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水運工程試驗檢測技術材料培訓.ppt_第1頁
交通部水運工程試驗檢測技術材料培訓.ppt_第2頁
交通部水運工程試驗檢測技術材料培訓.ppt_第3頁
交通部水運工程試驗檢測技術材料培訓.ppt_第4頁
交通部水運工程試驗檢測技術材料培訓.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交通部水運工程試驗檢測技術培訓教材地基基礎、土工試驗和地基承載力講義第一章巖土工程基礎知識1土壤的物理性質和工程分類1。土壤的形成。地層和地質時間表示(見第2頁的表1)2。第四系地層成因類型符號表,表2,注:1。兩種原因混合形成的沉積(堆積)層可采用混合符號,如沖擊層和洪積混合層。2.地層和成因的符號可以一起使用,例如,碰撞形成的第四系上更新統(tǒng)可以用Q3al表示。3.土壤形成:我國大部分地區(qū)的土壤形成于第四紀:代表符號Q1、Q2、Q3、Q4或新近紀:新近紀不明確的軟土屬于現(xiàn)代,Q4港口工程規(guī)范(地基)第6.1.1條中的舊沉積土:晚更新世Q3及第四紀之前沉積的粘性土可不進行沉降計算。新沉積土:第

2、四系全新統(tǒng)新近沉積土Q4,一般欠固結。地層和地質時代代表,表1。文件,*國內外年表綜合控制數(shù)據(jù)。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GB50021-2001)P138:無機土:有機質Wn含量為60%的土壤;分類為有機土:指在沼澤等缺氧環(huán)境中,動植物殘體完全或部分分解形成的堆積體。無機土:由巖石風化形成,無膠結或膠結作用,Wn5(有機質Wn含量小于5%),第四系沉積物的幾種類型(成因):殘積土、河流沖淤土:斜坡沉積、洪積沉積、沖擊沉積、湖泊沉積和海洋沉積。風成土和由風成土冰川沉積形成的火山灰堆積(土)土主要成因類型的識別標準:見工程地質手冊p48。殘留;斜坡和崩積層;洪水;沖積礦床;沉淀;冰島沉積和增生;風成第四

3、紀沉積物的成因類型見表3。(工程地質手冊P26)土壤的形成以地質歷史為標志。第四系油氣聚集成因分類表(簡稱“主要聚集”)(手冊P26)表3,二。土壤組成固相:土壤顆粒,有時是水泥和有機物液相:水和溶解物質氣相:空氣和其他氣體,土壤中的孔隙完全充滿水,飽和土壤中的孔隙只含有空氣,土壤干燥,在地下和地下水位以上一定高度范圍內:空氣和水都屬于三相體系,濕土1和土壤。級配中各組粒的相對含量稱為土的級配術語標準:級配:用不均勻系數(shù)銅和曲率系數(shù)Cc評價粒徑分布曲線形狀的概念;大顆粒土壤:粒徑大于60毫米,顆粒含量大于總質量50%的土壤。粗粒土:粒徑大于0.075毫米、顆粒含量大于總質量50%的土壤;細粒土

4、:粒徑小于0.075毫米、顆粒含量大于或等于總質量50%的土。不均勻系數(shù):系數(shù)Cud60/D10;反映土壤粒度分布的均勻性;曲率系數(shù):反映土壤粒徑分布曲線形狀的系數(shù)Cc d302/(d10d60) d60、d30和d10,分別是小于該粒徑的土壤顆粒質量占總土壤顆粒質量的百分比。應根據(jù)銅和Cc確定砂粒組成特征。如果級配良好的土壤同時遇到Cu5和(和)Cc13,則級配不良的土壤不會同時遇到Cu5和(和)Cc13。級配良好并壓實,以實現(xiàn)高密度、低滲透性、高強度、低壓縮性。壓實差,以實現(xiàn)低密度,高滲透性,低強度和高壓縮性粘土礦物:高嶺土,伊利石,蒙脫石,2。土壤的液相?,F(xiàn)代土壤學(高)介紹:隨著土壤顆

5、粒的運動,它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固體屬性,這是粘土顆粒表面厚度的一部分,3層高密度;高粘度,比自備水大100倍;A1018m,有人測得第一層水分子的密度為1.4g/cm3:也有人稱之為滲透吸附水、滲透吸附和范德華力,以及粘土表面分子團形成的瞬時偶極子I吸附在土壤顆粒表面的水稱為結合水,它受土壤顆粒表面重力的控制,具有溶解性降低、密度高、彈性增強、粘度高、不受重力影響、冰點低于零等獨特特性。對于細粒土,當粘土(0.005毫米)含量較高時,特別是當粘土由粘土礦物組成時,結合水占據(jù)了較大的孔隙體積,因此細粒粘土的性質會受到結合水的很大影響。中國水土工程原理計算簡介:雙電層影響下的水稱為結合水。不受土壤顆

6、粒表面重力約束的那部分水稱為自由水。地下水位以下的水,存在于電場對土壤顆粒表面的影響之外。地下水位以下的水在重力作用下可以在孔隙中自由運動,對土壤顆粒有浮力作用。地下水位以上的水是毛細水:由于水的表面張力,土壤中的水保持在自由水面以上,并由于毛細作用而承受負孔隙壓力。講義:水不能承受剪切力,能承受壓力和一定的吸力,并且具有很小的壓縮性。3.氣相土壤中的氣體:土壤孔隙中充滿的空氣:它與大氣相連,但不與大氣相連。封閉的空氣似乎浸透了軟土。土中封閉氣泡的出現(xiàn)會降低土的滲透性,增加土的彈性,延緩土的壓縮和膨脹過程,對土的工程性質有很大影響。3.土壤結構:土壤固體顆粒和孔隙的空間排列特征;土壤固體顆粒之

7、間的幾何排列和連接;由土壤固體顆粒組成的格子;單位土壤或單位質量土壤顆粒的總表面積。中國水土工程原理與計算:土壤結構是指土壤顆?;驁F聚體的大小、形狀、表面特征、排列形式和連接特征,也稱為土壤微觀結構(講義)。講義:土壤的結構取決于土壤顆粒之間的力的性質和土壤形成的外力。沉積形成的土壤通常有以下幾種極端類型:1 .單軸結構:土顆粒尺寸較大,土顆粒之間的重力砂礫代表粗結構顆粒,比表面積小,點接觸,幾乎沒有連接,孔隙比大,透水性好,角度大,強度高,變形小。華水:讓土壤顆粒成為均勻的球體,最疏松的孔隙度為0.91,最緊密的孔隙度為0.35,自然孔隙度為0.350.91,疏松的土壤顆粒在振動下會液化。2

8、.絮凝結構:(中國水中的層狀框架結構),也稱蜂窩結構。鹽水中的粘土顆粒是由粒間引力沉積而成的絮凝結構,性質均勻,孔隙比大,擾動敏感。在外力作用下,變形和強度發(fā)生變化。華水:一些飽和粘土在振動的作用下會失去強度,變成溶膠狀,外力停止后會再次絮凝成土。這種現(xiàn)象被稱為觸變性,大多數(shù)觸變性土壤屬于這種結構。天達土力學:當水中電解質較多時,顆粒細小,形成面與邊、面與點的連接,形成絮凝結構。海水富含電解質,所以形成的粘土多為絮凝型。手冊:粘性土的結構1)巢狀結構:當土壤顆粒在重力作用下下沉時,當它們與其他土壤顆粒接觸時,由于粘土的分子間重力,土壤顆粒不再下沉,形成一個大的孔隙和一個不穩(wěn)定的結構,稱為蜂窩結

9、構。2)絮凝劑結構:最細的土壤顆粒分散在水中形成膠體溶液后,發(fā)生布朗運動,土壤顆粒不會相互碰撞。當溶液遇到電解質時,土壤顆粒凝結成絮狀物并下沉,形成比蜂窩狀結構更不穩(wěn)定的孔隙結構,這種結構稱為絮狀結構。3.片堆結構:粘土顆粒通過顆粒間的外力沉積在淡水中,也稱為分散結構。板樁結構粘性土顆粒間定向排列程度高,密度大,各向異性明顯。天達土力學P277:當結合水細粒土壤沉積物通常具有明顯的層理和各向異性。例如,砂和粘土相互層疊,具有低垂直壓縮性和透水性,以及平行于層中方向的高壓縮性和透水性。如果粗顆粒夾在細顆粒之間,它們的物理和機械性能主要由細顆粒土壤決定。如淤泥中混有沙子,即使它含有3040%的淤泥

10、,它仍然表現(xiàn)出淤泥的特性。即含泥量超過30%(占總質量),因此該類土的承載力應采用力學指標或現(xiàn)場試驗方法來確定,而不是物理指標。4.土壤的物理指標土壤的物理指標:表示土壤中三相(氣、水和固體)比例關系的一些物理量。土壤物理指標分為:試驗指標:通過試驗的換算指標:根據(jù)試驗1確定的指標換算的指標。土壤的三個指標:講義中沒有文字定義,1)土壤的自然密度:名詞規(guī)格為容重:單位體積質量(GB/T50279P27,GB/T5012399)容重與重量的關系:香港場地地基規(guī)格:重量:單位體積土壤重量國際GB/T50123 99:密度:土壤質量/單位體積(87合訂本):容重:單位體積土壤重量講義:土壤的自然密度

11、,=ms土壤顆粒的質量;兆瓦水的質量;VS、VW和Va分別是土壤顆粒、水和空氣的體積。GB/T5012399:O=mo=mo濕土質量,v樣品量講義:土壤干密度Pd=ms土壤顆粒質量;土壤總體積(固體、液體和氣體)含水量,講義:W(1)100 GB/T5012399:W(1)100:W(1)100()是質量比(以質量比為準)。第P25講:土壤含水量(也稱為土壤濕度)指的是土壤水分重量與土壤顆粒重量的比率。巖土工程基本術語標準GB/5027998:含水量:土壤水質量與土壤顆粒質量之比,以百分比表示;3)土壤顆粒比重講座:Gs GB/T5012399土壤顆粒比重:土壤顆粒質量和相同體積4C定義與SL

12、2371999相同,但與GB/T5027998(規(guī)定重量比)不同,以質量比為準。重力加速度。港口場地地基規(guī)范:土壤顆粒的比重稱為土壤顆粒的相對密度;沙子的相對密度被稱為相對密實度;(4)由w和Gs轉換而來的指標:(1)飽和密度,土壤中所有孔隙的飽和含水量;(2)浮密度sat-1 VS=V-Vv VV所有孔隙體積,/v-VW/v=sat-wsat-1,(。天然密度(4)孔隙比:土壤孔隙體積與體積顆粒體積之比注:(100),(5)孔隙度(對于飽和土壤,空氣體積VA=0);n(1 e)e;n neee-nen;E(1-n)n (6)飽和度:土壤中孔隙水體積與孔隙體積的比值為S=,(7)密度與容重的關系為2000kg/m3 g=9.8m/S2 9.8g 2000kg/m 39.8m/S 219600kg . m/S 2120KN/m3,2。無粘性土的相對密度GB/T5027998反映了無粘性土的緊密度指數(shù),講義:(實用表達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