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學20其他針法.ppt_第1頁
針灸學20其他針法.ppt_第2頁
針灸學20其他針法.ppt_第3頁
針灸學20其他針法.ppt_第4頁
針灸學20其他針法.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針灸學,其他針法 主講:唐衛(wèi)東,中醫(yī)教研室,其他針法,三棱針 皮膚針 皮內針 頭針 拔罐法,三棱針鋒針,靈樞官針 “病在經(jīng)絡痼痹者病在五臟固居者,取以鋒針?!?靈樞九針論“故為之治針,必筒其身而鋒其末,令可以瀉熱出血,而痼病竭主癰熱出血?!?開竅泄熱,活血祛瘀,疏經(jīng)通絡 治療頑固性痹證,昏厥、高熱、中暑、中風閉證,急性咽喉腫痛,目赤紅腫,頑癬、癤癰初起、扭挫傷,指(趾)麻木,三棱針刺法,右手拇、食兩指持住針柄,中指扶住針尖部,露出針尖1-2分許,以控制針刺深淺度,針刺時左手捏住指(趾)部,或夾持、舒張皮膚,右手持三棱針針刺 點刺 刺絡 散刺 挑刺 注意事項,腧穴點刺 在腧穴部位上下推按,使血聚

2、集穴部 右手持針對準穴位迅速刺入0.3厘米左右,立即出針 輕輕擠壓針孔周圍,使出血數(shù)滴,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壓針孔止血。,刺絡 用三棱針緩慢地刺入已消毒的較細的淺靜脈,使少量出血 用消毒干棉球按壓止血 臨床常用于: 中暑:肘窩、腘窩淺靜脈 急性淋巴管炎:紅絲上多針刺血,散刺 :豹紋刺 靈樞官針:“豹紋刺者,左右前后針之,中脈為故,以取經(jīng)絡之血者。” 頑癬、癤腫初起(未化膿):四周刺出血 扭傷、挫傷后局部瘀腫:瘀腫局部消毒后如豹紋般散刺出血。,挑刺 左手按壓施術部位的兩側使皮膚固定,右手持針,將表皮挑破,使出血或流出粘液 刺入0.5厘米左右深,將針身傾斜并使針尖輕輕提高,挑斷皮下部分纖維組織 局部

3、消毒,覆蓋敷料。 反應點:類似丘疹,一般似針帽大小,多呈褐色,或粉紅、灰白、棕褐色 痔疾,在腰骶部或“八髎”常有反應點 麥粒腫,在“耳尖”、“大椎”、肩部有反應點 挑刺一般3-7日一次,3-5次為一療程。10-14天后,可進行第二療程。,注意事項,體位舒適預防暈針 嚴密消毒,防止感染 避免刺傷動脈、出血不宜過多,一般以數(shù)滴為宜。 身體虛弱,氣血兩虧,常有自發(fā)性出血或損傷后出血不易止住的患者,不宜使用。 每日或隔日針治一次,35次為一療程。急癥也可每日治兩次。如治療需出血較多者,每周治療1-2次為宜,皮膚針梅花針,七星針,羅漢針,叩刺皮部 激發(fā)調節(jié)臟腑經(jīng)絡功能 防治疾病,操作方法,叩刺法:針尖對

4、準叩刺部位,使用手腕之力,將針尖垂直叩打在皮膚上,并立即提起,反復進行 刺激強度:根據(jù)病人體質、年齡、病情、叩刺部位的不同,有弱、中。強三種刺激強度。,持針式:手握針柄后部,食指壓在針柄上,弱刺激;用較輕腕力進行叩刺、局部皮膚略有潮紅,病人無疼痛為度 老弱婦兒 虛證患者 頭面、眼、耳、口、鼻 肌肉淺薄處,強刺激:用較重腕力進行叩刺,局部皮膚可見隱隱出血,患者有疼痛感覺 年壯體強 實證患者 肩、背、腰、臀部等肌肉豐厚處。,中等刺激:介于強弱兩種刺激之間,局部皮膚潮紅,無滲血,患者稍覺疼痛 一般疾病和多數(shù)患者 除頭面等肌肉淺薄處外,大部分均可用此法,皮膚針刺激強度,叩刺部位,循經(jīng)叩刺:是循經(jīng)絡路線

5、進行叩刺 督脈:調節(jié)一身之陽氣 膀胱經(jīng):背俞穴(治療范圍廣) 足四肢肘膝以下的經(jīng)絡(原、絡、郄、五腧穴)治療各相應臟腑經(jīng)絡的疾病 穴位叩刺:根據(jù)穴位主治癥進行叩刺 特定穴;華佗夾脊穴;阿是穴 局部叩刺:患部叩刺 扭傷后局部瘀腫疼痛,頑癬等,可在局部進行散刺或圍刺。,皮內針,圖釘型或麥粒型 刺入皮內,固定留置一定時間,給皮部以弱而長時間的刺激,調整經(jīng)絡臟腑功能 防治疾病,操作方法,麥粒型皮內針 用鑷子夾住針身,沿皮橫刺人皮內,針身埋人皮內0.51厘米 用膠布將留在皮外的針柄固定。 圖釘型皮內針 用鑷子夾住針圈,將針尖對準穴位刺人,使環(huán)狀針柄平整地留在皮膚上 用膠布固定 此針較多用于耳穴,留置時間

6、 根據(jù)季節(jié)不同而定 熱天一般留1-2天 冷天可留置3-7天 留置期間每隔四小時左右用手按壓埋針處12分鐘,以加強刺激,增加療效 適用于:慢性頑固性疾病和經(jīng)常發(fā)作的疼痛性疾病 頭痛、三叉神經(jīng)痛、牙痛、胃痛、月經(jīng)不調、痛經(jīng)、遺尿、不寐、高血壓病、哮喘、咳嗽,注意事項,關節(jié)附近不可埋針活動時會疼痛 胸腹部因呼吸時會活動,亦不宜埋針 埋針后,如患者感覺疼痛或妨礙肢體活動時,應將針取出,改選穴位重埋 埋針期間,針處不可著水,避免感染 熱天出汗較多,埋針時間勿過長,以防感染。,拔罐法吸筒療法,角法,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燒或其他方法排除罐內空氣,造成負壓,使之吸附于腧穴或應拔部位的體表,產(chǎn)生刺激,使被拔部位的

7、皮膚充血、淤血 防治疾病 吸血排膿(最早) 風濕痹證,感冒咳嗽,胃痛,嘔吐,腹痛,泄瀉等。,罐的種類,玻璃罐 竹罐 陶罐,火罐,玻璃罐,竹罐,抽氣罐,火罐痕跡,拔罐的方法,火罐:用火在罐內燃燒,形成負壓,使罐吸附在皮膚上 -閃火法 -投火法 -貼棉法 -架火法 水煮法:竹罐 抽氣法:拔罐器 留罐10-15分鐘,避免起泡,走罐(推罐):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膚或罐口上,涂一層凡士林等潤滑油,將罐拔住后,醫(yī)者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下,左、右往返推動, 至所拔部位的皮膚紅潤、充血,甚或淤血時,將罐起下 面積較大,肌肉豐厚部位,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的疫痛、麻木、風濕痹痛等癥。 閃罐:罐拔住后,立即起下,

8、如此反復多次地拔住起下,起下拔住,直至皮膚潮紅、充血,或淤血為度 多用于局部皮膚麻木、痛疼或功能減退等疾患,拔罐方法,刺血(刺絡)拔罐 :三棱針點刺出血或用皮膚針叩打后,再行拔罐,以加強刺血治療的作用 多用于治療丹毒、扭傷、乳癰等 針罐:針刺留針時,將罐拔在以針為中心的部位上,約5-10分鐘, 待皮膚紅潤、充血或淤血時,將罐起下,然后將針起出,此法能起到針罐配合的作用,拔罐方法,起罐法及注意事項,左手夾住火罐,右手拇指或食指從罐口旁邊按壓一下,使氣體進入罐內,即可將罐取下 留罐10-15分鐘,避免起泡 根據(jù)所拔部位的面積大小選擇適宜的罐,操作迅速,才能使罐拔緊,吸附有力。 用火罐時應注意勿灼傷

9、或燙傷皮膚 體位不當、移動、骨胳凸凹不平,毛發(fā)較多的部位不宜拔罐 皮膚有過敏、潰瘍、水腫不宜拔罐 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 高熱抽搐者,孕婦的腹部、腰骶部位不宜拔罐。,頭針療法,在頭部進行針刺以治療各種疾病的一種方法 根據(jù)臟腑經(jīng)絡理論,在頭部選取相關經(jīng)穴進行治療頭面部是經(jīng)氣匯集的重要部位 根據(jù)大腦皮質的功能定位,在頭皮上劃分出相應的刺激區(qū)進行針刺,大腦皮質的功能定位與頭針分區(qū)的關系,下肢區(qū) 上肢區(qū) 頭面區(qū) 咽喉區(qū),國內頭針流派,頭皮針穴名標準化國際方案 焦氏頭針 方氏頭針 朱氏頭針治療帶 湯氏頭針,林氏頭針 頭針新治療區(qū) 宋氏頭針 張氏頭針 顳三針 頭雙針,頭皮針穴名標準化國際方案,世界衛(wèi)生組織

10、西太區(qū)針灸穴名標準化會議(1984年5月東京) 制定原則 分區(qū)定經(jīng) 經(jīng)上選穴 結合古代透刺穴位(一針透雙穴或三穴)方法 頭穴名三要素:英文字母數(shù)字編號、穴名漢語拼音和漢字,頭皮針穴名,MS是“micro-system”and “scalp points”的縮寫 MS 1額中線zhngxin MS 2額旁1線pngxin(胸腔區(qū)) MS 3額旁2線pngxin(胃區(qū)、肝膽區(qū)) MS 4額旁3線pngxin(生殖區(qū)、腸區(qū)) MS 13枕上旁線 Zhnshng Pngxin (視區(qū)) MS 14枕下旁線 Zhnxi Pngxin (平衡區(qū)),部分頭針分區(qū)示意圖,穴位連線透刺,焦氏頭針,山西焦順發(fā)于1971年首先提出,以大腦皮層機能定位為理論依據(jù) 兩條標準線為定位標志 前后正中線:兩眉之間至枕外粗隆下緣的頭部正中連線 眉枕線:眉毛上緣中點至枕外粗隆尖端的頭側面的水平連線,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