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憤課件2017剖析.ppt_第1頁
書憤課件2017剖析.ppt_第2頁
書憤課件2017剖析.ppt_第3頁
書憤課件2017剖析.ppt_第4頁
書憤課件2017剖析.ppt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32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書憤,陸游,。,卜算子詠梅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他是我國文學史上存詩最多的詩人之一(現存9300多首),能詩能詞也能散,才華橫溢;,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重到故鄉(xiāng)交舊少,凄涼,卻恐它鄉(xiāng)勝故鄉(xiāng)。,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詩界千年靡靡風, 兵魂銷盡國魂空。 集中十九從軍樂, 亙古男兒一放翁!,梁啟超讀陸放翁集,陸游,字務觀,號放翁。南宋著名愛國詩人。 紹興三十二年進士,官至寶章閣待制。中年曾在川陜一帶參加軍旅生活,先后九年。 詩與尤袤、楊萬里、范成大齊名,稱南

2、宋四大家,有劍南詩稿、放翁詞。后人以陸游為南宋詩人之冠。,陸游,南宋,軍事上妥協(xié)投降、屢戰(zhàn)屢敗,政治上腐敗成風、奸相專權,經濟上積貧積弱、民不聊生,生活上紙醉金迷、縱情聲色。這很大程度上是患有“恐金病”的宋高宗和權相秦檜一伙造成的。 而南宋,正是陸游生活的時代: 北方的少數民族政權金國頻頻向宋朝發(fā)動戰(zhàn)爭,積貧積弱的宋朝喪失了大量國土,被迫不斷向南遷移,人民生活在戰(zhàn)亂和動蕩之中。少年時代的陸游就不得不隨著家人逃難,飽嘗流離失所的痛苦。,陸游從小受到父親強烈愛國思想的熏陶,很早就養(yǎng)成了憂國憂民、渴望國家重建的品格。為了實現自己報效祖國的理想,他特別注意學習兵書。20歲時,他在一首詩中寫道,“上馬擊

3、狂胡,下馬草軍書”,希望自己有一天能親臨戰(zhàn)場、殺敵報國。然而直到四十多歲時,他才有機會在軍中做一名軍官,實現了自己多年的愿望。 不到一年的軍中生活,在陸游的生活和創(chuàng)作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身著戎裝,來往于前線各地,抗敵將士的艱苦生活和愛國熱情,極大地開拓了他的詩歌境界,豪邁而悲壯也成為他一生詩歌創(chuàng)作的基調。,1162年,宋孝宗趙慎起用主戰(zhàn)派張浚,準備北伐。孝宗召見了陸游,陸游趁此良機提出了許多政治軍事主張,并給予趙慎以有力支持。但是北伐失利,宋再度向金求和,孝宗意志動搖,朝中主和派重新抬頭,張浚被罷官,陸游也被削職還鄉(xiāng)。 1170年,陸游到夔州(今四川奉節(jié)縣)任通判。后來又到四川宣撫使王炎的幕

4、府中辦理軍務,積極向王炎提出恢復中原的作戰(zhàn)策略。但是,由于朝中投降派的阻撓破壞,王炎被召回朝廷,幕府也被撤散。陸游的作戰(zhàn)主張不僅得不到實現,自己也被調到成都府安撫司任參儀官。,1173年夏,他被任命為蜀州(四川崇慶)通判(副州官)。不久,又被調到嘉州(四川樂山),年底才又回到蜀州。 報國無門,愛民無力,終于在1174年十月,陸游又被調到榮州(四川榮縣)去攝理州事。陸游,在蜀州雖然只有一年多時間,但對蜀州感情十分深厚。即使晚年回到浙江山陰老家,也還寫了許多記念蜀州的詩篇。 嘉定二年(1210),85歲的老詩人,抱著“死前恨不見中原”的遺恨,離開人世。臨終作詩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復失地。,嘉定二年(

5、1210),85歲的老詩人,抱著“死前恨不見中原”的遺恨,離開人世。臨終作詩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復失地。,。,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僵臥孤村不自哀, 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 鐵馬冰河入夢來。,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三萬里河東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 南望王師又一年!,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寫作背景:,此詩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這時陸游退居于山陰家中,已是六十一歲的老人。從淳熙七年起,他罷官已六年,掛著一個空銜在故鄉(xiāng)蟄居。直到作此詩時,才以朝奉大夫、權知嚴州軍州事起用。(因此,詩的內容兼有追懷往事和重

6、新立誓報國的兩重感情。),書,寫; 憤,憤懣,悲憤。 書憤,書寫心中的憤懣,不滿之情。,解題,朗讀大比拼,書憤 早歲那知世事艱, 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 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 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 千載誰堪伯仲間。,年輕時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艱難。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熱血沸騰啊怨氣如山啊。記得在瓜州渡痛擊金兵, 雪夜里飛奔著樓船戰(zhàn)艦。秋風中跨戰(zhàn)馬縱橫馳騁, 收復了大散關捷報頻傳。想當初我自比萬里長城, 立壯志為祖國掃除邊患。到如今垂垂老鬢發(fā)如霜, 盼北伐盼恢復都成空談。不由人緬懷那諸葛孔明, 出師表真可謂名不虛傳,有誰像諸葛亮鞠躬盡瘁,

7、 率三軍復漢室北定中原!,翻譯,1、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這一聯(lián)憶過去,塑造了詩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時他有滿腔的愛國熱忱,卻不懂得世道的艱難,遙望著北方被金人占領的中原地帶,胸中的憤恨郁積如山。 這里暗示了詩人什么樣的愿望? 欲圖收復失地。這里能體現陸游的抑郁、悲憤之情嗎? 能?!笆朗缕D”,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這是為下文“空自許”作鋪墊。從章法上說,點了詩題中的“憤”字。,細細品味,2、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這一聯(lián)將詩人的恢復之志具體化。 “樓船夜雪”“鐵馬秋風”概括了兩次什么樣的戰(zhàn)斗? 勝利的戰(zhàn)斗。瓜洲渡擊退金兵的進犯,大散關失而復得,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衛(wèi)自己的國

8、土,但現在收復中原的時機卻不在了。,細細品味,細細品味,“樓船”二句,寫宋兵在東南和西北抗擊金兵進犯事,也概括詩人過去游蹤所至。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金主完顏亮南侵,宋軍在瓜洲一帶拒守,后金兵潰退。上句指此。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陸游正在南鄭參加王炎軍幕事,詩人與王炎積極籌劃進兵長安,曾強渡渭水,與金兵在大散關發(fā)生遭遇戰(zhàn)。下句指此。這兩句概括的輝煌的過去恰與“有心殺賊,無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鮮明對比。,3、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塞上長城”句,詩人用典(明志)。南朝時劉宋名將檀道濟曾自稱為“萬里長城”。皇帝要殺他,他說:“(你)自毀汝(你的)萬里長城?!标懹我?/p>

9、用此典的用意是什么? 陸游以此自許。可以看出他可見其捍衛(wèi)國家,揚威邊地,舍我其誰的決心。這在表現手法上叫 用典明志。然而,如今呢?詩人壯志未酬的苦悶全懸于一個“空”字?!翱兆栽S”,“鬢先斑”,兩相比照,何等悲愴?悲憤之情躍然紙上。,細細品味,4、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所說的“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這正是陸游的畢生心愿;諸葛亮的“親賢臣,遠小人”的告誡,正是陸游認為南宋當權者應該吸取的。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詩人以此自勉的精神。為什么以此自勉?什么意思?,細細品味,表明他至死也不會放棄恢復中原之志。所以這句在表現手法上叫用典明志。諸葛堅持北伐,雖

10、“出師未捷身先死”,但終歸名滿天宇,“長使英雄淚滿襟”。千載而下,有誰可與相提并論呢?很明顯,詩人用典意在貶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復中原之志亦將“名世”。,(回顧)詩人“書”了哪些事?,首聯(lián) “書” 頷聯(lián) “書” 頸聯(lián) “書” 尾聯(lián) “書”,早年恢復中原之志,兩次抗金勝利之役,年事已高、壯志未酬之情,敬仰諸葛、渴望建功立業(yè)之愿,這自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答:從早年豪邁到晚年的悲憤,概括了一生的心事和抱負,洋溢燥熱的愛國熱情和滿膛的悲憤。,1、社會背景: 離亂時代2、作者經歷:晚年之作胸懷大志不得重用(創(chuàng)作時間、生活境遇)3、主要意象:諸葛亮 杜甫忠心、功績(慨嘆) 陸

11、游矢志不渝(羨慕)(同樣以諸葛亮為主要意象,作者描述的側重點有何不同?),比較書憤和蜀相:,4、個人情感: 杜甫不得重用的痛苦(曠古悲涼)(壯志難酬) 陸游渴望北伐復國(建功立業(yè))(陸游以諸葛自況,渴望建功立業(yè))補注:作此詩時,陸游已是61歲的老人。此時他已罷官6年,只掛著一個空職蟄居故鄉(xiāng)。直到作此詩,才因任權知軍州事(暫時主持地方軍隊和民政事物)而被起用。因此,詩的內容兼有追懷往事和重新立誓報國的兩重感情。,比較書憤和蜀相:,總結:表達技巧:杜甫情景交融陸游用典明志作品風格: 杜甫沉郁(深沉蘊藉)陸游(悲憤)悲壯因此基調悲憤,然而并不絕望,蘊藉著豪壯的感情。,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12、,臨安春雨初霽,陸游,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近來世態(tài)人情淡薄如紗,誰讓我又騎馬客居京華?,昨夜在小樓里聽到春雨聲,深巷中明早定會有人叫賣杏花。,閑來無事,在短紙上歪歪斜斜地練習草書,晴天在窗下坐著品味那名茶。,莫感嘆潔白的衣服會被風塵染,來得及清明時節(jié)回到家。,流露出作者對官場生活的淡漠心情。,這首詩是書憤的同期作,但風格不同:書憤嚴肅而激憤,這一首則不乏詼諧意味。這種詼諧其實是以輕松的形式來表達內心的憂憤。詩的主旨是寫作者對官場生活的冷淡心情,這是現實政治的黑暗在作者心上的曲折反映。讀這首詩的首尾兩聯(lián)要從容一些,

13、有感慨兼自嘲意,但不是真的嘲笑自己,而是嘲諷當時的官場;中間兩聯(lián)要讀得輕快,然而不是真有閑情逸致,不過是聊作消遣罷了。,誦讀提示和整體感知,陸游自淳熙七年(1180年)罷官閑居山陰到寫這首詩時,已有六年多了。這次奉召到臨安,宋孝宗任命他權(代理)知嚴州(現在浙江建德)軍州事,并對他說:“嚴陵山水勝處,職事之暇,可以賦詠自適。”顯然不想重用他。他對這個職位不感興趣,但迫于“圣命”,又為了維持生計,也只好接受下來。這首詩就是在這種心情支配下寫的。 詩一開始就流露出不得已而來京的意思:“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世味薄則直道窮,南宋朝廷不圖恢復,得過且過,官場上的習氣一天比一天地壞下去,哪里

14、還有什么直道呢?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做官,的確沒有什么意思,因此詩人不提受職一事,而只說誰讓我到京城來做客呢!這正是諷喻的筆法。,鑒賞要點:諷喻手法,中間兩聯(lián)寫客居生活,“小樓一夜聽春雨”,寫詩人徹夜不眠,表現他心情不安,雖然是短期離家,卻也動了羈旅之愁。“深巷明朝賣杏花”,達官貴人多居深巷,那里自然有人去叫賣杏花,這不經意的一筆,點染了臨安城中的“太平盛世”氣象,似乎全然忘記了亡國的危險?!鞍埿毙虚e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詩人到了京城,不去結交權貴,卻獨自呆在客邸里以“作草”“分茶”消磨時光,也反映了他對官場生活感到厭倦。這一來似乎是嘲笑自己百無聊賴,其實是從側面揭露當時政治的黑暗。到尾聯(lián)詩人才將他的諷喻意圖明朗化,因為“素衣莫起風塵嘆”里,已經包含了“京洛多風塵,素衣化為緇”的內容;詩人告訴家人“莫起風塵嘆”,也是自己不會受到京城壞風氣影響的意思。這樣來結住全詩,跟開頭的“世味年來薄似紗”是緊緊呼應的,真是絕妙的章法。,沈園二首( 陸游),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臺。 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