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癌病理分類_第1頁
肺腺癌病理分類_第2頁
肺腺癌病理分類_第3頁
肺腺癌病理分類_第4頁
肺腺癌病理分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肺腺癌國際多學科分類,2,2011年版IASLC ATS ERS肺腺癌分類系統(tǒng),3,2015年肺腺癌WHO分類,1,2004年肺腺癌WHO分類,肺腺癌的三次分類,腺癌,混合型,乳頭狀腺癌,細支氣管 肺泡癌,伴黏液產(chǎn)生的實性腺癌,腺泡狀腺癌,1、細支氣管肺泡癌,非黏液性 2、細支氣管肺泡癌,黏液性 3、細支氣管肺泡癌,黏液及非黏液混合性或不能確定,2004年分類,1、胎兒性腺癌 2、黏樣性(膠樣)腺癌 3、黏液性囊腺癌 4、印戒細胞癌 5、透明細胞腺癌,2011年肺腺癌分類,國際肺癌研究協(xié)會(IASLC) 美國胸科學會(ATS) 歐洲呼吸學會(ERS),Travis領銜,47名專家參與, 以病理

2、為基礎,結合影像學、分子生物學,參照大量的循證醫(yī)學證據(jù)。建立的一個對治療、預測及預后更有意義的分類系統(tǒng)。,浸潤前病變(AAHAIS),微小浸潤性腺癌(MIA),浸潤性腺癌(IAC),浸潤性腺癌變異型,按照肺腺癌發(fā)生發(fā)展的線性關系 組織分類系統(tǒng),2011年分類特點,2011版與2004版的變化,終止使用“BAC”的概念。 新分類分為浸潤前、微浸潤性、浸潤型。 將浸潤前病變擴展為兩個亞類, AAH、AIS 增加原位腺癌(AIS )、微浸潤性(MIA) 。 對于小活檢及細胞學標本提出了新要求和標準,診斷分型盡可能明確。 強調:免疫組織化學、分子檢測、影像學和手術時應該注意的事項。,2015年WHO肺

3、癌分類,2015版的WHO肺癌分類方法中融入了更多肺癌的遺傳學信息 重視免疫組化和分子診斷對肺癌分類的作用. 整合了外科、病理學、腫瘤學、分子生物學和影像學等多個學科的集體智慧。 提出了早期腺癌。 基于預后因素:將 AIS、MIA、以及部分附壁生長型腺癌LAP歸為早期肺腺癌.,但少數(shù)肺腺癌。在發(fā)生的初期就是侵襲能力極強的浸潤性腺癌, 通常直徑小于2cm,就已經(jīng)有縱隔或肺內淋巴結轉移。 這類腺癌的組織學類型多數(shù)是微乳頭型或實體伴粘液分泌型,目前(公認)大多數(shù)肺腺癌是通過AAHAIS-MIA, 最終發(fā)展成為浸潤性腺癌(IAC),(2015WHO)浸潤性腺癌,將原WHO分類中透明細胞型、印戒細胞腺癌

4、歸為實體為主型,粘液腺癌 膠樣癌 胎兒性癌 腸型腺癌,在浸潤性腺癌中,按生長方式分為,貼壁為主 腺泡為主 乳頭為主 微乳頭為主 實體為主,伴粘液分泌,浸潤性腺癌的變異型有,(2015WHO)活檢標本病理分類及診斷要求,肺腺癌組織形態(tài)異質性強,小活檢和細胞學標本局限,難以判斷是否存在浸潤,不診斷“AIS”和MIA” 推薦將細胞學檢查與小活檢組織學檢查同時進行,以提高診斷的準確性。,盡可能詳細 描述特征,附壁樣生長 腺泡樣 乳頭狀 微乳頭狀 實體性 粘液性,不具有典型腺癌、鱗癌形態(tài) 特點的情況下,應用免疫 組化做出正確分類診斷。,通過免疫組化依然不能分類的則描述為未分化或低分化的非小細胞肺癌(NS

5、CLC-NOS),1,2,3,4,5,主要用于鑒別原發(fā)性肺腺癌與鱗狀細胞癌、大細胞癌、轉移性癌、 惡性間皮瘤以及是否伴神經(jīng)內分泌分化,TTF-1、Napsin A+ ,明確診斷肺原發(fā)腺癌; p63、p40 +,明確診斷鱗癌; TTF-1、Napsin A、p63同時+,伴有粘液:傾向肺腺癌,肺腺癌TTF-1、Napsin A 、CK7; 肺鱗癌p63、p40 、CK5/6,特異性標記物,結果判讀,免 疫 組 化,腺鱗癌; TTF-1和p40同時+ NSCC ,NOS 雙向分化; p40 3+, TTF-1 1+ 傾向鱗癌; TTF-1 +,p40 + (5%)傾向腺癌;,TTF-1、Nnaps

6、inA和p40、p63同時-,NSCC ,NOS 差分化癌,要與其他腫瘤鑒別:,神經(jīng)內分泌標記:CgA、Syn、CD56 ; 惡性間皮瘤標記:WT-1、D2-40、Calretinin、HMB-1(MC)、CK5/6,非典型腺瘤樣增生(AAH) 原位腺癌(AIS)原來3cm的BAC,微浸潤型腺癌(3cm原位腺癌為主,浸潤灶5mm)MIA,部分附壁狀為主型腺癌,原來的非粘液性BAC,浸潤灶5mm(LPA),肺腺癌分類,浸潤前病變,病理:局限性的II型肺泡上皮細胞或Clara細胞的增生性病變, (一般小于或等于0.5cm) 增生的細胞呈圓形、立方形、低柱狀或釘樣,有輕-中度異型性, 細胞間常有空隙

7、、 沿肺泡壁呈附壁狀生長, 與AIS是一個連續(xù)的演變過程。 薄層CT特征:純GGO 0.5cm,(毛玻璃斑片影)??蓡蝹€或多個,非典型腺瘤樣增生(AAH),非典型腺瘤樣增生(AAH,原位腺癌(AIS),病理:嚴格局限于肺泡結構,沿肺泡壁呈單層附壁樣生長的小腺癌(2004版的BAC), 3cm, 無腺泡、乳頭、微乳頭、實性結構; 間質增寬常見; 無間質,血管及胸膜的浸潤。 包括非粘液和粘液性兩種,但幾乎為非粘液性。 CT特征,MGGN 3cm,(毛玻璃密度中見實變影)發(fā)展緩慢。但也有例外,原位腺癌(AIS),原位腺癌(AIS),微浸潤型腺癌(MIA),病理:單發(fā)的體積小的(3cm)局限性腺癌,以

8、附壁樣生長為主要特征,局灶浸潤0.5cm, (出現(xiàn)了腺泡、乳頭、微乳頭或實性,間質中可見腫瘤成分). 腫瘤侵犯淋巴管、血管、胸膜或出現(xiàn)壞死;不診斷MIA,而要診斷LPA 幾乎為非粘液性改變, CT表現(xiàn):mGGN(混雜密度毛玻璃結節(jié)),實性成分多位于中央0.5cm,微浸潤型腺癌(MIA),微浸潤型腺癌(MIA),貼壁狀為主,腺泡為主,乳頭、微乳頭為主,實性為主伴粘液,在浸潤性腺癌中,廢棄了混合型,而以“XX生長方式為主型,其后列出其他亞型極其含量”的方式表述肺腺癌成分,域值也有過去的10%下降為5%,(2015WHO)浸潤性腺癌,按生長方式分為,附壁狀為主的腺癌 ( LPA ),以附壁樣生長為主

9、的腺癌,形態(tài)學于AIS和MIA相接近,但浸潤灶至少一個最大徑0.5cm 如有淋巴管、血管 和胸膜侵犯及腫瘤壞死,也應診斷為LPA 僅適用于非粘液腺癌,原位腺癌(AIS)/微浸潤型腺癌(MIA)/附壁狀為主的腺癌 (LPA)歸為早期腺癌,完全手術切除病灶(鍥型、肺段或肺葉)可達幾乎100%的5年無病生存。,附壁狀為主的腺癌 ( LPA ),浸潤性腺癌(腺泡、乳頭、微乳頭為主型),圓形或卵園形腺樣結構 腺腔或癌細胞內含有粘液 篩孔樣結構,腺泡為主型腺癌( APA ),腫瘤細胞呈立方形或柱狀,襯覆在含有纖維軸心的乳頭狀結構表面,突向肺泡腔內,乳頭呈簇狀生長,中央缺少維血管軸心,轉移早,侵襲力強,預后差。,乳頭狀為主的腺癌(PPA),微乳頭狀為主的腺癌(MPA),腺泡 乳頭,微乳頭,浸潤性腺癌(實體為主型),主要為實性、成片排列的腫瘤細胞,缺乏可識別的腺泡,乳頭,微乳頭或附壁樣生長的結構; 與鱗癌及大細胞癌難以鑒別,免疫組化常作為鑒別手段。,實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