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承天寺夜游》近五年中考試題匯編.doc_第1頁
《記承天寺夜游》近五年中考試題匯編.doc_第2頁
《記承天寺夜游》近五年中考試題匯編.doc_第3頁
《記承天寺夜游》近五年中考試題匯編.doc_第4頁
《記承天寺夜游》近五年中考試題匯編.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記承天寺夜游近五年中考試題匯編2015年(2015重慶市A卷)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4題。記承天寺夜游蘇 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1)月色入戶 ( ) (2)欣然起行( )(3)念無與為樂者( ) (4)水中藻、荇交橫( )2.將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2)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以寥寥數(shù)語描繪了月夜小景,傳達了作者復(fù)雜微妙的心境,語言凝練而又意味深長。B文章第句敘事,交代了夜游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敘述自然流暢。C文章第向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與張懷民相知的喜悅。D作者描繪庭中景物極富特色:寫月突出其明,寫影突出其形,寫水突出其清。4.文中“閑人”詞,表現(xiàn)了蘇軾復(fù)雜的情感,請參照示例,寫出你的理解,并說明理由。示例:閑人表現(xiàn)出蘇軾的自得之情。月夜處處都有,可只有他和張懷民這種情趣高雅的人才懂得欣賞。閑人 答案:1.(1)門 (2)高興 (3)考慮,想到 (4)交錯縱橫2.(1)張懷民也沒有睡覺,(于是)我們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2)哪一夜沒有月光?哪里沒有綠竹和翠柏?但缺少像我倆這樣清閑的人罷了。(意對即可)3.D(水不屬于庭中景物)4.示例:表現(xiàn)出蘇軾的悲涼心情。他在政治上有遠大的抱負,但受污遭貶,不愿做閑人,卻只得做閑人。(意對即可)(2015益陽市)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題?!炯住吭S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 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乙】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骸昂温校 ?(劉禹錫陋室銘) 1.對下列句子的朗讀停頓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B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C苔痕上階綠D可以調(diào)素琴2.對下列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念無與為樂者(想到) B懷民亦未寢(動詞,睡覺)C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動詞,出名)D無絲竹之亂耳(制作樂器的絲、竹等材料)3.下列各項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相與步于中庭 至于負者歌于途(醉翁亭記) B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晏子使楚) C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芙蕖則不然(芙?。?D孔子云:“何陋之有!” 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魚,我所欲也) 4.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甲】文寫于作者被貶黃州期間,作者運用 的手法,抒發(fā)了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被貶的悲涼、壯志未酬的苦悶等復(fù)雜的思想感情;【乙】文作者因革新而得罪了當朝權(quán)貴,被貶安徽和州。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達了作者 的情懷。答案:1.D2.D3.A4.(1)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積水那樣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縱橫交錯, 原來是綠竹和翠柏的影子。 (2)這是所簡陋的房子,只是因為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會感到簡陋了)。5.借景抒情 高潔傲岸(安貧樂道)(2015綏化市)閱讀文言文,回答10-13題。(11分)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時。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shè)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chng)未下,始極其濃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態(tài)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此樂留與山僧游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 (節(jié)選自袁宏道西湖游記晚游六橋待月記) 【注】染:染成。設(shè)色:涂色,這里可譯為“籠上暮色”。夕舂:夕陽。10下列加點字與“止午未申三時”中的“止”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2分) A小惠未徧,民弗從也 B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 C皆被綺繡 D人恒過然后能改11翻譯下列語句。(4分) (1)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2分) 譯文: (2)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shè)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 (2分) 譯文: 12請品析甲文“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一句的妙處。(2分)13同是借月抒情,蘇軾和袁宏道抒發(fā)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他們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對你今后的生活有什么啟發(fā)?(3分)【答案】2013年(2013沈陽市)閱讀選文,完成913題。(17分)【甲】記承天寺夜游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疽摇糠缴阶觽鳎ü?jié)選)蘇軾 方山子,光、黃間隱人也。少時慕朱家、郭解為人,閭里之俠皆宗之。稍壯,折節(jié)讀書,欲以此馳騁當世,然終不遇。晚乃遁于光、黃間,曰岐亭。余謫居于黃,過岐亭,適見焉。曰:“嗚呼!此吾故人陳慥季常也,何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問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環(huán)堵蕭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注釋】方山子:蘇軾的老朋友,姓陳名慥(zo),字季常。光、黃:光州(今河南潢川)、黃州(今湖北黃岡)。朱家、郭解:都是西漢時的游俠。宗:尊崇,敬仰。折節(jié):強自克制,改變初衷。矍(ju)然:驚奇注視的樣子。9請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語。(3分)遂至承天寺相與步于中庭余告之故 10下面句子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3分)A過岐亭 能面刺寡人之過者(鄒忌諷齊王納諫)B適見焉 見漁人,乃大驚(桃花源記)C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記)D問余所以至此者 所以動心忍性(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11把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5分)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此吾故人陳慥季常也,何為而在此? 12請用“”給下面句子斷句。(斷兩處)(2分)俯 而 不 答仰 而 笑 呼余宿 其 家 13比較閱讀【甲】【乙】兩文,蘇軾和方山子的人生際遇有何不同?他們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別是什么?(4分)【答案】9遂:于是,就相與:一同,共同 故:緣故,原因10B11(我)脫了衣服想要睡覺,(只見)月光照入門內(nèi),高興地動身出門。這是我的老朋友陳季常(或陳慥),為什么在這里?12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13蘇軾:被貶官;方山子:“不遇” 蘇軾:尋友、賞景;方山子:隱居【參考譯文】方山子,是光州、黃州一帶的隱士。年輕時,仰慕漢代游俠朱家、郭解的為人,鄉(xiāng)里的游俠之士都尊奉他。年歲稍長,就改變志趣,發(fā)奮讀書,想以此來馳名當代,但是一直沒有交上好運。到了晚年才隱居在光州、黃州一帶名叫岐亭的地方。我因貶官居住在黃州,有一次經(jīng)過岐亭時,正巧碰見了他。我說:“啊喲,這是我的老朋友陳慥陳季常呀,怎么會住在這里的呢?”方山子也驚訝地問我到這里來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訴了他,他低頭不語,繼而仰天大笑,請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蕭條,然而他的妻兒奴仆都顯出怡然自樂的樣子。2012年(2012株洲市)(一)記承天寺夜游蘇軾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本文選自東坡志林。此文寫于作者貶官黃州期間。承天寺,在現(xiàn)在湖北黃岡南。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2分)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 2翻譯句子: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2分) 3請談一談作者在這篇文章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2分)21世紀教育網(wǎng) 答案:1高興的樣子(1分);考慮、想到(1分)2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清閑的人罷了。(2分)3賞月的閑適,被貶官后的淡淡哀愁,面對挫折的豁達。(任選兩點即可,2分)(2012宿遷市)【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東坡志林記承天寺夜游)【乙】余嘗寓居惠州嘉祐寺,縱步松風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謂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間有甚么歇不得處!”由是如掛鉤之魚,忽得解脫。若人悟此,雖兵陣相接,鼓聲如雷霆,進則死敵,退則死法,當恁么時也不妨熟歇。 (東坡志林記游松風亭) 【注】木末:樹梢。死敵:死于敵手。死法:死于軍法。恁么:如此,這樣。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4分) (1)懷民亦未寢 (2)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3)余嘗寓居惠州嘉祐寺 (4)思欲就亭止息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4分) (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2)由是如掛鉤之魚,忽得解脫。 3甲乙兩文分別為蘇軾被貶黃州、惠州期間所作,雖然時間不同,地點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懷卻有共同之處,請寫出來。(3分) 答案:1.(4分)(1)睡覺 (2)只,只是 (3)曾經(jīng) (4)到,靠近2(4分)(1)(2分)月色灑滿庭院,如同積水充滿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叉錯雜,原來是竹子、柏樹的影子。(“空明”1分,“盞”1分,句子不通順酌情扣分。)(2)(2分)于是(或“因此”,“由于這”等)(我)如同上鉤的魚兒,忽然得到解脫。 (“由是”1分,整旬的意思大體正確1分。)3(3分)樂觀、曠達(或“豁達、灑脫”等);隨緣自適(或“隨遇而安”“善于自我排遣”等)。(答對其中一點2分,答對兩點3分。)(2012朝陽市)閱讀【甲】【乙】兩篇選文,回答題。(15分)【甲】 記承天寺夜游 蘇 軾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疽摇?喜雨亭記蘇 軾亭以雨名,志喜也。予至扶風之明年,始治官舍。為亭于堂之北,而鑿池其南,引流種木,以為休息之所。是歲之春,雨麥于岐山之陽,其占為有年。既而彌月不雨,民方以為憂。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與慶于庭,商賈相與歌于市,農(nóng)夫相與忭于野,憂者以樂,病者以愈,而吾亭適成。 于是舉酒于亭上,以屬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則無麥?!薄笆詹挥昕珊??”曰:“十日不雨則無禾?!薄盁o麥無禾,歲且薦饑,獄訟繁興,而盜賊滋熾。則吾與二三子,雖欲優(yōu)游以樂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遺斯民,始旱而賜之以雨。使吾與二三子得相與優(yōu)游以樂于此亭者,皆雨之賜也。其又可忘耶?” 【注釋】扶風,即鳳翔府,今陜西鳳翔府。蘇軾時任鳳翔府判官,于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到任。 雨麥,上天下麥子。岐山,今陜西岐山縣。占,占卦。年,年成。有年,指豐收。人們不知道雨麥是不是“祥瑞”,所以占卦。 彌,滿。彌月,整月。雨,下雨(動詞)。 乙卯,四月初二日;甲子,四月十一日;丁卯,四月十四日。 屬,酌。屬客,指斟酒給客人喝。 薦,重。薦饑,重復(fù)地遭到饑荒。 優(yōu)游,疊韻連綿字,從容不迫的樣子。1.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4分) 念無與為樂者 念:_ 懷民亦未寢 寢:_志喜也 志:_ 雨麥于岐山之陽 陽:_2.將【乙】文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分) 官吏相與慶于庭,商賈相與歌于市,農(nóng)夫相與忭于野。 _ 3.【甲】文沒有直接寫友情,但可從字里行間看出。請你找出相關(guān)句子并作簡要說明。(2分) _ 4.(4分)(1)貫穿【甲】文的線索是_ (2) 【乙】文的題眼是_5. 【甲】【乙】兩文表達的感情有何不同?(3分) _ 答案: 1.念:人教版,考慮、想到;語文版,想。(1分) 寢:睡覺(1分) 志:記(1分)陽:山的南面水的北門為陽(1分)2.官吏們在院子里一起慶賀,商人們在集市上一起唱歌,農(nóng)夫們在田野里一起歡笑。(2分)3.句子: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1分)理由:作者夜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此時張懷民果然也沒睡,二人心意相通呀!隨后一同在庭院中散步賞月。這些都表明二人友情深厚。(1分)4.(1)賞月(月光)(1分) (2)喜(1分)5.甲文表達了作者悲涼苦悶、豁達樂觀的復(fù)雜心情,(2分) 乙文表達了作者關(guān)心人民疾苦、遇到好雨的喜悅之情。(1分,意思接近即可)2011年(2011臨沂市)閱讀下面【甲】【乙】兩個文言選段,做6-9題【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選自記承天寺夜游)【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時。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shè)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極其濃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態(tài)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此樂留與山僧游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 (節(jié)選自袁宏道西湖游記晚游六橋待月記)6.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2分)月色入戶。 戶蓋竹柏影也。 蓋止午、未、申三時。 止其實湖光染翠之工。 工7.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安可為俗士道哉?8.【甲】【乙】兩文中描寫月色的句子分別是什么?同是描寫月色,兩文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5分)寫月語句描寫方法9.【甲】【乙】兩文篇末的議論分別表露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或感情?(2分)答案:6.窗戶原來僅僅,只是美妙7.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怎么能講給那些世俗的人聽呢?8.【甲】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疽摇吭掠坝炔豢裳裕☉B(tài)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甲】直接描寫與間接描寫相結(jié)合,通過比喻描寫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又通過竹柏的影子,間接地寫出了月光的明亮?!疽摇课耐ㄟ^對月下景物的描寫,間接表現(xiàn)了月光的別樣趣味。9. 【甲】文表現(xiàn)出作者豪放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也隱含著被貶后內(nèi)心的悲涼與自慰。【乙】文表現(xiàn)出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獨以自然山水為樂的情感。(2011麗水市)閱讀甲乙兩文,完成2022題。(8分)【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乙】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張岱湖心亭看雪)20.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3分) 念無與為樂者 余強飲三大白而別 相與步于中庭 21.下面兩個句子所描寫的景物各有什么特點?(2分)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22.根據(jù)甲乙兩文內(nèi)容,完成下表。(3分)選 文時 間景情甲 文月景閑情乙 文更定(8分)20.考慮、想到 我 在21.空明清麗 疏影搖曳 似真似幻 冰花彌漫 水天一色 22.夜(晚上、夜晚) 雪景 癡情評分標準:第20題3分,每空1分。 第21題2分,每小題1分,第題答“空明清麗”,第題答“水天一色”也可。 第22題3分,每空1分。(2011山西?。┍容^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題。(12分) 小石潭記(節(jié)選) 柳宗元 【甲】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堪,為巖。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