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漢語課件-虛詞-介詞.ppt_第1頁
古代漢語課件-虛詞-介詞.ppt_第2頁
古代漢語課件-虛詞-介詞.ppt_第3頁
古代漢語課件-虛詞-介詞.ppt_第4頁
古代漢語課件-虛詞-介詞.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古代漢語常見虛詞,詞類: 根據(jù)詞與其他詞的結(jié)合能力,也就是在句子中充當結(jié)構(gòu)成分的能力,對詞在語法上的分類。 實詞:能夠充當句子結(jié)構(gòu)成分(主、謂、賓、定、狀、補),有實在意義。 虛詞:在句子結(jié)構(gòu)中起連接或黏附作用,表示一定的語法意義。,實詞: 體詞性詞類:名詞、代詞 謂詞性詞類: 動詞 形容詞、數(shù)詞、副詞 虛詞: 介詞、連詞、語氣詞、助詞 【許P120:助詞“之” ,“者”、“所”】,許嘉璐古代漢語:代詞、虛詞(主要是介詞、連詞,包括助詞)、語氣詞,不講副詞。,如此劃分,是因為連詞常是介詞進一步虛化的結(jié)果,有些詞兼有介詞、連詞的用法。 介詞的作用是介紹。把表示人、事物的結(jié)構(gòu)介紹給表示活動變化、性

2、質(zhì)狀態(tài)的結(jié)構(gòu),進行修飾、限制?!締蜗颉?連詞的作用是連接詞或詞組?!倦p向】,學(xué)習(xí)古漢語虛詞,一般應(yīng)回答三個問題: 1.詞類; 2.語法規(guī)則(語法功能); 3.翻譯。,介 詞,介詞多由及物動詞虛化而成,仍然帶有及物動詞的特點帶賓語。 動詞賓語??墒÷?,但介詞賓語較少省略。因為介詞的語法功能就是組成介賓結(jié)構(gòu),把賓語引介給謂語的核心,從而表達各種復(fù)雜的語法及語義關(guān)系。 古今漢語介詞的系統(tǒng)性基本一致,但具體介詞的用法和介賓結(jié)構(gòu)所處的語法位置存在較大差異。,介詞:主要用在名詞、代詞、名詞性結(jié)構(gòu)前,組成介詞結(jié)構(gòu),作動詞、形容詞的狀語、補語。,謂述語介詞賓語 介詞賓語謂述語 表時間、處所、目的、原因、方式、

3、對象 于/於/乎、以、為、由、自、從、向、在、用、被,古代漢語介詞的特殊語法特點 1語序:介賓“以”:賓介 吾道一以貫之。(論語里仁) 2省略:A介(賓):“以、為、與、從” 小人有母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左傳隱元) 即墨大夫出與()戰(zhàn),敗死。(史記田單列傳) B.謂述語(介)賓:“于” 吾聞秦軍圍趙王()巨鹿。(史記項羽本紀) 宋公及楚人戰(zhàn)于泓。(左傳僖22) 3語法功能:狀語補語:“于”、“以” 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fā)。(荀子勸學(xué)),古代漢語介詞用法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之處: 1介賓短語除作狀語外,還可作補語; 2介詞賓語可前置; 3介詞的賓語可省略; 4*介賓短語的介

4、詞可省略。 古代漢語中的介詞大多是由動詞虛化而來。,1.于、於 、乎,“于”、“於”上古不同音。 說文:“虧,於也,象氣之舒虧羽俱切,今變隸作于。”“於,象古文烏省,哀都切?!?段注:“于、於為古今字,凡經(jīng)多用于,凡傳多用於?!?王力古代漢語:“尚書、詩經(jīng)一般用于,論語除引用尚書外,通例不用于,孟子多用於。” “乎”與“于”古時音近,也經(jīng)常作介詞用,其用法與“于”也基本相同。,(1)引介處所 宋公及楚人戰(zhàn)于泓。(左傳僖22) 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論語季氏) 國人作亂,厲王出奔于彘。(史記晉世家) 夫談有悖于目,拂于耳,謬于心而便于身者。(漢書東方朔傳) 上古競于道德,中古逐于智謀,當今

5、爭于氣力。(韓非子五蠹) 有志乎古者希矣。(韓愈.答李翊書) 在、到、從、在方面 “作于北京”,“成立于廣州”,(2)引介時間 宋祖生于丁亥,而建國于庚申。(南村輟耕錄) 朕即位十三年于今。(史記封禪書) 是干戚用於古,不用於今也。(韓非子五蠹) 在、到、從 “成立于1949年”,(3)引介與事對象 告紂之罪于天及殷民。(史記魯周公世家) 潁考叔為潁谷封人,聞之,有獻于公。(左傳隱元) 得一老翁,貌狀頗類于獸。(搜神記怪老翁) 利澤施乎萬物。(莊子大宗伯) 向、給、與、對(對于) “投身于革命事業(yè)”,(4)引介比較對象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荀子勸學(xué))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

6、泰山,或輕於鴻毛。(司馬遷報任安書) 其聞道也,固先乎吾。(韓愈.師說) 比:寒于水-比水寒 一般用“於”“乎”,罕用“于”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5)引介施事者(被動句中) 刑賞已諾,信乎天下矣。(荀子王霸)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莊子秋水) 比較(3)“與事對象” 亟請于武公,公弗許。(左傳隱元),比較(3)和(4)、(5) 是故力多則人朝,力寡則朝于人。(韓非子顯學(xué))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上初即位,富于春秋。(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季氏富于周公。(論語先進)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韓愈.師說) “于”的作用在

7、于引進與謂語核心有關(guān)的人或物(包括時間、地點),而具體的語義關(guān)系只有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才能分別。,(6)引介原因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孟子告子下) 業(yè)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毀于隨。(韓愈.進學(xué)解) 于引介的謂詞性成分已事物化,注意: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時對應(yīng)的詞語各有不同,但不宜以之為據(jù),將介詞“于”的用法作過多細分。,于是=在此、從此(此時、此事) =承接連詞(虛化過程) 遂墨以葬文公,晉于是始墨。(左傳僖33) 夫鹓鶵,發(fā)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于是鴟得腐鼠,鹓鶵過之,仰而視之曰:“嚇!”(莊子秋水) 于是乎(于是語氣詞) 于是焉(于是于是于是語氣詞),

8、2.以,介詞“以”由動詞虛化。介詞“以”與名詞、代詞、名詞性短語組成介賓短語作狀語、補語。 引介動作行為的憑借、時間、涉及對象、原因。 介詞“以”的賓語可前置,可承前省略。 (1)君子義以為質(zhì),禮以行之,遜以出之,信以成之。(論語衛(wèi)靈公) (2)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fēng)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史記李斯列傳),1.引介憑借:工具、手段、依據(jù)、條件、標準 許子以釜甑爨,以鐵耕乎?(孟子梁惠王上) 蛇出于其下,以肱擊之。(左成2) 醒,以戈逐子犯。(左僖23) 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韓非子五蠹) 故吾以強國之術(shù)說君,君大說之耳。(史記商君列傳) 古之君子進人以禮,退人以禮。(世說新語方正) “用

9、”、“拿”、“按照”,2.引介憑借:資格、身份、地位 齊使者如梁,孫臏以刑徒陰見。(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騫以郎應(yīng)募使月氏。(漢書張騫傳) 至其時,西門豹往會河上,三老官屬豪長者里父老皆會,以人民往觀之者三二千人。(史記滑稽傳補) “憑著”、“依靠”、“按照”、“論”,3.引介動作行為連帶的人 項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史記項羽本紀) 宮之奇以其族去虞。(左傳僖5) 比較: 至其時,西門豹往會河上,三老官屬豪長者里父老皆會,以人民往觀之者三二千人。(史記滑稽傳補),4.引介涉及對象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孟子滕文公上) 秦不以城予趙,趙亦不予秦璧。(史記廉藺列傳) 此天以臣授陛下。(史記留侯世家

10、) 休馬華山之陽,示以無所為。(同上) 可譯為“把”,或不譯。,5.引介原因 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戰(zhàn)國策魏策) 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論語衛(wèi)靈公) 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因為”、“由于”,6.引介時間 賞以春夏,刑以秋冬。(左傳襄26) 文以五月五日生。(史記孟嘗君列傳)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韓愈.柳子厚墓志銘) 韓說以太初三年為游擊將軍。(史記衛(wèi)青傳)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漢書蘇武傳),“以”構(gòu)成的凝固結(jié)構(gòu) “有以”、“無以”“有/沒有什么東西(或辦法)用來” (相當于有/無之后省略賓語) 長鋏歸

11、來乎,無以為家。沒有辦法養(yǎng)家。 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沒有辦法回答。 吾必有以重報母。有辦法重重地報答您。 “以故”“由于這個緣故” “以是”、“以此”“由于這個原因”、“根據(jù)這種情況”、“用這個東西” “是以”“(因為這樣)所以”,討論: 以:動詞、名詞 何其久也?必有以也。他故也 我辭禮矣,彼則以之。用也 幼不能強學(xué),老無以教之,吾恥也。沒有才學(xué) 行人未有以說也。有辦法 有以、無以:“有什么東西(或辦法)用來” 或“沒有什么東西(或辦法)用來”。 愿先生有以教我。,宋公享晉侯于楚丘,請以桑林。荀罃辭。荀偃、士匄曰:“諸侯宋、魯,于是觀禮。魯有禘樂,賓祭用之。宋以桑林享君,不亦可乎?”舞,師題以旌

12、夏,晉侯懼而退入于房。去旌,卒享而還。及著雍,疾。卜,桑林見。荀偃、士匄欲奔請禱焉。荀罃不可,曰:“我辭禮矣,彼則以之。猶有鬼神,于彼加之。”晉侯有間,以逼陽子歸,獻于武宮,謂之夷俘。逼陽妘姓也。使周內(nèi)史選其族嗣,納諸霍人,禮也。 以之(禮)為用(用禮),加之于彼。,3.為,作動詞讀wi,意義靈活,可譯為“是”、“變成”、“擔任”、“制造”等。 作介詞讀wi,與后面的名詞、代詞、名詞性短語組成介賓短語作狀語,表對象、目的、原因等。 “(為賓)動”,1.引介服務(wù)對象,為長安君約車百乘。(戰(zhàn)國策趙策) 為人謀而不忠乎?(論語學(xué)而) 季氏使閔子騫為費宰,閔子騫曰:“善為我辭焉。”(論語雍也) 故為淵

13、驅(qū)魚者,獺也;為叢驅(qū)爵者,鹯也。(孟子離婁上) “為人民服務(wù)”,2.引介目的,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史記貨殖列傳) 殆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白居易.與元九書) 為道不為己,故逢患而不惡;為民不為名,故蒙謗而不避。(論衡問孔),3.引介原因,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荀子天論) 天不為人之惡寒而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而輟廣。(同上) 仕,非為貧也,而有時乎為貧。(孟子萬章下) 良愕然,欲毆之,為其老,強忍下取履。(史記留侯世家),4.引介涉及對象,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保ㄌ諟Y明.桃花源記) 淮陰人為余言,韓信雖為布衣時,其志與眾異。(史記淮陰侯列

14、傳),5.引介主動者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史記項羽本紀) 身體離散,為天下戮。(呂氏春秋慎大) 夫良馬固車,使臧獲御之則為人笑。(韓非子難勢) 在被動句中作狀語,或構(gòu)成“為+名詞(或代詞)+所+動詞”的被動句式。,6.引介假設(shè)條件 王甚喜人之掩口也,為近王,必掩口。(韓非子內(nèi)儲說下) 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說苑奉使) 引介的謂詞性賓語已經(jīng)事物化。,為故:因為的緣故 以為: 把認為/當作/作為【介詞動詞】 以臣為不頓命。(戰(zhàn)國策燕策) 欲以齊為事。(戰(zhàn)國策燕策),4.與,A.引介涉及對象 帝者與師處,王者與友處,霸者與臣處,亡國與役處。(戰(zhàn)國策燕策) 諸君子皆與驩言,

15、孟子獨不與驩言,是簡驩也。(孟子離婁下),(與+賓)+動,B.引介服務(wù)對象 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孟子離婁上) 漢王與義帝發(fā)喪。(漢書高帝紀) C.引介支配對象 雖無德與女,式歌且舞。(詩車舝) 縱軀委命,不私與己。(賈誼.服鳥賦) D.引介方式 蛤蟹珠龜,與月盛衰。(淮南子地形訓(xùn)),與:連詞,連詞“與”連接并列的詞或詞組,可以是名詞性成分,也可以是動詞性成分,可譯“和”; 有時也表選擇關(guān)系,相當于“還是”、“或者”。 蜩與學(xué)鳩笑之。(莊子逍遙游) 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屈原.離騷) 殺人以梃與刃,有以異乎。 (孟子梁惠王上) 知可以戰(zhàn)與不可以戰(zhàn)者,勝。(孫子兵法謀攻) 并列復(fù)句中,表選擇 與其殺是人也,寧其得此國也。(國語越語) 與人刃我,寧自刃。(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連詞“與”和介詞“與”的區(qū)別:,1.換位法:“與”前后成分能否換位 連詞“與”所連接的雙方是等列的,無主次之分,一般可互換位置而意義不變; 介詞“與”前面的詞語是全句的主語,后面的詞語是介詞的賓語,雙方不等列,不能換位。 蜩與學(xué)鳩學(xué)鳩與蜩 漢王與義帝義帝與漢王(發(fā)喪),2.插入法 介詞“與”與后面的名詞構(gòu)成介賓結(jié)構(gòu),而不與前面的名詞發(fā)生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故其前可加能愿動詞或副詞等成分。 連詞“與”由于連接兩個名詞構(gòu)成并列詞組后充當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