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期中測試卷(二)一、選擇題(本大題共有15題,請選出最符合題意的一個選項每小題2分,共30分)1. 有人形容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是“一把槍挑起一場戰(zhàn)爭”。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導火索是( )A薩拉熱窩事件 B馬恩河戰(zhàn)役 C美國參戰(zhàn) D凡爾登戰(zhàn)役2. 某班同學為一些地方設計“歷史名片”宣傳語,下列適用于南昌的是( )A. 辛亥首義,共和號角 B. 五四中心,風云新途C. 八一槍響,軍旗升起 D. 革命搖籃,紅軍故鄉(xiāng)3紐約時報是美國傳教士主流媒體。以下是其對近代中國某一事件報道的新聞標題檢(如下表)。判斷這一事件是關鍵詞中國袁世凱孫中山滿清武漢三鎮(zhèn)北京南京報道篇數(shù)257672651385025 A義和團運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運動 D北伐戰(zhàn)爭4中國近代史上出現(xiàn)過兩次著名的學生運動,分別是五四運動和一二九運動,關于這兩次運動說法最為正確的是 A、都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B、都是共產(chǎn)黨領導的學生運動 C、都是反帝愛國運動 D、運動的主力軍始終是青年學生5.20世紀30年代,當中國革命和中華民族處于生死攸關的歷史時刻,在中國的大西北先后發(fā)生了兩起幾乎堪稱扭轉時局的政治事件。你認為下列詩句中暗含這兩起事件的應該是 鐵流兩萬五千里,各路勁旅大會師。 秋收時節(jié)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誰人不識張大帥,千古功臣一代驕。 A. B. C. D.6. 1949年4月,陳毅欣然寫道:“旌旗南指大江邊,不盡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萬方爭頌換人間?!痹撛娒鑼懙臍v史事件是( )A. 淮海戰(zhàn)役 B. 渡江戰(zhàn)役 C. 解放北平 D. 遼沈戰(zhàn)役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186620167. 人物評價是歷史學習的重要內容,下列對圖片人物評價正確的是( )領導了辛亥革命,結束了統(tǒng)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成立了同盟會,是中國第一個資產(chǎn)階級革命政黨提出了三民主義,成為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促成國共二次合作,形成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A. B. C. D.8. 長征途中經(jīng)過的城市遵義現(xiàn)被譽為“轉折之城、會議之都”,下面能夠稱遵義為“轉折之城、會議之都”的是( )A. 建立了第一個農(nóng)村革命根據(jù)地 B. 是紅軍長征出發(fā)地C. 紅軍三大主力實現(xiàn)勝利會師 D. 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9. 某歷史興趣小組制作了有關“二戰(zhàn)”的系列知識卡,下列卡片內容正確的是( )A. “二戰(zhàn)”爆發(fā)的標志:日本偷襲珍珠港 B. 轉折性戰(zhàn)役:莫斯科保衛(wèi)戰(zhàn)C.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的標志:聯(lián)合國家宣言 D. “二戰(zhàn)”結束的標志:德國正式簽署投降書10“天下之理,不外因果”。下列歷史事件因果關系對應正確的是( ) 秋收起義失敗創(chuàng)立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 五次反圍剿遭受失敗紅軍長征巴黎和會五四運動 不抵抗政策南京淪陷AB C D11. 2017年10月18日,黨的十九大在北京召開。下列關于黨的會議敘述不正確的是( )A中共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B中共十九大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判斷C中共一大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綱領D八七會議槍桿子里出政權12. 在特定的歷史時期,膾炙人口的口號、標語、詩詞等往往有著巨大的政治感染力,具有明顯的時代氣息。下列口號、標語、詩詞等按其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打倒列強,除軍閥”“寧為戰(zhàn)死鬼,不做亡國奴!” “外爭國權,內懲國賊” A B C D13.為了弘揚長征精神,某校學生編排課本劇紅軍不怕遠征難。下列可入選的臺詞或劇情是() 長征,點燃了工農(nóng)武裝割據(jù)的星星之火 紅軍巧渡金沙江后,爬雪山、過草地,揮師北上 葉挺獨立團攻克汀泗橋、賀勝橋,直逼武昌城 長征播下了革命的種子,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 A. B. C. D. 14.“山歌越唱越開懷井岡山找對革命路徑來?!泵窀柚械摹案锩窂健笔侵? ) A. 占領中心城市 B實施戰(zhàn)略決戰(zhàn) C和平奪取政權 D農(nóng)村包圍城市15.在紅軍征戰(zhàn)藏區(qū)的過程中,各族人民支援紅軍的糧食約1000萬斤,牛、羊、馬、豬等各類牲畜總數(shù)約20萬頭。這主要說明紅軍長征( ) A. 粉碎了敵人的重重圍剿 B.得到了各族人民的物質支持 C.保留了革命的精干隊伍 D.傳播了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個小題,共50分)16.(15分)【中國探索】材料一:鴉片戰(zhàn)爭后80年,是中國半殖民地社會逐漸形成的歷史,也是中華民族反抗外國侵略、反對封建專制統(tǒng)治的歷史,更是一部中國人民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不斷探索民族獨立、國家富強的歷史。A.江南制造總局 B.譚嗣同就義 C.孫中山走出總統(tǒng)府 D.新青年雜志(1) 依據(jù)中國近代化的探索進程,請分別寫出材料一中圖片C、D 所反映的重大探索活動的名稱。(4分)它們的探索內容有何不同?(4分)中共二大會址開國大典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材料二: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見下圖)中共二大會址開國大典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共二大會址開國大典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共二大會址開國大典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共二大會址開國大典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共二大會址開國大典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 結合材料二談談你對“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的理解?(4分)(3) 綜合兩則材料和所學知識,在中國探索歷程中你獲得哪些寶貴的認識?(3分)中共二大會址開國大典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7.(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明顯地,采取共和體制而帶來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國家,還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東西來喚醒國家及人民。受到西方教育或影響的新知識分子,進行一場激烈的社會變革。這場思想革命有時被描述為“中國的文藝復興”。 摘編自徐中約中國近代史 (1)“進行一場激烈的社會變革”指的是哪一歷史事件?為什么稱它為“中國的文藝復 興”?(4分) 材料二:1918年11月,歐洲的第一次分裂給中國創(chuàng)造了第一次成為戰(zhàn)勝國的喜悅,但短短兩個月不到的時間,巴黎會議就狠狠地給了中國一記“耳光”。面對這樣屈辱的局 面,中國人心中的怒火最終爆發(fā)。(2)“給了中國一記耳光”是指當時中國受到了怎樣不公平的對待?“中國人心中的怒火最終爆發(fā)”指的是當時中國發(fā)生了什么重大歷史事件?(4分) 材料三:有人說:“1901年,中國陷入無盡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閃電劃過,卻黑暗依舊;1921年,中國終于迎來了曙光?!?(3)你如何理解“1921年,中國終于迎來了曙光”?上述兩則材料中提及的歷史事件與 1921年這道“曙光”有何聯(lián)系?(4分)18.(13分)歌曲往往反映一個時代的特征,欣賞下列經(jīng)典歌曲,回答問題。歌曲一: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從哪個悲慘的時候,脫離了我的家鄉(xiāng),拋棄了那無盡的寶藏,流浪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夠回到我那可愛的家鄉(xiāng)?松花江上歌曲二: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二十九軍的弟兄們,抗戰(zhàn)的一天來到了!抗戰(zhàn)的一天來到了!前面有東北的義勇軍,后面有全國的老百姓。咱們二十九軍不是孤軍,看準那敵人,把他消滅!把他消滅!大刀流行曲歌曲三: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著發(fā)出最后的吼聲。起來!起來!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義勇軍進行曲(1) 歌曲中“那個悲慘的時候”開始于哪一重大事件?(2分)東北人民是何時“回到那可愛的家鄉(xiāng)”?(2分)(2)歌曲二的創(chuàng)作與日軍發(fā)動的哪一歷史事件有關?(2分)此事件后國共兩黨采取了什么 行動使二十九軍不再是“孤軍”?(2分)(3) 請舉出兩例中國人民血肉筑長城的典型戰(zhàn)例?(2分)(4) 經(jīng)典總是令人回味,說說這些經(jīng)典歌曲傳唱至今具有怎樣的意義?(3分)19.(10分)一百多年前,孫中山為首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黨人發(fā)動了辛亥革命,對中國歷史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陳天華在猛回頭中說:“俄羅斯。自北方,包我三面;英吉利假通商,毒計中藏;法蘭西,占廣州,窺視黔貴;德意志,膠州領,虎視東方;新日本,取臺灣再圖福建;美利堅。也想要,割土分疆。這中國,那一點,還有我份;這朝廷,原是個,名存實亡?!保?)據(jù)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前中國的社會狀況。(3分)材料二:我們革命的目的,是為中國謀幸福,因不愿少數(shù)滿人專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專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數(shù)富人專制,故要社會革命。 孫中山(2)根據(jù)材料二請說說辛亥革命的性質是什么?(3分)(3)為什么說辛亥革命是20世紀的中國發(fā)生的一次歷史性巨變?(4分) 2017學年第一學期九年級社政試卷參考答案1、 選擇題(本大題有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題號12345678答案ACBCBBBA題號9101112131415答案DCAACDB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題,共50分)16.(1)C辛亥革命(2分) ;D新文化運動(2分)。學習西方政治制度,主張建立共和政體(2分);學習西方思想文化,提倡民主、科學(2分)。(2)新的奮斗目標:中共二大第一次明確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新的革命道路:在農(nóng)村建立根據(jù)地,農(nóng)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特色革命道路;新的革命結果: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新中國。(4分)(3)落后就要挨打,發(fā)展是硬道理;中華民族具有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堅持黨的正確領導或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3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17. (1)新文化運動(1分)。因為它是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讓軍閥混戰(zhàn)中的中國響起了思想啟蒙的聲音;使人們的思想,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從而更加 廣泛而深刻地影響了整個社會。(3分) (2)列強決定將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轉讓給日本(2分)。五四運動(2分)。 (3)1921年,中共一大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從此中國的革命面貌煥然一新(2分)。新文化運動使馬克思主義得到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 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tài)登上政治舞臺,之后工人階級隊伍不斷壯大,為 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奠定了階級基礎。(2分)18.(1)九一八事變(2分);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后(2分)(2)七七事變(2分)國共實現(xiàn)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正式建立,進行全民族抗戰(zhàn)(2分)(3)臺兒莊戰(zhàn)役,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zhàn)(2分,2個即可)(4)以史為鑒,勿忘國恥,珍愛和平;有利于激發(fā)人們愛國激情,增強民族凝聚力(3分)19.(1)列強在政治上控制清政府,在經(jīng)濟上加緊對中國的掠奪。(政治、經(jīng)濟每角度1.5分,共3分)(2)中國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3分)(3)辛亥革命不僅推翻了清王朝的統(tǒng)治,還結束了統(tǒng)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辛亥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為中華民族進步探索了道路,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精準醫(yī)療在腫瘤診療2025年臨床實踐應用效果與腫瘤微環(huán)境調控研究報告
- 農(nóng)信系統(tǒng)業(yè)務培訓
- 正常新生兒的護理
- 家庭教育核心方法與實踐
- 主動脈內球囊反搏護理
- 《窯土流光》教學課件-2024-2025學年滬書畫版(五四學制)(2024)初中美術七年級下冊
- 江蘇省南通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6月期末質量檢測政治試題(含答案)
- 安徽省蚌埠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語文測試卷(含答案)
- 25.06 八下道德與法治試題
- 怎樣做好一份入職培訓
- 2022-2023學年北京市懷柔區(qū)八年級(下)期末語文試卷
- 夏令營安全管理工作制度
- 5【選必下】高中語文部編版教材選必下冊課內文言文精練
- 實驗室安全教育課件
- 2024年知識競賽-《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條例》知識競賽考試近5年真題集錦(頻考類試題)帶答案
- 國畫基礎知識題庫單選題100道及答案解析
- 《改革開放史》教學大綱
- 透析病人不安腿綜合征
- 15S202 室內消火栓安裝
- 9日益重要的國際組織(第3課時) 教學設計-六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
- 浙江省慈溪市2024年小升初語文真題試卷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