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單元民族關系與國家關系第12課近代西方民族國家與國際法的發(fā)展
1.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國家的形成情況。2.了解國際法的發(fā)展。學習目標1.從時空觀念角度了解16—19世紀西方國家從專制王權國家發(fā)展為民族國家的過程。2.從史料實證角度了解17世紀近代國際法的形成、外交制度的建立等史實。3.了解近代以來西方國際法和外交制度的演進歷程,從歷史解釋角度認識國際法和外交制度的特點及影響。學科素養(yǎng)一、近代西方民族國家的產生1.專制王權國家形成(1)背景①15世紀前后,西歐國家的封建割據勢力遭到削弱,中央集權得到加強。②__________運動沉重打擊了教會勢力,強化了各國的世俗權力,國家和民族認同觀念日益顯現。宗教改革(2)表現①1534年,英國通過____________,宣布國王是英國教會的首腦,擺脫羅馬教廷的控制,建立起國王的專制統(tǒng)治。②___________統(tǒng)治時期,法國王權達到頂峰。③歐洲國家紛紛成為專制王權國家。(3)特點:國家的版圖常常因為國王的婚姻或繼承關系發(fā)生改變。《至尊法案》
路易十四2.民族國家建立(1)背景①13世紀,英語開始成為英國人廣泛使用的語言;16世紀,法語成為法國的官方語言。對民族語言的重視強化了民族認同,促進了民族國家的形成。②法國大革命及拿破侖戰(zhàn)爭,不僅傳播了自由平等思想,還促進了歐洲各國民族意識的覺醒。(2)表現①歐洲各專制王權國家逐漸變?yōu)榫哂歇毩⒅鳈嗟拿褡鍑?。②這些民族國家有的由單一民族組成,更多的則是包括了多個民族。二、國際法的形成與外交制度的建立1.國際法的形成(1)背景①隨著國家主權意識的加強,各國都強調__________至上,國家之間的利益紛爭加劇。②人們希望通過建立一定的__________來處理國家之間的關系,減少武力沖突。國家利益法律制度(2)過程①荷蘭人__________在1625年出版的《戰(zhàn)爭與和平法》一書中提出君主應該制定條約并接受約束,確定了國際法的主體是_________,奠定了國際法的基礎。②1618年,德意志的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之間爆發(fā)戰(zhàn)爭,歐洲各國紛紛卷入其中。1648年,交戰(zhàn)各方簽訂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結束了歐洲的混戰(zhàn)局面,確立了國際關系中格勞秀斯主權國家《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的國家領土、主權與獨立等原則,開創(chuàng)了用_________和通過談判達成協(xié)議的形式解決國際爭端、結束國際戰(zhàn)爭的先例,確認了締約國必須遵守條約、各締約國可以對違約國集體制裁的_____________基本原則。國際會議國際法2.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1)基礎:17世紀時,歐洲國家的君主們不再滿足僅僅派遣臨時使者與他國保持聯(lián)系,而是派遣常駐外交使節(jié)和外交使團。(2)意義:____________的建立和國際法的形成為國際關系確立了一些規(guī)則,為用和平方式解決國與國之間的爭端、減少戰(zhàn)爭行為開辟了新的途徑。外交制度3.維也納體系(1)含義:1815年,歐洲各國在維也納會議及此后簽訂了一系列條約,建立起以大國協(xié)調、_________為特征的國際關系體系。(2)影響①積極:外交制度進一步發(fā)展,________的應用范圍也逐漸從歐洲擴大到美洲、亞洲等其他許多地方。歐洲均勢國際法
②局限:西方各國在國際法應用中實行________標準,為了謀取利益經常違反國際法,導致國際沖突不斷,最終引發(fā)了_________________。雙重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三、20世紀國際法的發(fā)展1.一戰(zhàn)后國際法的發(fā)展(1)嚴重破壞: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使國際法遭到嚴重破壞。(2)新的階段:十月革命后,蘇俄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的原則,宣布侵略戰(zhàn)爭為反人類罪,為國際法開辟了新的發(fā)展階段。不兼并不賠償
(3)發(fā)展①表現:戰(zhàn)勝國建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由主權國家參加的政治性國際組織——__________;1928年8月,美、法等國簽訂《非戰(zhàn)公約》,宣布廢棄以______作為實行國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決國際爭端。②評價:國聯(lián)被英國和法國控制,缺乏普遍性和權威性。它規(guī)定了形成決議的“________”原則,使之難以履行制止戰(zhàn)爭、維護世界和平的國際責任。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國際聯(lián)盟戰(zhàn)爭全體一致2.二戰(zhàn)后國際法的發(fā)展(1)極大破壞: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后,法西斯國家的侵略活動使國際法再次遭到極大破壞。(2)發(fā)展①______________確定了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和制裁侵略的機制,并賦予安理會制裁的權力,確定了____________原則,集體安全體制進一步完善?!堵?lián)合國憲章》“大國一致”②新的民族國家紛紛獨立,各類__________數量激增,推動了國際法的發(fā)展。③國際法的領域大大擴展,頒布了一系列具有國際法性質的公約或宣言。(3)評價:對__________與發(fā)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但是,一些大國為了一己私利,不惜退出國際條約,甚至不經聯(lián)合國授權就進行制裁或發(fā)動戰(zhàn)爭,嚴重威脅著世界和平。國際組織世界和平[特別提醒]近代歐洲國家形態(tài)發(fā)生的變化近代歐洲國家經歷了從神權國家到專制王權國家再到民族國家的發(fā)展過程。[歸納總結]宗教改革的實質宗教改革是歐洲16世紀興起的一次改革運動,其實質是資產階級反對宗教對其發(fā)展的阻礙而發(fā)動的一場大規(guī)模反封建的社會政治運動。從羅馬教廷出售贖罪券開始爆發(fā)到英國國王亨利八世改革國教而到達高潮,在歐洲歷史上產生了重大影響,是歐洲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必然結果,也為其進一步發(fā)展奠定了基礎。[概念闡釋]三十年戰(zhàn)爭三十年戰(zhàn)爭(1618—1648年),是由神圣羅馬帝國的內戰(zhàn)演變而成的一次大規(guī)模的歐洲國家混戰(zhàn),也是歷史上第一次全歐洲大戰(zhàn)。這場戰(zhàn)爭是歐洲各國爭奪利益、樹立霸權的矛盾以及宗教糾紛激化的產物。戰(zhàn)爭以哈布斯堡王朝戰(zhàn)敗并簽訂《威斯特伐利亞和約》而宣告結束。[誤區(qū)警示]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和維也納體系的目的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基本上確定了民族國家的原則;維也納體系是歷史的反動,違反了民族國家的原則。但二者都是以維護歐洲封建制度為根本目的。[概念闡釋]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戰(zhàn)勝國在全球范圍內確立的國際關系和世界秩序。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帝國主義國家通過巴黎和會確立了凡爾賽體系,通過華盛頓會議確立了華盛頓體系,即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拓展延伸]二戰(zhàn)后的世界格局及其作用①格局:二戰(zhàn)后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雅爾塔體系。②作用:雅爾塔體系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世界秩序的穩(wěn)定和國際法的發(fā)展,聯(lián)合國、國際法院等國際組織的出現是其重要體現。研習1近代西方民族國家的產生[合作討論]
材料一歷史發(fā)展有著其不以人類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guī)律,這種規(guī)律就是以經濟為命脈推動歷史進步的規(guī)律。拿歐洲來說,是經濟活動使得四分五裂的地中海構成一個整體,而不同的政治、文化又使得地中海各國各有特色,形成彼此差異的集團。各個集團之間文化的不同造成了彼此的差異,而經濟活動中的“為各自牟利”又進一步促進了各集團的團結,使他們形成共同利益的團體,進而發(fā)展為國家利益至上,最終形成民族國家。新航路開辟給了資本主義萌芽足夠的生長空間,正是新航路開辟帶來的這一連串連鎖反應,促進了民族國家的最終形成,也為現代化打開了大門。材料二宗教改革運動極大地打擊了羅馬教會的神學權威,否定了羅馬天主教會對各個國家的教會的控制,從而使歐洲各個國家能建立民族性的宗教信仰體系。宗教改革運動的領導者普遍受到文藝復興的思潮的影響,因此在宗教改革運動中,他們也極力倡導對人本身的重視,這就有利于在歐洲中世紀中的“臣民”向近代民族國家的“國民”的轉變。民族國家建立的前提是民族主義的發(fā)展,而歐洲各地發(fā)生的宗教改革運動不同程度上培育了世俗民族精神,大大加速了天主教大世界解體的進程。(1)根據材料一,分析新航路開辟對近代歐洲民族國家形成產生怎樣的影響?促使歐洲出現利益共同體,形成國家利益至上觀念,最終形成近代民族國家。(2)宗教改革運動對民族國家形成有哪些推動作用?[先試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立了民族性的宗教體系;形成了近代民族國家的國民觀念;培育了世俗民族精神。[史論背誦]
近代西方民族國家形成的因素及其作用(1)因素①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為西歐的崛起奠定了最重要的經濟基礎。②文藝復興為歐洲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奠定了思想基礎,促進了歐洲的思想解放。作為一種新生的制度的誕生,它要遠遠優(yōu)越于老的落后的封建制度。③對西歐的崛起起到關鍵作用的是首先開始了第一次工業(yè)革命,資本主義的發(fā)展使工業(yè)革命的出現成為可能,整個工業(yè)革命的完成改變了世界的整個格局。(2)作用①沖擊了中世紀神權一統(tǒng)的局面,為現代民族國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礎。②為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和資產階級力量的壯大創(chuàng)造了條件,促進了傳統(tǒng)社會向現代社會的過渡。③民族國家成了歐洲政治的基礎,啟動了現代世界和現代國際關系形成的進程。[鞏固練習]
1.16世紀,歐洲新建了許多大學:在德國,路德派建立了馬爾堡大學、耶拿大學、柯尼斯堡大學等;在瑞士,加爾文派創(chuàng)建了日內瓦學院等。這些大學以國內學生和本民族語言為主。這一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是當時歐洲(
)A.教育擺脫宗教束縛B.商品經濟的發(fā)展C.民族國家的興起D.封建王權的強化C
解析:根據材料可知,歐洲宗教改革之后民族國家興起,從而推動本國大學的建立,故選C項。材料中的大學由新教所創(chuàng)立,所以教育不可能擺脫宗教的束縛,排除A項;商品經濟的發(fā)展與諸多新大學的成立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排除B項;在16世紀,歐洲有些國家沒有實行君主制,排除D項。2.“無需羅馬教廷特權,(本地)教會對上帝的信條擁有定義的權力。國王為教會最高首腦,有責任促進基督教信仰的虔誠,有責任維持王國的和平與統(tǒng)一安寧?!痹摬牧铣鲎?
)A.《九十五條論綱》 B.《基督教原理》C.《大憲章》 D.《至尊法案》D解析:《九十五條論綱》是馬丁·路德在德意志掀起宗教改革的開端,主要是揭露教會兜售贖罪券的罪行,與題干主旨不符,A項錯誤;《基督教原理》是加爾文的作品,主要介紹他的預定論和進一步發(fā)揮“因信稱義”,與題干主旨不符,B項錯誤;《大憲章》俗稱《自由大憲章》,是1215年英格蘭的國王和貴族之間的一個協(xié)議,是對國王專制權力的限制,與題干主旨不符,C項錯誤;1534年《至尊法案》的通過,使英王代替教皇成為英國教會的最高首領,同時英王也以此確立世俗事務之外對精神生活的權威,故選D項。研習2國際法的形成和發(fā)展與外交制度的建立[合作討論]
材料一承認新教和舊教享有同等的權力,打破了羅馬教皇神權統(tǒng)治下的世界主權論。威斯特伐利亞和會承認了德意志各諸侯國的主權,也就確認了荷蘭和瑞士的獨立國地位。這就表明主權國家開始取代羅馬教皇為中心的統(tǒng)治西歐國家的神權,成為歐洲國際關系的主體。和約劃定了歐洲大陸各國的國界,承認了國家的獨立和主權,表明國家主權、國家領土和國家獨立等原則已確立為國際關系中應遵守的準則。這些原則也成為近代國際法的主要內容。材料二在西歐,常駐外交代表機關到15世紀才偶爾出現,到此(威斯特伐利亞和會)形成了制度化,并且在歐洲開始普遍實行。(1)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威斯特伐利亞和會對近代歐洲國際法的發(fā)展有何作用?確立了國際關系中的國家領土、主權與獨立等原則,豐富了國際法的內容。(2)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威斯特伐利亞和會對外交制度的建立有何作用?促使近代歐洲常駐外交代表機構的制度形成。(3)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威斯特伐利亞和會對國際關系體系的形成起到什么作用?
[先試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奠定了以主權國家為主體的西歐國際關系的基礎,標志著近代國際關系體系的形成。[史論背誦]
國際聯(lián)盟和聯(lián)合國對國際法發(fā)展作用的異同(1)相同點①兩者都宣稱其宗旨是維護國際和平與發(fā)展,有利于國際法的發(fā)展。②都是普遍性的國際組織,有助于國際法實施范圍的擴大。③都具有明顯的大國強權色彩,干擾了國際法的實施。(2)不同點①國聯(lián)強調“全體一致”原則,不利于國際法的實施;聯(lián)合國強調“大國一致”原則,有助于國際法的實施。②聯(lián)合國較之國聯(lián)更具有普遍性,因此,聯(lián)合國對國際法在更大范圍內實施具有更大作用。③聯(lián)合國較之國聯(lián)在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上作用突出,更能推動國際法的發(fā)展。[鞏固練習]
1.“二戰(zhàn)后成立的聯(lián)合國吸取了國際聯(lián)盟的教訓,在國際聯(lián)盟基礎上對聯(lián)合國的組織機構進行了調整……使聯(lián)合國具有了一定的行動能力?!薄笆孤?lián)合國具有了一定的行動能力”是由于(
)A.會員國采取了“全體一致”的原則B.實行民族自決原則C.安理會實行“大國一致”原則D.實行集體防御原則C解析:由于“大國一致”原則的實施,所以個別國家操縱聯(lián)合國的可能性變小,因而“聯(lián)合國具有了一定的行動能力”,故選C項;“全體一致”的原則、民族自決原則、集體防御原則皆不屬于聯(lián)合國原則,排除A、B、D三項。2.以下關于國際聯(lián)盟和聯(lián)合國的表述,正確的是(
)A.都是帝國主義戰(zhàn)爭的產物B.總部都設在美國C.都曾經受到大國操縱D.都一貫致力于維護世界和平C解析:國際聯(lián)盟與聯(lián)合國分別是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產物,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是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所以A項錯誤;聯(lián)合國總部設在美國紐約,但國際聯(lián)盟總部設在日內瓦,所以B項錯誤;國際聯(lián)盟維護的是一戰(zhàn)后帝國主義統(tǒng)治世界的秩序,不是維護世界和平,而聯(lián)合國在成立之初由美國操縱,也不是維護世界和平,故排除D項;國際聯(lián)盟被英法控制,而聯(lián)合國在成立之初被美國控制,故C項正確。[知識導圖]
課堂小結[要點記憶]
1.16—19世紀西方國家從專制王權國家發(fā)展為民族國家。英、法兩國先后通過資產階級革命成為民族國家。2.17—19世紀近代國際法形成并得到發(fā)展,外交制度也逐漸建立起來。3.國際法經歷了奠基(格勞秀斯1625年出版的《戰(zhàn)爭與和平法》)、破壞(兩次世界大戰(zhàn))、發(fā)展(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4.外交制度經歷了建立(17世紀)、發(fā)展(1815年維也納體系的建立)。一、選擇題1.著名思想家但丁(1265—1321)強烈主張通過政教分離實現意大利的統(tǒng)一與繁榮。馬爾西略(約1275—1342)更加系統(tǒng)地論證了世俗政權對教權的獨立性,并主張俗權至高無上。這反映了(
)A.文藝復興時期對民主的追求B.宗教改革家強調“教權高于王權”C.世俗統(tǒng)治者對權力的渴望D.人文主義者要求建立主權民族國家D解析:材料中并沒有對民主追求的任何提及,故A項排除;材料中的但丁和馬爾西略不是宗教改革家,兩人所倡導的都是“王權高于教權”而非“教權高于王權”,故B項排除;材料論及的是政教分離及世俗政權對教權的獨立性,與“世俗統(tǒng)治者對權力的渴望”不符,故C項排除;材料論及的是政教分離及世俗政權對教權的獨立性,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其實質是要建立主權民族國家,D項符合題意。2.馬丁·路德認為:政府必須掌握在世俗統(tǒng)治者手里,家庭必須對政府負責,人世間的教會作為一種世俗組織,也要歸世俗政府管理。這一觀點(
)A.否定了神學對人們的精神控制B.有利于加強世俗君主的權力C.使德意志建立起統(tǒng)一的國家D.得到歐洲貴族的普遍支持B解析:根據材料“人世間的教會作為一種世俗組織”,結合所學可知,馬丁·路德并未否定神學統(tǒng)治,A項錯誤;根據材料“政府必須掌握在世俗統(tǒng)治者手里”“家庭必須對政府負責”“人世間的教會作為一種世俗組織,也要歸世俗政府管理”可知,材料強調世俗君主的權威,故B項正確;德意志帝國的建立,與材料時間不符,C項錯誤;“歐洲貴族的普遍支持”表述過于絕對,D項錯誤。3.(2021遼寧丹東高二模擬)英國都鐸王朝的三位君主:亨利八世、愛德華六世、伊麗莎白一世,那么固執(zhí)地推行發(fā)起反對教皇控制的宗教改革運動,就是因為他們渴望擺脫羅馬教廷的羈絆,使英格蘭民族走上真正的獨立道路?!懊褡甯星榧ぐl(fā)了這場運動,而獨立是其目的”。這反映出英國(
)A.近代民族意識已經覺醒B.宗教信仰意識的淡薄C.天主教統(tǒng)治地位已喪失D.資產階級革命的興起A解析:據材料“就是因為他們渴望擺脫羅馬教廷的羈絆,使英格蘭民族走上真正的獨立道路”“民族感情激發(fā)了這場運動,而獨立是其目的”可知,英國世俗君主致力于打破宗教束縛,建立民族國家,體現民族意識覺醒,故選A項;基督教宗教信仰在中世紀的歐洲居于思想統(tǒng)治地位,排除B、C兩項;資產階級革命在英國興起于17世紀,排除D項。4.“它結束了歐洲長期混戰(zhàn)局面,確定了教皇和羅馬皇帝的失敗,在法律上確認主權國家的成立,從而確立了歐洲新的政治制度?!瓘倪@種意義上講,可以說是近代成文國際法發(fā)展的起點?!辈牧现械摹八睉?
)A.《至尊法案》B.《威斯特伐利亞和約》C.《戰(zhàn)爭與和平法》D.維也納會議B解析:根據材料“結束了歐洲長期混戰(zhàn)局面,確定了教皇和羅馬皇帝的失敗”等,可知是《威斯特伐利亞和約》,這部法案結束了歐洲混戰(zhàn)局面,確立了國際關系中的國家領土、主權與獨立等原則,開創(chuàng)了用國際會議和通過談判達成協(xié)議的形式解決國際爭端、結束國際戰(zhàn)爭的先例,故選B項。5.20世紀90年代以來,一些大國為一己私利,不惜退出國際條約,甚至不經聯(lián)合國授權就進行制裁或發(fā)動戰(zhàn)爭,嚴重威脅著國際和平。這說明(
)A.國際司法制度亟待建立B.聯(lián)合國的運作規(guī)則發(fā)生變化C.多極化趨勢發(fā)生逆轉D.國際法的實施存在著局限性D解析:材料說明一些大國不遵守國際法,故選D項。材料所述現象不是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人教A版高一(下)數學必修第二冊6.1平面向量的概念【教學設計】
-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2.1 軸對稱再認識(一)|北師大版
- 2025年外國游戲大陸推廣代理合同韓文版
- (高清版)DB45∕T 477-2022 綠色食品 黑木耳生產技術規(guī)程
- 《第2課電視與生活 1 電視百寶箱》(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四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活動安徽大學版
- 2025年海南工商職業(yè)學院單招職業(yè)傾向性測試題庫學生專用
- 第3課 建造塔臺(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六年級下冊科學 教科版
- 2025年度個人單位間借款擔保合同
- 產業(yè)園區(qū)室內外裝修合同
- 2025年度商鋪房屋租賃與智能管理系統(tǒng)合作協(xié)議
- 注塑一線工資考核方案
- 工程質量回訪記錄
- GB/T 18268.1-2010測量、控制和實驗室用的電設備電磁兼容性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
- 第三節(jié)對化學武器的防護
-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第六章《圓周運動》課后練習(有答案解析)
- 施工進度計劃-報審表本
- 基于單片機的老人跌倒報警裝置獲獎科研報告
- 呼吸機及管路的管理課件
- 維修質量檢驗制度
- 統(tǒng)計學主要計算公式21098
- 品質控制計劃(QC工程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