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異常性疾病.ppt_第1頁
第17章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異常性疾病.ppt_第2頁
第17章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異常性疾病.ppt_第3頁
第17章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異常性疾病.ppt_第4頁
第17章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異常性疾病.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十七章 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異常性疾病,Developmental Diseases of the Nervous System,神經病學(第 5 版),本章重點,顱底凹陷癥和小腦扁桃體下疝畸形的臨床表現 腦性痙攣性雙側癱瘓(Litter病)的臨床表現特點 先天性腦積水的臨床表現及治療原則,第一節(jié) 概述,神經系統(tǒng)先天性疾病,概念,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異常性疾病Developmental diseases of the nervous system,&,子宮內腦&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障礙, 部分神經元產生 移行&組織異常 導致出生后顱骨神經組織及覆蓋被膜畸形和精神發(fā)育遲滯, 主要為遺傳性, 部分為環(huán)境因素影響 胎兒分

2、娩時產傷窒息 頭部遭受過度擠壓&較長時間缺氧, 導致腦組織損傷&發(fā)育異常, 腦的結構及功能不良,概念,病因&發(fā)病機制,本組疾病多達上百種, 病因&發(fā)病機制不完全 清楚 胚胎期特別是妊娠前3個月神經系統(tǒng)處于發(fā)育 旺盛期, 胎兒易受到母體內外環(huán)境各種致病因 素侵襲導致發(fā)病 癥狀見于出生時或出生后,在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過 程中逐漸出現 與遺傳性疾病區(qū)別: 病因多為自身&環(huán)境性因素, 后者由遺傳基因決定,感染: 母體病毒(風疹病毒)細菌螺旋體原蟲等 病原體透過胎盤侵犯胎兒, 引起胚胎先天性感染 &畸形, 如先天性心臟病腦發(fā)育異常腦積水白 內障&先天性耳聾等 藥物: 雄性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苯二氮卓類&氮 芥等

3、可使胎兒致畸, 抗甲狀腺藥或碘劑可引起甲 狀腺功能不足, 影響腦發(fā)育導致呆小癥,病因&發(fā)病機制,1. 病因,輻射: 妊娠前4個月母親下腹&骨盆部放療&強g 射線輻射可引起小頭畸形, 小腦、眼球發(fā)育畸形 孕婦患糖尿病嚴重貧血CO中毒等可致胎兒神經 系統(tǒng)發(fā)育畸形, 異位胎盤可導致胎兒營養(yǎng)障礙, 羊 水過多使子宮內壓力過高, 引起胎兒窘迫&缺氧, 妊娠期抑郁焦慮恐懼緊張&酗酒吸煙均影響胎 兒發(fā)育,病因&發(fā)病機制,1. 病因,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性疾病的分類,第二節(jié) 顱頸區(qū)畸形,顱底枕骨大孔&上位頸椎區(qū)畸形, 伴或不伴神經系統(tǒng)損害,顱頸區(qū)畸形,概念,顱頸區(qū)畸形包括: 顱底凹陷癥 扁平顱底 小腦扁桃體下疝畸形

4、頸椎分節(jié)不全(頸椎融合) 寰椎枕化(寰枕融合)&寰樞椎脫位 前三種多見,概念,一、顱底凹陷癥(Basilar invagination),一、顱底凹陷癥(Basilar invagination),臨床常見以枕骨大孔為中心的顱底骨寰椎&樞椎 骨質發(fā)育畸形 寰椎向顱腔內陷入, 樞椎齒狀突高出正常水平進 入枕骨大孔, 使枕骨大孔狹窄, 后顱窩變小 可見壓迫延髓小腦&牽拉神經根癥狀 椎動脈受壓導致供血不足,概念,本病分為兩類,原發(fā)性 先天性發(fā)育異常常合并扁平顱底中腦導水管 閉鎖小腦扁桃體下疝畸形腦積水延髓&脊髓 空洞癥等 繼發(fā)性 繼發(fā)于畸形性骨炎骨軟化癥佝僂病成骨不全 &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一、顱底凹

5、陷癥(Basilar invagination),1. 成年后起病, 緩慢進展 常有后枕頸項部疼痛 頸部運動受限或不靈, 感覺遲鈍 頭頸可向一側偏斜, 短頸, 后發(fā)際低,臨床表現,一、顱底凹陷癥(Basilar invagination),2. 神經系統(tǒng)癥狀因畸形結構&程度而異, 例如: 后組腦神經損害: 聲音嘶啞吞咽困難構音障礙 &舌肌萎縮等 延髓&上位頸髓損害: 四肢輕癱病理征&感覺 障礙, 可見吞咽&呼吸困難 小腦損害: 常見眼震小腦性共濟失調等 頸神經根受累: 枕部疼痛&頸強, 一側&雙側上肢 麻木無力&肌萎縮, 腱反射減弱等 椎動脈供血不足: 體位性頭暈眩暈嘔吐等,臨床表現,一、顱底

6、凹陷癥(Basilar invagination),3. 顱頸側位張口正位X線平片, 測量樞椎齒狀突 位置是確診本病的重要依據 腭枕(chamberlain)線: 顱骨側位腭后緣到枕大孔 后上緣連線, 正常樞椎齒狀突低于此線, 超過此 線3mm可確診,臨床表現,MRI檢查可發(fā)現合并Arnold-Chiari畸形中腦導 水管狹窄&脊髓空洞癥等,一、顱底凹陷癥(Basilar invagination),腭枕(chamberlain)線,輔助檢查,顱底凹陷癥- 高度大于3mm,一、顱底凹陷癥(Basilar invagination),輔助檢查,寰枕融合,手術是本病唯一的療法 解除畸形對延髓小腦&

7、上位頸髓壓迫 重建CSF循環(huán)通路, 加固不穩(wěn)定枕骨脊椎關節(jié) 適應證 癥狀嚴重 X線平片& MRI顯示明顯畸形 癥狀輕微患者即使影像學發(fā)現畸形也不宜手術,治療,一、顱底凹陷癥(Basilar invagination),二、扁平顱底(Platybasia),顱頸區(qū)較常見的先天性骨畸形 單獨存在一般無癥狀 常合并顱底凹陷癥,二、扁平顱底(Platybasia),臨床表現,根據顱骨側位片測量顱底角(蝶鞍與斜坡形成 的角度) 側位片由鼻根至蝶鞍中心連線 與蝶鞍中心向枕大孔前緣連線形成的夾角 成人正常值為109145, 平均132 本病患者顱中窩顱前窩底部&顱底斜坡部均向 顱內凹陷, 使顱底角145,

8、有診斷意義,臨床診斷,二、扁平顱底(Platybasia),中顱窩, 顱底斜坡向顱內凹陷, 后顱窩變小, 小腦向下移位,二、扁平顱底(Platybasia),三、小腦扁桃體下疝(Arnold-Chiari)畸形,是胚胎發(fā)育異常使延髓下段四腦室下部疝入椎管 的先天性后腦畸形 小腦扁桃體延長成楔形進入枕骨大孔或頸椎管內, 嚴重者部分下蚓部也疝入椎管內,三、小腦扁桃體下疝(Arnold-Chiari)畸形,概念,舌咽迷走副&舌下等后組腦神經及上部頸神經 根被牽拉下移 阻塞枕骨大孔&頸上段椎管, CSF循環(huán)受阻引起 腦積水 常伴脊髓脊膜膨出頸椎裂&小腦發(fā)育不全等顱 頸區(qū)畸形,概念,三、小腦扁桃體下疝(

9、Arnold-Chiari)畸形,延髓&上頸髓受壓出現 輕偏癱&四肢癱錐體束征感覺障礙, 尿便障礙 &呼吸困難等 腦神經受累可有面部麻木復視耳鳴聽力障礙 構音障礙&吞咽困難等 枕下部疼痛等頸神經根癥狀 眼球震顫&步態(tài)不穩(wěn)等小腦癥狀,臨床表現,三、小腦扁桃體下疝(Arnold-Chiari)畸形, 腦干&上頸段受壓變扁, 周圍蛛網膜粘連增厚可 形成囊腫, 延髓&上位頸髓可因受壓缺血和CSF 壓力影響, 繼發(fā)脊髓空洞癥&相應癥狀,臨床表現, 可有頭痛、視乳頭水腫等顱壓增高癥狀,三、小腦扁桃體下疝(Arnold-Chiari)畸形,輔助檢查,MRI矢狀位像: 清晰顯示小腦扁桃體下疝&繼發(fā)囊腫 脊髓空

10、洞癥等,三、小腦扁桃體下疝(Arnold-Chiari)畸形,手術治療是本病唯一的選擇 可行引流減壓術&后顱窩手術減壓,治療,三、小腦扁桃體下疝(Arnold-Chiari)畸形,第三節(jié) 腦性癱瘓,圍產期獲得性非進行性腦病導致的先天性運 動障礙&姿勢異常疾病或綜合征,概念,腦性癱瘓(cerebral palsy),Litter(1862)首先描述了本病, 亦稱Litter病 腦性癱瘓概念由Ingram(1964)首先使用,1. 病因,1. 獲得性 出生前病因: 如妊娠早期病毒感染妊娠毒血癥 &放射線照射等 圍產期病因: 早產, 臍帶繞頸胎盤早剝前置胎盤 羊水堵塞胎糞吸入導致胎兒腦缺氧, 難產&

11、過期 嬰兒產程過長, 產鉗損傷顱內出血&核黃疸等 出生后病因: 各種感染中毒顱內出血&嚴重窒息 2. 遺傳性 病因不明的病例可能與遺傳有關,病因&病理,人體正常肌張力調節(jié)&姿勢反射的維持依賴于 皮質下行纖維抑制作用與周圍Ia類傳入纖維易 化作用的動態(tài)平衡 腦發(fā)育異常使皮質下行束受損, 抑制作用減弱, 引起痙攣性運動障礙&姿勢異常 感知能力(如視聽力)受損智力低下 基底節(jié)受損手足徐動 小腦受損共濟失調,1. 病因,病因&病理,2類特殊病理損害 (1) 出血性: 室管膜下出血&腦室內出血 多見于未成熟兒(妊娠不足32周) 血管神經發(fā)育不完善, 腦血流調節(jié)能力較差 (2) 缺血性: 腦白質軟化皮質萎

12、縮&萎縮性腦葉 硬化等, 多見于缺氧窒息嬰兒,2. 病理,病因&病理,腦性癱瘓臨床表現復雜多樣 嚴重者生后即有征象 多數病例在數月后家人試圖扶起病兒站立時發(fā)現,臨床表現,國外通用的病因分型包括: 早產兒基質出血 缺氧-缺血性腦病(Litter病) 某些進展性運動異常,臨床分型&表現,孕齡2035周低體重早產兒生后數日可出現 呼吸窘迫, 伴發(fā)紺、吸吮不能, 囟門膨出, 血 性CSF, 常數日內死亡 CT可確診,. 早產兒基質(室管膜下)出血 Matrix(subependymal) hemorrhage in premature infants,概念,剖檢可見兩側半球室管膜下的生殖細胞基質 (g

13、erminal matrix)各有一小血泊, 為豆紋脈絡膜 &Heubner回返動脈供血區(qū) 約1/3的病例發(fā)生腦室旁(皮層支與深穿支分水 嶺區(qū))白質軟化 輕癥存活患兒出現腦性雙側癱瘓&智能障礙,. 早產兒基質(室管膜下)出血 Matrix (subependymal) hemorrhage in premature infants,病理,表現,臨床分型&表現,&,出現阻塞性腦積水需作腦室分流術 吲哚美辛(indomethacin)止血敏(ethamsylate), 生后3d內維生素E肌注可減少腦室旁出血發(fā)病率,. 早產兒基質(室管膜下)出血 Matrix (subependymal) hemo

14、rrhage in premature infants,治療,臨床分型&表現,Litter最早(1862)提出缺氧-缺血性產傷(腦病)概 念, 后稱Litter病,. 腦性痙攣性雙側癱(Litter病),腦性癱瘓類型包括: 截癱、雙側癱、四肢癱、偏癱&假性球麻痹等,概念,臨床分型&表現,雙側癱: 是下肢較重的四肢癱 腦性痙攣性雙側癱病兒扶立時用雙足尖著地伴內 收痙攣, 呈剪刀步態(tài)(scissors gait)&內翻馬蹄足, 幾歲后才能行走, 輕者可見腱反射亢進&病理征,表現,. 腦性痙攣性雙側癱(Litter病),臨床分型&表現, 輕度: 最初24h癥狀明顯, 易驚肢體&下頦顫抖, 稱緊張不安

15、嬰兒(jittery baby) Moro下限反應, 肌張力正常, 腱反射靈敏, 前囟柔 軟, EEG正常, 可完全恢復 中度: 嗜睡遲鈍&肌張力低下, 運動正常, 4872 h 后恢復或惡化, 伴抽搐腦水腫低鈉血癥提示預 后不良,臨床分類&表現,. 腦性痙攣性雙側癱(Litter病),臨床分型&表現, 重度: 生后即昏迷, 呼吸不規(guī)則, 需機械通氣 生后12h內發(fā)生驚厥, 肌張力低下, Moro反射無反 應, 吸吮力弱, 光反射&眼球運動存在 中重度患兒如及時糾正呼吸功能不全&代謝異 常仍可望存活, 可遺留錐體系錐體外系&小腦 損傷體征, 精神發(fā)育遲滯,臨床分類&表現,. 腦性痙攣性雙側癱(

16、Litter病),臨床分型&表現,腦性癱瘓(cerebral palsy), 先天性嬰兒偏癱: 嬰兒&兒童早期出現 后天性嬰兒偏癱: 318個月正常嬰兒常以癇性 發(fā)作起病, 發(fā)作后嚴重偏癱, 伴&不伴失語 四肢癱: 較少見, 多為雙側腦病變 截癱: 多因腦或脊柱病變, 如先天性囊腫腫瘤 &脊柱縱裂等,. 進展性運動異常,臨床分型&表現,1. 嬰兒偏癱截癱&四肢癱 分以下類型:,腦性痙攣性雙側癱常逐漸變?yōu)橄忍煨藻F體外系 綜合征 可因產期嚴重缺氧及核黃疸所致,2. 先天性和后天性錐體外系綜合征:,. 進展性運動異常,臨床分型&表現,(1) 先天性舞蹈手足徐動癥 雙側手足徐動癥常見, 生后數月&數年

17、出現舞 蹈肌張力障礙共濟失調性震顫肌陣攣&半身 顫搐等 輕癥患兒易誤診為多動癥,. 進展性運動異常,臨床分型&表現,2. 先天性和后天性錐體外系綜合征:,(2) 核黃疸(kernicterus) 繼發(fā)于Rh與ABO血型不相容或肝臟葡萄糖醛酸 轉移酶缺乏的成紅細胞增多癥 血清膽紅素250mg/L有CNS毒性 導致神經癥狀酸中毒缺氧, 低體重嬰兒易患病,. 進展性運動異常,臨床分型&表現,2. 先天性和后天性錐體外系綜合征:,(2) 核黃疸(kernicterus) 輕癥生后2436h黃疸&肝脾腫大, 4d后黃疸漸退, 不產生神經癥狀 重癥生后或數h黃疸并急驟加重, 肝脾&心臟腫大, 粘膜皮膚出血

18、點, 35d嬰兒倦怠吸吮無力呼吸 困難嘔吐昏睡肌強直&抽搐發(fā)作, 可伴舞蹈手 足徐動肌張力障礙或痙攣性癱等, 數d2w死亡 存活者遺留精神發(fā)育遲滯耳聾&肌張力低, 不能 坐立&行走,. 進展性運動異常,臨床分型&表現,2. 先天性和后天性錐體外系綜合征:,患兒無癱瘓 坐姿&動作不穩(wěn)步態(tài)笨拙&經常跌倒 (共濟失調性腦性癱瘓) CT和MRI: 小腦萎縮,3. 先天性共濟失調:,. 進展性運動異常,臨床分型&表現,肌張力松弛, 運動障礙 扶起不能維持體位&豎頸,4. 先天性弛緩性癱瘓:,. 進展性運動異常,臨床分型&表現,吞咽&構音困難下頜反射亢進 不自主哭笑 伴核上性眼肌麻痹面癱&肢體痙攣性癱等,

19、5. 先天性延髓麻痹:,. 進展性運動異常,臨床分型&表現,我國小兒腦性癱瘓會議(1988)診斷標準: 嬰兒期內出現中樞性癱瘓 可伴智力低下驚厥行為異常感知障礙&其他 異常 除外進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樞性癱瘓&正常小兒 一過性運動發(fā)育落后,診斷&鑒別診斷,1. 診斷,高度提示腦性癱瘓的臨床表現: 早產兒, 低體重兒, 出生時&新生兒期嚴重缺氧 驚厥顱內出血&核黃疸等 精神發(fā)育遲滯情緒不穩(wěn)&易驚, 運動發(fā)育遲緩 肌張力增高&痙攣典型表現 錐體外系癥狀伴雙側耳聾&上視麻痹,1. 診斷,診斷&鑒別診斷, 遺傳性痙攣性截癱: 單純型兒童期起病 雙下肢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病理征&弓形足 緩慢進展病程, 家族

20、史,2. 鑒別診斷,診斷&鑒別診斷, 共濟失調毛細血管擴張癥(Louis-Barr綜合征): 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進展性 共濟失調錐體外系癥狀眼結合膜毛細血管擴 張&甲胎蛋白顯著,2. 鑒別診斷,診斷&鑒別診斷, 腦炎后遺癥: 腦炎病史 智力減退易激惹興奮躁動&癎性發(fā)作等,2. 鑒別診斷,診斷&鑒別診斷,腦性癱瘓尚無有效的病因治療 物理療法康復訓練&藥物幫助患兒改善功能 痙攣運動過多手足徐動肌張力障礙&共濟 失調等可用康復訓練 必要時手術治療,治療,完善的護理充足的營養(yǎng)&良好的衛(wèi)生 長期堅持科學的智能語言&技能訓練 采用物理療法體療&按摩等促使肌肉松弛, 改善下肢運動功能步態(tài)&姿勢 手指作業(yè)治

21、療有利于進食穿衣寫字等與生活 自理有關的動作訓練 支具&矯正器可幫助控制無目的動作, 改善 姿勢&防止畸形,治療,1. 物理療法&康復訓練,藥物療效有限, 副作用較大 下肢痙攣可試用 氯苯氨丁酸(baclofen): 成人5mg, 2次/d, p.o, 5d后 改為3次/d, 后每隔35d增加5mg, 2030mg/d維持 兒童初始量0.751.5mg/(kg.d), 也可鞘內注射 不良反應: 嗜睡眩暈呼吸抑制, 偶有尿潴留 安坦(antane): 中樞抗膽堿能作用, 24mg, p.o, 3次/d 氯硝安定(clonazepam): 成人首劑3mg, i.v, 數min 奏效,治療,2. 藥

22、物治療,震顫: 試用苯海拉明 運動過多: 試用氟哌啶醇安定&丙戊酸鈉 伴癲癎: 抗癲癇藥 核黃疸: 重癥出生即出現黃疸嘔吐昏睡總膽紅 素迅速&血紅蛋白 交換輸血或多次輸血, 降低血清非結合膽紅素, 保護神經系統(tǒng) 血清白蛋白可促進膽紅素結合, 紫外線照射可促 進間接膽紅素轉化,治療,2. 藥物治療,選擇性脊神經后根切斷術 (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 SPR) 選擇性切斷脊神經后根與肌牽張反射有關的Ia 類肌梭傳入纖維, 減少調節(jié)肌張力與姿勢反射的 g 環(huán)路中周圍興奮性傳入, 糾正肢體痙攣狀態(tài) 腦性癱瘓痙攣型 首選SPR加康復訓練, 310歲施行為宜 患兒應有一定的行走能力, 智力接近正常 術后進行系統(tǒng)的康復訓練,治療,3. 手術治療,3. 手術治療 矯形外科手術 適用于內收痙攣肌腱攣縮&內翻馬蹄足等 可松解痙攣軟組織恢復肌力平衡&穩(wěn)定關節(jié),治療,第四節(jié) 先天性腦積水,先天性腦積水(Congenital hydrocephalus) 是CSF分泌過多循環(huán)受阻&吸收障礙導致腦室 系統(tǒng)&蛛網膜下腔CSF過多積聚并不斷增長, 繼發(fā)腦室擴張ICP增高&腦實質萎縮,概念,交通性腦積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