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心得)之如何認識和把握古詩詞的教學_第1頁
語文(心得)之如何認識和把握古詩詞的教學_第2頁
語文(心得)之如何認識和把握古詩詞的教學_第3頁
語文(心得)之如何認識和把握古詩詞的教學_第4頁
語文(心得)之如何認識和把握古詩詞的教學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語文論文之如何認識和把握古詩詞的教學 從課程標準各學段的目標來看,古詩文的誦讀一以貫之。課程標準為什么如此重視古詩文的學習?對于這一問題的認識,我覺得應該從三個方面來把握: 第一:當下,小學教學古詩文不能簡單地等同于復古,而應該從學生語文素養(yǎng)發(fā)展需要的角度進行思考。 第二:古詩文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從繼承和弘揚民族文化、傳統(tǒng)文化的高度肯定古詩文學習的價值。 第三:從語文教育自身來看,古詩文選本一直是蒙學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學習古詩文對于學生語言材料的積累、情感體驗以及感受漢語言文字的特點至關重要。 古詩文的教學是經典誦讀與語文教學整合中的一個重要內容,今天我將著重于其中的古詩詞教學。小

2、學階段如何教學古詩詞?通過長期學習大家的古詩詞教學以及自己多次的嘗試,在此梳理了幾個問題與大家探討: 一、關于誦讀之法 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誦讀是古詩詞教學的主要方法,并具體闡述:“誦讀的評價,重在提高學生的誦讀興趣,增加積累,發(fā)展語感,加深體驗和領悟?!蔽蚁脒@是因為漢語言文字的感受性很強,是一種“人治”而非“法治”的語言。因此,古詩詞的學習,靠教師宣講、分析是無法取得良好效果的。對經典古詩的理解其實是永無止境的,它會隨著社會生活體驗和閱歷的豐富而不斷發(fā)展。常讀常新正是古詩文所具有的獨特品質。任何人和任何時代的理解都只能是相對的,不能強求一步到位,那么我們老師又怎么可能講深講透呢?要想取得良好效

3、果,必須是學生自己反復誦讀、虛心涵泳。如果每個學生都將誦讀付諸實踐了,誦讀涵泳古詩詞的過程也就成為了潛移默化地接受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感染和浸潤的過程。 以漁歌子為例,學生的讀貫穿始終。上課初始,我讓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到讀出詩的停頓。結合注釋自學后,我讓學生初步讀出詩的韻味,在這一階段學生往往是反復誦讀之后就已經能背誦了,詩中的文字已在學生的腦子中形成了初步印象。下面的教學,學生的讀很容易就會變成敷衍了事,因此品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要集趣味和理解為一體。品讀詞意時,我要求學生分別從顏色、聲音、氣味等不同方面進行朗讀理解用聲音的高低讀出景物顏色的濃淡,用邊讀邊表演的形式感受詞中的聲音,用想象加頓挫

4、的方法體驗詞中的氣味。學生在饒有興趣的讀中獲得了不同層次、具有個體差異的理解。品讀詞的內涵時,結合他哥哥張松齡的和答弟志和漁父歌這首詞進行和答式的對讀,水到渠成地體會出了詩人的“不須歸”之情。結束前,配樂加畫面詩朗誦,我盡可能地將詞中的情化為可作用感官的音畫,讓學生披文入境感受語言文字的精妙。 二、詩畫相融的問題 古詩詞就是一張張無形的中國畫,有山有水有風光,有情有義有故事。小學所教學的每一首古詩詞都藏有一幅美麗的畫。遺憾的是詩詞中的畫常常與詩文之間留有一條深壑圖畫要么是先出示出來作為理解詩詞意思的引子,要么是理解詩詞意思后畫一幅畫作為理解詩詞后的的復習鞏固。語文課堂上的畫沒有語文的味道。葉圣

5、陶先生說:“圖畫不單是文字說明,且可以開拓兒童的想象?!弊鳛檎Z文課堂,我們應該讓畫成為學生古詩詞學習的好幫手,它的作用是幫助學生想象內容、理解詩詞,既不能看似多余,又不能喧兵奪主。 以漁歌子為例,聊聊畫與詞的學習相融過程。學生初讀找出詞中描繪的九種景物后,我讓學生把九種景物放入畫框中,找到景物在畫框中的位置后寫上景物的名字,也就是繪制一幅文字畫。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令人驚嘆,他們居然把寫在畫框中的相應位置的九種景物巧妙地變成了一幅特殊的簡筆畫“斜風”這個詞斜著擺放,“白鷺”用的白色粉筆書寫,“桃花”卻用的粉色粉筆書寫,“流水”則在詞的前后畫了幾痕淺淺的波浪。學生在這一幅圖中進行了入情入境式的大

6、膽想象,白鷺成了美麗的白鷺,斜風成了柔柔的斜風,桃花成了盛開的桃花,流水成了潺潺的流水,同是我也完成了對學生自學時生字詞掌握情況的檢查,可謂是一箭雙雕。圖的第二次出場在學生從視覺、聽覺和嗅覺感受詩的意境后,這一次它是以一幅無文字的純插圖形式展現(xiàn)給學生的,意在幫助學生將詞中所有意象繪成一幅畫,整理出詞的意思。插圖的應用讓學生身臨其境后很快有序、準確地用自己的話描繪出了詞意,并且語言的組織、遣詞用句各不相同。 三、落實詩詞積累 古詩詞的學習重在積累。因為古詩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幫助孩子們積累這些詩詞,不僅能讓他們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豐富他們的語言素材,而且能夠培養(yǎng)他們熱

7、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提高他們的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那么如何引導學生積累這些優(yōu)秀古詩詞呢?我的初步認識是“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課內外緊密結合,用多種方式積累語言。首先是理解、感悟、賞析、記憶,在課內引導學生提高語言積累的質量 ;其次以點帶面,以教學內容為中心“點”,輻射與之相關的語言材料,形成學習的“面”,擴大語言積累的數(shù)量 , 引導學生課外閱讀。 以漁歌子為例,經典的積累處處可行。學習之前,通過聊“垂釣”的話題,誦讀學過的與垂釣相關的古詩小兒垂釣、題秋江獨釣圖、江雪。學生找出詞中的九種景物讀相應的名稱時,出示與景物相關的其它詩句進行積累,如“西塞山相看兩不厭,獨坐敬亭山?!逼吩~內涵時,

8、積累張松齡的詞和答弟志和漁父歌??偨Y后背誦積累漁歌子以及諸葛亮的“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來升華主題。如此一來,整節(jié)課老師引導學生以漁歌子為中心點結合其意境及思想內涵完成了一次“悠悠垂釣情”的古詩詞、句積累之旅,這樣課標對古詩詞的積累要求就功成愿遂了。 四、嘗試學以致用 古詩詞講究聲律、節(jié)拍、用韻、平仄上的特點,造就了其音樂美,遣詞造句中又融入了作者的情感色彩和情感變化,閃現(xiàn)出其情韻美。引用古詩詞中的名句既能傳神凝煉地為我們表情達意又能為我們的習作或交流語言增添一份典雅,同時可以仿用古詩詞的語言或結構寫出自己要表達的內容??梢?,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學生 將積累的古詩詞內化為自己的語言才是真正的應用。因而,古詩詞的教學要引導學生在誦讀、記憶的基礎上靈活運用,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說、多寫,多引用。 以漁歌子為例,在理解了詞人的“不須歸”后,我設計了仿寫來讓學生在文字實踐中體驗詞的音樂美和情韻美。除此之外我們單元試卷上的一道題也是這一思想的體現(xiàn):媽媽叫雨中釣魚的爸爸回家,爸爸說:“斜風細雨不須歸!” 我常常理解教育就是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