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基礎工程施工規(guī)范_第1頁
建筑基礎工程施工規(guī)范_第2頁
建筑基礎工程施工規(guī)范_第3頁
建筑基礎工程施工規(guī)范_第4頁
建筑基礎工程施工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規(guī)范GB 51004-20151 總 則101 為在建筑地基基礎工程的施工中做到安全適用、技術先進、經濟合理、確保質量、保護環(huán)境,制定本規(guī)范。102 本規(guī)范適用于建筑地基基礎的施工。103 建筑地基基礎工程的施工應保證安全與質量,且應做到因地制宜、節(jié)約資源。104 建筑地基基礎工程的施工除應符合本規(guī)范外,尚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2 術 語201 地基 subsoil支承基礎的土體或巖體。202 基礎 foundation將上部結構所承受的外來荷載及上部結構自重傳遞到地基上的結構組成部分。203 復合地基 composite foundatio

2、n部分土體被增強或被置換形成增強體,由增強體和周圍地基土共同承擔荷載的地基。204 樁基礎 pile foundation由置入地基中的樁和連接于樁頂?shù)某信_共同組成的基礎。205 強夯法 dynamic consolidation反復將重錘提到高處使其自由落下,給地基以沖擊和振動能量,將地基土夯實的地基處理方法。206 強夯置換法 dynamic replacement將重錘提到高處使其自由落下,在地面形成夯坑,反復交替夯擊填入夯坑內的砂石、鋼渣等粒料,使其形成密實墩體的地基處理方法。207 注漿法 grouting利用液壓、氣壓或電化學原理,把能固化的漿液注入巖土體空隙中,將松散的土?;蛄严?/p>

3、膠結成一個整體的處理方法。208 預壓法 preloading對地基進行堆載或真空預壓,加速地基土固結的地基處理方法。209 振沖法 vibroflotation在振沖器水平振動和高壓水的共同作用下使砂土層振密或在軟弱土層中成孔后回填碎石形成樁柱,與原地基土組成復合地基的地基處理方法。2010 樁端后注漿灌注樁 post base-grouting bored-pile通過預設在樁身內的注漿管和樁端注漿器對成樁后的樁端進行高壓注漿的灌注樁。2011 基坑工程 excavation engineering為建造地下結構而采取的圍護、支撐、降水、隔水防滲、加固、土(石)方開挖和回填等工程的總稱。2

4、012 基坑支護結構 retaining structure of foundation pit由圍護墻、圍檁、支撐(錨桿)、立柱(立柱樁)等系統(tǒng)組成的結構體系。2013 咬合樁 secant pile后施工的灌注樁與先施工的灌注樁相互搭接、相互切割形成的連續(xù)排樁墻。2014 型鋼水泥土攪拌墻 steel and soil-cement mixed wall在連續(xù)套接的三軸水泥土攪拌樁內插入型鋼形成的復合擋土截水結構。2015 地下連續(xù)墻 diaphragm wall經機械成槽后放入鋼筋籠、澆灌混凝土或放入預制鋼筋混凝土板墻形成的地下墻體。2016 銑接頭 cutter joint利用銑槽機切

5、削先行槽段混凝土而形成的地下連續(xù)墻接頭。2017 接頭管(箱) joint pipe(box)使單元槽段間形成地下連續(xù)墻接頭而采用的臨時鋼管(箱)。2018 水泥土重力式擋墻 soil-cement gravity retaining wall由水泥土攪拌樁相互搭接形成的重力式支護結構。2019 土釘墻 soil-nailed wall采用土釘加固的基坑側壁土體與護面等組成的支護結構。2020 逆作法 top-down method利用主體地下結構的全部或一部分作為支護結構,自上而下施工地下結構并與基坑開挖交替實施的施工工法。2021 沉井 open caisson地面上制作井筒,通過井內取土

6、使之下沉至地下預定深度的地下結構。2022 氣壓沉箱 pneumatic caisson地面上制作具有水平封板的井筒,在封板下形成氣壓工作室,向工作室內加氣平衡水土壓力進行挖土作業(yè),下沉至地下預定深度的地下結構。2023 地下水控制 groundwater control在基坑工程中,為了確?;庸こ添樌麑嵤?,減少施工對周邊環(huán)境的影響而采取的排水、降水、隔水和回灌等措施。2024 截水帷幕 curtain for cutting off water用于阻隔或減少地下水通過基坑側壁與坑底流入基坑和控制基坑外地下水位下降的幕墻狀豎向截水體。2025 無筋擴展基礎 non-reinforced sp

7、read foundation由磚、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組成的,且不需配置鋼筋的墻下條形基礎或柱下獨立基礎。2026 鋼筋混凝土擴展基礎 reinforced concrete spread foundation指柱下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和墻下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2027 筏形與箱形基礎 raft and box foundation筏形基礎為柱下或墻下連續(xù)的平板式或梁板式鋼筋混凝土基礎。箱型基礎為鋼筋混凝土底板、頂板及內外縱橫墻體構成的整體澆注的單層或多層鋼筋混凝土基礎。2028 盆式開挖 bermed excavation在坑內周邊留土,先挖除基坑中部的土方,形成

8、類似盆形土體,在基坑中部地下結構和支撐形成后再挖除基坑周邊土方的開挖方法。2029 島式開挖 island excavation在有圍護結構的基坑工程中,先挖除基坑內周邊的土方,形成類似島狀土體,然后再挖除基坑中部土方的開挖方法。2030 錨桿(索) anchor arm(rope)在土(巖)體中鉆孔,插入鋼筋或鋼絞線等受拉筋,并在錨固段灌注水泥漿錨入穩(wěn)定土(巖)層內,另一端與結構體相連形成的受拉桿體。2031 復合土釘墻支護 composite soil nailing wall由攪拌樁、土釘以及噴射混凝土面層組成的圍護體。3 基本規(guī)定301 建筑地基、基礎、基坑及邊坡工程施工所使用的材料、

9、制品等的質量檢驗要求,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標準和設計的規(guī)定。302 建筑地基、基礎、基坑及邊坡工程施工前,應具備下列資料:1 巖土工程勘察報告;2 建筑地基、基礎、基坑及邊坡工程施工所需的設計文件;3 擬建工程施工影響范圍內的建(構)筑物、地下管線和障礙物等資料;4 施工組織設計和專項施工、監(jiān)測方案。303 建筑地基、基礎、基坑及邊坡工程施工的軸線定位點和高程水準基點,經復核后應妥善保護,并定期復測。304 基坑工程施工前應做好準備工作,分析工程現(xiàn)場的工程水文地質條件、鄰近地下管線、周圍建(構)筑物及地下障礙物等情況。對鄰近的地下管線及建(構)筑物應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305 建筑地基、基礎、基坑及

10、邊坡工程施工過程中應控制地下水、地表水和潮汛的影響。306 建筑地基基礎工程冬、雨季施工應采取防凍、排水措施。307 嚴禁在基坑(槽)及建(構)筑物周邊影響范圍內堆放土方。308 基坑(槽)開挖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基坑(槽)周邊、放坡平臺的施工荷載應按設計要求進行控制;2 基坑(槽)開挖過程中分層厚度及臨時邊坡坡度應根據土質情況計算確定;3 基坑(槽)開挖施工工況應符合設計要求。309 施工中出現(xiàn)險情時,應及時啟動應急措施控制險情。3010 施工中遇有文物、古跡遺址等,應立即停止施工,并上報有關部門。3011 建筑地基、基礎、基坑及邊坡工程施工過程中,應做好施工記錄。4 地基施工41 一般規(guī)定

11、411 施工前應測量和復核地基的平面位置與標高。412 地基施工時應及時排除積水,不得在浸水條件下施工。413 基底標高不同時,宜按先深后淺的順序進行施工。414 施工過程中應采取減少基底土體擾動的保護措施,機械挖土時,基底以上200mm300mm厚土層應采用人工挖除。415 地基施工時,應分析挖方、填方、振動、擠壓等對邊坡穩(wěn)定及周邊環(huán)境的影響。416 地基驗槽時,發(fā)現(xiàn)地質情況與勘察報告不相符,應進行補勘。417 地基施工完成后,應對地基進行保護,并應及時進行基礎施工。4 地基施工41 一般規(guī)定411 施工前應測量和復核地基的平面位置與標高。412 地基施工時應及時排除積水,不得在浸水條件下施

12、工。413 基底標高不同時,宜按先深后淺的順序進行施工。414 施工過程中應采取減少基底土體擾動的保護措施,機械挖土時,基底以上200mm300mm厚土層應采用人工挖除。415 地基施工時,應分析挖方、填方、振動、擠壓等對邊坡穩(wěn)定及周邊環(huán)境的影響。416 地基驗槽時,發(fā)現(xiàn)地質情況與勘察報告不相符,應進行補勘。417 地基施工完成后,應對地基進行保護,并應及時進行基礎施工。42 素土、灰土地基421 素土、灰土地基土料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素土地基土料可采用黏土或粉質黏土,有機質含量不應大于5,并應過篩,不應含有凍土或膨脹土,嚴禁采用地表耕植土、淤泥及淤泥質土、雜填土等土料;2 灰土地基的土料可采

13、用黏土或粉質黏土,有機質含量不應大于5,并應過篩,其顆粒不得大于15mm,石灰宜采用新鮮的消石灰,其顆粒不得大于5mm,且不應含有未熟化的生石灰塊粒,灰土的體積配合比宜為2:8或3:7,灰土應攪拌均勻。422 素土、灰土地基土料的施工含水量宜控制在最優(yōu)含水量2的范圍內,最優(yōu)含水量可通過擊實試驗確定,也可按當?shù)亟涷炄∮谩?23 素土、灰土地基的施工方法,分層鋪填厚度,每層壓實遍數(shù)等宜通過試驗確定,分層鋪填厚度宜取200mm300mm,應隨鋪填隨夯壓密實?;诪檐浫跬翆訒r,地基底部宜加強。424 素土、灰土換填地基宜分段施工,分段的接縫不應在柱基、墻角及承重窗間墻下位置,上下相鄰兩層的接縫距離不應

14、小于500mm,接縫處宜增加壓實遍數(shù)。425 基底存在洞穴、暗浜(塘)等軟硬不均的部位時,應按設計要求進行局部處理。426 素土、灰土地基的施工檢驗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應每層進行檢驗,在每層壓實系數(shù)符合設計要求后方可鋪填上層土。2 可采用環(huán)刀法、貫入儀、靜力觸探、輕型動力觸探或標準貫入試驗等方法,其檢測標準應符合設計要求。3 采用環(huán)刀法檢驗施工質量時,取樣點應位于每層厚度的23深度處。筏形與箱形基礎的地基檢驗點數(shù)量每50m2100m2不應少于1個點;條形基礎的地基檢驗點數(shù)量每10m20m不應少于1個點;每個獨立基礎不應少于1個點。4 采用貫入儀或輕型動力觸探檢驗施工質量時,每分層檢驗點的間距應

15、小于4m。43 砂和砂石地基431 砂和砂石地基的材料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宜采用顆粒級配良好的砂石,砂石的最大粒徑不宜大于50mm,含泥量不應大于5;2 采用細砂時應摻入碎石或卵石,摻量應符合設計要求;3 砂石材料應去除草根、垃圾等有機物,有機物含量不應大于5。432 砂和砂石地基的施工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施工前應通過現(xiàn)場試驗性施工確定分層厚度、施工方法、振搗遍數(shù)、振搗器功率等技術參數(shù);2 分段施工時應采用斜坡搭接,每層搭接位置應錯開05m10m,搭接處應振壓密實;3 基底存在軟弱土層時應在與土面接觸處先鋪一層150mm300mm厚的細砂層或鋪一層土工織物;4 分層施工時,下層經壓實系數(shù)檢驗合

16、格后方可進行上一層施工。433 砂石地基的施工質量宜采用環(huán)刀法、貫入法、載荷法、現(xiàn)場直接剪切試驗等方法檢測,并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426條的有關規(guī)定。44 粉煤灰地基441 粉煤灰填筑材料應選用級以上粉煤灰,顆粒粒徑宜為0001mm20mm,嚴禁混入生活垃圾及其他有機雜質,并應符合建筑材料有關放射性安全標準的要求。442 粉煤灰地基施工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施工時應分層攤鋪,逐層夯實,鋪設厚度宜為200mm300mm,用壓路機時鋪設厚度宜為300mm400mm,四周宜設置具有防沖刷功能的隔離措施;2 施工含水量宜控制在最優(yōu)含水量4的范圍內,底層粉煤灰宜選用較粗的灰,含水量宜稍低于最優(yōu)含水量;3 小面積

17、基坑、基槽的墊層可用人工分層攤鋪,用平板振動器或蛙式打夯機進行振(夯)實,每次振(夯)板應重疊12板13板,往復壓實,由兩側或四側向中間進行,夯實不少于3遍,大面積墊層應采用推土機攤鋪,先用推土機預壓2遍,然后用壓路機碾壓,施工時壓輪重疊12輪寬13輪寬,往復碾壓4遍6遍;4 粉煤灰宜當天即鋪即壓完成,施工最低氣溫不宜低于0;5 每層鋪完檢測合格后,應及時鋪筑上層,并嚴禁車輛在其上行駛,鋪筑完成應及時澆筑混凝土墊層或上覆300mm500mm土進行封層。443 粉煤灰地基不得采用水沉法施工,在地下水位以下施工時,應采取降排水措施,不得在飽和或浸水狀態(tài)下施工?;诪檐浲習r,宜先鋪填200mm左右厚

18、的粗砂或高爐干渣。444 粉煤灰地基施工過程中應檢驗鋪筑厚度、碾壓遍數(shù)、施工含水量、搭接區(qū)碾壓程度、壓實系數(shù)等,并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426條的有關規(guī)定。45 強夯地基451 施工前應在現(xiàn)場選取有代表性的場地進行試夯。試夯區(qū)在不同工程地質單元不應少于1處,試夯區(qū)不應小于20m20m。452 周邊存在對振動敏感或有特殊要求的建(構)筑物和地下管線時,不宜采用強夯法。453 強夯施工主要機具設備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起重機:根據設計要求的強夯能級,選用帶有自動脫鉤裝置、與夯錘質量和落距相匹配的履帶式起重機或其他專用設備,高能級強夯時應采取防機架傾覆措施;2 夯錘:夯錘底面宜為圓形,錘底宜均勻設置4個

19、6個孔徑250mm500mm的排氣孔,強夯置換夯錘宜在周邊設置排氣槽,強夯錘錘底靜接地壓力宜為20kPa80kPa,強夯置換錘錘底靜接地壓力宜為100kPa300kPa;3 自動脫鉤裝置: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和耐久性,且施工靈活、易于操作。454 強夯施工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夯擊前應將各夯點位置及夯位輪廓線標出,夯擊前后應測量地面高程,計算每點逐擊夯沉量;2 每遍夯擊后應及時將夯坑填平或推平,并測量場地高程,計算本遍場地夯沉量;3 完成全部夯擊遍數(shù)后,應按夯印搭接15錘徑13錘徑的夯擊原則,用低能量滿夯將場地表層松土夯實并碾壓,測量強夯后場地高程;4 強夯應分區(qū)進行,宜先邊區(qū)后中部,或由臨近建(構

20、)筑物一側向遠離一側方向進行。455 強夯置換施工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強夯置換墩材料宜采用級配良好的塊石、碎石、礦渣等質地堅硬、性能穩(wěn)定的粗顆粒材料,粒徑大于300mm的顆粒含量不宜大于全重的30;2 夯點施打原則宜為由內而外、隔行跳打;3 每遍夯擊后測量場地高程,計算本遍場地抬升量,抬升量超設計標高部分宜及時推除。456 軟土地區(qū)及地下水位埋深較淺地區(qū),采用降水聯(lián)合低能級強夯施工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強夯施工前應先設置降排水系統(tǒng),降水系統(tǒng)宜采用真空井點系統(tǒng),在加固區(qū)以外3m4m處宜設置外圍封閉井點;2 夯擊區(qū)降水設備的拆除應待地下水位降至設計水位并穩(wěn)定不少于2d后進行;3 低能級強夯應采用少

21、擊多遍、先輕后重的原則;4 每遍強夯間歇時間宜根據超孔隙水壓力消散不低于80確定;5 地下水位埋深較淺地區(qū)施工場地宜設縱橫向排水溝網,溝網最大間距不宜大于15m。457 雨季施工時夯坑內或場地積水應及時排除。458 冬期施工應采取下列措施:1 應先將凍土清除后再進行強夯施工;2 最低氣溫高于15、凍深在800mm以內時可進行點夯施工,且點夯的能級與擊數(shù)應適當增加,滿夯應在解凍后進行,滿夯能級應適當增加;3 強夯施工完成的地基在冬期來臨前,應設覆蓋層保護。459 對強夯置換應檢查置換墩底部深度,對降水聯(lián)合低能級強夯應動態(tài)監(jiān)測地下水位變化。強夯施工質量允許偏差應符合表459的規(guī)定。表459 強夯施

22、工質量允許偏差4510 強夯施工結束后質量檢測的間隔時間:砂土地基不宜少于7d,粉性土地基不宜少于14d,黏性土地基不宜少于28d,強夯置換和降水聯(lián)合低能級強夯地基質量檢測的間隔時間不宜少于28d。46 注漿加固地基461 注漿施工前應進行室內漿液配比試驗和現(xiàn)場注漿試驗。462 注漿施工應記錄注漿壓力和漿液流量,并應采用自動壓力流量記錄儀。463 注漿順序應按跳孔間隔注漿方式進行,并宜采用先外圍后內部的注漿施工方法。464 注漿孔的孔徑宜為70mm110mm,孔位偏差不應大于50mm,鉆孔垂直度偏差應小于1100。注漿孔的鉆桿角度與設計角度之間的傾角偏差不應大于2。465 漿液宜采用普通硅酸鹽

23、水泥,注漿水灰比宜取0506。漿液應攪拌均勻,注漿過程中應連續(xù)攪拌,攪拌時間應小于漿液初凝時間。漿液在壓注前應經篩網過濾。466 注漿管上拔時宜使用拔管機。塑料閥管注漿時,注漿芯管每次上拔高度應為330mm。花管注漿時,花管每次上拔或下鉆高度宜為300mm500mm。采用低坍落度的砂漿壓密注漿時,每次上拔高度宜為400mm600mm。467 注漿壓力的選用應根據土層的性質及其埋深確定。劈裂注漿時,砂土中宜取02MPa05MPa,黏性土宜取02MPa03MPa。采用水泥-水玻璃雙液快凝漿液的注漿時壓力應小于1MPa,注漿時漿液流量宜取10Lmin20Lmin。采用坍落度為25mm75mm的水泥砂

24、漿壓密注漿時,注漿壓力宜為1MPa7MPa,注漿的流量宜為10Lmin20Lmin。468 在漿液拌制時加入的摻合料、外加劑的量應通過試驗確定,或按照下列指標選用:1 磨細粉煤灰摻入量宜為水泥用量的2050;2 水玻璃的模數(shù)應為3033,摻入量宜為水泥用量的0530;3 表面活性劑(或減水劑)的摻入量宜為水泥用量的0305;4 膨潤土的摻入量宜為水泥用量的15。469 冬期施工時,在日平均氣溫低于5或最低溫度低于3的條件下注漿時應采取防漿體凍結措施。夏季施工時,用水溫度不得高于35且對漿液及注漿管路應采取防曬措施。4610 注漿過程中可采取調整漿液配合比、間歇式注漿、調整漿液的凝結時間、上口封

25、閉等措施防止地面冒漿。4611 注漿施工中應做好原材料檢驗、注漿體強度、注漿孔位孔深、注漿施工順序、注漿壓力、注漿流量等項目的記錄與質量控制。47 預壓地基471 施工前應在現(xiàn)場進行預壓試驗,并根據試驗情況確定施工參數(shù)。472 水平排水砂墊層施工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墊層材料宜用中、粗砂,含泥量應小于5;2 墊層材料的干密度應大于15gcm3;3 在預壓區(qū)內宜設置與砂墊層相連的排水盲溝或排水管。473 豎向排水體施工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砂井的砂料宜用中砂或粗砂,含泥量應小于3,砂井的實際灌砂量不得小于計算值的95;2 砂袋或塑料排水帶埋入砂墊層中的長度不應少于500mm,平面井距偏差不應大于井徑

26、,垂直度偏差宜小于15,拔管后帶上砂袋或塑料排水帶的長度不應大于500mm,回帶根數(shù)不應大于總根數(shù)的5;3 塑料排水帶接長時,應采用濾膜內芯板平搭接的連接方式,搭接長度應大于200mm。474 堆載預壓法施工時應根據設計要求分級逐漸加載。在加載過程中應每天進行豎向變形量、水平位移及孔隙水壓力等項目的監(jiān)測,且應根據監(jiān)測資料控制加載速率。475 真空預壓法施工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應根據場地大小、形狀及施工能力進行分塊分區(qū),每個加固區(qū)應用整塊密封薄膜覆蓋;2 真空預壓的抽氣設備宜采用射流真空泵,空抽時應達到95kPa以上的真空吸力,其數(shù)量應根據加固面積和土層性能等確定;3 真空管路的連接點應密封,在

27、真空管路中應設置止回閥和閘閥,濾水管應設在排水砂墊層中,其上覆蓋厚度100mm200mm的砂層;4 密封膜熱合粘結時宜用雙熱合縫的平搭接,搭接寬度應大于15mm,應鋪設兩層以上,覆蓋膜周邊采用挖溝折鋪、平鋪用黏土壓邊、圍埝溝內覆水以及膜上全面覆水等方法進行密封;5 當處理區(qū)有充足水源補給的透水層或有明顯露頭的透氣層時,應采用封閉式截水墻形成防水帷幕等方法以隔斷透水層或透氣層;6 施工現(xiàn)場應連續(xù)供電,當連續(xù)5d實測沉降速率小于或等于2mmd,或滿足設計要求時,可停止抽真空。476 真空堆載聯(lián)合預壓法施工時,應先進行抽真空,真空壓力達到設計要求并穩(wěn)定后進行分級堆載,并根據位移和孔隙水壓力的變化控制

28、堆載速率。477 堆載預壓法的施工檢測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豎向排水體施工質量檢測包括排水體的材料質量、沉降速率、位置、插入深度、高出砂墊層的距離以及插入塑料排水帶的回帶長度和根數(shù)等,砂井或袋裝砂井的砂料必須取樣進行顆粒分析和滲透性試驗;2 水平排水體砂料按施工分區(qū)進行檢測單元劃分,或以每10000m2的加固面積為一檢測單元,每一檢測單元的砂料檢測數(shù)量不應少于3組;3 堆載分級荷載的高度偏差不應大于本級荷載折算高度的5,最終堆載高度不應小于設計總荷載的折算高度;4 堆載分級堆高結束后應在現(xiàn)場進行堆料的重度檢測,檢測數(shù)量宜為每1000m2一組,每組3個點;5 堆載高度按每25m2一個點進行檢測。4

29、78 真空預壓法的施工檢測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豎向排水體、水平排水砂墊層及處理效果檢測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477條的規(guī)定;2 真空度觀測可分為真空管內真空度和膜下真空度,每個膜下真空度測頭監(jiān)控面積宜為1000m22000m2;3 抽真空期間真空管內真空度應大于90kPa,膜下真空度宜大于80kPa。48 振沖地基481 施工前應在現(xiàn)場進行振沖試驗,以確定水壓、振密電流和留振時間等各種施工參數(shù)。482 振沖置換施工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水壓可用200kPa600kPa,水量可用200Lmin600Lmin,造孔速度宜為05mmin20mmin;2 當穩(wěn)定電流達到密實電流值后宜留振30s,并將振沖器提升3

30、00mm500mm,每次填料厚度不宜大于500mm;3 施工順序宜從中間向外圍或間隔跳打進行,當加固區(qū)附近存在既有建(構)筑物或管線時,應從鄰近建筑物一邊開始,逐步向外施工;4 施工現(xiàn)場應設置排泥水溝及集中排泥的沉淀池。483 振沖加密施工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振沖加密宜采用大功率振沖器,下沉宜快速,造孔速度宜為8mmin10mmin,每段提升高度宜為500mm,每米振密時間宜為1min;2 對于粉細砂地基,振沖加密可采用雙點共振法進行施工,留振時間宜為10s20s,下沉和上提速度宜為10mmin15mmin,水壓宜為100kPa200kPa,每段提升高度宜為500mm;3 施工順序宜從外圍或兩

31、側向中間進行。484 振沖法的質量檢測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振沖孔平面位置的容許偏差不應大于樁徑的02倍,垂直度偏差不應大于1100;2 施工后應間隔一定時間方可進行質量檢驗,對黏性土地基,間隔時間不少于21d,對粉性土地基,間隔時間不少于14d,對砂土地基,間隔時間不少于7d;3 對樁體應采用動力觸探試驗檢測,對樁間土宜采用標準貫入、靜力觸探、動力觸探或其他原位測試等方法進行檢測,檢測位置應在等邊三角形或正方形的中心,檢測數(shù)量不應少于樁孔總數(shù)的2,且不少于5點。49 高壓噴射注漿地基491 高壓噴射注漿施工前應根據設計要求進行工藝性試驗,數(shù)量不應少于2根。492 高壓噴射注漿的施工技術參數(shù)應符

32、合下列規(guī)定:1 單管法和二重管法的高壓水泥漿漿液流壓力宜為20MPa30MPa,二重管法的氣流壓力宜為06MPa08MPa;2 三重管法的高壓水射流壓力宜為20MPa40MPa,低壓水泥漿漿液流壓力宜為02MPa10MPa,氣流壓力宜為06MPa08MPa;3 雙高壓旋噴樁注漿的高壓水壓力宜為35MPa2MPa,流量宜為70Lmin80Lmin,高壓漿液的壓力宜為20MPa2MPa,流量宜為70Lmin80Lmin,壓縮空氣的壓力宜為05MPa08MPa,流量宜為10m3min30m3min;4 提升速度宜為005mmin025mmin,并應根據試樁確定施工參數(shù)。493 高壓噴射注漿材料宜采用

33、普通硅酸鹽水泥。所用外加劑及摻合料的數(shù)量,應通過試驗確定。水泥漿液的水灰比宜取0815。494 鉆機成孔直徑宜為90mm150mm,鉆機定位偏差應小于20mm,鉆機安放應水平,鉆桿垂直度偏差應小于1100。495 鉆機與高壓泵的距離不宜大于50m,鉆孔定位偏差不得大于50mm。噴射注漿應由下向上進行,注漿管分段提升的搭接長度應大于100mm。496 對需要擴大加固范圍或提高強度的工程,宜采用復噴措施。497 周邊環(huán)境有保護要求時可采取速凝漿液、隔孔噴射、冒漿回灌、放慢施工速度或具有排泥裝置的全方位高壓旋噴技術等措施。498 高壓噴射注漿施工時,鄰近施工影響區(qū)域不應進行抽水作業(yè)。410 水泥土攪

34、拌樁地基4101 施工前應進行工藝性試樁,數(shù)量不應少于2根。4102 單軸與雙軸水泥土攪拌法施工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施工深度不宜大于18m,攪拌樁機架安裝就位應水平,導向架垂直度偏差應小于1150,樁位偏差不得大于50mm,樁徑和樁長不得小于設計值;2 單軸和雙軸水泥土攪拌樁漿液水灰比宜為055065,制備好的漿液不得離析,泵送應連續(xù),且應采用自動壓力流量記錄儀;3 雙軸水泥土攪拌樁成樁應采用兩噴三攪工藝,處理粗砂、礫砂時,宜增加攪拌次數(shù),鉆頭噴漿攪拌提升速度不宜大于05mmin,鉆頭攪拌下沉速度不宜大于10mmin,鉆頭每轉一圈的提升(或下沉)量宜為10mm15mm,單機24h內的攪拌量不應

35、大于100m3;4 施工時宜用流量泵控制輸漿速度,注漿泵出口壓力應保持在040MPa060MPa,輸漿速度應保持常量;5 鉆頭攪拌下沉至預定標高后,應噴漿攪拌30s后再開始提升鉆桿。4103 三軸水泥土攪拌法施工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施工深度大于30m的攪拌樁宜采用接桿工藝,大于30m的機架應有穩(wěn)定性措施,導向架垂直度偏差不應大于1250;2 三軸水泥土攪拌樁樁水泥漿液的水灰比宜為1520,制備好的漿液不得離析,泵送應連續(xù),且應采用自動壓力流量記錄儀;3 攪拌下沉速度宜為05mmin10mmin,提升速度宜為1mmin2mmin,并應保持勻速下沉或提升;4 可采用跳打方式、單側擠壓方式和先行鉆孔

36、套打方式施工,對于硬質土層,當成樁有困難時,可采用預先松動土層的先行鉆孔套打方式施工;5 攪拌樁在加固區(qū)以上的土層擾動區(qū)宜采用低摻量加固;6 環(huán)境保護要求高的工程應采用三軸攪拌樁,并應通過試成樁及其監(jiān)測結果調整施工參數(shù),鄰近保護對象時,攪拌下沉速度宜為05mmin08mmin,提升速度宜為10mmin內,噴漿壓力不宜大于08MPa;7 施工時宜用流量泵控制輸漿速度,注漿泵出口壓力宜保持在04MPa06MPa,并應使攪拌提升速度與輸漿速度同步。4104 水泥土攪拌樁基施工時,停漿面應高于樁頂設計標高300mm500mm。開挖基坑時,應將攪拌樁頂端浮漿樁段用人工挖除。4105 施工中因故停漿時,應

37、將鉆頭下沉至停漿點以下05m處,待恢復供漿時再噴漿攪拌提升,或將鉆頭抬高至停漿點以上05m處,待恢復供漿時再噴漿攪拌下沉。411 土和灰土擠密樁復合地基4111 土和灰土擠密樁的成孔應按設計要求、現(xiàn)場土質和周圍環(huán)境等情況,選用沉管法、沖擊法或鉆孔法。4112 土和灰土擠密樁的施工應按下列順序進行:1 施工前應平整場地,定出樁孔位置并編號;2 整片處理時宜從里向外,局部處理時宜從外向里,施工時應間隔1個2個孔依次進行;3 成孔達到要求深度后應及時回填夯實。4113 土和灰土擠密樁的土填料宜采用就地或就近基槽中挖出的粉質黏土。所用石灰應為級以上新鮮塊灰,石灰使用前應消解并篩分,其粒徑不應大于5mm

38、。土和灰土的質量及體積配合比應符合第421條的規(guī)定。4114 樁孔夯填時填料的含水量宜控制在最優(yōu)含水量3的范圍內,夯實后的干密度不應低于其最大干密度與設計要求壓實系數(shù)的乘積。填料的最優(yōu)含水量及最大干密度可通過擊實試驗確定。4115 向孔內填料前,孔底應夯實,應抽樣檢查樁孔的直徑、深度、垂直度和樁位偏差,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樁孔直徑的偏差不應大于樁徑的5;2 樁孔深度的偏差應為500mm;3 樁孔的垂直度偏差不宜大于15;4 樁位偏差不宜大于樁徑的5。4116 樁孔經檢驗合格后,應按設計要求向孔內分層填入篩好的素土、灰土或其他填料,并應分層夯實至設計標高。4117 土和灰土擠密樁的施工質量檢測

39、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成樁后應及時抽檢施工質量,抽檢數(shù)量不應少于樁總數(shù)的1;2 成樁后應檢查施工記錄、檢驗全部處理深度內樁體和樁間土的干密度,并將其分別換算為平均壓實系數(shù)和平均擠密系數(shù)。412 水泥粉煤灰碎石樁復合地基4121 施工前應按設計要求進行室內配合比試驗。長螺旋鉆孔灌注成樁所用混合料坍落度宜為160mm200mm,振動沉管灌注成樁所用混合料坍落度宜為30mm50mm。4122 水泥粉煤灰碎石樁施工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用振動沉管灌注成樁和長螺旋鉆孔灌注成樁施工時,樁體配比中采用的粉煤灰可選用電廠收集的粗灰,采用長螺旋鉆孔、管內泵壓混合料灌注成樁時,宜選用細度(0045mm方孔篩篩余百分比

40、)不大于45的級或級以上等級的粉煤灰;2 長螺旋鉆孔、管內泵壓混合料成樁施工時每方混合料粉煤灰摻量宜為70kg90kg;3 成孔時宜先慢后快,并應及時檢查、糾正鉆桿偏差,成樁過程應連續(xù)進行;4 長螺旋鉆孔、管內泵壓混合料成樁施工時,當鉆至設計深度后,應掌握提拔鉆桿時間,混合料泵送量應與拔管速度相配合,壓灌應一次連續(xù)灌注完成,壓灌成樁時,鉆具底端出料口不得高于鉆孔內樁料的液面;5 沉管灌注成樁施工拔管速度應按勻速控制,并控制在12mmin15mmin,遇淤泥或淤泥質土層,拔管速度應適當放慢,沉管拔出地面確認成樁樁頂標高后,用粒狀材料或濕黏性土封頂;6 振動沉管灌注成樁后樁頂浮漿厚度不宜大于200

41、mm;7 拔管應在鉆桿芯管充滿混合料后開始,嚴禁先拔管后泵料;8 樁頂標高宜高于設計樁頂標高05m以上。4123 樁的垂直度偏差不應大于1100。滿堂布樁基礎的樁位偏差不應大于樁徑的04倍;條形基礎的樁位偏差不應大于樁徑的025倍;單排布樁的樁位偏差不應大于60mm。4124 褥墊層鋪設宜采用靜力壓實法。基底樁間土含水量較小時,也可采用動力夯實法。夯填度不應大于09。4125 冬期施工時,混合料入孔溫度不得低于5。4126 施工質量檢驗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成樁過程應抽樣做混合料試塊,每臺機械一天應做一組(3塊)試塊(邊長為150mm的立方體),標準養(yǎng)護,測定其立方體抗壓強度;2 施工質量應檢查

42、施工記錄、混合料坍落度、樁數(shù)、樁位偏差、褥墊層厚度、夯填度和樁體試塊抗壓強度等;3 地基承載力檢驗應采用單樁復合地基載荷試驗或單樁載荷試驗,單體工程試驗數(shù)量應為總樁數(shù)的1且不應少于3點,對樁體檢測應抽取不少于總樁數(shù)的10進行低應變動力試驗,檢測樁身完整性。413 夯實水泥土樁復合地基4131 夯實水泥土樁施工前應進行工藝性試樁,試樁數(shù)量不應少于2根。4132 夯實水泥土樁的施工,應按設計要求選用成孔工藝。擠土成孔宜選用沉管、沖擊等方法,非擠土成孔宜選用洛陽鏟、螺旋鉆等方法。4133 夯填樁孔時,應選用機械夯實,夯錘應與樁徑相適應。分段夯填時,夯錘的落距和填料厚度應根據現(xiàn)場試驗確定,落距宜大于2

43、m,填料厚度宜取250mm400mm?;旌咸盍厦軐嵍炔粦∮?93。4134 土料中的有機質含量不得大于5,不得含有垃圾雜質、凍土或膨脹土等,使用時應過篩?;旌狭系暮恳丝刂圃谧顑?yōu)含水量2的范圍內。土料與水泥應拌和均勻,混合料攪拌時間不宜少于2min,混合料坍落度宜為30mm50mm。4135 施工應隔排隔樁跳打。向孔內填料前孔底應夯實,宜采用二夯一填的連續(xù)成樁工藝。每根樁的成樁過程應連續(xù)進行。樁頂夯填高度應大于設計樁頂標高200mm300mm,墊層施工時應將多余樁體鑿除,樁頂面應水平。墊層鋪設時應壓(夯)密實,夯填度不應大于09。4136 沉管法拔管速度宜控制為12mmin15mmin,每

44、提升15m20m留振20s。樁管拔出地面后應用粒狀材料或黏土封頂。4137 夯實水泥土樁復合地基施工質量檢測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施工過程中,對夯實水泥土樁的成樁質量,應及時進行抽樣檢驗,抽樣檢驗的數(shù)量不應少于總樁數(shù)的2;2 承載力檢驗應采用單樁復合地基載荷試驗,對重要或大型工程,尚應進行多樁復合地基載荷試驗,單體工程試驗數(shù)量應為總樁數(shù)的0510,且不應少于3點。414 砂石樁復合地基4141 施工前應進行成樁工藝和成樁擠密試驗,工藝性試樁的數(shù)量不應少于2根。4142 砂石樁施工可采用振動沉管、錘擊沉管或沖擊成孔等成樁法。當用于消除粉細砂及粉土液化時,宜用振動沉管成樁法。4143 振動沉管成樁法

45、施工應根據沉管和擠密情況,控制填砂量、提升高度和速度、擠壓次數(shù)和時間、電機的工作電流等。振動沉管法施工宜采用單打法或反插法。錘擊法擠密應根據錘擊的能量,控制分段的填砂量和成樁的長度,錘擊沉管成樁法施工可采用單管法或雙管法。4144 砂石樁的施工順序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對砂土地基宜從外圍或兩側向中間進行;2 對黏性土地基宜從中間向外圍或隔排施工;3 在鄰近既有建(構)筑物施工時,應背離建(構)筑物方向進行。4145 采用活瓣樁靴施工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對砂土和粉土地基宜選用尖錐型;2 對黏性土地基宜選用平底型;3 一次性樁尖可采用混凝土錐形樁尖。4146 砂石樁填料宜用天然級配的中砂、粗砂。拔

46、管宜在管內灌入砂料高度大于13管長后開始。拔管速度應均勻,不宜過快。4147 施工時樁位水平偏差不應大于套管外徑的03倍。套管垂直度偏差不應大于1100。4148 砂石樁施工后,應將基底標高下的松散層挖除或夯壓密實,隨后鋪設并壓實砂墊層。4149 砂石樁復合地基施工質量檢測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施工期間及施工結束后應檢查砂石樁的施工記錄,沉管法施工尚應檢查套管往復擠壓振動次數(shù)與時間、套管升降幅度和速度、每次填砂石量等項目施工記錄;2 施工完成后應間隔一定時間方可進行質量檢驗,對飽和黏性土地基應待孔隙水壓力消散后進行,間隔時間不宜少于28d,對粉土、砂土和雜填土地基,不宜少于7d;3 砂石樁的施工

47、質量檢驗可采用單樁載荷試驗,對樁體可采用動力觸探試驗檢測,對樁間土可采用標準貫入、靜力觸探、動力觸探或其他原位測試等方法進行檢測,樁間土質量的檢測位置應在等邊三角形或正方形的中心,檢測數(shù)量不應少于樁孔總數(shù)的2;4 砂石樁地基承載力檢驗應采用復合地基載荷試驗,檢測數(shù)量不應少于總樁數(shù)的05,且每個單體建筑不應少于3點。415 濕陷性黃土地基4151 在濕陷性黃土上進行基礎施工時應采取阻止施工用水和場地雨水流入地基土的措施。4152 采用強夯法處理濕陷性黃土地基,消除濕陷性黃土層的有效深度,應根據試夯確定。在有效深度內,土的濕陷系數(shù)除應小于0015,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夯點的夯擊次數(shù)和最后2擊的平

48、均夯沉量,應按試夯結果或試夯記錄繪制的夯擊次數(shù)和夯沉量的關系曲線確定。2 夯錘宜選用圓形,不小于20t的錘宜用鑄鋼錘,在置換強夯中應采用鑄鋼錘,錘重常為10t、20t、40t、60t。3 施工場地土層處理厚度以內土的含水量小于10時,宜按1m1m的方格網點,并在方格中心加一點的布孔方式鉆孔,向孔中定量注水潤濕土體;當土含水量大于塑限3以上時,應采取降低含水量的措施;當需要加水潤濕的土層限于上層,且厚度小于10m時,可采用地表水畦澆水潤濕。4 強夯施工過程中或施工結束后,應檢查每個夯點的累計夯沉量不得小于試夯時各夯點平均夯沉量的95。5 強夯處理濕陷性黃土地基檢測抽樣點數(shù)應按表4152確定,每點

49、檢測抽樣深度及數(shù)量應為從終止夯面向下每隔05m10m取樣一件,取樣深度不應小于設計的夯實厚度以下10m處。表4152 強夯處理濕陷性黃土地基檢測抽樣點數(shù)注:“強夯施工面積”指在同一工程地質條件(包括含水量類別)的施工場地、用同一強夯參數(shù)及同一夯沉量控制指標施工的強夯面積。6 強夯施工完畢檢測的最短時間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含水量小于16的濕陷性黃土應為14d;2)含水量為1618的濕陷性黃土應為21d;3)含水量大于18的濕陷性黃土應為28d。4153 采用擠密樁法施工除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411節(jié)的規(guī)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擠密樁法適用于處理地下水位以上的濕陷性黃土地基,處理厚度宜為3m15m。

50、2 濕陷性黃土地基土含水量低于12時,可對處理范圍內的土層進行預浸水增濕;當預浸水土層深度在20m以內時,可采用地表水畦的浸水方法,地表水畦的高宜為300mm500mm,每畦范圍不宜大于50m2;浸水土層深度大于20m時,應采用地表水畦與深層浸水孔結合的方法。3 孔底在填料前應夯實,孔內填料宜用素土、灰土或水泥土,填料宜分層回填夯實,其壓實系數(shù)不宜小于097。4 濕陷性黃土地基擠密樁可采取沉管擠密成孔、沖擊法夯擴擠密成孔或鉆孔夯擴法擠密成孔。5 采用擠密樁法施工應按下列要求進行地基質量檢測:1)孔內填料的夯實質量應及時抽樣檢查,也可通過現(xiàn)場試驗測定,檢測數(shù)量不得少于總孔數(shù)的2,每臺班不應少于1

51、孔,在全部孔深內,宜每1m取土樣測定干密度,檢測點的位置應在距孔心23孔半徑處;2)對重大工程,應在處理深度內分層取樣測定擠密土及孔內填料的濕陷性及壓縮性,且應在現(xiàn)場進行靜載荷試驗或其他原味測試。4154 預浸水法的施工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預浸水法宜用于處理濕陷性黃土厚度大于10m,自重濕陷的計算值大于500mm的場地,浸水前宜通過現(xiàn)場試坑浸水試驗確定浸水時間、耗水量和濕陷量等。2 采用預浸水法處理地基,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浸水坑邊緣至既有建筑物的距離不宜小于50m,并應防止由于浸水影響附近建筑物和場地邊坡的穩(wěn)定性;2)浸水坑的邊長不得小于濕陷性黃土層的厚度,當浸水坑的面積較大時,可分段進行浸

52、水;3)浸水坑內的水頭高度不宜小于300mm,連續(xù)浸水時間應以濕陷變形穩(wěn)定為準,其穩(wěn)定標準應為最后5d的平均濕陷量小于1mmd。3 地基預浸水結束后,在基礎施工前應進行補充勘察工作,重新評定地基土的濕陷性,并應采用墊層或其他方法處理上部濕陷性黃土。416 凍土地基4161 基礎梁下有凍脹土時,應在基礎梁下填以爐渣等松散材料,并根據土的凍脹性預留凍脹變形的空隙。4162 為了防止施工和使用期間的雨水、地表水、生產廢水和生活污水等浸入地基,應做好排水設施。山區(qū)應做好截水溝或在建筑物下設置暗溝,以排走地表水和潛水,避免因基礎堵水而造成凍結。4163 按采暖設計的建筑物,當年不能竣工或入冬前不能交付正常使用,或使用中可能出現(xiàn)冬期不能正常采暖時,應對地基采取相應的越冬保溫措施。對非采暖建筑物的跨年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