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必修三專題一:3、宋明理學一、選擇題1(2011年12月浙江新高考研究聯(lián)盟23題)“圣人之所以為圣人,只因他的心全是天理而沒有攙雜人欲,并不是因他無所不知。所以,只是從知識與才能上學圣人,只知道鉆研書本,考索名物,比擬形跡,結果是知識愈廣,人欲愈滋,才能愈多,天理愈蔽?!闭垎栠@是哪一學派的觀點? ( )A.陸王學派 B.程朱學派 C.浙東學派 D.洋務派2(2011年12月北京東城區(qū)示范校5題)下列有關宋明理學的評述 ,哪個是不正確的?A朱熹主張窮理致知的外向工夫;陸九淵則看重發(fā)明本心的內(nèi)向工夫 B朱熹思想以理為最高概念;陸九淵則以心為最高概念 C程顥和朱熹的思想方向很接近,后世稱“程朱”;陸
2、九淵與王守仁思想頗接近,后世稱“陸王”D朱熹教人首先強調(diào)“致良知”,而后博覽;陸九淵信學古人、讀古書為格物、窮理的入手方法3(2011年10月陜師大附中月考7題)錢乘旦現(xiàn)代文明的起源與演進中這樣評價理學:“它的豐富性與普遍性使中國統(tǒng)治者與士大夫相信儒家學說已窮盡世界一切真理。中國既是天下中心,并有著輝煌的、無與倫比的歷史與成就那么中國之外的夷務就不在中國人關心的范圍之內(nèi)。”由此可見理學( ) A排斥儒學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閉性 C概括了世間所有自然規(guī)律 D內(nèi)容豐富、探索世界本源4(2012年1月德州市期末17題)雍正所作朱批上諭,責備臣下,并不用法律上的說話,總說“你的天良何在
3、?你自己問心可以無愧的么?”這說明雍正帝要求臣下的一個重要標準是( ) A“存天理,滅人欲” B“知行合一” C“格物致知” D.“致良知”5(2011年9月兗州摸底3題)臺灣作家柏楊認為:中國文化似一條壯觀偉大的河流,但是到了14世紀,“它終于淤塞成一個醬缸,構成一個龐大而可哀的時代”。形成“醬缸”現(xiàn)象的主要因素是( ) A專制制度 B“罷黜百家”C“三教合一”D程朱理學6(2012年1月三明市期末18題)西方人講上帝,中國古人講“理”學,兩者最大的共同點是A相信人之外神的力量 B用以約束人類欲望的無度膨脹C通過宗教感化引人向善 D注重精神文明7(2011年11月遼南協(xié)作體期中31題)“知是
4、心之體,心自然會知。見父自然知孝,見兄自然知悌,見孺子入井自然知惻隱,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傳習錄)材料認為加強道德修養(yǎng)的途徑是 A知德合一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窮理格物8(2011年12月山西診斷3題)隆興元年,朱熹對宋孝宗進言:“陛下雖有生知之性,高世之行,而未嘗隨事以觀理,即理以應事。是以舉措之間動涉疑貳,聽納之際未免蔽欺,平治之效所以未著?!毕铝杏^點與這一言論思想一致的是 A“大學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 B“存天理,滅人欲” C“自修則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D“學者須先立志”9(2011年12月臺州調(diào)研19題)朱熹同王陽明的主張相同之處有主張理在氣先 都強調(diào)意識第一、物質(zhì)第二要求
5、克服私欲,維護統(tǒng)治秩序 心外無理A B C D10(2012年1月三明市期末2題)論語顏淵曰“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曰克已復禮,天下歸仁焉。”有人對這段話的解釋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勝也。己,謂身之私欲也。復,反也。禮者,天理之節(jié)文也?!边@就把“克己復禮”解釋為 A“人倫者,天理也” B“存天理,滅人欲”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心外無物”“心外無理”11(2012年1月南陽市期末16題)宋明理學家普遍倡導“存天理滅人欲”的修養(yǎng)論,“格物”“格心”的認識論,“成賢成圣”的境界論,“齊家平天下”的功名論,其根本出發(fā)點是 A修身養(yǎng)性,提高個人修養(yǎng) B培養(yǎng)經(jīng)世致用的人才
6、C規(guī)范社會秩序,實現(xiàn)社會和諧 D樹立理學的統(tǒng)治地位12(2011年12月洛陽市一模3題)右圖為三教圖。此圖繪佛、道、儒三教的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圖之中,似正在辯經(jīng)論道,體現(xiàn)了我國古代的一種社會思潮。對這一思潮表述正確的是 A隋唐時期初露端倪 B推動了新儒學體系的誕生 C“三教合規(guī)佛”為其核心 D成為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13(2012年1月永州市一模10題)現(xiàn)代文明的起源與演進一書中這樣評價理學:“它的豐富性與普遍性使中國統(tǒng)治者與士大夫相信儒家學說已窮盡世界一切真理。中國既是天下中心,并有著輝煌的、無與倫比的歷史與成就,那么中國之外的夷務就不在中國人關心的范圍之內(nèi)?!庇纱丝梢娎韺W
7、 A排斥儒學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閉性 C概括了世間所有自然規(guī)律 D內(nèi)容豐富、探索世界本源14(2011年11月北京海淀區(qū)期中14題)下列言論可能出現(xiàn)在四書章句集注中的是A.“茍此心之存,則此理自明”B.“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C.“惟于理有未窮,故其知有不盡”D.“天亦有喜怒之氣、哀樂之心,與人相副”15(2011年11月江西重點中學協(xié)作體19題)“虎溪三笑”講的是儒者陶淵明、道士陸修靜、僧人慧遠一起品茗暢談、樂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虛構的,卻在唐宋詩歌、繪畫作品中時有出現(xiàn)。據(jù)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實的結論是,當時( )A儒道佛出現(xiàn)融合的趨勢 B佛教開始傳入中國C詩歌創(chuàng)作呈現(xiàn)繁
8、榮局面 D繪畫風格多元化16(2012年1月泰安市期末20題)宋明理學家倡導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養(yǎng)論、“格物”或“格心”的認識論、成賢成圣的境界論、由齊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論,均以A研究天人關系為核心內(nèi)容 B倫理道德為核心內(nèi)容C認識自然發(fā)展規(guī)律為核心內(nèi)容 D關心社會進步為核心內(nèi)容17(2011年9月湛江調(diào)研3題)“一事不窮,則闕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則闕了一物道理?!痹撗哉摲从沉耍?) A、孔子的“為政以德” B、董仲舒的“獨尊儒術”C、朱熹的“格物致和” D、黃宗羲的“工商皆木”18(2011年12月安徽名校模擬6題)“明會典:凡民間寡婦,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節(jié)
9、(節(jié)操)者,旌表門閭(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毕铝袑Σ牧侠斫獠徽_的是 A明代婚嫻觀理學色彩濃厚 B明代婚姻觀具有保守性 C明代政府鼓勵寡婦守節(jié)操 D明代政府禁止寡婦改嫁19(2012年1月濱州期末17題)雍正所作朱批上諭,責備臣下,并不用法律上的說話,總說“你的天良何在?你自己問心可以無愧的么?”這說明雍正帝要求臣下的一個重要標準是 A“存天理,滅人欲”B“知行合一” C“格物致知” D“致良知”20(2011年11月德州期中28題)周敦頤在通書說:“禮,理也;樂,和也。陰陽禮而后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萬物各得其理后和,故禮先而樂后?!迸c此觀點相似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
10、人 B存天理,滅人欲C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D先天下之樂而樂21(2011年9月皖南八校聯(lián)考3題)“宇宙之間,一理而已。天得之而為天,地得之而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間者,又各得之以為性,其張之為三綱,其紀之為五常,蓋皆此理之流行,無所適而不在。”與這種說法相符合的思想家是A董仲舒 B朱熹 C王陽明 D王夫之22(2012年1月長沙一模11題)“理會得熟時,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歷、刑法、天文、地理、軍旅、職官之類,都要理會,雖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識個規(guī)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边@段話提倡A格物致知 B發(fā)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經(jīng)世致用23(2011年12月浙江新高考研究聯(lián)盟22題)明代佛學大師憨
11、山德清有一句名言:“所謂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莊,不能忘世;不參禪,不能出世?!睆闹锌梢钥闯鋈寮宜枷氲奶攸c是( )A注重以人為本的理念 B注重研究社會現(xiàn)實C著重研究人與自然的關系 D重視研究人的前世來生24(2011年11月北京朝陽區(qū)期中10題)南北朝時,即有儒釋道三教之說。有學者稱“唐代批判南朝梁陳、北朝齊隋的提倡佛教,而極力提倡經(jīng)世之術?!毕铝薪忉屌c其觀點相符的是A.此時正是佛教傳向內(nèi)地、道教形成與儒學復興的時期B.“周孔老莊誠帝王之師”不及“釋迦發(fā)窮源之真唱”C.反對三教等量齊觀的社會地位,強調(diào)儒學的主導地位D.倡導以“主誠主敬主靜主寡欲主返觀內(nèi)心”為理學修養(yǎng)25(2011年12月
12、北京順義區(qū)4題)一位理學家看到山石中有貝殼,認為“此石即舊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卻變而為高,柔者卻變而為剛?!边@體現(xiàn)下列哪一種理論觀點?.理在氣先.發(fā)明本心.格物致知.經(jīng)世致用26(2012年1月黃岡市期末26題)南宋朱熹與明代王陽明相比,兩者思想共同之處是 A知行合一,都產(chǎn)生于心 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C心就是理,心外無物 D只有探究萬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27(2012年1月珠海市一模14題)“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長于先生?!边@是中國對聯(lián)藝術中非常典型的雙關聯(lián)。下列對“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釋是A朱熹的學說比孔子更科學B朱熹建立了系統(tǒng)的
13、理論體系C朱熹使儒學更具哲理性和思辨化D朱熹對儒學的貢獻比孔子大28(2012年1月日照市期末5題)某老師在一堂歷史課上強調(diào):宋人張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 開太平”四句話,就內(nèi)容而言反映了宋代學者的遠大抱負。請問老師判斷的依據(jù)主要是A為天地立心,說明宋代學者以人為主體解釋天理B為生民立命,說明宋代市民崛起,受到政府重視C為往圣繼絕學,說明宋代印刷術發(fā)達,書籍流通D為萬世開太平,說明加強集權后,社會和諧太平29(2012年2月濟南月考3題)宋代,儒學家開始從一個新的角度來論證倫理綱常。這個新的角度是A三綱五常 B經(jīng)世致用 C萬物本源 D抗衡佛老30(2012年1月紹興市
14、期末6題)荀子說:“君有過謀過事,將危國家、殞社稷之懼也,大臣父兄有能進言于君,用則可,不用則去,謂之諫;有能進言于君,用則可,不用則死,謂之爭傳曰:從道不從君,此之謂也?!毕铝兴枷胫欣^承和發(fā)展了這一主張的是A韓非“法不阿貴”的思想 B董仲舒“三綱五常”的思想C朱熹“道統(tǒng)論”的思想 D顧炎武“眾治”的思想31(2011年10月陜師大附中月考7題)錢乘旦現(xiàn)代文明的起源與演進中這樣評價理學:“它的豐富性與普遍性使中國統(tǒng)治者與士大夫相信儒家學說已窮盡世界一切真理。中國既是天下中心,并有著輝煌的、無與倫比的歷史與成就那么中國之外的夷務就不在中國人關心的范圍之內(nèi)?!庇纱丝梢娎韺W( ) A排斥儒學以外的一
15、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閉性 C概括了世間所有自然規(guī)律 D內(nèi)容豐富、探索世界本源32(2012年1月湖州市期末20題)他的思想在生前曾被官方誣為“偽學”而在死后被官方奉為儒學正宗。他主張A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C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D致良知,知行合一33(2011年11月蚌埠市期中15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大學期間推崇某一位哲學家的學說,取名“知行”。43歲時,他在生活教育上發(fā)表行知行一文,認為“行使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名為陶行知。據(jù)此判斷,陶行知推崇的哲學家是A程頤 B朱熹 C陸九淵 D王陽明34(2
16、012年1月漯河市期末18題)普羅泰格拉認為:“人是萬物的尺度”。強調(diào)人的感知是判斷萬物的標準,與其有相似哲學觀點的我國古代哲學家是A 荀子 B 朱熹 C 王陽明 D 王夫之35(2012年1月商丘市期末19題)南北朝時,即有儒釋道三教之說。有學者稱“唐代批判南朝梁陳、北朝齊隋的提倡佛教,而極力提倡經(jīng)世之術?!毕铝薪忉屌c其觀點相符的是A此時正是佛教傳向內(nèi)地、道教形成與儒學復興的時期B“周孔老莊誠帝王之師”不及“釋迦發(fā)窮源之真唱”C反對三教等量齊觀的社會地位,強調(diào)儒學的主導地位。D倡導以“主誠主敬主靜主寡欲主返觀內(nèi)心”為理學修養(yǎng)36(2011年11月沂源縣期中24題)據(jù)記載,江南某府的地方志中記
17、錄的節(jié)婦(丈夫死后不再嫁的寡婦),宋代有4人,明代有95人,在清代中葉則達到203人。為旌表節(jié)婦,各地紛紛建造貞節(jié)牌坊。下列各項中,與這一現(xiàn)象的形成相關度最高的是A女權意識的覺醒 B理學對全社會影響的深入C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 D戰(zhàn)亂和社會動蕩加劇37(2011年11月北京西城區(qū)期中26題)錢乘旦現(xiàn)代文明的起源與演進中這樣評價理學:“它的豐富性與普遍性使中國統(tǒng)治者與士大夫相信儒家學說已窮盡世界一切真理。中國既是天下中心,并有著輝煌的、無與倫比的歷史與成就。那么中國之外的夷務就不在中國人關心的范圍之內(nèi)?!庇纱丝梢娮髡哒J為理學A.排斥儒學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閉性C.概括了世間所有自然規(guī)
18、律 D.內(nèi)容豐富、探索世界本源38(2011年12月浙江五校聯(lián)考3題)根據(jù)朱熹與他的弟子們的問答錄朱子語類中記載,“黃仁卿問:自秦始皇變法之后,后世人君皆不能易之,何也?(朱熹)日:秦之法,盡是尊君卑臣之法,所以后世不肯變。”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朱熹認為秦朝建立的專制主義集權制度為歷朝沿用B體現(xiàn)了朱熹從君臣關系角度對專制制度的批評C朱熹與黃宗羲都對君主專制進行了批評D中國的君主專制在精神上靠儒家支持39(2012年1月無錫市期末3題)所謂“朱陸同異”是我國學術史上的一個老問題。解放后的一些哲學史著作一般把陸學看做主觀唯心主義,把朱學看做客觀唯心主義。但學者華山認為朱陸兩家對哲學的看法基本站
19、在同一立場,都屬于客觀唯心主義。以下陸九淵的言論中能為學者華山的觀點提供佐證的是 A“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B“中庸言博學、審問、慎思、明辨,是格物之方。” C“此理在宇宙間固不以人之明不明,行不行而加損?!?D“萬物森然于方寸之間,滿心而發(fā),充塞宇宙,無非此理。”40(2012年1月蘇北四市一模3題)王守仁(陽明)說:“夫?qū)W貴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雖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為是也。而況其未及孔子者乎?”(答羅整庵少宰書)這一言論 受南宋陸九淵的思想影響 主張通過內(nèi)心反省獲得新知 否定孔子儒家思想的地位 體現(xiàn)出一定的獨立自由精神 A B C D41(2011年11月沂源縣期中2
20、2題)中國服飾在不同歷史時期特征各異,如商的“威嚴莊重”,周的“秩序井然”,戰(zhàn)國的“清新”,漢的“凝重”,六朝的“消瘦”,唐的“豐滿華麗”,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壯豪放,明的“敦厚繁麗”,清的“纖巧”。這里周的“秩序井然”、戰(zhàn)國的“清新”、唐的“豐滿華麗”、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歷史現(xiàn)象分別是A宗法制、“百家爭鳴”、民主政治、新思潮萌發(fā)B郡縣制、“罷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學盛行C郡縣制、“百家爭鳴”、國家富強、“經(jīng)世致用”思想D宗法制、“百家爭鳴”、國家富強、理學盛行42(2011年11月北京海淀區(qū)期中22題)“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边@句話應該出自A.朱熹 B.王陽明
21、 C.黃宗羲 D.顧炎武43(2012年1月蘇北四市一模2題)(宋紹興年間,官員張登)曰:“誤矣,人只知以利對害,便只管要尋利去,人人尋利,其間多少事!利字,只當以義字對?!币蛟斞粤x利之辯。(宋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這反映了當時 A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影響世人觀念 B教化民風成為官員主要職責 C逐利避害成為社會行為準則 D程朱理學已經(jīng)成為官方哲學44(2011年10月大同市調(diào)研4題)古代有一個佛偈故事:廟前佛幡隨風而動,方丈以此考問眾徒。甲徒曰:“風吹幡動!”乙徒曰:“幡何動?分明是你心動!心動才有幡動! ”下面的思想與甲徒相近的是A.萬物皆只有一個理 B.有氣而后有理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
22、定理二、非選擇題45(2011年12月北京東城區(qū)示范校33題)儒、釋、道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三大流派,三者間的關系經(jīng)歷了漫長演變。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4分)材料一 周道衰,孔子沒,火于秦,黃老于漢,佛于晉、魏、梁、隋之間。其言道德仁義者不入于老,則歸于佛。后之人其欲聞仁義道德之說,孰從而聽之?老者曰:“孔子,吾師之弟子也?!狈鹫咴唬骸翱鬃?,吾師之弟子也?!睘榭鬃诱?,習聞其說,樂其誕而自小也,亦曰“吾師亦嘗師之”云爾。韓愈原道(1)材料一中,“火于秦,黃老于漢,佛于晉、魏、梁、隋之間”分別指什么歷史事件或現(xiàn)象?為什么到隋唐時人們“言道德仁義者不入于老,則歸于佛”?(6分)材料二 佛法為中國患千余
23、歲,世之卓然不惑而有力者,莫不欲去之。 攻之暫破而愈堅,撲之未滅而愈熾。遂至于無可奈何。是果不可去邪?蓋亦未知其方也。然則禮義者,勝佛之本也。今一介之士知禮義者,尚能不為之屈,使天下皆知禮義,則勝之矣。此自然之勢也。 歐陽修本論(2)材料二中,歐陽修是如何看待佛、儒關系的?(4分)材料三 然以釋氏所見,較之吾儒,彼不可謂無所見,但卻只是從外面見得個影子,不曾見得里許真實道理,所以見處則盡高明脫灑,而用處七顛八倒,無有是處。 朱熹答陳衛(wèi)道(3)材料三中,朱熹對佛學持何種態(tài)度?對他的思想產(chǎn)生了什么影響?(4分)46(2012年1月石家莊一模28題)(16分)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朱熹生活的南宋時
24、代,整個社會統(tǒng)治階級鮮廉寡恥,生活奢侈無度。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滅人欲”之說。天理是公道與良知。朱熹說:“須知天理只是仁、義、禮、智之總名,仁、義、禮、智便是天理之件數(shù)?!敝祆鋮^(qū)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饑而欲食,渴而欲飲,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滅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認為當時國之大患根在君王心術已受蒙蔽。應當根據(jù)大學之教,以正心誠意作為治國平天下的根本。針對當時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禪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獲得知識?!?洪映萱另一種聲音對朱熹“存天理、滅人欲”等理學觀念的反思材料二 在物質(zhì)生活富足的前提下,那些經(jīng)濟上有
25、實力的商家要求政治上的地位,于是出現(xiàn)了精神上的反叛。這種生活本體的變化引發(fā)了作家創(chuàng)作意識變化,時代前進的要求也為時代前進的思想變化提供了基礎。李贄在這樣一種生存環(huán)境下,他的思想也有了初步的“民主意識”,從而為他的“民本意識”突破儒家“民本思想”提供了社會基礎。從李贄生存的地理環(huán)境來看,當時李贄生活在比較繁華的貿(mào)易港口泉州,西方的一些先進思想和觀念通過這一窗口傳播進來。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影響下,李贄的思想更具反叛精神,富有戰(zhàn)斗性。肖國華李贄的儒家情節(jié) 材料三 日本傳統(tǒng)文化能夠承接外來文化的刺激及壓力,很大程度上應歸功于日本的儒家學派,即朱子學。在倫理道德方面,承認人的物質(zhì)欲望和需要,但主張個人利
26、益的目的與歸宿在于社會公益,這顯然與儒家在承認“富與貴是人之所俗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的前提下,最終強調(diào)“天下為公”之思想一脈相承。在政治思想方面,主張“天賦人權”理論,但主張民權服從國權,強調(diào)儒學一貫的“國家利益高于一切,保留忠君報國之思想”。與此同時,保留儒家忠孝觀念,使得日本近代化過程中,避免了東西方文化體系碰撞時人的原有價值觀念體系崩潰、民族成員心靈分裂等一系列不良后果。近來年,日本經(jīng)濟界與學術界構筑了“日本式經(jīng)營”的學說,其中列舉的許多因素都具有儒家文化的特征。 孫政儒家文化在日本近代化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請回答:(1)據(jù)材料一,概括理學思想的進步之處。(6分)(2)據(jù)材料二,概括李
27、贄思想產(chǎn)生的主要社會背景。(4分)(3)據(jù)材料三,說明理學在日本近代化過程中是如何得以繼承的。(4分)(4)綜合上述材料和問題,你從中得到哪些認識?(2分)47(2012年1月南通市期末21題)(15分)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克已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論語顏淵 材料二 夫仁誼禮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當修飭也;五者修飭,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國家將有失道之政,而天乃出災害以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異以警懼之;尚不知變,而傷敗乃至。以此見天心之仁愛人君而欲止其亂也。 漢書董仲舒?zhèn)?材料三 萬物皆有此理,理旨同出一源。如為君須仁,為臣須敬,為子須孝
28、,為父須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異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 朱子語類卷18 材料四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萬物,本吾一體者也。生民之困苦茶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無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慮而知,不學而能,所謂良知也。 王陽明王文成公全書請回答:(1)據(jù)材料一概括孔子關于道德規(guī)范的核心思想。(2分)(2)據(jù)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分析董仲舒提出道德準則的出發(fā)點及根本目的。(3分)(3)材料三中,朱熹對道德規(guī)范提出了什么新的見解?分析其產(chǎn)生的歷史影響。(4分)(4)據(jù)材料四概括“良知”的內(nèi)涵,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王陽明提出的“致良知”的方法。(4 分)(5)綜合以上材料談談你對中
29、國傳統(tǒng)倫理道德的認識。(2分)必修三專題一:3、宋明理學(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A解析:考查對心學的理解。關鍵信息是:“他的心全是天理而沒有攙雜人欲”可知是指心學。2D3B解析:錢乘旦先生認為理學已窮盡世界一切真理具有豐富性與普遍性,但正因為如此,又使國人認為中國“是天下中心,并有著輝煌的、無與倫比的歷史與成就,夷務就不在中國人關心的范圍之內(nèi)?!边xB項。4D5D6B7C解析:本題考察宋明理學。引文屬于王陽明主張,材料中“知是心之體,心自然會知”分析,認為心是本源,強調(diào)內(nèi)心的反省,不需求要外表。8A解析:考查理學。朱熹的意思是皇帝雖然賢明智慧但是“舉措之間動涉疑貳,聽納之際未免蔽欺,平治之效所以
30、未著”故要格物致知,選擇A項。9B解析:是客觀唯心主義,是朱熹的觀點,故排除;是王陽明的主觀唯心主義主張,故也應排除;兩者思想的本質(zhì)都是唯心主義,所以是共性,兩者都為統(tǒng)治階級服務,所以是共性;因此正確選項是B。10B11C12B解析:根據(jù)題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學史實三教并立出現(xiàn)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故應排除A項;成為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是在西漢董仲舒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后,但是當時儒家是融合了法家、道家及陰陽家的思想故應排除D項;題干中所示“佛、道、儒三教的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圖之中”并不能反映出“三教合規(guī)佛”為其核心故應排除C項;而三教合一的趨勢在宋代發(fā)展為理學,理學在宋元時期成為
31、官方哲學,故此題正確選項是B。13B14C15A16B17C解析:從題干要求明顯可以看出為對事物的理的探究,故符合題意的只有C。18D解析:從材料中可以看出,對于寡婦守志不改節(jié)者,明朝政府給予“旌表門閭(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的鼓勵;這種“守志”“不改節(jié)”的婚姻觀顯然具有保守性;宋明時期理學強調(diào)封建的倫理道德,明朝政府的這一做法正是理學作為封建正統(tǒng)思怨的體現(xiàn)。但從材料來看,明朝政府對寡婦改嫁并沒有完全禁止。故正確答案是D。19D解析:本題考查宋明理學。從材料中“天良”“良心”可知雍正帝用良知作為衡量臣下的重要標準。20B21B解析:本題考查古代中國的主流思想。材料中強調(diào)的是“理”是萬物的
32、根本,“理”構成里社會道德關系,朱熹提出了“理”是三綱五常形成的哲學基礎。董仲舒提出了“大一統(tǒng)”的思想,王陽明提出了“心學”,王夫之具有反封建思想。22A23B解析:考察對儒家思想的理解。關鍵信息是:“不能涉世”即儒家的思想在于涉世,即研究社會現(xiàn)實。24C25C26B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理學與心學的知識,A項和C項只是心學的觀點,D項只是理學的觀點。 B項表述符合兩者共同觀點,故正確選項是B。27C解析:本題考查古代中國的理學思想。朱熹在儒家思想中吸收佛教、道教思想,使得儒家思想更具有哲理性和思辨性。 A項中儒家學說不是自然科學,主要談論社會倫理,只有適應或不適應社會需要的問題,不存在科學不科學
33、的問題。D項中兩人都有貢獻,沒有大小之分,甚至說孔子要比朱子的貢獻更大些。B項不符合史實。28A解析: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張載這四句話的理解,以及對宋代歷史的了解情況。這四句話最能表現(xiàn)出儒者的襟懷,是人類教育最高的向往。為天地立心,是宋代學者希望通過對天地生生之德的親切理會,使天地生化萬物的心顯立起來,故A正確;為生民立命,是學者們希望通過潛移默化,加上倫常政教,使生民的生活有所依循,從而得以護持生命,說明不了政府重視市民階層,故B項不正確;為往圣繼絕學,指的是學者們要續(xù)先秦儒家的學脈,與“宋代印刷術發(fā)達,書籍流通”沒有聯(lián)系,故C項不正確;為萬世開太平,是宋代學者“開出太平盛世”的美好愿望,并不
34、是一種現(xiàn)實存在,故D項錯誤。29C30C解析:考查儒家思想的發(fā)展。“從道不從君”即依從正確的原則而不依從國君,這與朱熹“道統(tǒng)論”的“正君心”思想是一致的,選擇C。31B解析:錢乘旦先生認為理學已窮盡世界一切真理具有豐富性與普遍性,但正因為如此,又使國人認為中國“是天下中心,并有著輝煌的、無與倫比的歷史與成就,夷務就不在中國人關心的范圍之內(nèi)?!边xB項。32C解析:考察對理學的理解 。朱熹的思想體系中社會政治理論主張, “三綱五?!?以 構建社會的統(tǒng)治秩序, 而這恰恰是宋代開國者的軟肋。 趙匡胤的 “黃袍加身” 是臣奪君權, 恰恰是朱熹的攻擊所在, 所以宋代統(tǒng)治都一直叱其是“偽學” ;另一方面,朱
35、熹認為儒家有干預政治的天然權力,正 君心正百官是儒家干預政治的主要手段, 這種潛在的分君主權力的意識恰恰是宋代統(tǒng)治者始 終都在防范的,因此,宋代統(tǒng)治者打擊朱熹的言論理所當然。朱熹死后,統(tǒng)治者將朱熹的思 想體系略加改造,強調(diào)對君主的尊崇,而且朱熹的思想有利于統(tǒng)治者駕馭百官和控制民眾, 略加改造后成為統(tǒng)治者有效的思想武器。33D34C35C36B解析:該題考查宋明理學的影響,宋到明清,理學逐漸深入影響社會的各個方面。37B解析:本題考查宋明理學的影響。從材料“儒家學說已窮盡世界一切真理”體現(xiàn)了其思想的博大精深,但“中國之外的夷務就不在中國人關心的范圍之內(nèi)”則說明理學束縛了人們的視野,帶有一定的封閉性,應選B項。38B解析:本題考查古代中國理學思想。根據(jù)材料“盡是尊君卑臣之法”分析,A想為,秦朝的制度是君尊臣賤,體現(xiàn)了二者關系的批判,A項沒有從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血液凈化類產(chǎn)品項目立項申請報告
- 2025年交通管制雷達項目提案報告
- 聚焦2025年工業(yè)企業(yè)搬遷的社會穩(wěn)定風險與風險評估案例報告
- 2025年汽車行業(yè)供應鏈韌性提升與風險管理咨詢報告
- 2025-2030中國氧化溝技術市場供需規(guī)模及未來投資趨勢預測報告
- 2025-2030中國本質(zhì)安全型溫濕度變送器市場運營動態(tài)及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智慧銀行市場發(fā)展動態(tài)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
- 2025-2030中國拋光氧化鋁市場競爭策略及營銷發(fā)展趨勢分析報告
- 2025年防曬油項目申請報告
- 2025年谷物細粉項目規(guī)劃申請報告模板
- 2025年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qū)前進街道辦事處招聘1人歷年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4年09月2024秋季中國工商銀行湖南分行校園招聘620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蒙醫(yī)學在腫瘤治療中的應用
- 《北京市道路橋梁試驗檢測費用定額》
- 中醫(yī)院人才引進績效考核方案
- 高速公路施工安全培訓課件
- 2024年中級經(jīng)濟師考試經(jīng)濟基礎知識必考重點總結全覆蓋
- 轉(zhuǎn)崗人員安全知識培訓
- 鐵嶺三支一扶真題2023
- 2024年省石棉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關于公開考核招考綜合類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高頻考題難、易錯點模擬試題(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人工智能數(shù)據(jù)標注 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