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ppt_第1頁
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ppt_第2頁
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ppt_第3頁
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ppt_第4頁
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考查范圍:,近義詞的辨析與選擇(包括成語); 關聯詞的辨析與選擇; 判別詞語(包括虛詞、實詞和成語)運用是否恰當; 高考對正確使用詞語的考查,已經完全拋棄了以往對語言靜態(tài)的分析,而是以詞語為載體,注重考查學生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一、詞語的基礎知識,(一)單純詞 整個詞只能表示一個意思,不能拆開。 1 單音節(jié)單純詞 人、鳥、山、高、綠、走、飛 2 雙音節(jié)單純詞 分為聯綿詞、音譯詞、象聲詞、疊音詞 聯綿詞: a 雙聲型:仿佛 忐忑 玲瓏 參差 蜘蛛 b 疊韻型:從容 蕭條 齷齪 靦腆 哆嗦,c 其他型:芙蓉 婀娜 囫圇 妯娌 蝙蝠 音譯詞:從兄弟民族語言和外國語言中間譯

2、過來的。 葡萄 沙發(fā) 咖啡 馬達 喇嘛 吉他 琵琶 象聲詞:來自事物音響的形容和摹擬。 撲通 布谷 喀嚓 咕咚 嘎吱 疊音詞:由單字疊音而成的,單字本身沒有意義。 蛐蛐 猩猩 餑餑 彬彬 翩翩 潺潺 3 多音節(jié)單純詞 主要是音譯詞和象聲詞。如:高爾夫 奧林匹克 丁零當啷,(二)合成詞 是由幾個語素組成的,拆開來仍舊有意義。 一般有以下幾種結構: 1、并列式:又叫聯合式,由意義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對的語素并列融合而成的。如: 語言 明朗;開關 動靜;骨肉 眉目;忘記 質量 2、偏正式:前一語素修飾、限制后一語素,以后一語素為主。如: 快餐 電腦 雪白 火熱 熱愛 前進 瓜分,3、支配式:又稱動賓

3、式。前一語素表示動作或者行為,后一語素表示動作、行為所支配的對象。如: 理事 立冬 結晶 滿意 努力 貼心 4、補充式:后一語素補充說明前一語素,而以前語素的意義為主。如: a 提高 推廣 充實 延長 說明 搞活 澄清 b 車輛 花朵 布匹 案件 房間 (a中前一語素表示動作,后一語素表示動作的程度或者結果; b中前一語素表示實體事物,后一語素表示事物的單位。),5、陳述式:前一語素是陳述的對象,后一語素對前一語素進行陳述。如: 年輕 性急 膽大 自豪 地震 夏至 河流 6、附加式:由實語素和虛語素構成。實語素是核心部分,表示詞匯意義;虛語素是附加部分,有的在前,有的在后。如: 老師 阿姨 第

4、一 初五 小王(虛語素在前) 日子 石頭 作者 海員 花兒 綠化(虛語素在后),7、重疊式:如: 爸爸 姐姐 剛剛 偏偏 (這類詞與單純詞中的疊音詞不同,它們是語素的重疊,可以拆開來,而單純詞中疊音詞是音節(jié)的重疊,不可拆開。),考點解析:,縱觀近年高考試題可以看出,語文高考對正確使用詞語的考查,主要落實在常見易混近義詞詞語語境意義的理解、辨析與運用上。,高考選用的近義詞大體有以下三種類型: A。讀音相同,書寫半同的近義詞,如: 品位、品味,祛除、驅除,偵察、偵查, 融解、溶解,化裝、化妝,啟用、起用等 B。讀音半同,書寫半同的近義詞。 如逐漸、逐步,啟示、啟發(fā),閃耀、閃爍,裝載、 承載,致使、

5、導致,贊揚、贊嘆,云集、聚集等 C。讀音不同,書寫也不同。 如:舍棄、割愛,徜徉、徘徊,遲疑、猶豫等。,題型特點:,近幾年對詞語的考查一般是以選詞填空的形式,也有要求考生判斷詞語解釋的正誤。 1、題型以近義詞的辨析為主; 2、所選詞語多是生活中常見但又易忽視的詞語; 3、考查重點為同音詞、近義詞的意義、用法及色彩方面的辨析。,不知道詞語的準確意思,只憑感性認識對詞語的詞義作出判斷;,臨場經驗不足,做題缺乏主見,顧慮重重。,不知道詞語的使用對象、色彩、程度與語法功能,只憑表象作出判斷;,不注重審查題干的語境,只憑感覺對詞語的使用作出判斷;,考生解題失誤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考點精講,正確辨析近義

6、詞,辨析詞義 辨析色彩 辨析用法,(1)辨析詞義,詞義的輕重不同 詞義的范圍大小不同 詞義著重點不同 輕重如: .這么晚了還放錄音機,會 別人休息的。 .在瓜果蔬菜上噴灑農藥,會直接 人們的健康。(A.妨礙 B.妨害) 范圍如:事情事件事故 邊疆邊境 著重點如:才能(做事能力)才華(文藝特長); 陡峭(坡度大而陡直)峻峭(高而險)。,A,B,(2)辨析色彩,感情色彩不同。 語體色彩不同。 感情色彩如:成果結果后果(褒中貶) 他這種勇于承認錯誤的精神值得大家 。 (效仿、效尤 ) 科研部門與生產單位應經常 情況。 (溝通、勾通 ) 語體色彩,口語 嚇唬 商量 辦法 書面語 恐嚇 商榷 措施,效仿

7、,溝通,(3)辨析用法,辨析語法功能。 阻礙:動詞,如“阻礙交通”; 障礙:名詞,如“排除障礙”。 突然:形容詞, 猛然 :副詞 ,如“猛然回頭” 辨析搭配對象。 發(fā)揚優(yōu)點、作風、傳統(tǒng)、精神、民主 發(fā)揮作用、威力、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 交換意見、禮品、資料(具體事物) 交流思想、文化、經驗(抽象事物),詞性不同,他突然接到電話(狀) 事情很突然 (謂) 突然事件發(fā)生(定),句法功能不同,合乎事理 合乎習慣,小結辨析近義詞方法,辨析詞義 辨析色彩 辨析用法 結合語境,辨析同中之異,1辨明概念,正確使用實詞需注意以下十個方面:,2吃透規(guī)定,3把準詞性,4對應搭配,5認準對象,6分清輕重,7. 搞清褒貶,

8、8. 擺正謙敬,9避免重復,10. 用適語體,復習建議,(一)多查閱現代漢語詞典等有關工具書,了解詞語的確切含義。 (二)了解解答此類題的方法和技巧。 1首先閱讀語境,把握語境含義。 2、抓住相異語素,分析其意義差異,選其符合語境義者。 3聯系日常習慣用語,推斷詞語意義及用法,再判斷該選何詞。,考題展示,1 、(03北京題) 依次填入下面橫線處的詞語,恰當的一組是( ) (1)我們的工作計劃已經呈報上級有關部門,待 之后,即可付諸實施。 (2)抗擊“非典”的白衣戰(zhàn)士鄭重立下誓言 :我們,為守護患者不遺余力 (3)必須堅決打擊不法商人治假販假 暴利的犯罪行為。A.審定 許諾 謀取 B.審訂 承諾

9、 謀取C.審訂 許諾 牟取 D.審定 承諾 牟取,D,【解析】“審定”意為“審查決定”,“審訂”意為“審查修改” ?!霸S諾”“承諾”詞義前者輕后者重 ?!爸\取”指通過謀劃取得,“牟取”側重指通過不正當的或非法的手段取得。,2、 (04北京題) 依次填入下面這段話空白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閱讀優(yōu)秀作品,( )其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自然力,不僅可以( )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還可以激發(fā)( )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 A.品味 體味 珍愛 B.品評 體驗 珍惜C.品評 體驗 珍愛 D.品味 體味 珍惜,A,“品味”,即仔細體會;“品評”是評論高下。“體味”是仔細體會 ,“體驗”指親身經歷

10、 ?!罢鋹邸保匾晲圩o,重在“愛護” ;“珍惜”,珍重愛惜 。,實詞 有實在意義的詞,可獨立充當句子成分。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代詞。,關聯詞,并列關系中的關聯詞有:有的有的、一方面一方面、有時候有時候、那 么那么、既又、一邊一邊、也、又、不是而是。 承接關系中的關聯詞有: 于是、 然后、 接著、 便。 選擇關系中的關聯詞有:是還是、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 、與其不如、寧可也不。 遞進關系中的關聯詞有:不但還、不僅還、不但 (不僅、不光)而且(并且)、不但還(也、又、更)、何況、而且、況且 、尤其、甚至、尚且何況、連也、別說就連。 解說關系中的關聯詞有:也就是、即。,轉折關系中

11、的關聯詞有:可是、但是、雖然可是、雖然但是、盡管還、 雖然(雖是、雖說、盡管、固然)但是(但、可是、然而、卻) 、卻、不過、然 而、只是。 因果關系中的關聯詞有:因此、因為所以、既然就、因為(由于)所以(因 此、因而)、之所以是因為、既然(既)就(便、則、那么)。 假設關系中的關聯詞有:如果就、要是就、即使也、哪怕也、如果 (假使、假如、要是、倘若、要是)那么(就) 、即使(就算、就是、哪怕、縱使) 也(仍然、還是) 。 條件關系中的關聯詞有:只要就、只有才、凡是都、不管總、除非才、無論 (不論、不管、任憑)都(也、還) 目的:為了、為的是、以免、以便、用以、以防。,二、正確使用虛詞,(一)關

12、聯詞語誤用 關聯詞語是復句的有機部分。一個復句,用不用關聯詞語、用哪個關聯詞語,是單用還是成對地配合著用,用在什么位置,都有一定的規(guī)則。關聯詞語的正確使用是靠語境判斷,仔細推斷出來的。關聯詞語在使用上存在如下毛病: 1、濫用關聯詞語。例: 有一些電視劇本不能被采用的原因,是因為它們格調太低,只能迎合少數人的口味。(應去掉“因為”,本句是單句,主干為“原因是”),2、錯用關聯詞語。 例:宋朝皇帝只知道吃喝玩樂。為了喜歡踢球,就把一個流氓抬舉為殿師太尉。(應把“為了”改為“因為”) 例:盡管工作怎樣忙,他還堅持天天記日記。(“盡管”和“不管”是不盡相同的。“盡管”是用于讓步轉折句,“不管”是用于無

13、條件式的條件復句。應把“盡管還”改為“不管都”。) 3、關聯詞語搭配不當。 例:只有你意識到這一點,你就能深刻地了解我們戰(zhàn)士的胸懷是多么寬廣。(“只有”與“才”搭配,去掉“就”),4、關聯詞語位置不當。 規(guī)律:各分句的主語相同時,關聯詞語放在主語的后面;各分句的主語不同時,關聯詞語放在主語的前面。 例:盡管他行車已三十萬公里,卻從沒有發(fā)生過重大事故。(主語相同,“他”應放在“盡管”之前) 例:由于煉鐵一廠長期以來不抓革新,總落在煉鐵二廠后面。產量不是比煉鐵二廠低,就是質量比煉鐵二廠差。(分句主語不同,“產量”應放在“不是”之后),(二)介詞誤用 1、不可濫用介詞 介詞在語言組合過程中能夠發(fā)揮重

14、要的作用,但是要做到當用則用,不當用的時候不可濫用。濫用介詞不但會使表達羅嗦,而且,有時還會使表達混亂、造成語病。例: (1)從這個故事里告訴我們一個真理: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2)在我們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身上,都無不閃耀著為黨為公的光輝。 (3)當我累得睜不開眼的時候,一想起班主任老師的鼓勵,精神就振作起來了。,(4)對于我們學校,由于開展了“學雷鋒,創(chuàng)三好”活動,出現了新氣象。 分析:(1)中的“從”、(2)中的“在”、(3)中的“當”、(4)中的“對于”都使句子缺少主語,均應刪去。 2不可漏用介詞 應該使用介詞的地方而沒有使用,就是漏用介詞。漏用介詞同樣會使表意不清,句子

15、不通。如: (1)江北地區(qū)的新石器時代文化,會議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2)這種習性是動物長期求食活動中發(fā)展起來的。,(3)學生在這次期中考試中所反映出來的問題,我們就可以看到思想教育工作薄弱所造成的嚴重影響。 (4)戰(zhàn)國時期出現的禹貢和秦漢之際出現的管子地員,就是我國古代土壤的專門著作。 分析:(1)“江北地區(qū)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之前要加上“對于”,否則句子的結構和表意都不清楚。(2)應在“動物”之后加上介詞“在”。(3)應在句首加上“從”。(4)應在“就是”之后加上“關于”。,3、不可誤用介詞 A該用這個介詞而誤用了那個介詞 (1)一月三十日夜,本市普降大雪,對城市交通帶來不便。 (2)革命的

16、后代,決不能靠借老子的光,從優(yōu)越舒適的小天地里成長。 (3)對于金沙江,我曾聽人講過不少優(yōu)美的故事。 (4)如果國家能夠多生產一些這類配件,就可以把節(jié)省下來的外匯,進口我國暫時還不能生產的儀器。 分析:(1)中的“對”應改為“給”。(2)中的“從”應改為“在”。(3)中的“對于”應改為“關于”。(4)中的“把”應改為“用”。,B介詞賓語不完整 介詞不能單獨使用,后邊必須有完整的介詞賓語。 (1)新秧歌劇在教育群眾、引導群眾參加斗爭都有一定貢獻。 (2)這與魯迅當時認為文學是改變國民精神的有力武器基本一致。 (3)這部電影在塑造周總理的形象所提供的經驗是非常寶貴的。 分析:(1)(2)(3)句中

17、的介詞賓語都不完整。(1)在“斗爭”的后邊應加上“等方面”。(2)在“武器”的后邊應加上“的觀點”。(3)在“形象”的后邊應加上“方面”。,C介詞同后面的介詞賓語不搭配 (1)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多次指示我們將占用的校舍盡早搬出。 (2)動物園根據大熊貓安排了大熊貓所需要的生活環(huán)境。 (3)當地球穿過彗星軌道,我們就能看到流星雨。 (4)詩中運用對比手法,對揭示懦弱者的本質與表現強者的力量上起了重大作用。 分析:(1)錯用“將”,使前后文不搭配。應改為“從占用的校舍里搬出來”。(2)“根據”不能同“大熊貓”搭配,應改為“根據大熊貓的習性”。(3)應在“軌道”的后邊加上“的時候”。(4)介詞“對”的

18、后邊不能用“上”,應把“上”刪去。,(三)代詞誤用 1指代不清 下面的例句中使用代詞而未出現前詞。造成了指代內容不清楚。 (1)洞庭湖氣勢磅礴。時而濁浪排空,時而皓月千里,那里有著名的岳陽摟,為湖光山色增加了光彩。 (2)松柏巷里萬家人是一部受歡迎的贛味方言劇,雖然只是表現了他們的一些小事,卻耐人尋味。 (3)在太陽的七色光帶中,它們的個性并不一樣。,分析:(1)中“那里”指代不明,因為岳陽樓顯然不能建在洞庭湖上?!澳抢铩睉臑椤昂叀?。(2)中“他們”沒有前詞,指代不明,應改為“萬家”。(3)中“它們”無替代對象,應改為“七色光”。 2關系不明 下面例句中代詞和前詞的關系都不清楚。 (1)煤

19、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內的主要能源,它的發(fā)展直接關系到四個現代化的發(fā)展速度。 (2)農民們富了,想出去旅游,這是極其自然的事,不必把那同什么浪費金錢、不知發(fā)展生產聯系在一起。,(3)校長及時找宋夏談心,指出她打退堂鼓是沒有充分認識到有利條件,鼓勵他克服一切困難,按時完成任務。 (4)如果我們知道先進單位的缺點,卻不嚴肅認真地去幫助它,反而毫無原則地掩蓋它,對先進單位就有害無益了。 (5)政協委員們希望改革醫(yī)療制度,他們認為目前有些醫(yī)務人員素質較低,應當多方面提高他們的醫(yī)療水平和道德水平,完善管理機制,糾正濫收費的現象。,分析:(1)中的“它”指代內容不明,前詞不清楚。(2)中同一前詞的后邊出現了

20、“這”和“那”兩個不同的代詞,應都用“這”。(3)中同一前詞后邊分用“她”、“他”,性別不一致,應都用“她”。在一段話里,同一個代詞,它所指代的內容應該是一致的,也就是說前詞是同一的,不能暗中轉換指代內容。(4)中前一個“它”指先進單位,后一個“它”指缺點,應把后一個“它”改為“缺點”。(5)中前一個“他們”指政協委員,后一個“他們”指醫(yī)務人員,應該把第二個“他們”改為“醫(yī)務人員”。,3選用不當 寫作時要注意根據上下文意的要求選用恰當的代詞。 (1)在第三節(jié)中詩人告訴我們,當時造成農民生活痛苦的原因是帝國主義的侵略,這是中國人民的真正敵人。 (2)大媽心里一酸,眼淚一下子流了出來,你委屈透了,

21、你的委屈向誰說呢? (3)弟弟來信說:“他在部隊里很好,同志們都很關心他?!?(4)四十多年前,劉胡蘭壯烈犧牲了,這時她才十五歲。 (5)新蓋的實驗大樓,我還沒有去過,下星期我要到這里去。,分析:(1)中的“這”應改為“它”,指帝國主義。(2)中的兩個“你”都應改為“她”,指大媽。(3)中的兩個“他”都應改為“我”,因為是直接引用信中的話。(4)中講的是四十多年前,應把近指代詞“這”改為遠指代詞“那”。(5)中的“這里”應改為“那里”。 4人稱涵蓋要得當 “我們”和“咱們”都是第一人稱的復數形式,但用法并不完全相同?!霸蹅儭敝刚f話人和聽話人雙方,“我們”既可以指說話人和聽話人雙方,又可單指說話

22、人一方,要依上下文而定。,(1)要是你以后能出去的話,千萬想法把那個東西交給咱們的人。 (2)近臺沒什么空了,我們遠遠的看罷。 (3)四嫂,別小看我們倆,坐在一塊我們就討論問題。 (4)上星期,咱們學校的足球隊到你們學校去比賽,你們輸了一個球。 分析:(1)中的“咱們”指說話人和聽話人雙方,而且體現出革命同志間的親密關系。(2)中的“我們”指船上的小朋友,包括說話人和聽話人。(3)中的“我們”不包括聽話人“四嫂”。而(4)中的“咱們”不包括聽話人,應改為“我們”。,“自己”是個比較特殊的人稱代詞,它主要有三種用法:一是專指句子里所說的某個人,二是泛指任何人,三是用在名詞或代詞之后,有強調的作用

23、。例如: (5)我料定這老女人并沒有傷,又沒有別人看見,便很怪他多事,要自己惹出是非,也誤了我的路。 (6)自己錯了,也已經懂得,又不想改正,自己對自己采取自由主義。 (7)這事到了現在,還是時時記起。我因此也時時熬了苦痛,努力的要想到我自己。,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把“自己”簡單地當作“我”來用。以下(8)(9)中的“自己”都應改為“我”。 (8)由于我在德、智、體各方面都有一些進步,同學們把自己評為三好學生。 (9)我只是在學雷鋒的活動中做了一些事,黨和人民卻給了自己這么高的榮譽。,常見虛詞辨析,虛詞的數量雖不及實詞多,可是它的重要性遠在實詞之上。一是虛詞比實詞用得頻繁,二是實詞的作用以它本身為

24、限,虛詞的作用在它本身以外。用錯一個實詞只是錯一個詞而已,而錯一個虛詞就可能影響很大。助字辨略的作者清代劉淇說得好:“構文之道,不過實字虛字兩端,實字其體骨,而虛字其性情也。且夫一字之失,一句為之蹉跎;一句之誤,通篇為之梗塞?!边@里擬對高考??肌⑷藗兂S煤鸵族e的一些虛詞略作辨析,以幫助同學們提高正確使用虛詞的能力。,1.關于“和、跟、同、與” “和、跟、同、與”的意義和用法相同,既可作連詞,也可作介詞。例如: (1)你和我都不認識他。 (2)你和我們中學生說話,少說大道理。 “和” 例(1)是連詞,例(2)是介詞。當然也有“和”究竟是連詞還是介詞,難于分辨的情形。如: (3)這一國際爭端必須由

25、中國、美國、德國和英國談判解決。 這里的意思自然是四國共同談判,可是形式上不能不叫人誤會是由前三國和英國談判,這就是因為“和”既可作連詞,也可作介詞造成的。要避免這個誤會,可以去掉“和”,加個頓號,或是在“英國”后面加“四國”兩字,或是兩個辦法都用。,注意: (1)用作介詞時,口語中常用“跟”,書面語現在傾向于用“同”。用作連詞時,一般傾向于用“和”,較少用“跟”,用“同”則更少。 (2)連詞“與”多用于書面語中,尤其多用在書名、標題中。 2.“一概”和“一律” 用于通知、規(guī)定時,概括事物,可以通用;概括人,常用“一律”。例如: (1)過期一概(一律)作廢;(2)后勤問題一概(一律)由老趙負責

26、。(3)不管是誰一律憑票入場;(4)麥收回來的同志一律休息兩天。,3.關于“及、以及、并” “及”前后的兩個部分有主次、先后之分,因此,它前后的兩部分不能倒過來。一般情況下,“及”不能用“與”去替代。例如: (1)帝國主義及其走狗蔣介石反動派終于被打垮了。 “以及”不但能連接名詞,也能連接動詞、短語或句子。例如: (2)我已經忘記了怎么和他初次會面,以及他怎么能到了北京。 “并”專門連接動詞或動詞短語。例如: (3)全國高等教育會議熱烈地討論了有關高等教育的種種實際問題,并作出了各種決定。,下面這句是該用“并”而用了“及”的例子: (4)欣逢這偉大的日子,我謹代表我國政府、人民和我本人向閣下及

27、通過閣下向貴國政府和人民致以熱烈的祝賀。 4.“和”與“或”的區(qū)別 “和”表示并列關系,“或”表示選擇關系,如不留心就容易混用。例如: (1)詩歌或小說,你喜歡哪一個? (2)坐汽車和坐火車,我認為都行。 例(1)是說“詩歌”“小說”兩項中喜歡的是哪一項。用了“或”,實際上是說兩項中的一項,這就不存在“喜歡哪一個”的問題了。因此須改“或”為“和”。而例(2)中“坐汽車”和“坐火車”兩項中只能任選其中一項。所以“和”須改為“或”。,5.“盡管”和“不管” 不管:表無條件限制,常搭配“都”。盡管:表有條件限制,常搭配“也”。這兩個詞常常用錯。下面的句子就是把“盡管”當“不管”用,把“不管”當“盡管

28、”用。 (1)學校里的空氣盡管多么紛擾,我的心境終是寧靜的。 (2)五四時代的白話文是一個革命的運動,不管其中有部分的人是軟弱妥協的,但它卻是要革文言文的命。 只要記住“盡管”等于“雖然”,“不管”等于“無論”,就不會用錯了。例(1)句中有“多么”,當然是“無論”的意思,該用“不管”。例(2)如果是“有多少人”,前面就可以用“不管”,否則只能用“盡管”。,6.疑問句不用“或”、“或者” 疑問句中表示交替的關系不用“或”、“或者”,用“還是”。例如: (1)不知道他愛吃酸還是愛吃辣。 下面這句不該用“或者”。 (2)我不知道是錢在變化或者是人在變化。 既然“不知道”,就是有疑問,只能用“還是”。

29、 7.“除外” “除外”的正確用法可用下面這兩句來代表: (1)除了音樂,他哪門功課都很好。 (2)除存有許多面粉和小麥外,還擁有存款九萬多元。,“除外”口語里多半說“除了”。例(1)的“音樂”本來在“功課”的范圍以內,現在把它除外了。例(43)的“面粉和小麥”和“存款”是互不相屬,卻是可以列舉的兩個項目。下面句子里的“除外”有問題。 (3)黃花菜單獨做菜,除了發(fā)甜發(fā)膩外,是沒有什么好吃的。 (4)他們除了要沖破腐朽的文言文以外,在新的形式上也并不十分講究。 例(3)“發(fā)甜發(fā)膩”不在“好吃”的范圍以內,因此不能從那里面“除外”。應該說“只是發(fā)甜發(fā)膩,沒有什么好吃的。”例(4)是相互補充的兩件事

30、,也不能用“除外”,該說“他們的目的只是要沖破腐朽的文言文,在新的形式上倒并不十分講究”。,8.因、果、目的的重復表示 把表示原因、結果、目的的詞語配合起來使用,用得好可以把這些關系交代得更清楚,用得不好就不免重復和累贅。如: (1)水泥廠的生產業(yè)績之所以能突飛猛進,其原因之一是因為產品質量抓得好。 (2)由于這種錯誤的看法,就使我走錯了路徑。 (3)由于教會學校的這一套思想教育的結果,養(yǎng)成了一些青年學生的崇美思想。 例(1)去掉“因為”,例(2)去掉“由于”,例(3)去掉“由于”和“的結果”。,9“因為”和“由于” “因為”和“由于”兩者都表原因,但是:(a)“由于”多用于書面語,不大用于口

31、語;“因為”在書面語和口語中都經常使用。(b)“因為”可用于倒裝的因果句中,“由于”則不能。(c)“因為”只能跟“所以”搭配,“由于”除了跟“所以”搭配外,還可跟“因而”“因此”等搭配。例如: (1)他沒來開會,因為他病了。(“因為”不能改為“由于”) (2)正因為任何缺點和錯誤,都對人民不利,所以必須改正。(“因為”可以改成“由于”;“所以”不能改成“因此”或“因而”),10.“況且”和“何況” 況且:表進一步申述或增補理由,含“而且”之意。何況:表幾項事物相比,后者尤甚,含“更不用說”之意,常用在反問句中?!皼r且”挑理由,即“況且”兩邊的句子都在說理由,而“何況”則不存在這種情況。例如:

32、(1)他本身就不喜歡足球運動,況且身體素質很差,怎能短時間成足球健將。 (2)這塊地本來就好,況且又是上足了肥,收成差不了。 (3)北京都下雪了,何況哈爾濱? (4)昨天,我們四個人就完成了任務,何況今天是五個人。,11.“關于”、“對于”和“對” “關于”,介詞,引出范圍,表關涉。“對于”,介詞,引出對象,語氣較舒緩,常有停頓。“對”,介詞,引出對象,語氣較緊湊,更具強調處置對象的意思。例如: (1)關于防治“非典”的措施,我認為是及時的,有效的。 (2)對于科技人員的發(fā)明,我們應當給予適當獎勵。 (3)對哄抬醫(yī)藥用品價格的不法行為必須堅決打擊。,用“對于”的句子都能換用“對”;但用“對”的

33、句子,有些不能換用“對于”。 (a)表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只能用“對”。 (1)大家對我都很熱情。(2)我們對你完全信任。(3)我對老張有一點意見。 (b)“對”可用在助動詞、副詞的前或后,也可用在主語前(有停頓),意思相同。 (1)我們會對這件事作出安排的。(2)我們對這件事會作出安排的。(3)對這件事,我們會作出安排的。 “對于”不能用在助動詞、副詞之后,只能用在另外兩個位置。,12.“從而”、“進而”和“反而” “從而”用來引出目的或結果,表因果關系;“進而”表示在前一行為的基礎上進一步的行為,表遞進關系?!胺炊保哼B詞,表該怎樣未怎樣,再突出相反發(fā)展方向。注意:“從而”起步,“進而”進

34、步,“反而”錯步。 例如: (1)我們堅持了改革開放,從而取得了偉大成就。 (2)我們一定能控制“愛滋病”蔓延,進而徹底戰(zhàn)勝它。 (3)大家叫他早點來,他不僅沒有早來,反而遲到了二十分鐘。,13“從而”和“因而” “從而”和“因而”兩者都表示因果關系時,“從而”只能引出積極的結果,“因而”則既可以引出積極的結果,也可以引出消極的結果?!耙蚨蹦苡糜谕茖В皬亩眲t不能。例如: (1)他這一星期遲到現象嚴重,因而受到了老師的嚴厲的批評。 (2) 他說今天上午乘汽車回來,現在已經是下午六點了,今天也沒有汽車了,因而,他今天不可能回來了。(推導),14.“暫且”和“姑且” “暫且”:副詞,表短時間、

35、臨時的,有時也含讓步的意思,偏重時間短?!肮们摇保焊痹~,表暫緩之意,著重表讓步或不得已而臨時這樣辦,偏重讓步。例如: (1)這件事暫且不談,先把其它的說一下。 (2)你暫且在這里住一宿,明天再去賓館。 (3)因為我忘記了他的名字,姑且以A君代之。 (4)姑且承認你說的都在理,但你無論如何也不應打人。,15.“即使”、“盡管”和“雖然” (a)“即使”表示的情況一般是假設性的,“盡管、雖然”是表示一種事實。例如: (1)即使條件再差,我們也要完成任務。 (2)盡管(雖然)條件很差,我們還是完成了任務。 (b)“盡管、雖然”的后面可以用連詞“可是、但是、然而”等呼應,“即使”不能。例如: (1)盡

36、管(雖然)很晚了,可是(但是)他還不肯離開。 (2)即使再晚,他也不會離開。,16.“始終”、“一直”和 “一向” 都是副詞,表示始終保持不變。但“始終”“一直”表示動作、行為連續(xù)進行,中間沒有停頓,著重指動作、行為的連續(xù)性,用“始終”的句子都可換用“一直”?!耙恢薄焙蟮膭釉~可以帶時間詞語,也可以指將來,“始終”則不能。而“一向”表示某種行為習慣很久以來始終不變,著重指行為習慣的穩(wěn)定性。例如: (1)我們始終有一個明確的目標。(2)我始終在等待。(3)我一直等到十二點(不能用“始終”)。(4)我打算在這兒一直住下去(不能用“始終”)。(5)中國人一向是非常重視友誼的,無論是閉關自守的古代,還是

37、改革開放的現代(較“一直”更妥帖)。,17.“往往”和“常?!?(a)“往往”是對于到目前為止出現的情況的總結,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不用于主觀意愿?!俺3!眴渭冎竸幼鞯闹貜?,不一定有規(guī)律性,可以用于主觀意愿。因此,“常常”可用于將來的事情,“往往”不能。例如: (1)請你常常來。(2)我一定常常來。 這兩句里的“常?!倍疾荒軗Q成“往往”。 (b)用“往往”的句子要指明與動作有關的情況、條件或結果,“常?!睕]有這種限制。例如: (1)每逢節(jié)日或星期天,我們往往到廠礦去演出;(2)我們常常演出。(3)小劉往往一個人上街;(4)小劉常常上街。,18.“以至”和“以致” (a)兩者都可表結果,但“以致”表

38、示由于原因造成的結果,“以至”則表示由于程度造成的結果,“以致”所表示的結果一般多是不好或說話人不希望出現的結果,“以至”則不具備這一特點。例如: (1)他事先沒有作好充分的調查研究,以致做出了錯誤的結論。 (2)在西藏高原,以巖漿活動為主的地下熱源特別強大,以至大高原上的地熱資源十分豐富。 (3)江波一邊看、一邊沉思著,以至蒙蒙細雨把他的帽子和衣服都淋濕了,他還沒發(fā)覺。,(b)“以至”可以表示時間、數量、程度、范圍的遞增或延伸,可表示時間的起迄點,“以致”則不能。下面例句中的“以至”都不能換成“以致”。例如: (1)他的研究成果,在今天以至今后,都會產生重要影響。 (2)物質所具有的原子能要

39、比化學能多幾百倍以至一千倍以上。 (3)奴隸不堪忍受奴隸主血淋淋的階級壓迫,他們經常怠工,破壞工具,逃亡以至舉行暴動,對奴隸主展開不屈的斗爭。 (4)自城市以至農村,人們的居住條件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觀。,19.“逐步”和“逐漸” 思考:他們學習了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決心統(tǒng)籌安排,因地制宜,_推進農村教育綜合改革。(A. 逐步B. 逐漸),答案:A 辨析:二者都表示漸進,指程度或數量依次慢慢地增減。但“逐步”指一步一步地發(fā)展,有很明顯的階段性,多用于人的有計劃的努力;而“逐漸”沒有明顯的階段性,多用于事物變化。該句中“推進農村教育綜合改革”是分步實施的,所以應選用“逐步”。,20.“一起”和

40、“一齊” 思考:“六一”兒童節(jié)這天,全市五大公園_向孩子們免費開放。(A. 一起;B. 一齊),答案:B 辨析:二者都表示幾個行為主體同時發(fā)出一種動作行為。但“一起”表示同時同地;而“一齊”只表示同時。該句中的“五大公園”只能同時開放,無法同地開放,所以應選用“一齊”。,21.“大約”和“大概” 思考:空氣沉悶得很,人們略微感到呼吸壓迫,_快要下雨了。(A. 大約B. 大概),答案:B 辨析:二者都是副詞,表示不很精確的估計。但對數量的估計多用“大約”,對情況的推測多用“大概”。該句是對天氣變化情況的推測,所以應選用“大概”。,22.“偶然”和“偶爾” 思考:今天我_遇見一位多年未見的朋友,真

41、是喜出望外。(A、偶然;B、偶爾),答案:A 辨析:二者都是副詞,指不經常。但“偶爾”只表次數極少;而“偶然”除表次數極少外,還表事理上不一定要發(fā)生而發(fā)生的、超出一般規(guī)律的意思。該句中“喜出望外”表明“遇見一位多年未見的朋友”是出乎意料之外的,所以應選用“偶然”。,23.“終于”和“終究” 思考:你如果不從實際出發(fā),不按科學的態(tài)度辦事,_會犯大錯誤的。(A、終于;B、終究),答案:B 辨析:二者都是副詞,表示最后的結果。但“終于”表示經過種種變化、等待或努力之后出現的情況,帶有很強的主觀期待色彩;而“終究”表示事到最終必定如此,著重于結果的客觀必然性和情況的確定性。該句中,“犯大錯誤”這一結果

42、顯然不是人們所期待的,而是“不從實際出發(fā),不按科學的態(tài)度辦事”導致的必然結果,所以應選用“終究”。,24.“果然”和“居然” 思考:大家都以為他不贊成,誰知他_二話沒說,表示完全同意。(A、果然 B、居然),答案:B 辨析:二者都是副詞,表示預想和結果的關系。但“果然”表示結果和預想的一致,含有“果真如此”的意思;而“居然”表示結果和預期的相反,含有“沒有料到真會這樣”的意思。該句中大家預想“他不贊成”,可結果他“二話沒說,表示完全同意”,完全出乎大家的意料,所以應選用“居然”。,25.“還”和“又” “還”和“又”都可以表示動作再一次出現,但“還”主要表示未實現的動作,“又”主要表示已實現的

43、動作。 (1)他昨天來過,明天還來。 (2)洗了一次還想洗一次。 (3)他昨天來過,今天又來了。 (4)洗了一次又洗一次。 26.“何必”和“何苦” 何必: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必要。例: (1)你何必跟他過不去。 何苦: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值得。例: (2)你何苦跟他過不去。,27.“幾乎”和“簡直” 幾乎:將近于;接近于。例: (1)我?guī)缀醪幌嘈拧?簡直:表完全如此,語氣帶有夸張。例: (2)我簡直不相信。 28.“必定”和“必然” 必定:重在強調說話人對事物的推測或判斷。例: (1)我們必定勝利。 必然:強調事理上的確定不移或客觀必然。例: (2)缺乏幻想的人,必然缺少創(chuàng)造力。,29.“自”和

44、“自從” “自”和“自從”,都表示起點,但是有區(qū)別?!白浴笨梢员硎緯r間或空間、動作或狀態(tài)的起點(自六月起自北京來自上而下他自出學校門,一直在部隊生活),“自從”只表示時間的起點(自從春節(jié)以來自從上大學以后);“自”表示的時間起點可以是過去,也可以是現在或將來(自去年起自現在起自明天起),“自從”所表示的時間起點只能是過去(自從來了共產黨自從有了人類社會*自從明天起*自從下個月起);“自”所組成的介賓短語可以用于動詞前或動詞后(自農村來來自農村),“自從”所組成的介賓短語只能用于動詞前,不能用于動詞后。,30.“一再”和“再三” 在一些詞典中的釋義都是“一次又一次”。確實,二者意思差不多,有時也

45、可以互用,但是它們還是有一些區(qū)別。在表示人的主動的動作行為的動詞前面用“一再”和“再三”都可以,如“母親一再/再三囑咐孩子要注意安全”;但在不是人的主動的動作行為的動詞前面就只能用“一再”而不能用“再三”,例如:中美關系 動蕩(一再/再三),不符合雙方的根本利益。因為“動蕩”的主體不是人,而是“中美關系”;“動蕩”也不是人所主動做出的,而是對“中美關系”狀況的一種描述,所以這里只能以“一再”。,31.其他 (A)連詞有三個重要的語法特征: 具有純連接性。連詞只起連接作用,不起修飾作用,不能充當句子成分。凡是有修飾作用、充當了句子成分的詞都不是連詞。如“不病不知道健康可貴”,“不不”有關聯作用,

46、但又分別起修飾作用,充當狀語,它們是副詞,不是連詞。 具有雙向性或多向性。連詞總要同時關涉兩個或幾個語言單位。在句子中,只要有連詞出現,不管是單個使用還是配對使用,都一定可以找到它所同時關涉的兩個或幾個語言單位。凡是只有單向性的詞,即可以不在兩個單位之間起作用的詞,不是連詞。比如介詞,總是跟后邊的名詞等組成介賓短語,具有單向性。比較:,老師和學生都參加。 老師和學生講課。 例的“和”關涉前后兩個詞,具有雙向性,是連詞;例的“和”只跟“學生”發(fā)生直接組合關系,共同組成介賓短語,作動詞的修飾成分,它只有單向性,因而不是連詞,而是介詞。作為介詞的“和”,前面可以插入別的成分(“老師以洪亮的聲音和學生

47、講課”),作為連詞的“和”不能。 連接分句時,可以出現在主語前邊。比如,用于前分句的“如果、因為、雖然、不但”等,既可以用在主語后邊,也可以用在主語前邊。又如,用于后分句的“那么、所以、但是、而且”等,如果分句出現主語,就會用在主語前邊。比較:,他如果沒有病,那么應該來上課。 如果他沒有病,就應該來上課。 如果沒有病,那么他就應該來上課。 “如果”是連詞,主語出現時,一句用在主語前邊,一句用在主語后邊。“那么”也是連詞,“就”是關聯副詞。后分句出現主語時,“那么”用在主語前邊,“就”用在主語后邊。,(B)復數助詞: 用來表示人物的多數。典型的復數助詞是“們”?!皞儭蓖ǔ8街谝话愕谋砣嗣~和一

48、般的人稱代詞,如“老師們、同學們、弟兄們、我們、咱們、你們、他們、它們”。 專用的表人名詞后邊一般不能用“們”。有時帶上“們”,是為了強調突出以某人為代表的某一類。如:“王大爺愛說愛笑,一路上逗得小強們笑個不止?!北砦锩~后邊一般也不能用“們”。有時帶上“們”,是修辭上的擬人用法。如:“月亮剛出來,滿天的星星們眨著眼睛?!?一般的表人名詞加“們”后不再受一般數量詞的修飾,如不能說“三位老師們六位同學們”;但有時可以受表示不定多數的“諸位、一幫、一些”等詞語的修飾,如“諸位先生們一幫打手們一些孩子們在空地上你追我趕的跑著玩”。,(C)代詞可以活用: 比如,人稱代詞有時變換使用?;蛘咦儞Q人稱,以第

49、二人稱代詞指第一人稱,或以第一人稱代詞指第二人稱;或者變換單復數,以單數形式表復數,或以復數形式表單數: 我心里也想快點走,可是人家誠心誠意地挽留你,你怎么好意思就走?(你我) 好孩子,咱別哭!(咱你) 我邊防戰(zhàn)士日夜守衛(wèi)在祖國邊疆。(我我們) 我們那口子一天到晚忙他的工作,好像沒有這個家。(我們我),又如,疑問代詞有時不表示詢問,而表示任指、虛指、不定指或反問: 我去哪兒工作都行。(任指) 他走路不小心,給什么絆倒了。(虛指) 兩個人意見不合,誰也說服不了誰。(不定指) 你說呀!裝什么啞巴!(反問),三、正確使用實詞,(一)復習概要 辨析同義詞或近義詞 要正確使用詞語,就要學會辨析同義詞、近

50、義詞的細微差別。要特別注意常用詞的音和義(本義、引申義、比喻義)。和其他語言一樣,漢語詞語有單義詞和多義詞。單義詞比較單純,只有一個義項,容易理解,其中大多是科學術語和行業(yè)用語。相對說來,單義詞數量少,多義詞才是復習的重點。,1、多義詞的本義(基本義)、引申義、比喻義。 詞的本義是指較原始的意義。比如:“兵”的本義是“兵器”(短兵相接),“湯”的本義是“熱水”(赴湯蹈火)。了解詞的本義,有助于讀古代文獻。但是許多詞的本義現在已經消失,在一般詞典中也不把它列為義項,所以我們這里強調掌握的本義是指詞的基本義,即在現代最常用最主要的意義。如:“兵”的基本義是“軍人”“軍隊”;“湯”的基本義是“烹調后

51、汁兒特別多的副食”。,引申義是由基本義引申發(fā)展出來的意義。比如“高低”,基本義是指與地面距離的大小,它的引申義可以是說話做事的深淺輕重,還可以是“無論如何”。 比喻義是由詞的比喻用法固定而來的意義。如“擔子”,基本義是扁擔和掛在其兩頭的東西,比喻義是擔負的責任。又如“包袱”,基本義是用布包起來的包兒,引申為“包東西的布”,比喻義為“思想負擔”。 比喻義是詞的固定義項,它和修辭手法中的比喻不同:修辭中的比喻只是臨時把什么比作什么,離開那個語境,那種比喻就不存在了;詞的比喻義則不同,它的比喻義是被認可了固定下來的,比如“點滴經驗”“地下工作”沒有人認為這是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這里的“點滴”和“地下

52、”用的是詞的比喻義。,由于詞義的改變,詞性的不同,常常會使讀音發(fā)生變化。如“假”字,在“放假”、“節(jié)假日”、“假期”中讀ji;在“假山”、“假設”、“假借”中讀ji?!暗埂痹凇暗顾薄ⅰ按虻埂?、“倒閉”中讀do,而在“倒車”、“倒退”、“倒水”中讀do。 2、同義詞或近義詞的辨析 漢語詞語中有不少多義詞,其中有一些詞,在某個角度上與別的詞意義相同或相近,這些意義相同或相近的詞叫同義詞或近義詞。這些同義詞或近義詞的詞義常常同中有異,有些詞匯意義完全一樣,也不能無條件地替換使用,因為它們還有不同的色彩,適用于不同的場合。雙音節(jié)的同義詞或近義詞,常常有一個相同的語素。它們之間的細微差別,表現在那個不

53、同的語素上。同義詞或近義詞之間的差別我們一般可以從以下七個方面來辨析。,從色彩方面辨析 色彩是指詞義附帶的某種傾向、情調。有的表現為感情上的,叫感情色彩;有的表現為使用場合的不同,叫語體色彩。 詞的感情色彩不同 褒義詞:具有肯定或贊許的感情 鼓勵 成果 抵御 果斷 貶義詞:具有否定或貶斥的感情 煽動 后果 抗拒 武斷 中義詞:不表示褒貶 鼓動 結果 抵抗 又如:成果-后果 節(jié)儉-吝嗇 維護-庇護 聰明-狡猾,橫錢左面的詞是積極的,含褒義;右邊的詞是消極的,含貶義。當然,也有的詞屬于中性,無褒貶之分。又如“鼓動”“鼓舞”“煽動”都有激發(fā)人的情緒使之行動起來的意思,但“鼓動”既可用在好的方面,也可

54、用在壞的方面,是個中性詞;“鼓舞”指受到好的影響而積極奮發(fā),是個褒義詞;“煽動”有挑唆、慫恿之意,是個貶義詞。,詞的語體色彩不同 詞除褒貶義之外,還有莊重和詼諧、謙敬和諷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白、雅、俗等色彩,雖然意義相同或相近,但各適用于不同場合,我們稱之為語體色彩。主要表現為口語和書面語的區(qū)別,對話、文藝作品多用口語,口語具有通俗樸實生動的風格。書面語有文雅、莊重的風格,多用于鄭重場合、理論文章中。如: 陵墓-墳 富態(tài)-胖 茲-現在 馬鈴薯-土豆 蒼穹-天空 默誦-嘟囔 又如: 口語: 聊天 辦法 嚇唬 媽媽 生日 書面語:談話 措施 恐嚇 母親 誕辰,從詞義方面辨析 詞義涵蓋的范圍大小不

55、同,如: 年華-年歲 年代-年月 風俗-風尚 書籍-書 河流-河 事情-事故 時代-時期 戰(zhàn)爭-戰(zhàn)役-戰(zhàn)斗 廣闊-寬闊 出現-涌現-呈現 上面的詞中都有相同的語素,橫線左邊的詞義范圍比右邊所指的要大。又如“開墾”“開拓”“開辟”都有“開發(fā)”之意,但“開墾”指用力把荒蕪的土地開發(fā)為可耕種的土地,“開拓”指在原來開發(fā)的基礎上加以擴充,兩者詞義范圍較?。欢伴_辟”著重指新開發(fā)、新開創(chuàng),詞義范圍較大。,詞義側重點不同 改造:造,建造;改革:革,除舊。改良:良,良好;改善:善,完善。又如“詭辯”與“狡辯”都指無理強辨,但“詭辯”著重在“詭”,即欺詐、怪異,“詭辯”就是用欺詐的手段、奇怪的言辭,似是而非的

56、論證,來為自己的謬論辯護?!敖妻q”著重點在“狡”,即不老實、?;ㄕ?,“狡辯”就是歪曲事實,狡猾地為自己的錯誤言行辯解。 詞義的輕重不同 一組詞的意義基本相同,但是有的適用于重要的、較大的事物,有的適用于一般的事物;有的表示的程度深、性質重,有的程度淺、性質輕。如:,請求-懇求 批評-批判 擔心-擔憂 制造-創(chuàng)造 研究-探討 損壞-破壞 固執(zhí)-頑固 希望-期望-渴望 輕視-蔑視-藐視 以上各組詞均是前輕后重。 從運用上辨析 詞語的習慣搭配不同 在語言實踐中,詞和詞組的搭配有一定的限度,不能任意組合。如: 發(fā)揚-優(yōu)點、作風、傳統(tǒng) 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積極性、作用、干勁 改進-工作、方法、技術 改善-生活

57、、關系、條件 交流-思想、經驗、物資 交換-意見、禮物、資料,詞性和句法功能的不同 如:阻礙(動詞)封建剝削阻礙生產發(fā)展;障礙(名詞)排除一切障礙;強大(形容詞)強大的動力來自崇高的理想;壯大(動詞)人多可以壯大聲勢。又如“公然”“公開”都含有不加掩飾地采取行動之意,但“公然”是副詞,在句中只能作狀語,如“公然侵入”。“公開”是動詞兼形容詞,在句中充當謂語,如“真相早已公開了”,也可充當狀語,如“公開表明態(tài)度”;還可充當定語,如“公開的秘密”。,適用的對象不同 愛護:用于上級對下級、長輩對晚輩或同級同輩之間 愛戴:用于下級對上級、晚輩對長輩 關懷:用于上對下、長對幼,只用于對人 關心:對人對物

58、均可用,對人時,用于一般人。 撫養(yǎng):用于長輩對晚輩。 奉養(yǎng):用于晚輩對長輩。,(二)學習建議 1.多查閱現代漢語詞典等有關工具書,了解詞語的確切含義。這是正確使用詞語的基礎,平時要注意積累。 2.解答此類題的方法和技巧。 關于近義詞的辨析涉及了三大點七小點,假如每一個詞都去這樣逐一比較辨析,事實上是不可能的:一是時間不允許;二是不可能對所有常用詞語從意義、色彩到功用都了解得清楚。因而需要掌握一定的規(guī)律和技巧。,(l)首先閱讀語境,把握語境含義。 正確使用詞語的基礎是能夠根據語境辨析詞語的意義。語境就是詞語所處的語言環(huán)境,也就是上下文。對于一段文字來說,它所處的那篇文章是它的語境;對于一句話來說

59、,它所處的那個語段是它的語境;對于一個詞來說,它所處的那句話是它的語境;一個成語是該成語中每個字的語境。要確定詞語的意思,必須把它放在語境中考慮。漢語詞語有許多是多義的,但是到了一個語境中。每個詞都只能有一個固定的意義(特定的雙關修辭例外)。,比如“深”在“夜深人靜”中是“時間晚”的意思,在“深深的海洋”中是“離地平面距離大”的意思,“深紅色的外衣”中是“顏色濃重”的意思,在“情意深長”中是“厚重”的意思,在“內容深奧”中是“不易懂,難度大”的意思。可見語境對詞義的確定是至關重要的。詞語使用的正確與否,主要是看其適合語境與否。選擇恰當詞語,要先把握語境含義及特點是十分必要的。如:“我國大型深水港山東石臼港的建設進展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