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中央官制的發(fā)展演變 (二)選官制度的變化 (三)監(jiān)察與諫議制度 (四)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斗爭,中央集權制的發(fā)展演變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專制集權的不斷加強),課標:列舉從漢到元政治制度演變的史實,說明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 了解明朝內(nèi)閣、清朝軍機處的設置等史實,認識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對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影響。,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歷程),(一)中央官制(中樞權力機構)的演變 (反映了皇權的加強) 秦: 西漢: 隋唐: 北宋: 元: 明: 清:,三公九卿制,中外朝制,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一省制(只設中書?。?廢丞相,設內(nèi)閣六部制,設軍機處,皇帝的煩惱,人人說做皇帝好,其實皇帝也
2、煩惱; 宰相權大睡不好,選才選官更難搞; 要是官吏選不好,貪污腐敗治不了; 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難保。,君權與相權,中央與地方,選官制度,監(jiān)察制度,建立中朝,皇 帝,九 卿,有事上報,1、西漢武帝時:,執(zhí)行機構,決策機構,2020/9/27,6,皇 帝,中書省,尚書省,門下省,吏 部,戶 部,禮 部,兵 部,刑 部,工 部,2、隋唐中樞權力機構三省六部制,起草詔令,負責 執(zhí)行,封駁審議,2、隋唐三省六部制,中書?。?門下?。?尚書省(下設六部):,(分工明確)提高了辦事效率; 將相權一分為三,有利于加強皇權。,1)職責:,起草詔令,負責執(zhí)行,封駁審議,2)運行順序:,中書省,門下省,尚書
3、省,3)特點:,相互牽制,互為補充,分工明確。,4)作用:,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經(jīng)由中書省,中書做定將上,得者再下中書,中書付門下?;蛴形串敚瑒t門下繳駁,又上中書,中書又將上,得者再下中書,中書又下門下。若事可行,門下即下尚書省。尚書省只主書填“奉行”而已。 朱子語類,根據(jù)材料一,指出唐代初年,皇帝的一道意旨中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見?尚書省填寫“奉行”后,具體交給哪些部門去執(zhí)行?,包含了中書省、門下省宰相和皇帝的意見。尚書省交給六部中相關部門去執(zhí)行。,材料二:唐太宗發(fā)現(xiàn)有一人詐偽做官,便下令處死。但負責審理此案的官員戴胄說:“法者,國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者,當時喜怒之所發(fā)耳。陛下發(fā)一朝之忿而許殺之,既
4、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碧铺诒黄仁栈爻擅?,對戴胄說:“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憂也!”,材料二所述故事實質上是哪兩種權威之間的沖突? 相權和皇權的沖突 說明什么? 君主專制權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三省和法律的制約。,A、相同: B、不同: 目的: 本質:,都是分權制衡,防止專權,三省六部制是為了加強皇權;三權分立是為了防止任何機構或個人專制,保證權利屬于人民。,三省六部制是封建君主專制; 美國三權分立是資產(chǎn)階級民主。,三省六部與三權分立(補充) 隋唐時期確立的三省六部制是專制制度下的分化事權,三省之上還有一個獨斷專權的皇帝,是種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近代西方的三權分立是資產(chǎn)階級民
5、主政治制度的體現(xiàn),核心是權力的制約與平衡。,1.唐太宗時期,假設國家要在關中一帶修建一項大型水利工程,這項工程的實施涉及到眾多機構,按制度規(guī)定其運作程序是 ( ) A.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工部 B.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工部 C.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戶部 D.尚書省門下省中書省工部 2.著名歷史學家錢穆在其史學名著國史新論中寫道:“漢代的宰相是首長制,唐代的宰相是委員制”,對此論斷理解最準確的一項是 ( )A.漢代宰相權傾天下 B.唐代宰相輪流坐莊C.宰相權力不斷集中 D.宰相權力走向分散,B,D,宋朝進一步分割、削弱宰相的權力,三省,二府,三司,皇帝,樞密院,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中書門下,財政,
6、度支,鹽鐵,戶部,軍政,工部,六部,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三衙禁軍,統(tǒng)兵權,調兵權,行政,宰相,三省基本不參與政事,參知政事(副相),3、宋朝中樞權力體系,樞密使,三司使 計相,思考:如何解決相權與皇權的矛盾? A:北宋中央官制“二府”三司: (1) “二府”:是指中書門下省和樞密院; “三司是指國家的財政部。 (2)中書門下掌管行政(宰相由副宰相參知政事牽制) 樞密院掌管軍政(三衙牽制) “三司掌管財政(度支、鹽鐵、戶部) (3)特點;再次分權;相權一分為三,行政、財政和軍政分解。 (4)結果:分割相權,強化皇權,3、北宋的中樞機構,4、元朝- 一省制,皇 帝,中書省,吏 部,戶 部
7、,禮 部,兵 部,刑 部,工 部,相權重新加強,長官為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課堂設問 :你能否從結果上對中國古代行政體制 演變的總趨勢做一簡要評價?,相權逐步削弱,皇權逐步加強,三省六部制的確立標志著中國古代政治體制發(fā)生了深刻變化,決策、審議、執(zhí)行的分解,既明確了行政分工,又使三省互相牽制,對后世的國家體制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元代的一省制也是如此嗎?,意義,皇帝,殿閣,廠衛(wèi),五軍都督府,全國 軍隊,明朝時期的 中央集權體制,內(nèi)閣,設殿閣大學士,僅備皇帝顧問兼協(xié)理章奏,品秩較低,不參與決策,正式設立內(nèi)閣,開始參與軍國大事的商討,地位逐漸上升,可以幫助皇帝起草對奏章的批復意見?!捌睌M權”,權力越來越
8、大,1)廢丞相: 廢除: 影響: 2)設內(nèi)閣:,5、明朝:廢丞相,設內(nèi)閣,明太祖裁撤中書省,廢丞相,親掌六部。,標志著專制皇權發(fā)展到了新的高度。,萬歷四十年內(nèi)閣首輔葉向高曾說: “我朝閣臣,只備論思顧問,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權勢稍重者,皆上竊君上威靈,下侵六曹之職掌,終以賈禍。”神宗實錄卷,結論:明朝內(nèi)閣雖然有類似于宰相的職權,但不能統(tǒng)領百官、指揮諸司。它始終不是法定的行政機構或決策機構,而是僅為皇帝提供顧問的內(nèi)侍機構。,清朝的中樞權力體系,皇帝,軍機處,議政王大臣會議,(軍國大事),1、時間:,3、權力變化:,4、特點:,5、影響:,2、最初目的:,雍正年間,為處理西北軍務,后擴大到機要政務,
9、皇帝親定,品級不高,保密性強,行事快捷,跪受筆錄,上傳下達。,1)簡化手續(xù),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2)標志著專制皇權的高度發(fā)展(頂峰)。,軍機處內(nèi)景,軍機處實質為皇帝的秘書班子,(六 )清朝:設軍機處,(內(nèi)政外交、軍政大計、重大案件),(完全聽命于皇帝),(軍機大臣只是承旨辦事?!爸还﹤魇隹樧荒苌杂匈澁嬘谄溟g”),1、發(fā)展趨勢: 中央主要機構和官員的權力逐步被分割,相權逐步被削弱,皇權逐步強化。 2、成熟標志:三省六部制 3、皇帝集權的兩種方式及其作用: 一種是起用身邊的親信近臣,以成決策核心(漢中朝、清軍機處); 另一種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職,以形成相互牽制(唐、宋),(二)中國
10、古代選官制度變化,1.西周- 2.戰(zhàn)國、秦- 3.西漢- 4.魏晉- 5.隋唐-明清,世卿世祿制(世官制),軍功爵制,察舉制、征辟制,九品中正制,科舉制,(血緣),(軍功),(品德、才能),(家世門第),(才學),(考試成績),二、選官制度,1、西周選官制度 西周 世卿世祿。 標準:血緣,統(tǒng)一后的秦朝還以軍功選官是否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對當時的社會產(chǎn)生了什么影響?,評價: 激勵了許多將士為國效力,但不在適用和平時期,商鞅,2、戰(zhàn)國時期 軍功爵制.,察舉與征辟,察舉制(郡國推薦) 各郡國向國家推薦 人才稱為察舉,也稱舉孝廉。,征辟制(官府征聘) 中央和地方官府向 社會征聘人才稱征辟。,3、漢朝選官制
11、度,背景: 漢武帝時期,軍功爵制不再適應和平年代的需要; 方法: 察舉制:從下而上 征辟制:從上而下 標準: 孝廉 評價: 這種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官僚隊伍的需要,但容易任人唯親,薦舉人和被薦人也容易形成小集團。,九品中正制圖,九品中正 東漢末,曹操當政,提倡“唯才是舉”。曹丕采吏部尚書陳群的建議,推選各郡有聲望的人,出任“中正”, “中正”,世族豪門擔任,將當?shù)厥咳耍础安拍堋狈謩e評定為九等(九品),政府按等選用,謂之“九品官人法”,選取原則以“家世”為重。從此,“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九品中正制成為世族地主操縱政權的工具。,4、魏晉南北朝選官制度 選官制度:九品中正制 標準:門第 評
12、價:開始是一種好的,但是在后來就造成了世家大族壟斷仕途,門閥選官扼殺了真正的人才,走向沒落。,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圖,魏晉南北朝時保 證世族特權的官僚選 拔制度。,選取原則以“家世”為重,“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成為世族地主操縱政權的工具。隨著士族日益腐敗,到南朝已經(jīng)走向末路。,科舉制創(chuàng)立的背景、歷程、意義。,我來概括:,隋文帝,隋煬帝,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清世宗,5、隋唐清的選官制度,關于科舉制,隋煬帝開始設進士科; 唐代日臻完善; 北宋進一步發(fā)展: 考試分為鄉(xiāng)試、省試、殿試 三級; 明清八股取士,日益僵化。,隋唐至明清(科舉制),(1)發(fā)展歷程:,(2)特點:開放性、公平性、客觀
13、性 (3)趨勢:A、選官標準由家世門第逐漸發(fā)展成為才學,選拔方式由推選逐漸發(fā)展成為公開考試。B、人才選舉逐漸趨向于制度化,體現(xiàn)了相對公平、公開、客觀的原則。,(4)科舉制的影響:,后期消極: 忽視自然科學,影響科技進步。 八股取士,鉗制思想,摧殘文化。,為不具有貴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參政的機會; 擴大了統(tǒng)治階級的基礎; 打擊了士族門閥制度(打破特權壟斷); 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 將選官權力收歸中央,加強了中央集權; 推動了文化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這是劉禹錫懷古組詩金陵五題中的第二首。詩人通過對夕陽野草、燕子易主的描述
14、,深刻地表現(xiàn)了今昔滄桑的巨變,隱含著對豪門大族的嘲諷和警告。,1、選官標準: 2、選官權: 3、選官方式:,古代選官制度的發(fā)展規(guī)律:,由家世、門第為主到以學識才能為主,選拔標準趨向公開公平,從地方收歸中央,由舉薦評定授官到科舉考試作為主要依據(jù),趨向嚴密、科學。,我國古代選官制度演進的整體趨勢是: 選官的基礎日益龐大,擴大了統(tǒng)治基礎; 選官手段和方式日益科學; 官員素質不斷提高。,三、監(jiān)察與諫議,思考:古代皇帝為什么要建立監(jiān)察制度?監(jiān)察和諫議的對象一樣嗎?為什么?,1、目的:為了保證官僚隊伍的廉潔和效率,2、內(nèi)涵: 不一樣,監(jiān)察的對象是百官,諫議的對象是皇帝或宰相的 言行和決策。 3、監(jiān)察官員或
15、機構: 4、諫議機構; 5、監(jiān)察與諫議評價:,中國古代的監(jiān)察與諫議制度并不能從根本上約束皇帝的無上權力,也不能杜絕官僚隊伍的腐敗和低效; 但它作為一種常設的政治制度,在整頓吏治,諫正皇帝過失方面還是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的。,1、監(jiān)察機構,御史大夫,監(jiān)察百官,御史府,中央:御史大夫監(jiān)察和彈劾百官,地方:刺史監(jiān)督郡國長官,督察院 監(jiān)察御史,分十三道對地方官員進行監(jiān)督,六科給 事中,“科道”,監(jiān)督六部業(yè)務,按察使司,各省設立,負責司法、監(jiān)察,(三)監(jiān)察和諫議制度的演變,設通判,監(jiān)察州郡長官,2、諫議機構,門下省,諫議和封駁,諫院,獨立的諫官機構,特別提示 中國封建社會的監(jiān)察諫議制度,對加強政府對官吏的監(jiān)督
16、、調整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的矛盾,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也是中央加強對地方控制、強化皇權、鞏固封建統(tǒng)治的重要手段。但并不能從根本上約束皇帝的無上權力,也不能杜絕官僚隊伍中的腐敗和低效現(xiàn)象。,三省六部制 制度保障 制度保障 人才基礎 廉潔高效運轉 人才基礎 科舉制 監(jiān)察制度 維護公平公正,成熟,特點: 1)適應大一統(tǒng)中央集權國家發(fā)展的需要 2)反映了社會結構的變化,課堂小結,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高度成熟的體現(xiàn),問題切入: 為什么說三省六部制、科舉制、監(jiān)察與諫議制的確立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高度成熟?,課堂小結、升華主題 :,第一、在官制方面;有效地分割了加強了皇權, 第二、科舉選官制方面:保證了官僚隊伍的
17、穩(wěn)定; 第三、監(jiān)督制度有效維護了官僚制度的廉潔和高效。 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皇權與相權的矛盾 中央與地方的矛盾,專制集權的不斷加強,(四)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斗爭,1、漢武帝的集權措施,1)背景: 2)措施:,王國問題的出現(xiàn),漢初郡國并行制(劉邦),實行“推恩令”,削弱王國勢力。,設刺史,監(jiān)察地方。,推恩令:諸侯王死后,除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國的一部分土地成為列侯,由郡守統(tǒng)轄。結果王國越分越小,力量削弱,再也無力與中央作對。,加強了中央集權, 鞏固了國家統(tǒng)一。,(地方行政機構的演變),(四)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斗爭,2、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1)背景:,唐后期藩鎮(zhèn)割
18、據(jù)和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的出現(xiàn),唐朝設藩鎮(zhèn)(節(jié)度使),“安史之亂”和藩鎮(zhèn)割據(jù)局面出現(xiàn),五代十國分裂局面形成,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實質:是唐末藩鎮(zhèn)割據(jù)局面的延續(xù)與擴大,太祖問: “天下自唐季以來,數(shù)十年間,帝王凡易八姓,戰(zhàn)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宰相趙普回答: “此非他故,方鎮(zhèn)太重,君弱臣強而已。今所以治之,亦無他奇巧,惟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宰相趙普,2)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削奪朝中大將兵權(杯酒釋兵權) 將統(tǒng)兵權與調兵權分離(三衙統(tǒng)兵,樞密院發(fā)兵),削弱節(jié)度使:規(guī)定所有州郡直屬中央,廢除節(jié)度使管轄駐地以外州郡的制度。 削弱州郡長官:在州郡長官之下設通判,
19、有權向朝廷直接奏報。 削弱武將:派文臣出任州郡長官。,各州郡財賦由中央掌握。,收精兵:,削實權:,制錢谷:,削除地方割據(jù)的物質基礎,鞏固了中央集權和國家統(tǒng)一; 但過度集權也造成了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方法點撥:地方政治制度的演變,1、秦朝:,2、西漢:,3、唐朝:,4、北宋:,5、元朝:,郡縣制,郡國并行制、刺史制,唐后期大量設節(jié)度使,設州郡、置通判、轉運使,行省制,(五)對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的全面認識 1.突出特征:皇權至高無上 主要表現(xiàn)在皇位世襲和皇帝總攬國家的政治、經(jīng)濟、司法和軍事等一切大權,中央和地方的官員必須絕對服從皇帝的命令。 2.內(nèi)部矛盾: 一是皇權和相權之間的矛盾; 二是中央
20、和地方的矛盾。,(一)皇權與相權,(二)中央與地方,1)西漢:建立中朝,轉移宰相的決策權 2)隋唐:實行三省六部制,將相權一分為三 3)宋朝:實行二府三司制,分割宰相的軍權和財權 4)明朝:廢除丞相,徹底解決相權對皇權的威脅,西漢:1)實行推恩令,削弱王國勢力 2)設刺史,監(jiān)察地方,北宋:收精兵、削實權、制錢谷,3.發(fā)展演變趨勢:相權削弱,皇權加強;地方權力削弱,中央權力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不斷加強。 4.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影響: (1)積極作用: 有利于多民族國家的建立、鞏固和發(fā)展,有利于維護祖國統(tǒng)一與領土完整。(政治) 能有效地組織人力、物力和財力從事大規(guī)模的生產(chǎn)活動和經(jīng)濟建設,有利
21、于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 (經(jīng)濟) 在統(tǒng)一的環(huán)境下,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有利于各地區(qū)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 (思想文化) (2)消極作用: 皇權專制極易形成暴政、腐敗現(xiàn)象,是阻礙歷史發(fā)展的因素。 在思想上獨尊一家,鉗制了思想,壓抑了創(chuàng)造力。 地方?jīng)]有相應的自主權,也難以實施有效的管理。 在封建社會末期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束縛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7國學大師錢穆認為,中國古代史“前一段落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為秦以后之郡縣政治”。以下對這兩大“政治”的理解正確的是 ()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 B前者是貴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緣為紐帶,實現(xiàn)了權力的高度集中 D都順應了歷史潮流,維護了
22、封建統(tǒng)治,解析:“秦以前的封建政治”指的是封邦建國,即分封制度,后半句指的是秦始皇實行郡縣制度。郡縣制建立是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的重要標志。 答案:B,高考經(jīng)典,1(2009年名校聯(lián)考)著名學者錢穆認為,唐代“在三省體制下,決策不再是單純的皇帝個人行為,皇帝的最后決定權包含在政務運行的程式中”。錢穆先生的觀點是 ( ) A唐朝專制皇權進一步加強 B唐朝三省相互牽制 C唐朝皇帝還未擁有足夠的專制權力 D唐朝實行集體決策機制 解析: 從材料可以看出,在三省六部制下,皇權受到一定的限制,皇帝還未擁有足夠的專制權力。A、B與材料信息不符,D說法不符合史實。 答案: C,2.(2009年上海卷) 在宋代
23、的官員中,有三分之一以上來自平民家庭,這是因為當時推行的選官制度是 ( ) A軍功爵制 B察舉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舉制 解析: 軍功爵制是戰(zhàn)國時期商鞅變法時期實行的,察舉制實行于漢朝,九品中正制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選官制度。隋朝創(chuàng)立的科舉制在宋朝日臻完善。 答案: D,3.(2010山東10)宋朝形成了“中書主民,樞密院主兵,三司主財,各不相知”的局面。這反映出() A宰相職權范圍擴大B專制皇權達到頂峰 C君權對相權的制約D中央對地方控制加強 【解析】“中書主民,樞密院主兵,三司主財,各不相知”說明宰相的權力受到分割,排除A項;專制皇權達到頂峰是在清朝,排除B項;材料體現(xiàn)的是中央內(nèi)部皇權與相權
24、的關系,與地方無關,排除D項;權力分割的結果是加強了君權對相權的制約,只有C項符合題意。 【拓展】本單元特別注意區(qū)別兩個概念:專制皇權與中央集權。專制皇權側重于中央內(nèi)部皇帝與中央官員的關系;中央集權側重于中央與地方的關系,削弱地方上的各種權力屬于加強中央集權,C,4.(2010北京12)下圖是一幅古代北京地區(qū)的政區(qū)示意圖。圖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實行于(),A西周 B秦朝 C漢朝 D唐朝 【解析】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特別是漢代的郡國并行制,考查再認、再現(xiàn)歷史知識及處理和解讀歷史圖片信息的能力。難度較小。示意圖中的行政區(qū)劃,既有郡,又有廣陽國等封國,這種郡國并行制出現(xiàn)在漢初。,C,【規(guī)
25、律】圖片選擇題“三看三思” (1)對圖片要“三看”: 一看圖片的時間、空間,界定答題范圍; 二看圖片反映的問題實質,確定答題方向; 三看圖片的關鍵信息,明確內(nèi)涵、外延。 (2)對備選項要“三思”: 一是思考每一個備選項是否符合歷史事實,排除不符合圖片反映的史實的選項, 二是思考是否符合題干要求,排除不符合題干要求的選項; 三是思考是否與題干有必然的邏輯聯(lián)系,排除與題干無關緊要的選項。,5(2010北京14)朱子語類云:“唐制:每事先經(jīng)由中書省,中書做定將上,得旨,再下中書,中書以付門下?;虼嫖串?,則門下繳駁,若可行,門下又下尚書省,尚書但主書撰奉行而已。”對此理解有誤的是() A體現(xiàn)三省分權制
26、 B完善中央監(jiān)察機制 C減少行政決策失誤 D分化相權加強皇權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三省六部制職能的理解。材料體現(xiàn)的是三省之間分工合作而又互相牽制的關系,并沒有強調門下省的諫議和封駁職能,故B項有誤。,6(2010浙江16)科舉制是中國古代的選官制度。下列各項中,確切反映唐朝科舉制情況的是 () A其形式都是以官舉士 B采用八股考試方式 C分進士等科目考試 D要求應試士人熟讀四書五經(jīng),【解析】抓住時間信息“唐朝”和關鍵信息“科舉制”?!捌湫问蕉际且怨倥e士”指的是九品中正制,人才由有名望的推薦官薦舉,排除A項。采用八股考試方式是在明清時期,與時間信息不符,排除B項。四書為儒家經(jīng)典,南
27、宋學者朱熹將禮記中大學、中庸兩篇拿出來單獨成書,和論語、孟子合為四書,故四書五經(jīng)是南宋以后儒生學子的必讀之書,與時間信息不符,排除D項。唐朝科舉制的含義就是用分科考試的辦法選拔官員的制度,故正確答案為C項。,C,7. (2010廣東14) 唐代和宋代都有諫官。唐代諫官由宰相薦舉,主要評議皇帝得失;宋代諫官由皇帝選拔,主要評議宰相是非。這說明() A唐代君主的權力不受制約 B. 唐代以諫官削弱宰相的權力 C宋代諫官向宰相和皇帝負責 D. 宋代君主專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唐代諫官主要評議皇帝得失說明唐代君主的權力受制約,不能說明唐代以諫官削弱宰相的權力,排除
28、A、B兩項;宋代諫官主要評議宰相是非說明宋代諫官不向宰相負責,排除C項;通過對比分析可知,只有D項符合題意。,D,8服飾是一個時代政治、經(jīng)濟和思想文化的具體體現(xiàn)。下面三圖是明太祖命制并頒行全國的三種男子帽式,你從中得到的確切信息是() A朱元璋關心民眾生活 B朱元璋鼓勵發(fā)展紡織業(yè) C明朝極力加強專制皇權D明朝百姓服飾都有統(tǒng)一規(guī)范,【解析】本題以服飾為切入點,考查學生從圖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作為封建最高統(tǒng)治者,其一切活動的根本目的是維護封建統(tǒng)治,加強專制皇權。由三種男子帽式的名稱可判斷其與國家統(tǒng)一、中央集權加強等因素相關,選項C與題意相符。,C,9.(2011高考廣東卷)隋唐以前,官府設有譜局,考定父祖官爵、門第。此后該現(xiàn)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宗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消防員客觀練習題庫及答案
- 消防員個人工作總結
- 湘藝版小學音樂六年級上冊《我的祖國》教案
- 2025年年中國食品飲料項目建議書
- 2025年耐高溫濾料合作協(xié)議書
- 教育心理學與健康生活的結合點
- 如何運用心理學優(yōu)化教學策略
- 教育品牌危機公關快速響應策略與實施
- 全球醫(yī)療教育的新模式與挑戰(zhàn)
- 教育技術與商業(yè)培訓的融合探索
- 高壓水清洗施安全技術措施
- 2025年民族文化宮事業(yè)單位招聘5人歷年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浙江省安全員《B證》考試題庫及答案
- 第五課+弘揚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中職專用】中職思想政治《職業(yè)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高教版2023·基礎模塊)
- 2025新人教版英語七年級下單詞默寫單
-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qū)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數(shù)學試卷(無答案)
- 合作雙方戰(zhàn)略合作諒解備忘錄
- 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數(shù)據(jù)建庫規(guī)范DB41-T 2330-2022
- 七年級上冊口算題300道
- 《2024運動鞋市場與消費趨勢洞察》
- 山東省機場管理集團濟南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筆試題庫2024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