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季版一年級語文下冊課文621.古詩兩首教案語文S版.doc_第1頁
2019年秋季版一年級語文下冊課文621.古詩兩首教案語文S版.doc_第2頁
2019年秋季版一年級語文下冊課文621.古詩兩首教案語文S版.doc_第3頁
2019年秋季版一年級語文下冊課文621.古詩兩首教案語文S版.doc_第4頁
2019年秋季版一年級語文下冊課文621.古詩兩首教案語文S版.doc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古詩兩首教學要求1.認識本課的生字,會寫生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3.了解詩句的大意,想象詩句描寫的景象,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重點難點1.識字、寫字。2.朗讀、背誦古詩。3.了解詩句的大意,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教學課時兩課時。 字詞導讀 登 鸛 雀 樓 白日:太陽。依:依傍。盡:消失。這里指落下。白bi日r依y山shn盡jn,黃hun河h入r海hi流li。譯文:紅日依傍著青山落下,黃河向東海流去。 窮:盡,使達到極點。千里目:眼界寬闊。更:再。欲y窮qin千qin里l目m,更n上shn一y層cn樓lu。句導讀: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在前進的道路上,只有不斷攀登,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績。譯文:要想看得更遠,就要登得更高。 字詞導讀 古 朗 月 行小xio時sh不b識sh月yu, 呼作:叫作。白玉盤:白玉做成的盤子,這里用來比喻月亮又圓又大。呼h作zu白bi玉y盤pn。譯文:小時候不認識月亮,把月亮叫作白玉盤。 疑:懷疑。又yu疑y瑤yo臺ti鏡jn,飛fi在zi青qn云yn端dun。譯文:又懷疑是天宮里的明鏡,飛在夜空云彩中間。1.學習古詩登鸛雀樓,認識生字,會寫生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3.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中描繪的情景,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生字卡片,實物投影。一導入新課1.我國古代有很多有名的建筑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去認識一座有名的“樓”。出示鸛雀樓的圖片:你知道這是哪座“樓”嗎?你們覺得怎樣?2.簡介鸛雀樓:鸛雀樓舊址在山西省的永濟縣。因為經(jīng)常有一種形狀像鶴的鸛鳥停留在上面,所以叫作鸛雀樓。樓一共三層,在樓上可以望見雄偉的中條山和浩浩蕩蕩的黃河,是當?shù)氐拿麆?。一千多年前的一個傍晚,著名詩人王之渙登上這座樓,看到遠處的太陽正在慢慢地落下,滔滔的黃河水奔流而去,他興奮不已,便寫下了這首詩。(板書:登鸛雀樓)3.齊讀題目,生活中還有什么地方用到“登”字?二老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聽清字音三學生自讀課文,老師巡視指導1.借助漢語拼音把古詩讀通順。2.畫出本課要求認識的字,讀準每個字音。四反饋自學情況1.這些生字你都記住了嗎?比一比誰記得準。出示生字卡片:登樓依盡入窮千層2.朗讀課文。(指導朗讀,齊讀)五感悟詩意,指導朗讀1.登上鸛雀樓,詩人看到了什么?請你一邊讀詩,一邊把詩人看到的景物畫下來。(學生畫簡筆畫,不必與文中插圖相同。畫出夕陽、山峰、黃河就可以)2.展示圖畫,說說你畫的是什么。(學生的語言不一定規(guī)范,老師待學生說完之后可以簡單指導)學生:太陽慢慢地落下去,黃河水流向大海。老師:遠處,太陽挨靠著連綿起伏的群山,慢慢地落下去。鸛雀樓下,黃河水奔騰著,流向大海。3.同學們用畫表現(xiàn)了詩的意思,你知道“依”“盡”是什么意思嗎?4.群山、夕陽、黃河,多壯觀的景色呀!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詩句。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老師示范讀出夕陽西下,河水滔滔的情境,再讓學生反復練讀。5.眼前的景象吸引著詩人,他想看到更遠處的景色還要怎樣做?讀下一句。學生自讀詩句。學生:要想看到更遠處的景物,就要再登上一層樓。老師:詩人想看到更遠處的景物,他就對自己說,我應(yīng)該再上一層樓。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站得高,才能看得遠。)6.詩句中“欲”的意思,你知道了嗎?(想要。)7.指名讀。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8.小結(jié):要想看得遠,必須站得高。這是詩人寫下這一千古名句所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我們要多學習一些知識、本領(lǐng),眼界才能開闊。六指導書寫入:與“人”“八”比較。組詞:入口、出入、進入。河:要注意“可”字第一筆“橫”的起筆位置。黃:“艸”下面的“橫”要稍微長一些,找準“撇、點”的起筆位置。1.學生對古詩登鸛雀樓應(yīng)該很熟悉了,甚至有的學生已經(jīng)能讀、能背了。但“古詩”這種語言材料是一種結(jié)晶體,蘊藏著很深的智慧和哲理。通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學生只是一種機械記憶,有些學生對詩中的一些字不認識,字音讀不準,字形不清楚,對于詩意及蘊含的道理更不明白。所以,在教學中要根據(jù)學生這方面的情況,讓學生在理解字義和詩句的基礎(chǔ)上,讀好、背好這首詩,更要體會古詩所蘊含的道理。2.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好動、愛玩兒,他們喜歡主動發(fā)言。在教學中,可讓學生結(jié)合圖畫展開討論,在討論中,理清詩的大意,為理解詩的更深層次的意義打下基礎(chǔ)。3.在寫字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利用游戲形式即“看誰找得對”來指導學生寫字,寓教于樂,充分調(diào)動學生利用多種感官,動手、動口、動腦去學習生字。教學“入”字時,與“人”比較。這是個形近字,先讓學生討論交流,一起說說“入”和“人”的不同之處,再以順口溜的形式幫助學生強化記憶:“看看有點兒像,比比不一樣,就差一點點,錯了就變樣,寫時要注意,仔細想一想?!睂W生的興趣較高,覺得很有趣。1.學習古詩古朗月行,認識生字,會寫生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3.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歌描繪的美好意境。生字卡片,實物投影。一謎語導入1.同學們,這節(jié)課老師請大家猜一則謎語,看誰能最先猜出來。“有時圓圓掛天空,有時彎彎掛枝頭。白天見不著,晚上才出來?!?月亮。)2.出示月亮的畫面,那么唐代大詩人李白眼中的月亮又是什么樣的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古朗月行。(板書:古朗月行)二老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聽清字音三學生自讀課文,老師巡視指導1.借助漢語拼音把課文讀通順。2.畫出本課要求認識的字,讀準每個字音。四反饋自學情況1.這些生字你都記住了嗎?比一比誰記得準。出示生字卡片:朗識玉盤2.朗讀課文。(指名朗讀,齊讀)五感悟詩意,指導朗讀1.觀察圖畫,說一說:月亮是什么形狀的?像什么?學生甲:月亮圓圓的,像白玉盤。學生乙:月亮圓圓的,像鏡子。2.詩人把月亮叫作什么?自己讀詩句,找一找。學生甲:詩人說月亮是白玉盤。學生乙:詩人說月亮是瑤臺鏡。3.老師解釋“白玉”。(可制作裝飾品的礦石?;蛴脤嵨镎故?鏡子應(yīng)該放在桌子上、梳妝臺上,詩中說它在哪里?學生:飛在青云端。4.你知道“瑤臺”是哪里嗎?(神話傳說中的仙境。)月亮就像仙境中的一面鏡子。5.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嗎?小時候不認識月亮,把明月叫作白玉盤。又懷疑是瑤臺仙鏡,飛在夜空云彩中間。6.你知道這些字的意思嗎?連連看。六指導書寫生字1.指導書寫。行:“彳”的兩個“撇”長短有變化,注意“亍”第二個“橫”的起筆位置。玉:注意中間的“橫”最短,最后一“橫”最長。識:注意“點”的位置和“只”字中“撇”的收筆位置。2.學生描紅,練習書寫。集體評價。 登 鸛 雀 樓唐代王之渙日群山黃河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古 朗 月 行唐代李白不識月白玉盤瑤臺鏡寧靜飛在青云端美好1.學習古詩,重在吟誦。在范讀古詩后,讓學生借助拼音自讀,接著指名讀。在指導朗讀時,使學生掌握五言古詩的停頓規(guī)律“2/3”式。學生耳熟能詳后,讓學生閉上眼睛吟誦,想象自己是在寧靜的夜晚欣賞圓月的情景,激發(fā)學生的想象空間。2.在識字的時候,注意方法的多樣化,將學生學字的興趣大大地激發(fā)起來。教師可因勢利導,讓學生自己任選這些字創(chuàng)編小短文、小故事,充分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造力。課前還可以讓學生搜集有關(guān)月亮的詩歌、神話、佳作、成語等,喚起學生對自然景物的關(guān)注,從而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1.選字填空。時識(時)間認(識)(識)字(時)候2.你覺得月亮像什么?試著寫一寫。(彎彎)的月亮像(鐮刀)。(圓圓)的月亮像(玉盤)。(彎彎)的月亮像(小船)。一作者簡介王之渙(688742),唐代詩人。字季淩,晉陽(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人。他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他的詩主要是寫邊塞風光,意境雄渾,不過流傳下來的只有六首,其中涼州詞和登鸛雀樓最為有名。李白(701762),唐代詩人,有“詩仙”之稱。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少年即顯露才華,吟詩作對,博學廣覽,并好行俠。25歲出蜀,曾在宮中任職,受排擠,棄官離開長安。后曾入獄,被流放到夜郎(今貴州一帶),途中遇赦東還,晚年漂泊困苦,病死在安徽當涂。他的詩歌抒發(fā)進步理想,抨擊權(quán)貴,愛憎分明,氣勢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深入淺出,對當時和后代都有巨大的影響。李白與杜甫齊名,并稱“李杜”。有李太白集。二鸛雀樓鸛雀樓位于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共三層,前對中條山,下臨黃河,是唐代河中府著名的風景勝地。相傳當年時常有鸛鵲(外形像鶴的水鳥)棲于其上,所以得名。該樓始建于北周,到宋以后被水淹沒,水退后,失去往日的繁華和興盛,于元初毀于戰(zhàn)亂。由于樓體壯觀,結(jié)構(gòu)奇巧,加之區(qū)位優(yōu)勢,風景秀麗,唐宋之際的文人學士常登樓賞景,留下了許多不朽的詩篇。其中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笨胺Q千古絕唱,流傳于海內(nèi)外。三人們對月亮的認識在望遠鏡發(fā)明之前,古代的人們只能在晴朗的夜晚,仰望皎潔的明月。看到月亮表面有明有暗,形狀奇特,于是人們就編出如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美麗的神話傳說。傳說,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樹。漢朝時有個叫吳剛的人,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