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與陳子昂_第1頁
初唐四杰與陳子昂_第2頁
初唐四杰與陳子昂_第3頁
初唐四杰與陳子昂_第4頁
初唐四杰與陳子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隋代文學概貌(581618) 1、統(tǒng)一國家的建立與隋代文學的特點:270余年分裂結束,南北重新統(tǒng)一; 為南北文學的大融合作了準備 (南北文學融而未合) 文學的過渡性, 未形成自身特點(“隋無文” )。,南北文學的合流與初唐詩壇,2、隋代作家群 (1)北朝入隋作家:盧思道、楊素、薛道衡 A 楊素“詞氣宏拔,風韻秀上,亦為一時盛作” 情思悲涼,慷慨多氣:典型北歌風格,隋代文學,隋代文學,B 盧思道:向南朝詩風靠攏 名作從軍行:以南朝歌行體表現(xiàn)軍旅題材 ,風格剛健,重心由“思婦”“征夫” 棹歌行、美女篇描寫女性體態(tài)服飾,流于輕艷,隋代文學,C 薛道衡:南北文風交融的代表 出塞(和楊素):“絕漠

2、三秋暮,窮陰萬里生” 蒼涼悲愴 名作昔昔鹽(艷曲之別名 ) 南朝樂府閨怨題材、風格委婉秀麗,隋代文學,“暗牖懸蛛網(wǎng),空梁落燕泥 ”(名句) 對偶工巧,語言形象,以細膩的細節(jié)描寫,傳達出思婦的孤獨寂寞的心境,富藝術獨創(chuàng)性。,隋代文學,( 2)由梁、陳入隋的文人 代表:江總、許善心、虞世基、徐儀、王胄、庾自直等 隋煬帝時代:明顯偏向重辭藻、聲律之美的南朝文風 多應制之作:對仗精工、詞采華美;“為文造情”缺乏生氣,隋代文學,楊廣本人的某些小詩,風格清麗明快、還有可觀之處 如:無題 寒鴉飛數(shù)點,流水繞孤村。 斜陽欲落處,一望黯銷魂。 秦觀名作滿庭芳 :“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 ”,隋代文學,春江

3、花月夜 隋煬帝 春江平不動, 春花滿正開。 流波將月去, 潮水帶星來。 意境壯美,語言清麗,唐代文學,唐代疆域圖,唐代文學,艷,唐代文學,唐代文學,唐代文學概述 詩歌:達到高度成熟的黃金時代。唐代(618907)不到300年的時間里,就留傳下來2800多位詩人所作的50000多首詩歌,獨具風格的著名詩人約有5、60個,而李白、杜甫的成就,更達到古典詩歌創(chuàng)作的高峰。,唐代文學,散文:由于古文運動的勝利,出現(xiàn)了韓愈、柳宗元等大家,創(chuàng)作出許多傳記、游記、寓言、雜說等新型散文。 小說:出現(xiàn)了許多打破六朝志怪、志人小說格局,獨具特色、富有文采與意想的傳奇小說。,唐代文學,詞:從民間到文人,從萌芽到成熟,

4、更為后代文學的新發(fā)展開拓了道路。 變文一類通俗講唱文體在民間廣泛流傳。,唐代文學,一、唐代社會與詩歌的內在關聯(lián) 1、詩歌是表現(xiàn)大唐帝國藝術意志的最佳形式。 ( 1)強大的國力使唐代詩人具有積極入世、博取功名的豪邁樂觀的情懷。 (2)句式整齊、節(jié)奏感強的五、七言詩適合于表達豪邁樂觀的情感。,唐代文學,2、寒士階層的崛起與受挫 (1)科舉制的實行為寒士階層的崛起做出了制度安排。 (2)門閥觀念的存在和多途徑的選官用人制度使寒士階層大多難以仕途得意。,唐代文學,余英時: “有唐一代,門第基本上占據(jù)了政治世界的中心,寒士始終處于邊緣的地位。” 朱熹的歷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研究,唐代文學,3、進士科

5、的崇高地位使全社會形成了重視詩歌創(chuàng)作的風氣。 (1)武則天當政以后,抬高進士科的地位,形成了以詩賦取士的制度。 (2)應試詩絕少佳作,推動唐詩繁榮的主要是行卷。,唐代文學,程千帆: “所謂行卷,就是應試的舉子將自己文學創(chuàng)作加以編輯,寫成卷軸,在考試前送呈當時社會上、政治上和文壇上有地位的人,請求他們向主司即主持考試的禮部侍郎推薦,從而增加自己及第的希望的一種手段。” 唐代進士行卷和文學,唐代文學,二、唐詩繁榮的原因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fā)展史(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年版)提出了三個方面的原因: 詩人地位的轉移 統(tǒng)治階級的提倡 詩體進化的規(guī)律所致,唐代文學,北京大學中文系專業(yè)1955級集體編著的中國文

6、學史,從多方面分析了唐詩興盛的原因,然最為強調的是唐代的經濟繁榮與階級斗爭:,唐代文學,如前所述,國家的富強昌盛,社會的和平安定,生活的富裕安樂,不僅使詩人們能夠“仗劍去國,辭親遠游”,豐富了生活經歷,擴大了眼界,而且培養(yǎng)了詩人樂觀的精神以及為祖國建立功業(yè)的理想,激發(fā)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而階級社會不可避免的內在矛盾,以及詩人個人政治上的失意,又直接或間接地使詩人接觸現(xiàn)實,正視現(xiàn)實,從而孕育了他們對現(xiàn)實的叛逆精神,或批判現(xiàn)實的精神。,唐代文學,吉林大學中文系編著的中國文學史稿更加重視從社會政治經濟基礎上尋找原因,他們認為的原因主要有:一、統(tǒng)治者吸取歷史教訓,對農民采取一些讓步政策,階級矛盾有所緩

7、和,使生產力得以恢復和發(fā)展,封建經濟相對繁榮,文化藝術亦隨之欣欣向榮。,唐代文學,二、唐王朝不斷鞏固邊防,并擴張疆土,促進了中外貿易和文化的交流。 三、商業(yè)城市的興起和市民階層的形成。 四、由于實行科舉制度。,唐代文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編寫的中國文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年版)所述的原因中有一個原因是之前學術界未提到的,即“文禁松弛”。書中說: 就整個唐代來說,是封建社會中的繁榮上升時期,統(tǒng)治者對自己的統(tǒng)治力量還具有一定的信心,在文禁方面也比較松弛,不像以后的宋、元、明、清的統(tǒng)治者那樣在文禁上一代比一代更加嚴密而殘酷。,唐代文學,游國恩等人主編的中國文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年

8、版)所揭示的原因與他人略有不同,不同之處有兩點: 一是說唐代詩人對文學遺產采取批判繼承、推陳出新的態(tài)度。 二是詩歌在人民群眾中廣泛流傳,這固然是唐詩繁榮的結果,但反過來又促進了詩歌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唐代文學,馬茂元在唐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年版)中也探討了唐詩繁榮的原因,他主要講了三點:一是唐代詩人繼承和發(fā)揚了過去詩歌的優(yōu)秀傳統(tǒng),二是對民間文學高度重視,從民間文學中吸取營養(yǎng),三是“詩不言法”。,唐代文學,文學評論于1979第1期刊登了梁超然的文章,對之前的看法提出了商榷。認為將詩歌的繁榮與經濟的繁榮直接聯(lián)系起來是一種“庸俗化傾向”,亦與唐詩發(fā)展的實際情況不符。再者,作者也不同意把庶族地主階級

9、視為唐代詩壇的主要階級基礎和唐詩繁榮的決定力量,認為那種說法夸大了世、庶斗爭的意義,夸大了庶族地主的進步性。,唐代文學,皇甫煃的唐代以詩賦取士與唐詩繁榮的關系一文,該文對于把以詩賦取士的科舉制度視為“促成唐詩繁榮的一個直接原因”提出了不同的意見,認為“科舉制度只是一種考試制度,庶族地主可以利用它,世族地主也可以利用它?!薄盎\統(tǒng)地說唐代以詩賦取士因而促成了唐詩的繁榮,那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因為初唐這一百年間,不用說還沒有以詩賦取士,連律詩的最后定型也要到沈佺期、宋之問那時候,更不用說像后來那樣用五言排律來考試進士了。,唐代文學,王水照再談唐詩繁榮的原因(文學評論叢刊第7輯)一文,分析了其關系的具

10、體內容: 經濟的繁榮為詩人創(chuàng)作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和良好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 經濟繁榮造成的國力強大,直接影響到唐詩的創(chuàng)作精神,那就是“蓬勃向上、奮發(fā)有為的理想”、“表現(xiàn)于不同題材、體裁中的開闊境界和昂揚的氣象”。,唐代文學, 經濟繁榮所造成之交通、旅游和商業(yè)的發(fā)達,促進了詩歌內容的豐富和題材范圍的擴大。 經濟繁榮為詩歌的發(fā)表和流傳提供了物質手段(“發(fā)表和流傳”指驛寄、投贈、“溫卷”、題壁等)。,唐代文學,章培恒等人編著的中國文學史(復旦大學出版社1996年第1版)強調了多種思想并存的局面對唐詩繁榮的積極影響。,唐代文學,明代高棅在唐詩品匯中把唐詩分為初、盛、中、晚四個時期。 初唐:618-712年;

11、 盛唐:712-762年; 中唐:762-827年; 晚唐:827-907年。,唐代文學,在唐初的詩壇上,詩歌的主要創(chuàng)作傾向,仍是沿襲著六朝的華艷風習,正如前人所說: “唐興,詩人承陳隋風流,浮靡相矜?!保ㄐ绿茣?01),唐代文學,唐初詩風不振的原因: 其一,六朝以來的華靡詩風相沿已久,積習甚深。唐初大多數(shù)詩人一時還不能擺脫這種風氣的影響。其中雖有少數(shù)詩人如“四杰”等,在他們的創(chuàng)作中表現(xiàn)了較為清新開闊的意境,但也常常帶著濃重的華艷色彩,因此不足以扭轉當時的風氣。,唐代文學,其二,由于唐代封建帝國的繁榮富強,專制統(tǒng)治者和貴族階級日漸耽于奢侈享樂,他們需要一批文人來歌功傾德,點綴升平。這樣,那些

12、專門奉承皇帝的應詔詩便大量地涌現(xiàn)出來。,初唐詩壇與陳子昂 第一節(jié) 初唐詩壇 一、貞觀詩風及上官體 1、唐朝開國初年,貞觀詩壇上主要是唐太宗周圍的宮廷詩人(楊師道、李百藥、虞世南等)詩歌創(chuàng)作,多應制酬唱之作。,南北文學的合流與初唐詩壇,初唐詩壇,內容上多是懷古、詠史、詠物、感時應景、君臣唱和,風格趣味上追求典雅,日益貴族化和宮廷化,帶有鮮明的南朝韻味。,初唐詩壇,2上官體: 上官儀代表了宮廷詩人創(chuàng)作的最高水平。以寫景見長,風格“綺錯婉媚”,即講究對仗,追求詩歌的聲辭之美,體物圖貌,筆法精細,時人謂之“上官體” 。 其“六對”“八對”說,對律詩的形成有重要影響 。,初唐詩壇,舊唐書上官儀傳:“工于

13、五言詩,好以綺錯婉媚為本。儀既顯貴,故當時多有學其體者,時人謂為上官體?!?貢獻:發(fā)展了詩歌的藝術形式和技巧。,初唐詩壇,李義府堂堂詞: 懶整鴛鴦被,羞褰qin玳瑁床。春風別有意,密處也尋香。 是典型的宮體詩。,初唐詩壇,二、王績的詩歌創(chuàng)作 王績(584644)字無功,號東皋子,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隋未舉孝悌廉潔科,授秘書省正字,出為六合丞。簡傲嗜酒,屢被勘劾。時天下已亂。遂托病還鄉(xiāng)。其后浪跡中原、吳、越間。唐初,曾待詔門下省、任大樂丞。后棄官歸田,躬耕東阜。其詩多寫田園山水,淳樸自然,無齊梁藻績雕琢之習,對唐詩的健康發(fā)展有一定影響。有王無功集五卷。全唐詩存詩一卷。,初唐詩壇,初唐詩壇,

14、初唐詩壇,惟絳州王績,詞義疏曠,文體省靜,其源一出陶淵明;力湔南朝俳偶縟膚之習,庶幾所謂篤意真古者。,初唐詩壇,醉之鄉(xiāng),去中國不知幾千里也。其土曠然無涯,無丘陵阪險。其氣和平一揆,無晦明寒暑。其俗大同,無邑居聚落。其人甚精,無愛憎喜怒。吸風飲露,不食五谷。其寢于于,其行徐徐,與鳥獸魚鱉雜處,不知有舟車器械之用。昔者黃帝氏嘗獲游其都,歸而杳然喪其天下,以為結繩之政已薄矣。降及堯舜,作為千鐘百壺之獻,因姑射神人以假道,蓋至其邊鄙,終身太平。禹湯立法,禮繁樂雜,數(shù)十代與醉鄉(xiāng)隔。其臣羲和,,初唐詩壇,棄甲子而逃,冀臻其鄉(xiāng),失路而道夭,故天下遂不寧。至乎末孫桀紂,怒而升其糟丘,階級千仞,南向而望,卒不見

15、醉鄉(xiāng)。武王得志于民,乃命公旦立酒人氏之職,典司五齊,拓土七千里,僅與醉鄉(xiāng)達焉。三十年,刑措不用。下逮幽厲,迄乎秦漢,中國喪亂,遂與醉鄉(xiāng)絕。而臣下之愛道者,往往竊至焉。阮嗣宗、陶淵明等十數(shù)人,并游于醉鄉(xiāng),沒身不返,死葬其壤,中國以為酒仙云。嗟乎!醉鄉(xiāng)氏之俗,豈古華胥氏之國乎,何其淳寂也如是。余將游焉,故為之記。 醉鄉(xiāng)記,初唐詩壇,野望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惟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初唐詩壇,三、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指王勃、楊炯、盧照鄰和駱賓王。他們的生活遭遇與思想性格很相似,心中俱充滿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積著不甘居人之下的雄杰之氣

16、。故合稱初唐“四杰”。創(chuàng)作活動集中于高宗、武后時期。創(chuàng)作個性與所長不同。盧、駱長于歌行,王、楊長于五律。,初唐詩壇,1、對詩歌內容的開拓 “正如宮體詩在盧、駱手里是由宮廷走向市井,五律到王、楊的時代是從臺閣移向江山與塞漠。臺閣上只有儀式的應制有絺(chi)章繪句,揣合低卬 。到了江山與塞漠,才有低回與惆悵,嚴肅與激昂?!?聞一多唐詩雜論四杰,初唐詩壇,2、對詩歌形式的開拓 “盧、駱擅長七言歌行,王、楊專攻五律。” “盧、駱的歌行,是用鋪張揚厲的賦法膨脹過了的樂府新曲?!?聞一多唐詩雜論四杰,初唐詩壇,章培恒: 尤其是王勃的五絕,情景交融、含思蘊藉,用語不啻口出而情韻豐厚,推進了深入淺出的語言風

17、格,如山中: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痹诙绦〉钠浦凶龅搅松窆虤馔?,說明唐詩的語言已經走向成熟。 中國文學史,初唐詩壇,3、形成唐詩的藝術風貌 唐詩風骨、聲律兼?zhèn)涞乃囆g風貌,是從四杰開始的。 4、對唐代詩風轉變的影響 他們在詩歌創(chuàng)作從總體上雖也未脫盡六朝藻繪余習,但流麗婉暢之中,有宏放渾厚的氣象,顯示出唐代詩歌正朝著新的方向發(fā)展。,初唐詩壇,王勃:才高而命短 650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省河津縣)人 。六歲能文,十四歲入仕。但仕途中曾兩次遭黜,頗多不遇之感。27歲時去交趾探望父親,溺海而死,有王子安集。,初唐詩壇,初唐詩壇,滕王閣序故事: 王勃著滕王閣序時

18、年十四。都督閻公不之信。勃雖在座,而閻公意屬子婿孟學士者為之,已宿構矣。及以紙筆巡讓賓客,勃不辭讓。公大怒,拂衣而去,專令人伺其下筆。第一報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惫唬骸耙嗍抢仙U劇!庇謭笤疲骸靶欠忠磔F,地接衡廬?!惫勚蛞鞑谎?。又云:“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惫侨欢鹪唬骸按苏嫣觳?,當垂不朽矣!”,初唐詩壇,初唐詩壇,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贈白馬王彪詩“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 。 壯別詩之代表作, 批點唐音云:讀此詩“乃知初唐所以盛,晚唐所以衰?!?初唐詩壇,胡應麟說

19、:“初唐五言律,惟王勃送送多窮路、城闕輔三秦等作,終篇不著景物,而興象宛然,氣骨蒼然,實首啟盛、中之妙境?!保ㄔ娝挘?初唐詩壇,初唐詩壇,楊炯 幼聰敏博學,善屬文。年十一,舉神童,授校書郎,為崇文館學士,遷詹事司直。恃才簡倨,人不容之。武后時,左轉梓州司法參軍。秩滿,遷婺州盈川令。卒于官。,初唐詩壇,初唐詩壇,從軍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不作一書生。,初唐詩壇,盧照鄰 十歲,從曹憲、王義方授蒼雅,調鄧王府典簽。王有書十二車,照鄰總披覽,略能記憶。王愛重,比之相如。調新都尉,染風疾。去官,居太白山,以服餌為事。又客東龍門山,疾

20、甚,足攣,一手又廢。乃去陽翟具茨山下,買園數(shù)十畝,疏潁水周舍,復豫為墓。偃臥其中,后不堪其苦,與親屬訣,自投潁水死,年四十。,初唐詩壇,初唐詩壇,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玉輦縱橫過主第,金鞭絡繹向侯家。龍銜寶蓋承朝日,鳳吐流蘇帶晚霞。百丈游絲爭繞樹,一群嬌鳥共啼花。啼花戲蝶千門側,碧樹銀臺萬種色。復道交窗作合歡,雙闕連甍垂鳳翼。 梁家畫閣中天起,漢帝金莖云外直。樓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詎相識。 借問吹簫向紫煙,曾經學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初唐詩壇,御史府中烏夜啼,廷尉門前雀欲棲。隱隱朱城臨玉道,遙遙翠幰沒金堤。挾彈飛鷹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橋西。俱邀俠客芙蓉劍,共宿娼

21、家桃李蹊。娼家日暮紫羅裙,清歌一囀口氛氳。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騎似云。南陌北堂連北里,五劇三條控三市。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氣紅塵暗天起。漢代金吾千騎來,翡翠屠蘇鸚鵡杯。羅襦寶帶為君解,燕歌趙舞為君開。,初唐詩壇,專權意氣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風。自言歌舞長千載,自謂驕奢凌五公。 節(jié)物風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須臾改。昔時金階白玉堂,即今唯見青松在。 寂寂寥寥揚子居,年年歲歲一床書。獨有南山桂花發(fā),飛來飛去襲人裾。,初唐詩壇,他的詩以七言歌行最為擅長,長安古意是其代表作。在這篇詩里,他以縱橫奔放、富麗鋪陳的詩筆描繪出長安上層社會的生活面貌:由市井車馬之盛,樓閣之華美,說到將相專權恃寵,再寫長安風光和長

22、安的繁榮,最后詩人指出這一切繁華狂熱,墮落顛狂終將會發(fā)展到空虛幻滅的結局。 。,初唐詩壇,在窒息的陰霾中,四面是細弱的蟲吟,虛空而疲倦,忽然一聲霹靂,接著的是狂風暴雨!蟲吟聽不見了,這樣便是盧照鄰長安古意的出現(xiàn)。這首詩在當時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放開了粗豪而圓潤的嗓子,他這樣開始:這篇末四句有點突兀,在詩的結構上既嫌蛇足,而且這樣說話,也不免暴露了自己態(tài)度的褊狹,因而在本篇里似乎有些反作用之嫌??墒菍τ谌诵缘那逍逊矫?,這四句究不失為一個保障與安慰。 但這顛狂中有戰(zhàn)栗,墮落中有靈性: 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 比起以前那光是病態(tài)的無恥: 相看氣息望君憐,誰能含羞不肯前?。ê單牡蹫鯓乔┤缃襁@

23、是什么氣魄!對于時人那虛弱的感情,這真有起死回生的力量,初唐詩壇,一點點藝術的失敗,并不妨礙長安古意在思想上的成功。他是宮體詩中一個破天荒的大轉變。一手挽住衰老了的頹廢,教給他如何回到健全的欲望;一手又指給他欲望的幻滅。這詩中善與惡都是積極的,所以二者似相反而相成。我敢說長安古意的惡的方面比善的方面還有用。不要問盧照鄰如何成功,只看庾信是如何失敗的。欲望本身不是什么壞東西。如果它走人了歧途,只有疏導一法可以挽救,壅塞是無效的。庾信對于宮體詩的態(tài)度,是一味地矯正,他仿佛是要以非宮體代宮體。反之,盧照鄰只要以更有力的宮體詩救宮體詩,他所爭的是有力沒有力,不是宮體 不宮體。甚至你說他的方法是以毒攻毒

24、也行,反正他是勝利了。 聞一多宮體詩的自贖,初唐詩壇,4.駱賓王 (619?687?)字務光,婺州義烏(今浙江省義烏縣)人。七歲因作詠鵝詩而有“神童”之譽。近而立之年始得入仕,作侍御史,不久因罪下獄(678年)一年多,獲釋后貶為臨??h(今浙江天臺)丞,心情郁悶,遂辭棄。睿宗光宅元年(684),徐敬業(yè)在揚州起兵反對武則天,駱賓王參與其事,并作討武氏檄。徐兵敗,駱下落不明。,初唐詩壇,公等或居漢地,或協(xié)周親;或膺重寄于話言或受顧命于宣室。言猶在耳,忠豈忘心。一坯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讬?倘能轉禍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勛,無廢大君之命, 凡諸爵賞,同指山河。若其眷戀窮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幾之兆,必

25、貽后至之誅。請看今日 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為徐敬業(yè)討武曌檄,初唐詩壇,在獄詠蟬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亦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虞世南:居高聲自遠,端不為秋風。 李商隱: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初唐詩壇,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縱使盧王操翰墨,劣于漢魏近風騷。龍文虎脊皆君馭,歷塊過都見爾曹。 杜甫戲為六絕句,初唐詩壇,四杰之文雖多為賦體駢文,但增加了抒發(fā)個性、關切現(xiàn)實的內容;詞采雖豐贍典麗,屬對精工,但氣勢充沛,境界開闊。代表作是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和駱賓王的代李敬業(yè)傳檄天下文。,

26、初唐詩壇,四、杜審言與沈宋 1“文章四友”:高宗、武后時期齊名的四位詩人杜審言、李嶠、蘇味道、崔融。其作品多是應制、詠物、贈答之作,主要成績在詩律、詩藝的研練上,都是律詩高手。以杜審言詩名最著。,初唐詩壇,獨有宦游人,偏驚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氣催黃鶯,晴光轉綠蘋。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巾 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初唐詩壇,2、沈宋: 稍后于“四杰”、“四友”的兩位著名詩人的并稱,主要活動在武后、中宗時期。他們總結了六朝以來的聲律方面的創(chuàng)作經驗,進一步將趨于成熟的律詩形式固定下來,最終使律詩定型。,初唐詩壇,度大庾嶺 宋之問 度嶺方辭國,停軺yo一望家。 丨丨丨,丨丨。 魂隨南翥鳥,淚盡

27、北枝花。 丨丨,丨丨丨。 山雨初含霽,江云欲變霞。 丨丨,丨丨。 但令歸有日,不敢恨長沙。 丨丨,丨丨丨。,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宋之問渡江漢,初唐詩壇,寫作背景 這是宋之問從瀧州(今廣東羅定縣)貶所逃歸,途經漢江(指襄陽附近的一段漢水)時寫的一首詩。其家鄉(xiāng)一說在汾州(今山西汾陽附近),一云在弘農(今河南靈寶西南),離詩中的“漢江”都比較遠。詩人記述了還鄉(xiāng)之情,只是一種心理習慣而已。,異曲同工“真”“奇”“妙” 渡漢江與述懷經較鑒賞 述懷 杜 甫 自寄一封書,今已十月后。 反畏消息來,寸心亦何有!,初唐詩壇,感情之“真” 宋顧樂稱渡漢江“貶客歸家心事,寫得逼真的

28、絕”。 申涵先云述懷“非身經喪亂,不知此語之真”。 李慈銘唐人萬首絕句選批:真情苦語,難得道出。,初唐詩壇,反接之“奇” 鐘惺唐詩歸:實歷苦境,皆以反說,意又深一層。 李瑛詩法易簡錄:“不敢問來人”,用反筆寫出苦況,與少陵“反畏音書來”,同一情事。 一般人是“近鄉(xiāng)情更切,急欲問來人”,但本詩的后兩句不同,這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復雜心理?簡要分析。,初唐詩壇,宋之問渡江 心里恐惶惶 怕被人認出 抓回苦難當,初唐詩壇,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時刻擔心家人的命運,怕他們由于自己的牽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這種矛盾心理,在由貶所逃歸的路上,特別是渡過漢江,接近家鄉(xiāng)之后,有了進一步的戲劇性的發(fā)

29、展:原先的擔心,憂慮和模糊的不祥預感此刻就會被路上所遇到某個熟人所證實,變成活生生的殘酷現(xiàn)實,而長期來夢寐以求的與家人團聚的愿望則立刻會被無情的現(xiàn)實所粉碎。因此,情更切變成了情更怯,急欲問變成了不敢問,這是在嶺外音書斷這種特殊情況下心里矛盾發(fā)展的必然?!保ㄌ圃婅b賞辭典P35),初唐詩壇,渲染之“妙” 楊逢春唐詩偶評:首二是題前蓄勢之法,即為“怯”字伏根,三四方落到渡漢江,寫得滿腹疑團,不喜而懼,道得真切。 兩句中的“外”、“絕”、“復”從哪三個角度寫作者貶居之苦,有什么表達作用? 從空間的隔離,聯(lián)絡的斷絕,時間的久遠三個角度來寫,強化和加深了作者貶居期間的孤苦情緒。,宋之問這次被貶瀧州,是因為

30、他媚附武后的男寵張易之,可說罪有應得,但卻能引起讀者的共鳴,為什么? 詩人表達思想感情時,已舍棄了一切與自己有關的特殊經歷和生活素材,所變現(xiàn)的僅僅是一個長期客居異鄉(xiāng)、久無家中音信的人,在行近家鄉(xiāng)時的一種特殊心理狀態(tài),具有很大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形象大于思維。,初唐詩壇,古意呈補闕喬知之 沈佺期 盧家少婦郁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 丨丨丨,丨丨丨丨。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 丨丨丨丨,丨丨丨。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 丨丨丨丨,丨丨丨丨。 誰謂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 丨丨丨丨丨,丨丨丨。,初唐詩壇,補闕:官名。職司規(guī)諫。喬知之同州馮翊人武后時任右補闕。遷左司郎中。題一作古

31、意,一作獨不見,都是樂府舊題。 這是首樂府詩。格式仍屬七律。主題是寫閨怨,這類題材在唐代詩人筆下屢見不鮮,具有時代特征。這首詩在同類題材中被詩評家譽為“體格豐神,良稱獨步”(胡應麟詩藪內編),是唐代七律的奠基之作。,初唐詩壇,盧家少婦: 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織綺,十四采桑南陌頭。十五嫁為盧家婦,十六生兒字阿侯。盧家蘭室桂為梁,中有郁金蘇合香。頭上金釵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珊瑚掛鏡爛生光,平頭奴子擎履箱。人生富貴何所望,恨不早嫁東家王。 -河中之水歌,初唐詩壇,郁金堂:以郁金香料涂抹的堂屋。 海燕:燕子的別稱。古人認為燕子產于南方,須渡海而至,故名。 玳瑁梁:畫梁的美稱。

32、海生龜類,甲呈黃褐色相間花紋,古人用為裝飾品。 寒砧:指寒秋的搗衣聲。砧,搗衣石。古代婦女縫制衣服前,先要將衣料搗過。為趕制寒衣婦女每于秋夜搗衣,故古詩常以搗衣聲寄思婦念遠之情。木葉:樹葉。,初唐詩壇,遼陽:遼河以北,泛指遼東地區(qū)。 白狼河:今遼寧省境內之大凌河。 丹鳳城:此指長安。相傳秦穆公女兒弄玉吹簫,引來鳳凰,故稱咸陽為丹鳳城。后以鳳城稱京城。唐時長安宮廷在城北,住宅在城南。長安大明宮正南門為丹鳳門(見兩京城坊考卷一)。 教(jio):使。流黃:黃紫色相間的絲織品,此指帷帳,一說指衣裳。,初唐詩壇,昭昧詹言: 此詩只首句是作旨本義,安身立命正脈。蓋本為蕩婦室思之什,而以“盧家少婦”實之,

33、則令人迷,如古詩以“西北高樓”、“杞梁妻”實歌曲一樣筆意。本以燕之雙棲興少婦獨居,卻以“郁金堂”,“玳瑁梁”等字攢成異彩,五色并馳,令人目眩,此得齊梁之秘而加神妙者。三、四不過敘流年時景,而措語沉著重穩(wěn),五六句分寫行者、居者,勻配完足,復以“白狼”、“丹鳳”攢染設色。收拓開一步,正是跌進一步。曲折圓轉,如彈丸脫手,遠包齊梁,高振唐音。,初唐詩壇,增訂唐詩摘鈔:燕雙棲而人獨宿,此反映法。 唐體余編:仍本六朝艷體,而托興深婉,得風人之旨,故為佳什。 批選唐詩:化近體為古意,風韻淹雅,近體不主意而主風韻,故冠冕初唐不可易也。 圍爐詩話:八句如鉤鎖連環(huán),不用起承轉合一定之法者也。,初唐詩壇,近體詩 篇

34、章總體構思:起承轉合 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音,音分平仄。律詩、絕句、排律。 律詩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必須對仗 偶句押韻,押平聲韻。 平仄的格式 一句之中平仄交替 同一聯(lián)中出句與對句平仄相反(對) 下一聯(lián)的出句與上一聯(lián)的對句平仄相同(粘) 一 三五平仄不拘,二四六平仄分明,但患拗就要救,初唐詩壇,律詩定型在唐詩發(fā)展中的意義: 五律的定型,不僅完成了由永明體的四聲律到唐詩平仄律的過渡,有易于識記和掌握運用之便;而且具有推導和連類而及的作用,是一種可以推而廣之的聲律法則,如可以由五律,推導出五言排律和五言絕句,還可以在五律的基礎上,推導出一個近體七言詩的聲律格式,如七律、七絕等。,陳子昂,第二節(jié) 陳子昂

35、與唐詩風骨 一、陳子昂生平思想 家世:其家三代都是土著莊園地主,素有豪杰家風。 父元敬,瑰瑋倜儻。年二十,以豪俠聞。屬鄉(xiāng)人阻饑,一朝散萬鐘之粟而不求報。 其家學中還有重道家尚游俠的風尚,并有墨子秘學傳統(tǒng)。,陳子昂,陳子昂梓州射洪縣武東山故居 士陳君碑、我府君有周居士文林郎除公墓志銘、堂弟孜墓志銘 盧藏用陳氏別傳 趙澹故右拾遺陳公建族德之碑 新舊唐書本傳 辛文房唐才子傳,陳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縣)人。 子昂十八未知書,以富家子尚氣,弋博自如。他日入鄉(xiāng)校,感悔即痛修飭。 初為感遇詩三十首,京兆司功王適見而驚曰:此子必為天下文宗矣。由是知名。 24歲近士及第,奉上大周受命頌,任麟臺正字

36、,擢右拾遺。,陳子昂,子昂貌寢寡援,然言王霸大略,君臣之際,甚慷慨焉。上壯其言而未深知也。上數(shù)召問政事,言多切直。書奏輒罷之。 36歲因“誤識兇人,坐緣逆黨”(謝免罪表)而下獄。 38歲隨武攸宜東征契丹,為參軍,不久被武降為署軍曹。 40歲以父老表乞罷職歸侍,天子優(yōu)之,聽帶官取給而歸。遂于射洪西山構茅宇數(shù)十間,種樹采藥以為養(yǎng)。,陳子昂,縣令段簡貪暴殘忍,聞其家有財,乃附會文法將欲害之。子昂荒懼使家人納錢二十萬,而簡意未已。數(shù)輿與曳就吏,子昂素嬴疾,又哀毀,杖不能起,外迫苛政,自度氣力恐不全,因命蓍自筮,卦成仰而號曰:吾其死矣。于是遂絕。年四十二。 子昂偏躁,無威儀,然文詞宏麗,甚為當時所重。

37、尤重交友之分,意氣一合,雖白刃不可奪也。,陳子昂,馬茂元認為,子昂死于冤獄并非如盧藏用 陳氏別傳、新傳所云系縣令段簡謀財害命所致,而是遭受武攸宜政治迫害致死。 葛曉音關于陳子昂的死因一文認為段簡根據(jù)陳子昂所寫府君墓志銘一文,“附會文法”,以子昂詆毀武后,“指斥乘輿”、“無人臣之禮”為名,勒逼財物,致使本來就哀毀羸疾的陳子昂不堪折磨而死。,陳子昂,陳子昂有用世之志、慷慨之氣、闊大之貌、武毅之風,這些內質,使他的詩“具有一種新的時代精神和向上的人格力量,正是初唐一般詩人所不具備的,因此也只有陳子昂才能擔當文學革新的重任”。,陳子昂,思想: 陳子昂的復雜思想,可以說縱橫家給了他飛翔之力,道家給了他飛

38、翔之術,儒家給了他顧塵之累,佛家給了他終歸人世而又能妙賞自然之趣。 聞一多唐詩雜論 飄零憂國杜陵老,感遇傷時陳子昂。 宋戴復古論詩十絕之六,陳子昂,陳子昂,陳子昂,彭慶生陳子昂詩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 韓理洲陳子昂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陳子昂,二、陳子昂的詩歌理論主張 反對“彩麗競繁,興寄都絕”、只重形式的齊梁詩風,提倡漢魏風骨、風雅興寄、骨氣端翔、音情頓挫、光英朗練的詩文。 詩歌主張見于與東方左史虬修竹篇序,陳子昂,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漢魏風骨,晉宋莫傳,然而文獻有可征者。仆嘗暇時觀齊、梁間詩,彩麗競繁,而興寄都絕,每以詠嘆。思古人,??皱藻祁j靡,風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

39、處,見明公詠孤桐篇,骨氣端翔,音情頓挫,光英朗練,有金石聲。遂用洗心飾視,發(fā)揮幽郁。不圖正始之音,復睹于茲,可使建安作者相視而笑。 與東方左史虬修竹篇序,陳子昂,風骨: 析辭必須要精練如骨,“沉吟鋪辭,莫先于骨。故辭之待骨,如體之樹骸”;“結言端直,則文骨成焉”;“故練于骨者,析辭必精”,“捶字堅而難移,結響凝而不滯,此風骨之力也”。 “若瘠義肥辭,繁雜失統(tǒng),則無骨之征也”。 風:“志深而筆長,梗慨而多氣”,與所謂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無關,而是情感表現(xiàn)的鮮明動人,強烈激蕩。,陳子昂,所謂風骨,指的是情志的駿爽飛騰和語言的精煉剛健。 興寄風雅:比興寄托之意,繼承國風、小雅的美刺比興傳統(tǒng),詩歌要反映現(xiàn)實

40、并抒發(fā)真情實感。,陳子昂,總之,在這篇詩序里,陳子昂以復古味旗幟,向長期以來統(tǒng)治詩壇的形式主義文風進行挑戰(zhàn),第一次將漢魏風骨與風雅興寄聯(lián)系起來,反對沒有風骨、沒有興寄的作品。這樣,復歸風雅的目的就不只是美刺比興,而是要追蹤多悲涼慷慨之氣的建安風骨,寄托濟世的功業(yè)理想和人生意氣,與片面追求藻飾的齊梁詩風徹底地劃清了界限。其次,他提出了一種“骨氣端翔,音情頓挫,光英朗練”的詩美理想,要求將壯大昂揚的情思與聲律和詞采的美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健康而瑰麗的文學。,陳子昂,三、陳子昂的詩歌創(chuàng)作 陳子昂的詩歌創(chuàng)作是其革新主張的實踐。他的代表作品五言古詩感遇三十八首、登幽州臺歌、薊丘覽古等。,初唐詩壇,感遇詩三十八

41、首,全是五言古詩體,有四韻的,有六韻的,有八韻的,字數(shù)不等。它們的內容,可以分為三類: (一)引述古代歷史事實,借古諷今。這一類詩可以說是繼承了左思的八首詠史。 詠史 郁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金張藉舊業(yè),七葉珥漢貂。馮公豈不偉,白首不見招。,初唐詩壇,(二)主題并不涉及歷史事實,只是抒寫自己的感慨。這一類詩可以說是繼承了阮籍的八十二首詠懷和庾信的二十七首詠懷。 詠懷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初唐詩壇,(三)既不涉及歷史事實,又不明顯地表達自己

42、的感慨,而字里行間,好象反映著某一些時事。這一類詩可以說是繼承著陶淵明的飲酒和擬古,我們把它們稱為“感事”。但這三類也不是涇渭分明的,詠史和感事,有時混同;詠懷詩也有時引用一些歷史事實來作比喻。,初唐詩壇,舊唐書陳子昂傳說,子昂“善屬文,初為感遇詩三十首,京兆司功王適見而驚曰,此子必為天下文宗矣。由是知名,舉進士?!毙绿茣浺膊畈欢唷_@樣說,感遇詩是陳子昂舉進士以前的作品了。,初唐詩壇,組詩中所暗指的有許多是武則天執(zhí)政時的事,如二十九首云:“丁亥歲云暮”,全詩是為“荷戟爭羌城”而作,是武后垂拱三年(687)的事,可知史傳所述有誤。作詩比興箋的陳沆以為陳子昂屢次觸犯武氏,深恐得罪,告退歸隱。其

43、中有幾首詩是歸隱后所作。我們可以假定,感遇詩非一時一地所作,隨遇興感,陸續(xù)寫成,大多數(shù)在武則天酷政猖狂的幾年間。至于成進士以前,或歸隱以后,可能也有幾首,則為少數(shù)。,初唐詩壇,感遇 其四 樂羊為魏將,食子殉軍功。 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 吾聞中山相,乃屬放麂翁。 孤獸猶不忍,況以奉君終。,初唐詩壇,食子 s z 戰(zhàn)國時, 魏 將 樂羊 為表示忠于魏國 ,而忍心吃了中山國烹其子所做的羹。事載戰(zhàn)國策魏策三、中山策、韓非子說林上。 放麑 fng n 韓非子說林上:“ 孟孫 獵得麑,使 秦西巴持之歸。其母隨之而啼,秦西巴弗忍而與之?!焙笠浴胺披尅睘槿实轮?。,初唐詩壇,背景: 武則天為了奪取政權,殺

44、了許多唐朝的宗室,甚至殺了太子李宏、李賢、皇孫李重潤。上行下效,滿朝文武大臣為了效忠于武則天,干了許多自以為“大義滅親”的殘忍事。例如大臣崔宣禮犯了罪,武后想赦免他,而崔宣禮的外甥霍獻可卻堅決要求判處崔宣禮以死刑,頭觸殿階流血,以表示他不私其親。,初唐詩壇,詩人拈出兩則對比鮮明的歷史故事,夾敘夾議,借古諷今,抒寫自己對時事的深沉感慨。全詩質樸雄健,寄寓遙深。 清代陳沆詩比興箋曰:“刺武后寵用酷吏淫刑以逞也?!?初唐詩壇,感遇 二十六 荒哉穆天子,好與白云期。 宮女多怨曠,層城閉蛾眉。 日耽瑤池樂,豈傷桃李時。 青苔空萎絕,自髮生羅帷。,陳子昂,感遇三十五 本為貴公子,平生實愛才。 感時思報國,

45、拔劍起蒿萊 西馳丁零塞,北上單于臺。 登山見千里,懷古心悠哉。 誰言未忘禍,磨滅成塵埃。,初唐詩壇,此詩作于詩人第一次隨軍北征期間,親臨沙場,有感于心,情動于中而形于言。這種興寄方式,已突破了古詩美刺比興的傳統(tǒng)局限,直接建安詩人的??鄽?,雖在表現(xiàn)形式上帶有受阮籍詠懷詩影響的痕跡,但沒有興寄無端的苦悶,而是蘊藏著壯偉情懷,展現(xiàn)出不甘平庸、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從“四杰”開始的那種渴望建功立業(yè)的昂揚情調,在陳子昂的這類興寄之作里更顯激越,帶有壯懷激烈、拔劍而起的豪俠之氣。,感遇(其二)陳子昂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獨空林色,朱蕤冒紫莖。 遲遲白日晚,裊裊秋風生。 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陳

46、子昂,該詩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詩,以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來抒發(fā)華年易逝的悲傷與懷才不遇的憤懣。從形式上看,這首詩頗象五律,而實際上卻是一首五言古詩。它以效古為革新,繼承了阮籍詠懷的傳統(tǒng)手法,托物感懷,寄意深遠。,初唐詩壇,感遇 其四 張九齡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jié)。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初唐詩壇,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敬曰:曲江公詩雅正沉郁,言多造道,體含風騷,五古直追漢魏深厚處。 唐詩緒箋:詩欲氣高而不怒,怒則失于風流,此詩氣高而不怒。 昭味詹言:物各有時,人能識此意,則安命樂天。興而比,收所謂“運命唯所遇”。,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

47、 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初唐詩壇,寫作背景: 這首詩不見于陳子昂的詩集,而是記錄在他同時代人盧藏用所寫的陳氏別傳里。公元696年,建安王武攸宜奉旨東征契丹,陳子昂以右拾遺身分參加武幕府當參謀。武攸宜既無韜略又忌賢妒能,軍隊開到漁陽(今薊縣一帶),由于指揮不當前軍打了敗仗,官兵上下一片驚謊,陳子昂多次進諫并自告奮勇要求親自帶兵充當前軍,武攸宜卻因此大怒,不僅不采納他的建議,反將他貶為軍曹。陳子昂受到這樣打擊,心中非常郁悶,于是“登薊北樓,感惜樂生、燕昭之事,賦詩數(shù)首?!?初唐詩壇,幽州臺,也叫薊丘。相傳遺址在北京德勝門外。樂生、燕昭之事,指戰(zhàn)國時代燕昭王為使燕國強盛,接受臣子郭

48、隗的建議,在沂水的東南筑起了高臺,臺上置放黃金,招慕天下賢士,后來果然有樂毅、鄒衍等人投奔而來,他們受到了燕昭王的重用,為燕國的復興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初唐詩壇,陳子昂所登的薊北樓,就是燕國的故址。詩人睹物思人,自然聯(lián)想到了燕昭王禮賢下士,樂毅受到重用,為燕國建立功勛的事實。這種被稱為美談的君臣合作,使陳子昂感慨萬端,他提筆揮耗寫下了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借歷史人物而寄托自己懷才不遇之感。寫了這幾首詩后,詩人仍然感慨未盡,乃“泫然流涕而歌”下此詩。,初唐詩壇,本篇在藝術表現(xiàn)上也很出色。上兩句俯仰古今,寫出時間綿長;第三句登樓眺望,寫出空間遼闊。在廣闊無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繪了詩人孤單寂寞悲

49、哀苦悶的情緒,兩相映照,分外動人。風格蒼涼悲壯,面前仿佛出現(xiàn)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蒼茫廣闊的圖景,而在這個圖景面前,兀立著一位胸懷大志卻因報國無門而感到孤獨悲傷的詩人形象。,初唐詩壇,在用辭造語方面,此詩深受楚辭特別是其中遠游篇的影響。遠游有云:“惟天地之無窮兮,哀人生之長勤。往者余弗及兮,來者吾不聞。”本篇語句即從此化出,然而意境卻更蒼茫遒勁。,初唐詩壇,句式方面,采取了長短參錯的楚辭體句法。上兩句每句五字,三個停頓,其式為: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后兩句每句六字,四個停頓,其式為: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初唐詩壇,前兩句音節(jié)比較急促,傳達了詩人生不逢時、抑郁不平之氣;后兩句各增加了一

50、個虛字(“之”和“而”),多了一個停頓,音節(jié)就比較舒徐流暢,表現(xiàn)了他無可奈何、曼聲長嘆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長短不齊,音節(jié)抑揚變化,互相配合,增強了藝術感染力。,陳子昂,四、陳子昂的詩歌風格 1.格高氣壯,聲情激越。 2.存興寄,蓄憤托諷。 3.洗華從樸,語言遒勁。 4.質勝于文,枯燥無味。 5.好古遺近,近體不佳。,陳子昂,五、陳子昂的地位與評價 他比四杰更明確地批判了齊梁文風,為唐代詩文革新指明正確方向,為確立盛唐之音起到重要作用。他大力提倡漢魏風骨和正始之音,倡導“風骨”、“興寄”,為唐代詩文發(fā)展作出開創(chuàng)性貢獻。,初唐詩壇,思考與討論 1. 簡述初盛唐崇尚風骨的審美思潮。 2.陳子昂感遇三

51、十八首與阮籍詠懷詩比較。,陳子昂,國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韓愈薦士 唐初承襲梁隋,陳子昂獨開古雅之源。 胡應麟詩藪 風骨矯拔,而才韻猶有未充。諷誦之次,風調似未及跌蕩洋溢之致。 姚范援鶉堂筆記 運雄偉之斤,斫衰靡之習,而使醇風再造,不愧騷雅元勛。所嫌意不加新,而詞稍粗率耳。 黃子云野鴻詩的,陳子昂,參考書目: 1.沈惠樂、錢偉康初唐四杰與陳子昂,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2.聞一多唐詩雜論,中華書局,2009年版。 3.宇文所安、賈晉華初唐詩,三聯(lián)書店,2004年版。 4.杜曉勤撰初盛唐詩歌詞的文化闡釋,東方出版社,1997年版。 5.施蜇存撰唐詩百話,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52、,初唐詩壇,張若虛與春江花月夜 一、春江花月夜的作者 春江花月夜的作者是張若虛,揚州人,做過兗州兵曹,其他事跡不可考。他與賀知章、張旭、包融并稱為“吳中四士”。唐代有關他事跡的記載很少,我所見者只有兩條:,初唐詩壇,1舊唐書賀知章傳:“先是神龍中,知章與越州賀朝、萬齊融,揚州張若虛、邢巨,湖州包融,俱以吳越之士,文詞俊秀,名揚于上京?!?2鄭處誨明皇雜錄云:“天寶中,劉希夷、王昌齡、祖詠、張若虛、孟浩然、常建、李白、杜甫,雖有文章盛名,俱流落不偶,恃才浮誕而然也?!?初唐詩壇,他也沒有文集,現(xiàn)在流傳下來的就只有二首詩,一首是極為出色的春江花月夜,一首是非常平庸的代答閨夢還。,初唐詩壇,二、春江

53、花月夜的淵源 春江花月夜,宋人郭茂倩樂府詩集卷四七清商曲辭四吳聲歌曲四收入。解題云:“唐書樂志曰:春江花月夜玉樹后庭花堂堂并陳后主所作。后主常與宮中女學士及朝臣相和為詩,太常令何胥又善于文詠,探其尤艷麗者,以為此曲?!惫手祟}源于陳后主,但陳后主的歌辭已經散佚。,初唐詩壇,樂府詩集收隋唐時的春江花月夜共有七首,另外六首是: 春江花月夜二首 隋煬帝 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 流波將月去,潮月帶星來。 夜露含花氣,春潭瀁月暉。 漢水逢游女,湘川值兩妃。,初唐詩壇,春江花月夜 諸葛穎 花帆渡柳浦,結纜隱梅洲。 月色含江樹,花影覆船樓。,初唐詩壇,春江花月夜二首 張子容 林花發(fā)岸口,氣色動江新。此夜江

54、中月,流光花上春。 分明石潭里,宜照浣紗人。 交甫憐瑤佩,仙妃難重期。沈沈綠江晚,惆悵碧云姿。 初逢花上月,言是弄珠時。,初唐詩壇,春江花月夜 溫庭筠 玉樹歌闌海云黑,花庭忽作青蕪國。 秦淮有水水無情,還向金陵漾春色。 四方傾動煙塵起,猶在濃香夢魂里。 后主荒宮有曉鶯,飛來只隔西江水。,初唐詩壇,三、章句梳理 全詩三十六句,四句一轉韻,共九韻,每韻構成一個小的段落。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初唐詩壇,這四句緊扣題目,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江潮連海,月共潮生。這里的“?!笔翘撝浮1憩F(xiàn)江潮浩瀚無垠。 江海相通,春潮浩蕩,月光隨著海潮涌進江來,潮水走到那里,月光就隨到那里,那一處春江沒有明月閃耀呢? “生”,用典。太平御覽卷四引抱樸子:“月之精生水,是以月盛而潮濤大?!睆埦琵g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初唐詩壇,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幽美與恬靜的境界中自然生成深邃的人生哲理。,初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