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ppt_第1頁
王羲之.ppt_第2頁
王羲之.ppt_第3頁
王羲之.ppt_第4頁
王羲之.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王羲之,東晉書法家,字逸少,號澹齋,漢族,祖籍瑯琊,后遷居會稽(紹興),寫下蘭亭集序,晚年隱居會稽下轄剡縣金庭,中國東晉書法家,有書圣之稱。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后為會稽內(nèi)史,領(lǐng)右將軍,人稱“王右軍”、“王會稽”。其子王獻之書法亦佳,世人合稱為“二王”。此后歷代王氏家族書法人才輩出。東晉升平五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稱紫藤山),其五世孫衡舍宅為金庭觀,遺址猶存。,人物簡介,王羲之出身于名門 望族(瑯琊王氏),從曾祖王覽與二十四孝圖中的王祥為同父異母異兄弟,王覽官至大中大夫,王祥官至太保。從伯父王導(dǎo)官至太尉,父親王曠官淮南太守 。14歲時,家族助晉室南渡建立東晉于江南建康(今南京市),

2、與陳郡謝家同為東晉著名家族,唐詩有“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句。王羲之16歲時,被太尉郗鑒相中為“東床快婿”。初為秘書郎,后由征西將軍庾亮薦為寧遠將軍,改任江州刺史、右軍將軍、會稽(今浙江紹興)內(nèi)史。因與揚州刺史王述有矛盾,辭官不再出任。 王羲之任江州刺史時(公元345年-公元347年),曾置宅于臨川郡城東高坡,名曰“新城”(今撫州市臨川區(qū)文昌學(xué)校內(nèi)),宅內(nèi)挖有生活用井和練習書法用的洗墨池,對此南朝劉宋時期著名文學(xué)家、臨川內(nèi)史荀伯子的臨川記和宋朝文學(xué)大家曾鞏的墨池記均有記述。墨池記全文285字,介紹了墨池來歷,頌揚了王羲之苦練書法的精神。“文革”期間,墨池遭毀。2002年6月,撫州市政

3、府引進外資500萬元,重建洗墨池,恢復(fù)舊貌,供游人觀賞。 王羲之擅長書法,少從衛(wèi)夫人(鑠)學(xué)書法,后草書學(xué)張芝,正書學(xué)鐘繇,博采眾長,精研體勢,一變漢魏以來波挑用筆,獨創(chuàng)圓轉(zhuǎn)流利之風格,隸、草、正、行各體皆精,被奉為“書圣”。其作品真跡無存,傳世者均為臨摹本。其行書蘭亭集序、快雪時晴帖、草書初月帖、正書黃庭經(jīng)、樂毅論最著名。 在王羲之集中,有一則臨川帖:“不得臨川問,懸心不可言。子嵩之子來,數(shù)有使,冀因得問示之?!北磉_了對臨川的牽掛情懷。他在臨川“慕張芝,臨池學(xué)書,池水盡黑”的“墨池”精神,一直鼓舞著臨川學(xué)子。,家族背景,晉室南渡北民南遷,在江南大融合。山東瑯琊國王氏望族,經(jīng)王覽(206年-2

4、78年)、王正到王曠(約274年-328年)時,兩晉(266年-316年),發(fā)生“八王之亂”(290年-306年),歷16年,死30萬人。王曠善於審時度勢,效法先祖王覽,于東漢末年避亂南居30年。在五胡侵魯,瑯琊危急,299年開始,兩晉大分裂,北方大混戰(zhàn)。 王曠為避戰(zhàn)亂,攜家眷於300年來江南吳地、江南洛社鄉(xiāng)下定居,為官江南,任丹陽太守、安東將軍的參軍多年(302年-307年)。公元302年,長沙王司馬殺山東齊王司馬冏時,王曠全家均已避亂南下,遷居山陰(紹興),并上奏朝廷,建議晉室南遷。 太多人 公元303年,西晉惠帝太安二年癸亥七月十一日,王曠的夫人在江南洛社家內(nèi)生下第二個兒子,取名羲之,字

5、逸少。王曠的弟弟王廙當了侄兒王羲之的啟蒙老師。王廙文武的全才,被譽為“過江書畫第一”。 王羲之童年時代,常隨母親從鄉(xiāng)下到無錫城里看望堂伯父王導(dǎo),深受王導(dǎo)寵愛。309年,王曠率軍北上、馳援并州,全軍覆沒,被劉聰俘虜。王羲之在無錫家中學(xué)習父親筆論,書法大有長進。并隨母常去建鄴走親訪友。316年,小有名氣的王羲之作客尚書左仆射周顗(269年-322年)家,宴席上周顗面對四坐贈牛心于羲之。316年司馬鄴出降匈奴,西晉亡。317年,劉聰殺司馬鄴,在建鄴,瑯琊王司馬睿即晉王位,改元建武元年,史稱東晉,拜王導(dǎo)為右軍將軍兼揚州刺史,監(jiān)督江南諸軍事。318年東晉元帝司馬睿大興元年,拜王導(dǎo)為丞相,封驃騎將軍,儀同

6、三司。元帝在位六年,322年,優(yōu)憤而亡,終年47歲。這年王敦(王羲之的另一個堂伯)攻建康,殺周顗。征西將軍庚亮因見王羲之答家兄書,嘆服之極,并與羲之書云:“煥若神明,頓還舊觀”并請為參軍,累遷長史。亮臨行前,上疏朝廷,稱羲之貴有鑒裁。不久王羲之遷寧遠將軍,江州刺史,不料,王羲之離開無錫家母,赴江西的上任途中,卻遭原江州刺史的追殺。不能上任,憤怒之余,游歷廬山之后就返家,并辭官,此年,王敦謀反,攻建康,后病亡。 公元326年,王羲之在鄉(xiāng)下家中閑居習字,經(jīng)母親勸說去建康探親,臨時寄居在烏衣巷王導(dǎo)家中。成帝即位,即成和元年,拜王導(dǎo)為司徒。車騎將軍郗鑒領(lǐng)徐州刺史駐守京口(鎮(zhèn)江),此時剛平定王敦之亂不久

7、,出于政治原因,與王導(dǎo)拉關(guān)系,實行王郗聯(lián)姻,派家丁上門求婿,步入東廂,發(fā)生坦腹東床的故事,書法造詣,王羲之自幼愛習書法,由父王曠、叔父王廙啟蒙。七歲善書,十二歲從父親枕中竊讀前代筆論。王曠善行、隸書;王廙擅長書畫,王僧虔論書曾評:“自過江東,右軍之前,惟廙為最,畫為晉明帝師,書為右軍法?!蓖豸酥畯男【褪艿酵跏鲜兰疑詈竦臅鴮W(xué)熏陶。 王羲之早年又從衛(wèi)夫人學(xué)書。衛(wèi)爍,師承鐘繇,妙傳其法。她給王羲之傳授鐘繇之法、衛(wèi)氏數(shù)世習書之法以及她自己釀育的書風與法門。唐人書評曰:“衛(wèi)夫人書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 羲之愛鵝圖臺,仙娥弄影,紅蓮映水,碧沼浮霞?!苯袢松蛞治稣f:“羲之從衛(wèi)夫人學(xué)書,自然受到

8、她的熏染,一遵鐘法,姿媚之習尚,亦由之而成,后來博覽秦漢以來篆隸淳古之跡,與衛(wèi)夫人所傳鐘法新體有異,因而對于師傳有所不滿,這和后代書人從帖學(xué)入手的,一旦看見碑版,發(fā)生了興趣,便欲改學(xué),這是同樣可以理解的事。可以體會到羲之的姿媚風格和變古不盡的地方,是有深厚根源的。”(二王法書管窺),書法造詣,王羲之善于轉(zhuǎn)益多師,當他從衛(wèi)夫人的書學(xué)藩籬中脫出時,他己置身于新的歷史層而上。他曾自述這一歷史轉(zhuǎn)折:“羲之少學(xué)衛(wèi)夫人書,將謂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比見李斯、曹喜等書;又之許下,見鐘爵、梁鵠書;又之洛下,見蔡邕石經(jīng)三體書;又于從兄洽處,見張昶華岳碑,始知學(xué)衛(wèi)夫人書,徒費年月耳。遂改本師,仍于眾碑學(xué)習焉?!睆?/p>

9、這段話可以看到王羲之不斷開拓視野、廣聞博取、探源明理的經(jīng)歷和用心。 王羲之志存高遠,富于創(chuàng)造。他學(xué)鐘繇,自能融化。鐘書尚翻,真書亦具分勢,用筆尚外拓,有飛鳥鶱騰之勢,所謂鐘家隼尾波。王羲之心儀手追,但易翻為曲,減去分勢。用筆尚內(nèi)抵,不折而用轉(zhuǎn),所謂右軍“一搨瓘直下”。他學(xué)張芝也是自出機抒。唐代張懷耿曾在書斷中指出這一點:“剖析張公之草,而濃纖折衷,乃愧其精熟;損益鐘君之隸,雖運用增華,而古雅不逮,至研精體勢,則無所不工?!蓖豸酥畬堉ゲ輹捌饰觥薄ⅰ罢壑浴?,對鐘繇隸書“損益”、“運用”,對這兩位書學(xué)大師都能“研精體勢”。沈尹默稱揚道:王羲之不曾在前人腳下盤泥,依樣畫著葫蘆,而是要運用自己的心手

10、,使古人為我服務(wù),不泥于古,不背乎今。他把平生從博覽所得秦漢篆隸的各種不同筆法妙用,悉數(shù)融入于真行草體中去,遂形成了他那個時代最佳體勢,推陳出新,更為后代開辟了新的天地。這是王羲之“兼撮眾法,備成一家”因而受人推崇的緣故。,王羲之與道教,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書法藝術(shù)達到了 “登峰造極”的高度。究其成因,與王羲之信奉道教,書、道合一有很大的關(guān)系。土生土長的道教,很早就產(chǎn)生道教符。在抄寫經(jīng)書時,必須由精于書藝的經(jīng)生抄寫,而在書寫經(jīng)本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受到了道教文化的潛移默化影響。歷史上諸多道家學(xué)者多是有名的書畫家,他們修身養(yǎng)性,既精通道法,又能揮毫潑墨,落筆成體。王羲之就是這方面的典型代表,他將修

11、道和書法藝術(shù)相互契合,相得益彰,因而產(chǎn)生了具大的藝術(shù)魅力。 王羲之的道教信仰有著深厚的家庭背景。王氏家族是東晉時最有代表的文化士族。從上到下,奉信黃老學(xué)說。晉書卷八十列傳第五十記載,王氏家族“世事張氏五斗米道,又精通書道?!钡澜?jīng)中記載了王羲之始祖王子晉向往神仙之靈虛,邁行放達于天臺北門金庭桐柏山(即今嵊州金庭)第二十七洞天(道界三十六洞天之一)的故事。潛夫論記載:“因氏王氏,其后子孫,世喜養(yǎng)性、神仙之術(shù)。” 可見,無論是王羲之的祖上,還是其子孫、親戚朋友,都是虔誠的道教信仰者。同時,王氏家族還是名門望族,素來重視對家族成員文化素養(yǎng)的培植。王羲之置身其中,耳濡目染,自然不外其例。,千古名篇蘭亭序

12、,王羲之蘭亭序,又名蘭亭集序、臨河序、禊序、禊貼。 原文 永和九年 ,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 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nèi);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怏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

13、,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必M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蘭亭序譯文,永和九年,歲星在癸丑,三月初三日,我們在會稽郡山陰縣的蘭亭集會,舉行祓禊活動。許多著名人士統(tǒng)統(tǒng)來了,年輕的和年長的都聚集在一起。這里有高峻的山嶺,茂盛的樹林,修長的竹子。還有澄清的急流,在左右映襯環(huán)繞,引來作為流觴的曲水。大家依次坐在水邊,雖然沒有琴、瑟、簫、笛演奏的盛況,但邊喝酒邊賦詩,也足夠暢敘衷情。這一天,天色晴朗,空氣清新,和風

14、溫暖。抬頭看到天空的廣闊,低頭看到萬物的眾多,藉此放眼觀賞,開暢胸懷,可以盡情享受耳目的樂趣,確實是歡樂的。 人與人的相處,時間很短暫。有的把自己的抱負傾吐出來,和朋友在一間房屋里談?wù)?;有的憑借愛好的事物寄托志趣,過著放縱性情的生活。雖然各人謀求的和拋棄的千差萬別,性格的安靜和浮躁也不一樣,可是當他們對接觸到的事物感到高興,被自己暫取得,就自滿起來,不知道衰老即將來到。等到他們對謀求或者取得的事物已經(jīng)厭倦了,盡情就隨著事物的改變而改變,感慨也隨之而來了。從前所喜歡的,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已經(jīng)變?yōu)殛惻f的事物,還不能不因此而產(chǎn)生感慨。何況壽命長短,跟著自然界變化,終究要走向結(jié)束。古人說:“死生也是一件大

15、事啊?!彪y道不令人悲痛嗎! 每次我看到從前人產(chǎn)生感慨的原因,同我們好像契約一樣相合,沒有不對著前人的文章悲傷感嘆,可是心里又不明白會這樣。本來就知道把死和生看作一樣是虛妄的,把長壽和短命看成等同是荒誕的。后來的人看現(xiàn)在,也象現(xiàn)在的人看從前一樣,這是多么可悲?。∷晕野雅c會的人一個一個地記下來,并且把他們所作的詩抄錄下來。雖然時代不同,事情也兩樣,但是人們產(chǎn)生感慨的原因,那情景還是一樣的。后代閱讀的人,也會對這些詩文有所感慨吧。,名人摹本,蘭亭序在王羲之死后的二百七十年間在民間珍藏,后唐太宗設(shè)法從民間賺進御府,旋又殉葬昭陵。傳世本種類很多,或木石刻本,或為摹本,或為臨本。著名者如定武蘭亭,傳為歐

16、陽詢臨摹上石,因北宋時發(fā)現(xiàn)于河北定武而得名。洛陽宮本蘭亭序傳為褚遂良第十九次臨摹本,此本為唐太宗賜給高上廉者。褚遂良所臨又傳有神龍半印本蘭亭序、張金界奴本蘭亭序,因前者有“神龍”半印,后者有“張金界奴上進”字。又有唐太宗朝供奉拓書人直弘文館馮承素鉤摹本,稱神龍本蘭亭,此本墨色最活,被視為珍品。此外還有“薛稷本”、“賜潘貴妃本”、“穎上本”、“落水本”,等等。,蘭亭序好在哪里?,最卓越的藝術(shù)品,往往在極小的空間里蘊含著極豐裕的藝術(shù)美。蘭亭序就是一座袖珍式的屹立于尺幅之中的輝煌的書藝殿堂。唐太宗贊嘆它“點曳之工,裁成之妙”。黃庭堅稱揚說:“蘭亭序草,王右軍平生得意書也,反復(fù)觀之,略無一字一筆,不可

17、人意?!碧m亭序道媚勁健的用筆美,流貫于每一細部。略剖其橫畫,則有露鋒橫、帶鋒橫、垂頭橫、下挑橫、上挑橫、并列橫等,隨手應(yīng)變。其豎畫,則或懸針,或作玉筋,或墜露,或斜豎,或弧豎,或帶鉤,或曲頭,或雙杈出鋒,或并列,各盡其妙。其點,有斜點、出鋒點、曲頭點、平點、長點、帶鉤點、左右點、上下點、兩點水、三點水、橫三點、帶右點等等。其撇,有斜撇、直撇、短撇、平撇、長曲撇、弧撇、回鋒撇、帶鉤撇、曲頭撇、并列撇等等。其挑,或短或長,其折,有橫折、豎折、斜折。其捺,有斜捺、平捺、回鋒捺、帶鉤捺、長點捺、隼尾捺等。其鉤,則有豎鉤、豎彎鉤、斜鉤、橫鉤、右彎鉤、圓曲鉤、橫折鉤、左平鉤、回鋒減鉤。無論橫、豎、點、撇、

18、鉤、折、捺,真可說極盡用筆使鋒之妙。蘭亭序凡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被王羲之創(chuàng)造出一個生命的形象,有筋骨血肉完足的豐驅(qū),且賦予各自的秉性、精神、風儀:或坐、或臥、或行、或走、或舞、或歌,雖尺幅之內(nèi),群賢畢至,眾相畢現(xiàn)。王羲之智慧之富足,不僅表現(xiàn)在異字異構(gòu),而且更突出地表現(xiàn)在重字的別構(gòu)上。序中有二十多個“之”字,無一雷同,各具獨特的風韻。重字尚有“事”、“為”、“以”、“所”、“欣”、“仰”、“其”、“暢”、“不”、“今”、“攬”、“懷”、“興”、“后”等,都別出心裁,自成妙構(gòu)。,蘭亭修禊,使王羲之觸悟山水之美、宇宙之玄和人生的真諦,在物我兩忘的境界中,一氣呵成,揮寫下千古杰作蘭亭集序,正因為他情

19、深意厚,故能情注毫端而天趣自在;也因為他筆法精嚴,故能使筆底如行云流水而形神兼具;更因為他諸美皆備,故能使這篇文稿的揮寫最終達到高華圓融的境界。在這件盡善盡美的作品面前,后世名家雖竭力臨仿,卻都未能得其全。南唐張泊云:“善法書者,各得右軍之一體。若虞世南得其美韻而失其俊邁,歐陽詢得其力而失其溫秀,褚遂良得其意而失于變化,薛稷得其清而失于窘拘?!倍豸酥救艘仓粚懴逻@一杰構(gòu),其后他再度書寫蘭亭序,都不能及原作的神妙絕倫,沈尹默說“當時逸少本天全”,贊美了蘭亭序的杰出有其不可重現(xiàn)的機緣,自然就非他人所能企及的了。,蘭亭序在王羲之死后的二百七十年間在民間珍藏,后唐太宗設(shè)法從民間賺進御府,旋又殉葬昭陵。傳世本種類很多,或木石刻本,或為摹本,或為臨本。著名者如定武蘭亭,傳為歐陽詢臨摹上石,因北宋時發(fā)現(xiàn)于河北定武而得名。洛陽宮本蘭亭序傳為褚遂良第十九次臨摹本,此本為唐太宗賜給高上廉者。褚遂良所臨又傳有神龍半印本蘭亭序、張金界奴本蘭亭序,因前者有“神龍”半印,后者有“張金界奴上進”字。又有唐太宗朝供奉拓書人直弘文館馮承素鉤摹本,稱神龍本蘭亭,此本墨色最活,被視為珍品。此外還有“薛稷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