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十二章課件高二語文上學期輕松資源(選必上冊)1_第1頁
《論語》十二章課件高二語文上學期輕松資源(選必上冊)1_第2頁
《論語》十二章課件高二語文上學期輕松資源(選必上冊)1_第3頁
《論語》十二章課件高二語文上學期輕松資源(選必上冊)1_第4頁
《論語》十二章課件高二語文上學期輕松資源(選必上冊)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論語》十二章——君子養(yǎng)成計劃“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薄皩W而不厭,誨人不倦?!薄皩W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些耳熟能詳?shù)恼Z句,時時在我們的耳畔響起,叩擊我們的心扉。在孔子學說和言論的教誨下,我們不斷地成長、前行。素養(yǎng)目標1.了解孔子及《論語》的常識。2.積累重點文言字詞,理解文章內容。3.體會孔子的學、仁等學說的基本內涵,并思考其現(xiàn)代意義。一、了解作者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市東南)人??鬃邮俏覈糯乃枷爰?、教育家、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相傳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帶領弟子周游列國14年??鬃舆€是一位古文獻整理家,曾修《詩》、《書》,定《禮》、《樂》,序《周易》,作《春秋》??鬃拥乃枷爰皩W說對后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鬃右簧篌w可分為五個階段:①30歲前,位卑而能“鄙事”,有志于學。②30—50歲,欲仕不能。③50—55歲,在魯從政。④55—68歲,周游列國,歷盡艱辛。⑤68—73歲,安居魯國,辦教育,理六經??鬃?,是一個志在報國又無人重用的閑人,又是一個周游列國、苦尋門路的忙人,更是一個到處碰壁、從不回頭的強人。仁:仁愛??鬃铀枷塍w系的理論核心。它是孔子社會政治、倫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標準,也反映了他的哲學觀點,對后世影響深遠。義:原指“宜”,即行為合于“禮”。孔子以“義”作為評判人們思想、行為的道德準則。義有君子義與小人義之分,君于義大我,小人義小我。大我,為大眾、為社會也;小我,撮伙儷黨也,今所謂“哥們兒義氣”也。儒家思想主要有仁、義、禮、智、信、忠、孝、悌等。禮:是社會的道德規(guī)范和生活準則,屬政治與倫理范好,是符合統(tǒng)治階級整體利益的行為準則。信:指待人處事誠實不欺、言行-致的態(tài)度??鬃訉ⅰ靶拧弊鳛椤叭省钡闹匾w現(xiàn),是賢者必備的品德。智:同“知”,屬孔子的認識論和倫理學的基本范疇,指知道、了解、見解、知識、聰明、智慧等,主要涉及知的性質、知的來源知的內容、知的效果等幾個方面。二、了解儒家思想孝:不僅限于對父母的贍養(yǎng),更應著重于對父母和長輩的尊重,認為如果缺乏孝敬之心,贍養(yǎng)父母也就視同于飼養(yǎng)犬馬乃不孝。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鬃诱J為忠表現(xiàn)為與人交往中的忠誠老實。悌:指對兄長的敬愛之情??鬃臃浅V匾曘┑钠返?,其弟子有若根據(jù)他的思想,把悌與孝并稱,將其視作“為仁之本”?!墩撜Z》是一部語錄體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門人和再傳弟子所輯錄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錄,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學、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關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宋儒把《論語》《大學》《中庸》和《孟子》合稱為“四書”?!墩撜Z》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連屬;言簡義豐,含蓄凝練,包含了孔子淵博的學識和豐富的生活經驗;在記言的同時,傳達了人物的神情態(tài)度;在某些章節(jié)的記述中,還生動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點;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論成為人們習用的格言和成語,對后來的文學語言有很大影響。三、了解《論語》(1)語錄體:僅指明是孔子的話,不寫出說話的環(huán)境(包括說話的對象);(2)對話體:記錄孔子對弟子(或其他人)的問題所作的回答;(3)敘事體:其中多少具有一點情節(jié),但也往往是以記錄孔子的話為主?!罢隆敝冈娢?、歌曲的段落?!墩撜Z十二章》,即從《學而》《八佾》《里仁》《雍也》《泰伯》《子罕》《顏淵》《衛(wèi)靈公》《陽貨》九篇中選了十二章,包含孔子獨白、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等不同形式的內容。讀準字音

(聽音頻齊讀課文)八佾(yì)邇之事父(ěr)子罕(hǎn)文質彬彬(bīn)譬如(pì)未成一簣(kuì)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芍^好學也已?!保ā秾W而》)活動一:解釋紅字詞語并翻譯句子①食:動詞,吃飯②敏:勤勉③就:靠近

④而1:表并列

而2:表順承⑤有道:有才藝或者有道德的人釋義:孔子說:君子,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小心謹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這樣就可以說是好學了。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就有道而正焉

安貧樂道【思考1】研讀第一章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學而》)活動二:問題探究1.孔子認為君子“好學的標準是什么”?君子要安貧樂道,克制物欲,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質方面。做到“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排除干擾)、“敏于事而慎于言”(實踐鍛煉),“就有道而正焉”(虛心請教)才算達到“好學”的要求。2.分析本章說理的特點。以具體的行為要求來說理,深刻而平實。君子應重精神輕物質孔子是好學者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一開篇就是學習。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保ā墩撜Z·公冶長》)韓愈《師說》有“圣人無常師??鬃訋熪白印⑷O弘、師襄、老聃。”《論語·述而》有:“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里仁》篇說:“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币姷絼e人的長處,他學;見到別人的短處,他也能借以自省。自省也是學,是反向地學。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活動一:解釋紅字詞語并翻譯句子①而:表假設,如果②如禮何:怎樣對待禮呢?釋義:一個人沒有仁愛之心,會怎樣對待禮制呢?一個人沒有仁愛之心,會如何對待樂制呢?【思考2】研讀第二章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活動二:問題探究1.本章中孔子是如何看待“仁”和“禮”的關系的?

禮樂制度的角度出發(fā),點明“仁”的核心價值地位。

樂是表達人們思想情感的一種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禮的一部分。禮與樂都是外在的表現(xiàn),而仁則是人們內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強調必須有仁的根本,才能夠叫行禮樂??鬃诱J為仁是禮、樂的基礎,禮、樂是仁的表現(xiàn),二者互為表里,不可分割。2.分析本章說理的特點。

以回環(huán)往復的疊句造勢,突出“仁”在禮樂中的重要性。

闡明仁和禮樂的關系

“八佾”,《說文》:“佾,舞行列也”,是以一行8人為一佾,八佾有64人。天子用八佾,諸侯用六佾,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鬃又^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八佾》“季氏”,有季平子,季康子,季桓子之說?!巴ァ保髦軆悦鹞某Uf的“中廷”?!爸型ⅰ笔翘孟碌脑鹤?,是受命者接受冊命時站立的位置,舞是在院子里舞,人在堂上觀??鬃诱劦郊臼系臅r候說:“他用六十四人在庭院中奏樂舞蹈,這都可以做出來,什么事情不可以狠心做出來呢?”天子本用八佾,季氏用,是僭越,是違禮。

又:三家者以《雍》徹。子曰:“‘相維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八佾》“三家”即“三桓”,也就是魯桓公的三個兒子的后代:孟孫氏(或仲孫氏、孟氏)、叔孫氏、季孫氏。孟孫氏是慶父的后人,世世代代在魯國享有富貴,慶父就是魯莊公的同母兄弟,殺掉了公子般(魯莊公欲立其為新君),后與其嫂哀姜聯(lián)手殺掉魯閔公,后使魯國公室亂,有成語“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叔牙(也是魯莊公同母兄弟)的后代是叔孫氏。季孫氏是季友的后代,他們與君主有血緣關系,個人有過不影響家族權勢的延續(xù)。

“徹”,從鬲從又,象以手拿走鬲,本義撤除,后世為了區(qū)別撤除之徹和通徹之徹,才加手旁和彳旁區(qū)別之(鬲也訛變?yōu)橛?。這里的“徹”,是指祭祀完畢后的撤祭。

《雍》是《詩·周頌》中的一篇,《雍》一章十六句,為禘太祖之所歌也。禘,大祭也?!疤熳蛹烙谧趶R,《雍》以徹祭,是宗廟之祭及食舉樂并歌《雍》以徹也。”天子之禮,撤祭時,要唱《雍》”。周代,能夠主祭祀的,只有天子和諸侯。這里,“相維辟公,天子穆穆”,是說天子時穆穆然于進大牡之牲,百辟與諸侯助天子陳祭祀之饌。主祭的是“天子”,相禮的是“辟公”,而三家為魯國大夫,卻以《雍》徹,和他們的身份不相符。這是僭越。此章,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可能與是對上面兩則的總結,季氏以八佾舞,三家以《雍》徹,都是非禮。禮樂只是仁的外在表達,兩者互為表里,沒有仁的禮樂只是徒具形式?!舅伎?】研讀第三章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里仁》)活動一:解釋紅字詞語并翻譯句子①朝、夕:名詞作狀語,在早上、在晚上②聞道:知道、懂得真理釋義:早晨得知真理,要我當晚死去,都可以。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保ā独锶省罚┗顒佣簡栴}探究1.如何理解“朝聞道,夕死可矣”中的“道”?這里的“道”不是一般的“道理”“事理”,而是特指儒家的“仁義之道”。從對待“道”的態(tài)度出發(fā),講明懂得了仁義的道理,就該用自己的一生去實踐它,有時為了捍衛(wèi)它,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2.分析本章說理的特點。言簡意賅,突顯對了解“仁義之道”的重視。執(zhí)著追求真理【思考4】研讀第四章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保ā独锶省罚┗顒右唬航忉尲t字詞語并翻譯句子①喻:明白,通曉,這里譯為“懂得”。釋義:君子懂得的是道義,小人懂得的是利益。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保ā独锶省罚┗顒佣簡栴}探究1.孔子闡明了君子和小人怎樣的義利觀?

從人的價值標準的角度出發(fā),指出了君子與小人在人生價值和追求上的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曉以大義,而品質低劣者只能動之以利害。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計其利害。君子建立起了自己的內心標準——義,以此作為自己的行為標準。小人以外在的東西作標準、作參照,并且主要以利來衡量。2.分析本章說理的特點。通過“君子”與“小人”的對比,強調了“義”對于君子,對于品格的重要性。君子和小人不同的價值追求

孔子并非概不言利。他不反對人追求利欲,并把人的欲求看成是人的一個層面,只不過他把它看成是較低的層面?!妒龆罚骸案欢汕笠?,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薄独锶省罚骸案慌c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庇秩纾勇吩鴨柨鬃尤绾尾拍堋俺扇恕?,即為完人??鬃踊卮稹敖裰扇苏吆捅厝??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其中“見利思義”,是不欲,是看到利益便能想起來該不該得,便是“完人”表現(xiàn)之一。魏征諫太宗有十思,孔子言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其中“見得思義”也是“利義”問題,即看到可得的,要考慮自己是不是該拿??鬃硬⒎歉挪谎岳K环磳θ俗非罄?,并把人的欲求看成是人的一個層面,只不過他把它看成是較低的層面?!妒龆罚骸案欢汕笠玻m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里仁》:“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庇秩纾勇吩鴨柨鬃尤绾尾拍堋俺扇恕?,即為完人??鬃踊卮稹敖裰扇苏吆捅厝??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其中“見利思義”,是不欲,是看到利益便能想起來該不該得,便是“完人”表現(xiàn)之一。魏征諫太宗有十思,孔子言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其中“見得思義”也是“利義”問題,即看到可得的,要考慮自己是不是該拿?!舅伎?】研讀第五章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保ā独锶省罚┗顒右唬航忉尲t字詞語并翻譯句子①賢:形容詞用作名詞,賢者,有賢德、有才華的人。②齊:與......看齊。③內:方位名詞作狀語,在心里。釋義:見到賢人,就應該向他學習、看齊,見到不賢的人,就應該反省自己有沒有與他相類似的錯誤。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保ā独锶省罚┗顒佣簡栴}探究1.本章中體現(xiàn)的孔子道德修養(yǎng)的方法是什么?見賢思齊。見到強于自己的人,要向他學習,努力向他看齊;見到不如自己的人,要反省自己哪些地方還有欠缺。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完善自己。2.分析本章說理的特點。通過辯證的分析對待“賢”與“不賢”的態(tài)度與做法,點明了人不斷前進的方法。君子要善于反省,見賢思齊【思考6】研讀第六章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保ā队阂病罚┗顒右唬航忉尲t字詞語并翻譯句子①質:質樸、樸實②文:華美、文采③野:粗野、鄙俗④史:虛飾,浮夸⑤為質彬彬:文質兼?zhèn)?、配合適當?shù)臉幼?。釋義:質樸(內容)勝過文采(形式),就會顯得粗野簡陋;文采勝過質樸,就會顯得浮華虛夸。只有文采和質樸配合適當,那才是君子。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保ā队阂病罚┗顒佣簡栴}探究1.分析“文”與“質”的辯證關系。從“文”與“質”在君子成才過程中的辯證關系的角度出發(fā),點明文質不可以相勝,就是指它們要均衡,哪個都不能夠過多。君子就是要做到“文”與“質”的平衡。2.分析本章說理的特點。明確清晰,言簡意賅。

君子的理想人格:文質彬彬【思考7】研讀第七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泰伯》)活動一:解釋紅字詞語并翻譯句子①士:讀書人。②弘毅:志向遠大,意志堅強。弘,廣大。毅,堅強,剛毅。③已:停止。釋義:有抱負的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或責任),路途又很遙遠。把實現(xiàn)‘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直到死才停止,這不也是很遙遠嗎?

曾子把仁作為不懈追求的奮斗方向,與孔子同?!墩f文》:“弘,弓聲也?!焙蠖嘟琛皬姟睘橹?,《說文》:“毅,有決也?!比沃匦鑿姡粡妱t力絀;致遠需決,不決則志渝。何為“仁”,孔子說:“剛、毅、木、訥,近仁?!薄皠偂保瑒倧?,不為欲望所動。在《論語》里,“剛”和“欲”相反,是無欲的結果。如孔子評申長,說“棖也欲,焉得剛”(《公冶長》5.11)。無欲,凡事求己不求人,則“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孟子·滕文公下》)?!耙恪?,堅毅,不肯在任何威脅下低頭。孟子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為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是“剛”?!巴洳荒芮保恰耙恪?。

“木”是目光呆滯,面無表情,和“令色”、“色莊”相反?!傲钌笔茄b模作樣,“色莊”是故作深沉。“訥”是言語遲鈍,拙于表達,和“巧言”相反?!扒裳浴笔腔ㄑ郧烧Z、能說會道,也叫“佞”(《公冶長》5.5)。

這四個字,剛、毅是一對,木、訥是一對,皆可連言。剛毅是好詞,木訥不同,有負面含義,給人的印象是呆。但孔子討厭“巧言令色,喜歡木、訥,他用這兩個字,是夸?!叭省?,對孔子來說,是很高的道德標準,孔子說,“剛、毅、木、訥,近仁”,這點不容忽視。我們要知道,他的得意門生,特別是德行科的學生,氣質上,都有點呆頭呆腦。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泰伯》)活動二:問題探究1.士畢生追求的目標是什么?

從精神狀態(tài)的角度出發(fā),點明讀書人應該具備剛毅的品格,因為只有具備了這種品格才可以接受重任,才能夠不不半途而廢,才可以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而“仁”應該是讀書人畢生追求的目標。實現(xiàn)仁道是漫長而艱巨的。作為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應當勇于擔當時代的重任,堅毅剛強,戮力奮斗。2.分析本章說理的特點。

運用雙重否定和反問句的形式,增強語氣。士要以“仁”為己任【思考8】研讀第八章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保ā蹲雍薄罚┗顒右唬航忉尲t字詞語并翻譯句子①譬:比喻,比方②簣:盛土的筐子。③止:停下來④平地:填平洼地⑤雖:雖然。釋義:孔子說:“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這時停下來,是我自己要停下來的。又好比平整土地,雖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決心繼續(xù),還是要自己去干的?!弊釉唬骸捌┤鐬樯?,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保ā蹲雍薄罚┗顒佣簡栴}探究1.本章重點強調了什么道理?

從人的主觀性的角度出發(fā),強調不論做事還是為人,貴在持之以恒,功虧一簣也好,持之以恒也罷,關鍵都在于自己。2.分析本章說理的特點。運用比喻和散句,說理生動自然。君子做事要持之以恒【思考9】研讀第九章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子罕》)活動一:解釋紅字詞語并翻譯句子①知:同“智”②者:……的人釋義:有智慧的人不會被迷惑,有仁德的人不會憂愁,勇敢的人無所畏懼。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p>

(《子罕》)活動二:問題探究1.孔子認為一個人要達到完美的人格修養(yǎng),

、

、

缺一不可。2.分析本章說理的特點。用否定和整句的形式,增強氣勢,簡潔明確。智仁勇君子要有仁、智、勇三德【思考10】研讀第十章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鳖仠Y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顏淵》)活動一:解釋紅字詞語并翻譯句子①克己復禮:約束自我,使言行歸復于先王之禮。②一日:一旦③歸:稱贊,贊許④目:條目,細則⑤禮:名詞作動詞,合乎禮⑥事:實踐,從事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鳖仠Y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顏淵》)活動二:問題探究1.孔子認為實現(xiàn)“仁”的關鍵是什么?關鍵是克己復禮。具體是要“視、聽、言、動”都符合禮。從這個層面上來說,“仁”是“禮”的內化和自覺。2.分析本章說理的特點。明確以對話的形式,層層深入,說出符合“禮”的具體做法??思簭投Y為仁【思考11】研讀第十一章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保ā缎l(wèi)靈公》)活動一:解釋紅字詞語并翻譯句子①一言:一個字②其:大概,表示推測、估計。③恕:寬?、苡冢航樵~,可以翻譯成“給”釋義:有什么話是可以終身奉行的嗎?”孔子(就回答)說:“那就應該是“寬恕”了吧!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強加給別人?!弊迂晢栐唬骸坝幸谎远梢越K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保ā缎l(wèi)靈公》)活動二:問題探究1.怎樣正確理解孔子的“恕”的內涵?我們從中可以悟出怎樣的為人處世的人生道理?(1)在孔子看來,“恕”這個字是可以終身奉行的,而“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在根本上與”仁“是相同的,所以常把它看成是”仁“的實踐原則。(2)學會互相理解,設身處地地看待問題。

2.分析本章說理的特點。以對話的形式,點出“恕”這一準則,以及具體的做法,明確而詳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考12】研讀第十二章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保ā蛾栘洝罚┗顒右唬航忉尲t字詞語并翻譯句子①小子:老師對學生的稱呼②夫:那③興:激發(fā)人的感情④觀:觀察政治的得失、風俗的盛衰⑤群:提高人際交往能力⑥怨:諷刺時政⑦邇:近釋義:同學們,為什么不學《詩》呢?學《詩》可以激發(fā)熱情,可以提高觀察力,可以團結群眾,可以抒發(fā)不滿。近可以事奉父母,遠可以事奉君王,還可以多知道些鳥獸草木的名字。原文: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陽貨》)活動二:問題探究1.說明孔子認為《詩》的三大功能。一是詩教,興、觀、群、怨以修身;二是詩用,事父事君以治國;三是詩識,鳥獸草木以致知。2.分析本章說理的特點。運用反問和鋪陳的手法,詳細而全面,語氣更強。學《詩》的重要性結構圖解

體會孔子學、詩、君子、仁等學說的基本內涵小組探究1.嘗試找出文中的成語并積累2.《論語》十二章概括了君子的日常行為規(guī)范,嘗試加以概括3.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仁”“禮”和“君子”之間有什么關系?4.探究《論語》中有關“好學”的章句,總結孔門學習方法,以助益于自己的學習。文本探究嘗試找出文中的成語并積累克己復禮:儒家約束自己,使每件事都歸于“禮”。朝聞夕死:早晨聞道,晚上死去。形容對真理或某種信仰追求的迫切。見賢思齊:見到德才兼?zhèn)涞娜司鸵蛩ㄋ┛待R。文質彬彬:形容人既文雅又樸實,后形容人文雅有禮貌。任重道遠:責任重大,路途遙遠。比喻責任重大,要經歷長期的奮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歡的,也不要親自強加給對方。未成一簣:猶功虧一簣。比喻功敗垂成。文本探究《論語》十二章概括了君子的日常行為規(guī)范,嘗試加以概括“君子”是孔子的理想化的人格。君子以行仁、行義為己任。君子也尚勇,但勇的前提必須是仁義,是事業(yè)的正當性。君子處事要恰到好處,要做到中庸。君子的品質: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喻于義、見賢思齊、不惑不憂不懼、克己復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統(tǒng)編版上冊《論語十二章》上課課件統(tǒng)編版上冊《論語十二章》上課課件文本探究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仁”“禮”和“君子”之間有什么關系?禮和仁的關系,簡單一點說就是,“禮”是“仁”的表現(xiàn)形式,如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而“仁”是“禮”的內在精神,不仁則談不上真正有禮,如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如果說,“禮”是孔子思想的出發(fā)點,那么,“仁”則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的仁論是要靠君子論來實現(xiàn)的,仁論必然要指向君子論。統(tǒng)編版上冊《論語十二章》上課課件統(tǒng)編版上冊《論語十二章》上課課件點擊此處添加標題1.學習讓人快樂3.學習須擇善而從2.學習要反復實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p>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保ā稙檎罚?.學習是為自己

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憲問》)

《論語》中“好學”一詞出現(xiàn)了16次。在理解下列關于“好學”的章句之意后,談談你對“好學”的理解。⑴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保ā秾W而》)⑵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保ā独锶省罚亲釉唬骸耙娰t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保ā独锶省发茸釉?“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子罕》)

《論語》中“好學”一詞出現(xiàn)了16次。在理解下列關于“好學”的章句之意后,談談你對“好學”的理解。⑷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保ā蹲雍薄罚勺釉唬骸坝梢?,女聞六言六蔽矣乎?”對曰:“未也?!薄熬樱∥嵴Z女: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陽貨》)

“好學”的內涵1.“好學”應有勤勉的學習態(tài)度?!釉唬菏抑?,必有忠信如丘者,不如丘之好學也。(《公冶長》)※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保ā妒龆罚釉唬骸拔曳巧撸霉?,敏以求之者也”(《述而》)“好學”的內涵.“好學”應貴有恒的學習精神。2.“好學”應源自人的內在力量4.“好學”應有學習的優(yōu)秀榜樣3.“好學”應以“進德”為目的5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薄熬陀械馈薄皟茸允 薄斑M,吳往也”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保ā独锶省罚釉唬骸暗轮恍?,學之不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