才授官②白:告訴③內:同“納”放進④尋找太監(jiān)的晚輩⑤賈:買(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實詞①恚而語女曰:②內所著披襖中:③予佐而賈:④出珠授之:(2)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例句:而固吝者何?A.學而時習之(論語)B.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說)C.舟已行矣,而劍不行(刻舟求劍)D.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核舟記)(3)翻譯句子①公屢促之,必如約②但少閑人入吾兩人者耳③呼而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4)從文中概括一則實例,并據(jù)此寫出王忠肅公的優(yōu)秀品質?!緟⒖即鸢浮?0、(1)①怨怒②穿③幫助④交給(2)C(3)①王公幾次催促他們,一定要按照說定的辦.②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③(如果)沒有禮貌地吆喝著給人(吃),就是過路的饑餓的人都不會接受.(4)他不為女婿謀京職,表現(xiàn)了他的剛正無私;他與友人交往,友人贈與他金子,他最終還給了友人的兩個侄子,看出了他的廉潔.【參考譯文】王公有一個女兒,嫁給京城附近做什么官的某人為妻。王公的夫人十分疼愛女兒,每當接女兒回娘家,女婿堅決不讓走,他怨怒地對妻子說:“你父親做吏部的長官,把我調任京城的官職,那么你就可以時時侍奉母親;況且調動我就象搖下正在凋落的樹葉罷了,可是你父親硬要這樣吝惜力氣,是何道理?”女兒托人帶話給母親。夫人一天晚上擺上酒,跪著稟告王公。王公十分生氣,拿起桌上的器物打傷了夫人,走出門外,坐車到朝房里住宿去了,十天后,才回到自己的府第。女婿終于沒有調進京城。王公做都御史時,同太監(jiān)某人鎮(zhèn)守遼東。這個太監(jiān)也奉公守法,同王公相處得很好。后來王公改調兩廣任職,太監(jiān)哭著送別,贈給大寶珠四枚。王公堅決辭謝不受。太監(jiān)哭著說:“這大寶珠不是受賄得到的東西。以前先皇把僧保所買來的西洋珠賞賜給左右近臣,我得到八枚,今天拿一半給您贈別,您本來就知道我并不是貪財?shù)娜税?。”王公接了寶珠,放進自己所穿的披襖,把它縫在里面。后來回到朝廷,尋找太監(jiān)的后代,我到了他的兩個侄子。王公安慰他們說:“你們的老人很廉潔,你們恐怕為貧窮所困吧?”二人都說:“是的?!蓖豕f:“如果你們要有所經營,我?guī)湍銈兂鲥X?!碧O(jiān)的兩個侄子心里盤算,王公無法辦到,只不過是表表老朋友的心意罷了。都假裝答應說:“是”。王公幾次催促他們,一定要按照說定的辦。于是他們就假造了一張買房子的契約,開列的價錢是五百兩銀子,告訴王公。王公拆開披襖,取出寶珠交給他們,那包裹的記號,仍然是原來的樣子。

(2017江蘇揚州)晏子使楚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蓖跻曣套釉唬骸褒R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下面哪一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A.今民生長于齊不盜皆以美于徐公B.水土異也漁人甚異之C.橘生淮南則為橘君將哀而生之乎D.齊人固善盜乎固以怪之矣9.選文劃線句中的“圣人”指“才德極高的人”,晏子的“德”指什么?“才”又具體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用自己的話加以表述。(4分)【參考答案】9.德:維護(捍衛(wèi))國家尊嚴。才:他反駁時“避席”以對,顯示莊嚴的態(tài)度。引用“橘化為枳”的說法,用類比的方法機智反駁,巧用“得無”等詞表達出揣度,疑問的語氣,顯得委婉,不使楚王過于難堪,以致?lián)p害兩國關系。(4分)【參考譯文】晏子來到了楚國,楚王請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兩名小官員綁著一個人到楚王面前來。楚王問道:“綁著的人是做什么的人?’(公差)回答說:“(他)是齊國人,犯了偷竊罪?!背蹩粗套訂柕溃骸褒R國人本來就善于偷東西的嗎?”晏子離開座位回答道:“我聽說(這樣一件事):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樹,只是葉子相像罷了,他們的果實味道卻不同。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為)水土地方不相同啊。老百姓生長在齊國不偷東西,到了楚國就偷東西,莫非楚國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東西嗎?”楚王笑著說:“圣人不是能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自討沒趣了。劉善明,平原人。元嘉末,青州饑荒,人相食。善明家有積粟,躬食饘①粥,開倉以救鄉(xiāng)里,多獲全濟。少而靜處讀書,刺史杜驥聞名候之,辭不相見。宋孝武見其對策強直,甚異之。五年,青州沒虜,善明母陷北,虜移置桑乾。善明布衣蔬食,哀戚如持喪②。帝每見,為之嘆息,時人稱之。轉寧朔將軍、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善明以母在虜中,不愿西行,涕泣固請,見③許。元徽初,遣北使,朝議令善明舉人,善明舉州鄉(xiāng)北平田惠紹使虜,贖得母還。建元二年卒,詔曰:“善明勤績昭著,不幸殞喪,痛悼于懷。謚烈伯。”善明家無遺儲,唯有書八千卷。

(選自《二十四史·南齊書》,有刪節(jié))【注】①饘:zhān稠粥。②持喪:守喪。③見:被。10.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實詞。(4分)

(1)多獲全濟(

(2)甚異之

(3)見許

(4)朝議令善明舉人(

11.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2分)A.宋孝武見其對策強直

其真不知馬也

(《馬說》)B.為之嘆息

是吾劍之所從墜

(《刻舟求劍》)C.善明以母在虜中

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捕蛇者說》)D.痛悼于懷

往來于荒村野水之間

(《治水必躬親》)12.翻譯下列句子。(6分)(1)善明布衣蔬食,哀戚如持喪。

譯文:

(2)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記》)

譯文: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譯文:

13.請用四字短語簡要概括劉善明的特征。(3分)

【參考答案】10.(4分)(1)救助,救濟,幫助;(2)以……為異;(3)允許;(4)推薦,推舉【評分要點及說明】各1分,若答案與參考答案是同義詞,近義詞,只要講得通,亦可。11.(2分)D【評分要點及說明】D項都翻譯成“在”。A.代詞,他;表推測語氣,可譯為“恐怕”。B.代詞,他;助詞,不譯。C.因為;用來。12.(6分)(1)(2分)善明穿布衣吃素食,歷史人物得如同守喪。【評分要點及說明】“布衣”“藏食”“戚”需翻譯到位。(2)(2分)如果沒有這種人,

同誰一道呢?【評分要點及說明】句式,“微”“歸”需翻譯到位。(3)(2分)我的妻子認為我漂亮,是偏愛我?!驹u分要點及說明】句式,“美”“私”需翻譯到位。13.(3分)①樂于助人;②喜愛讀書;③孝順母親;④節(jié)儉清貧;⑤勤績昭著;⑥與眾不同;⑦不畏權貴?!驹u分要點及說明】3分,每點1分,任寫3點即可得3分。若答案只要講得通,亦可。如未車成四字短語形式,則該點不得分。【參考譯文】劉善明,是平原人。元嘉末年,青州鬧饑荒,到了人吃人的程度。善明的家里有儲糧,他自己吃粥,打開糧倉來救濟鄉(xiāng)里人,許多人得到救助活了下來。他提少時喜歡在靜處讀書,刺史杜驥聽說他的名聲就去拜訪他,他謝絕見刺史。宋孝武帝看到他策對時談話論剛毅正直,對此感到驚異。五年,青州被北虜攻陷,善明的母親淪陷在北方,北虜把她轉移到桑乾。善明穿布衣,吃素齋,悲傷得如同守喪。皇帝每次看到他這樣子,都為他嘆息,當時有人稱頌他。他轉任為寧朔將軍、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善明因為母親還在北方,不想到西方去,哭著堅決請求不去,被允許。元徽初年,趄廷派遣使者去北方,朝臣們商議讓善明推薦人選,善明就推選發(fā)同鄉(xiāng)北平的田惠紹出使北虜,贖回了母親。劉善明于建元二年去世,皇帝下詔說:“劉善明政績顯著,不幸去世,我在心中痛悼,賜給他謚號烈伯”。善明家里沒有留下積蓄,只有八千卷書。(2016江蘇揚州)常熟有桑悅者,字民懌。書過目,輒焚棄,曰:“已在吾腹中矣?!睘橹T生,上謁監(jiān)司,曰“江南才子”。監(jiān)司大駭,延之校書,預刊落=1\*GB3①以試悅。文意不屬者,索筆補之。學士丘濬重其文,屬使者善遇之。使者至,問:“悅不迎,豈有恙乎?”長吏皆銜=2\*GB3②之,曰:“無恙,自負才名不肯謁耳?!笔拐咔怖粽俨恢?,益兩使促之。悅怒曰:“始吾謂天下未有無耳者,乃今有之。與若期,三日后來,瀆=3\*GB3③則不來矣?!笔拐唔#諓?,緣濬故,不果。三日來見,長揖使者。使者怒,悅脫帽竟去。使者下階謝,乃已。所著書,頗行于世。(選自《明史》,有刪節(jié))【注】=1\*GB3①刊落:削除,刪去。=2\*GB3②銜:怨恨。=3\*GB3③瀆:輕慢。10.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實詞。(4分)=1\*GB2⑴監(jiān)司大駭,延之校書(▲)=2\*GB2⑵益兩使促之(▲)=3\*GB2⑶使者恚,欲收悅(▲)=4\*GB2⑷使者下階謝,乃已(▲)11.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2分)(▲)例句:預刊落以試悅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曹劌論戰(zhàn)》)B.策之不以其道(《馬說》)C.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D.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陳涉世家》)12.翻譯下列句子。(6分)=1\*GB2⑴悅不迎,豈有恙乎?▲=2\*GB2⑵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三峽》)▲=3\*GB2⑶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ā恫渡哒哒f》)▲13.桑悅是一個怎樣的人?請簡要概括。(3分)▲【參考答案】10.(4分)=1\*GB2⑴延:請;=2\*GB2⑵益:增加;=3\*GB2⑶恚:惱怒;=4\*GB2⑷已:停止。【評分要點及說明】各1分,若答案與參考答案是同義詞、近義詞,只要講得通,亦可。11.(2分)C?!驹u分要點及說明】原句和C項均是連詞,表目的,相當于“來”“用來”。A項,介詞,把;B項,介詞,按照;D項,介詞,因為。12.(6分)=1\*GB2⑴(2分)桑悅不來迎接,難道是生病了嗎?【評分要點及說明】反問句,“恙”需翻譯到位。=2\*GB2⑵(2分)除非正午,看不見太陽;除非半夜,看不見月亮?!驹u分要點及說明】“自非”“亭午”“曦”,需翻譯到位。=3\*GB2⑶(2分)誰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這毒蛇更厲害的呢!【評分要點及說明】句式,“孰”“甚”,需翻譯到位。13.(3分)桑悅是聰明(記憶力強)、恃才傲物的人?!驹u分要點及說明】共三點,聰明、有才、高傲(自負),每點1分。【參考譯文】常熟有個叫桑悅的人,字民懌。書看過后,就焚燒掉,說:“已經在我腹中了。”當生員時,去拜見監(jiān)司,自稱“江南才子”。監(jiān)司很吃驚,請他??瘯?,預先刪掉一些來測試桑悅。對文意不連貫的地方,桑悅取筆補上。學士丘濬看重他的文才,囑咐使者善待他。使者到了后,問:“桑悅不來迎接,難道是有病了嗎?”長吏都恨他,說:“沒有病,他自己仗恃有才氣名聲不肯拜見罷了?!笔拐吲晒倮羧フ偎粊恚优蓛扇舜叽偎?。桑悅大怒說:“起初我說天下沒有無耳朵的人,現(xiàn)在就有。與你約定時間,三天后再去,怠慢我就不去了。”使者很生氣,想逮捕桑悅,因丘濬的緣故,沒有實施。三天后,(桑悅)去見使者,對使者作長揖。使者很憤怒,桑悅脫帽后就走了。使者下臺階向他道歉,才作罷。所著的書,在世上頗為流行。(2015江蘇揚州)秦興師臨周求九鼎秦興師臨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顏率請借救于齊。至齊,謂齊王曰:“夫秦之為無道也,欲興兵臨周而求九鼎。與秦,不若歸之大國。愿大王圖之。”齊王大悅,發(fā)師救周,而秦兵罷。齊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顏率復詣齊。曰:“周賴大國之義,愿獻九鼎,不識大國何途之從而致之齊?”齊王曰:“寡人將寄徑于梁?!鳖伮试唬骸安豢伞7蛄褐加镁哦Γ淙站靡?。鼎入梁,必不出?!饼R王曰:“寡人將寄徑于楚?!睂υ唬骸安豢?,楚之君臣欲得九鼎,其日久矣。鼎入楚,必不出?!蓖踉唬骸肮讶私K何途之從而致之齊?”顏率曰:“臣竊為大王憂之?!饼R王曰:“子之數(shù)來者,猶無與耳?!鳖伮试唬骸安桓移鄞髧?,疾定所從出,敝邑遷鼎以待命?!饼R王乃止。(選自《戰(zhàn)國策》,有刪改)【注】顏率:人名。10.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實詞。(4分)(1)周君患之(▲)(2)發(fā)師救周(▲)(3)顏率復詣齊(▲)(4)子之數(shù)來者(▲)11.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2分)A.子之數(shù)來者虎見之,龐然大物也(《黔之驢》)B.寡人將寄徑于梁每假借于藏書之家(《送東陽馬生序》)C.齊王乃止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桃花源記》)D.發(fā)師救周,而秦兵罷非死即徙爾,而吾以捕蛇獨存(《捕蛇者說》)12.翻譯下列句子。(6分)(1)寡人終何途之從而致之齊?▲(2)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曹劌論戰(zhàn)》)▲(3)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晏子使楚》)▲13.“一人之辯,重于九鼎之寶”,西漢劉向在《戰(zhàn)國策》中高度評價了顏率的謀略;“此特兒童之見耳”,宋人洪邁則在《容齋隨筆》中對顏率的謀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你對顏率的行為有怎樣的評價呢?請簡述理由。(3分)【參考答案】10.

(4分)(1)以……為患,擔憂(2)軍隊(3)到(4)屢次【評分要點及說明】每個1分,提供兩個解釋的只要答出其中一個即可,看學生回答的問題是這些詞的同義詞,近義詞,只要講得通,亦可。11.

(2分)B。A項,助詞

/代詞;B項中兩個“于”解釋為“向”或“從“;C項,“于是,就”/竟然;D項,表示順接/表示轉折。12.(6分)(1)我空間從哪條路才能讓九鼎到達齊國呢?【評分要點及說明】倒裝句,“終”“致”,須翻譯到位。(2分)(2)第一次擊鼓,(他們的士兵)鼓足了勇氣;第二次(擊鼓進攻,士兵的勇氣)就減弱了;第三次(擊鼓進攻,士兵的勇氣)就耗盡了?!驹u分要點及說明】“鼓”名詞作動詞,省略句,肱翻譯到位。(2分)(3)只是葉子相似,它們的果實的味道并不相同?!驹u分要點及說明】“徒”“其”“實”須翻譯到位。(2分)13.(3分)【示例】說法一:顏率是聰明的,但他玩的是詭計。(1分)做人做事,信義為重,顏率的謀略是建立在誘惑欺騙的基礎之上。所以,它可能救得了一時之急,但終究不是長久之計。(2分)說法二:顏率是睿智的。(1分)兵不厭詐,顏率運用自己的智慧和品才,挽救了國家的尊嚴,保全了國家的利益。(1分)【評分要點及說明】能對顏率的行為作出評價,給1分;若能如“說法一”一樣,既看出計謀中聰慧的一面,但同時又進一步指出,這不是為人處世的長久之策,這樣的計謀隱藏著禍患等等,給2分。若如“說法對開”一樣,只提出諸如“兵不厭詐”的看法,給1分?!緟⒖甲g文】秦發(fā)動軍隊兵臨周索要九鼎(國寶),周君為此感到擔憂。顏率請求到齊國借兵援救。(顏率)到了齊國,對齊王說:“秦王暴虐無道,想發(fā)動軍隊兵臨周索要九鼎。(我們君臣商量),(與其把九鼎)給秦國,不如將九鼎送給貴國。希望大王考慮這件事?!饼R王非常高興,發(fā)兵援救周,秦軍撤退。齊(向周)索要九鼎,周君又為此感到擔憂。顏率又去齊國,(對齊王)說:“東依靠貴國的義舉(君臣得以平安),愿意獻上九鼎,不知貴國從哪條路把九鼎運回齊國?”齊王說:“我準備向梁借道?!鳖伮收f:“不可以(借道梁),梁的君臣想得到九鼎國寶,時間已經很久了。九鼎如果進入梁,一定無法運出?!饼R王說:“人準備向楚國借道?!保伮剩┗卮鹫f:“不可以(借道楚)。楚的君臣想得到九鼎國寶,時間已經很久了。九鼎(如果)進入楚,一定無法運出”。齊王說:“我究竟從那條路才能讓九鼎運到齊國呢?”顏率說:“我私下替大王為此事?lián)鷳n?!饼R王說:“您屢次來我齊國,還是不想(把九鼎)給我罷了!”顏率說:“不敢欺騙貴國,請(大王)趕快決定從哪條路搬運,周的君臣聽候命令遷運九鼎。”齊王于是打消了獲取九鼎的念頭。(2013江蘇揚州)書謝御史【清】吳敏樹謝御史者,吾楚湘鄉(xiāng)謝薌泉先生也。當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權焰張。有寵奴常乘和車以出,人避之,莫敢詰。先生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奴曰:“敢笞我!我乘我主車,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燒其車。曰:“此車豈復堪宰相坐耶!”九衢中,人聚觀,歡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歸。先生文章名一時,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爭奉筇屐迎。飲酒賦詩,名益高,天下之人,皆傳稱“燒車御史”。和珅誅,復官部郎以卒?!咀ⅰ烤裴椋╭ú):四通八達的道路。筇(qiǒng):竹杖。屐:登山用的鞋。

10.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實詞。(4分)(1)莫敢詰(2)命卒曳下奴(3)汝敢笞我?。?)假他事削其籍以歸11.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2分)A.有寵奴常乘和車以出卷石底以處(《小石潭記》)B.巡城遇之至之市(《鄭人買履》)C.遂焚燒其車其真無馬耶(《馬說》)D.乃遍游江浙乃不知有漢(《桃花源記》)12.翻譯句子。(6分)(1)此車豈復堪宰相坐耶?(2)山水之樂,得之心寓之酒也。(《醉翁亭記》)(3)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出師表》)13.這段文字主要記敘了什么事?表現(xiàn)謝御史的什么品格?【參考答案】10.①質問、責問②拉③用竹析打④借11.A12.①這輛車怎么能夠讓宰相乘坐呢?②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③只希望在亂世里茍且保全性命,江不想在諸侯中做官揚名。13.這段文字寫了謝御史因鞭打飛揚跋扈的和珅寵奴、焚燒和珅車輛而遭和珅報復而被削職為民的事,表現(xiàn)了謝御史不畏權貴、敢于執(zhí)法的高尚品格?!緟⒖甲g文】謝御史就是我們湖南湘鄉(xiāng)的謝薌泉先生。在乾隆末年,宰相和珅掌權,權勢很大。有一個得寵的奴仆常常乘坐和珅的車馬出門,人們都躲著他,沒有人敢質問他。謝薌泉先生擔任御史,巡查京城時遇到了他,非常生氣,命令士兵將這個奴仆從車上拖了下來,鞭打他。這個奴仆說道:“敢鞭打我!我乘坐我主子的車,你敢鞭打我!”謝先生更加憤怒,將這個奴仆痛打一頓,最后將他坐的車燒掉。謝先生說:“這輛車怎么能夠再讓宰相乘坐呢!”大街上,人們圍聚在一起觀看,歡呼道:“這真是好御史??!”和珅很恨他,借別的事情免去他的官職讓他回到家鄉(xiāng)。謝先生喜歡山水,于是遍游江浙一帶,他所到的地方,人們爭著送上竹杖和登山鞋迎接。和珅被誅殺后,他恢復郎官職務一直到去世。(2013江蘇揚州)鳴機夜課圖記(節(jié)選)[清]蔣士銓銓四齡,母日授四子書①數(shù)句??鄡河撞荒軋?zhí)筆,乃鏤竹枝為絲斷之,詰屈作波、磔②點畫,合而成字,抱銓坐膝上教之。既識,即拆去。日訓十字,明日,令銓持竹絲合所識字,無誤,乃已。至六齡,始令執(zhí)筆學書。記母教銓時,組繡紡③績之具,畢陳左右;膝置書,令銓坐膝下讀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讀,咿唔之聲,與軋軋相間。兒怠,則少加夏楚④,旋復持兒而泣曰:“兒及此不學,我何以見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擁被覆雙足,解衣以胸溫兒背,共銓朗誦之;讀倦,睡母懷,俄而母搖銓曰:“可以醒矣!”銓張目視母面,淚方縱橫落,銓亦泣。少間,復令讀;雞鳴,臥焉?!咀⑨尅竣偎淖訒骸洞髮W》、《中庸》《論語》、《孟子》。②波、磔(zhé):漢字書寫筆畫。③組繡紡:即編織結線。④夏(jiǎ)楚:用于責打的大條等。10.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4分)(1)母日授四子書數(shù)句()(2)苦兒幼不能執(zhí)筆()(3)無誤,乃已()(4)與軋軋相間()11.下列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A.抱銓坐膝上教之臣之客欲有求于臣(《鄒忌諷齊王納諫》)B.旋復持兒而泣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馬說》)C.兒怠,則少加夏楚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魚我所欲也》)D.解衣以胸溫兒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送東陽馬生序》)12.翻譯下列句子。(6分)(1)至六齡,始令執(zhí)筆學書。(2)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與朱元思書》)(3)忠之屬也??梢砸粦?zhàn)。(《曹劌論戰(zhàn)》)13.蔣母嚴于教子的做法,與孟子關于“天將降大任于是人”的觀點是相通的,你贊成這樣的做法嗎?為什么?(3分)【參考答案】10、(1)每天(2)苦于(3)停止(4)間雜11、D12、(1)到了六歲,母親才命令我拿筆學寫字。(2)像鶯鳥一樣極力追求功名刺激的人,看到(這雄奇的)山峰,就會半息熱衷于功名利祿的心。(3)這是盡可本職的一類事情,可以憑著這一條打一仗。13、贊同?!翱床磺宄笔Y母嚴于教子,正是“苦其心志”,孟子強調困境造就人才,兩者是一致的。因為往往是憂患使人成才,安樂使人走向滅亡,一個人從小要有吃苦的精神和憂患意識才能立足于社會,成就一番事業(yè)。【參考譯文】我四歲的時候,母親每天教我《四書》中幾句話??嘤谖姨?,不會拿筆,就削把竹枝成為細絲把它折斷,彎成一撇一捺一點一畫,拼成一個字,把我抱上膝蓋教我認字。一個字認識了,就把它拆掉。每天教我十個字,第二天,母親叫我拿了竹絲拼成前一天認識的字,直到沒有錯誤才停止。到六歲時,母親才叫我拿筆學寫字?;貞浤赣H教我的時候,刺繡和紡織的工具,全放在一旁,她膝上放著書,叫我坐在膝下小凳子上讀書。母親一邊手里操作,一邊嘴里教我一句句念。咿咿唔唔的讀書聲,夾著吱吱啞啞的織布聲,交錯在一起。我懈怠時,她就拿戒尺打我?guī)紫?,打后又抱著我哭泣,說:“兒啊,你這時候不肯好好學習,叫我怎么去見你父親!”到了半夜,天氣很冷,母親坐在床上,拉起被子蓋住雙腳,解開自己衣服用胸口的體溫暖我的后背,和我一起吟誦讀書;我讀得疲倦了,就在母親懷里睡著了。一會兒,母親搖搖我,說:“可以醒了!”我張開雙眼,看見母親淚流滿面,我也哭起來。歇一下,再叫我讀。直到頭遍雞叫,母親才和我一同睡覺。(2012江蘇揚州)【甲】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記》,有刪節(jié))【乙】道洲城西百余步,有小溪?!謨砂?,悉皆怪石,攲嵌盤屈①,不可名狀。清流觸石,洄懸激注。休②木異竹,垂陰相蔭③。此溪若在山野,則宜逸民退士④之所游處;在人間,則可為都邑之勝境,靜者之林亭。而置州已來,無人賞愛;徘徊溪上,為之悵然。乃疏鑿蕪穢,俾為亭宇,植松與桂,兼之香草,以裨⑤形勝。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蹄懯?,彰示來者。(元結《右溪記》,有刪節(jié))【注釋】①攲(qí)嵌盤屈:傾斜嵌疊、曲折盤旋的樣子。②休:美好。③陰:樹蔭。蔭:遮蔽。④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隱士。⑤裨(bǐ):使。10.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4分)⑴凄神寒骨()⑵悉皆怪石()⑶不可名狀()⑷為之悵然()11.下列句中加點字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A.都邑之勝境無絲竹之亂耳(劉禹錫《陋室銘》)B.以裨形勝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耳(宋濂《送東陽馬生序》)C.乃疏鑿蕪穢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司馬遷《陳涉世家》)D.以其境過清其真無馬也(韓愈《馬說》)12.翻譯下列句子。(6分)⑴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2分)。⑵此溪若在山野,則宜逸民退士之所游處。(2分)。⑶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2分)。13.【甲】【乙】兩文的作者帶我們去“小石潭”和“右溪”游覽了一番,請你向同學概括介紹“小石潭”和“右溪”的相似之處。(3分)①②③【參考答案】10.(4分)⑴使……凄涼使……感到凄涼(凄清)⑵全,都。⑶說出⑷失望,失意,惆悵11.(3分)C于是,就。A結構助詞,的/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B來/因;D它的/表推測語氣,恐怕。12.(6分)⑴(2分)那石岸的形狀像狗牙那樣相互交錯,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得分點:“犬牙”,像狗地牙齒,1分;“差互”,相互交錯,1分。)⑵(2分)這條溪水如果在荒山野外,那是很適合隱士游覽和居住的地方。(得分點:若,如果,1分;宜,適合,適宜,1分。意思對即可。)⑶(2分)因為溪在州城之右(的右邊),就命名它為“右溪”。(得分點:“為”,因為,1分;“命”,命名,1分。意思對即可。)若整體翻譯不通順,酌情扣分。13.【甲】【乙】兩文的作者帶我們去“小石潭”和“右溪”游覽了一番,請你向同學概括介紹“小石潭”和“右溪”的相似之處。(3分)①都地處荒郊,少有人來。(從【甲】文中的“寂寥無人”和【乙】文中的“無人賞愛”等語可以看出。)②都是以石為底、為岸(從【甲】文中的“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和【乙】文中的“水抵兩岸,悉皆怪石”等語可以看出。)③景色都很優(yōu)美。(從【甲】文中的“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和【乙】文中的“休木異竹,垂陰相蔭”等語可以看出。)④都能使人產生凄涼、惆悵之感。(從【甲】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愴幽邃”和【乙】文中的“徘徊溪上,為之悵然”等語可以看出。)(每寫出1點得1分,無需舉出相應的語句。得滿3分為止。意思對即可)【參考譯文】【乙】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條小溪?!拇蛑鴥砂叮哆吶且恍┢媸?,這些石頭有的傾斜嵌疊,有的盤曲回旋,無法用言語形容它們的狀態(tài)。清澈的溪流撞擊著巖石,水回旋而流,激水觸石濺起高高的浪花,激蕩傾注;岸邊美麗的樹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陰影互相掩映。這條溪水如果在空曠的山間田野,就是很適合避世隱居的人和隱士居住的;如果它在人煙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為都會城鎮(zhèn)居民游覽的勝地,喜好清凈的人休憩的園林。但是自從設置道州以來,至今也沒有人來欣賞和關愛它;我在溪水邊走來走去,為它而惋惜!于是疏通水道,開挖亂石,去除荒草雜樹,建起了亭閣,栽上了松樹、桂樹,又種植了鮮花香草,來增益它優(yōu)美的景致。因為溪水在道州城的右面,便命名為“右溪”。把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訴后來人。(2011江蘇揚州)【甲】普性深沉有岸谷,雖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齷齪循默,普剛毅果斷,未有其比。嘗奏薦某人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復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牘擲地,普顏色不變,跪而拾之以歸。他日補綴舊紙,復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宋史·趙普傳》)【乙】太祖嘗彈雀于后園,有某臣稱有急事請見。太祖亟見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詰其故,對曰:“臣以尚急于彈雀?!鄙嫌e斧柄撞其口,墜兩齒。其人徐俯拾齒置懷中。上罵曰:“汝懷齒欲訟我耶?”對曰:“臣不敢訟陛下,自當有史官書之?!鄙蠍偅n金帛慰勞之。(司馬光《涑水記聞》)1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4分)(1)卒用其人(▲)(2)太祖嘗彈雀于后園(▲)(3)上怒,詰其故(▲)(4)自當有史官書之(▲)13.下列句中加點字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A.而能以天下事為己任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B.太祖乃悟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C.普又以其人奏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D.太祖嘗彈雀于后園苛政猛于虎也14.翻譯下列各句。(6分)(1)普顏色不變,跪而拾之以歸。(2分)▲(2)臣以尚急于彈雀。(2分)▲(3)汝懷齒欲訟我耶?(2分)▲15.【甲】文中的趙普和【乙】文中的“某臣”在性格或品質上有什么共同點?請結合兩段選文的內容簡要分析。(3分)▲【參考答案】12.(1)終于、最終(2)曾、曾經(3)責問、詰問(4)寫、書寫、記、記載(各1分)13.A(3分)。A.表轉折,相當于“卻”B.才/卻、竟然C.把/因為D.在/比14.(1)趙普臉色沒有改變(或“面不改色”),跪下去(或“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來回了家(或“拾起撕碎的奏章回了家”)。(“顏色”譯為“臉色”,1分;整體翻譯順暢,1分)(2)我認為(上奏的事)比你打鳥(或“用彈弓打鳥”)的事還要急迫(或“緊急”)。(“以”后面補上省略成分,翻譯為“認為上奏的事”,1分;“尚急于彈雀”翻譯為“比你打鳥的事還要急迫”,1分)(3)你把牙齒放在懷里想要告我的狀嗎?(“懷”翻譯為“把……放在懷里”,1分;翻譯順暢,1分)15.示例一:他們遇事都鎮(zhèn)定自若(或“沉著冷靜”)(1分)。趙普在太祖盛怒而撕碎奏章時,面不改色,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來(1分);某臣在太祖因盛怒而打掉他兩顆牙齒時,慢慢地彎腰拾起牙齒放在懷里(1分)。示例二:他們都能以國事為重,不顧個人安危(1分)。趙普不顧太祖盛怒極力為國家舉薦人才(1分),某臣不顧太祖盛怒勸諫太祖不要耽于游樂,要關心國事(1分)?!緟⒖甲g文】【甲】趙普性情沉著且為人嚴肅剛正,雖然對人嫉妒刻薄,但是他能夠以天下大事作為自己的責任。宋朝初年,在宰相職位上的人,大多過分謹慎拘于小節(jié),按常規(guī)辦事,不多言語,趙普卻剛毅果斷,沒有誰能和他比的。他曾經上奏推薦某人擔任某個官職,太祖不用這個人。趙普第二天又上奏請這個人(擔任某官),太祖還是不用。第三天,趙普又把這個人(擔任某官的事)上奏太祖,太祖發(fā)怒了,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趙普臉色不變,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來回到家。趙普把撕碎的舊紙片修補連接起來,又像當初一樣上奏。太祖這才明白,終于任用了那個人。【乙】宋太祖曾經在皇宮的后園彈捕鳥雀。有個臣子說有急事求見,宋太祖急忙召見了他。(但)他上奏的卻是普通的事情。宋太祖生氣了,責問這是為什么。臣子回答說:“臣以為這些事情比彈捕鳥雀還緊急?!彼翁娓由鷼饬耍e起斧鉞撞了臣子的嘴,(臣子)被撞落了兩顆牙齒,那個人慢慢彎下腰撿起了牙齒,放在懷里。太祖罵(他)說:“你懷里揣著牙齒,想告我的狀嗎?!”(臣子)回答說:“臣沒有資格狀告陛下,然而自有負責記載歷史的官員記錄這件事?!彼翁婕群ε掠指吲d,賞賜了黃金和絲織品安慰犒勞他。(2010江蘇揚州)【甲】(鄒忌)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绷畛跸拢撼歼M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戰(zhàn)國策·齊策》)【乙】燕昭王卑身厚幣①以招賢者,往見郭隗先生……昭王曰:“寡人將誰朝②?”郭隗先生曰:“臣聞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③言于君曰:‘請求之?!仓?。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涓人對曰:‘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黄谀?,千里之馬至者三。今王誠欲致士,先從隗始。隗且見事④,況賢于隗者乎?”于是昭王為隗筑宮而師之。樂毅⑤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湊燕。(《戰(zhàn)國策·燕策》)【注】①厚幣:拿著豐厚的錢財。②誰朝:拜見誰(賓語前置)。③涓人:宮中灑掃的人。④見事:被侍奉,被重視,受重用。⑤樂毅和后面的鄒衍、居辛分別是魏、齊、趙三地的名士。12.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4分)(1)王之蔽甚矣()(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3)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4)不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13.下列句中加點字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2分)A.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有好事者船載以入B.涓人言于君曰余將告于蒞事者C.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其真無馬邪D.隗且見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1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上文中畫線的句子和課文中的有關句子。(6分)(1)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2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