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1第二章知識梳理和訓練題.doc_第1頁
高一地理必修1第二章知識梳理和訓練題.doc_第2頁
高一地理必修1第二章知識梳理和訓練題.doc_第3頁
高一地理必修1第二章知識梳理和訓練題.doc_第4頁
高一地理必修1第二章知識梳理和訓練題.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氣 知識梳理2.1 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一、大氣的受熱過程1大氣的熱源: 是地球大氣最重要的能量來源; 是近地面大氣主要、直接的熱源。2大氣的受熱過程:地球大氣對 吸收得較少,大部分 能夠透過大氣到達地面,使地面增溫;而對地面增溫放出的 吸收較多。3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大氣在增溫的同時,將部分熱量以 的形式返還給地面,使地面熱量損失減少。二、熱力環(huán)流1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 的緯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緯度間的 差異。2熱力環(huán)流概念:由地面 而形成的空氣環(huán)流。三、大氣的水平運動1三種作用力 (1)右圖中A是 力,其特征是 ,并由 指向 ,是形成風的 。(2)圖中B是 力,摩擦力與風向 ,可減小風速。(3)圖中C是 力,其特征是始終與風向 ,使風向在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2作用效果(1)若只受A作用,風向 于等壓線,由 氣壓區(qū)指向 氣壓區(qū)。(2)若只受A和C的作用,風向最終與等壓線 ,這種情況一般出現(xiàn)在 (高空或近地面)。(3)A、B、C三力共同作用,風向與等壓線之間 ,這種情況一般出現(xiàn)在 (高空或近地面)?!疽c解讀】1、大氣的受熱過程由圖可知,大氣的受熱和保溫過程可以概括為三個階段:(1)“太陽暖大地”:太陽輻射能是地球最主要的能量來源。太陽輻射在穿過大氣層時,大氣對太陽輻射起削弱作用,小部分能量被吸收(臭氧和氧原子吸收大部分波長較短的紫外線,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一部分波長較長的紅外線)和反射(云層和大顆粒塵埃反射作用較強),大部分透過大氣射到地面,地面因吸收太陽輻射能而增溫。(2)“大地暖大氣”:地面增溫的同時向外輻射熱量。相對于太陽短波輻射,地面輻射是長波輻射,除少數(shù)透過大氣返回宇宙空間外,絕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氣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氣增溫。 (3)“大氣還大地”:大氣在增溫的同時,也向外輻射熱量,既向上輻射,也向下輻射,其中大部分射向地面,稱為大氣逆輻射,大氣逆輻射把熱量還給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補償了地面輻射損失的熱量,對地面起到了保溫作用。2影響太陽輻射強度的因素影響太陽輻射強度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是太陽高度。此外,大氣透明度、海拔和天氣狀況等對太陽輻射強度都有影響。表解如下:影響因素 影響方式 太陽高度 太陽高度不同,等量太陽輻射分布的面積就不同,角度越大,能量越集中,反之越分散;太陽高度不同,經(jīng)過大氣的路程長短不同,被削弱的程度就不同。角度越大則經(jīng)過大氣的路程越短,被削弱的越少,反之越多。 大氣透明度 海拔 海拔越高,大氣厚度越薄,太陽輻射穿過大氣的阻礙越小,被削弱的越少,到達地面的就越多,反之越少。 天氣狀況 云量越少,云層越薄,被大氣削弱的太陽輻射越少,到達地面的就越多,反之越少。 3熱力環(huán)流的形成過程由于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huán)流,稱為熱力環(huán)流。熱力環(huán)流的形成過程:近地面冷熱不均大氣的垂直運動(上升或下沉)近地面和高空在同一水平面上氣壓的差異大氣的水平運動形成熱力環(huán)流。 4理解熱力環(huán)流應(yīng)注意的問題(1)高低壓的理解:氣壓是指單位面積上所承受的大氣柱的質(zhì)量,因此在同一地點,氣壓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小,越靠近地面氣壓值越高。空氣受熱時近地面形成低壓,高空形成高壓。如下圖所示,A地受熱,空氣膨脹上升,形成低壓,相對應(yīng)的高空形成高壓;但A點的高壓并不是說其氣壓值比A點要大,而是相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B點來說氣壓值要高,稱為高壓;同理,A點為低壓是指比同一水平面上的B點的氣壓要低。準確地說,氣壓由高到低排列為PBPAPAPB。通常所說的高氣壓、低氣壓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的氣壓高低狀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高壓區(qū)氣壓值大于低壓區(qū);垂直方向氣壓總是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小,即下面高于上面。(2)等壓面的凸向與氣壓高低的關(guān)系:上凸為高壓,下凹為低壓。如上圖A點等壓面上凸,說明A點為高壓。因為隨海拔升高,氣壓降低,則PAPa,PBPb,又因Pa=Pb(在同一等壓面上),所以PAPB,即A點的氣壓大于B、C點的氣壓,即上凸為高壓,同理下凹為低壓。地面受熱均勻,則同一水平面氣壓值相等,等壓面一般呈水平狀態(tài)。(3)應(yīng)用:判定氣溫:近地面某點等壓面下凹(高空等壓面上凸),說明該點溫度高。判定陸地(海洋)、城市(郊區(qū)):冬季,近地面等壓面下凹(高空上凸)是海洋;夏季,近地面等壓面下凹(高空上凸)是陸地;城市近地面等壓面下凹(高空上凸),郊區(qū)則相反。【特別關(guān)注】近地面氣溫高的地方氣壓低,高空氣壓高,但是近地面氣壓比高空高。(因為任何一個地方的氣壓都是“下高上低”)。5常見的三種熱力環(huán)流形式(1)城市風由于城市中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釋放出大量人為熱,使城市氣溫升高,空氣上升,與郊區(qū)下沉氣流形成城市熱力環(huán)流,下沉氣流又從近地面把郊區(qū)污染物帶入城市中心,嚴重污染了城市環(huán)境。因此,為了減輕城市污染,如何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及如何布局郊區(qū)工業(yè)及衛(wèi)星城,成為人們普遍關(guān)心的問題。一般將綠化帶布置于氣流下沉處及下沉距離以內(nèi),而將衛(wèi)星城或污染較重的工廠布置于下沉距離之外?!舅伎肌繛槭裁闯菂^(qū)上空降水較郊區(qū)多一些?試從熱力環(huán)流角度解釋。 城區(qū)人口密集,居民生活、工業(yè)生產(chǎn)和交通工具釋放出大量的廢熱,導致城市氣溫高于郊區(qū),城區(qū)上空氣流上升,水汽易凝結(jié)而成云致雨。(2)海陸風白天在太陽照射下,陸地增溫快,氣溫比海上高,空氣膨脹上升,高空氣壓比原來氣壓升高,空氣由大陸流入海洋;近地面陸地形成低氣壓,而海洋上因氣溫低,形成高氣壓,使下層空氣由海洋流入大陸,形成海風。夜間與白天大氣的熱力作用相反而形成陸風。(3)山谷風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氣增熱強烈,于是暖空氣沿坡上升,形成谷風(如圖a)。夜間因山坡空氣迅速冷卻,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風(如圖b)?!咀⒁狻砍鞘酗L環(huán)流的方向不隨時間而變化,因為市區(qū)的氣溫總是高于郊區(qū)。而海陸風環(huán)流和山谷風環(huán)流的流向則隨晝夜的變化而向相反的方向變化,因為海與陸、山與谷的氣壓高低隨晝夜改變而改變。6影響風的三種力力的名稱 產(chǎn)生原因 方向 大小 作用 水平氣壓梯度力 高低壓之間存在氣壓梯度 垂直于等壓線并由高壓指向低壓 水平面單位距離氣壓差越大,水平氣壓梯度力越大 形成風的直接原因 地轉(zhuǎn)偏向力 由于地球自轉(zhuǎn)產(chǎn)生的一種促使沿地表作水平運動的物體偏離其運動方向的力 垂直于風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赤道地區(qū)為零,向兩極逐漸增大 只改變風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不改變風速的大小 摩擦力 地面與空氣之間,以及運動狀況不同的空氣層之間產(chǎn)生的阻力 與風向相反 與下墊面狀況有關(guān),與風速的大小有關(guān) 減小風速,與風向相反,對近地面大氣的運動影響顯著 7不同力作用下的風向(1)只在水平氣壓梯度力作用下,風向與等壓線垂直,并由高壓指向低壓。如右圖。(2)在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zhuǎn)偏向力共同作用下,風向最終與等壓線平行,高空風有此特征。如右圖(北半球)。(3)在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zhuǎn)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風向最終與等壓線成一夾角,近地面風有此特征。如下圖(北半球)?!厩蓪W速記】1怎么根據(jù)一個地方的風向來判斷氣壓高低狀況? 一個地方的風向是受氣壓高低影響的,因此反過來可根據(jù)一地的風向來判斷氣壓高低狀況,有著名的風壓定律可作為判斷的依據(jù)。風壓定律的具體內(nèi)容是:在北半球,背風而立,高壓在右后方,低壓在左前方。如某地此刻正盛行偏北風,則西北方向的氣壓較高、東南方向的氣壓較低。這是因為近地面空氣作水平運動時,會受到水平氣壓梯度力、北半球向右的水平地轉(zhuǎn)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響,最終風向斜交于等壓線的結(jié)果。如果在高空,因風向與等壓線平行,如果背風而立的話,高壓在右方、低壓在左方。2如何在等壓線圖上確定任一地點的風向 (1)在等壓線圖上,畫出該點的切線,并過切點作垂直于切線的虛線箭頭(由高壓指向低壓,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壓中心),表示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方向。 (2)確定南北半球,面向水平氣壓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轉(zhuǎn)角度為3045,畫出實線箭頭,即為經(jīng)過該點的風向,如右圖(以北半球為例):3如何判斷風向(1)閱讀等壓線,判斷氣壓高低并按垂直于等壓線,由高壓指向低壓的原理畫出水平氣壓梯度力(畫水平氣壓梯度力) (2)分清圖示是哪個半球,若是南半球風將左偏,若是北半球風將右偏(定偏轉(zhuǎn)方向北右南左)。 (3)分清是高空還是低空的氣流,若是低空,則受三個力的作用,最終風向與等壓線成一夾角;若是高空風向最終與等壓線平行,按這一原則繪出風向(定偏轉(zhuǎn)角度高空平行、近地夾角)。4如何在等壓線圖上判斷風力大小和風向等壓線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大,水平氣壓梯度力大,風力就大。判斷風向可用畫圖法。首先畫出氣壓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壓線從高壓指向低壓;在北半球相對氣壓梯度力的方向右偏,南半球左偏,然后畫出實際風向,也可以用手勢輔助法。4.2 氣壓帶和風帶一、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1大氣環(huán)流(1)概念: 的有規(guī)律的大氣運動。它反映了大氣運動長時期的 狀態(tài)。(2)成因:高低緯度間因 不同而產(chǎn)生的熱量差異。2三圈環(huán)流的形成和氣壓帶、風帶的分布(1)三圈環(huán)流的成因:高低緯度間的 和 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2)氣壓帶的形成與分布A為 :0附近,接受太陽光熱最多,空氣受熱膨脹上升。C為 :30附近,來自赤道上空的氣流在地轉(zhuǎn)偏向力的影響下偏轉(zhuǎn)成 ,并不斷堆積下沉。E為 :60附近,來自副熱帶高氣壓帶的較暖的 和來自極地高氣壓帶的較冷的 在此相遇,暖空氣爬升到冷空氣上形成副極地上升氣流,致使近地面氣壓降低。H為 :極點附近,接受太陽光熱 ,空氣冷卻收縮下沉形成高壓。 (3)風帶的分布:B為 ,G為 ,D為 ,F(xiàn)為 。 3季節(jié)移動以北半球為例,與二分日相比,氣壓帶和風帶的位置大致夏季 ,冬季 。二、北半球冬、夏季氣壓中心1成因: 差異。2分布(1)夏季:亞歐大陸上形成 壓中心, 氣壓帶僅保留在海洋上。(2)冬季:亞歐大陸上形成 壓中心, 氣壓帶僅保留在海洋上。3季節(jié)變化對天氣和氣候的影響:東亞季風冬季為 風寒冷干燥,夏季為 風溫暖濕潤。4影響氣候形成的因素: 、大氣環(huán)流、海陸分布、 、洋流等?!疽c解讀】1. 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1遞進推導法理解三圈環(huán)流的形成第一步:地球表面均一,地球不自轉(zhuǎn)單圈閉合環(huán)流,是在單一的水平氣壓梯度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第二步:地球表面均一,地球自轉(zhuǎn)三圈環(huán)流,是在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zhuǎn)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第三步:地球表面均一,地球運動氣壓帶、風帶隨季節(jié)有規(guī)律的移動。2近地面氣壓帶、風帶分布氣壓帶 分布 成因 特征 氣流 影響氣候 極地高氣壓帶(2個) 南北緯90附近 熱力原因 冷高壓 下沉 干冷 副極地低氣壓帶(2個) 南北緯 60附近 動力原因 冷低壓 上升 溫濕 副熱帶高氣壓帶(2個) 南北緯30附近 動力原因 熱高壓 下沉 干熱 赤道低氣壓帶(1個) 0附近 熱力原因 熱低壓 上升 濕熱 風帶 分布 風向 屬性(影響氣候) 北半球 南北球 極地東風帶(2個) 副極地低氣壓帶和極地高氣壓帶之間 東北風 東南風 冷干 中緯西風帶(2個) 副熱帶高氣壓帶和副極地低氣壓帶之間 西南風 西北風 溫濕 低緯信風帶(2個) 赤道低氣壓帶和副熱帶高氣壓帶之間 東北風 東南風 干燥 3.圖解全球氣壓帶、風帶剖面圖 :其中,上方代表高空,下方代表地球表面,左側(cè)為南,右側(cè)為北?!咀⒁狻咳驓鈮簬АL帶以赤道為對稱軸南北對稱分布。信風帶與西風帶風向相反,與極地東風帶風向相同。低壓帶和西風帶影響的地區(qū)多陰雨天氣。高壓帶控制的地區(qū)多晴朗天氣;信風帶影響的大陸西部和中部地區(qū)一般為晴朗干燥天氣,大陸東部因溫暖海洋上的信風帶來水汽,降水較多。 4、海陸分布對大氣環(huán)流的影響1氣壓中心的成因及分布由于地表并非均勻,北半球在海陸分布、地形起伏的影響下,使呈帶狀分布的氣壓帶被分裂成一個個高、低壓中心。5季風環(huán)流的形成運用簡圖,結(jié)合海陸熱力性質(zhì)、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zhuǎn)偏向力以及太陽直射點的季節(jié)移動對氣壓帶、風帶的影響,可得出季風環(huán)流形成的原因及過程,具體分析如下所示: (1)7月份季風分布圖 (2)1月份季風分布圖(3)東亞季風與南亞季風的特點和影響范圍季風 成因 風向 冬夏季風強度比較 分布地區(qū) 冬季風 夏季風 東亞季風 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 西北風 東南風 冬季風強于夏季風 我國東部、日本和朝鮮半島等 南亞季風 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 東北風 西南風 夏季風強于冬季風 印度半島、我國西南地區(qū)等 6.氣壓帶、風帶對氣候的影響大氣環(huán)流對氣候的形成起直接的控制作用,是各地天氣變化和氣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大氣環(huán)流調(diào)整著全球的水熱分布;另一方面,大氣環(huán)流本身也是一種氣候現(xiàn)象,在不同的環(huán)流形勢下氣候不同。 (1)受單一氣壓帶影響形成的氣候類型 熱帶雨林氣候(赤道低氣壓帶)。熱帶沙漠氣候(副熱帶高氣壓帶)。冰原氣候(極地高氣壓帶)。 (2)受單一風帶影響形成的氣候類型 熱帶沙漠氣候(信風帶)。溫帶海洋性氣候(西風帶)。 (3)受氣壓帶和風帶交替控制形成的氣候類型 熱帶草原氣候(濕季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干季受信風帶控制)。 地中海氣候(冬季受西風帶控制,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7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特征熱量帶 氣候類型 分布規(guī)律 典型地區(qū) 氣候成因 氣候特點 熱帶 熱帶雨林氣候 南北緯10之間 亞馬孫河流域,剛果盆地、印度尼西亞 赤道低壓控制,盛行上升氣流 全年高溫多雨 熱帶草原氣候 南北緯10南北回歸線之間 非洲東部、南美巴西、澳大利亞大陸北部和南部 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 干、濕季明顯交替 熱帶 熱帶季風氣候 北緯10北回歸線之間大陸東岸 亞洲中南半島、印度半島 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氣壓帶與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 全年高溫,雨季集中 熱帶沙漠氣候 南北回歸線南北緯30之間的大陸內(nèi)部和西岸 撒哈拉、阿拉伯半島、澳大利亞中西部 副熱帶高氣壓帶或信風帶控制 全年干旱少雨 亞熱帶 亞熱帶季風氣候 南北緯2535之間的大陸東岸 我國秦嶺淮河以南地區(qū) 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 冬季低溫少雨夏季高溫多雨 地中海氣候 南北緯3040之間的大陸西岸 地中海沿岸 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 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干燥 溫帶 溫帶季風氣候 北緯3555之間的大陸東岸 我國華北、東北,日本、朝鮮半島 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溫多雨 溫帶大陸性氣候 南北緯4060之間的大陸內(nèi)部 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內(nèi)陸地區(qū) 終年受大陸氣團控制 冬寒夏熱,干旱少雨 溫帶海洋性氣候 南北緯4060之間的大陸西岸 西歐 終年受西風帶控制 全年溫和多雨 亞寒帶 亞寒帶針葉林氣候 北緯5070之間的大陸 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北部 全年受極地氣團控制 冬長嚴寒,夏短溫涼 寒帶 苔原氣候 北半球極地附近的沿海 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北冰洋沿岸 緯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