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論文-淺論民族藝術在美術教育中的價值通用版_第1頁
小學美術論文-淺論民族藝術在美術教育中的價值通用版_第2頁
小學美術論文-淺論民族藝術在美術教育中的價值通用版_第3頁
小學美術論文-淺論民族藝術在美術教育中的價值通用版_第4頁
小學美術論文-淺論民族藝術在美術教育中的價值通用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小學美術論文 - 淺論民族藝術在美術教育中的價值通用版摘 要:在美術教育中提倡民族藝術,是希望保持民族藝術能得到發(fā)展。在學生中提倡民族藝術, 是希望在民族藝術發(fā)展中能加入時代感。讓學生更多地接觸中國本民族的文化藝術, 能讓學生更好地建立民族的自尊心。美術教育工作者在教學中是主體, 教育的首要是把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學生,并以此來誘導、 啟發(fā)學生的思維,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意識。因此教師首先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遞者,是民族藝術的弘揚者。一、民族藝術在現(xiàn)代生活得到的關注?“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這句口號在現(xiàn)今已被提上了日程。 在全球化的歷史趨勢中,民族藝術越來越受到關注, 民族藝術在現(xiàn)代的地位也在提高。

2、 一個個宣傳民族藝術的、研究民族藝術的、 發(fā)揚民族藝術的個人或機構在不斷的成立涌現(xiàn)。 ?(一)傳統(tǒng)服飾藝術的延續(xù)?隨著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世界各國的服裝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短裝化、機能化是其主要特點。 世界服裝界曾把旗袍譽為中國的國裝,這是因為它具有強烈的民族色彩,它的形成可說是漢、滿、蒙等民族文化融合的產(chǎn)物,是整個中華民族服裝文化的結晶。 它的演變又可以說是中西文化結合的杰作,因此它又具有很強的現(xiàn)代感和國際性, 為世界許多國家的人民所喜愛。旗袍在現(xiàn)代生活中之所以能立于不敗之地, 與它適應現(xiàn)代生活的機能性以及符合現(xiàn)代人的審美觀有很大關系,它具有強烈的東方色彩。民族藝術也會轉化為世界性,在“洋服

3、”國際化的今天,這種民族服裝更應視為珍寶,可以說它是一種文化的延續(xù)。?(二)嶺南民俗藝術的延續(xù)?嶺南地區(qū)的 “跳禾樓” 是一種古老的祭祖和慶豐收的儀式, 由嶺南地區(qū)的瑤族所創(chuàng),以后逐漸失傳。 六年前,云浮市文化局找到一個 70 多歲的老先生 , 根據(jù)他的記憶和一些史料, 這一古老的民間舞蹈終于復活。 在第三屆廣東省群眾音樂舞蹈花會中,禾樓舞經(jīng)過了再次編排,音樂和動作也更豐富, 使嶺南民俗藝術得以延續(xù)。 ?(三)四大名著的延續(xù)?中國古典名著商標正在狂遭日本網(wǎng)游企業(yè)搶注,2006 年 3 月初,當這則消息在中國人間傳播開來的時候,四大古典名著只剩 紅樓夢沒有被日本企業(yè)搶注了。其中,日本巨摩公司向我

4、國國家商標局申請注冊的“水滸傳”商標已通過初審進入公告期,而三國志為期三個月的商標異議期已經(jīng)進入倒計時階段。就在去年,端午節(jié)域名遭一家韓國公司搶注,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也被韓國成功申請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不知道有多少體現(xiàn)我們民族藝術文化在消失。?既然民族的都是世界的, 我們就只用考慮怎樣將民族的再發(fā)展。 而要發(fā)展民族的文化卻既不能脫離當前國際的環(huán)境, 又不能失去民族的根本, 更不能有違歷史的洪流。也就是說要把重點放回到對自身文化的重視。 只有這樣,才能為民族文化的發(fā)展做出貢獻。?二、傳統(tǒng)美術教學中的民族藝術?(一)“技”的傳授方式?“技”的傳授基本上是以嚴格的師徒傳授制來完成的,呈嚴密的封閉狀

5、態(tài)。這種師徒相傳、父子相承的教學方式,利弊相衡,得失互抵。一方面,它有助于某種技藝向精深圓熟發(fā)展, 另一方面又容易形成封閉保守, 拒斥新意的機制, 甚至導致某一技藝的失傳消泯。 ?目前,這種“技”的傳授仍然是中國傳統(tǒng)美術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利用口訣進行傳授的教學方法。 口訣往往言簡意賅, 要領突出,既利于學習,又便于記憶。 ?(二)“藝”的傳授方式?另一種屬 “藝” 的那一類具有某種學術層次, 受到官方的垂青和文人墨客的推崇。早在三國時期的畫家曹不興就已留名青史, 晉代畫家顧愷之則因提出了 “以形寫神”和“遷想妙得”的“傳神論”,更是名播遐邇。與此形成對照的是,中國許多才

6、華橫溢的藝匠, 縱然創(chuàng)造了精妙絕倫, 價值恒久的藝術珍品, 也只能落個寂寂無聞的佚名者。 我們可以看到, 以官方和文人為代表的中國古代美術教育是倚重怡情悅性,陶冶情操的。 ?在中國,純精神意義的美術之所以受重視, 自然有其深厚的文化基礎。 中國文化在對待人與自然的關系上, 比較重視個體內心世界的修煉, 以求通過個體身心的平衡和穩(wěn)定, 達到人與人、 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平衡, 而對物質世界則較少進行分析性的研究和探索。 “藝術的民族性不在于在藝術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內容是否具有民族性, 藝術的民族性最重要、 最基本的內涵在于是否表達了民族精神,是否用民族精神去觀察客觀事物?!??三、民族藝術在美術教

7、育中的反映?在現(xiàn)今我國的美術教育中, 對人才的培養(yǎng)要求更加嚴格。 尤其在“素質教育”的今天,要培養(yǎng)的是全方面發(fā)展的人才,作為美術教育工作者, 在這一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美術教育工作者在教學中是主體,教育的首要是把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學生,并以此來誘導、啟發(fā)學生的思維,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意識。因此教師首先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遞者,是民族藝術的弘揚者。(一)民族藝術在課程內容上的體現(xiàn) ?1. 國畫課程教學 ?中國畫是我國傳統(tǒng)藝術,歷史悠久;風格獨特,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深愛國內外廣大人民的喜愛。 在世界美術領域內自成體系。作為課程內容之一, 培養(yǎng)學生對本民族藝術的興趣和愛好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責任

8、。在國畫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盡其所能地通過觀察, 憑借感覺和自身獨特的視覺角度, 抓住事物特征,允許他們的感覺方式和能力自由地去表達。 只有當學生開始明白自己的表達得到重視時,他們才會以更大的興趣去努力學習。 美育專家說: 通過欣賞培養(yǎng)學生對藝術的敏感性, 對孩子潛在的創(chuàng)造意識有啟蒙作用。 因此,經(jīng)常讓學生欣賞名師作品,了解國畫大師們的作畫風格及生活小故事。 再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大師的作品直接臨摹,讓學生一下子就開始觸摸藝術頂峰的作品。?2. 剪紙課程教學 ?剪紙是我國典型的民間傳統(tǒng)藝術, 有著悠久的歷史。 是最普及和最具群眾性的、大眾藝術形式之一。可以說,它是民族民俗文化的形象載體之一,是

9、民族民間風俗活動的直觀性: 審美性的象征表現(xiàn)。 因而剪紙教學必須要滲透中華民族優(yōu)秀民俗文化教育, 不然教學就成了無源之水, 失去了旺盛的生命力。 它是以剪刀為主要工具, 紙為材料,通過多種手法制作成各類形象的民間工藝。 它融合了剪紙技藝、繪畫造型、想象創(chuàng)造和多種審美意識。紙雖植根于民間,但其文化底蘊相當深廣,有著極強的人文性。往往跟民間的生活、風俗緊密聯(lián)系,并在寓意豐富的剪紙中,充分體現(xiàn)出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祝福和向往。學生通過了解剪紙,在剪紙藝術的熏陶下,生活的體驗過程中,感受剪紙的魅力,健全人格,促進審美情趣的養(yǎng)成。 通過對剪紙這一民間文化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來增強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熱

10、愛勞動人民,熱愛中華文明的信念和歷史責任感;吸取民族民俗文化的特點,傳承剪紙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并進行創(chuàng)新活動。?3. 皮影課程教學 ?“皮影”是對皮影戲和皮影戲人物(包括場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稱謂。皮影戲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場面道具景物, 通常是民間藝人用手工, 刀雕彩繪而成的皮制品,故稱之為皮影。 皮影戲是我國出現(xiàn)最早的戲曲劇種之一, 是我國民間工藝美術與戲曲巧妙結合而成的獨特藝術品種, 其所用的幕影演出原理, 以及表演的藝術手段,對近代電影的發(fā)明和現(xiàn)代電影美術片的發(fā)展也都起過先導作用,是中華民族藝術寶庫中的瑰寶。 同樣學生在課堂上通過對于皮影這一藝術形式的了解,更能增強民族的自信

11、心。 ?中國是個多民族文化的國家,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優(yōu)秀文化藝術。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國現(xiàn)代的美術教育必將沿著多元文化教育的方向發(fā)展。?(二)民族藝術在教學形式上的體現(xiàn)?1. 以欣賞課的形式了解民族藝術 ?通過開設民俗欣賞課, 讓學生能更好的了解和認識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 教師通過收集的圖片向學生講解, 教師要根據(jù)滲透優(yōu)秀民俗文化教育的主題內容精心選擇呈示的教具,包括范作、圖幻燈、電視錄像、電腦多媒體課件等,并使之與講授內容緊密配合。民俗欣賞課的開設還可以是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層次的學習內容。比如初等的內容以民俗化的文本誦讀為主, 如各種膾炙人口的童謠、兒童故事、童話劇本等; 中等的內容則以民

12、俗文化欣賞為主題, 可以采用影視和多媒體的形式讓學生接觸中國的電影、電視、地理、歷史、各種文藝節(jié)目;高等的內容則以民俗文化藝術的表演和再現(xiàn)為主要內容, 這也是民俗文化課的最高境界,學生通過學習,直接參與進來,自排自演中國的民俗文化。?2. 對當?shù)孛袼孜幕瘏⒂^考察 ?組織學生對當?shù)孛袼孜幕M行參觀考察,從學生的切身感受中接受教育。參觀后要及時進行總結, 引導學生把獲得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深刻體會祖國優(yōu)秀民俗文化。南京文化部門曾組織過一次“南京民俗文化”夏令營活動,在這次活動中,帶領學生走進南京民俗博物館館址甘熙故居古建筑群, 了解南京民居特色; 觀看南京地區(qū)民俗、 民藝系列展演活動; 聆聽中華古典詩詞楹聯(lián)協(xié)會袁裕陵老師精彩的、深入淺出并富含知識性、趣味性的古典詩詞楹聯(lián)趣味知識講座;欣賞中華傳統(tǒng)民族音樂的現(xiàn)場演奏會和傳統(tǒng)皮影戲、 口技表演;品嘗南京傳統(tǒng)風味小吃的同時,進行南京民間飲食文化的介紹,使學生在吃的同時,對民間飲食文化有所了解; 現(xiàn)場向南京地區(qū)民間老藝術家們觀摩學習剪紙、 折紙、葫蘆畫、魔術等民間傳統(tǒng)藝術, 極大地擴充了孩子們精神文化生活。 把民俗文化夏令營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