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高考語文一輪復習文言文閱讀精測卷(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鐘嶸,字仲偉,潁川長社人。嶸與兄岏、弟嶼并好學,有思理。嶸,齊永明中為國子生,明《周易》,衛(wèi)軍王儉領祭酒,頗賞接之。舉本州秀才。起家王國侍郎,遷撫軍行參軍,出為安國令。永元末,除司徒行參軍。天監(jiān)初,制度雖革,而日不暇給,嶸乃言曰:“永元肇亂,坐弄天爵,勛非即戎,官以賄就。揮一金而取九列,寄片札以招六校;騎都塞市,郎將填街。服既纓組,尚為臧獲之事;職唯黃散,猶躬胥徒之役。名實淆紊,茲焉莫甚。臣愚謂軍官是素族士人,自有清貫,而因斯受爵,一宜削除,以懲僥競。若吏姓寒人聽極其門品不當因軍遂濫清級。若僑雜傖楚,應在綏附,正宜嚴斷祿力,絕其妨正,直乞虛號而已。謹竭愚忠,不恤眾口?!彪犯渡袝兄r居士何胤筑室若邪山,山發(fā)洪水,漂拔樹石,此室獨存。元簡命嶸作《瑞室頌》以旌表之,辭甚典麗?!读簳ょ妿V傳》故《詩》有六義焉,一曰興,二曰賦,三曰比。文已盡而意有余,興也;因物喻志,比也;直書其事,寓言寫物,賦也。弘斯三義,酌而用之,干之以風力,潤之以丹采,使味之者無極,聞之者動心,是詩之至也。若專用比、興,則患在意深,意深則辭躓。若但用賦體,則患在意浮,意浮則文散。嬉成流移,文無止泊,有蕪漫之累矣。若乃春風春鳥,秋月秋蟬,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諸詩者也。嘉會寄詩以親,離群托詩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漢妾辭宮;或骨橫朔野,或魂逐飛蓬;或負戈外戍,或殺氣雄邊;塞客衣單,霜閨淚盡。又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反;女有揚蛾入寵,再盼傾國。凡斯種種,感蕩心靈,非陳詩何以展其義,非長歌何以釋其情?故曰:“《詩》可以群,可以怨?!笔垢F賤易安,幽居靡悶,莫尚于詩矣。(鐘嶸《詩品》)1.下列畫框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勾畫相應位置。若吏A姓B寒C人D聽E極其F門品G不H當I因J軍K遂L濫M清級。2.下列對文中加粗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正確的一項是()A.秀才,原本指才能秀異之士,及至漢晉南北朝,秀才變成薦舉人才的科目之一。B.旌,此處指表揚,與《燕歌行》中“旌旆逶迤碣石間”的“旌”含義相同。C.《梁書》,是一部紀傳體史書,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并稱為“前四史”。D.弘,此處指弘揚、光大,與《論語》中“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弘”的含義相同。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鐘嶸上書進言的原因是,天監(jiān)初年禮制法規(guī)雖有改變,但仍然事務繁忙,每天沒有空閑時間。B.鐘嶸上表,提出僑居的人任職,應加存問安撫,嚴格控制他們的俸祿,不能只是授予虛職。C.鐘嶸認為需要斟酌使用賦比興三種手法,只用比、興手法容易文辭艱澀,只用賦容易導致蕪雜混亂。D.鐘嶸認為種種情況都可以激蕩人們的心靈,唯有通過吟詠歌誦才能抒發(fā)自己的情懷和思想。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永元肇亂,坐弄天爵,勛非即戎,官以賄就。(2)非陳詩何以展其義,非長歌何以釋其情?5.鐘嶸“有思理”的具體表現(xiàn)有哪些?請簡要概括。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材料一: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曰:“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灣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于剌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選自《孟子·梁惠王上》,有刪改)材料二:齊人伐燕,取之。諸侯將謀救燕。宣王曰:“諸侯將謀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對曰:“臣聞七十里為政于天下者,湯是也。未聞以千里畏人者也?!稌吩唬簻徽?,自葛始。天下信之,東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為后我?民望之若大早之望委霓也歸市者不止耕者不變。誅其君而吊其民,若時雨降,民大悅?!稌吩唬簭形液螅髞砥涮K?!裱嗯捌涿?,王往而征之,民以為將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若殺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毀其宗廟,遷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齊之強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動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謀于燕眾,置君而后去之,則猶可及止也?!?選自《孟子·梁惠王下》,有刪改)6.材料二中畫框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在答題卡上勾選相應位置。民望之A若大旱B之C望云霓也D歸市者E不止F耕者G不變7.下列對材料中加粗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之,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與《〈老子〉四章》“物或惡之”中“之”的意思不同。B.王道,儒家的政治主張,指以仁義治天下,與“霸道”相對。C.庠序,指古代等級最高的學校,后用來泛稱學?;蚪逃聵I(yè)。D.置,指設置、建立,與成語“置之不理”中“置”的意思不同。8.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面對梁惠王“民不加多”的疑問,孟子提出了發(fā)展生產的三條措施。他認為發(fā)展生產并使百姓安居樂業(yè)是行王道的根本。B.孟子用“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餓莩”的事實深刻地揭示了當時社會的不平等現(xiàn)象,勸國君仁愛百姓方能使百姓歸附。C.齊國攻打燕國,占領了燕國之后,卻要面對一些諸侯聯(lián)合抗齊的局面,齊宣王于是向孟子詢問破解之法,孟子提出仁政思想。D.孟子認為各國諸侯本來就害怕齊國的強大。如今齊國戰(zhàn)勝了燕國,擴大了疆土,增強了國力,因此不用擔心各國諸侯的反應。9.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2)民以為將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簞食壺漿以迎王師。10.孟子的論辯具有怎樣的藝術特點?請結合兩則材料簡要概括。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文本一:梁元帝嘗為吾說:“昔在會稽,年始十二,便已好學。時又患疥,手不得拳,膝不得屈。閑齋張葛幃避蠅獨坐,銀甌貯山陰甜酒,時復進之,以自寬痛。率意自讀史書,一日二十卷,既未師受,或不識一字,或不解一語,要自重之,不知厭倦。”帝子之尊,童稚之逸,尚能如此,況其庶士,冀以自達者哉?古人勤學,有握錐投斧,照雪聚螢,鋤則帶經,牧則編簡,亦為勤篤。梁世彭城劉綺,交州刺史勃之孫,早孤家貧,燈燭難辦,常買荻,尺寸折之,然明夜讀。殊蒙禮遇,終于金紫光祿。義陽朱詹,世居江陵,好學。家貧無資,累日不爨,乃時吞紙以實腹。寒無氈被,抱犬而臥,犬亦饑虛,起行盜食,呼之不至,哀聲動鄰,猶不廢業(yè),卒成學士,官至鎮(zhèn)南錄事參軍。齊有宦者田鵬鸞,本蠻人也。年十四五,便知好學,懷袖握書,曉夕諷誦。所居卑末,使役苦辛,時伺間隙,周章詢請。每至文林館,氣喘汗流,問書之外,不暇他語。及睹古人節(jié)義之事未嘗不感激沉吟久之后蒙賞遇賜名敬宣,位至侍中開府。(節(jié)選自《顏氏家訓·勉學》)文本二:夫讀書將以何為哉?辨其大義,以立修己治人之體也;察其微言,以善精義入神之用也。無高明之量以持其大體,無斟酌之權以審于獨知,則讀書萬卷,止以導迷,顧不如不學無術者之尚全其樸也。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志定而學乃益,未聞無志而以學為志者也。以學而游移其志,異端邪說,流俗之傳聞,淫曼之小慧,大以蝕其心思,而小以荒其日月。(節(jié)選自王夫之《論梁元帝讀書》)11.文本一畫框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勾選相應位置。及睹古人A節(jié)義B之事C未嘗不D感激沉吟久之E后蒙賞遇F賜名G敬宣12.下列對文中加粗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時又患疥”的“患”與《屈原列傳》中“惠王患之”的“患”含義不同。B.古人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稱為“陰”,可知文中“山陰”在會稽山南面。C.“卒成學士”的“卒”與《陳情表》中“保卒余年”的“卒”含義相同。D.“不暇他語”的“暇”與《種樹郭橐駝傳》中“且不得暇”的“暇”含義相同。1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本一通過梁元帝和田鵬鸞的事例告訴我們:無論身份尊卑、地位高低都應勤勉好學。B.文本一敘寫的眾多人物和《送東陽馬生序》中的宋濂,都為我們樹立了勤學苦讀的典范。C.文本一朱詹家境貧寒,衣食匱乏,饑餓至極,只能起來偷東西吃,即便這樣也沒荒廢學業(yè)。D.文本二認為異端邪說、流俗傳聞、放蕩散漫的小聰明不僅浪費讀書人時間,還腐蝕其心智。1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早孤家貧,燈燭難辦,常買荻,尺寸折之,然明夜讀。(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志定而學乃益,未聞無志而以學為志者也。15.古人讀書注重態(tài)度,也講究方法,請結合兩個文本簡要概括如何讀書。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問題。材料一:凡君國之重器,莫重于令。令重則君尊,君尊則國安;令輕則君卑,君卑則國危。故安國在乎尊君,尊君在乎行令,行令在乎嚴罰。罰嚴令行,則百吏皆恐;罰不嚴,令不行,則百吏皆喜。故明君察于治民之本,本莫要于令。為上者不明,令出雖自上,而論可與不可者在下。夫倍上令以為威,則行恣于己以為私,百吏奚不喜之有?且夫令出雖自上,而論可與不可者在下,是威下系于民也。威下系于民,而求上之毋危,不可得也。令出而留者無罪,則是教民不敬也;令出而不行者毋罪,行之者有罪,是皆教民不聽也;令出而論可與不可者在官,是威下分也;益損者毋罪,則是教民邪途也。如此,則巧佞之人,將以此成私為交;比周之人,將以此阿黨取與;貪利之人,將以此收貨聚財;懦弱之人,將以此阿貴事富便辟;伐矜之人,將以此買譽成名。故令一出示民邪途五衢而求上之毋危下之毋亂,不可得也。(節(jié)選自《管子?重令》)材料二:今不知治者,必曰:“得民之心?!泵裰侵豢捎?,猶嬰兒之心也。夫嬰兒不剔首則腹痛,不捌痤則寢益。嬰兒子不知犯其所小苦,致其所大利也。今上急耕田墾草,以厚民產也,而以上為酷;修刑重罰,以為禁邪也,而以上為嚴;征賦錢栗,以實倉庫,且以救饑饉、備軍旅也,而以上為貪;境內必知介而無私解,并力疾斗,所以禽虜也,而以上為暴。此四者,所以治安也,而民不知悅也。夫求圣通之士者,為民知之不足師用。昔禹決江、浚河,而民聚瓦石;子產開畝、樹桑,鄭人謗訾。禹利天下,子產存鄭,皆以受謗,夫民智之不足用亦明矣。(節(jié)選自《韓非子?顯學》)16.材料一中畫框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相應位置的標號涂黑。故令A一出B示C民邪D途五衢E而求上F之毋危G下H之毋亂17.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君,意思為統(tǒng)治,與《諫太宗十思疏》中的“君人者”的“君”字意義相同。B.以此,意為因此,與《賣油翁》中的“公亦以此自矜”的“以此”意義不同。C.伐矜,指自我夸耀,與《老子》中“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的“自伐”“自矜”意義不同。D.存,意為使……得以保全,與《赤壁賦》中的“舞幽壑之潛蛟”的“舞”字用法相同。18.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管子認為法令是最重要的治國手段,其強調法令的威勢與君主尊嚴、國家安全之間的密切關系,以此提醒明主應以法令治國。B.管子認為雖然法令由上層制定,但若將評定法令是否可行的權力下放,法令將難以推行,并且百官玩忽職守,君主也會陷入危險之中。C.韓非子認為治理國家時不可依靠百姓的心智,因為國家政策會損害百姓的利益而受到抵制,就如同嬰兒不能理解吃小苦會帶來好處一樣。D.韓非子說了促耕、定法、征稅、征兵四個舉措不受百姓歡迎的現(xiàn)狀,還說了大禹和子產受百姓毀謗的事實。19.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故明君察于治民之本,本莫要于令。(2)夫求圣通之士者,為民知之不足師用。20.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論證方面有何不同?請簡要概括。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GK解析:2.答案:A解析:B文中“旌”指表揚,“旌旆逶迤碣石間”的“旌”指旗幟;C項《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并稱為“前四史”;D項“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弘”含義為廣、大,這里指志向遠大。3.答案:B解析:“直乞虛號”強調只是授予虛職。4.答案:(1)永元年間開始動亂,因為隨意對待朝廷的爵位,勛位不是參加戰(zhàn)爭獲取,官依靠賄賂取得。(2)不陳述詩歌憑借什么體現(xiàn)自己的思想,不高聲吟詠憑借什么暢抒自己的情懷?解析:參考譯文:材料一:鐘嶸字仲偉,潁川郡長社縣人。鐘嶸同他的哥哥鐘岏、弟弟鐘嶼都很好學,有見識和思想。鐘嶸,齊朝永明年間為國子監(jiān)生,通曉《周易》,衛(wèi)軍王儉當時任國子監(jiān)祭酒,很欣賞他。后為本州推舉為秀才。最初任王國侍郎,遷任撫軍行參軍,出任安國縣令。永元末年,任司徒行參軍。梁天監(jiān)初年,制度雖有改革,但事務繁忙,日不暇給。鐘嶸于是上書說:“齊永元年間開始動亂,因為隨意對待朝廷的爵位,勛位不是參加戰(zhàn)爭獲取,是依靠賄賂取得。揮灑金銀就能取得九卿職位,憑藉請托信件就能躋身軍官行列,騎都尉充塞街市,中郎將滿街滿巷。身穿官員的服飾,還干著奴仆的事情;職務雖說是黃門、散騎之類,還親自承擔衙吏的差事。名實混淆,沒有比這更厲害的了。我認為軍官假如是累代士族,他家自有名望,如果只是依靠這點得到爵位,那就全都應當削除,以使那些貪求利祿之徒引為鑒戒。假如是仕宦之家,寒素出身,就應當準許他們根據(jù)自己的門第在仕途盡力,不應當空授軍中職務,致使清貴之職泛濫。假如是僑居的北方人任職,應加存問安撫,但應嚴格控制他們的俸祿,禁止他們妨礙政務,只是授予虛職而已。我只是盡心竭力,進獻自己的愚忠,不考慮眾人的議論?!备咦婷畎堰@份上書交給尚書省施行。當時有隱士何胤在若邪山筑造房室,山中發(fā)洪水,沖走了樹木,沖倒了石塊,唯獨這住室存留下來。元簡讓鐘嶸作一篇《瑞室頌》來表彰何胤,文辭很典雅華麗。材料二:所以《詩》有六義,其中第一叫興,第二叫賦,第三叫比。文辭已盡而含義未盡,就是興;借其他事物來表明自己的思想,就是比;直接描繪事物,用言辭來描摹事物情狀,就是賦。弘揚《詩》的這三種表現(xiàn)手法,斟酌情況使用它們,用風骨去增強詩的內容,用文采去潤飾詩的文辭,能使品味詩的人覺得其味無窮,聽到詩的人感情萌動,這是詩中的上乘作品。假如只用比、興手法,其毛病在于含義過于深奧,含義深奧就會使人感覺文辭艱澀。假如又只用賦這種手法,那么毛病就在于意義淺顯,意義淺顯就顯得文辭松散,因而油滑浮泛,失去控制,顯示出蕪雜混亂的毛病。至于春風春鳥,秋月秋蟬,夏云暑雨,隆冬嚴寒,這都是四季的變化使人產生感觸而寫入詩中。嘉節(jié)盛會藉詩以表達情誼,離別友朋借詩以表達愁怨。至于楚臣屈原被放逐,漢姬昭君離宮廷,有的人尸橫塞外,有的人魂逐飛蓬,有的人負戈戍邊,有的人威震邊塞,邊塞游子天寒衣單,深閨婦人思親淚盡。又有士人辭官出朝,去而不返;美女入宮受寵,傾城傾國。這種種情況,都激蕩人們的心靈,不陳述詩歌憑借什么體現(xiàn)自己的思想,不高聲吟詠憑借什么暢抒自己的情懷?所以說“《詩》可以交流大家的情感,可以表達悲愁哀怨”。要使處在窘迫貧賤之中的人安定,要使孤寂幽居的人沒有煩悶,沒有什么東西比詩更能起到這種作用了。5.答案:(1)指出動亂原因是官員冗雜、名實混淆,提出區(qū)分士族、寒門、僑居之人做官區(qū)別的措施。(2)提出弘揚《詩》的賦比興的表現(xiàn)手法,綜合使用。(3)舉例論證詩歌的作用。思理即見識思想才思,文中鐘嶸思理體現(xiàn)在上書改革的舉措和對詩的論說中。解析:6.答案:ADF解析:(原文標點)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歸市者不止,耕者不變。7.答案:C解析:“指古代等級最高的學校”錯誤,庠序指古代地方的學校。8.答案:D解析:“因此不用擔心各國諸侯的反應”錯誤,原文是說“天下本來就害怕齊國的強大,現(xiàn)在齊國擴大了一倍的土地卻不施行仁政,這就使得天下的諸侯要出兵攻打您了”。9.答案:(1)雞、豬、狗的畜養(yǎng),不要錯過時節(jié),上了七十歲的人就可以經常吃到肉食了。(2)百姓都認為您會把他們從水深火熱中拯救出來,所以用竹筐盛了飯,用瓦壺裝了水漿來迎接大王的軍隊。解析:(1)“彘”譯為“豬”;“畜”譯為“畜養(yǎng)”;“失”譯為“錯過”。(2)“以為”譯為“認為”;“拯己于水火之中”,狀語后置句;“簞食壺漿”譯為“用竹筐盛了飯,用瓦壺裝了水漿”?!緟⒖甲g文】材料一:梁惠王說:“我對于國家,很盡心竭力的吧!看看鄰國的君主主辦政事,沒有像我這樣盡心盡力的。鄰國的百姓并不見減少,我的百姓不見增多,這是為什么呢?”孟子說:“只要不違背農時,那糧食就吃不完;密孔的漁網(wǎng)不入池塘,那魚鱉水產就吃不完;砍伐林木有定時,那木材便用不盡。糧食和魚類吃不完,木材用不盡,這樣便使老百姓能夠養(yǎng)活家小,葬送死者而無遺憾了。老百姓養(yǎng)生喪死沒有缺憾,這正是王道的開始。在五畝大的住宅旁,種上桑樹,上了五十歲的人就可以穿上絲綢衣服了;雞、豬、狗的畜養(yǎng),不要錯過時節(jié),上了七十歲的人就可以經常吃到肉食了;一家一戶所種的百畝田地,不誤農時得到耕種,數(shù)口之家就不會鬧災荒了;注重鄉(xiāng)校的教育,強調孝敬長輩的道理,頭發(fā)花白的老人不會在路上背著或者頂著東西了。年滿七十歲的人能穿上絲綢衣服,吃上魚肉,老百姓不缺衣少食,做到了這些而不稱王于天下的,是絕不會有的。豬狗吃的是人吃的食物而不知道制止,路上出現(xiàn)餓死的人而不知道打開糧倉(賑濟饑民),百姓死了,就說:‘殺死人的不是我,是因為年歲不好?!@種說法與拿刀把人殺死后,說‘殺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歸罪于年成,這樣天下的百姓便會涌向您這兒來了?!辈牧隙糊R人攻打燕國,吞并了它。各國諸侯謀劃著救助燕國。宣王說:“有很多諸侯將要謀劃攻打我,該怎么對付他們呢?”孟子回答道:“我聽說憑七十里見方的土地就統(tǒng)一天下的,商湯就是這樣。沒有聽說憑著千里見方的土地還怕別人的?!渡袝飞险f:‘商湯的征伐,從葛國開始?!煜碌娜硕夹湃紊虦驏|征伐,西夷就埋怨;向南征伐,北狄就埋怨,(他們埋怨)說:‘為什么(不先征伐我們這里,而要)把我們放到后頭呢?’人民盼望他,如同大旱時節(jié)盼望烏云虹霓一樣。(商湯的軍隊到了一地,)趕集市的照常做買賣,種田的照常干農活。殺了那里的暴君,慰問那里的百姓,像是及時雨從天而降,百姓非常高興?!渡袝飞?又)說:‘等待我們的君王,君王來了,我們就得到新生?!F(xiàn)在,燕王虐待百姓,大王去征伐他,百姓都認為您會把他們從水深火熱中拯救出來,所以用竹筐盛了飯,用瓦壺裝了水漿來迎接大王的軍隊。如果您殺戮他們的父兄,囚禁他們的子弟,毀壞他們的宗廟,搬走他們國家的寶器,那怎么行呢?天下本來就害怕齊國的強大,現(xiàn)在齊國擴大了一倍的土地卻不施行仁政,這就使得天下的諸侯要出兵攻打您了。大王趕快發(fā)布命令,把被抓的老人孩子遣送回去,停止搬運燕國的寶器,同燕國人商量,選立一個新國君,然后撤離燕國,那么還來得及阻止(各國動兵)?!?0.答案:①運用比喻說理,形象生動,富有說服力。②運用排比和對偶句式,加強文章的節(jié)奏感,增強了論辯的力量。解析:11.答案:CEF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當他從書中看到古人講氣節(jié)、重義氣的事,沒有不激動沉吟良久的。后來他得到賞識和禮遇,被賜名為敬宣?!肮湃斯?jié)義之事”為“睹”的賓語,兩者構成動賓結構,語義完整,應在C處斷開;“久之”指良久,修飾“激動沉吟”,表示激動沉吟時間很長,應在E處斷開;“賞遇”為“蒙”的賓語,語義完整;且后面的“賜名敬宣”為動賓結構,句意完整,應在F處斷開。故應在CEF三處斷句。12.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文言詞語的含義及常見的文化常識的能力。A.正確?;疾 ⑸?。/擔憂、憂慮。句意:當時我身患疥瘡。/秦惠王對此擔憂。B.“古人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稱為‘陰’”說法錯誤。山南水北為陽,因此山陰應在會稽山北部。C.正確。兩句中的“卒”都為終、最終。句意:最終成為飽學之士。/保全她的終生。D.正確。“暇”都為空閑、閑暇。句意:沒有空閑講其他的話。/尚且不得空閑。故選B。13.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C.“只能起來偷東西吃”錯誤,根據(jù)原文“犬亦饑虛,起行盜食”可知,起來偷東西吃的是狗。故選C。14.答案:(1)(劉綺)早年父親去世家境貧寒,難以置辦燈燭,經常買回荻草,按一定尺寸折斷,點燃后在夜里照明讀書。(2)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求學”志向堅定了,學習才能更好/精進,從未聽說過沒有志向卻能把求學當作志向的人。解析:參考譯文:文本一:梁元帝曾經對我說:“從前在會稽郡時,我才十二歲,就已經喜歡學習了。當時我身患疥瘡,手不能握拳,膝不能彎曲。我在閑齋中掛上葛布制成的帷帳來遮擋蚊蠅,獨自坐在帳中,身邊的銀盆內裝著山陰產的甜酒,不時喝上幾口,來減輕自己的疼痛。我隨意讀一些史書,一天讀二十卷,既然沒有老師傳授,有時不認識某字,有時不理解某句話,就需要自己反復思考,不知道厭倦。”梁元帝以帝王之子的尊貴身份,以孩童的閑逸,尚且能夠如此用功,何況那些希望通過學習謀求仕途顯達的讀書人呢?古代的人勤奮好學,有用錐子刺大腿的,有投斧頭的,有映著雪光讀書的,有收聚螢火蟲照明苦讀的,有在田間勞作時就帶上經書的,有放牧時將蒲草編成簡寫字的,也是非常勤奮。梁代彭城人劉綺,是交州刺史劉勃的孫子,早年父親去世家境貧寒,難以置辦燈燭,經常買回荻草,按一定尺寸折斷,點燃后在夜里照明讀書。很受器重,最后官至金紫光祿大夫。義陽人朱詹,世代住在江陵,愛好學習。(朱詹)家境貧困缺乏資財,接連多日不能生火做飯,于是常常吞食廢紙來填飽肚子。天冷沒有被子,就抱著狗取暖睡覺,狗也饑餓虛弱,起來跑到外面偷食吃,朱詹叫它也不回來,悲哀的呼聲驚動了鄰居,尚且不荒廢學業(yè),最終成為飽學之士,官做到鎮(zhèn)南錄事參軍。北齊有位太監(jiān)叫田鵬鸞,本是少數(shù)民族。十四五歲,就知道好學,隨身帶著書,早晚誦讀。他的地位十分低下,工作也很辛苦,經常等候空閑時候,想盡辦法詢問求教。他每次到文林館,都氣喘汗流,除了詢問書中不懂的地方,沒有空閑講其他的話。當他從書中看到古人講氣節(jié)、重義氣的事,沒有不激動沉吟良久的。后來他得到賞識和禮遇,被賜名為敬宣,職位到了侍中開府。文本二:那么應該怎么讀書呢?辨明書中的大道理,來確立修養(yǎng)自身治理百姓的根本;觀察書中隱微精義的言論,以達到善于精通事理、心領神會運用自如的地步。如果沒有高明的氣度來掌握書本的旨意,沒有取舍的標準來慎重地獨立思考,那么讀書萬卷,只是導致更迷茫,倒不如不學無術的人還能保全他的純樸??鬃诱f:“我十五歲立志求學?!敝鞠驁远耍瑢W習才能精進,從未聽說過沒有志向卻能把求學當作志向的人。(如果)因為所學到的東西而改變自己的志向,(那么)異端邪說,粗俗的傳說,放蕩散漫的小聰明,從大的方面會腐蝕他的心智,從小的方面來說會則荒廢他的時間。15.答案:①勤勉刻苦/勤學苦讀;②辨明書中的大道理;③觀察書中隱微精深的言論;④學會取舍,獨立堅定的求學志向。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本內容概括的能力。根據(jù)文本一中梁元帝、劉綺、朱詹、田鵬鸞等人求學的事例,可概括出勤勉刻苦,核心詞為“勤”“苦”;根據(jù)文本二中“辨其大義,以立修已治人之體也;察其微言,以善精義入神之用也”概括出要辨明書中的大道理及觀察書中隱微精深的言論;根據(jù)“無高明之量以持其大體,無斟酌之權以審于獨知”可概括出要學會取舍,獨立思考;從“志定而學乃益”中概括出要有堅定的求學志向。16.答案:BEG解析:“出”為動詞,其主語為“令”,“示”也是動詞,賓語為“民”,故“出”“示”之間應斷開,即B處應斷開;“邪途”指邪路,“五衢”作定語修飾“邪途”,故D處不斷,E處應斷開;“上之毋?!薄跋轮銇y”結構相同,都作“求”的賓語,其間應斷開,故G處應斷開。17.答案:C解析:“意義不同”錯,應為意思相同。B項,“公亦以此自矜”的“以此”指憑借這種本領。D項,兩者都是動詞的使動用法。18.答案:C解析:“因為國家政策會損害百姓的利益”錯,由材料二中的“此四者,所以治安也,而民不知悅也”可知,并不是國家政策會損害百姓利益,而是百姓不知道這樣做是為了治國安民。19.答案:(1)因此英明的君主明察到治民的根本沒有比法令更重要的。(2)(君主)尋求圣明通達的人,是因為民眾的心智是不能效法和采用的。解析:20.答案:①材料一開門見山提出觀點,然后采用正反對比的說理方法論證觀點;②材料二首先駁斥錯誤觀點,然后提出觀點,并采用類比論證、舉例論證的方法論證觀點。解析:材料一開門見山提出觀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除數(shù)是整數(shù)的小數(shù)除法(二) 西師大版
-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 第1課時 東西南北 北師大版
- 三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學設計-1.6集郵北師大版
- 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7.2 圖形與位置 ∣蘇教版
-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5.5 求簡單的經過時間丨蘇教版
- 2025年房地產經紀公司補充協(xié)議反饋 副本
- 2025年學習雷鋒精神62周年主題活動實施方案 (3份)
- 湖南省2024年普通高等學?!緦凇空猩荚嚒編煼额悺繉I(yè)【綜合知識】試題及答案
- 3-乘法-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單元測試卷(含答案)
- 《晚春》歷年中考古詩欣賞試題匯編(截至2023年)
- 船模航模車模社團教案
- 幼兒園小班學情分析案例及分析
- 2024年社區(qū)工作者考試題庫及答案
- 無人機紅外技術培訓
- 2024中考英語1500詞匯默寫匯總表練習(含答案)
- 麥琪的禮物全面英文詳細介紹
- 銀行前端工作總結
- 初中數(shù)學代數(shù)式
- 數(shù)字資產培訓課件
- 2023年山東棗莊滕州市魯南高科技化工園區(qū)管理委員會招聘10人筆試參考題庫(共500題)答案詳解版
- 制程無有害物質識別及風險評估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