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先秦散文.ppt_第1頁
高一語文先秦散文.ppt_第2頁
高一語文先秦散文.ppt_第3頁
高一語文先秦散文.ppt_第4頁
高一語文先秦散文.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先秦散文,先秦散文,歷史散文,諸子散文,先秦歷史散文,更多資源,從殷商到戰(zhàn)國時期,我國散文由萌芽而至成熟。我國古代史官文化十分發(fā)達,記載歷史事件的敘事散文在散文史上首先成立。甲骨卜辭和殷商銅器銘文是我國最早的記事文字,尚書和春秋提供了記言記事文的不同體例。左傳、國語、戰(zhàn)國策等歷史散文的出現(xiàn),標志著敘事文的成熟,開啟了我國敘事文學(xué)的傳統(tǒng)。,先秦歷史散文概說,先秦歷史散文:散文的萌芽,1、甲骨卜辭和銅器銘文;2、記言、敘事文之祖:尚書春秋。 我國散文的最早源頭,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辭。殷人用龜甲、獸骨占卜,占卜后把占卜日期、占卜人,所占之事,及日后吉兇應(yīng)驗情況,刻在甲骨之卜兆旁,此即甲骨卜辭。同樣未經(jīng)

2、后人加工的商周銅器銘文,反映了我國早期記事記言文字由簡至繁的發(fā)展。銅器銘文有長有短,廣泛記述了社會生活。 尚書在時間跨度上與甲骨卜辭和銅器銘文相近。它是商周記言史料的匯編,包括虞書夏書商書周書四部分。尚書文字古奧典雅,語言技巧超過了甲骨卜辭和銅器銘文,而且單獨成篇,有完整的結(jié)構(gòu),對先秦歷史敘事散文的成熟有直接的影響;春秋時期經(jīng)過孔子編定的春秋,記事系統(tǒng),具有自覺的記事意識和寫作義例。它記載了自魯哀公元年至魯哀公十四年(前722前481)的歷史,對這一時期的史事作了簡潔的大綱式的敘述。春秋按時間順序編排歷史事件,記事方式是“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時,以時系年。” 具備了明確的時間觀念和自覺的

3、記事意識。但其記事都很簡略,長的不過四十多字,短的僅有一字。因此,其記事雖簡而有法,卻并非真正意義上的敘事散文。春秋是“禮義之大宗” ,維護周禮,反對僭越違禮行為,貶斥邪說暴行,是其主要的思想傾向。比如殺有罪為“誅”,殺無罪為“殺”,下殺上曰“弒”等。這種史著中灌注強烈感情色彩的作法,為后代史傳文學(xué)所繼承。,先秦歷史散文:左傳,左傳是春秋左氏傳的簡稱,又名左氏春秋。相傳左傳為傳述春秋而作,作者是左丘明。左傳記事,起于魯隱公元年(前722),迄于魯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基本與春秋重合,還有個別戰(zhàn)國初年的史料。 左傳不只是對歷史事件作客觀的羅列,而且還表達了對歷史事件的認識和理解,并站在儒家立

4、場上總結(jié)歷史的經(jīng)驗教訓(xùn),作出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道德倫理評價,為人們提供歷史的借鑒。 左傳以春秋的記事為綱,增加了大量的歷史事實和傳說,敘述了豐富多彩的歷史事件,描寫了形形色色的歷史人物。把春秋中的簡短記事,發(fā)展成為完整的敘事散文。 左傳敘事,往往很注重完整地敘述事件的過程和因果關(guān)系。左傳敘事最突出的成就在描寫戰(zhàn)爭。左傳對事件因果關(guān)系的敘述,還常有道德化與神秘化的特點。,先秦歷史散文:國語,國語是一部國別史,全書二十一卷,分別記載周、魯、齊、晉、鄭、楚、吳越八國事,是各國史料的匯編。成書約在戰(zhàn)國初年。各國“語”在全書所占比例不一,每一國記述事跡各有側(cè)重。 國語中主要反映了儒家崇禮重民等觀念。

5、西周以來的敬天保民思想在書中得到了繼承。雖然國語許多地方都強調(diào)天命,遇事求神問卜,但在神與人的關(guān)系上,已是人神并重,由對天命的崇拜,轉(zhuǎn)向?qū)θ耸碌闹匾暋R蚨匾暼嗣竦牡匚缓妥饔?,以民心的向背為施政的依?jù)。 國語以記言為主記事為輔 ,所記多為朝聘、饗宴、諷諫、辯詰、應(yīng)對之辭。國語記言文字在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方面都很縝密,又有通俗化、口語化的特點,生動活潑而富于形象性。,先秦歷史散文:戰(zhàn)國策,戰(zhàn)國策凡三十三卷,雜記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wèi)、中山諸國軍政大事。時代上接春秋,下迄秦并六國。主要記載了謀臣策士游說諸侯或進行謀議論辯時的政治主張和斗爭策略。其中文章不是一人所作,作者大多

6、是戰(zhàn)國后期縱橫家,也可能有若干篇章是秦漢間人所作。最后由西漢劉向編校整理成書,定名為戰(zhàn)國策。 與春秋、左傳、國語主要反映儒家思想不同,戰(zhàn)國策表現(xiàn)了縱橫家(戰(zhàn)國時以從事政治外交活動為主的一派,多出身貧賤,在最艱苦的投機倒把下是一種人類智慧的超常解放、創(chuàng)造和發(fā)揮,他們以布衣之身庭說諸侯,可以以三寸之舌退百萬雄師,也可以以縱橫之術(shù)解不測之危。主要人物是:鬼谷子。韓非子說:“縱者,合眾弱以攻一強也;橫者,事一強以攻眾弱也?!彼麄兂啬撼?,事無定主,反復(fù)無常,設(shè)第劃謀多從主觀的政治要求出發(fā)。)思想,反映了縱橫家的人生觀。在政治上他們崇尚謀略,強調(diào)審時度勢,肯定舉賢任能,在人生觀上則是追求功名顯達,富貴利

7、祿。 戰(zhàn)國策的思想價值,在于它反映了戰(zhàn)國時代“士”階層的崛起。“士貴耳,王者不貴” 的聲音,反映出士人精神的張揚。書中大量描寫策士奔走于諸侯之間,縱橫捭闔,令“所在國重,所去國輕” 的重要作用和社會地位,可以說是一部士階層,尤其是策士行跡的生動寫照。,先秦諸子散文,一、諸子散文繁榮的背景和原因,春秋戰(zhàn)國之際的社會變革。 文化的下移和士的崛起。諸侯并爭的局面和養(yǎng)士用士。 百家爭鳴的出現(xiàn)。,先秦諸子的分類 司馬談把他們分歸為六家 陰陽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 劉歆又分其為十家 儒家、墨家、道家、名家、法家、陰陽家、農(nóng)家、縱橫家、雜家、小說家。 諸子中影響最大的是道家、儒家、墨家、法家。,

8、主要學(xué)派的代表人物及著作: 道家 代表人物是老子、莊子;著作有道德經(jīng)莊子。 儒家 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著作論語孟子荀子。 墨家 代表人物是墨子;代表性著作是墨子。 法家 代表人物是韓非子;代表性著作有韓非子等。,主要學(xué)派的主要觀點: 道家 宇宙觀:“道”是無形及不可見的,是超時空的絕對精神,是宇宙最高本體及一切事物的根源。 政治觀:無為而治 小國寡民 人生觀:萬物都有對立面,物極必反。知足寡欲 柔弱不爭 順應(yīng)自然 拋棄一切禮教的枷鎖。,主要學(xué)派的主要觀點: 儒家 宇宙觀:對鬼神“存而不論”,敬鬼神而遠之 重視祭祀祖先 政治觀:禮義治國 德治 “君君 臣臣 父父 子子” 倫理觀:仁 忠

9、恕 中庸 教育觀:有教無類 因材施教 溫故知新 孟子:性善 君輕民貴 荀子:性惡,主要學(xué)派的主要觀點: 墨家 宇宙觀:非命 尊天 事鬼 政治觀:尚賢 尚同 非攻 倫理觀:兼愛 經(jīng)濟觀:節(jié)用 節(jié)葬 非樂,儒墨之爭,主要學(xué)派的主要觀點: 法家 重視法律,反對儒家的“禮” 反對保守的復(fù)古,主張銳意改革“不法古,不循今” “時移而治不易者亂”。,儒法之爭,二、諸子散文的體例,諸子散文的發(fā)展大體上經(jīng)歷了語錄體、對話式論辯文和專題論文三個階段。 第一期:春秋末期和戰(zhàn)國初期 論語、老子、墨子 第二期:戰(zhàn)國中期 語錄體仍舊通行,但普遍采用對話形式,孟子、莊子等。 第三期:戰(zhàn)國后期 專題論著。荀子、韓非子、呂氏

10、春秋等。,發(fā)展總特點: 從簡約到繁富,從零散到嚴整。 愈是后期的著作,篇幅愈宏大,組織愈嚴密。,三、 諸子散文的時代特色,1 在思想內(nèi)容上,諸子散文思想活躍,暢所欲言,他們立足于現(xiàn)實,著眼于現(xiàn)實,對現(xiàn)實的認識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 2 在文風(fēng)上,諸子散文或簡括、或雄辯、或奇幻、或渾厚、或峭拔,各自有獨特的個性和風(fēng)格。 3 在語言上,諸子散文都十分講究文學(xué)和修辭,具有程度不同的文學(xué)色彩。 4 在文體發(fā)展上,諸子散文發(fā)展并確立了論說文的體制,為后世留下了不少論說文的光輝典范。,代表人物介紹,孔子與論語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是儒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 早年做過管倉

11、庫、畜牧的小吏,中年時招收弟子講學(xué); 在魯國一度做過中都宰和司寇,去職后,帶領(lǐng)學(xué)生周游列國。 晚年回魯整理文化典籍,曾整理過詩書禮樂,并作春秋。 孔子主張恢復(fù)周禮所規(guī)定的等級森嚴的政治制度,以“仁”為其思想核心,以“禮”為行為規(guī)范。,元 代 馬 遠 作 孔 子 像,論語 論語者,孔子應(yīng)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于夫子之語也。當(dāng)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 (漢書藝文志) 論語是反映了以孔子為首的儒家學(xué)派思想的重要著作,記錄孔子及其門人的言行,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學(xué)輯錄而成。全書 20 篇,集中表現(xiàn)了孔子在哲學(xué)、政治、時事、教育、文學(xué)等方面的思想觀點,內(nèi)容以倫理、教育

12、為主,是了解、研究孔子及其學(xué)說的重要資料。,論語藝術(shù)特色: 記言為主,語錄體, 以片段對話為主,據(jù)言行而記載。 也有的形成專題討論、政治短評。 文字精煉,深刻,多言簡意賅、富于哲理性而啟發(fā)性的語句; 于簡短的記敘中展示人物性格。,孟子與孟子,一、生平與著作 孟子(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鄒人(今山東鄒縣)。早年曾受業(yè)于孔子之孫子思之門人,后授徒講學(xué),帶學(xué)生周游列國,先后到過宋、薛、滕、魯、魏、齊等國,被齊宣王任為客卿,因政見不和,最后回到故鄉(xiāng),年已七十余,以著述為事:“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保ㄊ酚浢宪髁袀鳎╇x婁下:孟子曰:“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小人之澤五

13、世而斬,予未得為孔子徒也,予私淑(叔,取也)諸人也”。,孟子的思想主張,1 性善論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 孟子公孫丑上 “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良知論: “人之所不學(xué)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盡心上 “從其大體為大人,從其小體為小人” 告子上 “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 則知天矣。存其心,養(yǎng)其性,所以事天也” 盡心上,“哀哉! 人有雞犬放(逃逸),則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學(xué)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 告子 “先立乎大者,則其小者弗能奪也” “心之官則思,思則得

14、之,不思則不得也?!保ǜ孀由希?心支配耳目理性支配感性勞心者支配勞力者,2 仁政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盡心下 “君有大過,反復(fù)之而不聽,則易位”。 告子下 “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離婁下,“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wù)D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梁惠王下 “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 萬章上 “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 梁惠王上,三、孟子散文的藝術(shù)特色 “論語記夫子之微言,而曾子,子思俱有述作以垂訓(xùn),至孟子而其文然后閎肆焉,著述至戰(zhàn)國而始專之明驗

15、也.” 章學(xué)誠文史通義 富于論辯色彩.,“世衰道微,邪說暴行有作 圣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距楊墨,放淫詞” 滕文公下, 感情充沛,氣勢雄健 注重形象化地說理,善用比喻和寓言,豐富了文章的感性與生動性,顯示出散文的活潑機智. 如: “仁之勝不仁,尤水之勝火也” “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人皆見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戴盈之曰:什一,去關(guān)市之征,今茲未能,請輕之,以待來年,然后已,何如? 孟子曰: “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 后已.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

16、待來年?”,梁惠王覺得自己政策比鄰國好,可是鄰國之民不少,本國之民不加多,孟子以臨陣逃脫為喻,“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揠苗助長” “齊人有一妻一妾”(離婁下):典型性,角度巧妙,截取片段,戲劇性語言富于表現(xiàn)力:“良人者,所以仰望而終身也,今若此”失望傷心,嗚咽不能言?!叭诸D挫,無限煙波”,語言明白曉暢,平實淺近,精煉準確。 如: 專心致志、 明察秋毫、緣木求魚、舍己為人、與人為善等,荀子與荀子,荀子,名況,趙人,(前298前238),漢人因避漢宣帝(劉詢)諱改稱孫卿。在齊國位居列大夫,三為稷下學(xué)宮祭酒,說齊相而不能用,后去齊適楚,楚相春申君以為蘭陵令,又

17、因讒而游趙。曾聘秦,見昭王、范雎,復(fù)為春申君召回,仍任蘭陵令。不久,春申君為李園所殺,荀卿乃廢,老于楚。(見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荀子平生到處講學(xué),形成一大學(xué)派,弟子有李斯、韓非等。在儒家學(xué)說的傳授上,他有重要地位,毛、魯、韓詩、左傳、谷梁皆其所傳,猶長于禮,他以孔學(xué)為本,再適應(yīng)當(dāng)代政治社會變遷的趨勢,綜合了各家的思想,加以補充修正,建立了一種新儒學(xué),這里面有法家思想的影響。今本荀子32篇,除少數(shù)篇章外,大部分是自著。,荀子的思想,1、天道觀:明分天人,制天命而用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明于天人之分”, “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使物畜積)?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望時而

18、待之,孰與應(yīng)時而使之?” “天有其時,地有其財,人有其治,夫是之謂能參。” (天論),2、“性惡”論: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 “目好色,耳好聲,口好味,心好利,骨體膚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性情者也”,如果“從人之性,順人之情,必出于爭奪,合于犯分亂理而歸于暴” “故必將有師法之化,禮儀之道,然后出于辭讓,合于文理,而歸于治。因此觀之,然則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偽也。”,3、社會觀、政治觀:明分使群、隆禮重法(王霸并重,禮法并行) “人能群,彼不能群”,“人何以能群?曰分。”(王制) “禮者,法之大分,類之綱紀也。” “由士而上,則必以禮樂節(jié)之;眾庶百姓,則必以法數(shù)制之”。(富國),4、文學(xué)藝術(shù)觀:

19、重質(zhì)尚用 “辯說譬喻,齊給便利而不順禮義,謂之奸說”。(非十二子) “言必當(dāng)理”,“凡知說,有益于理者為之,無益于禮者舍之”,“凡言不合先王,不順禮義,謂之奸說”,后世文學(xué)批評中“明道”、“載道”說的濫觴 “故凡言議期命以圣王為師”(正論) “圣人也者道之管也。天下之道管是矣,百王之道一是矣,故詩書禮樂之歸是矣”(儒效),荀子初步建立了文學(xué)厚道、征圣、宗經(jīng)的傳統(tǒng),(劉勰文心雕龍)但也認為言論應(yīng)有文采“文理情用,相為內(nèi)外表里”。批評“好其實而不恤其文“的墨家。,樂論,肯定了音樂藝術(shù)能表達人的內(nèi)心情感,產(chǎn)生于情感的自然流露?!胺驑氛撸瑯芬?,人情之所不必免也,故人不能無樂”。藝術(shù)的社會作用因而也很大

20、:“其感人深,其移風(fēng)易俗,故先王導(dǎo)之以禮樂,而民和睦”,強調(diào)樂必須與“道”、“禮”結(jié)合:“以道制欲,則樂而不亂;以欲忘道,則惑而不樂”。,三、荀子散文的藝術(shù)特色 專題性的議論散文,代表先秦議論散文的成熟。 1 論旨明確,論證綿密、嚴謹。 2 富于文采,講究修辭 以比喻為論據(jù),寓議于喻,喻議結(jié)合,深入淺出,生動具體,老子和老子,關(guān)于老子其人,史記中引用了三種不同的說法: 周王朝的“守藏室之史”,姓李名耳,字聃,年代稍早于孔子,據(jù)說孔子曾向他請教關(guān)于“禮”的問題; 可能就是楚國的老萊子,與孔子同時; 戰(zhàn)國中期周室有位太史名儋,有人認為他就是老子。, 老子 老子所著之書,世稱道德經(jīng),亦稱老子,分上下

21、兩篇,共八十一章,五千余言。 其最主要的內(nèi)容是對“道”及其規(guī)律的論述。 短短五千言的老子,作為學(xué)術(shù)著作,具有難以倫比的哲學(xué)、政治學(xué)、人學(xué)等多方面的學(xué)術(shù)價值;作為文章,則閃耀著絢爛的文學(xué)色彩。 老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對于中國的思想文化發(fā)展至為深遠,對于世界思想文化也產(chǎn)生極大的影響。,老子思想:以“道”為根據(jù)來生活, “道”: 宇宙萬物的本原、本體。既是世界的起源和本質(zhì),又是生命的境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42)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

22、、王亦大。域中有大,而王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5),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fù)歸于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14)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匈忏辟猓渲杏形?。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2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1) 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40)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辯證法:反者道之動 “ 辯證法在對現(xiàn)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對現(xiàn)存

23、事物否定的理解。” 馬克思 對立轉(zhuǎn)化:事物是相對的,對立的事物相反相成,相互轉(zhuǎn)化的。,事物的相對性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 “正言若反” : “大直若屈”、“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明道若昧、進道若退” “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返本復(fù)初: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25)萬物運行周流不息,遠離道又復(fù)歸于道。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fù)。夫物蕓蕓,各復(fù)歸其根

24、;歸根曰靜,是謂復(fù)命;復(fù)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無為的政治論:自然無為,形而上的玄之又玄的“道”,落實到物界,作用于人生,便是德。德與道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關(guān)系(體用)。道是德的本質(zhì)和依據(jù),德是道的作用和體現(xiàn)。德是人們的生活準則。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保?5章) 無為而無不為:毋妄為,要順應(yīng)自然。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大道廢,有仁義;慧智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以正治國,以奇治兵,以無事取天下。故圣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

25、欲而民自樸?!?“有無相生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功成而弗居”,和諧的社會論:柔弱、不爭、小國寡民,“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保?1章) 大國應(yīng)自處下流,自然天下歸宗。若水之就下,百川歸之。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66章),弱者道之用 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42)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43)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8),人之生

26、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強大處下,柔弱處上。(76),社會理想: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fù)結(jié)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保?0章),返樸歸真的人生觀:回歸自然 克欲:“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也,及吾無身,有何患?” “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 虛靜:“致虛極,守靜篤。歸根復(fù)命”?!皬?fù)歸于嬰兒”,“復(fù)歸于樸”。,文學(xué)特色,哲學(xué)詩,道詩。語言平直簡約而又意旨幽深,簡短幾筆就點出深意,傳達精奧的

27、道理。 文體是簡短精煉的哲理格言,押韻,便于記誦,結(jié)構(gòu)并不嚴密,前后重復(fù)有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以詩的筆觸、情韻寫,富于詩歌的節(jié)奏韻味。如“道之為物”,具詩歌的旋律,隔句用韻,兩句一轉(zhuǎn),親切又深邃,能使人體味出一種朦朧隱約的詩歌意境來。,“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匈忏辟猓渲杏形?。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莊子與莊子,生平與著作 莊子名周,宋國蒙縣人。史記說他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約前369前286)。嘗為漆園吏,一生貧窮,恬然自若,喜歡過無拘無束的生活。楚威王請為相,稱寧為曳尾龜,不愿為廟堂

28、龜,辭不受。與辯者惠施為友,常談辯,然心態(tài)不同?;菔┫人溃f子過其墓地嘆曰:“自子之死也,吾無與言之矣?!鼻f子熱愛生命,心境通達,追求逍遙的精神境界。,夢蝶圖,“以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時恣縱而不儻,不奇見之也。以天下為沈濁,不可與莊語。以卮言為曼衍,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于萬物。不譴是非, 以與世俗處?!保ㄌ煜拢?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其學(xué)無所不窺,然其要本歸于老子之言?!笨芍f子繼承并發(fā)展了老子的思想,是繼老子之后先秦道家學(xué)派的著名代表人物。其思想主要集中在莊子一書中。,莊子為莊子及其后學(xué)之作。共33篇,內(nèi)7篇為莊子作品,外15,雜11為莊學(xué)后輩闡發(fā)莊子

29、思想所作。與老子并為先秦道家的經(jīng)典著作,對中國文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唐玄宗時期,詔號莊子為“南華真人”,莊子因之又稱南華真經(jīng)。是先秦諸子散文中最富于文學(xué)性的作品。,莊子的思想 道論:本體論(自本自根)、宇宙論(化生萬物)、道遍在萬物、最高的生命境界是與天為徒,與道一體,與物逍遙。境界形態(tài)的道。 道不可聞,聞而非也;道不可見,見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知形形 之不形乎!道不當(dāng)名。(知北游) 東郭子問道的故事 道與物沒有界限,物與物之間有界限。,“道”的故事道的意象 黃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侖之丘而南望,還歸,遺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離朱索之而不得,使吃詬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

30、黃帝曰:“異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 天地,南海之帝為儵,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儵與忽時相與遇于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鯈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比砧徱桓[,七日而渾沌死。 應(yīng)帝王,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 ,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鈞,是之謂兩行。 齊物論,相對主義的認識論:平齊萬物(齊是非、大小、壽夭、美丑、物我、生死) 價值重估,反對人類中心,以道觀物,萬物一體。,相對性 a 美感、道德(善惡仁義)等都是相對的 b 小與大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為小;莫

31、壽于殤子,而彭祖為夭”。 齊物論 C 得與失,d 有用與無用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 人間世 e 生與死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 大宗師,心齋、坐忘的修養(yǎng)論 達道之途:心齋、坐忘。 回曰:“敢問心齋?!敝倌嵩唬骸叭粢恢?,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于耳,心止于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顏回曰: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謂坐忘。,反智:絕圣棄智,原因:知識妨礙修道,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心智活動使人的精神為外物所限、所縛。 “人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不亦殆乎!” 輪扁斫輪:桓公坐于堂上讀書,輪扁問讀者何也。答曰“圣人之書”。輪扁曰:圣人已死,所讀為古之糟粕。 黃帝失玄珠:游赤水之北,登昆侖,還歸失玄珠,使知(思維)、離朱(感官)、碶詬(言語)索之不得,使象罔(無心)尋得。 “無思無慮始知道”。直覺體驗的方法觀照天下。,生死觀,好死惡生:生不可喜,死不可悲。妻死鼓盆而歌,臨終弟子將厚葬,則曰:“吾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星辰為珠璣,萬物為赍送。吾葬具豈不備也!何必加此?!钡茏涌譃貘f食其尸,則曰:“在上為烏鳶食,在下為螻蟻食,奪彼與此,何其偏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