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100采煤機總成設計【畢業(yè)論文+CAD圖紙全套】_第1頁
MG100采煤機總成設計【畢業(yè)論文+CAD圖紙全套】_第2頁
MG100采煤機總成設計【畢業(yè)論文+CAD圖紙全套】_第3頁
MG100采煤機總成設計【畢業(yè)論文+CAD圖紙全套】_第4頁
MG100采煤機總成設計【畢業(yè)論文+CAD圖紙全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買文檔就送您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1頁,共 49頁 摘 要 筒式采煤機是采用電機驅動、橫向布置,用以開采較薄煤層的無鏈液壓牽引采煤機,機面高度低,裝機功率較大,具備截割硬煤、夾矸和爬坡的能力和過斷層的能力。 采煤機的類型很多,但多以雙滾筒采煤機為主。雙滾筒采煤機主要由截割部、牽引部、電氣系統(tǒng)和輔助裝置組成。采煤機各個部分協(xié)調工作,實現(xiàn)采煤機對煤礦開采的目的。 過液壓油缸的推或拉,實現(xiàn)搖臂成角度擺動。 關鍵詞: 采煤機;總成設計;齒輪 買文檔就送您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2頁,共 49頁 is is a of to of by of of to of on to to or to 文檔就送您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3頁,共 49頁 目錄 1 煤機主要技術參數(shù) 6 煤機的組成和總體分布 . 6 煤機的組成 . 6 煤機總體布置 . 7 2 液壓系統(tǒng) 9 油路系統(tǒng) . 9 油路 . 9 油和熱交換回路 . 9 護系統(tǒng) . 10 壓控制和電動機超載保護 . 10 壓保護 . 11 壓馬達制動 . 11 作系統(tǒng) . 11 壓牽引系統(tǒng)開啟 . 11 臂調高系統(tǒng)液壓操作和手動操作 . 12 3 采煤機傳動系統(tǒng) 13 引部傳動系統(tǒng) . 13 引部液壓馬達選取 . 13 引部傳動比設計 . 13 4 液壓傳動部傳動系統(tǒng) 16 壓傳動部電動機選取 . 16 壓傳動部輔助泵選取 . 16 壓傳動部主泵選取 . 16 壓傳動部傳動比 . 16 煤機總傳動簡圖 . 17 5 采煤機傳動系統(tǒng)齒輪設計 19 壓傳動部齒輪設計 . 19 壓傳動部各軸的傳遞功率及扭矩計算 . 19 齒根彎曲疲勞強度設計液壓傳動部齒輪 . 20 齒面接觸疲勞強度校核液壓傳動部齒輪 . 21 買文檔就送您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4頁,共 49頁 核液壓傳動 部其他齒輪是否符合設計要求 . 22 引部齒輪設計 . 25 引部各軸的傳遞功率及扭矩計算 . 25 齒根彎曲疲勞強度設計牽引部齒輪 . 26 齒面接觸疲勞強度校核牽引部齒輪 . 28 引部行星輪機構設計 . 29 引部行星輪機構傳動比及模數(shù)設計 . 29 齒根彎曲疲勞強度設計行星輪齒輪 . 31 齒面接觸疲勞強度校核行星輪齒輪 . 32 齒面接觸疲勞強度校核行星輪齒輪 . 33 引部行走齒輪設計 . 34 齒輪接觸疲勞強度設計 . 34 齒根彎曲疲勞強度校核齒輪 . 35 齒輪的強度校核 . 36 6 采煤機部分傳動軸的設計及校核 37 步設計軸的最小直徑 . 37 彎扭合成應力校核軸的強度 . 37 7 采煤機箱體設計 44 煤機箱體力學模型 . 44 煤機壁厚計算 . 44 8 采煤機調高系統(tǒng)設計 46 高油缸的選擇 . 46 高方案設計 . 46 參考文獻 49 致謝 50 附錄 51 買文檔就送您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5頁,共 49頁 買文檔就送您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6頁,共 49頁 錯誤 !書簽自引用無效。 1 煤機主要技術參數(shù) 所示 : 表 1 煤機主要參數(shù) 項目 內容 采煤范圍 m 機功率 40 截割功率 002 牽引功率 0 滾筒直徑 ; 滾筒截深 30; 700; 800 牽引力 50 調速方式 液壓控制,無級調速 工作面傾角 機面高度 40 滾筒轉速 r/引速度 m/ 5 牽引方式 擺線輪銷軌式無鏈牽引 整體機重 t 向布置,用以開采較薄煤層的無鏈液壓牽引采煤機,機面高度低,裝機功率較大,具備截割硬煤、夾矸和爬坡的能力和過斷層的能力。適用于煤層厚度 層工作面傾角,頂、底板不過于松軟的普采或高檔普采工作面,完成落煤和裝煤作業(yè)??稍诨煊屑淄椤⒚簤m、硫化氫、二氧化碳等不超過煤礦安全規(guī)程中所規(guī)定的安全含量的礦井中使用。 煤機的組成和總體分布 煤機的組成 采煤機的類型很多,但多以雙滾筒采煤機為主。雙滾筒采煤機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買文檔就送您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7頁,共 49頁 1、 截割部 截割部主要包括 搖臂齒輪箱,機頭齒輪箱、滾筒及附件。截割部主要承擔落煤、碎煤和裝煤工作 2、 牽引部 牽引部由牽引傳動裝置和牽引機構組成。牽引機構可分為無鏈牽引和有鏈牽引,此次 引部主要是控制采煤機沿工作面運行,同時達到過載保護的目的。 3、 電氣系統(tǒng) 電氣系統(tǒng)主要是給采煤機提供動力,并對采煤機進行過載保護及動作控制 4輔助裝置 輔助裝置主要包括擋煤板,底托架,噴霧冷卻裝置和調高裝置等。 采煤機各個部分協(xié)調工作,實現(xiàn)采煤機對煤礦開采的目的。 煤機總體布置 此次 總體布置方式如圖 1所示。 圖 1 采煤機總體布置 12345 液壓傳動部; 6采煤機總體結構如圖 2所示 買文檔就送您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8頁,共 49頁 圖 2 采煤機總體結構 1234; 5; 6; 7; 89101112131415買文檔就送您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9頁,共 49頁 2 液壓系統(tǒng) 采煤機牽引液壓系統(tǒng)包括主油路系 統(tǒng)、保護系統(tǒng)和操作系統(tǒng)。液壓系統(tǒng)如圖 3所示。 圖 3 采煤機液壓系統(tǒng) 油路系統(tǒng) 主油路系統(tǒng)包括主油路、補油和熱交換回路 油路 由 q=125ml/r)和兩個并聯(lián)的 線液壓馬達( q=625ml/r)組成閉合回路。 油和熱交換回路 系統(tǒng)的補油是由輔助泵 3經(jīng)粗過濾器 4從油池中吸油,液壓油經(jīng)過精過濾器5、單向閥 8 或者單向閥 9 從主回路的低壓側進入主泵 1,補償系統(tǒng)的泄露和建立系統(tǒng)背壓。輔助泵是齒輪泵,只能單向工作,不允許反轉。若電動機因為 接線買文檔就送您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10頁,共 49頁 有誤而瞬時反轉時,齒輪泵可經(jīng)由單向閥 7吸油,防止吸空。溢流閥 6用來限制輔助泵的最大壓力。 系統(tǒng)的冷熱油交換通過整流閥 10、背壓閥 11 和冷卻器 12 實現(xiàn)。整流閥 10是一個三位五通的換向閥,由主油路高壓側壓力油控制整流閥自動轉換。若主油路 整流閥向下動作; 0、背壓閥11、冷卻器 12和單向閥 13進入油池冷卻,另一部分繼續(xù)供給主液壓泵。由于補償單向閥 8和 9在結構位置上靠近主液壓泵,故由輔助泵排除的冷油能及時經(jīng)由補償單向閥 8或 9供給主液壓泵。 整流閥 10中位的 2個節(jié)流孔的作 用是產生一定的降壓,使調速手把給速后,整流閥能夠立即動作,防止換向閥沖擊并保證冷熱油交換的可靠進行。單向閥13的作用是為了在更換冷卻器時使油池不向外泄露。 保護系統(tǒng) 保護系統(tǒng)包括恒壓控制和電動機超載保護、高壓保護和馬達制動。 恒壓控制和電動機超載保護 恒壓控制特性屬性如圖 4所示。圖中 圍成區(qū)域內的任一點均是該液壓傳動系統(tǒng)可以工作的工況點。若把速度調節(jié)為 x,如圖虛線所示,則在機器牽引 過程中,由于外界負載的變化,系統(tǒng)的工作點將沿著虛線方向來回移動。當牽引阻力達到 以后,牽引速度沿 牽引阻力降低后,牽引速度又恢復到原來的調定值。 圖 4 恒壓控制屬性 整個控制過程是由換向閥 16、換向閥 19,變量油缸 17 和溢流閥 18 共同作用完成的。當采煤機負載正常時,換向閥 19處于右閥位,液壓油經(jīng)由換向閥 19和換向閥 16進入變量油缸 17,調動液壓油缸彈簧,使主泵輸出流量處于設定數(shù)買文檔就送您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11頁,共 49頁 值,此時機器的牽引速度也處于設定數(shù)值。當采煤機超載工作 時,主油路工作壓力超出溢流閥 18設定數(shù)值,溢流閥溢流,一部分液壓油進入換向閥 19,換向閥19換向到左閥位,另一部分液壓油經(jīng)節(jié)流閥流入油池,目的使保證換向閥 19的穩(wěn)定性。由于換向閥 19 處于左閥位,液壓油缸左右油缸聯(lián)通,液壓油缸彈簧恢復平衡,主泵流量減小,機器的牽引速度減小。一旦采煤機負載恢復正常,主油路工作壓力恢復正常,溢流閥 18不溢流,換向閥 19回到右閥位,液壓油經(jīng)換向閥 19和換向閥 16進入變量油缸,推動變量油缸中的彈簧朝主泵流量增加方向伸縮,主泵流量恢復設定數(shù)值,機器牽引速度恢復設定數(shù)值。 采煤機在工作時 ,電動機大部分功率都消耗于截煤,當牽引速度選擇過大或者遇到夾矸時,截割功率增加,電動機將超載工作。若電動機長期超載工作,會引起電動機和機械零部件損壞。 采用的恒壓保護系統(tǒng)可使電動機工作在額定功率之下。當工作負載過大時,機器牽引速度減小,以減小電動機輸出功率;當工作負載過小時,機器牽引速度增加,直到牽引速度恢復到設定值。 高壓保護 采煤機工作時,經(jīng)常遇到鱉卡現(xiàn)象,牽引阻力突然增加會使液壓系統(tǒng)的工作壓力急劇上升。由于恒壓控制受分流阻尼的影響,牽引速度下降比較慢,因此系統(tǒng)壓力會繼續(xù)上升。因此,系統(tǒng)中 設置了高壓安全保護系統(tǒng),以限制系統(tǒng)的最高壓力。高壓保護依靠安全閥 20來實現(xiàn)。當系統(tǒng)壓力達到一定數(shù)值時,安全閥 20開啟溢流,溢出的油液回到主回路低壓側,系統(tǒng)壓力不再上升,牽引速度很快下降,實現(xiàn)液壓系統(tǒng)的超載保護。另外,一旦溢流閥 18動作失靈,安全閥 20可以起到二次保護的作用。 液壓馬達制動 當采煤機正常工作時,若因故停電,使主液壓泵突然停止向液壓馬達供液,而液壓馬達仍在轉動,必須有相應的制動裝置使液壓馬達制動。 系統(tǒng)中的液壓制動器能實現(xiàn)液壓馬達制動。當突然因故停電,輔助泵停止供油時,液壓制動器將 在彈簧力的作用下實現(xiàn)液壓馬達的制動。 作系統(tǒng) 壓牽引系統(tǒng)開啟 當手把 14 處于中間位置時,換向閥處于中位,主液壓泵和輔助泵不開啟。當手把 14左旋或者右旋時,換向閥 16換向,主液壓泵和輔助泵工作,液壓系統(tǒng)開啟。液壓油經(jīng)換向閥 19右閥位、換向閥 16左或右閥位進入變量油缸,變量油缸對主液壓泵流量起到調節(jié)作用。 買文檔就送您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12頁,共 49頁 臂調高系統(tǒng)液壓操作和手動操作 液壓系統(tǒng)開啟后,按下調高閥 22,液壓油從輔助泵經(jīng)調高閥 22作用于換向閥 23,換向閥 23換向,調高油缸油路和輔助泵接通,調高油缸工作。當松開按鍵 時,在液壓鎖的作用下,調高油缸鎖定在該位置。安全閥 25 用來防止?jié)L筒截割時掉高泵過載。安全閥 27 限制調高泵的工作壓力。由于連接調高泵的 2 個換向閥串聯(lián),所以調高泵只能先后相繼動作。 手動作用于換向閥 23,實現(xiàn)手動操作,將換向閥 23打到左或右閥位時,調高油缸工作,當將換向閥打到中位時,調高油缸鎖定。 買文檔就送您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13頁,共 49頁 3 采煤機傳動系統(tǒng) 引部傳動系統(tǒng) 引部液壓馬達選取 當采煤機牽引速度為 5m/引部功率最大。為: 由于傳遞過程中存在功率損失,故選取的液壓馬達功率應遠大于 于安全考慮,選取 液壓馬達。 所示。 表 2 壓馬達技術參數(shù) 排量 ml/r 最高轉速r/定壓力 高壓力 論扭矩 率 轉方向 80 3350 35 40 445 156 雙向 牽引部傳動比設計 液壓馬達的轉速由其輸入流量決定。根據(jù) 出轉速為 為: 該傳動比非常巨大,故需要采取行星輪減速機構。 采用 星輪減速機構,其傳動比范圍為 心輪機構簡圖如圖 買文檔就送您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14頁,共 49頁 圖 5 行星輪機構 選取 ,傳動比為 級行星輪減速機構顯然不能滿足要求,故采用兩級行星輪減速機構,兩級行星輪均采用 ,如圖 買文檔就送您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15頁,共 49頁 圖 6 二級行星輪機構 選取 , 選取 ,總傳動比為 動比分配 取齒輪一齒數(shù) 30,齒輪二齒數(shù) 61,齒輪三齒數(shù) 72,傳動比: 取行走輪一齒數(shù) 6,行走輪而齒數(shù) 7,傳動比: 誤差在以 內,符合設計要求。 買文檔就送您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16頁,共 49頁 4 液壓傳動部傳動系統(tǒng) 液壓傳動部電動機選取 由于采煤機工作環(huán)境惡劣,工作環(huán)境的空氣中?;煊屑淄椤⒚簤m、硫化氫等易燃易爆物質,故須采用隔爆電機。 根據(jù)采煤機 術參數(shù),采煤機電機選用電動機 動機所示 表 3 機的技術參數(shù) 額定功率 速 r/率 % 電壓 V 40 1450 80 液壓傳動部輔助泵選取 輔助泵選用 齒輪泵。 數(shù)如表 4所示 表 4 輪泵技術參數(shù) 公稱排量 額定壓力 高壓力 定轉速 r/6 16 30 2000 液壓傳動部主泵選取 主泵選用 斜軸式軸向柱塞泵技術參數(shù)如表 5所示 表 5 斜軸式軸向柱塞泵技術參數(shù) 公稱排量 額定壓力 高壓力 定轉速 r/5 25 32 2200 液壓傳動部傳動比 液壓傳動部的輸入轉速為 1450r/助泵輸出轉速為 泵輸出轉速為 機和輔助泵間的理想傳動比為: 輔助泵和主泵間的理想傳動比為: 買文檔就送您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17頁,共 49頁 選取齒輪 1齒數(shù)為 25,齒輪 2齒數(shù)為 33,齒輪 3齒數(shù)為 27 選取齒輪 4齒數(shù)為 33,齒輪 5齒數(shù)為 23,齒輪 6齒數(shù)為 22 誤差在以內,符合設計要求。 液壓傳動部傳動簡圖如圖 8所示 圖 8 液壓傳動部傳動簡圖 采煤機總傳動簡圖 采煤機總傳動簡圖如圖 9所示 買文檔就送您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18頁,共 49頁 圖 9 采煤機總傳動圖買文檔就送您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19頁,共 49頁 5 采煤機傳動系統(tǒng)齒輪設計 液壓傳動部齒輪設計 液壓傳動部傳動簡圖 10如圖所示 圖 10 液壓傳動部傳動簡圖 液壓傳動部各軸的傳遞功率及扭矩計算 齒輪和齒輪間采用稀油潤滑,傳遞效率取 承的傳遞效率取 軸 1的功率 軸 1的扭矩 軸 2的功率 軸 2上的齒輪為惰輪,故不傳度扭矩 軸 3的功率 軸 3的扭矩 軸 4的功率 買文檔就送您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20頁,共 49頁 軸 4上的齒輪為惰輪,故不傳度扭矩 軸 5的功率 軸 5的扭矩 軸 6的功率 軸 6的扭矩 液壓傳動部各軸傳動功率及扭矩如表 6所示 表 6 各軸傳動功率及扭矩 軸號 傳遞扭矩 遞功率 40 2 3 4 5 6 按齒根彎曲疲勞強度設計液壓傳動部齒輪 齒輪選用 20料,按 7 級精度計算。該材料齒輪為硬齒面齒輪,故按照齒根彎曲疲勞強度進行設計 確定公式內的各計算數(shù)值 查得齒輪的彎曲疲勞強度為; 彎曲疲勞系數(shù)查詢 齒輪工作循環(huán)管應力次數(shù) N 計算,齒輪的工作壽命按工作 15 年,每年 300 天設計。 齒輪 1 至齒輪 6 彎曲疲勞壽命系數(shù)均取 計算彎曲疲勞許用應力 取彎曲疲勞安全系數(shù) S=選載荷系數(shù) 買文檔就送您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21頁,共 49頁 查齒形系數(shù)和應力校正系數(shù) 計算大小齒輪的,并加以比較,取其中的較大值。 計算 小齒輪模數(shù) 取 計算尺寬和齒寬高比 ,按結構要求,取 B=60算圓周速度 根據(jù), 6 級精度,查圖 10到動載系數(shù) 直齒輪 查得使用系數(shù) 由, 。 按實際載荷系數(shù)校正齒輪模數(shù) 小齒輪選用推薦模數(shù) m=4。 按齒面接觸疲勞強度校核液壓傳動部齒輪 確定公式內的各計算數(shù)值 計算載荷系數(shù) K 買文檔就送您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22頁,共 49頁 查得材料彈性影響系數(shù) 查得接觸疲勞系數(shù) 查得齒輪疲勞強度 計算接觸疲勞需用應力 取安全系數(shù) S=1 計算 設計符合要求。 校核液壓傳動部其他齒輪是否符合設計要求 液壓傳動部其它齒輪齒根彎曲強度校核 確定公式內的各計算數(shù)值 文檔就送您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23頁,共 49頁 由于齒輪的圓周速度相同,故均取 K=根彎曲強度符合要求。 其它齒輪的齒面接觸強度校核。 確定公式內的各計算數(shù)值 由于各齒輪的圓周速度均相同為,故取 K=計符合要求。 各齒輪的幾何尺寸 買文檔就送您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24頁,共 49頁 液壓傳動部齒輪幾何參數(shù)如表 7 所示 表 7 各齒輪幾何參數(shù) 齒輪 1 齒輪 2 齒輪 3 齒輪 4 齒輪 5 齒輪 6 模數(shù)( 4 4 4 4 4 4 壓力角() 20 20 20 20 20 20 分度圓直徑( 100 132 108 132 92 88 齒輪寬度( 60 55 60 55 60 40 齒輪 1 和齒輪 2 的中心距 齒輪 2 和齒輪 3 的中心距 齒輪 3 和齒輪 4 的中心距 齒輪 4 和齒輪 5 的中心距 齒輪 5 和齒輪 6 的中心距 買文檔就送您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25頁,共 49頁 牽 引部齒輪設計 牽引部傳動簡圖如圖 11 所示 圖 11 牽引部傳動簡圖 牽引部各軸的傳遞功率及扭矩計算 齒輪和齒輪間采用稀油潤滑,傳遞效率取 承的傳遞效率取 軸 7 的功率 軸 7 的扭矩 軸 8 的功率 軸 8 上的齒輪為惰輪,故不傳度扭矩 軸 9 的功率 軸 9 的扭矩 軸 10 的功率 軸 10 的扭矩 買文檔就送您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26頁,共 49頁 軸 11 的功率 軸 11 的扭矩 軸 13 的功率 軸 13 的扭矩 軸 14 的功率 軸 14 的扭矩 軸 16 的功率 軸 16 的扭矩 軸 17 的功率 軸 17 的扭矩 牽引部各軸傳動功率及扭矩如表 8 所示 表 8 各軸傳動功 率及扭矩 軸號 傳遞扭矩 遞功率 8 9 10 11 13 14 16 17 按齒根彎曲疲勞強度設計牽引部齒輪 齒輪選用 20料,按 7 級精度計算。該材料齒輪為硬齒面齒輪,故按照齒根彎曲疲勞強度進行設計 確定公式內的各計算數(shù)值 查得齒輪的彎曲疲勞強度為; 彎曲疲勞系數(shù)查詢 齒輪工作循環(huán)管應力次數(shù) N 計算,齒 輪的工作壽命按工作 15 年,每年 300 天設計。 買文檔就送您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27頁,共 49頁 齒輪 7 至齒輪 9 彎曲疲勞壽命系數(shù)均取 計算彎曲疲勞許用應力 取彎曲疲勞安全系數(shù) S=選載荷系數(shù) 查齒形系數(shù)和應力校正系數(shù) 計算大小齒輪的,并加以比較,取其中的較大值。 計算 小齒輪模數(shù) 取 計算尺寬和齒寬高比 ,根據(jù)結構取 B=60算圓周速度 根據(jù), 7 級精度,查得到動載系數(shù) 直齒輪 查得使用系數(shù) 由,。 按實際載荷系數(shù)校正齒輪模數(shù) 小齒輪選用推薦模數(shù) m=4。 按齒面接觸疲勞強度校核齒輪 買文檔就送您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28頁,共 49頁 確定 公式內的各計算數(shù)值 計算載荷系數(shù) K 查得材料彈性影響系數(shù) 查詢接觸疲勞系數(shù) 查得齒輪疲勞強度 計算接觸疲勞需用應力 取安全系數(shù) S=1 計算 設計符合要求。 校核其它齒輪是否符合設計要求 其它齒輪齒根彎曲強度校核 確定公式內的各計算數(shù)值 由于齒輪的圓周速度接近,故均取 K=根彎曲強度符合要求。 按齒面接觸疲勞強度校核牽引部齒輪 確定公式內的各計算數(shù)值 買文檔就送您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29頁,共 49頁 由于各齒輪的圓周速度均接近為,故取 K=觸疲勞強度均小于,設計符合要求。 各齒輪的幾何尺寸 牽引部齒輪 1 齒輪 2 齒輪 3 幾何參數(shù)如表 9 所示 表 9 齒輪幾何參數(shù) 齒輪 7 齒輪 8 齒輪 9 模數(shù)( 4 4 4 壓力角() 20 20 20 分度圓直徑( 120 244 288 齒輪寬度( 95 90 85 齒輪 7 和齒輪 8 的中心距 齒輪 8 和齒輪 9 的中心距 引部行星輪機構設計 牽引部行星輪機構傳動比及模數(shù)設計 采用兩級 星輪機構,機構簡圖如圖 12 所示 買文檔就送您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30頁,共 49頁 101112131415圖 12 行星輪結構簡圖 設高速級和低速級的外嚙合材料和齒面硬度相同。取兩級行星輪的傳動比相同,故。取查表得到: 按接觸疲勞強度初算齒輪 齒輪 中心距和模數(shù) 輸入轉矩 設載荷不均勻系數(shù) =陽輪傳遞的扭矩 齒數(shù)比,太陽輪和行星輪的材料用 20面硬度為 6062陽輪)和 5658星輪) 取齒寬系數(shù) 齒面強度計算公式計算中心距 模數(shù) 取模數(shù) m=6 齒輪 10和齒輪 11 未變位時的中心 距 a= 預取嚙合角 =30 買文檔就送您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31頁,共 49頁 齒輪 10和 11的中心距變動系數(shù) y= 中心距 a=a+實際中心距 a=110算齒輪 10和 11 實際中心距變動系數(shù)和嚙合角 y= 計算變?yōu)橄禂?shù) 取 由于齒輪 11和齒輪 12的齒數(shù)均超過 17,故齒輪 12的變?yōu)橄禂?shù) 由于齒輪 13、齒輪 14和齒輪 15的構成的行星輪機構和齒輪 10、齒輪 11齒和輪 12構成的行星輪機構相同,故他們的幾何參數(shù)也一樣。 按齒根彎曲疲勞強度設計行星輪齒輪 齒輪選用 20料,按 7 級精度計算。該材料齒 輪為硬齒面齒輪,故按照齒根彎曲疲勞強度進行設計 確定公式內的各計算數(shù)值 查得齒輪的彎曲疲勞強度為; 彎曲疲勞系數(shù)查詢 齒輪工作循環(huán)管應力次數(shù) 齒輪的工作壽命按工作 15年,每年 300天設計。 齒輪 10至齒輪 11彎曲疲勞壽命系數(shù)均取 計算彎曲疲勞許用應力 取彎曲疲勞安全系數(shù) S=選載荷系數(shù) 查齒形系數(shù)和應力校正系數(shù) 計算大小齒輪的,并加以比較,取其中的較大值。 買文檔就送您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32頁,共 49頁 計算 小齒輪模數(shù) 計算尺寬和齒寬高比 ,取 B=78算圓周速度 根據(jù), 6級精度, 查圖 10直齒輪 查表 10由,。 按實際載荷系數(shù)校正齒輪模數(shù) 小齒輪選用推薦模數(shù) m=6。 ,取 B=84按齒面接觸疲勞強度校核行星輪齒輪 確定公式內的各計算數(shù)值 計算載荷系數(shù) K 由表 10查詢接觸疲勞系數(shù) 查圖 10計算接觸疲勞需用應力 買文檔就送您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33頁,共 49頁 取安全系數(shù) S=1 計算 設計符合要求。 校核其它齒輪是否符合設計要求 其它齒輪齒根彎曲強度校核 確定公式內的各計算數(shù)值 此取 K=根彎曲強度符合要求。 按齒面接觸疲勞強度校核行星輪齒輪 確定公式內的各計算數(shù)值 由于各齒輪的圓周速度均接近為,故取 K=文檔就送您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34頁,共 49頁 接觸疲勞強度均小于,設計符合要求。 各齒輪的幾何尺寸 行星輪機構中齒輪 10齒輪 11齒輪 12的幾何參數(shù)如表 10所示: 表 10 齒輪幾何參數(shù) 齒輪 10 齒輪 11 齒輪 12 模數(shù)( 6 6 6 壓力角() 20 20 20 分度圓直徑( 78 132 354 齒 輪寬度( 84 78 72 齒輪 10和齒輪 11 的中心距 齒輪 11和齒輪 12 的中心距 牽引部行走齒輪設計 按齒輪接觸疲勞強度設計 齒輪選用 料,按 7 級精度計算。該材料齒輪為軟齒面齒輪,故按照齒面接觸疲勞強度進行設計 設計公式 試選載荷系數(shù) 取齒寬系數(shù) 查材料的彈性影響系數(shù) 大小齒輪的接觸疲勞強度均為 計算應力循環(huán)次數(shù) 由此取接觸疲勞壽命系數(shù) 取安全系數(shù) S=1 計算 買文檔就送您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35頁,共 49頁 計算圓周速度 計算齒寬和齒高之比 計算載荷系數(shù) 根據(jù), 7級精度,查得動載荷系數(shù) 直齒輪 查使用系數(shù) 由查得 故載荷系數(shù) K= 計算齒輪的實際模數(shù) 取齒輪的模數(shù)為 72 按齒根彎曲疲勞強度校核齒輪 查得齒輪的彎曲疲勞強度極限 查取彎曲疲勞壽命系數(shù) 取彎曲疲勞安全系數(shù) S=定公式內的各計算數(shù)值 依此取 K=根彎曲強度符合要求。 買文檔就送您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36頁,共 49頁 大齒輪的強度校核 大齒輪的齒面接觸強度校核。 確定公式內的各計算數(shù)值 由于各齒輪的圓周速度為,故取 K=d=504計符合要 求。 大齒輪齒根彎曲疲勞強度校核 其它齒輪齒根彎曲強度校核 確定公式內的各計算數(shù)值 依此取 K=根彎曲強度符合要求。 買文檔就送您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37頁,共 49頁 6 采煤機部分傳動軸的設計及校核 初步設計軸的最小直徑 軸 1設計 選擇軸的材料:選用 45制處理 初步估算軸一的最小直徑,取,則 2設計 選擇軸的材料:選用選用 45制處理 初步估算軸一的最小直徑,取,則 軸 5設計 選擇軸的材料:選用選用 45制處理 初步估算軸一的最小直徑,取,則 按彎扭 合成應力校核軸的強度 軸 1軸 3軸 5的具體結構詳見圖紙 軸 1的彎矩圖和扭矩圖: 買文檔就送您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38頁,共 49頁 圖 13 軸的彎扭圖 買文檔就送您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39頁,共 49頁 表 11 軸的受力 載荷 水平面 H 垂直面 V 支反力 F 彎矩 M 總彎矩 扭矩 T 軸一按彎矩合成應力校核軸的強度 由于脈動循環(huán)變應力取 軸三的彎矩圖和扭矩圖 買文檔就送您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40頁,共 49頁 圖 14 軸三的彎扭圖 買文檔就送您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41頁,共 49頁 表 12 軸三的受力 載荷 水平面 H 垂直面 V 支反力 F 彎矩 M 總彎矩 扭矩 T 軸一按彎矩合成應力校核軸的強度 由于脈動循環(huán)變應力取 軸五的彎矩圖和扭矩圖 買文檔就送您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42頁,共 49頁 圖 15 軸五的彎扭圖 買文檔就送您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43頁,共 49頁 表 13 軸五的受力 載荷 水平面 H 垂直面 V 支反力 F 彎矩 M 總彎矩 扭矩 T 軸一按彎矩合成應力校核軸的強度 由于脈動循環(huán)變應力取 故軸一、三、五均符合設計要求。 買文檔就送您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44頁,共 49頁 7 采煤機箱體設計 采煤機箱體力學模型 采煤機箱體力學受力模型如下,如圖 示 圖 16 采煤機箱體的彎扭圖 采煤機壁厚計算 當采煤機的兩臂平展時,采煤機所受 的彎矩最大 采煤機牽引速度為 05m/個搖臂的截割功率為 100采煤機的平均牽引速度為 得截割阻力 買文檔就送您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45頁,共 49頁 求得 最大彎矩為采煤機機箱中心處 根據(jù)結構 =4321150 =3421060,符合設計要求。 箱體最危險截面處的上下壁以及左右壁壁厚均為 45合設計要求。 箱體危險截面處,截面圖 17所示。 圖 17 箱體的危險截面 買文檔就送您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46頁,共 49頁 8 采煤機調高系統(tǒng)設計 高油缸的選擇 調高油缸所承受的安全壓力為 15旦油缸所 承受的壓力超過 15全閥溢流,系統(tǒng)壓力自動下降。故選擇的液壓缸工作壓力須大于 15 選用液壓油缸 耳環(huán)安裝。主要技術參數(shù)如表 14所示。 表 14 液壓油缸的技術參數(shù) 缸徑 塞桿直徑 塞面積 工作壓力 16大行 程面積 小面積 推力 力 50 28 500 液壓缸不工作時,安裝尺寸的長度為 276作滿行程時,安裝尺寸長度為 1776 推力 拉力 符合選擇要求。 高方案設計 調高系統(tǒng)的主要部分為搖臂和液壓油缸。將液壓油缸鉸接在采煤機主箱體之上,同時搖臂也與采煤機主箱體相鉸接,通過液壓缸的推或拉,實現(xiàn)搖臂成角度擺動。其運動模型為曲柄搖塊機構。 初步設計簡圖如 18 圖所示。實線部分為搖臂平展狀態(tài),虛線部分為搖臂上揚狀態(tài)。 買文檔就送您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