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水稻病蟲害防治技術,遼寧職業(yè)學院 農學系 劉麗云,水稻病害,水稻的病害種類較多,常見的有稻瘟病、水稻紋枯病、水稻白葉枯病,稱為水稻三大病害,其他還有稻惡苗病、稻曲病、水稻細菌性條斑病、爛秧等。我們這里主要講授三大病害。包括它們的癥狀特征、病原形態(tài)、發(fā)生規(guī)律及防治方法等。,稻瘟病,稻瘟病是我國水稻的重要病害。我國南北稻區(qū)每年都有發(fā)生,其為害程度因品種、栽培技術以及氣候條件不同而有差別,流行年份般減產1020,嚴重的達40一50以上。 一、癥狀 1、苗瘟 :種子發(fā)芽后不久即可發(fā)生。一般在3葉期以前,芽和芽鞘出現(xiàn)水浸狀斑點,病苗接近土面部分變灰黑色,有灰色霉層,而上部呈淡紅褐色卷縮枯死。南方雙季稻區(qū)
2、晚稻秧田有時偶有發(fā)生。但一般少見。 2、葉瘟 發(fā)生在3葉期以后的秧苗和成株的葉片上。病斑可分為四種類型。,(1)普通型(慢性型):為常見的典型病斑。先呈近圓形的暗綠色或褐色的病斑,以后逐漸擴大,顏色變成暗褐色,形狀由圓形、橢圓形度成梭形,兩端有沿葉脈延伸的褐色壞死線,病斑中央遲為灰白色,周圍邊緣現(xiàn)出黃色暈圈;病斑背面產生灰色霉層。,(2)急性型:病斑暗綠色水浸狀,有時與葉片顏色不易區(qū)分,但無光澤,多為橢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正反面面產生大量灰色霉層。這類型的病斑多發(fā)生于流行盛期,天氣陰雨多濕,氮肥施用過多,在抗病性弱的植株或高度感病品種上易見;當天氣轉晴或稻株抗病性增強時,可轉變?yōu)槁孕筒“摺?(3
3、)白點型:病斑在葉片上呈現(xiàn)白色近圓形或短梭形,這種病斑不是固定型的病斑,它是在病菌侵入并向鄰近細胞擴展時遇適宜的條件,而到癥狀出現(xiàn)期,環(huán)境條件又變?yōu)椴贿m宜(如高溫或低溫干燥等),從而呈現(xiàn)白點的癥狀,這種白點型病斑又可隨氣候條件的變化而轉變?yōu)槠胀ㄐ突蚣毙孕汀?(4)褐點型:為褐色小斑點,局限于葉脈間,有時邊緣現(xiàn)黃色暈圈,常發(fā)生在抗病品種或植株下部的老葉上,不產生分生孢子,對稻瘟病的發(fā)展基本不起作用。,此外,葉舌、葉耳和葉節(jié)也可發(fā)病,病斑初呈暗綠色,后變褐色至灰白色。此部位發(fā)病后常可引起節(jié)或穗頸發(fā)病。葉枕發(fā)病后也可延及葉鞘,產生不規(guī)則形大斑,有時在葉片與葉鞘相鄰近處因組織被破壞而折斷。水稻處于苗期
4、至分蘗盛期,如果稻株因氮肥過多而瘋長,發(fā)瘋后葉片病斑密集,反而萎縮不長,根部變褐枯死。 3、節(jié)瘟 最初在節(jié)上生針頭大的褐色小點,以后逐漸擴大,最后使全節(jié)變黑腐爛,干燥時凹陷,易折斷、倒伏。有時病斑僅在節(jié)的一側發(fā)生,干縮后造成莖稈彎曲。節(jié)瘟在抽穗期發(fā)生時,由于營養(yǎng)水分不能向穗部正常輸送,影響開花結實,嚴重時形成“白穗”或癟粒,4、穗頸瘟 發(fā)生在穗頸部,即主穗梗到第一枝梗分枝的中間部分。病斑一般呈暗褐色,但在不同的水稻品種上,可呈黃白色、黃綠色黑褐色以至黑色等。枝梗也可受害。一般抽穗后期發(fā)病受害較輕,尚可部分成熟,但影響米質。如剛抽穗時發(fā)病,多形成白穗或癟粒 5、谷粒瘟 發(fā)生在稻粒及護穎上。發(fā)生在
5、稻粒上有兩種情況,一是在水稻開花前后受侵染,多不能正常結實而成暗灰色的秕谷。二是受侵染較遲的,在穎殼處呈現(xiàn)暗灰或褐色、梭形或不整形斑,影響結實,嚴重的可使米粒變黑。護穎發(fā)病時多呈灰褐或黑褐色。,稻瘟癥狀圖,葉枕瘟,病原,稻梨孢菌Pyriculara oryzae Cav.,屬半知菌,其有性世代為稻卵孢球腔菌Mycosphaerella malin-verniana (Catt.) Miyake屬子囊菌,菌絲分隔,初無色,后變褐色,寄生于寄主細胞組織內。病斑上的霉層即為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一般是數根成叢自稻葉氣孔或表皮伸出,很少單生,尺度為8016046m,具24隔膜,直或稍分枝,基
6、部稍粗,淡褐色,上部色淺;頂端形成分生孢子后,又從其側方生出短枝,再生分生孢子,如此連續(xù)多次,至梗端成屈折狀。分生孢子洋梨形或倒棍棒形,頂端鈍尖,基部鈍圓,并有腳胞,無色或淡褐色,具兩隔膜,尺度為l 440613m。,在自然條件下,稻瘟菌只侵染水稻。國外曾有報道,用人工接種方法,此菌可侵染小麥、大麥、玉米、粟以及稗等多種禾本科雜草。,近年,國內有人在進一步探索此病菌和稗草的關系,值得繼續(xù)注意。,侵染循環(huán)和發(fā)生規(guī)律,稻瘟菌以分生孢子和菌絲體在病稻草和病種上越冬。在干燥條件下,分生孢子可存活半年至一年,病組織中的菌絲可存活一年以上;但在潮濕條件下,它們經23個月左右便都死亡。因此散落在田間、場地以
7、及堆肥中的病菌和草堆外層的分生孢子往往不能越冬,而帶病的種子、稻草和未腐爛的牛欄草,就成為此病主要的侵染源。,種子帶菌是苗瘟的主要初侵染來源;分生孢子借氣流傳播; 侵染高峰為:葉期;分蘗期;抽穗初期;同一品種在四葉期至分蘗盛期以及抽穗初期最易感病。,發(fā)病條件,品種差異:粳稻抗性弱于秈稻 氣象條件:最主要的是溫度和濕度,其次是光和風高溫、陰雨連綿、多霧發(fā)生重。北方地區(qū)在6月下旬平均氣溫如達20以上,稻瘟病的流行就決定于降雨的遲早和降雨量 。 栽培管理:。(一)施肥 根據水稻生長施肥情況適量時合理施用氮肥,使水稻生長健壯。氮肥施用過多或過遲,常引起稻株瘋長,葉片柔軟披垂,稻株體內氨態(tài)氮和游離氫基酸
8、含量過多,碳氮比降低,硅質化減弱、硅化細胞數量減少,加之株間郁閉多濕,既有利于病菌的侵入、生長和繁殖,又削弱水稻的抗病性,因而發(fā)生嚴重。適當用鉀肥,提高鉀氮比值,使氧素代謝正常,減少可溶性氮含量,促進莖稈的木質素的形成,可提高抗病性。,(二)灌水 長期深灌的稻田、冷浸田以及地下水位高、土質粘重的黃粘土田,土壤內缺乏空氣,氧化作用差,降低根系活力,并使根系呼吸作用和吸收養(yǎng)分的能力減弱。加上土中嫌氣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產生大量硫化氫、二氧化碳及有機酸等有毒物質阻礙根系生長,甚至稻根發(fā)黑腐爛,影吶稻株的氮、碳代謝,并使蒸騰作用降低,稻株體內碳水化合物含量降低,可溶性氮素增加,硅酸的吸收與運輸減少,減弱
9、葉片表皮細胞的硅質化,致使水稻抗病力降低。但田間水分不足(如早秧田、漏水田),影響稻株的正常發(fā)育,蒸騰作用減弱,減少對硅酸鹽的吸收和運轉,降低稻株組織的機械抗病能力,也易誘發(fā)稻瘟病的發(fā)生。,防治方法,因地制宜選用抗病良種。 處理病谷、病草:(一)收獲時,對病田的病谷、病稻草應分別堆放,盡早處理 室外堆放的病稻草,春播前應處理完畢。不要用病草催芽、捆秧把。如用稻草還田作肥料,應犁翻水中漚爛。用作堆肥或墊牛欄的稻草,均應充分腐熟后施用。有病稻谷及早加工作飼料用。,(二)種子處理 1抗菌劑浸種 用10抗菌劑“40l”的1000倍液浸種48小時有殺菌和催芽的作用,也可用80抗菌素“402”的8000倍
10、掖侵種,早中秈稻浸23天,粳稻浸34天。以上處理不必換水,滿足浸種時間后取出直接催芽。2福爾馬林悶種或浸種 先用冷水預浸谷種,以吸飽水分而未露白為度,取出晾干,進行處理:悶種:將種谷放在2福爾馬林液中浸2030分鐘后取出堆置,或將種谷攤開后用同樣藥液淋澆后堆置(每100公斤谷種約用20公斤藥液)。處理后用塑料薄膜或消過毒的麻袋,草席覆蓋3小時取出,用水洗凈,進行浸種催芽。浸種:將預浸后的谷種在2福爾馬林液中浸3小時,取出用水洗凈后再浸種催芽。,加強肥水管理 合理施肥管水,既可改善環(huán)境條件控制病菌的繁殖和侵染,又可促使水稻生長健壯,提高抗病性,從而獲得高產穩(wěn)產。一般應當注意氮、磷、鉀三要素的配合
11、施用,以及有機肥與化肥配合使用,適當施用含硅酸的肥料(如草木灰、礦渣、窯灰鉀肥等),做到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中后期看苗、看天、看田巧施肥。綠肥施用量一般每畝不超過1500公斤,并適量施用石灰以中和酸和促進綠肥腐爛,避免后期施用過多的氮肥。冷浸田應注意增施磷肥。管水必須與施肥密切結合。應搞好農田基本建設,開設明溝暗渠,降低地下水位;實行合理排灌,以水調肥,促控結合,掌握水稻黃黑變化規(guī)律,滿足水稻各生育期的需要。,藥劑防治,根據預測和田間調查,特別注意噴藥保護高感品種和處于易感期的稻田,在葉瘟發(fā)生初期應及早施藥控制發(fā)病中心,并對周圍稻株或稻田施藥保護,以后根據病情發(fā)展及天氣變化決定繼續(xù)施藥次數。一
12、般可隔35天施用一次,共施12次。但是施藥重點應放在預防為害性大的穗頸瘟上,而通常穗期發(fā)病的菌源主要來自葉瘟,所以應在控制葉瘟大流行的基礎上,于孕穗末期、始穗期及齊穗期各施藥一次。如果天氣繼續(xù)有利發(fā)病,可在灌漿期再噴一次。每畝每次噴藥液6075公斤。常用的藥劑及每畝用藥星如下:75三環(huán)陛250g;或4富士1號100g;或2春日霉素90g;或25多菌靈250g;以上藥劑防效均可達80以上,三環(huán)唑和富士1號效果最佳。,水稻紋枯病,該病在亞、美、非等國普遍發(fā)生,又稱“花稈”、“花腳稈”、“爛腳病”,我國南方廣大稻區(qū)普遍發(fā)生,北方稻區(qū)的危害也隨種植水平提高而逐年加重。矮稈品種受害更重,所臻損失往往超過
13、稻瘟病。寄主除水稻外還包括玉米、大小麥、谷子、豆類、花生等個科的作物,影響?zhàn)B分合成與運輸,影響灌漿,形成大量秕谷,嚴重時不能抽穗,造成倒伏甚至枯粒。,癥狀特點,近水面葉鞘先產生暗綠色病斑,邊緣不明顯,擴大后橢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連成云紋形,中央灰白或灰黃,濕度大時長出白色菌絲體,劍葉鞘受害影響最大,病原,無性世代無性態(tài)Rhizoctonia solani Khn稱立枯絲核菌,屬半知菌亞門真菌。有性世代Thanatephorus cucumeris (Frank) Donk.稱瓜亡革菌,屬擔子菌亞門真菌。菌絲幼嫩時無色,老熟時淺褐色,較粗,直徑,8-12m,有分枝,分枝與主枝成銳角,溢縮,距分枝不遠
14、處有分隔。菌絲細胞有細胞核3-23個,平均4-8個,為多核。菌核又菌絲體交織糾結而成,初白色,后變?yōu)榘岛稚?,扁球形、腎形或不規(guī)則,表面粗糙,有菌絲相連,靠病斑的內側稍扁平凹陷,成熟后易脫落于土壤中,發(fā)病規(guī)律,稻紋枯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絲體和菌核在病稻草和其他寄主殘體上越冬。該病菌寄主范圍很廣,生活力強,菌源地廣泛。土壤中菌核第二年漂浮水面,萌發(fā)侵入稻株,形成病斑,再長出菌絲向四周蔓延。菌核有多次萌發(fā)特征,隨水漂流,造成多次侵染。適溫(2532)高濕條件,氮肥使用偏遲、過量,田水過深,保持時間長等對該病發(fā)生有利。,菌核在2730和相對濕度95%以上時,12天就可萌發(fā)成菌絲,610
15、天后又可形成新菌核,日光能抑制菌絲生長和促進菌核形成。因此氣溫在20以上,田間濕度達90%時開始發(fā)病,氣溫上升到2832,且連續(xù)幾天降雨,田間濕度在96%以上,最有利于病害的發(fā)展和流行。,另外: 菌源數量大利于發(fā)?。?矮稈寬葉品種較高稈窄葉品種抗??; 拔節(jié)至抽穗期易感病; 偏施氮肥與集中施氮肥易發(fā)病; 排水不良、深水灌田易發(fā)病,防治方法,打撈菌核,抓好以肥水管理為中心的栽培防病,肥料應注意穩(wěn)施氮、磷,增施鉀、鋅肥。以施足基肥、保證穗肥為原則,水稻生長中期不宜施氮肥提苗。灌水要貫徹“前淺、中曬、后濕潤”的原則。 藥劑防治 以保護稻株最后34片葉為主,施藥不宜過早(拔節(jié)期以前)、過遲(抽穗期以后)
16、。藥劑選擇:5井崗霉素水劑每畝150毫升或125紋霉清水劑100200毫升,或20紋霉清懸浮劑60100毫升或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50克,對水5070千克噴霧。噴霧時要保證用水量,噴到稻株中、基部。,胡麻斑病病原與癥狀,胡麻斑病病原,稻曲病,水稻綿腐病,水稻立枯病,水稻惡苗病,惡苗病侵染循環(huán),水稻白葉枯病,水稻干尖線蟲病,水稻爛秧病,爛秧病病原,水稻粒黑粉,水稻害蟲,常見的水稻害蟲種類有:苗期的地下害蟲;直播田的稻癭蚊、東部山區(qū)水稻負泥蟲、分蘗到抽穗期的稻縱卷葉螟、稻暝蛉、稻蝗、白背飛虱、等,水稻螟蟲類,二化螟:鱗翅目螟蛾科,全國分布,食雜 三化螟:鱗翅目螟蛾科,主要分布在北緯 37 38以南
17、各稻區(qū),北方僅局部地區(qū)重,單食。 大螟:鱗翅目夜蛾科,大螟分布于黃河以南 ,食性雜。,二化螟形態(tài)特征及危害狀,正在鉆蛀,三化螟形態(tài)特征及危害狀,形態(tài)對比:,關于成蟲:三化螟雌成蟲前翅近中央有1個極明顯的黑斑,雄蟲前翅這一黑斑不很明顯,但從頂角有一條褐色斜紋走向后緣,外緣有一列79個小黑點。二化螟雌雄成蟲前翅外緣都有一列7個小黑點,且翅面布滿褐色不規(guī)則小點,大螟前翅翅面有光澤,翅中部從翅基至外緣有明顯的暗褐色縱線,此中線上下各有2個小黑點。,關于幼蟲:三化螟幼蟲蟲體黃白色,腹足退化。二化螟幼蟲體背自中胸至第9腹節(jié)有暗褐色縱線5條,最外側的兩條通過氣門,稱為氣門線,頭淡褐色。大螟的幼蟲蟲體粗壯,腹
18、部淡黃色,背面帶紫紅色,故又稱為紫螟。,關于卵:三化螟卵呈長橢圓形塊狀,上面復蓋褐色鱗毛;二化螟卵塊呈長帶狀,卵粒呈魚鱗狀排列,臺灣稻螟卵排列成魚鱗狀卵塊,卵粒扁平;大螟卵塊呈帶狀,卵粒扁圓球形。 關于蛹:三化螟蛹形瘦長,頭頂鈍圓;二化螟蛹額中央鈍圓突出;臺灣稻螟蛹額中央向下凹,大螟蛹體明顯較前三種大,頭頂不呈鈍圓。,發(fā)生規(guī)律,春季溫度回升到16以上,年中發(fā)生期越長;有效積溫越高,世代數就相應增多,蟲害發(fā)生亦早,早稻穗期受害通常較重。春季溫暖且雨量很少,不能滿足化蛹的需要,越冬代始蛾期推遲,發(fā)生量隨之減少;反之,春季溫暖多雨,化蛹進度也快,發(fā)生量就增多;但雨量過大,濕地過多或淹浸,則極易使幼蟲
19、和蛹死亡,發(fā)生量也相應減少,發(fā)育期推遲。早稻遲熟品種面積大的稻區(qū),或單雙季混栽區(qū),晚稻螟害常較重。,二化螟:每年1-5代,以4-6令幼蟲在稻樁、稻草、茭白及稻田周圍、田埂上的雜草莖稈中越冬。具以下習性: 1 晝伏夜出; 2 趨光性 3 高稈、莖粗、葉片寬大、葉色濃綠的稻田最易誘蛾產卵。在水稻苗期和分蘗期多產卵在葉面距葉尖37cm處,拔節(jié)后多產卵在距水面7cm的葉鞘上,三化螟:每年2-7代,以幼蟲在晚稻稻樁地下莖內越冬。越冬幼蟲在春季氣溫回升至16以上時,開始化蛹、羽化。 1 成蟲晝伏夜出 2 有較強的趨光性 3 喜嫩綠植株產卵,產卵場所與二化螟相似。 4 水稻分蘗期、孕穗末期到破口吐穗期,最適合蟻螟侵入,稱危險生育期。,發(fā)生條件,(一)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0中國聚丙烯(PP)行業(yè)產業(yè)運行態(tài)勢及投資規(guī)劃深度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中國羅紅霉素分散片行業(yè)發(fā)展分析及競爭策略與趨勢預測報告
- 2025至2030中國網絡游戲行業(yè)市場發(fā)展分析及發(fā)展趨勢與投資報告
- 2025至2030中國絕緣條行業(yè)產業(yè)運行態(tài)勢及投資規(guī)劃深度研究報告
- 七字押韻祭文范文教學
- 影視動畫制作的技術創(chuàng)新與應用
- 語文教學資源開發(fā)教研工作計劃
- 企業(yè)安全生產整改報告范文
- 2025版三年級科學重點難點教學計劃
-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qū)2023-2024學年數學五下期末調研試題含解析
- 《孫子兵法》與執(zhí)政藝術學習通超星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
- GB/T 19963.2-2024風電場接入電力系統(tǒng)技術規(guī)定第2部分:海上風電
- 2024年廣西南寧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招聘外聘人員3人歷年高頻500題難、易錯點模擬試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4年輔警招聘考試公安基礎知識人民警察法基礎知識模擬試卷
- 2024詳解國家基層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
- 零星維修改造工程施工方案施工組織設計投標方案(技術標)
- 盾構隧道用管片招標采購
- 《環(huán)境與資源保護法(第5版)》全套教學課件
- 2024年03月北京西城區(qū)教委事業(yè)單位招考聘用764人筆試近年2018-2023典型考題及考點剖析附答案帶詳解
- 人教版2024七年級英語上冊Starter Unit(1-3)單詞精講課件
-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qū)2023-2024學年五年級下學期期末英語試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