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當代文學論文-淺談“問世間,情為何物”——金庸小說愛情主題的文化解讀.doc_第1頁
現(xiàn)當代文學論文-淺談“問世間,情為何物”——金庸小說愛情主題的文化解讀.doc_第2頁
現(xiàn)當代文學論文-淺談“問世間,情為何物”——金庸小說愛情主題的文化解讀.doc_第3頁
現(xiàn)當代文學論文-淺談“問世間,情為何物”——金庸小說愛情主題的文化解讀.doc_第4頁
現(xiàn)當代文學論文-淺談“問世間,情為何物”——金庸小說愛情主題的文化解讀.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現(xiàn)當代文學論文-淺談“問世間,情為何物”金庸小說愛情主題的文化解讀論文關鍵詞:愛情主題傳統(tǒng)文化認識價值論文摘要:金庸小說的愛情主題蘊涵著豐厚的文化內涵。它反映了作者心目中的愛情觀,也折射出傳統(tǒng)文化孕育下的“集體無意識”及現(xiàn)代人的情感困惑與矛盾境況,從而具有重要的認識價值。從唐宋到清代的俠義小說中,俠客多被描述成“無情”、“無欲”的“鐵面英雄”。這種江湖文化的既定規(guī)則,是建立在兄弟情誼基礎上的一種流動狀態(tài)的文化。它擔心:女性的魅力會威脅兄弟之間的情義,愛情的力量會讓江湖人物回歸常態(tài)生活。所以,對女性的貶低、對愛情的排斥,是江湖文化為自己設置的保護層,也是中國古典武俠小說的共同敘事特征。但是,愛情終究是人生的重要內容。沒有愛情,現(xiàn)實人生不免單調乏味;同樣,沒有愛情,武俠小說就不可能對人生與人性進行深人的開掘。因此,“新武俠小說”開始大量地描寫愛情故事,又被稱為“新武俠言情小說”,金庸更是其中一位“寫武俠愛情的高手”。1愛情主題是金庸武俠小說的一個基本主題他的每一部作品的男女主角,如陳家洛與霍青桐、香香公主,袁承志與溫青青、阿九,郭靖與黃蓉,楊過與小龍女,胡斐與袁紫衣、程靈素,等等,都不由自主地投人到愛情漩渦之中,在刀光劍影與恩愛情仇的相互交織中演繹出一幕幕悲歡離合的人生。“愛情”與“俠義”的相互融合,構成了他們完整的人格,實現(xiàn)了他們的生命價值。特別是其中的女性,不受傳統(tǒng)觀念和封建禮教的束縛,主動、大膽地追求屬于自己的愛情。她們的愛情心理和愛情行為,在文化層面呈現(xiàn)出鮮明的時代特色。金庸筆下的英雄是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土壤里生長出來的英雄;他們的愛情觀念深深烙上了傳統(tǒng)文化的印記。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觀念中,男女之情合乎人的本性。禮記曲禮上云:“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泵献尤f章上說:“男女居室,人之大倫也。”儒家認為,.男女之間的情愛是人的基本欲望和自然本能,但它與人的道德相比,則處在較低的層次。所以孔子說:“吾未見好德如好色也?!币环矫妫鬃映姓J男女之情的合理性和正當性;另一方面,他又指出“好德”與“好色”在價值尺度上的區(qū)別:“好色”是一種普遍、常見的現(xiàn)象,“好德”卻是一種難得、高尚的行為。受這種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金庸小說中的男性英雄都體現(xiàn)了“好德”超過“好色”的鮮明特征。在他們的心目中,愛情雖然美好甜蜜,畢竟只是個人的幸福、不能與代表公眾利益的“義”相提并論。所以,如果讓他們在“愛”與“義”之間選擇,他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后者,并且在承受失去愛情的巨大痛苦中,完成自己的英雄人格。天龍八部中的蕭峰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的契丹血統(tǒng)被證實以后,就從受人敬仰的丐幫幫主淪落為異族“惡人”。當他孤獨無依之時,深情無限、善解人意的阿朱來到他的身邊,與他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蕭峰雖然很愛阿朱,但是他認為洗刷自己的冤屈、為父母報仇、為師父報仇,遠比愛情重大。因此,他明知段正淳是阿朱之父,仍然決定向段正淳復仇,結果犧牲了自己的愛情,使阿朱含恨而亡。金庸在飛狐外傳后記里寫道:“孟子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武俠人物都不難做到。在本書中,我想給胡斐增加一些要求,要他不為美色所動,不為哀懇所動,不為面子所動。”英雄難過美人關,金庸讓胡斐做到了這一點,從而使他成為一位頂天立地的“大丈夫”。這些英雄好漢雖然渴望愛情,追求愛情,但是一旦愛情與俠義、正義、道義、信義發(fā)生沖突時,他們寧可放棄愛情;相反,那些把愛情視為人生最重要目標的人,終究不能成為真正的英雄??梢?,金庸的愛情觀念本質上屬于傳統(tǒng)文化的范疇,體現(xiàn)出儒家文化思想的深刻影響。在他的小說中,“愛”與“義”不再截然對立,但“義”高于“愛”;只有棄“愛”全“義”,才能成就英雄人格。這是“重義輕色”的傳統(tǒng)文化觀念的反映,也是武俠文學無法解決的悖論。金庸小說的愛情主題還表現(xiàn)出明顯的男性中心傾向,折射了隱隱的“男尊女卑”的傳統(tǒng)文化價值觀。在金庸小說中,女性擁有自己的意志和力量,找回了自己的尊嚴和自信。她們不再深居閨閣、謹小慎微、而是行走江湖、不讓須眉;她們不再聽從“父母之命,媒灼之言”,而是自由戀愛,自主選擇生活道路。她們表現(xiàn)出現(xiàn)代女性的獨立意志和強烈的生命意識,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現(xiàn)代人文精神的思想光輝。但是金庸小說中的愛情畢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語境中的愛情,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陳舊的觀念。金庸小說中的男主角常常被眾多年輕美麗的女性包圍,如張無忌周圍有小昭、殷離、周芷若、趙敏,楊過的身邊有小龍女、陸無雙、程英、公孫綠粵、郭芙、郭襄,這些女性似乎專為愛情而生、為愛情而死,愛情成為她們人生的唯一目標與歸宿。為了愛情,殷素素毅然離開父兄,遠赴南極的“冰火島”,趙敏放棄了公主身份、不惜與父兄反目成仇、公孫綠曹背叛自己的父親、并且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她們雖然都有高超的武藝,卻沒有行俠江湖、替天行道的雄心壯志。即使如射雕英雄傳中聰明過人的黃蓉,其人生理想也不過窟豫一個如意郎君夫唱婦隨、相夫教子而已。所以,她們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女俠”,而是徹底的“愛情至上者”;她們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現(xiàn)代女性,而是缺乏獨立人格和生存價值的“愛情動物”。所以,她們一旦被愛情拋棄,就只能抑郁終身.、無所作為或者憤愈發(fā)泄、變態(tài)成魔。這些女性的不同態(tài)度與選擇,也體現(xiàn)了作家的傳統(tǒng)價值觀念。陳家洛之所以在霍青桐和喀絲麗之間選擇了后者,表面上是出于誤會,實際上是因為霍青桐的武功韜略使他自慚形穢;同樣,石清當年面臨兩位姑娘的追求,而最終選擇了閡柔、拒絕了梅芳姑,也是因為后者太完美了,以至于讓他自愧不如。小說的最后一章,石清對梅芳姑這樣說道:“梅姑娘,我不知道你樣樣比我閡師妹強,不但比她強,比我也強。我和你在一起,自慚形穢,配不上你?!边@是石清的心聲,也是傳統(tǒng)文化價值體系中男性的共同心聲,恐怕也是作者和當代讀者不曾意識或不愿承認的心理隱秘。所以,金庸在倚天屠龍記后記中寫道:“周芷若和趙敏卻都有政治才能,因此這兩個姑娘雖然美麗,卻不可愛。我自己心中,最愛小昭?!本W上的調查統(tǒng)計顯示,香香公主、小龍女和王語嫣是男性讀者最喜歡的女性形象。她們都是男人心目中的理想女性,是不會對男性構成威脅的女性。她們的存在,正是男性中心的傳統(tǒng)文化心理的外在投射,也體現(xiàn)了金庸的愛情觀念中某些落后與陳舊之處。2金庸小說的愛情主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傳統(tǒng)文化和現(xiàn)代文化的價值觀念,具有重要的認識價值中國現(xiàn)代文學發(fā)端于特定的歷史年代,不可避免地帶有一些歷史的痕跡和遺憾。描寫愛情主題的作品也是如此。它們雖然數(shù)量繁多,但大多只是表現(xiàn)反封建、反傳統(tǒng)的思想,反對“父母之命,媒約之言”,提倡婚姻自主、戀愛自由。這些作品在當時發(fā)揮了重要的社會功能,但是也存在著先天的不足。它們給讀者造成了這樣的一種假象:只要愛情自主.、婚姻自由,就能獲得幸福人生。其實,婚姻自主、戀愛自由僅僅是婚戀生活的第一步,它并不能預定愛情與婚姻的幸福結局。有別于現(xiàn)代文學的愛情主題的作品,金庸的小說一般不寫封建禮教所導致的愛情悲劇,而是關注愛情本身、致力于探究愛情的永恒本質。這是金庸小說愛情主題的真正價值所在。金庸的筆下描寫了許多不同類型的愛情,蘊涵了豐富的文化意義,表達了作者對于愛情本質的深刻認識和愛情觀。第一“最理想的愛情”。以楊過與小龍女、丁典與凌霜華、郭靖與黃蓉、胡一刀夫婦等為代表。在金庸看來,真正的愛情是純潔高尚的;它與財富、門第、權勢無關,只在乎兩情相悅、情投意合、相互理解、互相支持。楊過與小龍女傾心相愛,勇敢地反抗禮教習俗(師徒不能成婚);胡一刀夫婦不貪圖寶藏錢財,肝膽相照,同生共死;丁典與凌霜華不畏權勢,真誠相愛、生死相依這些愛情故事充滿了理想主義色彩,體現(xiàn)了崇高的、堅貞的愛情,令人向往,也折射了作者的愛情理想。第二“最感人的愛情”。以胡逸之對陳圓圓、程靈素對胡斐、儀琳對令狐沖、小昭對張無忌等為代表。程靈素為了救胡斐的性命,不惜用嘴吸出毒素、犧牲自己的生命;儀琳雖然癡戀著令狐沖,卻并不強求與之結合,只是虔誠地祈求菩薩保佑令狐沖一生快樂逍遙;小昭一片芳心全在張無忌身上、不慕名利權勢,只要能在張無忌身邊做一個“丫頭”就心滿意足了。這些感人的愛情只求奉獻、不求回報,正如“百勝刀王夕,胡逸之所說的那樣:“你喜歡一個女子,那是要讓她心里高興,為的是她,不是為你自己。”第三“最可怕的愛情”。以李莫愁對陸展元、李秋水、天山童姥對逍遙子、梅芳姑對石清、何紅藥對夏雪宜等為代表。這些女性原本溫柔美麗,由于得不到想要的愛情或被心上人拋棄,以致心理變態(tài)、亂施報復,成為可怕的瘋魔。這類女性形象在古典文學中是不多見的,因為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講究“發(fā)乎情,止乎禮”、追求雅而含蓄的審美效果。所以女性即使有很深的怨棄之情,也不會采取過激的行動。因此,金庸筆下的“情癡”、“情魔”形象,很大程度上是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同時,這些藝術形象也喻示著作者對于愛情的深刻理解:愛情可以是靈藥,提升人們的精神境界;愛情也可以是毒素,扭曲人性,貽害他人。第四“最不可理解的愛情”。以馬春花與??蛋?、岳靈珊與林平之、紀曉芙與楊逍、溫儀與夏雪宜、殷離與張無忌等為代表。馬春花被父親許配給了師兄徐錚以后,卻愛上了皇族貴人??蛋?,不僅為他生育了兩個孩了,還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可是臨死之際,她的要求竟然是再見一見害死他的“心上人”。岳靈珊與林平之相愛成婚,不料林平之心胸狹隘、陰險殘忍。他為了報復岳不群,親手刺殺了自己的妻子,而岳靈珊毫無怨忍之情,臨死之前還囑托令狐沖好好照顧林平之。這些凄慘的愛情故事看起來難以置信,實際上卻揭示了愛情的真實本質。愛情是盲目的、是非理性的;它讓人們身不由己,難以自拔,也讓人們失去理智,至死不悟。第五“最無緣的愛情”。以袁紫衣、程靈素與胡斐、王重陽與林朝音、南蘭與苗人鳳等為代表。愛情的成敗得失,與具體的人生際遇、人物性格密切相關。生活中常有青年男女一見傾心,互相愛慕,卻因為個性不合或機緣不巧導致了愛情悲劇。這種“無緣”的愛情悲劇,在金庸的小說中得到了廣泛的表現(xiàn)。飛狐外傳中的程靈素愛上了胡斐,胡斐卻愛上了袁紫衣,可是袁紫衣偏偏是一個尼姑,這難道不是命運的安排嗎?神雕俠侶中王重陽與林朝音的愛情悲劇,更是讓人扼腕嘆息。他們原本是一對天造地設的佳偶,結果卻落得情天長恨、郁郁而終。究其原因,在于兩人的個性太要強自負。由此說來,“無緣”二字看似簡單,實際上卻以命運暗涉主體的內在性格缺陷。金庸正是借“無緣”的愛情悲劇來反映不幸的現(xiàn)實人生的真相、表達自己的人生體驗與感悟,展現(xiàn)人物個性的差異、挖掘人性的普遍弱點。3隨著人生閱歷的逐漸豐富和思想的日益成熟,金庸對于愛情的信念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從早期堅信并謳歌純潔、理想的愛情,到中后期開始懷疑愛情的堅貞與神圣連城訣中狄云和師妹戚芳一起長大,可謂青梅竹馬、兩心相悅??墒亲詮膩淼角G州城的大師伯家以后,他們的命運就發(fā)生了重大的轉折。大師伯的兒子萬圭看上了戚芳的美貌,所以設計陷害狄云、并買通官府把他投入死牢,而戚芳不僅相信了萬圭的謊言,還在狄云人獄后嫁入了萬家。無獨有偶,汪嘯風與水笙這對“鈴劍雙俠”兩小無猜、兩情相悅,在江湖上一直被傳為佳話。后來水笙不幸被“淫僧”抓住,雖然保全了清白之軀,卻遭到眾人的冤枉和誤解,汪嘯風不但沒有保護和幫助水笙,反而因為害怕別人的議論和恥笑,無情地拋棄了水笙。狄云和水笙的遭遇可以說是殊途同歸。它們昭示了人心的復雜多變,展現(xiàn)了人性的自私卑劣,證明了愛情的脆弱和虛幻?,F(xiàn)實的愛情根本無法經受考驗,不能不讓作者產生愛的疑惑,所以,金庸在他的封筆之作鹿鼎記中塑造了一個不談愛情的主人公韋小寶。韋小寶從小生長于妓院,在他眼里所有的女性都是妓女,他追求女性的方法是見到美女就要占有,根本不問“愛情”二字。例如當?shù)谝淮慰匆娒琅⒖罆r“韋小寶死皮賴活、上天下地、槍林箭雨、刀山油鍋,不管怎樣,非娶了這姑娘做老婆不可?!睘榱苏加羞@位美貌佳人,韋小寶確實下了一番功夫,死纏硬磨、用上了一切卑鄙無恥的手段,終于如愿以償。盡管阿坷喜歡鄭公子、對韋小寶只有厭惡和鄙視,但韋小寶對此毫不在意,他只要占有她這個人就行了。韋小寶對其他幾位夫人也是如此這般,想方設法、用盡心機,終于擁有了七位如花似玉的夫人,成就了“美滿幸福”的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