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04文言文閱讀
【2024年】
一、(2024?全國甲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九月蒙丹大投逾時以蟠漫她處感駭召鼓臣回力曳空荀豌2癱金陵叫靈寥鼬LA道婁成都
帝以問寇準,準日:“不知誰為陛下畫此二策?"帝曰:“卿姑斷其可否,勿問其人也?!睖试唬骸俺加?/p>
得獻策之人,斬以呼鼓,然后北伐耳!陛下神武,將臣協和,若大駕親征,敵當自遁;不然,稀奇以撓其
謀,堅守以老其師,勞佚之勢,我得勝算矣。奈何棄用杜,欲幸楚、蜀,所在人心崩潰,敵乘勝深化,天
卜.可復保耶?”帝意乃決,因問準口:“今虜騎馳突,而天雄軍實為重鎮(zhèn),萬一陷沒,則河朔皆虜境也。
軌為可守?”準以王欽若薦,且曰:“宜速召面諭,授敕俾行。”欽若至,未及有言,準遽日:“主上親
征,非臣子辭難之日,參政為國柄臣,當體此意?!睔J若驚懼不敢辭。用目乙亥,以參知政事王欽若判天
雄軍兼都部署。契丹主隆緒同其母蕭氏遣其統軍順國王蕭撻覽攻威虜、順安軍,三路都部署擊敗之,斬偏
將,獲其巡單。又攻北平我及保州,復為州皆兵所敗。撻覽與契丹主及其母合眾攻定州,宋兵拒于唐河,
擊其游騎。契丹遂駐兵陽城淀,號二I萬,每縱游騎票日京,小不利輒引去,徜徉無斗志。是時,故將王繼
忠為契丹言和好之利,契丹以為然,遣李興議和。帝FI:"朕豈欲窮兵,惟思息戰(zhàn)。如許通和,即當遣使?!?/p>
冬十月,遣曾利用詣契丹軍。十二月庚辰,契丹使韓杞持書與曹.利用俱來,請盟。利用言契丹欲得關南地。
帝曰:“所言歸地事極無名,若必邀求,朕當決戰(zhàn)!若欲貨財,漢以玉帛賜單于,有故事,宜許之。”契
丹猶覬關南,遣其監(jiān)門衛(wèi)大將軍姚東之持書復議,帝不許而去。利用競以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成約而還。
(節(jié)選自《宋史紀事本末?契丹盟好》)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九月/契丹大舉入寇時/以虜寇深化/中外震駭/召群臣問方略/王欽若/臨江人請幸金陵/陳堯叟/間
州人清幸成都/
B.九月/契丹大舉入寇/時以虜寇深化/中外震駭/召群臣問方略/王欽若/臨江人請幸金陵/陳堯叟/間
州人請幸成都/
C.九月/契丹大舉入寇/時以虜寇深化/中外震駭/召群臣問方略/王欽若/臨江人/請幸金陵/陳堯叟/I同
州人/請幸成都/
D.九月/契丹大舉入寇時/以虜寇深化/中外震駭/召群臣問方略/王欽若/臨江人/請幸金陵/陳堯叟/間
州人/請幸成都/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釁鼓,指古代斗爭時殺人或殺牲取血涂鼓上以實行祭祀儀式,
B.廟社,廟指宗廟,社指社稷,廟社在古代常用來借指國家朝廷,
C.閏月,農歷逢閏年加一個月,閏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前的那個月,
D.輜重,文中指行軍時隨軍運載的軍械、糧草、被服等軍用物資,
12.下列時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契丹軍隊南侵宋朝,面對強致,寇準堅決反對退避內地,提出應當嚴懲主見避戰(zhàn)的大臣,并力促皇
上御駕親征。
B.寇準舉薦主見避戰(zhàn)的王欽若鎮(zhèn)守天雄軍,并告誡欽若:皇上確定親征,臣了不行享負圣意。欽若驚
懼不敢推辭。
C.契丹軍隊屢次侵擾宋朝,先攻威虜、順安軍,又攻北平碧及保州,而后又合兵攻定州,均遭到宋軍
迎頭痛擊。
D.在戰(zhàn)局有利的狀況下,宋朝皇帝為了息戰(zhàn),主動提出議和,并派曹利用到契丹軍中談判,最終與契
丹達成盟約。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每縱游騎剽掠,小不利輒引去,徜徉無斗志。
(2)若欲貨財,漢以玉帛賜單于,有故事,宣許之。
【答案】10.C11.C12.I)
13.(1)常??v使游動騎兵搶越掠奪,稍稍失利就撤退,來回游蕩沒有斗志。
(2)假如想要貨物錢財,漢朝曾賜給匈奴單于玉帛,有先例,應當答應他們。
【10題解析一】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實力。本句意為:九月,契丹大舉入侵,當時因為契丹故寇
深化中原,朝廷內外都震驚駭怕,召集群臣詢問應對策略。王欽若是臨江人,懇求皇帝駕臨金陵暫避。陳
堯叟是初中人,懇求皇帝駕臨成都暫避?!叭肟堋笔侨肭种?,”時”作后句的時間狀語,應在“時”前
斷開,解除AD?!巴鯕J若/臨江人”“陳堯叟/間州人”是兩個推斷句,“臨江人”和“間州人”均為賓語,
在其后斷開,解除B。故選C。
【1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識的實力。C."閏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前的那個月”
錯誤,閏月加于某月之后叫“閏某月"。故選C。
【12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原文內容的實力。D.”末朝皇帝為了息戰(zhàn),主動提出儀和“錯誤。
原文''是時,故將王繼忠為契丹言和好之利,契丹以為然,遣李興議和”可見,并非宋朝皇帝主動議和,
而是契丹主動議和。故選D。
【13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句子的實力。留意以下關鍵詞:
(1)每:常常??v:縱容,縱使。剽掠:搶劫掠奪。小:略微。輒:總是,就。引去:撤退。徜徉:
徘徊游蕩。
(2)貨財:貨物錢財。故事:先例,舊例。宜:應當。許:答應,
參考譯文:
九月,契丹大舉入侵,當時因為契丹敵寇深化中原,朝廷內外都震驚駭怕,召集群臣詢問應對策略。
干.欽若是臨江人,懇求皇帝駕臨金陵哲避。陳堯叟是向中人,懇求皇帝駕臨成都暫避?;实塾眠@件事去詢
問寇準,寇準說:“不知道是誰普陛下籌劃這兩種策略?”皇帝說:“你姑且推斷這兩個方法是否能行,
不要詢問是誰出的計策。”寇準說:“我想要找到這個獻策之人,斬殺他們,用他們的血涂鼓行祭,然后
北伐中原罷了!陛下英明神武,將軍大臣團結協作,假如陛下御駕親征,敵人應當自己逃跑;不這樣的話,
用奇計來阻撓他們的陰謀,堅守城池來使他們軍隊疲敝,彼勞我逸,我方自然得到勝算。為什么要拋棄宗
廟社稷,想要駕臨楚地、蜀地?假如朝廷所在人心崩潰,敵人乘勝深化腹地,天下還可以再保住嗎?”皇
帝的心愿就此確定,于是問寇準說:“如今敵人騎兵奔馳突襲,而天雄軍是我朝重鎮(zhèn),萬一陷落,那么河
朔之地就都會成為敵人的地盤。誰能夠來保衛(wèi)天雄軍呢?”寇準就把王欽若舉薦給皇帝,并且說:“應當
趕快召見他當面曉喻,授予他敕令,止他馬上行動?!蓖鯕J若到了宮中,還沒來得及說話,寇準就突然說:
“主上親征,不是臣子以困難而推辭之時,您是國家的重臣,應當能體會這個道理。”王欽若又驚又怕不
敢推辭。閏月乙亥日,憑借參知政事的身份,王欽若做天雄軍判官,兼任都部署。契丹國主隆緒和他的母
親蕭氏派遣他們統領軍隊的順國王蕭撻覽攻打威虜、順安軍,三路都部署都戰(zhàn)勝了他們,斬殺了偏將,獲
得了他們的糧草輜重。又進攻北平碧和保州,再次被州碧兵戰(zhàn)勝。蕭撻覽與契丹國主以及他的母親聯合攻
打定州,宋兵在唐河反抗,攻打他們的游騎兵。契丹于是在陽城淀駐軍,號稱二十萬,常常放縱游騎剽掠
搶奪,稍有不利就退去,徘徊猶疑沒有斗志。這時,以前的將領王繼忠向契丹說與宋朝和好的好處,契丹
認為他說的對,派遣李興議和?;实壅f:“我哪里想要窮兵默武呢,只想要停止斗爭。假如你們答應通和,
馬上就派遣使者。”冬季十月,派曾利用探望契丹軍。十二月庚辰日,契丹派遣韓杞拿著議和文書和曹利
用一起前來,懇求合盟。曹利用說契丹想要得到關南的土地?;实壅f:“他們所說的歸還土地的事極其沒
有道理,假如確定要求得到此地,我應當與他們決戰(zhàn)!假如想要獲得錢財.,漢朝也曾拿玉帛賜給單于,有
此舊例,應當答應他們?!逼醯ふ张f覬覦關南土地,派遣他們的監(jiān)門衛(wèi)大將軍姚東之拿著議和書再次來協
商。皇帝不允許而離開。曾利用地終以十萬兩白銀、二十萬匹絹結成盟約而回。
二、(2024?全國乙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戴胄忠清公直擢為大理少卿上以選人多詐冒資蔭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幾有詐冒事覺者上欲殺之胄奏據
法應流上怒曰:“卿欲遵守法律,而使朕失信乎?"對曰:“敕者出于?時之喜怒,法者國家所以布大信
于天下也。陛下忿選人之多詐,故欲殺之,而既知其不行,復斷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吧显?
“卿能執(zhí)法,朕復何憂!"胄前后每尊執(zhí)法,言如涌泉,上皆從之,天下無冤獄。郁令裴仁軌私役門夫,
上怒,欲斬之。殿中侍御史長安李乾祐諫曰:“法者,陛下所與天下共也,非陛下所獨有也。今仁軌坐輕
罪而低恢則,臣恐人無所措手足?!鄙蠍?,免仁軌死,以乾祐為侍御史。上謂侍臣曰:“朕以死刑至重,
故令三覆奏,蓋欲思之詳熟故也。而有司須臾之間,三覆已訖。又,古刑人,君為之徹樂睡崎。朕庭無常
設之樂,然常為之不啖酒肉,又,百司斷獄,唯據律文,雖情在可矜,而不敢違法,其間豈能盡無冤乎?”
丁亥,制:“決死囚者,二U中五覆奏,下諸州者二覆秦。行刑之U,尚食勿進酒肉,內教坊及太常不舉
樂。皆令門卜覆視,有據法當死而情可矜者,錄狀以聞?!庇墒侨钌醣姟F湮甯沧嗾咭詻Q前一二日,至
決日又三覆奏。唯犯惡逆者一覆奏而己。上嘗與侍臣論獄,魏征曰:煬帝時嘗有盜發(fā),帝令於上澄捕之,
少涉疑似,皆拷訊取服,凡二千余人,帝悉令斬之。木理承張元濟怪其多,試尋其狀,內五人嘗為盜,余
皆平民。竟不敢執(zhí)奏,盡殺之?!鄙先眨骸按素M唯煬帝無道,其臣亦不盡忠。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
宜戒之!”
(節(jié)選自《通鑒經事本末-貞觀君臣論治》)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戴胄忠清公直/擢為大理少卿/上以選人/多詐冒資蔭/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幾有詐冒事覺者/上欲
殺之/胄奏/據法應流/
B.戴胄忠清公直/擢為大理少卿/上以選人多詐冒資蔭/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幾有詐冒/事覺者上欲
殺之/胄奏/據法應流
C.戴胄忠清公宜/擢為大理少卿/上以選人多詐冒資蔭/敕令自首/不苜者死/未幾有詐冒事覺者/上欲
殺之/胄奏據法應流/
D.戴胄忠清公直/擢為大理少卿/上以選人/多詐冒資蔭/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幾有詐冒/事覺者上欲
殺之/胄奏/據法應流/
11.下列時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項是()
A.犯顏,指敢于冒犯君王或尊長的威歷,常常用于表示直言敢諫的執(zhí)著看法。
B.抵極刑,抵刑即處刑,抵極刑指犯人受到死刑外加上尸體示眾的極端刑罰。
C.減膳,古代帝王遇到天災等讓自己感到內疚的狀況M,常食素或削減肴饌。
D.大理丞,大理丞是大理寺的重要官員,大理寺是我國古代掌管刑獄的官署。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戴胄認為法律是國家用以取信于天下的條例,若皇上敕令與法沖突,應以法為準繩,唐太宗聽從了
戴胄的行法,并高度評價他的石?法。
B.裴仁軌因私事使喚門夫,唐太宗要處死他,李乾祐說法律為皇帝與天下共有,不行輕罪重判:太宗
免去仁軌死罪,以乾祐為侍御史。
C.唐太宗認為死刑關乎人命,假如機械執(zhí)行法條難免會出現冤案.于是加強死刑覆奏,讓判決更為審
慎,這一舉措使很多人得以活命。
D.魏征說,隋煬帝濫殺無辜,張元濟不敢諫?。禾铺谡J為正是因為臣不盡忠,最終導致了隋朝滅亡,
因此告誡群臣確定要吸取教訓。
13.把文中面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而既知其不行,復斷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2)皆令門下覆視,有據法當死而情可矜者,錄狀以聞。
【答案】10,C11.B12.D
13.(1)然而既然己經知道不行以這樣,再依法裁決,這正是忍耐小的生氣保全了大的信用啊。
(2)[這些規(guī)定)都由門下省復核查驗,有依據法令應當處死而情理上又值得憐憫的人,登記狀況上報朝廷。
[10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實力。其中“上以選人多詐冒資蔭”是一個完整的句子,
“以”作謂語,“選人多詐冒資蔭”是主謂短語作賓語,之間不能斷開,可解除AD項。“未幾有詐冒事覺
者”這一句中“者”的意思是“……的人”,指代前文所說“詐冒事覺”這一類人,共同作“有”的賓語,
之間不行斷開,而下一句“上欲殺之","上''指皇上,是下一句的主語,引領一個新的句子,要單獨成
句,可解除B。這句話的意思是:戴胃為人忠誠清廉、公允正直,提拔為大理寺少卿。皇上因為候選人大都
對自己的做官資格造假,下令他們自首,不自首的人判處死刑。沒過多久,有偽造做官資格的人被發(fā)覺L
圣上想殺他。戴胄上奏說:“依據法律應當流放。”故選C。
【1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古文化常識的理解和識記實力。B.“抵極刑”,極刑即死刑,“抵”意
為達到,意即達到判處死刑的地步。沒有尸體示眾之意。故選B。
【12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實力。D.“唐太宗認為正是因為臣不盡忠,最終導致了隋
朝滅亡”錯誤。依據原文''此豈唯煬帝無道,其臣亦不盡忠”可知,隋朝滅亡是因為皇帝無道和大臣不盡
忠兩個緣由造成的,而不僅僅是大臣的緣由。故選D。
[13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了?的實力。
(1)關鍵詞句:“既”,已經:“斷”,處理:“復脈之以法”,狀語后置句:“忿”,生氣:“信”,
信用。
(2)關鍵詞句:第一徇省略主語;“覆視”,查看;“當”,判處;“矜”,憐憫,憐惜;“狀”,
狀況;“可”,值得;“聞”,使……知道。
參考譯文:
戴胄為人忠誠清廉、公允正直,提拔為大理寺少卿。皇上因為候選人大都對自己的做官資格造假,下
令他們自首,不自首的人判處死刑。沒過多久,有偽造做官資格的人被發(fā)覺了,圣上想殺他。戴胄上奏說:
“依據法律應當流放?!被噬仙鷼獾卣f:“你想遵遵守法律律而讓我說話不算話嗎?”戴胄回答說:“下
令的人只是因為一時的喜怒,而法律是國家用來向天下公布大信用的。陛下因為生氣候選人的作假,所以
想要殺他,然而既然已經知道不行以這樣,交由法律處理,這正足忍耐小的生氣保存大的信用?!被噬险f:
“你能夠執(zhí)行法律,我還有什么可擔憂的呢?”戴胄常常就像這次一樣寧肯使李世民發(fā)怒也要乘公執(zhí)法,
說出來的話語像不斷涌出的泉水一樣,而唐太宗全部都聽從了他的建議,天下再也沒有冤枉的案情了。郁
令裴仁軌私下使喚看門的人,皇上很生氣,想要斬殺他。殿中侍御史長安李乾祐勸諫道:“法律,是陛下
和天下人共同遵守的,不是陛下獨有的。如今仁軌犯了輕罪卻遭遇極開J,臣擔憂其他人因此而慌亂,不知
如何是好?!被噬下犃撕芸鞓罚饬巳受壍乃雷?,讓乾祐擔當侍御史一職?;噬蠈檀蟪颊f:“我認為
死刑極為重大,所以下令三次回奏,是準備深思熟慮的原因??墒秦撠暤墓倮粼谄讨g就完成三次回奏。
另外,古代處決犯人,君主為此撤掉音樂演奏,削減膳食。我的宮庭里沒有常設的音樂,然后常常為此而
不吃酒肉,再者,百官斷案,只依據法律條文,即使情理上有值得憐憫的,也不敢違法,這當中怎能完全
沒有冤枉的呢?"(貞觀五年十二月)丁亥日,皇上下詔:“判決死開J犯,二天之內要五次回奏,在外地
諸州的要三次覆奏。行刑的日子,主管膳食的不許上酒肉,內教坊和太常寺不許奏樂。(這些規(guī)定)都由
門下省督察,依據法律應當處死而情理上又值得憐憫的,登記狀況上報朝廷?!币虼硕H悦模ㄋ狼簦?/p>
很多。五次回奏,是指處決前一二天(兩次回奏),到處決當天還要三次回奏。只有犯惡逆罪(惡逆是十
惡之一)的,只要一次回奏就行了。太宗曾跟近侍大臣探討訴訟案件,魏征說:“隋煬帝時曾發(fā)生盜竊案,
隋煬帝吩咐於士澄逮捕竊賊,略微牽連是非難斷的,全都拷打審訊迫使服罪,總共二千多人,隋煬帝下令
全部處斬。大理寺永張元濟驚異竊賊如此之多,試著查究他們的罪狀,(得知)其中五人曾是盜賊,其余
都是平民百姓;(可是)(張元濟)最終沒敢堅持(公道)奏報(真相),把全部人都殺掉了。”皇上說:
“這豈只是隋煬帝無道,那些大臣也沒有盡忠。君臣全都這樣,怎么能夠不火亡!你們應當以此為鑒戒!”
三、(2024?新高考I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于,太宗即皇帝位于東宅顯德殿,初上皇欲強寄邕執(zhí)鎮(zhèn)天工故皇曹叢三叢弟
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十人上叢容問群臣遍封宗子于天卜利乎德彝對口:“上皇敦睦九族,大封
奉軍,自兩漢以來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給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日:“然。朕為天
子,所以養(yǎng)百姓也,豈可勞百姓以養(yǎng)己之宗族平!”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為縣公,惟有功者數人不
降。上與群臣論止盜?;蛘堉胤ㄒ越?,上哂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
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史,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
自是數年之后,凈內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上聞景州錄事參軍張玄素名,召見,問以
政道。對日:“隋主好自專席務,不任群臣,群臣恐驚,唯知累受奉行而已,莫之敢違。以一人之智決天
下之務,借使得失相半,乖謬已多,下諛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誠能謹擇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
其成敗,以施刑賞,何憂不治!”上善其言,擢為侍御史。上患更多受脈,密使左右試賂之。有司門令史
受絹?匹,上欲殺之,民部尚H裴矩諫口:“為吏受賂,罪誠當死。但陛下使人遺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
恐非所謂‘道之以德,齊之以禮'?!鄙蠍?,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能當官力爭,不為而從,儻
每事皆然,何憂不治?”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迸峋刎谒宥矣谔?,非其性之有變也,君惡聞其過則忠化為佞,
君樂聞直言則佞化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動則景隨矣。
(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貞觀君臣論治》)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zhèn)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痛皆為王/王者數十人/上從容問群
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B.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zhèn)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十人/上從容問群臣
/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C.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zhèn)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I?人/上.從容問群臣
/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D.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zhèn)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員童孺/皆為王/王者數十人/上從容問群
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子,甲為天干首位,子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紀年月日,文中是紀日。
B.宗室,是古代社會中對與君主同一宗族血親的稱謂,歷代皇族洌稱為宗室。
C.海內,即國內,古人認為我國疆土四面環(huán)圍著大海,故稱國境之內為海內。
D.庶務,指國家的各種政務,后來指朝堂之上跟軍國人事相關的各種急務。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唐太宗焚同封德舞的看法,認為天子應當哺育百姓,不應辛苦百姓以養(yǎng)活自己的宗族,于是將有功
者之外的宗室郡王全都降格為縣公。
B.在探討制止偷盜?事時,有人提出用重法治理,唐太宗認為應誠輕賦稅,選用清官,使百姓衣食無
憂,嚴刑峻法反而不能達到目。
C.唐太宗向張玄素詢問政事,張說隋亡在于君王.專權,以致下諛上蔽,若君王能分任賢能之臣,考核
成敗,賞罰分明,確定能夠大治。
D.裴矩是隋朝的舊臣,進入唐朝后,忠于國事,不做面從之臣,敢于進言,對唐太宗的不當行為諫凈,
受到唐太宗的認可和當眾表揚。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了?翻評成現代漢語。
(1)上患更多受原,密使左右試賂之。
(2)若惡聞其過則忠化為佞,君樂聞直言則佞化為忠。
14.文末《資治通鑒》的作者司馬光評價說“君者表也,臣者景也”,這句話說的是什么道理?他這
樣說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10.B11.D12.B
13.(1)唐太宗擔憂官吏中多有接受賄賂的,便隱私支配身邊的人去摸索他們。(2)君主厭煩聽人
揭短,則大臣的忠誠便轉化為諂諛:君主樂意聽到直言勸諫,則諂諛又會轉化成忠誠。
14.①這句話的意思是君主猶如測影的表,大臣便似影子,表一動則影子隨之而動?;实鄣钠沸院脨?/p>
影響著臣子的看法,司馬光認為君主須要為人正直,因為臣子會效仿君主。
②目的是贊揚唐太宗擅長納諫,缶誡君主留意自己的言行,要成為臣子的表率。
【10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實力?!皬娮谑摇笔恰版?zhèn)天下”的目的,中間不能斷開,''報"
表結果的連詞,引領下文,“故”前斷開,所以解除A、D;“雖”為連詞,常常用于句首,所以在“雖”
前面斷開,“皆為王”作謂語,主謂間不該斷開;“遍封宗子”中“宗子”作賓語,“子”后斷開;“于
天下利乎”,這是疑問句,承前省略主語”此(這樣做)”,獨立成句。據以上分析解除C。整句話的翻譯
為:起初,高祖想以加強皇室宗族的力氣來威鎮(zhèn)天下,所以與皇帝同曾祖、同高祖的遠房堂兄弟以及他們
的兒子,即使童孺幼子均封為王,達數十人。為此,太宗語氣和緩地征求群臣的看法:“遍封皇族子弟為
王,對天下有利嗎?”故選B。
【1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駕馭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實尢。D.“跟軍國大事相關的各種急務”
錯誤。庶務,就是指國家的各種政務。亦指這些事務的經辦人員。故選D。
【12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實力。B.“嚴刑峻法反而不能達到目的”錯誤。由原文“安
用重法耶”可知,太宗認為沒有必要運用嚴刑峻法,并非否認嚴刑峻法的作用,選項概括不精確。故選B。
【13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實力。第一句話的得分點為:“患”,擔憂;“賺”,
賄賂;“左右”,身邊的人。其次句話的得分點為:“惡”,厭煩:“過”,過錯;“佞”,諂媚。
【14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把握作者寫作目的的實力。首先要說明“后者表也,臣者
景也”這句話,《資治通鑒》是一部專為皇帝編撰的介紹歷代興亡得失的作品,其創(chuàng)作目的就是告誡君主
如何吸取歷代教訓,這為考生作答給出了提示。司馬光的評價源于上文對唐太宗三個擅長納諫的故事,說
明君王要提升自己的道德和執(zhí)政水平,上行卜.效,成為臣子的表率,實現良好的君臣互動。
參考譯文:
唐高祖顯德九年秋天八月甲r這?天,唐太宗在東宮顯德殿即位。起初,高祖想以加強皇室宗族的力
氣來威鎮(zhèn)天下,所以與皇帝同曾祖、同高祖的遠房堂兄弟以及他們的兒子,即使童孺幼子均封為王,達數
I?人。為此,太宗語氣和緩地征求群臣的看法:“遍封皇族子弟為王,對天下有利嗎?"封德彝回答道:
“太上皇親善厚待皇親國戚,大肆分封宗室,自東西漢以來都沒有如此之多。封給的爵位既高,乂多賜給
勞力仆役,這唯恐不能向天下人顯示自己的大公無私吧!”太宗說:“有道理。朕做天子,就是為了養(yǎng)護
百姓,怎么可以勞頓百姓來養(yǎng)護自己的宗族呢!"十一月,庚寅(初五),將宗室郡干.降格為縣公,只有
功勛卓著的幾位不降。唐太宗和群臣探討如何平靜盜賊。有人懇求用嚴格的法令來禁止,太宗面含訕笑著
說:“百姓之所以成為盜賊,是因為賦稅勞役繁重,官吏貪污,民眾饑寒切身,所以才不顧廉恥的。朕應
當捐棄奢華,削減費用,輕徭薄賦,任用清廉的官員,讓百姓衣食有余,自然就不做盜賊了,哪里須要用
重法!”這樣過了幾年以后,天下太平,路不拾遺,外面的大門都不用關閉,商旅之人可以在荒郊野外露
宿都不用擔憂治安問題。太宗聽說了景州錄事參軍張玄素的名聲,召見他詢問政道,張玄素答道:“隋主
寵愛自己把持全部事務,不情愿信任群臣,因此群臣恐驚,只知道受命奉行而已,沒有敢違背的。以一人
的才智確定天下事,即使能夠做到得失相半,犯的錯誤也已經很多「,加上君主被下面阿諛奉承所蒙蔽,
不亡國還等什么!陛下假如能夠謹慎地選擇群臣,將政事分別交付給他們,自己安坐在朝廷上考查其成敗
而施以刑法或者賞賜,假如能夠這樣,何必擔憂天下治理不好呢?太宗認為他說的很有道理,將他升為侍
御史。太宗擔憂官吏中多有接受賄賂的,便隱私支配身邊的人去摸索他們。有一個刑部的司門令史收受絹
帛一匹,太宗得悉后想要殺掉他。民部尚書裴矩勸諫道:”當官的接受賄賂,罪的確應當處死;但是陛下
派人送上門去讓其接受,這是有意引人觸犯法律,唯恐不符合孔子所謂‘用道德加以誘導,以禮教來整齊
民心’的古訓。”太宗聽了很興奮,召集文武五品以上的官員,對他們說:“裴矩能夠做到在位敢于力爭,
井不--味地聽從我,假如每件事情都能這樣做,國家怎么能治理不好呢?”
臣司馬光日:古人說過:君主賢明則臣卜敢于直言。裴矩在隋朝是位佞臣而在唐則是忠臣,不是他的
品性有變更。君主厭煩聽人揭短,則大臣的忠誠便轉化為諂諛;君主樂意聽到直言勸諫,則諂諛又會轉化
成忠誠。由此可知君主猶如測影的表,大臣便似影子,表?動則影子隨之而動。
四、(2024?浙江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答謝景山①書
[宋]蔡襄
襄頓首景山足下:夏中辱示新文數十篇,其間景山所稱道而仆所不愿為者,因事往問,幸而時中,欲
景山思而從之,不敢陳于文辭也。近蒙示書,盈千百言,引喻稱類,若固守而不移者。某欲終不言,然使
景山固而不移,特軍于人,亦某過之大者也。
某嘗海景山好稱學韓杜筆,語于人,今而Fh”既師其意、乂師其辭,何患?且嗜退之文辭,欲迷人
同所樂也。”某謂由道而學文,道至焉,文亦至焉:由文而之道,困于道者多矣,是故道為文之本,文為
道之用。與其迷人于文,孰若迷人于道之先也?景山前書主文辭而言,故有是云,襄豈敢鄙文詞哉?顧事
有先后耳。襄之為文,無能過人,其句讀高下,時亦類乎古人,無足怪也。
又病景山嗟世人之不知己,務以文詞求于有位,今而FI:“吾以文求正于有位,于道為無枉。古之人
重其自進,我仕且困墜,求知于人無愧?!庇衷疲骸霸跀淀曁铮貧w耕海上?!本吧胶螛酚谧赃M,而勇于
自退乎?是未離乎躁也。妄者易進而難退,狷者難進而易退,妄與狷,君子皆不中也。君子之于進退,唯
其道而己矣。景山又多取前世重人自進為比,苛有異于襄之說,雖前世重人,襄不從矣,其稱仲尼、佛勝②
召而欲往,孟子不遇于魯侯,斯二者何求戰(zhàn)?委乎天池待用者也。
又病景山恤仕宦之顛蹶,今而日:“非恤美仕之未得,憤意外之橫辱。”斯亦景山未之思與?夫圣人
之言,吾畏之;賢者之規(guī),吾愧之。有人加言于我,吾置其喜怒而辨其枉直。使其言蹈乎圣人賢者之說,
吾畏而且愧焉:其言異于是,吾將憫之,豈暇受而為辱乎?小人之辱,君子不辱也。景山取之哉,取之哉,
抑憤之心日益損矣!景山乂云:苔使襄年四十而卑辱,未必能如己之恬然不茍也。襄乂復而讀之,益悲,
豈行己之謬與?如景山且不能見信,尚何望于眾人?雖然,襄無求信于人,自信其明。身之窮泰,不得而
知之,為學遠近,力窮則已,其所自信者,不卻行而利動也。今日視前日,猶能樂其所是,而恨其所不至;
使年益加而慮益廣,豈恰舍所樂而從所恨哉!
與景山別久,思?相見,以道所懷,今雖諄淳其詞徘求勝于?城山蓬陳己之所守拽未知登山以為非懸也
誠以為非是事亦語焉襄不敢彈煩于屢告也。不宣。費頓首ho
(選自《全宋文》)
【注】①謝景山:謝伯初,字承山,晉江(今福建泉州)人,天圣二年(1024)進士,官許州法普,
有《謝景山詩集》o②佛胖(xi):人名,與孔子同時。
1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說明,不氐硯的一項是()
A.特寫于人唱:稱道,贊揚。
B.某嘗海景山好稱學韓杜筆?。褐肛?,不滿。
C.君子皆不申也由:遵循,遵從。
D.而恨其所不至恨:缺憾,懊悔。
1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困干道者多矣移其栗干河內
B.委乎天加特用者也惜其用武加不終也
r.若使襄年四十而里辱其翼若垂天之云
D.以道所懷作《師說》以貽之
1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分析,不不碰的一項是()
A.作者認為,“道”是“文”的銀本,“文”是“道”的體現,對謝景山沉溺文辭,倒置文道的寫作
傾向,抱有質疑、商榷的看法。
B.謝景山年過四I、仕途不順、感嘆世間少有知己伯樂,怨憤自己遭遇意外欺辱,急于以文求進,卻
又輕言放棄,常常急躁擔憂。
C.作者希望謝景山能潛心向道,增進才識,不輕易為他人言語爭侖左右,不仿效前代高位之人自進的
方式,不攀附孔、孟圣人。
I).本文接受逐層辯駁的手法,表達作者淡泊名利,樂學自信,溫昂雅正的處事看法,行文真誠坦蕩,
理直氣剛。措辭精確凝練。
17.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
今雖諄諄其詞非求勝于景山蓋陳己之所守抑未知景山以為非是也誠
以為非是幸亦語焉襄不敢憚煩于屢告也
1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話。
(1)既師其意,又師其辭,何患?口嗜退之文辭,欲迷人同所樂也。
(2)襄乂復而讀之,益悲,豈行己之謬與?
【答案】14.A15.D16.C
17.今雖諄諄其詞/非求勝于景山/益陳己之所守/抑未知親山以為非是也/誠以為非是/幸亦語焉/襄不
敢憚煩于展告也
18.(1)(我)學習他們的精神,又學習他們的文詞,還擔憂什么呢?并且(我)愛好韓愈的文黃。
想誘導他人與自己一樣寵愛。
(2)我乂再次讀信,更加感慨,莫非是我立身行事的差錯嗎?
[14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含義的實力。A.本句意為:只是您能帶頭提倡他人。唱,通
“倡”,提倡。故選A。
【15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辨析文言虛詞含義及用法的實力。A.介詞,被:介詞,至上B.連詞,
表并列;連詞,表轉折C副詞,表假設,假如;動詞,像。D.兩個“以”都是連詞,表目的,來。故選I)。
【16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概括分析原文內容的實力。C.“不攀附孔、孟圣人”錯誤,原文“其稱仲
尼……斯二者何求哉?委乎天而待用者也”可見,作者并不是要求摯友不攀附孔孟,而是請摯友不要信任
前世重人所說的孔孟也汲汲營營試圖自謀仕進的說法,并為孔孟辯解他們不過“委乎天而待用者也”,并
非自謀仕進。故選C。
【17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實力。
本句意為:如今雖然言語懇切反復告誡,并不是想要求得賽過景山,只不過是陳述我自己所堅守的道
義:又不知道景山認為是正確還是錯誤。假如你真的認為不正確,幸虧我也已經說給你聽了,我不敢再多
次煩擾你了。
“諄諄其詞”其實是“其詞諄諄”,指言語懇切,形容詞謂語其后不帶賓語,在其后斷開。
“景山”作“勝于”的賓語,在其后斷開。
“己之所守”作“陳”的賓語,在其后斷開。
“也”字表句末停頓,在其后斷開。
“非是”作“以為”的賓語,在其后斷開。
“焉”字句末語氣助詞,在其后斷開。
最終劃分為:今雖諄諄其詞/非求勝于景山/蓋陳己之所守/抑未知景山以為非是也/誠以為非是/幸亦語
焉/襄不敢憚煩于屢告也。
【18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句子的實力。
關鍵詞:(1)師:學習。意:精神。詞:文詞。何患:患何,擔憂什么。嗜:愛好。同:與……一樣。
所樂:所寵愛的。
(2)復:再次,又。益:更加。悲:感慨。豈:莫非。行己:自己立身行事。謬:錯誤。與:通“歟”,
句末語氣助詞,可譯為“嗎”。
參考譯文:
答謝景山書
蔡襄頓首景山足下:夏季有辱您向我展示幾十篇新文章,這中間景山你所贊揚而我不情愿做的,通過
一些事情而前往問詢,幸而時常切中,想讓景山你思索并聽從我的想法,不敢在文辭中陳述。最近蒙受您
給我寫信,滿滿千百字,引喻稱類,猶如固守信念而絕不動搖的樣子。我想要始終不說出來,然而假如景
山您頑固而不變更,只是你能提倡他人,這也是我的大過錯。
我曾經擔憂景山你寵愛稱自己學習韓愈杜甫的筆法,對人說,如今說:“(我)學習他們的精神,又
學習他們的文詞,還擔憂什么呢?并且(我)愛好幃愈的文章,想誘導他人與自己一樣寵愛?!蔽艺J為由
學道而學文,只要道理通達了,文章也就寫得好了:由學寫文章而到學道,被道理困惑的人則很多。因此,
“道”是文章之本,文章是“道”的外在形式。與其用文章誘導人,不如先用道理誘導人吧?景山上一次
普信中主見文辭而說,因此我才說這些話。我哪里敢餞視您的文詞呢?只是事情有先有后。我寫文章,沒
有能超過他人的,句讀的高下,有時也類似于古人,沒有什么值得驚異的。
又擔.憂景山嗟嘆世上的人不理解自己,確定要憑借文詞來求得自己有地位,如今說:“我憑借文章向
皇帝尋求正道,對于尋求正道來說也不受屈。古代的人喬重自謀仕進,我仕途將要困頓跌落,向他人尋求
了解并沒有什么值得愧疚的?!庇终f:“假如我有幾頃田地,確定回到湖海之上歸耕田園。”景山為什么
樂于自謀仕進,而又勇于自我退隱呢?這是還沒有脫離浮躁心態(tài)啊。高傲的人簡潔仕進卻難以退隱,狷介
的人難以仕進卻簡潔退隱,高傲與狷介,君子都不遵從。君子對于進退,只看重:道義罷了。景山又多拿前
代掌權之人的自我仕進來類比,假如他們的說法跟我不同,即使是前代掌權之人,我也不會聽從的。他們
稱孔子、佛胖被召見就想要前去映照,孟子不被魯侯重視,那么這二者追求的是什么呢?把自己的命運托
付給上天而等著發(fā)揮才能罷了。
又擔憂景山憂慮仕途的下降,如今竟然說:“并不是憂慮沒有得到好的官職,而是生氣遭遇到意外的
羞辱?!边@也是景山沒有考慮過的事嗎?圣人的話,我敬畏它:賢人的約束,我慚愧自己沒做到。有人對
我評價,我把他的喜怒心情放到一邊而辨別他話語中的歪曲或真實。假如他的言語符合圣人賢者的言論,
我敬畏而且感到愧作:假如他的言語和圣人賢者不同,我將會憐憫他,怎么有空閑接受他的言論而感到受
辱呢?小人受辱,而君子不受辱,景山你聽取這個勸告吧,聽取這個勸告吧,悲憤抑郁的心一天比一天損
害你??!景山又說:假如讓我蔡襄也年已四十而地位卑微,未必就能像現在這樣恬然自得而不荀且。我又
再次讀信,更加感慨,莫非是我立身行事的差錯嗎?假如景山尚且不能信任我,尚且還希望?般人中的哪
一個呢?雖然這樣,我不準備向他人求得信任,我信任自己,特別明確。身處窘迫或泰達的境地,我不能
知道,做學問的遠近,只須要盡力就罷了,我所自信的,是不倒退而行,趨利而動。如今看看從前的日子,
尚且能夠為自己認為正確的興奮,而缺憾自己不能到的地方:假如年齡越增加而思慮得越廣泛,怎么肯舍
棄自己所寵愛的而遵從自己所缺憾的呢!
和景山離別太久了,想著和你相見一次,來說清自己心中所懷著的想法。如今雖然言語懇切反復告誡,
并不是想要求得賽過景山,只不過是陳述我自己所堅守的道義;乂不知道景山認為不是這樣的。假如你真
的認為不正確,幸虧我也已經說給你聽了,我不敢再多次煩擾你了。不公開說出這些。蔡襄頓首上書。
【2024年】
一、(2024?新課標I)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親授以書,聞古今成敗,輒能語其要。嘉佑二年,試禮部,主旬歐
陽修驚喜,破女中乙科,后以書見修,修語梅圣俞曰:“吾當避此人出一頭地。”洵卒,贈光祿丞。既除
喪,還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創(chuàng)行新法,軾上書論其不便。新政H下,軾于其間,每因法以便民,民賴以
安。徒如密州。W表行手實法,時常施行者以違例論。軾謂提舉官口:“違制之坐,若自朝廷,誰敢不從?
今出于司農,是擅造律也?!碧崤e官驚臼:“公姑徐之。”未幾,朝廷知法害民,罷之。元祐元年,軾以
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賜銀緋,遷中書舍人。4年權知禮趣頁舉會大雪直寒上坐庭史噤求能宣拭寬其禁約便
得盡技巡鋪內侍每摧辱舉子且持暖昧單詞誣以為罪軾盡奏逐之四年,積以論事,為當“官所恨。軾恐不見
容,請外,拜龍圖閣學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饑疫并作。軾請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復得蜴
度僧牒,易米以救饑者。明年春,又減價?常米米,多作熊粥藥劑,遣使挾醫(yī)分坊治病,活者甚眾。軾曰:
“杭,水陸之會,疫死比他處常多。”乃裒羨緡得二干,復發(fā)橐中黃金五十兩,以作病坊,稍省錢糧待之。
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舉玉局觀,復朝奉郎,軾自元祐以來,未嘗以歲課乞遷。故宮止于此。建中靖國
元年,卒于常州。軾師父洵為文,既而得之于天。嘗自謂:”作文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于所當
行,止于所不行不止?!彪m嬉笑怒罵之辭,皆可書而誦之。其體渾涵光線,雄視百代,有文章以來,蓋亦
鮮矣。
(節(jié)選自《宋史?蘇軾傳》)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三件/權知禮部貢舉/會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軾寬其禁約/使得盡技/巡輔內侍每摧辱舉子
/且持曖昧單詞/誣以為罪/軾盡奏逐之/
B.三年/權知禮部貢舉/會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軾/寬其禁約/使得盡技/巡輔內侍每摧辱舉子
/且持曖昧單詞/誣以為罪/軾盡奏逐之/
C.三年/權知禮部貢舉/會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軾/寬其禁約/使得盡技巡輔內侍/每摧辱舉子
/旦持曖昧單詞/座以為罪/軾盡奏逐之/
D.一:年/權知禮部頁舉/會人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軾寬其禁約/使得盡技巡輔內侍/母摧辱舉子
/且持曖昧單詞/誣以為罪/軾盡奏逐之/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項事務的官員,乂可特指科舉的主試官,文中指后者。
B.殿試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最高?級的考試,在殿廷實行,由丞相主持。
C.司農是官名,又稱為大司農,主要掌管農桑、倉儲、租稅等相關事務。
D.當軸,指做官處在重耍的位置,當軸者則指身居顯赫職位的當權官員。
12.下列時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蘇軾自幼聰穎,深受時賢賞識。母親親自為他授課,他往往能說出要點。歐陽修特別看重他,曾對
梅圣俞表示,應當避開此人讓他出人頭地。
B.蘇軾因勢利導,利用新法便民。當時工安石創(chuàng)行新法,他上H沒其不便;新政下達,他常常設法使
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生活得以安靜。
C.蘇軾直面饑疫,解救受災百姓。他在任職杭州時遭遇旱災病疫,減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紓緩災情:同
時乂集貯錢糧、建立治病場所以防備疫病。
D.蘇軾天賦異稟,為文得心應手。他從父習文,又極具才華,作文如行云流水,行止有度,嬉笑怒罵
之辭,皆可書而誦之,最終成為一代文宗。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又減價果常平米,多作能地藥劑,遣使挾醫(yī)分坊治病,活者甚眾。
(2)其體渾涵光線,雄視百代,有文章以來,蓋亦鮮矣。
【答案】io.A11.B12.C
13.(1)又減價出售常平米,制成很多稠粥和藥劑、派人帶著醫(yī)生分街道治病,救活的人很多。[2)
他的文章博大深厚光輝絢麗,稱雄百代,自從有文章以來,也屬少有。
【解析】
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實力。給文言文斷句時,要留意句首發(fā)語詞、句末語氣詞,要確定謂語。
一般狀況下,句首發(fā)語詞前、句末語氣詞后要停頓,并列成分之間也要停頓:分析謂語,謂語假如是形容
詞,謂語后可停頓;假如是動詞,賓語后可以停頓;同時還要留意結構上的對稱,省略、對偶、反復等修
辭;尤其要關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則”這些關鍵詞。句子大
意是:元祐三年,暫代知禮部貢舉。正逢大雪寒冷,士子們坐在庭院中,顫抖地不能說話。蘇軾放寬他們
的禁約,使他們能盡量發(fā)揮。巡察考場的宦官常羞辱應試士人,而且抓住意義曖昧的個別辭語,誣陷為罪
狀,蘇軾把這些宦官都奏請驅除。其中,“土坐庭中”土謂賓都全,其后斷開,且“噤未能言”的土語也
是“士”,承前省略,不能把“噤”斷到上句,解除BC項:”巡鋪內為每摧辱舉子”中,主語是“巡鋪內
侍”,中間不能斷開,更不能將其斷到上句,解除D項。故選A。
1L此題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實力,此類文化常識題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些稱謂、官職的變
遷、建筑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i些禮節(jié)、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
行政區(qū)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常留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內容,答題時還要留意結合
語境的含義作答。B項,“由丞相主持”錯。科舉史上的殿試是由武則天首創(chuàng)的。宋朝正式成制,金、元、
明、清四代沿用。又稱御試、廷試,即指皇帝親自出題考試。因此應當是由皇帝主持。故選瓦
12.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愿思的實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內容的題型,要基本了解文言
文的大意,然后依據選項,在文中找到相關語句,分析選項是否概括全面,翻譯是否正確。本類題型設陷
方式?般有有意拔商、信息錯位、語句翻評錯誤等。做題時要I可求語境,理解翻譯選項涉及的相關句了,
然后將原文內容和選項加以對比,即能發(fā)覺問題。C項,“同時又集貯錢糧、建立治病場所以防備疫病”錯,
原文是“明年春……乃裒羨緡得二千,復發(fā)橐中黃金五十兩,以作病坊,稍畜錢糧待之”??梢姟巴瑫r”
表述錯誤,“集貯錢糧、建立治病場所以防備疫病”應當是其次年春天的事。故選C。
13.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的實力。翻譯時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
到實處,留意重點實詞、虛詞、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譯,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容依據[二
下文補充,平常訓練時留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證賦分點的落實。本題關鍵詞有:(1)減累,
減價出售:常平米,常平倉的米;分坊,到各街道:活者,救活的人。(2)渾涵,博大深厚:雄視,稱雄;
鮮,少。
【點睛】文言文語句翻譯,苜先要找出專出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
最終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
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翻譯為沒有查處:對古今詞義大體一樣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
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于恰當翻
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參考譯文:
蘇軾,字子略,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縣)人。蘇軾十歲時,母親程氏親自教授蘇軾讀書。聽到古今
的成敗得失,常能說出其中的要害。嘉祐二年(1037),參與禮部的科舉考試,主考官歐陽修見到蘇軾的文
章很驚喜,參與殿試考中了乙科,后來蘇軾攜書信拜見歐陽修,歐陽修對梅堯臣說:“我要避開他,好讓
他出人頭地?!碧K洵去世后,朝廷追贈他為光祿承。蘇軾服喪期滿,回到朝廷,任命他為判官告院,王安
石創(chuàng)立施行新法,蘇軾上書評論新法的弊病。新的政令一年天下達,芳軾在杭州任上總是利用新法中刈百
姓有利的內容造福百姓,百姓們因此生活安定。調任密州。司農卜.令實施新法,不按時施行的人按違反國
家制度判罪。蘇軾對提舉官說:“違反制度的判罰,假如是出自朝廷,誰敢不聽從?如今吩咐出自司農,
這是擅自制定律法?!碧崤e官膽怯地說:“請您先不要追究這件事?!辈痪茫⒅肋@個法令危害百
姓利益,于是下令廢除了它。元祐元年,軾以七品官身份入朝在延和殿侍奉皇帝,就賜給他銀印紅綬,開
遷為中書舍人。元祐三年,暫代知禮部貢舉。正逢大雪寒冷,士子們坐在庭院中,顫抖地不能說話。蘇軾
放寬他們的禁約,使他們能盡量發(fā)揮。巡察考場的宦官常羞辱應試士人,而且抓住意義曖昧的個別辭語,
誣陷為罪狀,蘇軾把這些宦官都奏請嶇除。元佑四年,因積累了一些爭論政事的話,被當權的人所恨。蘇
軾怕不被他們所容忍,懇求調到外地,任龍圖閣學士、杭州知州。蘇軾到杭州后,遇上大旱,饑荒和瘟疫
并發(fā)。蘇軾向朝廷懇求,免去本路上供米的三分之一,又得賜予剃度僧人的牒文,用以換取米來救濟饑餓
的人。其次年春天,又減價山售常平倉的米,做了很多粥和藥劑,派人帶著醫(yī)生到各街巷治病,救活的人
很多。蘇軾說:“杭州是水陸交通的要地,得疫病死的人比別處常要多些。”于是收集多余的錢二千緡,
又拿出自己囊中黃金五十兩,建立治病場所,慢慢積貯錢糧來防備疫病?;兆诩次?,又經驗三次大赦,于
是提舉玉局觀,復原朝奉郎的官職。亦軾從元祐以來,從未因每年考核政績懇求升遷。所以官職就停留在
這里。建中靖國元年,在常州去世。蘇軾師從父親蘇洵學習寫文章,從來得之于天資。(蘇軾)曾經自己說:
“寫文章猶如行云流水,原來就沒有卡角定的格式,僅是常要在該說的地方就說,該停的地方就停?!奔词?/p>
是嬉笑怒罵的話,都可以寫成文章誦讀。他的文章博大深厚光輝絢麗,稱雄百代,自從有文章以來,也屬
少有。
二、(2024?新課標H)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而小題。
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陽曲人。進士及第,歷秘竹省著作郎。政和問,天下爭言瑞應,廷臣輒箋表賀,
徽宗觀所作,稱為奇才。他日,特出制詔三題使具草,立就,上即其后批:“可中書舍人。”未兒,自秘
書少監(jiān)除中書舍人,拂御史中丞。開封邏卒夜跡盜盜脫去民有驚出與卒遇縛以為盜民訟諸府不勝皴N慘
遂誣服安史廉知之按得醫(yī)狀即出民抵吏罪時上方鄉(xiāng)神仙之事,蔡京引方主王仔昔以妖術見,朝臣戚里寅
緣關通。安中疏請自今招延山林道術之士,當責所屬崔存:并言京欺君僭上、蠹國害民數事。上悚然納之。
已而再疏京罪,上曰:“本欲即行卿章,以近天寧節(jié),俟過此,當為卯罷京?!本┧胖?,大懼,其子攸
日夕侍彝而,泣拜懇祈。上為遷安中翰林學士,又遷承旨。宣和元年,拜尚書右丞:三年,為左丞。金人
來歸燕,謀帥臣,安中請行。王輔贊于上,授慶遠軍節(jié)度使、河北河東燕山府路宜撫使、知燕山府,遼降
將郭藥師同知府事。藥師跋扈,府事皆■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藥師愈驕。靖康初,言者論其
締合王楠、童燮及不幾察郭藥師叛命,罷為觀文殿高校士、提舉嵩山崇福宮;又責授朝議大夫、秘書少監(jiān)、
分司南京,隨州居?。河仲H單州團練副使,象州安置。高宗即位,內徒道州,導放自便。紹興初,其左中
大夫。子辟章知泉州,迎安中往,未幾卒,年五十九。安中為文豐潤敏拔,尤工血去2疝?;兆趪L宴睿謨
殿,命安中賦詩百韻以紀其事。詩成,賞嘆不已,令大書于殿屏,凡侍臣皆以副本賜之。其見重如此。
(節(jié)選自《宋史?王安中傳》)
10.下列時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開封邏卒夜跡盜/盜脫去/民有驚出與卒遇/縛以為盜/民訟諸府/不勝考掠之慘/遂誣服/安中廉知之
/按得冤狀/即出民/抵吏罪/
B.開封邏卒夜跡盜/盜脫去/民有驚出與卒遇/縛以為盜/民訟諸府不勝/考掠之慘/遂誣服/安中廉知之
/按得冤狀/即出民/抵吏罪/
C.開封邏卒夜跡盜/盜脫去/民有驚出與卒遇/縛以為盜/民訟諸府/不勝考掠之慘/遂誣服/安中廉知之
/按得冤狀/即出民抵吏罪/
D.開封邏卒夜跡盜/盜脫去/民有驚出與卒遇/縛以為盜/民訟諸府不勝/考掠之慘/遂誣服/安中廉知之
/按得冤狀/即出民抵吏罪/
H.下列時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方士,又稱方術士,指中國古代好講神仙方術、從事巫祝術數話動的人。
B.保任,意思是擔?;驌U?,文中特指因向朝廷舉薦人才而負擔保責任。
C.禁中,又稱禁內,指皇室宗族所居之處,因所居宮室嚴禁隨意進出得名。
D.四六之制,即駐文,因在發(fā)展中漸漸成為相對整齊的四六句式而由此稱。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安中進士出身,具有靈敏才思。他隨眾向朝廷表賀瑞應,徽宗稱他為奇才,又出題特地考查,隨
即任命他為中書舍人,不久又擢升為御史中丞。
B.王安中彈劾蔡京,得到皇上接受。蔡京投皇.上所好,引薦道術之士,擾亂朝廷,他陳奏蔡京之罪,
要求懲治,蔡京恐驚,其子蔡攸也哭請皇上寬恕。
C.王安中外放任職,仕途屢遭坎坷。金人前來歸順,他自清燕山府任職,與遼降將郭藥師共事:靖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正版授權】 IEC 60309-1:1999+AMD1:2005 CSV EN-D Plugs,socket-outlets and couplers for industrial purposes - 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s
- 心房顫動及護理
- 企業(yè)計劃管理培訓課程
- 2025年學校班主任班級工作方案措施
- 管理學實訓報告
- 小學語文教師基本功筆試試卷
- 酒具相關知識培訓課件
- 2025年幼兒園秋季資助工作方案
- 綿陽職業(yè)技術學院《日語精讀》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廣東省江門蓬江區(qū)五校聯考2025屆初三中考5月模擬考試物理試題含解析
- 大學生職業(yè)素養(yǎng)訓練(第六版)課件 第十一單元樹立誠信意識
- 建筑CAD賽項樣題-繪圖樣題
-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書分享 課件
- DB34∕T 4010-2021 水利工程外觀質量評定規(guī)程
- 衛(wèi)生專業(yè)技術人員認定、聘用、管理、考核、獎懲制度
- 人教版(2024)數學七年級上冊3.1列代數式表示數量關系第1課時《代數式》教學課件
- 2024年湖南省長沙市中考地理試卷真題(含答案解析)
- 工程指令單完整版本
- DB22-T5020-2019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監(jiān)測技術標準
- 畢業(yè)設計(論文)-木料切割機設計
- 旅行社導游合同范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