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二章 奴隸社會的工藝美術_青銅器篇,第一節(jié) 概況 一、奴隸社會的社會狀況 夏早商殷商西周東周春秋 二、簡介夏商周三代的工藝美術 1、 二里頭文化、二里岡文化、殷墟、西周、春秋 2、主要工藝品種有:青銅、陶瓷、雕刻、染織等,第二節(jié) 青銅工藝,一、高超的青銅制作工藝 1、合范法(分鑄法) 2、失蠟法/模印法 3、實例解說 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曾侯乙尊盤 二、青銅時代 1、奴隸制產生 2、產生了文字(甲骨文和金文) 3、青銅工藝是反映奴隸社會的一面鏡子,合范法,司母戊大方鼎,河南安陽出土,重875公斤,高137cm,長110cm,寬78cm。,四羊方尊,商晚期偏早器。1938年出土于寧鄉(xiāng)月山鋪
2、,是我國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的較大的方尊,此尊造型簡潔優(yōu)美。 全器最獨特之處是在腹部四角上都鑄有一大卷角羊,每羊胸與尊腹合為一體,羊足鑄在圈足上,而羊首。羊角則凸出器表。尊的4個肩部浮雕出極為生動的4條龍。頸部飾有蕉葉紋。 ,采用了分鑄,平雕、高浮雕等方法,并使全器渾然一體,青銅飪食器,青銅酒器,青銅盥水器,青銅樂器,青銅雜器,青銅兵器,三、青銅器的種類及造形,三、青銅器的種類及造形,1、食器 鼎:由中腹、三足、兩耳三部分組成 司母戊大方鼎、大盂鼎、毛公鼎 鬲:比鼎小,三足,足上部肥大中空 刖刑人方鬲 甗:似現(xiàn)代蒸鍋,上為甑下為鬲 婦好三聯(lián)甗 簋:圓腹、侈口圈足,西周后期,僅次于鼎 琱生簋,鼎,鼎 古代炊
3、器,相當于現(xiàn)在的鍋,用于煮、盛肉食和調和五味。形狀大多是圓腹,兩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是在新石器時代陶鼎的基礎上發(fā)展而成的。鼎的形制因時代而異。大體說,商代前期多為園腹尖足。商代后期尖足鼎逐漸消逝,圓腹柱足鼎占多數(shù),同時,分檔鼎增多。到西周后期,扁足鼎和方鼎基本消逝,鼎足呈蹄形。戰(zhàn)國至漢代的多為斂口(口沿向內收縮),大多有很短的蹄足,有蓋,蓋上多有鈕或三小獸。 在商周奴隸制社會,鼎被奴隸主貴族用來“別上下明貴賤”,作為標志統(tǒng)治權力和等級的一種器物。進人封建社會以后,鼎就失去了這種性質。,大盂鼎,三足圓鼎,周康王時器。原器清道光初年出土于陜西岐山縣。現(xiàn)藏于中國歷史博物館。立耳、鼓腹、三柱足,
4、以饕餮紋為主要紋飾。鼎腹內壁有銘文19行219字,記載周康王冊命貴族盂的史實。銘文載康王向盂敘述周文王、周武王的立國經(jīng)驗。,毛公鼎,西周晚期鑄品,清道光末年于陜西岐山縣禮村出土,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立耳較高,深腹,蹄足。整體造型優(yōu)美,紋飾簡潔,口沿下有一道重紋,下加一道弦紋,顯得格外典雅清新、樸素端莊。銘文計有32行497字,是存世銅器銘文中最長者。銘文記敘了周王對臣毛公 的誥命,是一份完整的冊命文書。,人面紋方鼎,商代晚期鑄品。1959年于湖南寧鄉(xiāng)出土?,F(xiàn)藏湖南省博物館。長方形體、二直耳、四柱足。器四角有較高的扉棱。器腹四面各高浮雕出形象相同的人面,人面方圓、高顴骨、隆鼻、寬嘴、雙目圓視、雙
5、眉下彎、雙耳卷曲。腹內壁鑄銘文“大禾”二字,字體宏偉有力。人面紋方鼎的用途可能與祭天祈求豐收有關。此鼎器形雄偉,在裝飾上又以人面為飾,更為孤例。人面的形象極為奇異,給觀者一種望而生畏、冷艷怪誕的感覺,是一件匠心獨運的青銅器精品。,獸面乳方鼎,飪食器。商代早期鑄品,1974年于河南鄭州張寨南街出土。原器通高100厘米,口長62.5厘米,口寬60.8厘米,現(xiàn)藏中國歷史博物館。直口、平底、柱狀空足,口沿加厚,唇邊呈臺階形。器壁上部及四隅各飾獸面紋一組,共八組。下部及兩側均飾乳釘紋帶,足上部飾獸面紋。獸面乳釘紋鼎為商代重器,造型準確美觀,反映了商代早期的青銅鑄造水平。,鬲(l),鬲(l)古代炊器。 銅
6、鬲流行于商代至春秋時期。,刖人守門方鬲,鬲,古代炊器。足中空,侈口,鬲體多為圓形,方體鬲存世者少見。此鬲身呈長方形,四角為圓形,下部為爐。鬲爐一面有兩扇可開閉的門,一扇門外鑄有一個受過砍腳刖刑的奴隸守門,另外三面有方孔可以出煙。1976年陜西扶風莊白村窖藏出土。,伯矩鬲,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西周早期。蓋內及器身內鑄有相同銘文15字,記述伯矩受賞賜鑄鬲以示紀念之事,鑄造工藝高超,現(xiàn)藏首都博物館。,甗(yn),甗(yn) 古代炊器,相當于現(xiàn)在的蒸鍋。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為甑(zng),置食物;下部為鬲,置水。甑與鬲之間有一銅片,叫做箅(b) 。箅上有通蒸氣的十字孔或直線孔。,婦好三聯(lián)甗,立鹿四足銅
7、甗,晚商。1989年于江西省新干縣大洋洲出土。該甗系甑鬲合體的炊器,上部為置食物的甑,下部為盛水的鬲,中間以箅相隔,主要用于蒸食。此器的設計很有特點,豎耳上立有兩頭正回首顧盼的小鹿;四腿則以牛首紋裝飾。甗的上部是圓形甑,下部是四足鬲,是一種上圓下方的組合。立鹿四足銅甗因其特大的形體和精湛的鑄造工藝而被稱為“中國甗王”?,F(xiàn)藏于江西省博物館。,簋(gu),簋(gu)相當于現(xiàn)在的大碗,用來盛黍、稷稻、粱等。簋的形態(tài)變化最多,一般為園腹,侈口,圈足。商代的簋多無蓋,無耳或有二耳。西周和春秋的簋常帶蓋,有二耳、四耳。這一時期還出現(xiàn)了圈足下加方座或附有三足的簋。戰(zhàn)國以后,簋就很少見到了。 在商周奴隸社會,
8、簋和鼎一樣,也曾作為標志貴族等級的器物。據(jù)禮書記載和考古發(fā)現(xiàn),簋往往成偶數(shù)出現(xiàn),四簋與五鼎相配,六簋與七鼎相配,八簋與九鼎相配。,琱生簋,琱生簋是周宣王時期的器物。相傳原器早年出土于陜西,共有兩件,其一今存美國。中國歷史博物館所藏的一件。此簋以饕餮紋為主要紋飾。器內有銘文11行,103字。記敘了琱生在一次關于田地的獄訟中,為了贏得官司,求得同宗的召伯虎的庇護,得以勝訴的歷史事件。琱生作此簋是為了紀念此事。銘文記載的情況是了解西周宗法制度與土地制度的珍貴史料。,宜侯矢簋,西周時期.江蘇省丹徒縣出土.簋內底有銘文120余字,大意為周康王冊封矢為宜侯,賞賜他香酒、銅器、弓箭和土田、山川、奴隸等。作器
9、者矢原為虞侯,改封為宜侯。宜這個地方,可能就在銅器出土地丹徒縣一帶。宜侯矢簋銘文是關于西周實行分封的重要史料。 中國國家博物館,盨(x),盨(x)古代食器,用來盛黍、稷、稻、梁等。橢園形,斂口,二耳,圈足,有蓋。蓋上一般有四個矩形鈕,仰置時成為帶四足的食器。 盨在西周中期出現(xiàn),到春秋后期便消逝了,盨(x),盛稻梁的器皿?;拘沃茷榇罂冢w長方形,有蓋,斜壁,蓋器形狀相同,大小一樣,平底,皆有四短足。始于西周后期,盛于東周,三、青銅器的種類及造形,2、酒器 盛酒器 尊:長頸、大侈口,鼓腹,高足或鳥獸形 象尊、龍虎尊、四羊方尊、鴨尊、鴞尊 彝:方彝,高方身,帶蓋,蓋似大屋頂,頂部有紐,多帶扉棱,腹
10、有直曲兩種 婦好偶方彝 壺:蓋,耳,圈足,圓腹 蓮鶴方壺、曾仲斿父壺 卣:圓或橢圓形口,深腹,圈足,并有蓋和提梁 虎食人卣 罍:小口擴肩,下腹瘦,小平底,有兩耳 對罍、三羊首罍 觥:有流,有提梁,圈足或口足,有蓋 鳥獸紋觥、龍紋觥 盉:深腹,圓口,有蓋,前有流,后有鋬 左方盉,商尊,又名庚姬尊。容酒器。西周早期鑄品。1976年于陜西扶風莊白家村出土?,F(xiàn)藏陜西周原博物館。侈口,寬體似筒形??谘叵嘛椀怪毛F面紋組成的蕉葉紋,下有一周鳥紋帶。腹及圈足飾獸面紋。器體四面皆有透雕棱背。全器不施地紋,而線條柔和渾厚,形制莊嚴。,象尊,商后期容酒器,1975年湖南醴陵獅形山出土,現(xiàn)藏湖南省博物館。 象尊久埋于
11、地下,出土時呈碧綠色,周身鑄滿各種紋飾。,龍虎尊,商器。原器1957年出土于安徽阜南縣。是一件具有喇叭形口沿,寬折肩、深腹、圈足,體形較高大的盛酒器。龍虎尊的肩部飾以三條蜿蜒向前的龍,龍頭突出肩外。腹部紋飾為一個虎頭兩個虎身,虎口之下有一人形,人頭銜于虎口之中。虎身下方以扉棱為界,飾兩夔龍相對組成的獸面。圈足上部有弦紋,并開有十字形鏤孔。,商,鴨尊,遼寧省境內出土,高約44厘米。以鴨身為容器,頭頸部分較為寫實。西周時期青銅酒尊。,鴞尊,商代晚期。為商代鳥獸尊中的精品。 1976年出土于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外形為一昂首挺胸的貓頭鷹,通體施以紋飾,富麗精細,喙、胸部紋飾為蟬形 ,頭兩側為龍形紋,翅
12、兩邊各飾以蛇紋、尾上部有一展翅欲飛的鳥,整個尊平面和立體完美結合。,豬尊,此座豬尊由考古工作者于1981年在湖南湘潭發(fā)觀。尊口呈橢圓形,位于豬的背上。尊口上有蓋,蓋上裝飾有華冠立鳥。,婦好偶方彝,盛酒器。器身橫長兩倍丁縱長,有斜肩,蓋似屋頂形,項兩端置紐。器內有鑄銘“婦好”兩字。猶如兩個方彝之組合,故人稱偶方彝,是商代晚期的代表作。,垂鱗紋銅方彝,春秋早期 1970年湖北隨州熊家巷灣出土,湖北省博物館藏。器型與前相比頗有變化:口呈方形,蓋甚高,垂腹,兩端置環(huán)狀紐,圈足略外撇。器具飾垂鱗紋,為青銅器典型紋飾之一,春秋時期尤盛。,蓮鶴方壺,是春秋中期青銅制盛酒或盛水器,1923年于河南新鄭李家樓春
13、秋鄭國大墓出土。壺冠呈雙層盛開的蓮瓣形,有力地烘托出蓋心一只展翅欲翔的鶴。器蓋口沿飾竊曲紋。壺頸兩側用附壁回首的龍形怪獸為耳;器身滿飾蟠螭紋,腹部四角各攀附一立體小獸,圈足下有兩個側首吐舌的卷尾虎,傾其全力承托重器。,曾仲斿父壺,曾仲斿父壺為春秋時器,1966年出土于湖北京山縣。壺蓋上飾有精美的蓮瓣,周身飾環(huán)帶紋。為春秋青銅壺典型的造型。蓋內及壺口內壁有銘文十二字,銘文大意為,曾侯的次子斿父用好銅鑄造了此壺。,虎食人卣,商代,通高35.7厘米,相傳出土于湖南省安化、寧鄉(xiāng)交界處,現(xiàn)藏日本泉屋博物館,蛇紋卣,春秋中期的容酒器。1988年出土于湖南省衡陽市,現(xiàn)藏于衡陽市博物館。蓋微隆,蓋頂有四阿形方
14、鈕,并有四條鏤空棱脊,器頸部兩側置龍首提梁,提梁面遍飾細蜜鱗紋。蓋面以棱脊劃分為四區(qū),每區(qū)內飾相對的兩條蛇紋,對置的兩蛇紋間飾有蛙紋或小蛇紋。器身在以雷紋為地的寬條幾何云紋上飾有對稱的卷體蛇紋,蛇尾上翹,高出器身,中置一對前后對稱,突出器表的蛙形紋飾。此器紋飾精美絕倫,是楚文化青銅器的經(jīng)典之作。,三羊首罍,北京平谷劉家河出土,是商代后期盛酒器?,F(xiàn)藏于故宮博物院。斜折口沿,厚唇,斜頸,廣肩,寬腹,高圈足。肩設高浮雕三羊首,多節(jié)狀卷角呈三棱形。肩面為變形獸紋,腹部飾以巨大雙目的卷角獸面紋,兩側配置獸目,也當是獸類的象征。獸面紋上下有目雷紋邊飾。圈足與腹部紋飾相同。通體以縝密的雷紋和并列的羽紋組成襯
15、地。全器圖案布局錯綜復雜,繁而不亂。在商代后期以雷紋為紋飾構成的圖像中,以此器最為雄奇,富有神秘色彩。肩部的羊首采用分鑄法。,對罍,對罍是西周中期的盛酒器,1973年陜西省鳳翔縣勸讀村出土,現(xiàn)藏于陜西鳳翔縣文化館。平折沿,方唇,頸部內斂,肩上有一對獸首銜環(huán)耳,弧腹斜收,圈足較高。頸飾一周夔龍紋,龍昂首,上唇特長,卷曲下垂,歧尾內卷上揚。肩部六枚大圓渦紋與變體夔紋相間排列。腹飾下垂的蕉葉紋,每片蕉葉均以兩條相向的立式夔龍組成。,龍紋觥,龍紋觥是商后期盛酒器。1959年出土于山西省石樓桃花莊,現(xiàn)藏于山西省博物館。龍紋觥體似獸角,前端龍首昂起,后端寬闊平齊。龍首雙目凸起,兩角上指,張口露齒,形象猙獰
16、。龍首后的脊部有蓋,蓋正中有菌狀鈕,龍的軀體置于器蓋上,左右蜿蜒,尾部卷曲,與器渾然一體。下設長方形矮圈足,縱向兩側各一缺口。腹兩側鏤雕爬行的鱷和舉首、吐舌、揚尾的龍,其間點綴魚狀動物和虺。此器造型奇異,在青銅器中僅此一例,揚子鱷紋在青銅器紋飾中也極為罕見。,鳥獸紋觥,商代后期鑄品。出土地不詳?,F(xiàn)藏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蓋前端作羊角怪獸形,背伏一條長頸鹿角形的龍,蓋后飾獸面紋,雙角雙耳翹起。器前腹飾鸮紋,尖喙突出,鸮爪置于觥足。器后部飾獸面紋,獸面的口部咬住觥的后足,足飾人首蛇身紋。鋬作獸首銜立鳥的形式,鳥足著地。蓋飾浮雕顧首的虎紋,以及象紋、龍紋、魚紋等,器頸飾龍紋。通體紋飾以雷紋為地紋,層次豐
17、富。此觥形制設計與花紋裝飾的結合富有創(chuàng)意,是青銅器中的藝術珍品。,商晚期左方盉,日本根津美術館藏 商代晚期。傳河南安陽武官北地1001號墓出土,拱頂,管狀流,四袋足,方柱形足根,獸形鋬。頂飾獸面紋,頸飾龍紋鳥紋,并浮雕獸頭;袋足飾獸面紋,銘文一字。,飲酒器,爵:圓腹,有流,有尾,腹側有鋬,口沿流處有二栓,三錐足。 二里頭文化爵 斝:錐足,平底 鳳斝 觚:長身,束腰,侈口,口足均成喇叭口狀。 天觚 觶:圓腹,侈口,束頸,圈足,有蓋 父庚觶 角:無柱無流,口沿前后有對稱的兩尾 晨肇寧角,二里頭文化爵,1984年出土于河南偃師市二里頭遺址,前有長流,后有短尾,流與口連接處有兩矮柱。腹部裝有一鋬,下有
18、三細高三棱實足。整器光素無紋。是我國最早的青銅酒器。,康候爵,爵是出現(xiàn)最早的青銅酒器,其功用相當于今天的酒杯??岛罹羰俏髦茉缙诘木?,其爵型接近商代晚期, 形雙柱立于口沿近流處,流、口沿和尾形成優(yōu)美的 狀曲線,較之早期呈直線者更富有美感, 內腹壁銘康候二字。爵在西周中期已很少見,晚期基本絕跡。,鳳柱斝,鳳柱斝鑄于商代晚期,1973年出土于陜西省歧山縣賀家村。該斝侈口,口沿立雙柱,三個三棱錐足,器底略向外鼓,兩柱項端各置一圓雕高冠的鳳鳥。鳥作站立狀,冠聳立,圓目鼓睛,正在舉目遠眺,腹部紋飾分上下兩段,均為云雷紋組成的饕餮紋。足的斷面呈丁字形。,天觚,天觚是西周前期的飲酒器,年河南安陽殷墟出土?,F(xiàn)藏
19、于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敞口,束頸,厚方唇,腹部不顯,高圈足。頸飾仰葉紋,有鱗紋邊飾。腹飾對稱夔紋,圈足飾卷體鉤鼻獸紋。全器自頸至圈足有四道三棱形棱脊,上飾人形幾何紋。圈足內有銘文四字,記天觚為父己作器。此觚紋飾奇麗,同類器形較為少見,屬國家一級文物,婦好觚,(商代后期) 1976年河南安陽小屯出土,中國歷史博物館藏 禮器組合 觚,是一種飲酒器,盛行于商代,其基本形制為長筒狀身,大喇叭形口,斜坡狀高圈足。據(jù)專家考證,飲酒時如需溫酒而飲則用爵,不需溫酒而飲則用觚,所以觚、爵常配對而出,成為當時禮器組合形式的核心。 婦好墓出土如此眾多的酒器,足見商代飲酒之風的盛行。,父庚觶,晨肇寧角
20、,是西周早期的飲酒器,1986年8月出土于河南省信陽縣浉河港鄉(xiāng)浉河灘,現(xiàn)藏于信陽地區(qū)文物管理委員會。V字形口,深腹圜底,三棱錐足,獸首鋬,兩翼有扉棱。蓋頂有半環(huán)鈕和扉棱。蓋、腹飾雷紋襯底的獸面紋,鋬飾獸面紋,足外飾蕉葉蟬紋。該角構思巧妙,美觀莊重,無論在造型上或是紋飾上,與同時期同類器物相比,都堪稱佼佼者。,3、水器,鑒:盛水器,可供人淋浴及照人 銅冰鑒 匜:仿自瓜瓢,長橢圓形器身,前有流,后有鋬 盤:圓形,淺腹,西周中期后還出現(xiàn)長方形盤,銅冰鑒,是戰(zhàn)國時期的一件冰酒器,原器1977年出土于湖北隨縣曾侯乙墓中。 銅冰鑒的四足是四只動感很強,穩(wěn)健有力的龍首獸身的怪獸。四個龍頭向外伸張,獸身則以后
21、肢蹬地作匍匐狀。整個獸形看起來好象正在努力向上支撐銅冰鑒的全部重量。鑒身為方形,其四面、四角一共有八個龍耳,作拱曲攀伏狀。這些龍的尾部都有小龍纏繞,還有兩朵五瓣的小花點綴其上。,春秋 盛水或盛冰器 傳河南省輝縣琉璃閣出土 此器形如大缸,平底。器腹兩側有龍頭狀獸耳,兩耳間的口沿旁有小龍攀緣器口,作探水狀。通體飾繁密的交龍紋三周。器內壁有銘文兩行13字,記吳王夫差用青銅作此鑒,為吳王夫差宮廷中御用之物。,吳王夫差鑒,虢季子白盤,此盤造型奇?zhèn)ィ鞲呷劈c五厘米,上口呈長方形,上邊長一百三十七點二厘米,腹下斂,平底,曲尺形四足。四壁各有含環(huán)獸首兩個,腹上部為竊曲紋,下部為環(huán)帶紋,是價值連城的藝術精品。,散氏盤,又名“矢人盤”,是西周歷王時期重器。清乾隆初年陜西風翔出土,曾藏于乾隆內府。以其長篇銘文著稱于世。,匜,禮儀活動時澆水的用具,出現(xiàn)在西周中后期(約2700多年前),盛于東周。匜形橢長,前有流,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油煙治理施工合同范例
- 企業(yè)培訓演講課件
- 企業(yè)培訓數(shù)學課件
- 嬰兒壞疽性皮炎的皮膚微生物組
- 應知應會-熱處理技術員
- 草牧場承包經(jīng)營與可持續(xù)發(fā)展合同
- 房地產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股東土地開發(fā)合作協(xié)議
- 生態(tài)農業(yè)園廠房租賃及農產品直銷合作協(xié)議
- 企業(yè)物流貨運服務方案
- 制造業(yè)廠長任期目標責任合同
- 2025年校長職級考試題及答案
- 統(tǒng)借統(tǒng)還資金管理辦法
- 國家能源集團采購管理規(guī)定及實施辦法知識試卷
- 2023-2024學年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qū)八年級(下)期末數(shù)學試卷
- 2025年廣西繼續(xù)教育公需科目考試試題和答案
- 2024年廣州市南沙區(qū)社區(qū)專職招聘考試真題
- 心理健康科普常識課件
- 山東醫(yī)藥技師學院招聘筆試真題2024
- 倉庫超期物料管理制度
- 奶茶公司供應鏈管理制度
- 加氣站風控分級管理制度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