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試復習提綱(學生篇).ppt_第1頁
期中考試復習提綱(學生篇).ppt_第2頁
期中考試復習提綱(學生篇).ppt_第3頁
期中考試復習提綱(學生篇).ppt_第4頁
期中考試復習提綱(學生篇).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期中考試復習提綱,1、考試范圍:第一、二單元 2、時間:1個小時 3、題型:選擇題(35,共70分) 填空題(10分) 簡答題(2題,共10分) 論述題(1題,10分),第一單元,一、哲學的含義 二、哲學的基本問題 三、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一、哲學的含義,1、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說 2、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tǒng)一 3、哲學是對具體科學的概括和總結 4、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共性與個性的關系) 5、馬克思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1、“人在怎樣的程度上學會改變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樣的程度上發(fā)展起來。”恩格斯的這句話形象地說明了 A、哲學的智慧是憑空產生的 B、哲學的智慧源于人類的實踐活動 C

2、、哲學的智慧指導人的實踐活動 D、哲學的智慧與改造自然的活動密不可分,C,1之所以做出上述判斷,是因為馬克思主義哲學 第一次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統(tǒng)一 第一次實現了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歷史觀的統(tǒng)一 第一次實現了實踐基礎上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tǒng)一 全面繼承了德國古典哲學,將哲學發(fā)展推向更高階段 A. B. C. D. ,A,3、愛因斯坦說:“哲學可以被認為是全部科學研究之母。”這句話說明 A.哲學是各門具體科學的基礎 B.哲學是凌駕于一切科學之上的“科學之科學” C.哲學是自然科學的概括和總結 D.哲學對各門具體科學的研究有指導作用,D,4恩格斯指出:“正像在18世紀的法國一樣,在19世紀的德國

3、,哲學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潰的前導。”這說明 A.哲學推動時代步伐,決定社會歷史的進程 B. 任何哲學都對社會變革起積極推動作用 C.反映時代歷史任務和客觀要求的哲學,對社會變革起巨大的推動作用 D. 德國古典哲學的產生,開啟了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事業(yè),C,二、哲學的基本問題,1、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 包括兩個含義: 思維和存在誰決定誰? 思維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知識點總結:,1、哲學的基本問題 : (1)思維和存在何者為本原? (2)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三、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1、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物質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

4、義,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客觀唯心主義,主觀唯心主義,2、唯心主義認為:意識是世界的本原,先有意識后有物質,意識決定物質。,哲學中的兩個對子,唯物主義,其一,其二,唯心主義,辯證法,形而上學,全面、聯(lián)系、發(fā)展,片面、孤立、靜止,2、“現實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是 ( ) A主觀唯心主義觀點 B客觀唯心主義觀點 C形而上學觀點 D舊唯物主義觀點,B,3、孔子提出“畏天命”“獲罪于天,無所禱也”。這是( ) A機械唯物主義觀點 B主觀唯心主義觀點 C樸素唯物主義觀點 D客觀唯心主義觀點,D,4、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物質觀的不足之處主要在于: ( ) A、把自然科學的物質概念等同

5、于哲學的物質概念 B、對于物質的認識簡單化 C、夸大了意識的能動作用 D、否認了意識的能動作用,A,必須掌握的知識點:,1、哲學的基本問題(包含兩個方面的含義) 2、唯物主義根本觀點: 3、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根本分歧: 4、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1、物質決定意識,要求我們要堅持一切從世界出發(fā),實事求是。 2、意識對物質有能動作用,正確的意識促進事物的發(fā)展,我們要樹立正確的意識。,注意:每次考試必考的內容,1對物質和意識辯證關系的表述,最準確、最完整的是 A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 B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 C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 D物質和意識相

6、互依存,相互轉化,C,材料分析題: 某鄉(xiāng)政府接上級有關部門的指示:每村新開挖魚池不得少于10公頃,但該鄉(xiāng)政府認為,本鄉(xiāng)地勢高,經常發(fā)生旱情,不適宜挖田養(yǎng)魚。該鄉(xiāng)政府根據近兩年市場對棉花、蔬菜需求漸增的趨勢,最后決定:改糧食、大豆立體種植為糧食、棉花、蔬菜立體種植,當年農民的經濟效益比往年大大提高。 運用所學的物質和意識辯證關系,說明鄉(xiāng)政府決策的正確性。(10分),參考答案: (1)物質決定意識,要求我們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該鄉(xiāng)政府根本當地的地勢特點和市場需求,制定了立體種植的政策。 (2)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正確的意識促進事物的發(fā)展。該鄉(xiāng)政府制定了正確的政策,使農民的經濟效益獲得大大

7、提高。,第二單元,第四課 一、世界的物質性 二、物質與運動的關系 三、按客觀規(guī)律辦事,一、世界的物質性的兩層含義: 1、自然界的物質性 2、人類社會的物質性,必須要背的概念,物質的含義: 不依賴人的意識,并能被人的意 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 物質的唯一特性:客觀實在性,1人類社會在本質上是一個客觀的物質體系,構成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基本要素是 、 和 。這些要素的客觀性,集中體現了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 A經濟生活 政治生活 文化生活 B地理環(huán)境 人口因素 生產方式 C人口因素 生產方式 文化生活 D物質文明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B,2.放眼周圍世界,我們看到的是高山、河流、原野等物質具體形態(tài)。如果

8、用辯證唯物主義眼光認識,其正確的觀點是 A物質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有形的實體 B物質是有形物與無形物的總和 C它們都具有,且只具有豐富的個性 D它們都具有意識之外的客觀實在性,D,二、物質與運動的關系,1、物質與運動的關系:(要背下來) (1)物質是運動的物質 (2)運動是物質的運動 2、運動與靜止的關系: (1)運動是絕對的、無條件的、永恒的 (2)靜止是相對的、有條件的、暫時的,1放眼周圍世界,我們看到的是高山、河流、原野等物質具體形態(tài)。如果用辯證唯物主義眼光認識物質的唯一特性,其正確回答是 A可知性 B客觀實在性 C永恒性 D矛盾同一性,B,3有這樣一個故事:詭辯家歐布里德向朋友借錢后,一

9、直拖著不還,朋友只好前去討債,沒想到歐布里德卻說:“一切皆流,一切皆變,借錢的我是過去的我,過去的我不是現在的我,您要討債就向過去的我討吧!”朋友被他的詭辯激怒了,便狠狠地揍了他。從哲學的角度看,歐布里德錯誤在于 A.割裂了運動和靜止的關系 B.否認了物質和運動的關系 C.顛倒了物質和意識的關系 D.肯定了量變與質變的關系,A,三、按客觀規(guī)律辦事,1、規(guī)律的含義:規(guī)律就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wěn)定的聯(lián)系。 2、規(guī)律的特點:客觀性和普遍性 3、方法論:遵循規(guī)律,認識和利用規(guī)律。,1.判斷某種聯(lián)系可否稱為規(guī)律,關鍵是看這種聯(lián)系是否是物質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wěn)定的聯(lián)系。

10、下列屬于規(guī)律的是 水往低處流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 月亮繞地球轉 紅燈停,綠燈行 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狀況 A B. C. D. ,C,12.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薄疤觳粸槿酥異汉草z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也輟廣” 。這兩句話揭示的哲學道理是 A. 尊重客觀規(guī)律必須發(fā)揮主觀能動性 B要勇于承認矛盾,堅持兩點論 C. 規(guī)律具有客觀性,規(guī)律的存在和發(fā)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D自然界、人類社會都具有物質性,世界是物質的世界,C,1、意識的本質: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2、意識的特點: 目的性、計劃性、主動創(chuàng)造性、自覺選擇性 3、意

11、識的能動作用:包括兩個方面 (1)人能夠認識世界 (2)人能夠改造世界,四、意識的本質和作用,意識的產生,客觀事物,原材料,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意識的內容來源于客觀事物,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加工廠,產 品,典故:龍有九似 “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可是地球上從來就沒有出現過“龍”,那么“龍”的觀念又是從何而來呢?“龍”的觀念最早產生于原始社會的圖騰崇拜。當時人們?yōu)榱吮砻髯约鹤嫦鹊膹姾?,就從他們日常所接觸到的各種動物身上取材,逐步創(chuàng)造了“龍的”形象。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東漢人王符曾指出龍有九似:頭似駝、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頸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它能

12、在天上飛、地上跑、水中游,集海陸空于一身。,1“蜘蛛的活動與織工的活動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領使人間的許多建筑師感到慚愧。但是,最蹩腳的建筑師從一開始就比最靈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蠟建筑蜂房以前,已經在自己頭腦中把它建成了。”這段話表明,意識活動具有 目的性 計劃性 主動創(chuàng)造性 自覺選擇性 A B C D,A,29. 意識一開始就是勞動的產物、社會的產物。之所以作出這樣的判斷,其依 據在于,勞動和社會交往 創(chuàng)造了豐富的物質財富 提供和豐富了意識的內容 促進了意識的表達手段語言的產生 促進了意識的物質器官人腦的生成 A B. C. D. ,D,25. 中國審美文化源遠流長,歷代文人對藝術

13、創(chuàng)作有許多精辟的論述。清代著名畫家鄭板橋在題畫中說:“其實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睆娬{“意在筆先”,“趣在法外”。這說明 ( ) A繪畫創(chuàng)作不必遵循認識的一般規(guī)律 B并非所有的意識都是由客觀存在決定的 C藝術創(chuàng)作只憑主觀虛構 D藝術創(chuàng)作有其特殊的規(guī)律,D,2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句成語的哲學寓意是 A要充分發(fā)揮人的能動作用 B人發(fā)揮主觀能動作用,受物質條件的制約 C. 物質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D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B,5、宋有富人,天雨墻壞。其子曰:“不筑,必將有盜?!逼溧徣酥敢嘣啤D憾笸銎湄?。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這一事例說明了其子和鄰人之父的看法是 唯物主義

14、的態(tài)度 唯心主義的態(tài)度 客觀的看待事物 以主觀想象替代客觀事實 A、 B、 C、 D、,C,五、實踐決定認識,1、實踐決定認識: (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2)實踐是認識的動力 (3)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 (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1.“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朝同一方向邁進的一小步,真理便會變成謬誤?!边@句名 言所說明的哲學道理是 A.真理與謬誤是無法界定的 B.真理都是有條件的,相對的 C.人們對于真理的追求是一個過程 D.世界上原本不存在真理,B,2、實踐之所以能夠檢驗人的認識正確與否,是因為 A.實踐是人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活動 B.實踐具有聯(lián)系客觀與主觀的特點 C.實踐是具有

15、社會歷史性的活動 D.實踐是人認識的來源,B,3實踐對認識具有決定作用。下列選項中體現這一觀點的有 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 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干 A B. C. D. ,C,(2010年1月會考第32題)長期以來人們習慣視沙漠為害,是資源的“荒地”。 如何治理沙漠、化害為利?人們進行了不懈的探索,積累了許多有益的經驗。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科學家認為,“沙漠是資源”并提出了“沙產業(yè)理論”,提出創(chuàng)建“利用陽光,通過生物,延伸鏈條,依靠科技,對接市場”的沙產業(yè)。這是人類認識自然的一次重大突破。 在“沙產業(yè)理論”的指導下,我國沙產業(yè)不斷發(fā)展壯大,不少企業(yè)將自己的目光投向了廣袤無垠的沙漠,利用沙漠資源創(chuàng)造經濟效益,使被動的治沙轉變成主動的沙漠生態(tài)構建。隨著實踐的發(fā)展,人們的認識再次升華:科學開發(fā)利用沙漠,沙漠是可以化害為利造福人類的。 上述材料體現了生活與哲學第六課“求索真理的歷程”中的哪些道理?,(1)對于治理沙漠、化害為利,人們進行了不懈的探索,積累了許多有益的經驗。這體現了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2)中國科學家提出了“沙產業(yè)理論”,提出創(chuàng)建沙產業(yè)這是人類認識自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