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原理牛頭刨床設計方案_第1頁
機械原理牛頭刨床設計方案_第2頁
機械原理牛頭刨床設計方案_第3頁
機械原理牛頭刨床設計方案_第4頁
機械原理牛頭刨床設計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機械原理牛頭刨床設計方案 一、課程設計的目的和任務 1、目的 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是培養(yǎng)學生掌握機械系統(tǒng)運動方案設計能力的技術基礎課程,它是機械原理課程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實踐環(huán)節(jié)。其目的是以機械原理課程的學習為基礎,進一步鞏固和加深所學的基本理論、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識,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與本課程有關的具體機械所涉及的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熟悉機械系統(tǒng)設計的步驟及方法,其中包括選型、運動方案的確定、運動學和動力學的分析和整體設計等,并進一步提高計算、分析,計算機輔助設計、繪圖以及查閱和使用文獻的綜合能力。 2、 任務 本課程設計的任務是對牛頭刨床的機構選型、運動方案的確定;對導桿機構進行運動分析和動態(tài)靜力分析。并在此基礎上確定飛輪轉慣量,設計牛頭刨床上的凸輪機構和齒輪機構。 二、設計正文: 1、設計題目:牛頭刨床 1)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在空回程時刨刀快速退回,即要有急會運動,行程速比系數(shù)在 2)為了提高刨刀的使用壽命和工件的表面加工質量,在工作行程時,刨刀要速度平穩(wěn),切削階段刨刀應近似勻速運動。 3)曲柄轉速在 60r/刀的行程 00右為好,切削阻力約為 8000N,其變化規(guī)律如圖所示。 2、牛頭刨床機構簡介 牛頭刨床是一種用于平面切削加工的機床,如圖 4動機經(jīng)皮帶和齒輪傳動,帶動曲柄 2和固結在其上的凸輪 8。刨床工作時,由導桿機構 2動刨頭 6和刨刀 7作往復運動。刨頭右行時,刨刀進行切削,稱工作行程,此時要求速度較低并且均勻,以減少電動機容量和提高切削質量,刨頭左行時,刨刀不切削,稱空回行程,此時要求速度較高,以提高生產(chǎn)率。為此刨床采用有急回作用的導桿機構。刨刀每切削完一次,利用空回行程的時間,凸輪 8通過四桿機構 1 2 中未畫),使工作臺 連同工件作一次進給運動,以便刨刀繼續(xù)切削。刨頭在工作行程中,受到很大的切削阻力(在切削的前后各有一段約 5圖 4b),而空回行程中則沒有切削阻力。因此刨頭在整個運動循環(huán)中,受力變化是很大的,這就影響了主軸的勻速運轉,故需安裝飛輪來減小主軸的速度波動,以提高切削質量和減小電動機容量。 3、機構簡介與設計數(shù)據(jù) 1)機構簡介 牛頭刨床是一種用于平面切削加工的機床。電動機經(jīng)皮帶和齒輪傳動,帶動曲柄 2和固結在其上的凸輪 8。刨床工作時,由導桿機構 2 和刨刀 7作往復運動。刨 頭右行時,刨刀進行切削,稱工作切削。此時要求速度較低且均勻,以減少電動機容量和提高切削質量;刨頭左行時,刨刀不切削,稱空回行程,此時要求速度較高,以提高生產(chǎn)效率。為此刨床采用急回作用得導桿機構。刨刀每切削完一次,利用空回行程的時間,凸輪 8通過四桿機構 1棘輪機構帶動螺旋機構,使工作臺連同工件作一次進給運動,以便刨刀繼續(xù)切削。刨頭在工作行程中,受到很大的切削阻力,而空回行程中則沒有切削阻力。因此刨頭在整個運動循環(huán)中,受力變化是很大的,這就影響了主軸的勻速運轉,故需裝飛輪來減小株洲的速度波動,以 減少切削質量和電動機容量。 2)設計數(shù)據(jù) 設計數(shù)據(jù)設計數(shù)據(jù) 設 計 內 容 導 桿 機 構 的 運 動 分 析 導桿機構的動態(tài)靜力分析 符號 0204 04B 044 位 r/ mm 60 380 110 540 04B 04B 240 50 200 700 7000 80 3 案 64 350 90 580 04B 04B 200 50 220 800 9000 80 72 430 110 810 04B 04B 180 40 220 620 8000 100 、設計內容 : 1)導桿機構的運動分析 已知:曲柄每分鐘轉數(shù) 構件尺寸及重心位置,且刨頭導路 于導桿端點 要求:做機構的運動簡圖,并作機構兩位置的速度、加速度多邊形以及刨頭的運動線圖。以上內容與后面的動靜力分析一起畫在 1號圖紙上。 曲柄位置圖的作法為取 1和 8為工作形成起點和終點對應的曲柄位 置, 1和 7為切削起點和終點所對應的位置,其余 2, 312 等,是由位置 1起順 2方向將曲柄圓周作 12等分的位置。 機構 位置 2 和 9 的 運動簡圖 4 1、選擇表中方案 2、曲柄位置“ 2”做速度分析,加速度分析(列矢量方程,畫速度圖,加速度圖) 取曲柄位置“ 2”進行速度分析。 取構件 3和 4的重合點 有 2=2 72/60=s ,其轉向為順時針方向。 2l l =10m/s , 方向 :A 列速度矢量方程,得 小 ? ? 方向 速度極點 P,速度比例尺 v=m/s)/速度多邊形如圖。 圖 1由圖 1 A4=v=20m/s = m/s 方向 p v=36s=s 方向 4= l =s 其 轉向為順時針方向。 4l l =10s 方向 p 5 取 5構件為研究對象,列速度矢量方程,得 C = + 小 ? ? 方向 速度多邊形如圖 1 C=v=m/s =s 方向 p c v=m/s =s 方向 c 取曲柄位置“ 2”進行加速度分析 . 取曲柄構件 3和 4的重合點 列加速度矢量方程 ,得 a a a + a + a 小 ? ? ? 方向 ? A A 右) 42l l=68a 22l l =10s2 4方向 k 取加速度極點為 P ,加速度比例尺 a=m/,作加速度多邊形圖 6 圖 1由圖 1 2知, a a =85向 a 4 a a=向 k a 4 a pa = m/p a 4 a a 4a=m/向 a 4 取 5 構件的研究對象,列加速度矢量方程,得 n + 小 ? ? 方向 B A CB BC 42 l=10向 pn l 10/472=向 na l= 向 n 其加速度多邊形如圖 1 2所示,有 a pa = m/ s2 a =m/向 n c 7 pCa = 向 p C 2、 曲柄位置“ 9”做速度分析,加速度分析(列矢量方程,畫速度圖,加速度圖) 取曲柄位置“ 9”進行速度分析。 取構件 3和 4的重合點 有 2=22/60=s 其轉向為順時針方向。 2l l =10s 方向 :A 速度矢量方程,得 小 ? ? 方向 速度極點 P,速度比例尺 v=m/s)/速度多邊形如圖。 圖 1由圖 1 A4=v=m/s =m/s 方向 p v=s=0. 7000m/s 方向 4= l =s 其轉向為順時針方向。 8 B =4l l =s 方向 p b 取 5構件為研究對象,列速度矢量方程,得 C = B + 小 ? ? 方向 速度多邊形如圖 1 C=v=m/s =0. 9360m/s 方向 p c CB=v=m/s =s 方向 b c 取曲柄位置“ 9”進行加速度分析 . 取曲柄構件 3和 4的重合點 列加速度矢量方程 ,得 a a a + a + a 小 ? ? ? 方向 ? A A 左) 42l l= 方向 pn a 22l l =10方向 pa 3 4 v=2. 7000=方向 k 取加速度極點為 P ,加速 度比例尺 a=m/,作加速度多邊形圖 9 圖 1由圖 1 4知, a a =n a a=k a pa =向 p a a=m/向 取 5 構件的研究對象,列加速度矢量方程 ,得 小 ? ? 方向 B BC a A4l 10/m/s2 m/加速度多邊形如圖 1 4所示,有 pCa = m/m/10 2)導桿機構機構“ 2”位置動態(tài)靜力分析 已知 各構件的重量 G(曲柄 2、滑塊 3、導桿 4 和連桿 5的重量都可忽略不計)及切削力 求 求各運動副中反作用力及曲柄上所需要的平衡力矩。以上內容做在運動分析的同一張圖紙上。 動態(tài)靜力分析過程: 取“ 2”點為研究對象,分離 5、 6構件進行運動靜力分析,作阻力體如圖 1 5所示, 選取長度比例尺 l=4mm/取力比例尺 P=100N/ 1 5 已知 P=8000N, 20N,又 么我們可以計算 m6a c =- G6/g F = P + + + 0 方向: x 軸 y 軸 與 向 y 軸 大?。?8000 620 ? ? 作力多邊行如圖 1取力比例尺 N=100N/ 11 圖 1圖 1 F D N=00N=8420N N=00N=1120N 取構件 6為受力平衡體,并對 分離 3,4構件進行運動靜力分析,桿組力體圖如圖 1 12 圖 1已知 : F 420N 取構件 4為受力平衡體, 對 A 點取矩得: F = + =0 方向 : (三力匯交可得) 大小 : ? ? 作力的多邊形如圖 1選取力比例尺 N=100N/ 13 圖 1由圖 1 N=00N=14058N N=00N=6254N 因為曲柄 2滑塊 3的重量可忽略不計,有 F F 曲柄 2進行運動靜力分析,作組力體圖如圖 1 圖 1圖 1曲 柄 2為受力平衡體, 對 取矩得: F l l=0 即 M 14 (一) 已知條件、要求及設計數(shù)據(jù) 1、已知:擺桿為等加速等減速運動規(guī)律,其推程運動角,遠休止角 s,回程運動角 ,如圖 8 所示,擺桿長度 大擺角 用壓力角(見下表);凸輪與曲柄共軸。 2、要求:確定凸輪機構的基本尺寸,選取滾子半徑 T,畫出凸輪實際廓線。 3、設計數(shù)據(jù): 設計內容 符號 數(shù)據(jù) 單位 凸輪機構 設計 5 30 42 75 S 10 65 3.5 mm 50 二) 設計過程 選取比例尺,作圖 l= 1、取任意一點 圓心,以 45基圓; 2、再以 圓心,以 l 9/ l =150半徑作轉軸圓; 3、在轉軸圓上 上方任取一點 4、以 圓心,以 l=130基圓交于 D 點。 為擺動從動件推程起始位置,再以逆時針方向旋轉并在轉軸圓上分別畫出推程、遠休、回程、近休,這四個階段。再以 對推程段 6 等分、 回程段等分(對應的角位移如下表所示),并用A 進行標記,于是得到了轉軸圓山的一系列的點,這些點即為擺桿再反轉過程中依次占據(jù)的點,然后以各個位置為起始位置,把擺桿的相應位置 畫出來,這樣就得到了凸輪理論廓線上的一系列點的位置,再用光滑曲線把各個點連接起來即可得到凸輪的外輪廓。 5、凸輪曲 線上最小曲率半徑的確定及滾子半徑的選擇 ( 1)用圖解法確定凸輪理論廓線上的最小曲率半徑 :先用目測法估計凸輪理論廓線上的 的大致位置(可記為 A 點);以 A 點位圓心,任選較小的半徑 r 作圓交于廓線上的 B、 C 點;分別以 B、 C 為圓心,以同樣的半徑 r 畫圓,三個小圓分別交于 D、 E、F、 G 四個點處,如下圖 9 所示;過 D、 E 兩點作直線,再過 F、 G 兩點作直線,兩直線交于 O 點,則 O 點近似為凸輪廓線上 A 點的曲率中心,曲率半徑 OA;此次設計中,凸輪理論廓線的最小曲率半徑 。 15 圖 1 2)凸輪滾子半徑的選擇( 凸輪滾子半徑的確定可從兩個方向考慮: 幾何因素 應保證凸輪在各個點車的實際輪廓曲率半徑不小于 15于凸輪的凸曲線處TC r , 對于凸輪的凹輪廓線TC r (這種情況可以不用考慮,因為它不會發(fā)生失真現(xiàn)象);這次設計的輪廓曲線上,最小的理 論曲率半徑所在之處恰為凸輪上的凸曲線,則應用公式: T m i nm i n ; 力學因素 滾子的尺寸還受到其強度、結構的限制,不能做的太小,通常取0)及 。綜合這兩方面的考慮,選擇滾子半徑為 得到凸輪實際廓線,如圖 1示。 16 圖 1 機械原理 孫恒,陳作模,葛文杰主編 七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指導書 羅洪田主編 理論力學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理論力學研究室編 六版 四 本次設計試驗我們主要以牛頭刨床的設計為主,囊括個構件在任意兩個角度的速度分析,加速度分析,各個構件的受力情況,動態(tài)的靜力分析,凸輪的設計。將各種常見的機械設計整體復習與整理了一遍。不僅加強了對本學期機械原理基礎知識的鞏固與運用,還在本次課程設計中學到了查詢各種資料,參考各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